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绿皮书》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也很高,讲述了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一位黑人和一位白人之间跨越性别与种族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

《绿皮书》,三项奥斯卡奖得主,无疑是2019年初最热的电影之一(当然,热度无法和《流浪地球》相比)。

在上映的第三天,我也满怀着好奇和对那片土地的想念,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了整部片子。

总体感觉:温暖、有趣、细腻,也略微感叹!

说到温暖,其实有点意外。

奥斯卡大奖得主能是如此温暖、不虐的影片,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整部影片虽有时有点紧张,但大部分时候是轻松且惬意的,最后的ending也是大圆满真好!

因为我是一个从不看悲剧恐怖片、悬疑片的人,只爱看喜剧、爱情剧,特别喜欢happy ending,自然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特别钟情。

各种金句鸡汤频出,真是让人元气满满~

生活已经如此紧张,何必在大荧幕上还给自己添堵?

来点正能量,岂不更好~

说到有趣,真是有点好笑。

里面粗鲁的白人和优雅的黑人形成鲜明的反差~看到白人给妻子写信的语句:How are you?I am fine!

这不是我们小学课本里韩梅梅和李雷的经典对话么?原来美国人也这么玩儿啊!

满电影院都是拥有同样回忆的人,爆笑一场!

各种小段子不断,能领会其中,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说到细腻,不得不说两位主演。

没有大制作,没有大场面,就是两个男人撑起整个剧情。

演技,是必须的!

白人男主,魔戒里的阿拉贡,增肥40斤牺牲形象出演,确实把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底层人民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每一次提裤子、掏耳孔、剔牙齿都是那么鲜活而粗鲁,让人无法想起以前那个人类之王!

而黑人男主,是我见过最性感的黑人。

细腻、优雅又不失敏感与理想主义,刻画难度上比白人更高,难怪小金人给了他。

每个眼神、每个笑容、每个动作都是戏,让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说到感叹,整个故事正好发生在美国平权运动的前夕(1962年)。

所谓平权运动,通俗点说,就是本来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男人与女人的地位也不是如今这样的局面,而是经历了一场剧烈的运动才逐渐变成现今这般~

而这场平权运动,不仅仅是人权的平等化,更催生了很多时尚事件与品牌作为对时尚话题如此敏感的我,关注点总是无法离开这里!

说实话,时尚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ta是社会、经济、正直、文化等诸多事件耦合而成的产物!

香水的发扬光大是由于欧洲黑死病的肆掠;

Levis牛仔裤的诞生是源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而世界上第一套女士西装的问世,以及YSL品牌的声名大噪则来源于这一场1960年代的平权运动!

在那个男女极其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只有穿着蓬蓬裙来显示自己家境优越,因为裙摆越大越证明丈夫家里有钱、自己不用干活(那么大的裙摆确实啥也干不了)!

于是,女人们的裙摆一个赛一个大。

硕大的裙摆,炫耀了女人经济状况,也体现出其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和男人一样工作交际,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在家当谁的谁,不是吗?

于是,当1930年电影《摩洛哥》里德国演员Marlene Dietrich穿着燕尾服、头戴高筒男式礼帽亮相时,真可谓是晴空霹雳,启发了男装女穿的风潮。

魅惑的眼神,帅气的装扮,比纯粹的女装更吸引人,同时也彰显出男性的率真魅力

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虽为时尚提供了新的灵感,但却很难在当时的社会上流行起来。

直到1966年,法国著名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伊夫圣罗兰,YSL)以这部电影为灵感,设计出第一件女性西装(Le Smoking),才真正开创了女士穿西装的时代。

女性西装的诞生,催化了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思潮。

不久,欧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女人要求两性平等、非婚性行为、堕胎合法化以及开放式婚姻

时代的进步,有时候就是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并推动着,其实背后都有着非常深刻且深厚的积累!

看到黑人要求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渴望眼神,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些穿着蓬蓬裙、渴望和男人一样叱咤职场的女人

人性,无法永远被压抑!

人性,终究会被解放!

所谓时尚,也不过就是用外在的形式不断解放人性的过程与表征!

绿皮书,是黑白肤色的绿皮书,也是人性追求平等绿皮书。

人,生来就不平等,所以才有了追求平等的动力与欲望!

选择与引导自身用更恰当的方式解放人性,在现今社会,变得更为有现实意义!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11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是一部奥斯卡影片,冲着这个名头去看这部电影的人也很多,讲述的是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一位白人和黑人的友谊,呼吁大家消除种族歧视,你看后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100字欣赏。

托尼所在的酒吧歇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托尼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局面。他不得不在小餐馆里与人打赌吃热狗,来赢取50美金家用。

电影开头便认真描绘了男主托尼嫌弃地丢掉黑人水管工用过的水杯的镜头。没错,他是种族歧视者。

即便这样,在应聘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的私人司机面试中,托尼说我不介意给黑人工作,我前两天才在家里宴请了几位黑人朋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那种歧视的无知与可怕。托尼迫于生活,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父亲因为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而低声啜泣的午夜,中年男人的无奈与苦楚在那一刻、在电影里让我泪流满面。一分钱压倒英雄汉,在现实面前,我们曾经觉得无奈的事似乎都成了出路。

钢琴家谢利博士才华横溢,博学且教养好,有钱有地位,但是因为黑人种族备受白人社会的侮辱和欺凌。他也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层的黑人没有交集和共同语言,影片中最让人动容的应该是雨中谢利咆哮的一段台词: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

托尼动手打了侮辱谢利的警察,两人被关进了看守所,谢利博士告诉托尼:靠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会让你占理。在那个无奈的社会,他没有用暴力去反抗,而是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

谢利博士明知道南方种族歧视很严重,他依然选择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大众。圣诞演出,谢利在不让黑人入内的餐厅那段。按照剧情的铺垫,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他会妥协,完成演出。然而我终究是庸俗了。谢利博士毫不犹豫地说:要不然让我进去用餐,要不然就取消今晚的演出。这大概是整部剧最给人勇气的改变。

故事的最后,平安夜,托尼主动拥抱谢利博士的那一瞬间将改变演绎到极致。

看了很多影评都在讲民族文化,可是更吸引中年妇女的应该是托尼与妻子之间的温情。影片中很多温情的镜头,让人觉得温馨而感动。托尼出发前,将预支的工资交给妻子,妻子再三强调要写信回来,可是都是被拒绝的。即便如此,托尼在南下巡演的路上还是很用心地给妻子写了信。

整个故事除了南下巡演的路线,就是托尼写给妻子的四封信。信件真是一个高明的处理方式,不仅从客观角度描述了谢利博士,也不着痕迹的描述着托尼在谢利博士影响下的变化。

在谢利博士指导下,信件内容很感人: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与你相爱是我所做过的最轻松的事。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遇见你的那天我已经爱上你,今天我爱你,余生我也一样爱你。我想这是内心深处对妻子和家庭厚重的爱,才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吧。

托尼睡前亲吻妻子小照片的镜头,故事最后托尼妻子与谢利博士拥抱时说谢谢你帮他修改信件的镜头,都让我心头一暖,不得不说中年妇女感动的镜头真的不一样。影片所传递的关于家庭、关于夫妻、关于亲情的相处之道,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考的。

绿皮书观后感15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彼得法雷里执导,该影片讲述了一个白人和一位黑人之间的友谊,在种族歧视的年代,黑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白人对黑人也是不屑一顾的,这部电影旨在提醒大家要消除种族歧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500字欣赏。

1.

我们的生活当中都会有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存在,有的时候我们会讨厌一些人的存在。

在这部剧里面,白人男主说实话就是我讨厌的类型。他废话很多,又有点自高自傲的样子,不过好在看到,后来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废话很多,但是其实重情重义的人。

我遇到讨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呢?就好比我ex,他就是一个特别讨厌傻子的人。他甚至不愿意和他们多说一句话。并且你可以很明显的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对他们的厌恶。我曾经三番两次的和他说。即便讨厌也不一定一定要展现出来。至少可以维持表面的和平。而且那些傻瓜都是以后他当上基金经理以后买他基金的人。

我曾经和我ex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嗤之以鼻。包括现在我对那些脑子里面不学无术,感性上缺乏感受力的人还是不太喜欢。但我慢慢的开始接受所有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他们不同的地方和长处。有的人他们虽然头脑简单,但是阳光开朗。而我虽然思虑很多,触觉丰富,但是却总容易杞人忧天。

看完这部剧,你就会深深的感觉到不同的人也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你是应该找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还是应该找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后来我还是觉得应该找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才是真的。因为相似的人才可以互相理解而互补的人往往有的时候不能互相理解,更多的时候都是彼此迁就,当你们迁就到了一定顶点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这两位男主一样放弃之前的龃龉,然后继续开心的携手并进。

但是人又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和我完全相同的自己,我一定会深深的爱上他。我曾在我ex身上看到我自己。我也大概知道他在我身上看到了他。我们的灵魂是相似的。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越是喜欢自己的人就越容易变得更加优秀,因为每个人都喜欢更加优秀的人。但是可惜我却没有办法陪他喝酒陪他浪。

不过在想我和他还是不一样。毕竟我没有办法那么快把一个人完全忘掉,也没有办法完全把过去曾经的种种抹盖掉。而且我也不认为我这辈子会原谅。

停。不要说已经没有意义的人和事。虽然说出来的时候都是为了让大家发现一些别的意义。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去选择?

每个人都不一样吧。

2.

我曾经是一个有非常大偏见的人。时至今日我还是有一些。但我的偏见仅限于口嗨,你让我真的去接触和交往,只要是好的人我都特别喜欢,只要是不好的人我都特别讨厌。

我好像还是比较容易分辨一个人他的内心的,所以我交朋友的时候总是只交心一些,我觉得人却是很好的人。但大多数时候不用脑子,我觉得人还是要开开心心的过,虽然我还是一直在脑子里转一些别的东西,但是在人际关系上我不太希望用太多的脑子。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有的时候我看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不过有的时候也不用看得那么清楚,因为你根本不在乎他在你生命当中的位置。

但是偏见这个东西真的会影响很多的人。但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如此,即便这部片子讲了那么久,就是希望能够消除种族的隔阂,就是希望能够宣传种族的平等。我也依然觉得很多事情不是你说了就能够做到的。在很多人的心里永远都有那杆秤,谁是高贵的谁是低贱的。在所有人的心里也都很清楚,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有的人是种族,有的人是金钱,有的人是美貌。每一杆秤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所以说白了永远没有人能够消除偏见。

但我总觉得我自己的偏见还是比较少的,至少目前来说。除非是显而易见的恶人,我才会点名道姓的指出来。比如说那一看就长的不正宗的人,一脸狐媚的样子是怎么回事呢?这种面相大家就拭目以待一下,说不定以后会有更精彩的故事。只是希望发生不好听的故事的时候,长辈们能够欣然的接受自己的孩子居然鬼迷了心窍这件事情吧。

3.

无论是诉说友情,还是想要宣传平等。骗子的感觉都让我觉得很难把它说清楚。我本来不想写日志了,因为我觉得很难去描述清楚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种感觉,他虽然很简单,但是让你觉得非常不简单。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痛苦和心结过日子。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在身边的那个人曾经经历过多大的伤痛。

但愿以后能够留在身边的人都能够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我希望我能够给予对方所有的关怀,同时给予所有的自由。

绿皮书观后感13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由彼得法雷里执导,正在上映,这是一部获得很多好评的电影,同时这部电影口碑极好,讲述了一个黑人与一个白人之间的友谊,这是跨越肤色种族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300字欣赏。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绿皮书》,本来我能忍住的,结果他先哭了,害得我也哭了。

太喜欢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预先知道它得了奥斯卡最佳,而是因为《绿皮书》全片弥漫的那种渺小众生在巨大洪流里的平静挣扎和真实烟火。

特别美好,真的。

历史完全不美好,从来不,人性也永远是丑恶居多。可是你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在他那小小的心里,拥有一个小小的角度,存活着一点小小的善意,就特别美好,特别可贵。

最后他的太太轻轻拥抱他的黑人朋友,那种不言自明地不必戳破,真的直戳人的心窝。

像蛋壳里的雏鸟觉察到外界的光,透着裂缝进来温暖了你一下下,整个小小的躯体就会被圣光所充盈。

整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都沉浸在一种轻柔地感动当中。

我不喜欢喝酒,因为我酒量非常差,一喝就困。但我只能用喝酒来描述那种感觉将醉未醉,你是你,你又不是你,你终于放松下来,想要借着醉意为你早就想为之落泪的美好事物落泪,但你又足够清醒,意识到一旦落泪会毁掉这一樱花易逝般的美好临界状态,于是轻松地忍着不落泪。

像一场始于激情却趋于缠绵的性爱,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慢动作,你产生一种自己可以永远这么一进一出地做下去的幻觉,而这幻觉如此真实,禁得住你那已经无法保持理性的大脑反复地质疑和揣摸。

你不会对任何触觉感到意外,但任何触觉都让你感到惊喜,你变得相信一切,你感到自己正在成为一切,缥缈的远处传来仿佛梵婀铃的声音,哪怕你根本想不起来这种乐器真实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想闭上眼去感觉这一切,却发现自己一直闭着眼睛。

我没有打过飞行炮,但这就是我想象中一发完美的飞行炮该有的样子。

这是五颗星的来历我无法表述清楚,我只能说我努力尝试了。

全片最魔幻的镜头,看完后我跟朋友讨论。

我们的结论是:没错,那是一个梦境。

种族隔离和黑人奴隶仍然极为普遍的时代,一群南方种植园里的黑奴正如常俯身拾捡洁白的棉花,以便维持自己牛马不如的生活。

偶然间,他们中的一个抬头看到了公路边的栅栏之外,停着一辆梦境般美妙的时髦汽车,一个粗壮的白人司机正在辛苦地修理着什么机械玩意,而一个高瘦优雅的黑人居然以主人的姿态悠闲地等着启程。

一个黑奴无声地停了下来,他无法理解眼前接收到的这些信息。随着一小簇窸窸窣窣的劳作声的消失,另一个黑奴也困惑地抬起头望向上一个黑奴望向的方向,也看到了这诡异的一幕。

两个,三个,所有人,所有黑奴,包括那个甚至还不明白什么叫种族的黑奴小孩,都停了下来,试图在自己的黑鬼脑袋里消化在车道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并没有惊讶,也没有欣喜,更没有感到不公或愤恨,事实上,他们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像年久失修的过时机器一般,慢慢地停了下来,好像只要有人挥着鞭子或者抬起皮靴给他们来那么一下,这些黑机器就能重新转起来。

黑人钢琴家无法在这样麻木而活生生的注视下保持他平时用来伪装自己的艺术家的超脱与平静,或许更不愿意去思考自己此次南行的目的以及自己香蕉人一般的尴尬身份,而白人司机则熟练地祭起意大利人惯有的生活哲学,假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坐回车里径自开走了。

那些黑奴,他们在想什么呢?

「或者他们什么都没想,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获得那种作为正常人类的能力,去思考该如何去思考这个画面。」

「或许他们会觉得那是一场白日梦,一次集体臆症,虽然他们根本不理解什么叫臆症。」

一定是这样的,这是为了维持「真实」的生活,所必须支付的对价。

eday,butbeforethat,wemayfindloveandkindnessinourdoes-not-matter-at-allheart.

Isntthatbeautiful?

Foramortallikeyou?

绿皮书观后感16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正在上映,这是一部奥斯卡影片,前去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是冲着这部电影,还是因为是获得了奥斯卡奖,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你看后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600字欣赏。

近两日无事,把2019年奥斯卡几部获奖影片翻出来看了看。恰巧3月1日刚刚上映了《绿皮书》,自国产《流浪地球》后,大火了一把。都说91岁的奥斯卡,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合金制的小金人都被卖掉一百五十多座了。

不过这6000多评委、30秒广告过千万、3小时庆功宴,300位厨师,30000份美味共6个月的策划,千万排场,堆金砌银铺就的红毯,还是不可小觑的。不管怎样炮轰,奥斯卡还在继续,它的荣耀和诱惑力,令很多人前仆后继。

有人说,《绿皮书》这部片子的上映,完全是基于正直的正确。我想,据说连看了本片三遍的马云爸爸,一定不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毕竟《绿皮书》的成功,意味着联合出品方阿里影业,成为继亚马逊、奈飞之后全球第三家联合出品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互联网公司。

《绿皮书》的获奖,也使阿里影业成为全球首家联合出品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视互联网公司,成为本届奥斯卡中国最大赢家。杰克马怎能不赞?马爸爸都赞了,我们又怎能不追?

所以,这只是绿皮书,不是白皮书,也不是红宝书,就算与正直挂钩,那也是想讲美国正直的正确。对于这个,我们可以作壁上观。

还有人说,绿皮书是公路片和音乐片的结合体。但这旅程看似由北向南、千里迢迢,其实大部分取景地都是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完成的。电影海报的宣传特色之一就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然而这一点也引发了原型人物的家人的不满,据说与事实有很大出入。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我们看的就是戏嘛!谁曾想,肯德基爷爷还在片中蹭了一把热度。这不,如今话术又要变成:听说~电影院,《绿皮书》和肯德基更配噢!

言归正传,从今年的最佳影片《绿皮书》,到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再到最佳真人短片《皮肤》,无一不涉及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正直僵局。

即便《绿皮书》最终选择了短暂的和平共处,含混过关,我们还是注意到,明明是主角的阿里却只能以男配角的身份冲击奥斯卡,男主的名额仍然留给了白人。而且本片编剧也被曝出是曾经公布表达过反穆反黑的种族歧视人士,很尴尬了。

也难怪引发美国本土黑人争议,《黑豹》主角认为《黑豹》更应该得奖,《绿皮书》的获奖则直接导致《黑色党徒》导演愤而离席。

再说《黑色党徒》,该片从黑人视角单刀直入,却还得用喜剧包装,让主人公用以假乱真的白人口音,骗取3K党(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种族主义组织)管理层的信任。反而是片长仅21分钟的《皮肤》,想不到完全的设身处地竟如此骇人。

前几年婆婆、奶奶坐在客厅沙发,看到电视上习近平和黑人元首握手,都是一脸的嫌弃和感慨,啧啧啧,这些人黑得跟个鬼似的,还同他握手呢!我们一阵尬笑。转身再想,确实啊,好好一个白白亮亮的人,谁能接受呢?《皮肤》的最后,小特洛伊的那一枪,真无情地打爆了大融合的梦想。

你说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脑海中忽然冒出这么一句无厘头的歌词。想想连哈利波特、正义联盟里这些超能力者都被视作异类遭人歧视,想不通整天标榜自由、民主,控诉霸权不平等的美帝们,偏偏枪支毒品性解放,白黄黑分三六九,究竟有何人权可言?

这里讲了种族歧视。其实在《绿皮书》里,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上流社会的黑人音乐家来说,Tony这样的夜总会白人混混,他也不会多看一眼。他们原本就在互相歧视,且绝不是单方面的白歧视黑。

近几年来《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黑豹》反映的国别冲突,《厕所英雄》、《神秘巨星》和《摔跤吧,爸爸!》里的性别歧视,《谁先爱上他的》、《爱你,西蒙》里的同性排斥,《奇迹男孩》里的疾病差异等等歧视,生活中随处可见。

女性就业时被问到婚育,亲戚听到你30还未婚时的怜悯,宝马车主痛骂比亚迪傻缺并不是非要闹到大屠杀的歧视才叫歧视。再换句话说,凭什么觉得种族歧视就比其他歧视要严重?你这本身就是严重歧视!

说来说去,歧视永远存在,正如彼此竞争比较一般,否则人类如何繁荣进步?那你要问了,还争辩个什么?继续打啊!看谁厉害咯!

只是,这天生的人格、肤色和残缺,只要无毒无害,大可以百花齐放。人性这么复杂,我们只能管好自己,谁也没有资格轻易给一个人、一个群体贴上某个劣质标签,然后就像下了符咒一样,让他人永世不得翻身。

都会唱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不过我觉得,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我喜欢的保尔福尔的这首《回旋舞》,因为欲壑难填,大概永难实现吧!

绿皮书观后感9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黑人与白人友谊的故事,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种族歧视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这对黑人们来说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900字欣赏。

在早春初现的一个下午,观看了一部奥斯卡得奖的影片绿皮书。故事的背景是发发生在20世纪的纽约,一个主人公是刚刚失业还承担养家责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个漂亮、温柔、大体和知性的一个妻子,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此时的他,不得不为了50美金的报酬而参加了一个吃热狗的对赌比赛,26个热狗的成绩赢了这50美金,也给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责任下个月的房租有着着落。另一个主人公是音乐博士正准备找一个司机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个应聘一个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时期2个月。巡演开始,影片的正文也随着巡演的开始开始了。一辆开往南方的绿皮车载着2个人,车上有一本绿皮车,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时正是10月的金秋,约定的归来时间是圣诞前夜。

此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各个州对黑人的歧视程度也不一样,除各别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许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厅不允许黑人酒店进餐,故事围绕着种族歧视,围绕着2个主人公观念和文化的相互渗透而展开。

黑人艺术家博士雪利,初使温文尔雅,衣服西装革履,吃饭只用刀叉,从来没有食用过肯德基的鸡翅。随着影片的进程,托尼处处扮演着雪利拯救者的着色,从酒吧处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来刷盘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点酒时露富,险些遭到抢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枪随身携带。托尼要经常往家里寄信,因为打电话太贵,写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写信时只是流水账,雪利教会了托尼写信,从流水账到诗情画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亲戚朋友面前读丈夫的来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这样一路走来,两人从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给了对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雪利学会了徒手吃鸡,而托尼学会了生活中的细节,不乱扔垃圾,注意小节。

在大雪肆虐的圣诞前夜的晚上,他们开着绿皮车载着绿皮书终于回到了纽约。此时,雪利在开车,托尼在车上睡觉。为了能让托尼在约定时间回到妻儿身边,没有答应托尼住汽车旅馆的要求而是替下开车疲惫到已睁不开双眼的托尼,风雪兼程中回到纽约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为了钱吗?不是,在纽约,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地方,拿着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级场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情,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影片结束了,2个小时的时间,诉说了一段历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国历史上与种族歧视斗争的革命史,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相信《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