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儿子成长了,本来就和母亲渐行渐远,他有他的思考,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抱负,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无法跨越进去的圈子。于是,和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渐渐平淡。

龙应台慌了,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于是,她邀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一方面她可以透过书信来了解儿子的想法、内心到底在做什么打算,以及为人母亲最渴求知道的过的好还是不好?这36封信就是如此产生出来的。

龙应台出生于台湾上世纪50年代,来自一个渔村。她的儿子80后,台湾和德国混血,生活在德国。龙应台的18岁,1969、1970年,住在人车杂踏、鸡鸭争道,只有一条窄马路的海边渔村(当时台湾也属第三世界)。白衣黑裙,准备考大学,对阿波罗登月、中国文革一知半解,外边的世界不存在。安德烈的18岁,踢足球,和朋友酒吧聊天、讨论《华氏911》和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正义问题,准备考驾照、去旅游和学中文。音乐和美术对龙应台来说是知识,不属于内在涵养,自觉有美的贫乏和对生活艺术的笨拙。而安德烈一代人,在舒适、有教养的家庭长大(龙应台和安父亲都是博士),网络使其拥有广泛的知识,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

如此不同的两代人进行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很广,比如:族群问题和身份认同、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个体权利、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流行文化和艺术鉴赏、生活习惯、个性发展、衰老、死亡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母子俩都在思考、解剖,贯穿其中的是坦诚和爱。

从他们的对话里,我看到的龙应台,是一个爱儿子的普通母亲,她在认真地了解、认识儿子,同时也在努力解释自己,三年的对话是成功的,母子收获了巨大的幸福。在我看来,龙应台对中国和中国文化非常热爱,反台独、反独裁、反强权,追求民主、关心民生,厌恶作秀的政治人物,呼唤公平正义。在给儿子的信里,她对贫乏、愚昧的渔村娓娓道来(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她对故土台湾爱的深沉。在一些话题的讨论中,她多次提到大陆见闻,描写将来,说在西安的一家回民饭馆里,16岁的从甘肃山沟小村里出来的女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赚两百多块,寄回去养她父母,安德烈说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龙应台就问:安德烈,那16岁的女孩,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你能想象吗?回想自己,龙应台说:18岁的我,不知道高速公路,不知道下水道,没进过音乐厅和美术馆,不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龙应台对安德烈说:我对于享受和物质,带有几分怀疑的距离,爬黄山的时候,她看到挑90斤重的少年挑夫,一边水泥、一边食品,早晨4点出门,黄昏爬到山顶,回到家深夜,肩膀被扁担压出两道深沟,一天挣30块钱。她说:安德烈,30块钱不到3欧元,不够你买3球冰淇淋,山顶咖啡一杯20元,我不太敢喝,但是不喝,那个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困难呢?她讲黄山少年,我很激动,不知道安德烈是否也动容了。

从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间的差异,教育、意识,很多方面。比如,他们长于理性思考,而我们重情感抒发,他们会积极参与、干预现实,而我们更多是旁观。18岁的安德烈和他朋友讨论的内容在我们看来是不用讨论的,没什么好讨论或者讨论不出什么,我们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们不会思考,也不会想去思考。我们依赖长辈、领导,我们相信权威,我们从众、附庸。就香港选举时间表出台问题,安德烈置疑香港游行人数的少,在他看来,争取小小的本该的权利,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呢?龙应台是呼唤民主的,她在游行之列。当然,一些问题上,安德烈跟我们一样顾虑、烦恼。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我几乎确定不太可能有你们的成就,你会失望吗?龙应台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完全赞成龙应台,但事实上只有少数的人不是被迫谋生。以龙应台的这一段文字来看,我认为,她衷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世上还是有这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的身上呢?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顶尖中的精英,不断的期许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这或许就是变相的施压吧。但就放任着他一事无成、游手好闲?不!所有的母亲都会担心,会紧张。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正是母亲的为难之处。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000字欣赏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由龙应台所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她的大儿子安德烈,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母亲和孩子的相处,作为一个具有高文化素质的母亲,与孩子也会有误解,但我们要善于解除。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000字欣赏。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共收录35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书中主要利用书信的方式介绍了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与思想异同,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母子之间、两代之间的相处之道,值得我们学习。母亲龙应台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了安德烈足够的尊重,安德烈虽然年轻气盛,但是在异同中同样也表达出了对母亲的爱,差异归差异,偏见归偏见,但是母子之间的爱是永恒的。

35封信,每封都很简单,大多是生活现状与想法的表达,但是细细回味又会有很多感悟。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与父母长辈的沟通不到位,就是对彼此的爱表达的太含蓄,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总存在一些距离。就算是两辈人之间认知与经历的差异,但是()不该影响彼此的尊重与关心。越是长大也才越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与栽培,以前不能感受到的温暖,在某一个离家长大的瞬间仿佛一下看清晰了。

学生党员,一个即将要成长起来的群体。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学习领悟精神,在学习如何发光发热,在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合格、优秀的党员,但也应关心党员个体的状况。他们是否生活满意、工作顺心、家庭幸福,是否有一颗爱自己的父母也爱自己身边人的真心。社会需要敢于牺牲自我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奠基人,需要甘于默默奉献为社会大众谋福祉的接班人,也需要能担起家庭重任传递爱的真心人,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一个对大众有益的好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重一直都是我党倡导的方式,但是真正的将正义、善良、爱落实到实处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另外,读完此书加之现在的流行文化让我想起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现状。安德烈少年时期就关注文化,关注社会生活,懂得去传承与发扬,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却大多数被网络、直播、游戏与娱乐所禁锢,大家很少在谈论文化、谈论历史,谈论传承问题。我们现在大力支持与发扬的大多数是红色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复兴的是什么?很大一部分就是文化的复兴。希望我们在今后谈论工作学习、谈论机遇和未来的时候能多谈谈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别让我们的伟大祖国快速前进的同时,文化底蕴跟不上,在科技与工业复兴之后才发现文化复兴还有很大的距离。世界需要一个伟大的中国,更需要一个底蕴丰厚、博采众长的中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爱他就认识他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由龙应台所著,是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之间的通信合集,让我们看到两代人之间的相处,如何消除代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爱他就认识他。

2004年,也就是14年前,龙应台突然发现儿子安安不见了,站在面前的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青年,面对儿子时她不知如何开口,不知他在想什么、在乎什么,这是一个如此亲密又如此陌生的人。

爱不单单是心里的思念、言语的关怀、全力的付出,爱更多地是理解,懂才有爱,爱而不懂那是虚假的爱,那终归爱的是自己。

她强烈地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亲密陌生人。智慧的人,永远是不单有想法,更关键的是还有办法,而且是妙法。她请求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与她共同写一个专栏,条件是一旦答应就不能半途而废。安德烈答应了。

就这样,从2004年5月12日的第一封信,到2007年8月24日的最后一封,历时3年3个多月时间,母子2人书信往来共36封,以专栏的方式刊载。这36封信影响了台湾、大陆以及国外许多的家庭,许多的父母,许多的儿女。因为两代人亲而不懂爱而不知的问题,就好像情感上的代沟癌一样,扩散在父母和子女的肌体内,父母给钱、买房、赠车、送饭用各种方式表达疼爱也收效甚微,子女节日送礼物、生日送蛋糕、老花镜、防滑鞋、烟酒糖茶频繁表达敬爱也难暖爱子之心。这些东西,也就是当成与外人夸耀父母疼爱、子女孝顺的证物吧。聊以慰人!聊以欺心!恼怒、哀叹、自怜、无语、麻木这个过程也只有自己知道。

这是为什么呢?不懂,万物皆多;懂你,一笑足矣。

龙应台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真爱之窗,让我们明白爱是有境界、分层次的,世界一切的爱皆如此。36封书信往来,母子以平等的身份、坦诚的心态、真挚的情感、独立的见解讨论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体、爱国、公民、权力、威权、自由、贫穷、资本、知识、文化等正直体制、价值体系的大问题,也有衣着、音乐、爱情、性爱、吸烟、喝酒等个人生活细节,凡是一个18岁-21岁的青年应该有的问题这里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有问题,也有他们提出的答案。

安德烈:我要离开了(中学毕业),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我的家。我开始想,我的家,又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不是父母(MM别生气啊),是我的朋友。

MM: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父母与子女是一家人,更重要的他们是两个人。生命可以交融,但切不可捆绑,也实在无法捆绑,捆绑的结果不是绳子断了,就是人心散了,再严重些一个人没了。夫妻也是这样的。

话说回来,有代沟就不能爱了,就不能认识了,就不能懂了,就不能一起玩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历史上忘年之交的多了,老少之恋的更是有之。哲学教给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代沟的表现是年龄差距,可本质上仍是思想差异。只要消除了思想上的差异,那排除身体因素变成了一个人都是可能的。当然,我们彼此了解不是为了消除思想差异,思想的差异也不可能消除,只是把思想的兴趣点和思维的方式统一在一个方向,引发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

比如,吃鸡游戏火起来时,我莫名其妙这是个啥东东。看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我请求他带我一起吃鸡(一个荒野射击对战游戏,第一名叫吃鸡)。游戏里儿子是我的队长兼战友,当我被击倒时,看到儿子顶着枪林弹雨义无反顾冲过来救我,心里莫名的感动,就像战场上的亲密战友,也有一种新兵蛋子受班长关照的感觉。在游戏里,现实身份变了,这样建立的情感反而更加真实。在部队里生活,营连排长和战士们的年龄都有差距,有的跨度还比较大,可感情却铁的很。为什么?因为他们整日里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承受了训练的苦辣酸甜,一起经历了演习中枪林弹雨的历练和考验。所以,那份铁来自于共同目标、共同战斗、共同承受、共同体验、共同珍惜,与年龄无关,也与血缘无关。

安德烈: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MM:对不起,你每一次抽烟,我都这么想。

可对儿子吸烟的态度。她是这么说的:我的儿子二十一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我要如何不允许呢?我有什么权力或权威来约束他呢?

哲学里一直在为人有没有自由意志而争论不休。有的哲学家提出来,选择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也就是说,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只因为他有选择的自由,当然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现实生活里,父母对子女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大到跟什么人结婚、找什么工作,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可以说事无巨细,不厌其烦,恨不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全部复制给孩子,恨不得抢过()孩子人生的方向盘自己驾驶。这种情况,心理学称为蜘蛛式控制。这个时候,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过去18年里,把人生的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当孩子离开家庭展翅高飞时,一下子人生失去了重心,失重下任何一个关于孩子生活的稻草都拼命想要抓在手里。

多年前,朋友的姑娘童童上小学时,跟母亲观点发生分歧时,大声吼出了不要用你的人生经历指导我的人生的独立宣言!那年她才10岁。

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妈的不容易啊。

连龙应台这样一个崇尚独立、自由、民主、个体的现代女知识分子,居然也用国骂来撕心裂肺地表达放手之不易,平等交往之难,可见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更多的是勇气,一种情感割裂目送旁观的勇气。长久以来,父母把孩子千方百计融入自己,到了分割的时候,融合得越多,撕裂得越痛。记住吧,父母与子女是两个独立的人,有了这样的观念,所谓的分离也是自然而然的。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我们相互守望,互道珍重!

当然陪伴也有另一种方式,或者默默地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本性打磨掉,作一个忠实的守护者;或者放弃血缘的优势,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出现,因为朋友可以跨越两代人的界限,平等的交锋思想,酣畅的交融情感,来一场新的角逐较量、嬉戏玩耍的旅程。记住:硬血缘远没有软交情具有影响力。

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掩卷而思,脑海里不禁蹦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删除父母的记忆,你会喜欢上自己的子女吗?删除子女的记忆,孩子会喜欢上你吗?答案不可知。但也许我们很多父母与子女都会擦肩而过。当血缘成为维系父母与子女情感的唯一纽带时,实在是一种悲哀,到那时散了也就散了!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的目的,人们一直在追问。这里龙应台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了选择的权利。如果你还没有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或者仍然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一本书,那么就从阅读夜辰读书开始吧,让我陪伴你一起读书。

这本书是在公交、地铁和机场三个地方读完的!不读书只有一个借口,不是没时间,而是你不懂书的美。

小王子读后感:亲爱的小孩


《小王子》主要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的星球出发到地球的旅途中遇到的冒险的故事,不知道大家看完都有怎样的感受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一口气看完《小王子》,我掩卷沉思,一本简单的书,意韵深远,意义非凡。这哪里是儿童读物,只要是地球人,都该静下心来好好阅读这本经典之作。

这时,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一声声耳熟的歌声,声音婉转低吟,凄美动人,她唱道:

亲爱的小孩,

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

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每个小王子心中都有一朵属于自己的玫瑰,这个小王子就是我们深埋在心底里的亲爱的小孩,玫瑰花就是内在的小孩爱着的我们自己。

在成人世界里,有多少人忘却了那个深爱你的小小孩,让他孤独、痛苦、伤心,流泪(),可是当我们需要小小孩的时候,他给你浇水、盖玻璃罩,消灭毛毛虫,倾听你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是沉默,因为你是他的玫瑰。玫瑰花驯化了小王子,可却不懂得珍惜这份爱,迫使小王子暂时离开了玫瑰花,离开了他的星球。

在外星球上小王子遇到了狐狸,狐狸对他说,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是啊,成人世界里,我们的心已被冷落,只会关注外在的东西,忽略了内心的安宁和快乐。爱与我们渐行渐远,慢慢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这让我回看自己最灰暗的那段时光,我一味沉浸在丧女之痛中,痛彻心扉,不能自拔。我仿佛看见自己的小小孩孤独的蜷缩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冰凉、恐惧、自卑,无人关注他,无视他存在的价值。直至某一天,心底里有一个弱弱的声音问我,你爱我吗?你为什么不爱我?我才幡然醒悟,幸好,爱并没有走远,爱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小王子与玫瑰花幸福相拥。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王子,学会倾听他,爱他,懂他,让每一位小王子因为拥有爱,内心绽放光彩,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与意义。

耳畔响起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亲爱的观后感


亲爱的观后感(一)

第三次观影了,依旧会不自觉的代入剧情中,依旧会因为看到结尾而抽泣。电影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太多,感人的地方也很多。看到那么一群失去了孩子失去希望的人,化悲痛为力量,团结起来,互相鼓励,为了寻找孩子坚持不懈,几次失望却还是不放弃希望,真的觉得亲情好伟大,能让人变得那么坚强。

黄渤扮演的田文君无异是幸运的,他找回了自己的儿子,然而他的失而复得却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得而复失,那就是赵薇扮演的李红琴。可以说,没有李红琴,这部电影的深刻性会下降很多, 没有李红琴,这部电影就是单纯的找孩子的故事,然而李红琴的出现却使得这部电影的视角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也就能够引起更多的社会效应,引发更多的人去思考。

夺子大战的一幕惊心动魄,一边是儿子的亲生父母,一边是对孩子照顾有加的养母, 也是拐走孩子的人的老婆,两边都那么深刻的爱着孩子,任何一方失去都会痛不欲生,却注定必有一方失去,这一幕真是让人感动又觉得好残忍。

被审讯的那场戏真的很精彩, 李红琴虽然是农民,可是她却不笨,用她自己的小智慧去应付警官,可是在警官已经对她带有偏见的情况下,她的任何说辞都显得苍白,小吉芳出现的时候,她眼里的恐惧是那么的明显,完全无法掩饰,意识到自己也要失去这个孩子后她的痛哭令人心碎。薇薇在这一场的表演真的毫无痕迹,精彩到极点。

在福利院中红琴和吉芳隔窗相望,小吉芳的一声"妈妈"令人闻之堕泪,彼此依赖的母女硬生生被分开,真是残忍,红琴为了见女儿一面爬到那么高的地方,又怎能让人不感动?

听到小吉芳对哥哥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等她,每次回想我都觉得心痛,这个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可是这个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她见母亲的机会,剥夺了她享受母爱的机会,只要想到她和红琴也许会因为再也见不到而遗忘彼此,我就很难过,她们是母女啊,牵连那么深,感情那么好,为什么就要斩断她们的母女情,让他们忘了彼此生命里这么重要的人。"人来人往,勿忘勿失",看得多了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电影里从很多方面刻画了这个所谓"人贩子"的老婆对吉刚吉芳那伟大的母爱,丝毫不逊于吉刚的亲生父母,这使得这部电影有了更多深层次的东西,让我们更深的去思考好与坏,法律应该怎样兼顾人情,我们的道德感与情感的冲突又该怎样去解除。这真是一部很走心的电影,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到位,薇薇尤其出彩,已经完全找不出赵薇的痕迹,她就是李红琴,所以昨晚观影结束后,我右边的观众说薇薇演的很好,真的演什么像什么。

关于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很多人看到后会说被她男人骗了,然而我的理解是他们长久生不出孩子, 以他们的条件可能根本看不起医生,而他男人的男性自尊也不会让他去想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所以才直接把责任推到红琴身上,与其说红琴被他男人骗了,我觉得还不如说她是被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男权主义所害的。这个结局其实既让人心痛又让人欣慰,心痛的是可能她再也无法要求抚养吉芳,这份母女情怕是生生要断了,欣慰的是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起名《亲爱的》,她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却又得回一个"亲爱的".

关于人的聚集性———《亲爱的》观后感(二)

首先这是一部由真实事情改编的电影,于是就有两个特点:第一,不狗血。第二:商业性较弱。这两点恰好是我偏好的。

然后,孩童拐卖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正题】。被拐卖孩子的父母会聚集起来组成一个群体,这种群体往往是弱势人群组织的民间群体,他们会在一起疗伤,安慰,鼓励,找到同类的感觉,都说说自己寻找孩子的过程。其实,大家都知道找着孩子的希望都是渺茫的,或许全部人最后都找不到孩子,他们更多的是寻找一个安慰,一个慰籍。他们会有一种力量情绪,很复杂。例如电影中他们遇到了抓猴子的商贩,一群人冲出去追以为麻袋里面装的是小孩,抓到后各个都在喊"孩子"打开麻袋发现是只猴子,落寞,失落。其实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在发挥这种力量情绪了,就是抓住希望,孩子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尽管非常的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但是他们都在潜意识里把孩子这个东西当成他们的了。还有,赵薇抱住自己老公拐来的的孩子哭泣,结果他们一帮子人把赵薇殴打,其实事情发展成这样关赵薇什么事呢?人贩子是她老公更何况偷的也不是他们家孩子,他们不管,又发挥出这种力量情绪,把赵薇当成了那个他们日夜恨着的人,发泄对象。其实虽然是一个团体,但是同类之间如果谁找着孩子了,其他人会开心,紧接着就是羡慕,甚至嫉妒。例如张译帮黄渤夫妻俩抢孩子那股劲,他其实那时候又发挥了那种带入式的力量情绪了,把抢回的孩子当成他自己的,所以后来他又说"我努力了这么久,最后找着的是你,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找了。"甚至最后又去生了孩子,违背了大家曾经都说的不再生孩子的誓言。所以这种聚集性的团体其实是不可靠的,甚至是悲剧的,因为大家也说白了各取所需,最后曲终人散。

【赵薇】赵薇的的演绎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其实我从小都对悲惨的女性形象怜惜,看到路边辛苦卖麻辣烫的阿姨都会挺心疼。赵薇演的李红琴正好戳中,演技不用多说,那个收放以及发挥都很棒,电影院如果有人哭绝对是因为赵薇。也从侧面反映,失去亲人可以发挥出多大的能量去反抗,而且亲情,未必等于血缘。

【结局】结局的处理明显是导演有意为之,其实处理的不是很好,完全可以就这样结束,何必来个怀孕这么一出?反而最后放映的原版故事人物们的录像很赞,原来到了最后,现实中原型人物们的结局比电影中的结局更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却又可以温暖。陈可辛最后的处理还是不错的。

【总结】别再和自己老爸老妈闹别扭了,多为他们着想。孩子幼年时期是最善变最容易被影响的,所以,教育,一定要做好。最后。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值得买票。

愿所有被拐儿童早日回家,《亲爱的》观后感(三)

周五,小猫去看了一场讲述人性善与恶的电影《亲爱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背景发生在几年前的深圳,离异夫妻的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几年来,两人踏上了辛苦的寻子之路,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有相似经历的人,他们共同仇恨着人贩子,共同期待着能早日找回自己失踪的孩子,几年后,故事的主人公在安徽一处乡村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可儿子却不记得自己,而是口口声声喊人贩子的老婆作妈妈,在警察的帮助下,夫妻二人终于带回了孩子,同时,另一个非人贩子夫妻所生的女儿也被带回了深圳一家福利院,而人贩子的老婆却又踏上了南下深圳寻养女的道路……

影片很感人,不过,小猫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只是为片中的亲情感动,为导演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出色演技叫好,也职业病犯地思考起电影中出现的一系列涉及到法律的问题,现在,小猫就一一列举出来,各位也一同感受下吧!

1、拐卖妇女儿童罪:

全篇讲述的核心就是孩子被拐和寻亲之路,主演分别诠释了孩子亲生父母和人贩子老婆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个片段:失踪儿童的父母们,组队去监狱向一票人贩子询问孩子下落,找寻线索,当一位因拐卖妇女而入狱的青年,毫无悔意地说出:"我只是拐卖妇女,如果不是她们贪心、虚荣,又怎么会上当受骗?"时,一名被拐儿童的母亲满怀怒气地说了句:"畜生!"

拐卖妇女儿童的人,实在是受人憎恨,他们令原本完整的家庭妻离子散,令辛苦养育子女的父母日夜煎熬。那么,我国法律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是如何定义,又如何量刑的呢?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或者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所谓"情节严重",包含以下情况: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医学专用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在量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罪和数罪的认定,同样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2、收养关系的成立:

片中,人贩子的老婆抚养了两个非亲生的孩子,当儿子的亲生父母找回自己的孩子后,她开始争取另一个孩子的抚养权,这个"女儿"声称是丈夫在工地上捡到的弃婴,而被拐孩子的亲生母亲,为了能让儿子和"妹妹"生活在一起,也加入了这场抚养权的争夺战,但是她再婚的丈夫却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离婚。

虽然女孩的最终归属影片中并未讲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同时,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三十周岁。

值得一提的是,《收养法》还规定,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另外,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不过,如果是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3、妨害公务罪:

人贩子老婆被警方带回警局了解情况时,她的"女儿"也被带到警局,当她得知自己很可能无法"夺回"女儿时,她选择了抱起孩子就跑,同时还打伤了警察,最后,她以"妨害公务罪被捕。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可能有人会问,她为什么没有构成收买被拐卖儿童罪,原因就在于她主观上对"其丈夫拐骗儿童"的事实完全不知情,与此同时,两个小孩都不是收买而来,所以她不构成收买被拐卖儿童罪。

另外,孩子亲生父母抢夺孩子时时,受到了人贩子老婆与村民的围追堵截甚至是殴打,那么村民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人可能会联想到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儿童罪,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构成该罪,因为该罪是纠集多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儿童的行为。在影片中,这对夫妇是在警察到达现场前擅自采取行动的,而在警察到达现场鸣枪示警后,村民们随即停止了不法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虽然阻碍了解救行为,但并未实施阻碍公安机关的解救行为,所以不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儿童罪。

4、诈骗罪与抢劫罪:

为了找回自己的儿子,影片主演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发微博、发视频、在大街小巷上贴了成千上万张寻人启事、给予承诺让自己儿子安全回来的人报酬等等。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骗子打电话虚构事实,谎称找到了孩子,意图骗取钱财。特别是其中有一段,男主人公千里迢迢来河北寻子,却遭遇一伙人,骗财不成,当场对其使用暴力,不仅涉嫌诈骗,也已构成了抢劫罪既遂。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5、冒充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人贩子老婆的代理律师高夏,在此前代理的一宗官司中,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冒充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给对方当事人打电话,"恐吓"他提高赔偿金额,以达到自己当事人诉求的目的。当然,他也因此受到处罚。

小猫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广大市民,平日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多个心眼,遇到一些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时,防范其诈骗的可能,保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

看个电影能看出这么多法律问题,小猫也是蛮拼的了。其实,像片中人贩子老婆李红琴(赵薇饰演)这样,从不懂法律而妨害公务入狱,到主动找到律师,自学《收养法》来争取"女儿"收养权,也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平日里,我们多多了解法律,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过,通过这部电影,小猫更想说的是,希望那些预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能早日清醒,良心发现,不要再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而那些因此而背景离乡的失联儿童,能早日踏上回家的路,与家人团聚。

观《亲爱的伽利略》有感


《亲爱的伽利略》观后感

伽利略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然后被抓进牢里。结果呢,现在的我们都知道他是对的。那句话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但在生活中的我们,却大多数时候逃避着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那件你以为对的事,在别人的眼里却是另一种情状。

错了,就要承认。这是看《亲爱的伽利略》的第一条感悟。

我们不甚遗憾,生命中遭遇了不坚定的爱情及伴侣;

我们何其有幸,身边有一个了解你、包容你的闺蜜好友;

我们多么无助,生活艰难时旁人的无动于衷;

我们无限感恩,旅途中邂逅了那些拉你一把的贵人。

美好的人和事物都值得永远铭记,当我们回过头时,希望留下的都是快乐~

《亲爱的伽利略》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看完电影之后立马写观后感。有一些感觉想要抓住,想要保留。

旅行是一场华丽的冒险。

故事中的两个女孩做的事,是很多女孩都想要做却最终没有去做的。

背起行囊说走就走。而我们却在出发前做了太多的准备,千丝万缕最终却没有成行。我们没法潇洒的放下学业,放下工作,放下当下的安定。这是作为普通人的悲哀及无奈。

但我总想对任何事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潇洒的态度!

亲爱的》观后感800


《亲爱的》观后感

鉴于对演员郑爽的喜欢,观看了综艺《演员的诞生》,喜欢这个综艺的排版,让我看到演员这个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力。以前的我,对于演员,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可能只是觉得这仅仅是一种职业,只是许多人的梦想,并没有觉得,也没有感受到它所带给我们,以至于这个社会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这个综艺,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它只是一种炒作,一切都是前期彩排以及安排好的,但是通过这个平台,我确实观看到一个演员的成长史,同时发现了很多很好的电影,如《亲爱的》。
在《演员的诞生》这个综艺里,影后级演员黄璐和80后演员刘芸将《亲爱的》这部电影的部分片段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片段里那种母亲对孩子的爱让我深受感动,于是我将电影完整的看了一遍。
有时候,一切就是很巧然。电影讲述了一对离异的夫妻因为孩子被拐走而苦苦寻找的故事。主人公田文军因为生意失败,妻子鲁文娟和他离婚,但两人有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田鹏。但是由于田文军对儿子田鹏的疏忽,以致于被拐走。事后的俩人为了儿子的下落,茶饭不思,父亲田文军更是风餐露宿,找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他的生命,甚至更重于生命。母亲鲁文娟因为寻找儿子,忽略了当前的家庭。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但是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心情,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三年,整整三年,儿子失踪了三年,他们夫妻俩就寻找了三年。这三年来,他们每一天都没有睡眠,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自己的睡眠。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在安徽省的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当时他们看到儿子之后的那种表情,仿佛这三年过了一辈子一样,时间那样漫长,过程是那样艰辛,但是当看到儿子的那一刻,过去的那些苦仿佛烟消云散。看到这里之后,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家人,真庆幸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电影里人贩子的妻子李红琴其实挺无辜,结局其实有点讽刺。只有小学文化的李红琴因为听信自己丈夫的话,以为自己不能生育,于是同意收养丈夫从深圳带回来的小孩。可能在一些小村落,由于贫乏的教育,还深深的保留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男强女弱的思想。从来不敢质疑自己丈夫的行为,只能一味的听从。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站在李红琴的角度,我觉得她是没有错的。毕竟人相处久了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李红琴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已经将自己丈夫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一个母亲,从小将孩子养大,那种母亲和孩子的感情确实是无法割舍,并且她已经认识到丈夫行为的错误,这最起码值得原谅。其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片段,那就是当她在深圳申请抚养弃婴杨吉芳的路程中,在公交车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儿子--吉刚(田鹏)时的那种发疯似的行为,即使在交通繁杂的大马路上,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只为见儿子一面。即使被许多丢失孩子的家长打骂,但至少可以见到吉刚一面,那就是值得的,并且她也一直承认自己错了。
可作为丢失孩子的家长来说,毕竟找到孩子的人不多。想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被人贩子的拐卖,他们的那种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将所有受尽的委屈全部发泄在人贩子妻子李红琴身上。
这部电影取材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并且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一部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电影,非常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整个社会反思。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可是这个社会的有些现象所带来的浮躁之气同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金钱,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以及身心都带来了不利。
希望中国的电影行业可以多拍一些这些有积极影响力的作品,能够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亲爱的,热爱的》观后感



这个夏天,被一部叫《亲爱的,热爱的》的电视剧燃爆了。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不是沉溺于甜宠的爱情故事,而是着迷于偶像剧的外衣下阐述的梦想与坚持的情怀。

剧中的年轻人,他们无所畏惧、热血活力,他们洒脱无畏、追逐梦想。每每看到比赛的场景,我很激动,在那一刻,我看的不止是部青春剧,更多是对梦想坚持的决心。

每次看着他们比赛,无论输赢,我总是会感慨:有梦想真好,年轻真好!

故事的男主人公韩商言,明明可以过着贵公子的生活,却为梦想放弃挪威的一切,加入中国国籍。在众人的质疑与误解中,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做辩解。

在他最具能力、最辉煌、最有希望夺得世界冠军的时候,他所在的solo战队解散了,他退役了。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他对CTF的热爱丝毫未减,他的梦想依然是代表中国夺得世界冠军。因此,他成立了K&K俱乐部,换一种方式追逐梦想。

这个而立之年的男人,本来有机会像吴白一样身披国旗,高举奖杯,站上世界的舞台,却只能让梦想,止步于全国总决赛的那天,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30岁的韩商言就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岁的影子。。。

不得不说,这部剧,勾起了很多人对梦想的感慨、怀念、思考,也触动了很多人的梦想情怀,也向当下的年轻人诠释了青春为梦想拼搏的魅力所在。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剧中苏澄离队回挪威时,见了Sp战队退役人员米邵飞,建议他去做K&K战队的领队。米邵飞第一反应是他已经老了,而苏澄说: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不由得想起了身边那些还坚持理想的人,他们有的人已经实现了理想,有的还在努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已步入中年,但无论曾经经历了多少,那份少年的狂热却始终不曾变过。

年轻时,我们不理解、鄙视、嘲笑他们,认为他们一根筋,认为他们理想化,但走着走着,那些曾经我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实现了。

人到中年,我们的日子已如行尸走肉般死气沉沉,而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每一天过得都热气腾腾。这时候,才开始懂得那群追逐梦想的人才不愧对生活。对他们而言老去的只是容颜,内心一直像年轻人一样活力满满。

坚持梦想的人,别具魅力。

人这一生,谁最初没有梦想呢?只是在这烦躁的社会冲击下,慢慢丢失了最初的梦想。

现今的社会,被物质标榜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一方面想追求精神上的向上,又沉溺于物质上的快乐;一方面想追求更远更难的理想,却又满足于眼前安逸的生活,不愿放弃物质上的拥有。

甚至,每走一步dou要事先衡量一下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那种纯粹的对梦想憧憬的向上精神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韩商言魅力所在就是比我们常人更能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被打击后也坚持最初的梦想。

我们常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那些坚守了初心、还在为梦想打拼的人,总有一种熠熠闪耀的魅力,感染着别人。

像剧中所说,钱固然重要,因为它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生活,可是人是因为,有了梦想而伟大。梦想有大有小,所有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

现今,我们的国家所提倡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正是一种理想与坚持的情怀。愿以后多一些正能量、正确价值观的宣传。

观后感《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