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有感

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有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600字欣赏。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600字欣赏,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由薛兆丰所著,是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籍,向我们讲授了经济的学的基本概念,用简单、鲜活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600字欣赏。

近期新读完的一本书经济学入门读物《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作为经济学小白,才知道原来经济学撇开各种复杂的公式,还可以是这样一种有趣的、新颖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整本书信息量太大,这篇读后感我主要会整理一些经济学带给我的对于生活常见问题的小启发。

如何科学地喝一杯奶茶?

作为一个极易胖体质但减肥成功的人,每一口卡路里我都是计较的。但是偶尔在工作太辛苦生活压力太大或心情莫名不好的时候,还是会奖励自己一点高热量的东西,比如杰伦最爱的奶茶。曾经我也是开开心心一杯下肚结束,直到我学习了边际的概念。

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边际效用,就是每消耗一个单位产品带来的新增享受。

【划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每多消耗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新增的享受是递减的。

以奶茶为例,每喝一口奶茶,都会产生啊好幸福的感觉,但是随着你一口一口喝下去,带来的幸福感是逐渐减少的,最好喝的永远是第一口,这个规律所有食物基本都适用。

所以想要科学地喝一杯奶茶,就要判断:从哪一口开始,它带来的幸福感已经不足以抗衡你摄入卡路里的罪恶感了。(此时,边际效用=边际成本)我意外地发现自己大约是在三分之一杯开始就没那么enjoy了,也就是说,我完全可以减少三分之二的卡路里摄入,同时并不影响我喝奶茶产生的幸福感净值。

那你会问,剩下三分之二杯难道就扔掉吗?不,我的同事们吸收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从那以后,下午点奶茶都是三人共享一杯......

2. 学霸追求满分,划算吗?

同样是边际的概念,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作为曾经的学霸,回顾了一下学生时代,在学习上对各门科目的精力分配。结合边际思维以后,我发现我果然犯了一个学霸极易犯的错误,那就是追求满分(或者极端高的分数)。这个问题在于,假如把努力量化,一门科目,从80分提升到90分,从90分提升到96分,从96分提升到100分,这三者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差不多的(这依然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那么我应该做的就是把想花在已经可以轻松考98分的化学,我要考满分上的精力,投资在现在只有80分,但努力一下可以到90分的英语上,这才是划算的。

可是理论是理论,学霸就是拒绝不了满分的尊贵感,我懂的。

3. Nike限量版的鞋子两千一双,算贵吗?

不贵,还太便宜。如果纯粹按照市场供需关系定价,这双鞋一定更贵。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是人为降价以后的结果了。

为什么?如果纯粹按照供需关系定价,那么买得起这双鞋子的消费者数量应该和鞋子产量相等。实际情况是,消费者数量远大于鞋子的产量,原因就在于价格过低,造成了鞋子在市场上的短缺,进而导致人们必须用价格以外的方式来竞争。比如时间成本(排队),运气(摇号),价格以外的金钱成本(买黄牛)。

极端地说,如果这双鞋出价到5万一双,那可能就不会有人排队,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摇号(因为消费者和产量相等,不需要抽签获得购买资格了),更不会有黄牛的溢价了。

4. 如何说服爹妈不要强迫他们自己把吃不下的剩菜吃完?

这是发生在我和我妈之间的对话:

我妈(一边倒剩菜一边说):哎呀,隔壁朱阿姨每天都把剩菜吃完,舍不得倒,我劝过好多次,我说吃下去容易吐出来难,等你长胖了就要后悔啦,她就是不听。

我:你应该这样劝。剩菜舍不得倒,是因为你舍不得花在买这些菜上面的钱。但是不管你倒掉还是吃下去,这些钱都不会退还给你。钱已经花掉了(沉没成本),这是既定事实了。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把剩菜倒掉,并算一下以后应该买多少钱的菜能避免浪费。

5. 中国的酒桌文化的逻辑是什么?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生意场上,要如何建立信任呢?酒桌文化就是一种方式。喝酒伤身众所周知,我先把自己灌醉,这个行为是不可逆的,也就是付出了沉没成本。这意味着,我必须在之后的合作中兢兢业业不出岔子,才对得起我的沉没成本(把自己灌醉带来的伤害)。这就是用喝酒建立信任的背后的逻辑。

6. 领导的工资真的应该比下属高吗?

一个边际的概念我能用在一百件事上,经济学真有趣嗷嗷~

一个人应该拿多少工资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自己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产出?错,取决于他对团队带来的边际收入。例如,一个团队由一个经理加三个专员组成,专员负责执行,经理负责指挥,但专员们自己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也足够专业,各司其职。那么,缺少一个专员,其他人无法完全顶上这个专员的空缺,团队会损失一个季度50万的产出;如果缺少一个经理,由于三个专员自己能够比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缺少领导,但一个季度可能最多损失20万的产出。

这样衡量,领导的工资未必必须比下属高。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欣赏


《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由罗伯特弗兰所著,这本书通过让学生写小短文,提出问题,作者通过经济学家的角度去回答那些问题,让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去看待问题,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欣赏。

《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简单,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但大多数的人听到经济学这个词时,往往会感到头疼。而当你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也会改变经济学在你心里的那个枯燥乏味的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弗兰克教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很多千奇百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单而又生动,很容易被人理解。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作者讲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作者讲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出了一个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意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诉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改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能量。因此,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很多哒。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一百多个事例,教会了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

弗兰克的书告诉我们,多多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有趣的东西,而且经济学基础概念会给这些行为和事件以合理的解释。这是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适用于我们()所有人。

纪录片魔鬼经济学观后感欣赏


《魔鬼经济学》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片主要根据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共同著作的同名书籍改编,主要讲述了经济学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作用。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首先,我觉得这部纪录片内容很好,让我的思维有了变化。它的缺点是讲的不是一整个事情,而是断续的件事情整合成一部影片的。既然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把它做成几个几个的小片段,这样能让观众知道原来是讲好几个故事的,当一个故事另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观众有所准备。

它里面所讲的事情是说因果的关系,它例举了几个事件的发展经过,然后用数据来分析事件,然后找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问题和结果。我觉得经济学家就像是把一个事件整理起来,然后像看电影看书那样,我的意思是经济学家就像站在上帝的视角观众来看待一个事件的,因为他知道了事情的所以过去现在未来,然后在三者之中寻找因果关系的蛛丝马迹。他需要知道事情是为什()么发展成这样的,然后去研究它,研究过程中会需要具备其他的知识来帮助去解释它为什么这样发展,比如:心理学,会计学等等。

我对他最后的一个事情,是他们的一个实验,我觉得这个实验很好。这也间接的说明了我们所做的许多政策其实效果并不好,实际和想象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的传统思想方式也许是错误的。

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我们有一个普遍的道理万事变则通,不变则废。然而我们的思想是不容易改变的,尤其是长期处在一个环境中,思想就会固定化。而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长期处于一个环境的。而且当我们的年龄处于中年或个人经历到一定时间都会处于一个固定环境的。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的原因。而思想的不同是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影响思想最大的环境我认为一个是童年时期的环境,一个是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们基本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思想。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900字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事物都是因为经济学的影响,每一个事物的出现,都会受到社会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9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本书以浅显的举例拉近我对经济学的一些理解,很多人觉得写文章或者说话一定要很多专业词汇(寻常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才能衬托他的才能,而能去繁从简依然是一种能力。

就像很多人搞不懂 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的概念,很多人都有装修房子的经历,我常拿此举例,什么是交互设计师我当前认为:交互设计师如同装修房子,给房子整体规划布局,会事先了解该户主角色定义(个人喜好,职业范围,家庭人员等等,对照用户故事),和他们的的生活使用场景,在根据户主的使用场景来设计房子的结构,假设户主回家时都会脱掉大衣换上舒适的家居服,而此刻我们在入户的位置会有一个设计,能让户主把大衣放在入户处,而不用脱鞋后跑去主卧换居家服(一般主卧都在屋的最深处),室内平面图初稿出来以后和户主一起走一遍,看是否满足户主的绝大部分生活使用场景 ;视觉设计师便如同装房子()里的软装设计师,我们在入户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地方可以让户主回家后换取居家服,而视觉设计师决定这里是中国风? 还是法式风? 或者其他~(以上的解释其实也不完全相同,但是给其他行业的人解释的时候,相对来说他人更能理解这种概念,毕竟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装修房子的事)

回到《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初略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周围也有很多抉择其实也受着经济学的影响,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员工的工资一般是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不是随着工作销量的提高而增长?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

作为女生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大学时期为了买一件好看的衣服,我常常坐1小时的车去成都春熙路买衣服,因为春熙路商场多、折扣多、选择也多,但是我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花一整天的时间同时非常劳累,我为了这些折扣我便要跨过这个门槛:花费很多时间不怕麻烦的去享受折扣。

每一个社会存在的事物都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机会成本、成本效益原则;历史渊源、个人利益、人均收入等,从而导致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1,机会成本: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2,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复杂经济学》读后笔记读后感


《复杂经济学》这本书是一个关于经济的书,经济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中的奥妙你能理解吗?下面的《复杂经济学》读后笔记读后感一起来学习一下!

从混沌性的局部到整体,复杂性科学的观战是通过进化实现的。此处的进化,不同于达尔文的进化。他并不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而是通过组合来实现的。用书中的话来说,是一个层次上的单元结合在一起,产生下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单元。这种以组合为主要形式的进化,不但会产生新的单元,而且在产生单元的同时,也产生了结构。而这种通过组合产生更高层次上的单元的过程,有一个新的名词涌现。这种新的分析角度,颠覆我们以前的认知基础和结构基础。从而使对认知和结构的研究成为了热点。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的出来,复杂性科学其实并不能直接用到经济学当中,还是需要一个媒介来将复杂性科学和经济学连接起来的。而这个媒介,就是技术。

在复杂经济学中,经济是涌现于它自身的安排和自身的技术,是它自身技术的一种表达

技术的发展,用复杂性科学分析,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收益递增;第二、路径依赖;第三、随机性小事件;第四、进化。其中进化就是以组合进化为主要形式。整个技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新技术出现;2、新技术活跃;3、新技术成为支持性技术和组织安排;4、旧技术退出;5、新元素活跃。而整个社会的经济,就是这个过程的表达,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重新进行调整来适应上面这些步骤。而成本和价格以及研发新技术的激励也会相应地有所改变。

从而得出,复杂经济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1、分散的交互作用;2、没有全局性的控制者;3、交叉分层组织;4、连续适应;5、永恒的创新;6、非均衡的动力学。

其实在《复杂经济学》这本书一开始,就说明了现今的主流经济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现实世界并不是很相符。尤其是其中的一般均衡理论,因为现实世界的经济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可能形成普遍的均衡。所以在复杂经济学中,不存在一般均衡理论。而且复杂经济学中的正反馈、收益递增、路径依赖在经济、技术的发展上是很有解释力的。

经济学大师第一季观后感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是一部由特里斯坦奎因和马丁斯莫共同导演的纪录片,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part1: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在一个高度关联的世界,在求助于邻国的同时还得依靠自己。

凡尔赛合约的后果:德国印制大量货币,因此造成通货膨胀。

如果你因别人无法做到而迁怒于他人,会以悲剧收场。

1929年华尔街经济大萧条。凯恩斯预测失败。

人们无法摆脱经济的不确定性,因为经济是由人而不是数字构成。

2008年泡沫经济/从众心理/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缺乏自我稳定机制,难跳出低产出循环,商业世界悲观情绪会传染给每一个人。个人和国家的行动才是治病的良方。

胡佛:国家的财政平衡有利于提升信心,鼓励就业。

罗斯佛新政,建造胡佛大坝,终结了经济大萧条。

全球经济的运行,必须是双向的。各国应该紧密合作。

凯恩斯的想象力与乐观主义值得后人借鉴。

paradox/contradiction:政府能掌握经济让其为我们服务,但是经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

永远不要认为你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繁荣和衰退的对立已经结束。一方面,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另一方面,给我们自我怀疑的最好理由

回过头再看AIIB, 除了外交的一次仪式成功, 它似乎什么也没达成:

原来畅想 RMB 国际化, 结果在A股大救市中, 资本全面管制, 亚投行的贷款也以美元放出。

凯恩斯和同志当年面临的是一个支离破碎, 缺乏合作的全球经济, 所以IMF和世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的AIIB 的背景是什么? 已经有一个庞大的亚开行, 一个充满腐败, 高杠杆的亚洲经济。 AIIB 作为一个多余的流动性提供者, 和地方政府没有合作, 而在凯恩斯的分析中, 没有财政政策配合的货币政策, 面临的只有流动性陷阱, 而AIIB连货币当局都不是, 想强行注射流动性都不可能。

除了当季的外交站队, AIIB似乎和它的沪贸区兄弟一起死在了沙滩上

先说说纪录片:

这个纪录片里面有大量不公正的信息,在看的时候需要很小心不要被里面的内容带到坑里面去,典型的时凯恩斯一集中竟然将欧债危机与一战后协约国对奥地利的经济制裁混为一谈,BBC类似的还有《中国的秘密》给国民老公预埋的各种坑。除了吐槽BBC质量下降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并不是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话题,围绕着社会制度的优劣性、经济危机的克服、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已经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相关的著述汗牛充栋,尤其影响力最大的三家观点争锋相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想公正看待确实挺难的,这个纪录片是一个概述片。

三位大师的解决方案:

凯恩斯给出的方案是:人性的存在导致了经济的不可预测性,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解决方案是经济萧条时需要政府干预打破下行螺旋的恶性循环,加强公共支出,提振民心,通过加强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从而走出经济危机。

哈耶克给出的方案是:由于政府对利率的干预,导致低息的贷款,看似刺激了市场,实际上是使人们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来获得贷款,以致那些质量不高价值不高的项目出现,干扰了经济原有的运行规律,原本起伏相继的经济形态被人为的破坏,反而加大了经济的脆弱性和危险性。走出危机的做法是政府不进行任何干预,通过市场机制裁汰落后产业,调整薪酬结构从而走出危机

马克思给出的方案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伴生产物,要想解决经济危机,先要解决资本主义,将生产资料公有化实行计划经济。

三个大师方案的试验田: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片试验田是苏联,不可否认的是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确实消灭了资本主义,解决了经济危机,但最终抛弃了经济,也抛弃了经济背后所代表的个人自由、私有产权及繁荣,国家经济的强大并不代表个人生活的优质,就如同平均数无法代替中位数一样。随着苏联的解体,共产主义的大势也消失了,世界上仅存的共产主义国家也可以理解为独裁国家。

凯恩斯()的试验田是罗斯福新政,最终结果是新政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成为经济学的学生绕不开的一个人。随着时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停滞并再次遭遇经济危机,而凯恩斯所提倡的加强公共支出方案已经不再起作用。

哈耶克的试验田是二十世界80年代的英国及美国,最终结果也是两国经济迎来了再度的辉煌,经济进一步的高速发展,哈耶克的自由经济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学派的主流。

一些思考:

1、如果让政府对三个理论的喜好程度排一个顺序,我猜测大致如下:马克思的计划经济凯恩斯的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因在于政府难很控制自己的行政边界,如同个人一样,总是有控制不住的死心,总是想获得更多,前两者的理论给予了政府合理干预国家经济的理论支持。

2、虽然美国、英国号称自由经济主义国家,但是一遇到经济危机还是会实施凯恩斯主义,原因在于公众的舆论压力及消除不确定性的自然反应,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解释,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个问题,哈耶克的建议是:你随着它去把,这个问题随着时间会逐渐消失的。凯恩斯的建议是:你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把这个问题解决。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个呢?

3、正如同苹果宣传片视频《Think Different》所说的那样,你可以赞同他们你也可以否决他们,赞扬或者诋毁,但只有一件事情不能做,那就是漠视他们,因为改变了事物,推动人类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对于三位大师也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政策最终是对是错,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好是坏,但他们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佛家所言,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管成佛还是成魔,都是有大能力作为奠基。想起了宋氏三姐妹父亲的名言作为结尾:不计毁誉、务必占先。

态度读后感1600字欣赏


态度在这个社会上是大家很看重的,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公司的重用,才能得到老师的青睐,态度决定我们以后的高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态度读后感1600字欣赏。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

终于开启了双十一后的去库存进程,上周起开始读吴军老师的《态度》败于本次剁手节。虽然说拆了好几本了,但还是想从这本开始。也许是平时听得到周末的精选,以及朋友圈里友人分享的吴军老师的内容.......

掐指一算,距离上一次更新咱的自留地,竟然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确实太散。正能量一下,在过去的几周内,毕竟完成了一幅1500pics的高难度拼图印象中,小时候二年级曾经独立拼出过中国地图,打那以后,就自认拼图无敌。这次,幸好也没有半途而废,最后看着自己的成果,还是啧啧称奇(中毒太深,马路上看到有类似的景象,真的会脑子里映射出拼图的画面)。

哎,写着写着就写成微信体了

说回来这篇读后感,第一遍写的时候,想如果写成读后心得,就会有1,2,3,未免会有点俗套。可惜毕竟实力有限,目标又有点太刻意,结果形散神散地,转回来修改第二遍!勤以补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好书是向上的电梯了。据说7500万年前,人类和老鼠有共同的祖先,之所以后来两个物种进化成了现在这样人类靠着外接的大脑(《罗辑思维》里关于老虎为什么进化不出机关枪)以及通过语言承载的认知经验传递这两个逆天武器,老鼠或是其他动物都是靠着低效率的信息获取方式(有的是以生命为代价,一旦被天地吃了,就靠其他传承了;有的靠漫长的基因突变进化,例如,两位瑞典科学家研究出来从最初的生物眼睛到鱼眼需要1829次进化)。出于最有效的学习和成长的目的,咱也得经常和超一流的大脑进行沟通。

读了头四篇也是全书第一个部分人生哲学的上半部,分别讲乐观,幸福,抵御诱惑力,成功。在这当中,我的感悟是:

第一,保持乐观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我是一个有点腹黑,又有点赤字之心的人。之所以这样,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那个年代,我长在一个四五线城市,由于和周围的人说的不是一种语言,所以本身就和周边的环境有种疏离感。记得刚上幼儿园,我的父亲第一天接我回家,发现我学会了当地一句骂人的话,就果断地让我退了学。打那以后,我本就鲜有和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就变得更少了,印象中,基本是在家里度过的,《上下五千年》,《西游记》,《动物世界》伴我度过了我的童年。所以,基本上我算不上一个快乐的小孩,但幸好我生性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男孩,如果锱铢必较,恐怕更加庸人自扰。

第二,幸福是一种感受,并非钱可以衡量的。我觉得吴军老师举的一个对比很好在新加坡,通过努力赚到钱会使人幸福;而在哥斯达黎加(该国是blue zone,指世界上长寿地区)!,那里的人超乎寻常的幸福感却和工作赚钱无关。在我看来,乐观和幸福有点相通曾几何时,我也将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快乐的唯一标准,一切向钱看。扪心自问,在缺少了身心健康的基础,这些物质又能带来怎样的快乐?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骄奢淫逸?

欧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这让我想到烟草的故事有种说法,印第安人最早用点燃它来驱赶蚊虫,在日积月累中,吸入的烟麻痹了神经,是的他们上了瘾。所以,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要谨防手段和目的的异化。

第三,定力。抵御诱惑力是成功的必须。我想人总是有惰性的,生活中又存在很多的诱惑。抵御诱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回忆自己过去的几十年,确实有同感。在身处顺境时,确实感觉有种无形的双手,会束缚自己,打打游戏,刷刷剧来kill时间。必要的消遣也不是不可以,还是适可而止(果断删除2048朝代,就算刷出天朝又咋地)。

在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前,我确实也不否认失败。毕竟尼采说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其实这两种观点表面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在获得成功前,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回避,那就输了;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去一点一点克服挑战,才能获得胜利。最终将这样成功经验不断的复制。如果学过负反馈,就好理解这个Close Loop了。

这第一篇读后感写下来,自觉文采相差甚远,但不努力就无法缩小差距,慢慢精进吧,大叔!

花了时间,就不介意多花一些,写一点自己的感受,读书也不妨慢慢读。人生是一条河,一条河的水量()是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决定的,影响力也是这样。细水可以长流,表面湍急的反倒短浅。

摘抄一段吴老师翻译撒切尔夫人的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匠人精神读后感1600字欣赏


《匠人精神》一书由秋山利辉所著,讲述了我们要如何锻造自己的心性,如何让自己变得专注,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籍,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匠人精神读后感1600字欣赏。

最近很认同一个观点,即学习只有三件事。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巧、用心学习态度。知识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记住就能用。技巧则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变成自己的。态度是最难学的,也没有人能教给你,态度是心的选择。

基于以上的观点,看书作为学习的一种,也可以进行分类。有一些书是知识,比如较为权威的词典、定理等;有一些书是方法,比如如何烹饪、如何演讲等,如果读者能基于此去练习,那就是掌握了技巧;有一些书则是作者对待世界的观点和态度,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技巧和态度,这三者谁更重要呢?比较完满的回答是都重要,缺少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不过,当我看完《匠人精神》这本书之后,我愈发觉得态度是一个需要更谨慎选择的事情。因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作者秋山利辉先生现在74岁高龄,而他所创办的企业秋山木工已走过了47年,成为了一家受世界尊敬的企业。在书中,秋山利辉回溯了他创办企业的初衷,即培养出真正能够造福社会的匠人。

20世纪70年代,组合式家具开始普及。但那时的老匠人们还沿袭了之前的作风,都非常不好伺候,个个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工作量就渐渐少了起来。这个时候,同为匠人的秋山利辉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匠人才是造福社会的匠人呢?

他思考的结果是:能够关心他人,知道感恩,能够为别人着想的人,是拥有一流人品会好好做事的人。如果不能培养出让客户满意,属于21世纪的新工匠,就无法生存下去。这些想法就是秋山利辉先生创办企业的初心,也是信心的来源。

正是基于想培养出一流匠人才创办的企业,所以秋山先生的企业管理风格也偏向于对人的培养。比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而不是家具行业服务标准。书中列举了很多人才培养的方法,比如引导员工学会打招呼、做一个开朗的人、感恩的人这些都是基于人出发的。

很多企业觉得秋山木工很成功,想借鉴这些管理思路,却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成本太高、效益不明显等等。其实,不是秋山的方法不管用,而是企业与企业的价值观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深刻地感知到,一个人的价值观越接近事情的本质与核心,越有可能走得更远。秋山利辉先生创办企业的第一天可能没想过要做成一家多大规模的企业,但就在不断造福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让秋山木工成为知名品牌。反之,有一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想着要赚多少钱,有多大规模,方法上也急功近利,最终却濒临倒闭。

接下来,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1 你工作的价值观是什么?你采用的方法又是什么?结果如何?

比如,作为厨师,你的价值观是让食物健康人们的生活,那么在方法的选择上会偏重练习如何让食物保持更多的营养;反之,如果是快速盈利,那么则会习得那些看起来不错但可能有损大众健康的方法。结果显而易见,后者迟早会完蛋。

比如,作为公司CEO,你创业的态度是能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在方法的选择上则会朝着如何在十年内赚更多钱的道路上想;但如果你的态度是让天下人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在方法的选择上则更关注解决生意人的痛点。事实上,当你解决了客户的痛点时,公司自然越来越被需要。

2 你的管理价值观是什么?

因为《匠人精神》这本书是在公司管理干部读书会上分享的,所以自然也就谈到了管理者的管理价值观。

如果你在管理一个团队,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对待团队成员比较严苛的时候,发现大家怨念深重,团队凝聚力不强,离职率高。进而慢慢总结的管理经验是,还是要说话委婉一些,多给一些犯错的机会;当我们变得宽容和善的时候,却容易让大家不严以律己,成长缓慢。于是又告诉自己还是要恢复到原来的严格模式。

到底应该严格还是宽容些?这是很多新晋管理者疑惑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管理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还是需要去问问自己管理的价值观是什么。只要是基于正确的管理价值观,方法因而而异。

有一句话叫雷霆手段,菩萨心肠,其中,菩萨心肠就是价值观,雷霆手段则是一种方法论。只要是基于菩萨心肠(员工成长)的管理价值观,雷霆也好、暖阳也好,方法上不必太泾渭分明。

同理,管理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中,不要只学习浅层次的做法,更要深入分析行为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唯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喜欢《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600字欣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