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度河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第一书记的24小时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度河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第一书记的24小时观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什么才是好书记?那一定有一个标准就是人民信赖他!人民信赖的干部都是好干部!如何做到让人民信赖,那么一定是他为人民做实事,人民看在眼里、记在了心理!观看河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第一书记的24小时,心中十分感慨,这样的书记真的是人民的好书记。

遂平县和兴镇火龙庙村第一书记徐涛就是这部片子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民警,也是一位因为履职而驻村的第一书记。在他来带这片村庄的时候,他就将自己的命运和这片村长联系在了一起,为了这里的百姓更加幸福的生活而不断努力。

成为火龙庙村第一书记是组织派给他的任务,但是在得到这个委任之后,他第一时间就进了村()子召开了会议,对整个村庄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开始研究如何带领百姓们脱贫致富了。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任何的贫困村都是适用的。因此,在了解了情况后,他发现通往村外的两座桥都成了危桥,十分影响大家的出行,所以,第一步就是修桥。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到了项目资金,桥修好了,路变得更加好走,这下进出收庄稼和出行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第二步就是修路,路是致富路,没有交通,就算再好的资源也不能利用。为此修缮了道路,实现了道路的畅通。在他的带领下,火龙庙村心增设了70多个桥梁,并且打了140个井,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问题。

如何让百姓们走出贫困圈,这也是这位第一书记所关心的问题,让有能力的人走出家门,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剩余劳动力走出了家门,在外进行务工,为家庭增收不少!当然,对于有困难的家庭,徐涛同志也是每个进行精准扶贫,帮助他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如何保证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大家共同致富是他的心愿。为此,他找到了先富的典范,在瞄准好商机后,劝说回乡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促进农业的发展,还在村里设厂,这让许多对着土地有着依恋的人也可以在家工作和务农!当然,这位第一书记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或许这些都是一些脱贫都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何做好才是关键,不能仅仅是表面文章,要将事情落实到实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发展的正确道路。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第一书记》观后感:有感于第一书记的执着


《第一书记》观后感:有感于第一书记的执着

王烈英

历任两届,背井离乡,能并肩与基层农民一起挽起袖子,撸起裤管大搞农村事业建设的《第一书记》主人公沈浩,观看影片虽时隔多日,但第一书记沈浩的高大形象依然历历在目。在第一书记身上我们感受更多更深的是他的得民心,办民事、为民利。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自始至终表现出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一股誓不罢休的志气,一股执着韧性的骨气,不愧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任劳任怨,廉洁为公,一心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谋划发展的精神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虽尤为惋惜,但他的精神留给后人一种无以言表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企业的中层干部、一名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带头人,深知肩上重担,这远远不仅仅是来自工作的繁重,任务的艰巨,领导的寄托,业绩的考核,除此以外心头一直扛着要转变观念,改变风气,打击邪气,培养、带领一支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团队任重道远。当下,可以说大多数人认为采购人员这个岗位是有油水的好差使,有外快或者说灰色收入等等不同说法都有。的确承认这种现象会存在,更甚者成了一股风气。于是乎,为遏制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国家打腐声一片,进而企业也开始打腐反腐,必须严肃制止。去年这个时候,面对这种环境和形势,本人受命于这个棘手的岗位,尽管自己勉励自己可以保持一贯的做事风格,为人品行,一心为公的职业道德,但面对这种口碑不好的业务要归口管理,又将面临集权采购工作推进的难度,内心讲与其说靠我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的力量去改善,明显感到力不从心,难上加难,始终有一种还不如不掺合这滩浑水的想法,感觉要在这滩污水中做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自己好难。然而,一年过去了,供应链工作兼顾运营管理在集团领导的指导下逐步走入了正常轨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团队中 身边的队员也一个个在成长。回顾过去,有辛酸、有委屈、有劳累、有不解、有困惑、有喜悦、有绩效、有分享……每走一步的时候都留下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这历程中坦言有很多次的退却,多次心里犹豫暗示自己该不该妥协,相比第一书记觉得自己很渺小,但第一书记的那种品质、那种风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处,为提升自己,提升团队,立标杆,找差距,第一书记的那种鼓舞奋进、执着坚持的精神始终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书记》观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铜质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后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国优秀工禅当员沈浩铜质,2004年2月,沈浩铜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工禅当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铜质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铜质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 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党员教育电视片观后感


坚定信念 无私奉献

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观《深圳市2017年党员教育电视片展播》有感

深圳市平江商会党委副书记 赖湘平

《深圳市2017年党员教育电视片展播》拍摄了深圳市一批普通共产党员的优秀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点滴和精彩人生,弘扬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光辉形象,彰显了共产党员的理想追求和革命情怀。我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观看完这些电视片,心潮翻滚,心情激动,深受教育,倍受鼓舞。遂有以下观后感与大家共勉。

一、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诠释永远跟党走

电视片《永远跟党走》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场特殊的家庭教育学习在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灵芝园社区38栋陈皇凤家里进行,陈老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主讲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字幕上打出"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一幕有些另类,甚至有些荒唐,而它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陈皇凤老人是一名退了休的普通党员,凭着自己对党的深厚感情,凭着自己对党的坚定信念,从战争年代跨越和平时代,从青葱年华到耄耋老人,信念不改,情怀不变,赤胆忠心,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听党指挥"这句话,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诠释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从陈皇凤老人的家庭临时党支部学习教育活动,我不禁联想到我们深圳市平江商会的党建工作。深圳市平江商会自2014年成立,创会会长傅福初同志不忘初心,积极筹划开展商会党建工作。首先建立党总支,接着成立深圳市第一个县级异地商会党委,将商会党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让我们这些漂泊在异地他乡的"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这与陈皇凤同志的爱党情怀异曲同工,如出一辙。每一个有组织观念的同志,理所当然要听党的话,响应党委的号召,积极参加党委、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要做到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永远跟党走。

二、敬业爱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电视片《坚守,我们的选择》讲述了一群坚守在荒山僻壤的基层水务工作者默默奉献的事迹。深圳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东江水源工程是一个伟大的规划,对深圳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共产党员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相对边远偏僻的东江水源管理处,一干就是上十年。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深圳城市用水的安全;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才有了深圳的繁荣与发展。深圳感谢他们,深圳人民感谢他们。

电视片《飘扬在路口的旗帜》讲述的是龙岗交通协管员陈海东的故事。陈海东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交通协管员,奉行"小小路口是我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动作是我对待工作和人生的态度。"他对内爱岗敬业,是我们辅警中的一面旗帜,对外,他用汗水倡导大家文明出行,是面向社会的一面旗帜。我们商会不也有很多象陈海东那样的同志吗?如不计报酬,为商会精心设计会徽的钟党民;不谋私利,义务担任商会财务总监的邓有福;吃苦耐劳,一心谋求分会股份公司发展的黄维国等。他们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但他们立足平凡的岗位,默默地为商会奉献,为社会奉献,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岗位虽小,作用很大。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象陈海东同志那样,象东江水源管理处的同志们那样,象钟党民、邓有福、黄维国同志那样,坚守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薪火相传,用生命与誓言撑起一面先锋的旗

"朝青暮雪,飞絮人生,三十年如一梦;金戈铁马,英姿勃发,来年星光一河。"这是电视片《用生命践行先锋精神》主人公的一首小诗。他,一个在抗击非典战役中火线入党的共产党员;一个在汶川大地震中出生入死的抗震救灾医疗队长;一个"为了病人而生,为了拯救生命而生",在"任何时候绝不对病人说‘NO’"的急救医生;一个身患绝症,仍坚持"人要有大爱,有爱心,要对这个社会有自己的责任感",即使面对死神也要大喊"赚了"的铮铮硬汉——徐粼。在他的眼中,急救已经不仅是一项专业,而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与产物。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了宝贵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撑起了一片无私的爱,用自己的生命与誓言撑起了一面先锋的旗。

当家乡擂响脱贫攻坚的战鼓,当县委向我们发出扶贫助困的号召,商会党委副书记方笑求同志第一个冲在前面,向"大爱平江"扶贫助困公益基金会捐款100万元,结对招工帮扶加义、瓮江两镇贫困户80多户,向县特教学校捐款10万元,还主动捐款数万元给商会党委做党员活动经费。方笑求同志的义举,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真正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作为一个站在祖国经济建设桥头堡,沐浴着党的雨露阳光,享受着改革开放红利的共产党人,毫无疑问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推动深圳和家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论什么时候,共产党员都要做到薪火相传,用生命与誓言撑起共产党员这面先锋的大旗。

四、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

电视片《时刻准备着》讲述了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风景如画的南澳海边,有这样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集体——南澳人民武装部党支部。在每一次动人心魄的救援行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挺身而出,一次次将危险抛在脑后。他们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需要,把组织的召唤当作纪律,当作职业要求,他们无怨无悔,懂得付出,懂得担当,懂得奉献。这是一支牢记使命的精干队伍,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是一支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队伍。

深圳市平江商会也有这样一支队伍,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慷慨解囊,为新疆喀什中学基础建设积极募捐,对加义镇孩子上学长期帮扶,为龙门镇村民饮水工程添砖加瓦,对瓮江镇贫困村民的结对帮扶,给柘庄中学运动场建设的资金支持,对平江特教学校的现金捐助等等,一年几百万,三年超千万。还有光明滑坡事件的救援,南山高考期间的志愿者活动……如此种种,无不都是以傅福初书记为首的平江商会的共产党员、商会会员的崇高义举。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愿付出,不要入党!没有担当,不要入党!既然加入了党的组织,就要有担当精神,奉献精神,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党叫干啥就干啥!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共产党员都要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一切。

《第一书记》观后感(一)


《第一书记》观后感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觉得团日活动所放映的电影应该没什么好看的吧,无非就是宣传党团的种种方针政策,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班委给放映的是我们初中到现在一直都有涉及的小岗村的故事,这多么的熟悉啊!虽然我以前没怎么注意作为小岗村非常伟大的村委书记沈浩的故事,但是任凭老师的谈论与一些新闻的报道就可以知道,沈浩给我们作了一个为人们服务的好榜样!

《第一书记》写的是自改革开放后,安徽省的凤阳小岗村自从秘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被人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一夜成名之后,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和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小岗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村里人们的生活也是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沈浩,一位在财政厅工作了18年却始终得不到机会一展身手,为党和国家做出一点事业的职员,在听说省里面要求选派人员下去任小岗村的村委书记振兴小岗村后就毅然决然的自愿去任职,因为他觉得这是一次他突破自己事业的一次机会。这部《第一书记》就是真实的还原了沈浩在小岗村村委书记的真实故事。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这样形容小岗村。确实非常的恰当!小岗村地处偏远又交通不便,甚至在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生活环境差;更是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然而它却是改革开放最先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先锋。沈浩的到来使得一蹶不振的村子,重新焕发了光彩。沈浩的到来一开始是不受欢迎的,这个从他在任职的村民大会上备受村民调侃例如村民都觉得像这些个干部都只是下来镀镀金,就可以回去升迁之类的就可以知道,但是后来呢,沈浩同志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是把小岗村那泥泞的路铺成了崭新的水泥公路,而且还是利用村民们的力量,给予村民工资,三个多月后,村民搭起通往康庄大道的公路。这不仅让小岗村的村民对他重新审视,更是沈浩对村民的承诺: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做出了我所应做的贡献;第二把:帮村民拿回集体财产。德福在里边是占有村里公有资产的一名,德福拿着村里的铲车,不肯给回村委会,但是在众人的压迫、法律的途径和沈浩等人的智慧下,最后铲车得以归还小岗村。第三把:建起了跨越京沪的桥梁,使小岗村真正的走了出去,走到外面的世界。就单单这三件事就使得小岗人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沈书记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

沈浩作为新来的小岗村委书记,他一来就说我要一家一户的吃顿饭短短几天就走遍了全村的108户人家,具体的了解各家的情况,村里困难的人家也是特别的关注,下雨天去屋漏的人家那里帮忙,并让她们去别的地方躲避。他四处走动,帮贫困家庭申请救济、帮没屋的人家申请资金每户2万。在这其中令我最最感动的一幕就是当沈书记一行要在京沪铁路上架一段桥梁时,沈书记是历经磨难,先是去铁道部求陈主任不成,就再去跑上海局也不得,最后不得已就去求铁道部的部长,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争取到了45分钟架桥的时间!当京沪正反两面的列车在约定的时间停下来时,那时我真的是热泪盈眶啊!我觉得很感动。沈书记的这种不为艰难,诚心诚意为人民的精神真的令人肃然起敬!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但是村民们的诚意却使沈浩不得不再次面临抉择,是选择继续干下去呢?还是回来等待升迁?但是最后全体小岗村人民的红手印让沈浩选择了先大家在小家,他不顾妻子的不满,女儿得不到父爱选择了留下来!他说:我只不过做了我该做的事,却没想到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特别是沈书记90岁的老母亲一次对他说:儿啊,要听党的话,跟着党的政策走。但是非常遗憾的却是沈书记在英年离开了。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有人这样赞誉沈书记。.沈书记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回头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不少官员,每年被揭发的贪官不在少数,他们每天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每天就在想着剥夺人民的财产占为己有,简直是破坏了党在我们年轻一辈的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我也坚信我们年轻一辈的经过学习像沈浩同志做下来的榜样后,我们国家的未来便会一片光明!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观看《第一书记》,我感动颇深。犹如我也是小岗村的一员,在沈浩书记的一步步努力中,见证了他的真情、他的呕心沥血...

《第一书记》并没有把沈浩塑造成神一样的人物,添加煽情细节,以博取观众的眼泪,而是把他的日常生活重现,让我们在一点一滴的平凡中,感受治理贫穷的困难以及沈浩的艰辛。

沈浩原是省里的一位小干部,生活优越,为做基层的选派干部,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了凤阳古城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明显不信任他,甚至恶言相向,天天有挑毛病的、出难题的,但是沈浩用他对小岗村村民的真心践行着自己的选择。

刚上任,他便调查走访了小岗村的108户人家,掌握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全面开展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为了给小岗村修路,沈浩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全村人们打倒土霸主。随着公路的建成,也预示着小岗村发展的正式开始。

在他任职的6年间,他访贫问苦、招商引资、建纪念馆、修自来水、新村规划、经济种植、土地流转、迁坟建厂,无一不显示着他对小岗村的用心良苦。

最让我动容的不是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的红手印,也不是女儿汪汪在台上对爸爸说的那些话,而是在沈浩准备回家过年时,小岗村村民集体请他吃饭的情节。男女老少、大人孩子,村民们不约而同来到沈浩受邀的家中,长长的走廊里、高高的屋顶上排着一张张的饭桌。妻子晓勤打来电话时,村民们争相给她拜年,从晓勤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的满意有对丈夫成绩的欣慰,也有对丈夫发自内心的敬佩。也许从那刻起,她真正理解了沈浩的选择。

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作出了我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只是可怜我的女儿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亲会伤痛。(观后感)没有办法!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地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正是这种真情打动了我。沈浩对小岗村的感情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意,洁净、无私。

影片中有几幕突出表现了他对小岗村的爱,一是他的妻子晓勤担心他在农村工作时身体吃不消,就特意给他买了一只奶羊,让东家给他挤奶喝。但他没有留下,而是把奶羊送给了村里的特困户吴奶奶。这种举动不是作秀,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出于对小岗人民的一种真感情,是用情做事的真实体现。

另一件事是为了GLG集团征地建厂需要迁坟时,村里吴奶奶丈夫儿子的坟被强行挖迁,当她在雨中苦守空坟痛哭时,沈浩从家赶回了小岗村,用真情去温暖吴奶奶心中的孤冷。当了解到吴奶奶丈夫为了淮海战役被炸断双腿的事实时,他带头要披麻戴孝重新为吴奶奶丈夫安葬,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如果没有对人民的真实感情,是断然做不出这种壮举的!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虽然有千差万别的职业,面临的困惑也都不一样,但都无一例外需要沈浩书记这种用心用情做事的风范!

我想,每个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被沈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吧,就像片尾曲《做人》中所唱的那样,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


第一书记观后感集锦


网络社会,人们可以随着影片汲取更多的知识,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都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感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坚持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撰写作品的观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书记观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1】

昨天老师让我们看了《第一书记》,讲的是贫困事件,这档节目也做得非常好,这档节目让我知道了许多的东西,我们在城里,吃住自然不是问题,但我们有想过山区吗?没有。在山区他们的温饱出现问题,没钱买衣服,累死累活的才买来一件单薄的外套;他们吃一顿就算一段,小六斤把青草当成野菜来吃,在我们眼里,青草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践踏、拔它,在我们眼里青草是没有价值的,更不会拿来吃,但小六斤不是这样看待青草的,他爱惜青草,甚至拿来当菜吃,明知这是不能吃的,还偏拿来吃;唉…可怜的小六斤,爸爸不在,妈妈改嫁,丢下六斤一人……

我们经常吃的饱饱的、经常有新衣服穿。他们呢?没有。

我们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不仅不感谢还嫌弃。他们呢?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他们依旧感谢……

我们可以去游乐园。他们可以吗?不可以。

我们可以经常出去玩。他们可以吗?不可以,他们都要帮家人做事。

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这一切?不感谢爸爸妈妈?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2】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3】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沈浩在小岗村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心系群众,服务为民,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罢休的志气,振奋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和地科院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4】

看完《第一书记》,自己深受感动,感触很多。

这部电影是根据安微省凤阳县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影片讲述了原本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干了多年公务员后,毅然放下优越的工作环境,抛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到凤阳县小岗村挂职工作。在小岗村工作的六年中,他为小岗村铺路、修桥,帮助贫困户,招商引资进行经济改革;让几十年来驻足不前的小岗村大踏步的前进,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潮头;但当小岗村正在重现昔日辉煌时,自己却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

沈浩放弃了财政厅优越的工作环境,放弃了家中温馨的生活,来到了偏远的小岗村。那里的条件艰苦,工作也不好开展,可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的做下去。在很多人看来党校是个严肃,神秘的地方,但实际上党校老师生活是比较清贫的,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党校教师这份职业,就要尽一个教师的责任,耐的住寂寞,耐的住清贫. 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

从沈浩身上,我还看到了他的创新精神。他肯动脑筋,办产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六年来沈浩带领小岗村做了太多的事。我联想到自己,工作时有时按照老思路老方法,缺乏创新精神,要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多思考教学规律,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看到沈浩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有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感悟。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深入学习沈浩同志,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党校教师应当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党校教师都应当对学员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党校教师身上的责任之大,这种责任的重大,要求党校教师经得起诱惑。当然,有人会说党校无权,何来诱惑?似乎诱惑总是和权力成正比。正因如此,才可能使人寻找权力。表现在某些党校教师的身上就是不安于本职工作,终日想着另谋高就或是寻找副业。这就要求身为党校教师就是要能热爱本职,淡泊名利,看到自己职业的崇高性;勤学习,苦钻研,踏踏实实授课,认认真真做一名马克思主义布道者。在平凡而有伟大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深入学习沈浩同志,做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上得了讲台,下得了基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平凡!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5】

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6】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xx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 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xx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7】

20xx年1月29日晚,学校组织学生党员观看影片《第一书记》,看过之后,给了我极大地震撼和启示。

影片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再现了沈浩同志的那种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点的共产党员的风范。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当工作条件的极大反差使他无法顾及家庭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毅然前往小岗村,他知道此行责任的重大,他知道,当时“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跨不进富裕门”的小岗村,换了几届领导,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小岗村。沈浩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但是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的有价值。就拿自己来到小岗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这些豪言壮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要像沈浩一样,以党的事业为重,无怨无悔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也要像他那样不辞辛苦,埋头苦干,有任劳任怨的勇气和气魄。只有不怕艰苦,任劳任怨,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真正用到所在的工作岗位上,才会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找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归属感,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其实,沈浩同志是用行动诠释:群众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的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在这个深刻嬗变的时代,共产党人的本色是永远不能变的,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做好一个党员,一个党的干部的踏实与负责的精神,时代需要这种精神,这种奉献,这种坚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基层干部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沈浩,以平凡书写一个党员的伟大!

学习沈浩,以生命诠释做人的精彩!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8】

沈浩原是省里的一位小干部,生活优越,为做基层的选派干部,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了凤阳古城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明显不信任他,甚至恶言相向,天天有挑毛病的、出难题的,但是沈浩用他对小岗村村民的真心践行着自己的选择。

刚上任,他便调查走访了小岗村的108户人家,掌握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全面开展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为了给小岗村修路,沈浩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全村人们打倒土霸主。随着公路的建成,也预示着小岗村发展的正式开始。

在他任职的6年间,他访贫问苦、招商引资、建纪念馆、修自来水、新村规划、经济种植、土地流转、迁坟建厂,无一不显示着他对小岗村的用心良苦。

最让我动容的不是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的红手印,也不是女儿汪汪在台上对爸爸说的那些话,而是在沈浩准备回家过年时,小岗村村民集体请他吃饭的情节。男女老少、大人孩子,村民们不约而同来到沈浩受邀的家中,长长的走廊里、高高的屋顶上排着一张张的饭桌。妻子晓勤打来电话时,村民们争相给她拜年,从晓勤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的满意有对丈夫成绩的欣慰,也有对丈夫发自内心的敬佩。也许从那刻起,她真正理解了沈浩的选择。

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作出了我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只是可怜我的女儿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亲会伤痛。(观后感)没有办法!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地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正是这种真情打动了我。沈浩对小岗村的感情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意,洁净、无私。

影片中有几幕突出表现了他对小岗村的爱,一是他的妻子晓勤担心他在农村工作时身体吃不消,就特意给他买了一只奶羊,让东家给他挤奶喝。但他没有留下,而是把奶羊送给了村里的特困户吴奶奶。这种举动不是作秀,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出于对小岗人民的一种真感情,是用情做事的真实体现。

另一件事是为了GLG集团征地建厂需要迁坟时,村里吴奶奶丈夫儿子的坟被强行挖迁,当她在雨中苦守空坟痛哭时,沈浩从家赶回了小岗村,用真情去温暖吴奶奶心中的孤冷。当了解到吴奶奶丈夫为了淮海战役被炸断双腿的事实时,他带头要披麻戴孝重新为吴奶奶丈夫安葬,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如果没有对人民的真实感情,是断然做不出这种壮举的!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虽然有千差万别的职业,面临的困惑也都不一样,但都无一例外需要沈浩书记这种用心用情做事的风范!

我想,每个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被沈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吧,就像片尾曲《做人》中所唱的那样,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800字


还记得第一次看电影时内心特别激动,好的电影能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你知道写作品观后感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吗?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沈浩在小岗村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心系群众,服务为民,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罢休的志气,振奋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和地科院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凤阳来了共产党,人民得解放,咚锵,咚锵……”农民唱的歌词旋律还在我的耳边轻轻回荡,此时此刻,沈浩书记为小岗村村民所做的点点滴滴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辛苦,劳累,忙碌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朴实的言行打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沈浩同志这位“第一书记”官职不大,责任却重大,自他踏入小岗村泥土的那刻起,就决心为群众干点实事。最初他从省财政厅调到小岗村时面对群众质疑来镀金时毫不介怀,并逐家走访农户,摸清家底,给予最有困难的残疾智障家庭最及时的帮助;新农村建设复杂,矛盾重重,面对占用村里铲车却又飞扬跋扈的杨德福时沈浩书记毫不畏惧,强行收回铲车后天天和村民在工地扛水泥,拌砂浆,终于铺就了小岗村通往外界的乡村公路——友谊大道;被村霸报复殴打后仍不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热情热心;还团结起大包干带头人,一起重建了大包干纪念馆,卫生院,使村民之间的感情比以前更融洽了;为了让GLG现代化工业落户小岗村,沈浩书记顶着巨大压力,饱受非议,挨家挨户向村民解释,让村民意识到小岗村的长远发展要和现代化接轨;还一次又一次不辞劳苦地奔走于各铁路部门之间,只为给小岗村开通一条铁道线路;……在他的带领下,曾经被戏称“一夜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迈不过富裕坎”的小岗村从新焕发了光彩,逐渐走上了现代化致富的道路。

有沈浩书记在,小岗村每天都在上映着一件又一件的感人故事,点点滴滴,平凡而又弥足珍贵。这位“全天候”村官的身影踏遍了小岗村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在。三年过去了,沈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真心,回报了村民对他的信任,改变了从前村官“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了你什么意思”的不作为作风,朴实的农民舍不得他走,唯有用98个鲜红手印挽留好书记,早已把小岗村村民当家人的沈浩默默地答应了,决心用更大的努力为村民谋利益,造幸福,同时他的心中深深感到愧对妻子和家庭。第二个三年时光倏忽而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小岗村村民再次用186个鲜红的手印挽留他们心目中的“第一书记”沈浩。可是,这一次,书记的身体支撑不住了,心脏承受不了,只能为小岗村村民留下一坛白骨灰,就这样,他的灵魂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我的心在抽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这是一个好书记,他最真实的行动令我看到了平凡共产党员最耀眼的最优秀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沈浩书记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了自己的最辉煌的岁月,他把村民的利益记在心里,捧在手里,是“真共产党”!我心中充满了对沈浩书记的敬佩之情,决心把沈浩书记当作人生路上的好榜样,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干事,也许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是我用心想做好的事!只要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在哪个岗位不可以好好干?何须一定要高官厚禄?毛爷爷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坚信自己在崇高理念的指引下,一定可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脚下的路,一点一滴都积蓄力量,为群众干好事!

沈浩书记说的那句“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早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牢牢记在我的心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过3年就要踏入社会,我知道自己是时候用行动说话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动和爱去回馈这个社会!

虽然沈浩书记走了,但他的小岗村还在,和他吃过饭的人、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他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便可千世万世地流传下去,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4

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体现出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开拓进取的领头人。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

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平凡中见真情,平淡中有震撼,这种震撼来自沈浩同志言行中所透出的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政治本色。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去思考和学习的。为什么这样一位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小岗村的现实面貌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懂得,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则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陕西的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5

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真诚和真实让我潸然泪下,不能自已。一声声大爷、一声声奶奶;一只能产奶的小羊,一个多孩子的残疾家庭,一个隆重的葬礼;一台铲车,一条开放路,一个新的纪念馆,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特殊的年夜饭,一次一次的红手印;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起人民的气力,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把人民的需求当作工作的无穷动力,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沈浩,是一名普通员。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个真正基层干部干实事的影子,我们呼唤有更多这样的好干部。

看完电影后,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奋与坚持,奉献与牺牲,就能造福社会。沈浩固然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却是一个大写的人,就像影片主题曲唱的那样“做人就要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做人就要做大写的人,平平经常,认认真真。做人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一个大写的人!”

党员教育电视片《榜样3》的观后感


党员教育电视片《榜样3》的观后感

近日单位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收看教育电视片《榜样3》,本人认真收看完了完整版。
电视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议论书藉翻译工作者宋书声的事迹;展现了边务边行医的乡村医生贺星龙的行医画面;也讲述了我国北斗上天及正走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王淑芳的典型事迹,还讲述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基层党支部书记李元敏的先进事迹
他们中每一个党员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出彩的表现,出色地履行了工作职责,有为执行任务九死一生的郁期青,甚至于有长眠弋壁黄沙中的吴昭璞。他们中有正当而立之年的党员,也有八九十高龄的老党员,都能触动我。深知党员的年龄与身体可以变老,但是信仰与情怀却永远年青。
教育电视片通过展现9个不同职业岗位上先进、优秀党员代表的事迹,体现了党员身上特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和博爱情怀。
本人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新时代的党员,求真务实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在困难中、在顺境中坚持到最后,不被潮起潮落所淘汰,是一个真正的党员应具备的品质。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看教育片让我们放弃自我感觉良好的懈怠思想。正如先进村支书李元敏同志所说:你不做,我不做,吃亏吃苦的事谁来做?她顶着破家离亲的压力,坚持为全村老百姓谋幸福,她做到了,无愧是优秀村支书,是我们的榜样。
之前,在并非专业人员的环境中,一位专业人员用专业的视野看问题,并行之于实践,不被环境人群理解是很自然的事。卫生检验人员不仅能以纳米为单位的微观视野分析病毒,更能以社会人群为单位的宏观视野分析流行趋势,对事物从质变到量变专业敏感。深深懂得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坚持到了丝毫不动的时候,反而无济于事,所以能够感受到做榜样的人要接地气是一件痛苦的事。
在困难面前坚持不住的时候,往往入党初心也正在远离,此时若有使命召唤,力量支持,才能恢复党员的正气,党员集体教育学习正好具备如些功能,久之党风行风一定会更好。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时刻提醒自己,永保党员本色,我的入党初心是为社会环境更加美好,尽一份力。


但洁元
2018-11-16

《第一书记》观后感600字


《第一书记》观后感600字

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就到达影院观看这部触动每个人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中国优秀共产党员甚好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国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任职以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敢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当片头的音乐想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地写意镜头中出现时,所有的观众都安静下来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些符号,很快勾起了大家的回忆。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故事。

与以往的宣传故事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经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了,就好像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起起伏。

这是部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以沈浩为荣,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

影片最好以女儿的一段告白而结尾。而这时,我悄悄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天啊,了不起的导演。不,这或许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起大家根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影子,一个真正的基层干部的影子。

观《第一书记》有感


重于泰山的责任与生命

——观《第一书记》有感

11月13日上午,民族文化宫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在观看影片的这110分钟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主人公的事迹触动着。此时此刻,我想用文字同大家分享这一份徘徊在内心的情愫。

电影讲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沈浩,原本只是省财政厅里默默工作的科员,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厅里下派到基层的通知,也或许就是这一天,注定了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小岗村这个地方就再也无法分割,讲到小岗村就会想到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提到沈浩就会知道中国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小岗村".二者就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他们互为彼此的名片。

初到小岗村,短短几句话就看出沈浩富有学识,有备而来

刚被下派到小岗村的沈书记,有着意料之中的不适应。生活上,与城里的食宿环境大相径庭,离开夫人和孩子的生活对于沈书记来说是一种孤独,对于失去主心骨的家人来说也是一种无助。工作上,面临文化程度都不高的村民和见识不广的村干部,他有着难以言表的无奈和彷徨。他也曾不知所措过,但来到小岗村的初衷却一次又一次坚定了他的信念,那就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改变上天给予穷乡僻壤的噩运。想在农村里发展经济,并不像沈书记想象的那么简单,从修公路到招商引资建工厂。这期间,他看过村民的脸色,听过其他村干部的非议,甚至挨过打,可是他给村民的的话永远只有一句:"没关系的,我们一定可以做好!"村民原本以为他只是口头说说假大空理想的书记,可是沈书记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每一个承诺,完成了每一项大的工程。在为小岗村发展经济的头三年里,沈书记的初衷和功劳都被每一位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也就出现了电影里一个感人至深的镜头:村民联名写信并按下红手印报上级组织,希望能为小岗村留下这位说到就能做到的好书记!这一留就又是3年的时间。新的3年里,沈书记辗转北京和上海,为的是实现小岗村村民30年来能够在铁路上搭建高架桥通车的愿望,为了这条路,他请求铁道部部长牺牲全国铁路线路停车45分钟,为的是小岗村的村民能够在未来的生活里进城省40分钟,实现小岗村不再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村庄,而是全国社会主义示范新农村的领军者。虽然经济发展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民生发展的第一步,可是沈书记绝不会因为经济而牺牲小岗村原有的生态环境,更不会违背村民的感情发展经济。当美国GLG公司决定在小岗村建工厂的时候,就必然面临着占用土地的问题,可是这一次的占地有些特殊,是200多户坟地,沈书记决定集体迁坟,吴奶奶是迁坟户里最不情愿的一户,因为儿子生前的枉死,死后却连一口棺材都没有只能葬在一颗大树下,吴奶奶有着道不出的辛酸、流不完泪水。看到年过七旬的吴奶奶这样苦不堪言,沈书记就陪着吴奶奶在坟前淋雨并通知全村干部为吴奶奶的儿子披麻戴孝补办葬礼……

为节省有限的资金,沈浩亲自带领村民修路

2009年,沈书记的第二个3年挂职又到期了,这次联名写信按下红手印的有186位村民。然而这一次,村民的愿望却没能像3年前那样再次实现,2009年11月6日,沈浩——安徽省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一线,生命的痕迹永远定格在了45岁这一年。

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终感动妻子从不理解到理解

影片观看到这里,我听到了很多观众的哀叹声和啜泣声。这些声音是带着对年轻生命的惋惜,更多的应该是对沈书记的敬畏。影片最后一幕给沈书记生前在小岗村工作时写下的日记有一个特写,他这样写道: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只是可怜我的女儿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亲会伤痛。没有办法,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

我想,生命的意义大抵如此,要的并不是独占鳌头的地位,更不是名垂千古的声誉,而是踏踏实实做人,真真正正做事的一颗心。随波逐流很容易,出淤泥而不染却很难,想要在社会大熔炉里锻炼自己,就从内心深处开始,坚定信念不动摇,用实际行动做养分,让最初的信念在心中绽放出青莲。

来源: 中国民族图书馆 撰稿:喜梦馨

喜欢《2018年度河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第一书记的24小时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