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围城读后感2000字

围城读后感2000字

围城读后感2000字:婚姻是一座围城。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围城读后感2000字:婚姻是一座围城”,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围城》一书由钱钟书所著,是一部讽刺小说,写抗战时期一些知识分子丑陋的嘴脸。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围城读后感2000字:婚姻是一座围城。

《围城》这本书,之前是我在上海实习时买的。后来我辞职后,一直放在家里,直到十天前,我回到家,想着家里搁置的新书都快要发霉了,便决心要带几本出去。由于行李箱装的衣服实在太多了,而且出差工作也几乎没时间看书。最后我只好妥协,仅仅带了一本《围城》。而这本新书《围城》,在我出差十天,和我形影不离,甚至在我吃黄焖鸡米饭时,都还边吃边看。直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十天了。

一本崭新的书,在手掌中摩挲过,在行李箱中摇滚过,在高铁上奔跑过。如今,我终于看完了,似乎看完的不是一本书,而我像书中的方鸿渐一般,经历了许多故事。连这本深蓝的书,外表也变得陈旧起来。

故事情节很简单,很俗套。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留学生的恋爱,婚姻,家庭,事业,人际等而已男主留学回来,找工作,找老婆,最后匆匆结婚的故事。男主孙鸿渐毕业回来在船上便邂逅一个姑娘,后来又被另外一个苏小姐看上了。可他喜欢的人又是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这里我说下为什么说前面写的不够好,因为在小说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前提下,我没有看到方鸿渐怎么就喜欢上这些人。一切似乎完全是作者叫他喜欢上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因为缺少必要的铺垫和感情的细枝末节。例如,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好啊。毕竟喜欢一个人,总会表现出来什么。而我并未读出来那种可以感觉到喜欢的感觉。所以,我总觉得叙述十分干巴,人物塑造得不够鲜活,感情剖析也不够细腻。

我270多页之前,可以说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本书给我带来什么太大的兴奋与刺激。对比其他的小说,故事情节实在太普通,语言叙述不够清晰明朗,语言力度不够,人物塑造也不够鲜明生动。只是偶尔出现几句不错的句子,我也觉得是强行插入。综合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结构等,可以说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即便这样,270多页之前,我还仅仅只是佩服作者的博学多才,至少苏小姐的那首诗,我是打心底钦佩的。那首诗定是作者写的无疑了。顺便啰嗦一句(),钱老的《管锥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00多一本,我家里有一本,书页质量没话说,摸得像少女的柔发,闻起来像雨后森林般的气息。只不过全是繁体字,至今我一页还未翻阅,惭愧惭愧。

这首诗,我找到了。72页。

难道我监禁你?

还是你霸占我?

你闯进我的心,

关上门又扭上锁。

丢了锁上的钥匙,

是我,也许你自己。

从此无法开门,

永远,你关在我心里。

唯一支撑我看下去的,可能就是《围城》的名气和作者本人了。如同钱老本人所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要我说,我还真是如此八卦好奇。毛姆的读书随笔不也是喜欢八卦司汤达,福楼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私生活吗?哈哈。

暂且打住,再说说,《围城》打动我的又是什么。

打动我的正是270页左右,方鸿渐与孙柔嘉认识了很久,方却远远将孙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似乎孙只是一个妹妹而已。又是一个令我不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情节又是强行发展起来。孙喜欢方,我可以理解,但是方一下子就因为别人的谣言和孙订婚,其中多多少少还有孙的朋友赵先生的撮合。但是那样的内心没有丝毫的纠结与挣扎,这是不够说服我的。也许这里可以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解释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还有一句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直到我读到他们两个订婚,结婚的时候,我开始抱着书不放了。我想,那才是全书真正精彩的部分。

方和孙经常因为对方的家庭而大动干戈,互相诋毁,互相伤害,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太熟悉后,面具便开始逐渐丢下,进而那些初恋时的美好,也忘却得一干二净。孙看不起方的前女友(不能算,暂且这样称谓苏小姐)、父母、七大姑八大姨、好朋友赵先生等。方看不起孙的姑姑,保姆李妈,父母等。总而言之,没吵架前大家还能勉强生活,一涉及到生活的人情世故,便公然翻脸,甚至大打出手。

最大的讽刺,从他们的订婚开始了。前面对于留学生的讽刺还算极其普通的,这里对爱情,婚姻的讽刺,实在是震撼人心,毁天灭地。不禁让我想到了《范进中举》,等了太久,一下子得到的快乐兴奋只是因为现在拥有了,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结婚。歌词写的好,得不到永远在骚动,得不到的更加爱。后来,一切都拥有了,便觉得一切索然无味,甚至厌恶,唾弃。就像书里方鸿渐开始说的一句话,世间哪有什么爱情,纯粹是生殖冲动。

另外后面描写孙小姐在背后议论别的小姐的部分。实在太精彩了。放到今天的大学女生宿舍,简直是教科书般地直击灵魂。让我感觉钱老似乎化身为张爱玲一般。其中一句,经典语录只有女人才能真正理解女人。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韩剧般的故事情节,但读到最后,我才兴奋起来,直到读到最后一句这个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需要,一切啼笑。

前面的一切可以说全部都是对结尾巨大讽刺的铺垫。

也许,我读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围城》的冰山一角,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红楼梦》。我在小说的结尾感受到一些类似无奈,悲哀,压迫,挣扎的东西。我想,那也许就是我所理解《围城》的真正含义。

最后说一句书里的原话可能是最契合主题的一句话了。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一座城池观后感


一座城池观后感

看韩寒的小说永远有一种知道他想讲什么,但好像又有点不太明白的感觉。所以在看完书之后,又看了电影,尽管之前电影票房惨淡。

说说对电影的感觉吧,电影并没有对小说做很大的改编,但电影看起来更有一种强烈的黑色幽默的感觉。这座城池里的年轻人的生活看起来更像是一出无可奈何却又不可避免的闹剧。为挣钱想出上网找病毒的方法,最终导致肄业;为生活所迫去充当所谓凑人数的打手,以为自己杀人而远走他乡多年,最终却发现一切更像是一场梦;不知是多少次再度起航,开始做网站,最后也只得无疾而终。最可笑,无端漂泊多年回乡后却发现魂牵梦绕的那个人早已为人妻,为人母。

但是,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是逃避。林夕,从小遇事第一选择便是逃避。青春期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询问的一句“你喜欢我吗?”,便选择逃离,结果是没有结果。健叔,作为林夕的大学同学加死党,其实和林夕一样无法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以至于因为这次逃离痛失人生中的一段真爱。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是链两个倒霉蛋的形象,人生中一次一次的打击,再到自我逃避意识的作祟,让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偏移。而每一次逃避后,他们选择的生活都是封闭自己,在落魄的生活中,更加颓废迷茫。而仅有的创业激情,从大学开始就被无情的现实打压,只得苟延残喘。

就像电影里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每个人都一样。尽管我们的确知道这一切不应该。

《一座城池》观后感


《一座城池》观后感

王太利和房祖名的青春期是在旁白中开始的,旁白不但交代了人物的来龙去脉,甚至还替故事安排好了起始与转场,又像是影片和小说捆绑关联的线索,每当影片走的远了,就努力的把故事牵回来,再次启程上路。但其怪异的故事状态及叙述风格,使之完全成为又一部特立独行的影片,其荒诞底色保留了原着故事路线又自由发挥了几分,打架逃亡创业泡妞,幽默而苦涩,积极却又贫乏,像极了真实青春生涯。

以王太利的年龄而言,出演这个学生角色显得无比滑稽和尴尬,但这滑稽和尴尬又是这个角色所不可或缺的特质,和房祖名两人从仿若传奇式的出场伊始,人物身上就被寄予了无限期望,但他们的茫然鸡贼懦弱不思进取一切消极因素让他们的生活历程回归原点,碎片式的故事结构也让观众渐渐失了期望影片过于注重韩寒作品改编电影的商业符号,几乎差点忘记了电影与小说本就是两种载体却又阴差阳错成就了本要塑造的人物,他们所要传达的,正是一个荒诞的青春,是一个拼命想有所作为却又无能为力的年代,人物是什么?江河日下里的泥沙。

这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现象。

而且,电影的意义无疑逃不开制造充满矛盾的故事体系,从学校的车库到长江大旅社,从大荣公寓到行为艺术表演现场,通过中途设置的各个情绪点,给观众以宣泄的出口同时获得认同感,但自身出现矛盾则消解了情绪宣泄动力观众只会在波澜不惊里焦躁不安。于是,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奋力制造幽默,让影片看起来更热闹一点。这种奋力看上去充满了忧伤。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青春竟是如此的真实,慌乱的逼仄的困顿的出走的逃离的,从影片中,仿佛看到许多年前自己成长的轨迹,带着痞赖带着恐惧带着带着伤痛朝不保夕和借酒浇愁,蜷缩在城市的角落里,满怀希望的苟且着。于是,看发行方9月18日怒上便觉得怒字特别贴切,不是愤怒的怒,是一种肆意,是压抑过后大口喝酒大声喧哗的喧嚣,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青春的记忆,并非只有柔软的伤感或者绚烂的盛放,更多的是一事无成的庸常和年华虚掷的无力,是荒诞的异想天开和梦境破灭的无奈回归。

影片在旁白中逃亡又在旁白中归来,旁白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无力感。一想到影片必然会被拿来和小四的作品做比较,就宁愿它是一部默片,摒弃那些解读故事的旁边,可以更好的完成那种对空洞的恐惧对无聊的嘲讽以及回归情感的本质,让小四的归小四,让韩寒的归韩寒,一个轻浮如梦幻,是不切实际的虚妄,一个则要做一把锤蛋的铁锤,闷声不响的砸。

《一座城池》其实是多数人的青春期,但怕因为过于真实和荒谬,观众会辛苦的装作不知道了。

《一座城池》电影观后感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的时间长,有的人躲的时间短,而我却一直没有走出去。

从小我就是一个思想上有点早熟的孩子。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胡同口新开了一家租书店,基于那个时代农村孩子大都是淳朴而缺钱的,租书店从不收取押金,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欣喜异常,时常结伴前往租书解馋,小伙伴们大都选取类似《世界的奥妙》、《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类读物,而我选的第一本书就让老板彻底惊呆了,当他反复询问之后确定我是租来自己看的时,便惴惴不安叮嘱道千万别被老师发现没收。而我则乐滋滋地揣起三联出版社四本一套《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本,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离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深藏功与名。

而我租的第二本书则是更奇葩的《三十六计》(文言版)。思想上的早熟除了给我带来一些淡淡的文艺装B范儿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相反我却被老师们过早地定性为城府深心眼多,致使小学时代的我成绩不差却总不受待见。值得一提的是,那套《射雕英雄传》我当时并未看完,因为在看到第三本的时候,第四本被某个未必缺钱却肯定不淳朴的家伙借而不还,这着实令人抓狂。直到初三时候,我才找到一本盗版的《射雕英雄传》全集,这其间历时四年悬而未决的牵挂,当真是一言难尽。

看韩寒的书是在初中时候,《三重门》是向朋友借来看的,因为他急着还给原主,我不得不熬了一个通宵。《零下一度》是攒了好久的伙食费,亲自买的为数不多的正版书,《像少年啦,飞驰》则是在中考前的一个下午请假去城里买的,为此我还欺骗了那个为数不多待我好的班主任。遗憾的是这两本书和我大多数购买的盗版书下场一样,在借来送往的传递中被遗落进了岁月里。后来上了高中,当发现好多同学争相传阅韩寒的书时,我脸上笑而不语心里却暗想道:嘿嘿,这些我初中都看过。由此可见我是多么的腹黑。

韩寒、金庸和王小波,分别对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产生过重大影响。与金庸和王小波不同,我对韩寒的态度是一波三折的,从盲目崇拜到偏激批判,再到理性看待,情绪的转换和对整个世界、自我的不断审视、更正,几乎伴随了我整个成长阶段。

因为之中的波折,《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等书都险些错过,直到若干年后一个暑假的午后,在网吧旁边的新华书店等常文韬时,百无聊赖的我在书架上看到了《一座城池》,感谢常文韬迟到的一个多小时,让我重新认识了韩寒,在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常文韬来了,我们一起去网吧跑了一个下午的跑跑卡丁车后各自回家。后来的几天我就泡在书店里看完了《一座城池》、《光荣日》和《他的国》,当然,一本也没买。

参加工作后,在秸秆禁烧的黄河滩上,我在手机里下了一些电子书以供消遣。2009年是《三国演义》,2010年是《双城记》,2011年是韩寒的书。那几年我还会偶尔去买上一些书,放在床头证明自己曾经是多么地热爱阅读,却不想在倦怠的心绪里,一本本崭新却布满灰尘的书只能矫情的祭奠着尘封的青春。

《一座城池》被拍成了电影,老男孩里的王小帅成功演绎了我心目中的建叔,而一直被我诟病的房祖名,总算没有像毁掉《李献计历险记》一样毁掉这座城池。我的心里也曾有过一座城池,在想逃避的时候躲进去苟延残喘,如今这座城池已残破不堪,已无法容纳想要逃避的我,所以,还是不逃避吧。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一座城池》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2006年在上大学,百无聊赖看了宿舍哥们推荐的韩寒的《一座城池》,林夕跟健叔看似荒诞的逃亡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差点乐的掉到桌子底下。如今再看电影,不知是光影投射下的观感不同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内心会有不一样的触动,反正,看电影时,让人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韩寒的小说总是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一座城池》如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更如是。他的小说里,作者风格太过突出,所以对于改编者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读小说的时候,读者可以闭着眼睛想象我就是韩寒,林夕亡命天涯就是韩寒亡命天涯,他的潇洒和不羁,他的谨小慎微,读者都会从中解读出韩寒的影子。可是当看到电影开头,房祖名站在操场上时,观众难免有短暂的出戏,因为我不是我,你需要重新接纳另外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

开片近十分钟,一直是 我的旁白,讲述自己的肄业故事,讲述跟健叔辉煌的创业史,以及一同肄业从待业青年到打架斗殴疑似致人死亡,直到开始踏上逃亡之路才开始进入真正的核心故事。44岁的王太利继《老男孩》之后再度饰演大学生,叔侄两个的逃亡之路注定是一出荒诞而艰辛的小人物抗争史。

《一座城池》看似荒诞,但是在有些人看来确实无比的真实无奈。我一直都觉得《一座城池》本身就是个矛盾的结合体,林夕将自己困在这座城池,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到最后当林夕跟健叔再度回到那个导致他们逃亡的破操场时,旁白说,我终于逃出了自己的一座城池。可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里,都是在讲述一个乌托邦的故事,在林夕和健叔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哪一座存在的城池能够容纳他们。对于长江旅社,他们是过客,对于大荣公寓他们同样是过客,生命里总是处处充满着不安全因素,即使做梦,都总是会被突然袭击,或许这就是迷惘的无处安放的青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可是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最标新立异的代表无异就是韩寒跟郭敬明。关于两个人之间的比较,长此以往以至于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可是随着《小时代》掀起的奢靡之风,跟即将上映的《一座城池》,两个人又毋庸置疑的被搬到台前做比较。郭敬明创造的世界纸醉金迷,让所有人意淫仰视,而韩寒创造的世界放荡不羁,有人看到曾经的自己,有人看到想动身却一直未能付诸行动的自己。相比而言,前者让人想要逃离这个世界,而后者,却让人很想跟这个世界谈谈。

当林夕看着自己的妻子挺着大肚子惬意而过时,他扳手指头数日子的样子让人无奈的笑了,啊,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当林夕跟健叔结束一年的逃亡回来选择自首时,派出所竟丝毫查不到在他们眼中那场惊心动魄斗殴的点滴线索,观众看着落魄的俩人苦涩的笑了,逃了一年,不是逃命,而是逃避迷茫的青春。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文:OneMyRoad

《一座城池》是韩寒首部被改编的大银幕作品。影片具有荒诞滑稽的风格,称得上是一部非典型的黑色电影。说它非典型是因为虽然影片中的大量台词就是韩寒惯用的黑色讽刺风格,但是整个故事在超现实主义之外有着浓郁的真实生活流。

影片的绝对主角为健叔与林夕,房祖名与王太利两位演员平民化的气质极符合原着原型,这两个倒霉小人物男总是阴差阳错遭遇人生打击,每件事都极为讽刺,欢笑背后是对人生无奈的控诉。正如影片中强调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林夕,从小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敢承担责任,遇事的第一选择便是逃避问题:青春期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询问的一句你喜欢我吗?,便选择逃离,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健叔,作为林夕的大学同学加死党,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出生入死,从一开始就因为一次群架事件,误以为杀了人而选择跑路,其实与林一样,健叔同样无法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以至于因为这次逃离痛失人生中的一段真爱。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倒霉蛋的形象,人生中一次一次的打击,再到自我逃避意识的作祟,让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偏移。而每一次逃避后,他们选择的生活都是封闭自己,在落魄的生活中,更加颓废迷茫,而仅有的创业激情,从大学开始就被无情的现实打压,只得苟延残喘。

韩寒的小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电影《一座城池》则与前些时候上映的《小时代》有着天壤之别。郭敬明一直用他少女般的情怀意淫着他所一直盼望的浮华生活,不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确实满足了无数少女对奢华生活的想象。影片中的众多主要人物都居于社会的顶层,更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奢华却不切实际。影片中的场景布置,从学校、派对到服装等根本不需要讲明资金的来源,关于奋斗、关于坚持,只是表面化的说辞,作为强加给影片的正能量的元素,突出的根本则是奢华的布景、昂贵的服饰,着重展现的也是上层人的生活情节与俊男靓女的面容与肉体。有钱、有娇好的面容,才有青春与爱情。

相比较而言,韩寒则显得更为朴实,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一座城池》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生活,一年多的跑路生涯,在现实的生活中遭遇到的艰辛,个个具体生动,虽然某些情节有些无厘头,甚至超现实,但是却实实在在以现实为原型,亲切而质朴。褪尽了浮华的背后,小人物、小市民、小天地,看尽的都是人世间真实的存在。林夕与健叔会为了二千块打架斗殴,为了广告的五百元而据理力争,为了搬家而分出自身仅有的几块钱这些小人物深陷在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本源之一是钱。在现实社会中,金钱有时确实决定了人生的不同状况:在跑路中,他们结识了新朋友还在大学读书的王超,王超家的经济条件与林夕、健叔相比,还算优越,自己还有一辆较破旧的桑塔纳。生活的窘境,多了这样一个人物,使得他们困难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也仅仅与房租有关。所谓同人不同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当这两难兄难弟决定回到家乡,面对自己的犯下的错误时,他们与王超的生活彻底绝缘,王超过上了公司白领的生活,而生活继续,林夕与健叔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还是小人物样,还是一脸茫然。

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光明与希望的基调,青年人的无奈、茫然、彷徨与尴尬的表现从头至尾。最终,当他们发现自己并未杀人,女友怀了别人的孩子,小学同学衣冠得体卖了保险。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周遭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这无疑变得讽刺至极。可生活还是得继续,从哪里跌倒要从哪里爬起来,他们回到了事情开始的地方,那个他们打架斗殴的地方没有一点变化的操场。两人茫然无力,正如林夕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到现在还是一样,失去的最终还是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也没有好好把握。有时颓废,有时茫然,有时窝囊,而要说有些向上的意味,可能是在影片结尾处,林夕与健叔决定自首,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为他们一年前自认为犯下的错误(集体假象催眠)做个了结。

影片中的诸多桥段还是充满了让人捧腹的笑点,贱到极致,而喜剧有着很强的讽刺和探索功能,通过演员的滑稽行为和搞笑的耍宝所产生的却是本质上的悲剧内核。而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有时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不论或喜或悲,美好或丑恶,荒诞却愈发真实。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池,有人选择躲在自己的城池中,有人选择勇敢的面对,而这才是我们所有人所处的现实世界,所拥有的时代属于普通人的小时代。

《一座城池》观后感:荒诞的青春


《一座城池》观后感:荒诞的青春

笔者没看过原着,我是不会去关心原着有多么优秀,不会去了解原着的结构如何思想如何,更不会去管这部电影与原着的异同,原着党们请靠边!恕笔者愚昧,笔者完全没在这部电影中看出什么韩车手的高深的哲学思考,所以笔者仅仅在此篇文章中谈谈笔者的观后感。

首先让笔者蛋疼的是电影的名字,一座城池,这电影不是喜剧吗,怎么起这么个破名字!纵观整部电影,貌似一座城池这个名词,这个概念,只存在于的林夕的独白中。而且直到电影最后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城池,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的避风港,一个人逃避现实时,便躲在这座城池里面。哦,原来一座城池有这么高深的意味,但是看看电影的剧情,貌似和它完全无关啊。

这电影笔者可以把它分成四段。第一段:林夕和健叔初相识,联手搞生意,最后被学校开除而肄业。第二段:林夕和健叔为了赚钱,打了一起群架,二人因为紧张产生了幻觉以为自己杀了人,于是他们便开始跑路。第三段,与长江大妈,王超,阿雄结识。第四段,健叔为了泡永久妹妹,和阿雄一起创业。这剧情笔者完全没有看出有什么亮点,导演的叙事和剪辑也呈现出碎片化的架势,基本上就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拼凑而成。不过这些小故事,大都有些怪诞,或者说是黑色幽默,让人看了捧腹,但也就一瞬而已。

再来说说演员,虽然这电影有两个主演,但房祖名充其量就是个旁白,可以用全程无表情无演技来形容,就算装酷耍狠也完全不像样子。电影旁白讲述了房祖名饰演的林夕如何走出心中的城池,而电影的剧情却是在讲述王太利饰演的健叔的心路历程。

说实话王太利是笔者认为电影的演员中唯一的亮点。他那股猥琐欠抽的样子,真让笔者想冲上去给他两大耳刮子。不过就电影来说,健叔其实才是电影的核心推动力啊,几乎电影中角色们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由健叔发起的,林夕完全就是在为健叔的行为和遭遇进行解释说明。电影中所有的槽点笑点怪诞的情节黑色幽默也全都是同健叔有关。

健叔散播病毒然后在学校开了个维修公司,最终导致二人肄业。健叔找小学同学赚钱,结果打了其群架还傻子的跑路。健叔煽动林夕去看火灾热闹结果自己骑车把腿摔废。健叔去看球被球砸中,手也残废。健叔与二逼青年阿雄相遇,并且哈了他两只鸡。健叔煽动林夕王超去吃鸡,结果王超被逼修车。健叔玩温度计结果眼睛受伤。健叔为了泡永久妹妹,又和阿雄联手创业。健叔再一次去看火灾热闹,反倒让王超成为杰出青年。

可以说整部电影所有幽默荒诞的地方都同健叔有关。笔者可以理解成,其实荒诞的是健叔这个人。他那种连神经质无脑二逼傻子等等词语都无法形容的行为模式,成为了影片的关键。

荒诞,不正是青春的代名词啊。健叔虽然长着一张老脸,但他和林夕王超阿雄等等一样,都只是毫无社会阅历的学生。他们,或者说我们,不都是靠着一时冲动,一时脑袋发热,一时突发奇想,去行动的吗。也许兴头一过,便不再继续。人心中的那座城池,其实就是人的幼稚荒诞青春逃避。当林夕和健叔决定回去,回去面对一切的时候,他们就走出了那座城池,踏上了成熟的道路。

喜欢《围城读后感2000字:婚姻是一座围城》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围城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