《如梦之梦》是一部由杨洋导演,赖声川、金士杰和丁乃竺等主演的纪录片,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觉得再多的言语几乎没办法完全去表达真正的观后感。
这是一部具有哲学和神学的思考空间的剧,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感受,但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我们在别人故事里找自己,又在自己故事里找例外,我们哭哭笑笑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角色,台词并没有那种过分的煽情。我与你平平淡淡地说了个故事,却抬头看你泪流满面。
我想我这个年纪(快30)第一次看如梦之梦是刚刚好的。如果经历太少可能就如同梦里看花水中看月,被感动却不能反思。最后以剧里一句话结束。
如果就停留在这里该多好啊,但我选择了继续走
一个梦境可以是支离破碎的,但一个舞台剧本不可以是模棱两可的。
舞台剧看得不多,单纯从一个资历尚浅的普通观众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很不精彩。
剧情。八个小时的内容,充斥着多意义不明的情节。开篇的医生故事自始自终对于故事内核没有一点帮助:女医生对于医德的尊重、父亲的教诲、相亲的窘境......我不明白赖声川想表达什么,一幕幕看似真实又缺乏深度的社会世俗的展示,对于主线脉络的理清只起到了混淆捣乱的作用;
五号病人的阐述也是在一片混沌的脚本中进行:第一个女人的猪的角色使命,第二个女人与胡歌假扮日本人的情节意义,香兰、五号病人阐述的来回切换......这些高深莫测的设置除了让观众脑袋里问号越来越多以外,还增加了观戏的疲劳。导演或许就是希望用不够明朗的情节来营造所谓梦境的点题效果:梦里之梦,回忆套回忆,前世今生轮回与迷茫......没错,一个故事的情节的确可以复杂,但导演编剧必须自己清楚完整故事的枝叶布置,必须用看似细枝末节的伏笔让观众产生探索故事发展的兴趣,而不是靠抖着在短小的情节里密集的脏话、肤浅市侩的搞笑段落来蜻蜓点水般刺激一下观众,让他们继续雾里探花。
场景。部分重要戏份背对大批普通观众,只面向莲花池观戏者表演,我认为无可厚非,毕竟有钱的是该被剧院捧着;四面镂空型舞台,故事段落分散布置的设计,虽然让坐在两边、高楼层包厢的观众根本看不到同一方向的舞台在表演什么,我也无话可说,毕竟没钱的就该被剧院踩着。但整个舞台在对于剧情的表现方式上,确实令我不吐不快。
重要角色绕着舞台刷步数的环节简直是无理取闹。同一个剧中角色,年轻的在表演,中年的在兜圈子(字面意思),老年的用轮椅兜圈子,三人擦肩而过且熟视无睹,这种表现梦境轮回切换的方式直白到可笑。一个蜡烛的火苗、一个病床的布置,足以让观众明白舞台现在表现的情节是回忆,而演员在场上莫名其妙的徘徊不仅给舞台平添混乱,还让座位偏后的观众更加迷茫。除了让演员们荣登当日微信步数榜首以外,这种设置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意义。
内涵。香兰躺在病床去世,五号病人躺在病床去世,一场精彩绝伦的穿越轮回大戏拉下帷幕,留下意犹未尽的我在原地回味:我花八个小时到底看了个什么。如梦之梦,人生如梦。主题简单明了,直白大气?不太像,如果这的如此,那么女医生的相亲、酒馆的浮夸游客与表演艺术家们就真的没了一丁点意义了;剧本留白,给观众拷问灵魂的思考?拷问灵魂没有,我到挺想拷问编剧的。通篇的故事设计、所有花里胡哨的表达却没法让我提炼出一个完整的主旨。身为观众的我除了装模作样地留下一句:人生如梦,妙啊妙啊。之类没有营养的评价后,只剩下唏嘘与感叹。
一个话剧,不是靠着众多大腕的携手谢幕就可以让观众轻易原谅剧本的苍白。
《如梦之梦》就是一个例子。
演出前两周,在经过3次抢票失败后,小妹妹义无反顾的拉着我从图书馆到了学研再次尝试,手机端的我再尝苦果,不过抢票小达人小妹妹用电脑成功啦!于是12.23和12.24考研的我们都拥有了12.25的如梦之梦北京站最后一场的门票。24日晚考试结束,宿舍8人面临大学毕业人生岔口,烧烤啤酒,过程精彩内容丰富令人深刻暂且不提。睡眠最差的一天,上午奔波,下午睡了一个小时,1点出发看剧。
正文正文:到了以后,果然看到那个卖望远镜的老奶奶,(来自小妹妹的攻略)我买了最low的那种,20?30?若有高端产品请自行携带。看上之后果然有比没有还是强一些的。最起码胡歌在近台左侧的戏份(离我这个边边最近的地方)用上望远镜感觉离他更近了呢!还有布景右侧的戏份我也有用!
中场休息和同学聚首,渴到不行,先买了杯奶茶暖身?解渴,又走了不远在附近的一家粥店吃的晚饭,还不错,量足。百度一搜就有啦。
剧真的是很震撼!上半场交代背景多些,作为不知道剧情的我,在前半段并没有100%入戏,可能是因为要输入人物关系入脑吧,也是感觉有些跳脱。胡歌的戏上半场多些,且自带迷妹效应,要欢呼有欢呼,而且演对手戏那种,我们观众也是会吃醋的!许晴是快要中场休息的时候才上场,只是引出人物,下半场她的戏份很重,当然也不只她一人饰演香兰这个角色,由于距离的原因,我也不是分得很清。下半场再开始,我就慢慢的被完全带入了,感觉下半场的剧情更流畅,节奏感很好。若是有我出戏的地方,那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的视角被限制了。但是我总体感觉平衡,感觉我的最低票价360全本还是赚的!话剧对演员的要求不是虚的!特别是今天看了孙强的声临其境,更感受到了他的功力,说来惭愧,看后的我也没有去好好了解,今天看节目才知道原来五号病人的自述和伯爵都是他演的!钦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两个不同时空的角色,转换自如!
看完话剧和同学回宿舍的路上我们也有讨论,甚至在等出租车的时候和一个同样等车的小姐姐也交流了想法,其实话剧的深意我现在也没有参透,人物之间的联系我现在也只是猜测,可能并没有谁是谁的前身,谁是谁的后世,看过话剧的50天后的这个晚上,我只是想打下这样一段话:感恩,不放弃生活,活着,还有有个信念。
我这也不算剧评,就是流水账啦。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给看到这里的你比心??
满分是因为未见世面的我被完全震撼的小心心啊(? _ ?)
上下两本分开两天看完的,觉得有些遗憾,同时提醒大家如果想看明年北京保利的话,千万不要买180票面的,绝对的死角,只能依靠迷糊的投影看一侧的舞台了。380票面的有靠墙座位,据同排的人说一侧舞台也是死角。莲花池的小伙伴说360度无死角,1280花的值。我本身没抢到票,但两张票都是不认识的好心的同好原价转给我的。小秘诀就是多加点微信群,随时关注豆瓣的话剧小组,多在淘宝咸鱼上看看。还可以加名演员(比如胡歌)的粉丝群,随时关注转让信息。好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开始胡说八道吧
这部神作必须要自己亲自去现场看一看,就像是五号病人必须通过自己的旅行来寻找病因。我觉得自己很像这个病人,莫名其妙的承受着一些本不该由我承担的痛苦,于是总想问问老天爷,为什么?明明我没做过恶,明明我善良的对待生活,为什么生()活总是对我充满恶意和戏谑?我不知道到底是哪里错了,我甚至都不知道去怨谁,所以才觉得生气又窝囊。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怨念或者愤恨吧。其实也不必,我现在相信,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暂时还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用。
像我,总觉得有个地方在召唤我,而自己却因为种种缘由不能动身。或许这就是命运的两条线吧,一条是扯着我与过去世中的因缘,一条是拉着我要我远离早已不属于我的人生。
无所谓了,反正百年人生,由来同一梦。躲不开的终须解,解不开的总要化。命运总是要在临终回顾时才能看清吧,深处庐山之中的人们,不可能跳出来,开启上帝视角。当时恨过的,爱过的,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编剧本,要自己去恨,去爱,或许那人本身,本无对错,又或许同时也是不自觉的加害者。嘛,谁知道呢?是梦里做着梦,还是梦里醒来又接着做梦呢?
晚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程贺南、裴宜理和马勇等主演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呢?影片主要讲述了西南联大从组建到发展的历史故事。表现了这所大学的永恒美丽和精神力量。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氛围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国难当头,又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爱国青年离开家乡,求学归来。
他们用先进的思想与杰出的才华,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大学中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探索知识,冲击着旧中国的思想、文化、家庭与教育,同时还组织反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的带领下,三校团结到了最后。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在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正是这些大师,正是这些民族脊梁,把西南联大办好,培养了一代代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才。但我们若着眼于文化的更可贵的一方面,则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非特是我们教育史上的佳话,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光辉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最终反映了西南联大为什么如此成功,同时也提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西南联大与许多优秀的前辈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敬业勤学的精神,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现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者之谓也,应有学实也。我们应该反省自身,坚定信仰,无畏无惧,忍辱负重,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科研立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
《记住乡愁》是一部于央视播的纪录片,展示了中华传统村落,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一晃接触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很长时间了,从开始的不情愿看,到现在主动去看,渐渐爱上了这个节目,感谢领导的良苦用心,使我有幸再睹芙蓉镇的风采,回想起第一次看电影《芙蓉镇》时,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女,那时就对电影中女主角胡玉音有很深的印象,那是我喜爱的女演员刘晓庆主演的,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的美貌,还有她顽强不服输的乐观性格,虽然历经坎坷,但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这次重睹纪录片《记住乡愁》我已是人到中年,不禁感慨时间的无情,真的是十年弹指一挥间,当看到芙蓉镇三个字是,眼前一亮,仿佛遇到了多年的故人。
当我打开剧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再细看介绍的确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古镇,一端以河岸为依托,另一端则悬在水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湘西人在这看似不可能的悬崖峭壁上建造吊脚楼。他们的勇气惊动天地,不逊于愚公移山,正是这种敢想、敢闯、敢干的性格,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也给后人摆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优胜劣汰,永远是真理。
这个芙蓉镇的前身叫王村。早期是土家、苗家聚居的,记录了2200年的荣辱兴衰,后来彭氏家族首领彭士愁带领溪州人民起兵反抗,借地形优势与明君周旋的一年多时间,最终明王采取议和以西水河为界盟约立誓。议和内容都写在一个铜柱上,成为古镇的定海神针。在彭氏统治的880多年间始终遵守合()约,在国家有难时应召出征打败倭寇立下赫赫战功。为表彰土家丰功伟绩,明王派人建石坊,写下来子孙永享四个大字。如今铜柱纪念馆和土坊就成为了后人景仰的标志性建筑。
百年码头也有萧条的时候,随着水电站和附近铁路建成,货物运输都改为陆路,航运公司被迫倒闭。终于在1984年另辟蹊径,有六名壮士不分昼夜,三年时间吃住船上,靠双手双肩开凿出小龙洞,共背水泥96吨,钢材24吨,三万多块青砖磨破了双手双肩没有磨破他们的意志。1986年小龙洞第一期开工完成,迎接第一批客人,从此名声在外也受到了著名导演谢晋的青睐,在此拍摄电影《芙蓉镇》。人们纷纷寻景而来,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名扬海内外,盛况空前,从那时起才改名《芙蓉镇》。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女性叫曾小玲,2004年丈夫重病,两个儿子正上大学。她顽强地支撑起这个濒临倒下的家,在镇上宾馆当起了一名洗衣工,80斤的她每天分三次把三百多床床单背回家,然后手洗干净,每晚五点之前背回宾馆。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的工作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女人虽然有水的柔情,但不失韧性,如果说男人用肩扛起一座山,那么女人就能背完西水河的水,始终不忘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吊脚楼和小背篓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可以说《记住乡愁》,每一集都有它的精彩,剧中都有鲜明人物、感人的故事,各有主题,各有千秋。这档节目真的很容易就牵动了漂泊在外游子的那份思乡之心,就连主题曲都那么优美动听,回味无穷,从第一次接触这首歌就喜欢上了它,歌词是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正如歌词所说: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而本文中六壮士三十年后再聚只剩下四壮士,他们就把对故去战友的思念化作了一碗酒。《记住乡愁》有太多感人故事让人们对伟大的国人肃然起敬,只有倍加珍惜当今美好生活,才对得起祖先。在敬仰的同时又感觉自己的渺小,同为异乡人,有的在外学业有成,事业蒸蒸日上,有的学成归来,报效家乡。在这些品格高尚的人面前我自惭形秽,自卑和自强的双重性格抗衡后,心又渐渐恢复平静。既然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也就做点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单位好好工作,尽职尽责,再把小家过的幸福、温馨、快乐,让父母开心。
也许上辈子做大事累了,这辈子注定做个普通人,有时我经常天真的想如果每个公民都能遵纪守法,不无理取闹,不干坏事,那么也就用不着那么多警察办案,国家就会很安静,这样想想我还算为国家省了一份心呢。哈哈,这样想想,就不那么自卑了又变得心安理得起来了。此时此刻,耳边又回响起了动人的歌声: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今后我会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景仰之心,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感恩之心好好活下去,直到永远。
《走进毛泽东》是一部由艾辛导演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之前我一直觉得毛主席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是普通人能够揣摩接触的。看过《走进毛泽东》以后,我才发现毛主席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出身平凡并不比其他人多些什么,他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只是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他有着在常人看来痴人说梦的远大抱负,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大毅力,正是他敢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
走进毛泽东,你会发现他是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如我们一样,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因此他苦读诗书,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但事与愿违,在家国危难之际,他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是怎样的一种鸿鹄之志啊!毛主席生平两大爱好:读书与游泳。毛主席无论走到哪里从来都是书不离身,他的床上铺满了书,就连外出视察他都会随身带着一箱子书,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他总是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与挚友。的确在毛主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书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毛主席在闲暇之余喜欢游泳,他说:我喜欢在水中那种迎着巨浪知难而上的感觉。毛主席曾说过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由此可见毛主席身上的拼搏精神。
毛主席又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登山时,毛泽东的随从对他讲到前方没有路了,再走下去天就要黑了,毛泽东听完就跟身边的人说:你们是不是累了啊!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往前走,不走回头路。正是毛泽东这种不畏艰险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一生。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公元一六四四》是一部由余乐和余力君共同导演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今天无意中发现了一部纪录片公元1644,看后颇受启发:
公元1644,历史在这一年描绘了斑斓壮阔的一笔,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大戏,智慧的角逐,力量的对抗,人性的彰显, 每一处细节都耐人寻味,都给人智慧的启迪()。
机会稍纵即逝,当它来临时,一定不要优柔寡断。
1、崇祯皇帝和他的大明王朝,面对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危急关头本有改变时局的一刻都城南迁,这样可继续保存他的大明,可优柔寡断的他错过了历史最佳时机。
2、李自成逼近京城,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只想划地为王,并未要取代崇祯,于是他向崇祯提出议和,可崇祯高傲的帝王心拒绝了这一要求,崇祯再一次失去了绝佳时机。
人会面临很多选择,选择的过程让人性的复杂面表现地淋漓尽致。
1、可想而知,在面对危机的最后关头,崇祯的内心是多么的复杂,一方面是为了延续大明王朝,只要是有一线希望他也不会放弃;另一方面是要想延续大明王朝,就会付出苟延残喘的代价,作为一名皇帝的自尊心是难以接受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当把自己置于当时的历史当中,我想每个人都会很难做出决定。总之,崇祯的下场便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注解。
2、李自成攻破京城,山海关的吴三桂成了他一大忧患,李自成最后决定招降吴三桂,毕竟吴三桂的家人都在京城,可吴三桂作为忠臣孝子怎能接受这样的安排,经过一番思想的斗争,他最终决定了招降,可就在去京城的路上,他得知家人被抓,爱妾被霸占,父亲被拷打地危在旦夕,历史戏剧性的一面突然出现,他奋而杀回山海关,于李自成彻底决裂。
3、当李自成率兵攻打山海关时,三万之众的山海关怎能抵李自成的十万大军,面对如此困境,吴三桂只能请兵关外的多尔衮的清军,可多尔衮想的是招降吴三桂,对于他的请求,多尔衮冷漠处置。公元1644年4月21日,经过了李自成和吴三桂的一番大战,吴三桂损失惨重,可想而知,当时的吴三桂是多么地焦急,派使者前后八次通信多尔衮,可多尔衮还是冷漠处之,公元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投降清军,清军快到山海关时,多尔衮却宣布按兵不动,很明显,多尔衮想坐收渔翁之利。等到两边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多尔衮才出兵,李自成职能仓皇离开山海关。吴三桂一方面无奈的剃发易服,一方面听到家人被满门抄斩的消息,一生追求忠臣孝子的吴三桂此刻的内心,肯定比世上任何一个人都复杂。
题外话:人性有时就像火山,表面上平静无比,但一旦条件具备,就会爆发。生活中的我们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本来就很复杂,尤其在中国这样将就人情社会,就更为复杂,有时会面临很多无奈,选择会把你逼到死角,现在越来越感觉生活是怎么把一个人磨平的了!
历史如果只看结果,就失去了它的趣味,探究历史的过程,才能还原立体的人物和事件。
正如,如果你只看到李自成当上了皇帝的一面,如果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他曾有过放弃,曾有过退步,你便不能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李自成。
《最后的母狮》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因为非法狩猎的行为,尚比亚柳瓦平原只剩下了一只母狮之后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健身房时又看了一部纪录片,叫《最后的母狮》,非常的好看,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
非州的柳瓦平原只剩下最后一只母狮子了,她已经独自而没有任何同伴的生活了五年。后来摄影师发现了他。她非常的孤单寂寞,慢慢对摄影师表示它的信任。常常来到摄影师所居住的营地安歇,虽然摄影师始终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任何要去驯化她干扰她生活的意图。
由此可见陪伴、建立信任,表达善意是多么的重要。它远远胜过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摄影师只是花了几年的时间观察她,拍摄她并没有跟她做任何的接触也没有为她做任何的事,母狮就对摄影师产生了信任和依赖。虽然这只母狮曾经被人类无情的伤害过。
可见始终如一的陪伴、信任()、善意是最好的医治,也是最好的心灵慰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由弗雷德罗杰斯和贝蒂阿伯琳等出演的纪录片《与我为邻》呢?该片在网上的评分也是相对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吧!
影片中的Fred Rogers 早前要作一名牧师,但他非常重视儿童教育,认为对小孩子的正确引导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于是在pBS开创了自己的儿童节目。
他通过布偶角色小老虎丹尼尔,以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小朋友讲述作人的道理,生活里遇到挫折要怎么处理,要如何看待自己等问题。
甚至也会用这个节目让孩子们学会理解成人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比如911, 总统被刺杀,战争等。
他也会通过与黑人一起泡脚来教会小朋友不要种族歧视。他的方式非常温和有耐心,最终成为影响时代人的榜样。
在他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有任何成人公众人物对小朋友和家长们有如此大的影响。
但他的一些说法也有人不同意。比如他告诉小朋友要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每个人天生都是独特的,有人欣赏的。这让孩子们有自信,但同时也被人当作是给懒惰找借口。
一些家长觉得这样他们的孩子就不努力了。也就是说,Fred Rogers 正面鼓励式的教育,与一些家长贬低攀比鞭策式的教育方式矛盾。
但说实话,我就是在贬低式教育下长大的,我不认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儿童,反而是多多表扬,比较正面的引导和鼓励,真的可以让孩子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
当然,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不同,确实很难说对错。但在抛开这些不同看法外,Fred Rogers 处理矛盾和争议的方式也十分值得大家学习,那就是,他总是去想更为正面积极的事,并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他被批评时,他并没有反击,也没有因此就改变自己,而是继续鼓励大家去时常回想对自己有帮助,有恩德的人,并感谢他们的恩惠,这真的会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到更多的爱,而不是仇恨。
本纪录片最独特的地方是采访了很多他合作过的同事和家人,但谈及的主要是他的事业与为人,而不是挖掘他的隐私。
整个影片拍摄手法和剪辑及配乐都十分符合Fred Rogers 本人乐观的态度,很多场景十分打动人心。推荐给()作家长或对美国文化历史有兴趣的观众们。
另外,汤姆汉克斯也将在一部即将开拍的电影里饰演他,用人物传记片的方式讲述他的人生。汤姆汉克斯之前已经出演过迪士尼先生,声音和外形也确实非常和蔼可亲。
前段时间,相信很多朋友都被纪录片《四个春天》给刷屏了,影片由陆庆屹执导,导演用镜头记录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以及他们面对命运的变化时的抉择。很多朋友都对这部影片给出了非常不错的评价,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和男朋友一起去看的四个春天,主要是之前看微博里张译转发了一个微博,说好看的电影,其中有四个春天,后来男朋友过来玩,就一起去看个电影,我说想看四个春天,男朋友说想看来电狂响,然后恰巧来电狂响没有合适的场,故选择了7,50的四个春天。其实我不是一个热衷于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但是看四个春天时哭的稀里哗啦的,(当然其实我也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类比但凡看个感动的剧,电影,或者小说都可能会被故事情节感染,或无声或有声的哭)有一段甚至不能自已,其实那一段也并没有什么,只是自己被戳中了。
电影其实是一个纪录片,主要围绕一家五口,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及弟弟(姐弟三也都是四十岁的人了吧),的四个春天拍摄的影像,其实也就是四年。
最深的感触就是真的时间过得好快好快,一年就是另一番光景。看到第二个春天的时候突然觉得很不想再让他接着放第三个第四个,对时光的流逝感到害怕。
想到我妈,想到也再过几十个春天的时间。想到现在在一个城市里,我在上学,还能隔一两周回去看看。想到以后工作了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了,又有多少时间陪伴她。
父母是一辈子的事情,是前半生最重要的人。
第一年,一大家欢乐无比的,熏腊肠,做好多菜。这是年的氛围,等着儿子的归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完年,再送走儿子女儿。就像纪录片里,屋檐底下的燕子,来又回,来了欢喜,走了不舍。
四年的时间,大姐从一个健康的人到走了,爸爸妈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光是看着这个纪录片都感到非常难过,又更何况爸爸妈妈哥哥弟弟这些至亲的心情。往后的时间爸爸妈妈每年都去大姐的坟前去看一看她,给她的坟头种上菜以防坟头长草。后来大家也都走出悲伤,随着时间,生活。
后来爸爸养了蜜蜂,感觉有种精神寄托的感觉。看着哥哥教爸爸使用微信,自我检讨觉得自己对我妈真的很缺乏耐心。记得我妈那会让我教她用高德地图,我妈问我问题,我会说,哎呀,不就是这样的吗,怎么还不会呀,我总是没说几句,语气就是不耐烦的态度。现在想起后悔也没有用了。看着爸爸妈妈两人互发微信而笑的停不下来的画面,真的觉得心酸又感慨。其实最后相互陪伴的并不是子女,而是你的伴侣,相互扶持,相互陪伴。我真心希望我妈和我爸可以一起相互扶持陪伴到很久。
有时候都用不着四年,一年就是一番大的改变,令人猝不及防。生活慢慢的过,一年又一年,相聚的日子很少,平常的生活都是弥足珍贵的。
《浮生一日》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中主要记录了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世界上很多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战展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美国记录片《ife in a day 》,中文名译作《浮生一日》。
平凡中总有不平凡()。
普通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艺术,去掉一切修饰。
喜欢里面那个擦皮鞋的小男孩。清凉的眼神,简单的快乐。主题曲 《a day at a time》
歌词写的很好。
口袋里有什么
你爱什么
你惧怕什么
跑酷男,动作敏捷,还去超市偷了一个面包啥的。
骑自行车环游世界9年的韩国男子
一个男人带着他苦难的家庭,没水没电的环境,一个20岁的痴呆儿子,可生活依旧在继续,他们还活着。
很多人期待这一天会发生点什么,可对大多数人来讲,什么都没发生,这一天就是平凡的一天。
其实活着就很好。
每一天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是一部电影,每一天就是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贫穷,富裕,健康,疾病,快乐,无助,平淡,激情,如此种种,都要经历过才知道。
enjoy life。无论身处何种境地。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监守自盗》这部电影呢?影片是一部来美国的纪录片,主要通过对金融行业的名人以及政界的一些人士的采访,向我们阐述了金融危机的真相。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这部纪录片不愧是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篇,它深度挖掘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后那些并不广为人知的秘密。
本片从冰岛经济危机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追访全球金融业界猛人、政客、财经记者,深入的讨论了那一场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发成的背后原因。它展示了华尔街真实的面貌,公开了业内和学界贪污腐败的政策背后的惊人真相。
也许对于金融方面的知识我们并不是很了解,但影片揭开的残酷真相是我们这些观众难以接受的,它使我们感到愤怒又无奈。
就如片名《监守自盗》,这些本应该为社会金融做贡献,维护其稳定与发展的人们,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监守自盗,自以为是地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谋略,将世界金融推向一个险境。银行家、政府监管人员、正直家、律师各个行业的人联手布置了一场游戏,给民众带来了灾难。
这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为我们揭示金融危机背后的真相,正是因为他们敢于站在权力和黑暗的对立面,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这不仅有对于美国国家、社会、民众的关怀和职责,也透出了对于人类的普遍思考。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社会中,是否也存在着这类官商勾结等等现象。答案是肯定的,而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他们没有职业操守和做人底线,凡事只想到个人利益。而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也是因为在我们社会中,缺少敢于直面权力压迫的勇者。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各类监督惩罚体制的不断完善,惩戒贪腐官员愈加严厉,也给中国人民带来欣慰。但贪腐现象存在于各行各业,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发现类似腐坏现象的时候要敢于上报,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正直、积极向上的人,在进入社会以后,也要坚守职业操守和做人底线。
《西南联大》是一部于央视播出的纪录片,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该片共有5集,每集长52分钟,纪录片主要讲述了西南联大的组成建立和后期的发展,展现了西南联大的永恒魅力。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昨天用了较长时间把中央电视台记录片频道播放的《西南联大》五集看了一遍,有许多感慨。回首抗战岁月,中国的大地上,由东向西,真是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迁徙,这其中有无数读书人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腰板在行走。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大转移?世界上有哪个民族遭受过这等苦难?世界上又哪有过这么一群读书人,把大学当作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这就是西南联大带给我们的震撼。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开始后1937年11月1日,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只存在了8年,但因其英才辈出,又产生了无数故事与传奇,成为了中国大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它存在于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时期,所以那里的师生、那里的精神都很特殊。
感慨一、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在谈论西南联大,大家一定会想起从那儿走出来的一批优秀中华儿子,如:闻一多、吴大猷、李政道、邓稼先、钱钟书、费孝通很多很多,那都是有形的,而最最可贵的是在国家危亡时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凸显现的中国知识分子高贵精神气质,是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众多师生弦歌不辍,坚持到底,稳定人心的力量。
感慨二、精忠报国、为国献身的精神。一大批联大师生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坚持教学育人。1100名学生直接参战,他们有的在前线作战,有的服务保障。记得有一幕,为了战场需要,一批翻译人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好多就死在了胡康河谷。更多的人则在后方支援抗战,用科技支援前线,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因为如此联大毕业率不到50%。
感慨三、坚韧不拔,奋发努力的精神。在吃不饱穿不暖,天天挨敌机轰炸的环境下,坚持学习,坚持科研、坚持著作,从不放弃。让我印象很深的这样一幕():金岳霖先生花费数年心血撰写的70万字的手稿因躲避轰炸中丢失,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他不气馁,从头开始,没有参考资料仅凭记忆,白天教学、晚上一盏油灯,实践着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感慨四、甘愿吃苦、乐于清贫的精神。抗战时期,全国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饿殍遍野,联大学生,吃穿住都成问题,敌机轰炸,所有人天天都面临着生死的威胁,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也没能影响到联大师生做学问、学知识。他们抱定知识救国的决心,孜孜不倦,舍身忘我,确实值得现代学生好好学习。有一个镜头:闻一多带领几百名学生从长沙行走1600公里来到了云南,他们边走边学、边走边体查民情、边走边讨论,把队伍当成了移动的课堂。在那么恶劣的条件,那样的环境他们都能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子们还有理由整天游戏、抖音,荒废学业吗。
余秋雨说过: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南联大的艰苦卓绝、感受那不灭的精神和一个个崇高的灵魂时,从他们身上给予我们的是前行的力量和顽强生长的动力。
喜欢《纪录片围棋观后感欣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苦难辉煌纪录片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