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800字范文欣赏。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你也许需要"绿皮书观后感800字范文欣赏"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绿皮书》这部电影是正在上映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以种族歧视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白人和一位黑人之间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800字范文欣赏,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前几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

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托尼,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一位黑人钢琴家,唐,当巡演司机。一个连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会与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

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

除了相互的救赎,影片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平等与自尊的向往。当唐的车经停南部一个农场时,被雇佣的黑人劳动力起身注视这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同胞时,他们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绪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想想,两个人,一个为黑人开车的白人,一辆车,不正给了那些深色人种以新的希望吗?

还有一幕,影片快结尾时,唐因为被邀请他举行圣诞音乐会的地方禁止与白人一同进餐,而勇敢的拒绝演出,我想,这也是追求平等的缩影吧,虽然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但正是一个不断向好发展的微光

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

《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

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14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也是正在大热的电影,大家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讲述了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一位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友谊,呼吁大家消除种族歧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范文1400字欣赏。

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并没有强烈想看的欲望,后面了解到是最近刚拿到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而且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挺高就买票去看了,我看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跟那种好莱坞大片不同,看的时候痛快看完之后不会去思考里面的一些情节,过了也就过了,所以说好的电影能带给人成长,这部电影也是一样的。还是按照惯例先打分吧!剧情3分,演员3分,制作2分,总分8分吧!下面来介绍一下剧情

电影的背景发生在1962年的美国,那个时期的黑人平权运动还没有取得成果,美国南部很多州种族歧视的现象还很严重,导致黑人的出行变得困难重重,于是绿皮书才应运而生,一本给黑人旅行指示可以接待他们的饭店及旅馆,只是里面的格调和品位就不敢恭维了。

电影的开场发生在伦敦的一家酒吧,主角托尼(酒吧的保安队长)在里面用武力解决了一起纠纷,然后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得知酒吧需要停业装修,2个月后再继续营业,于是托尼就暂时失业了,因为他在伦敦混了好几年,比较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后面他在酒吧认识的一个老板帮他介绍了一个工作让他去面试。

托尼一大早就来到面试处,面试他的是一名音乐家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博士(唐谢利),见面后托尼才知道对方是黑人,因为要南下做全国巡演,需要一名司机兼经理人帮他负责整个巡演的行程安排以及处理全程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后面在一番讨价还价中托尼被选中,谢利博士给了他一本绿皮书先熟悉下路线。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谢利博士一行四人从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做着巡演,途中有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但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结局也很温馨,正好是平安夜。

这次就不做太多剧透了,希望大家能认真的把它看完,不管是去电影院还是自己从网上下载。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思考,下面我就挑几个能触动我的情节来拓展下吧。

最开始他们路过一个旅游小镇托尼要下去买点东西,看到商店摆在外面的纪念石头,正好有一块绿色的石头掉在地下,托尼捡了起来直接揣进口袋,被谢利博士的同伴看见并告诉了他。谢利博士是一个文化涵养都极高的音乐家,时刻保持着自律,认为即使没有人看见托尼也不能这样做,后面让托尼花钱把这块石头买下来或者放回货架上去,托尼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和谢利起了争执,后面因为谢利是他的老板没办法又把这块石头还了回去。

但后面幸运石一直在托尼身上,他们最后一站结束后开车回伦敦的时候谢利让托尼把它放在车上保平安,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这块幸运石出现在了谢利博士的家中。这也意味着两人的关系逐渐缓和,最终成为朋友,这块石头也是托尼最后送给谢利的。

影片最开始,托尼的妻子请了两名黑人到他家中修理冰箱,托尼回到家就把黑人喝过水的杯子丢进了垃圾桶里面,但是她的妻子又把杯子捡了出来清洗后继续使用,说明托尼最开始也是种族歧视的。跟谢利在车里对话中他就是这样的观点,黑人都爱吃炸鸡,那么你谢利就应该要喜欢吃,你不吃就说明你不是黑人;你是黑人音乐家,那么你谢利就要认识那些黑人歌手唱的歌,你不认识就说明你不是黑人。

后面托尼因为看到谢利在台上给那些白人贵族弹奏钢琴的时候被深深的折服了,随着慢慢的了解谢利博士以前的经历托尼的观念开始朝好的方向转变。受到不公的待遇也不动手打架了,给她妻子写信的时候也不是像记流水账一样,都说明托尼的变化。

时时刻刻维护自己尊严的谢利其实内心深处需要托尼这样的朋友,他从一开始对托尼存在偏见到后面帮助他写信以及托尼打了警察不得已动用自己关系来解决问题,侧面都说明慢慢的把托尼当成自己的朋友了。演出到最后一站的时候,把维护自己的尊严交给托尼去选择,最后托尼选择合同违约让谢利拒绝出演,两人一起离开。

这部电影改编于真实发生的事,剧情上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强烈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700字范文欣赏


最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绿皮书》正在热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呢?直到今天,有些地方还存在着种族歧视,更不同谈两者之间的友谊了。这部电影就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情。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我在绿皮书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乐曲成为我迈向另一个人生的的开端。都说歧视的眼睛就像双面镜子,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据真实的内容进行改编,所反映的是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的问题。其中有多个镜头通过对比黑人与白人的社会地位,让人直观的看到在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最尖锐矛盾。

在影片中比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绿皮书去指导,而一旦脱离了这本绿皮书的范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绝,更有甚者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毫无尊严可言。然而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样的环境下黑人种族内部之间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剧这种社会矛盾。生活在社会顶层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他们的世界是没办法融入的,就如同那个被拉长的镜头一样,即使相遇却无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这个本该融合的大种族,就这样被社会生生的隔在两个世界,无限接近却又渐行渐远。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身种族内部的歧视成为了影片的两条主线,有点心疼在那个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现状。但好在随着两个人逐渐南下的演奏之旅,托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后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为自己心中曾经追求的古典音乐演奏。而这场古典音乐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个开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实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才会活出自己。

伴随着这Happy ending的结束,我们应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锐的时代大背景下,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呢?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吧,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有想法的小伙伴随时欢迎分享交流,嘿嘿。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7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由彼得法雷里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等主演,这是一部剧情片,讲述了一个黑人钢琴家聘请保镖,与保镖之间发生了一段超越友情、跨越种族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范文700字欣赏。

这部电影前天晚上看到深夜,没想到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如此恰当好处,今天正好聊一聊这部电影。

有人说这部电影获奖一定在于正直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也没有办法掩盖这部电影的优秀。一件不是很大的事情,在原创者及导演的编排下,铸就了一部精彩的电影。

首先让人很激动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剧情没有很大的波澜,甚至没有什么高潮与拯救地球的精彩,整部电影有一点点的平铺直叙,但就是这样的平铺直叙将观众的心情与注意力一点点的拉入到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中去。可谓是功夫颇深。

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在六十年代的种族隔离事件,利用一个具有戏剧化的故事讲述了黑人的不公待遇,同时也让一部分白人真正了解到了歧视态度的扭曲。

主人公是一个优秀的黑人钢琴家,同时也是一个同性恋者,另一个主人公是具有黑帮性质的意大利白人,白人给黑人做司机,一路闯入美国南方,一路巡演,一路遭遇南方的黑人歧视,一站比一站要严重,最后到了黑白两种人不能同时进餐的地步。

电影最让人激动的是生活在底层的白人与生活高贵的黑人进行争吵,最后在雨中黑人说出了让人心酸的话,他说他不想那帮黑人一样,也不是白色皮肤,甚至都不能称为一个男人,他极其孤独,让人非常悲伤。

整部电影层层深入,将一个有歧视态度的白人慢慢改造成为了一个同权者,另个角度也揭示了整个美国的一种痛。

尽管在中国没有这样的种族歧视,但我们有地域歧视,有同性恋歧视,我们有社会地位歧视等等,但我们却从来没有进行整个国家的反省,但世界没有黑白之分的时候,是不是中国也没有区域、性取向及各种问题的歧视?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需要静心去观看,越看越精彩,甚至在最后黑人走人白人家庭,一起欢度圣诞节的时候,那一群白人为黑人这个贵宾让座,你会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多么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又是如此重要。

最后,白人司机对于奶子城的失望,到最后也没有解答,这是电影的败笔!

绿皮书观后感11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是一部奥斯卡影片,冲着这个名头去看这部电影的人也很多,讲述的是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一位白人和黑人的友谊,呼吁大家消除种族歧视,你看后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100字欣赏。

托尼所在的酒吧歇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托尼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局面。他不得不在小餐馆里与人打赌吃热狗,来赢取50美金家用。

电影开头便认真描绘了男主托尼嫌弃地丢掉黑人水管工用过的水杯的镜头。没错,他是种族歧视者。

即便这样,在应聘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的私人司机面试中,托尼说我不介意给黑人工作,我前两天才在家里宴请了几位黑人朋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那种歧视的无知与可怕。托尼迫于生活,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父亲因为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而低声啜泣的午夜,中年男人的无奈与苦楚在那一刻、在电影里让我泪流满面。一分钱压倒英雄汉,在现实面前,我们曾经觉得无奈的事似乎都成了出路。

钢琴家谢利博士才华横溢,博学且教养好,有钱有地位,但是因为黑人种族备受白人社会的侮辱和欺凌。他也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层的黑人没有交集和共同语言,影片中最让人动容的应该是雨中谢利咆哮的一段台词: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

托尼动手打了侮辱谢利的警察,两人被关进了看守所,谢利博士告诉托尼:靠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会让你占理。在那个无奈的社会,他没有用暴力去反抗,而是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

谢利博士明知道南方种族歧视很严重,他依然选择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大众。圣诞演出,谢利在不让黑人入内的餐厅那段。按照剧情的铺垫,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他会妥协,完成演出。然而我终究是庸俗了。谢利博士毫不犹豫地说:要不然让我进去用餐,要不然就取消今晚的演出。这大概是整部剧最给人勇气的改变。

故事的最后,平安夜,托尼主动拥抱谢利博士的那一瞬间将改变演绎到极致。

看了很多影评都在讲民族文化,可是更吸引中年妇女的应该是托尼与妻子之间的温情。影片中很多温情的镜头,让人觉得温馨而感动。托尼出发前,将预支的工资交给妻子,妻子再三强调要写信回来,可是都是被拒绝的。即便如此,托尼在南下巡演的路上还是很用心地给妻子写了信。

整个故事除了南下巡演的路线,就是托尼写给妻子的四封信。信件真是一个高明的处理方式,不仅从客观角度描述了谢利博士,也不着痕迹的描述着托尼在谢利博士影响下的变化。

在谢利博士指导下,信件内容很感人: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与你相爱是我所做过的最轻松的事。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遇见你的那天我已经爱上你,今天我爱你,余生我也一样爱你。我想这是内心深处对妻子和家庭厚重的爱,才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吧。

托尼睡前亲吻妻子小照片的镜头,故事最后托尼妻子与谢利博士拥抱时说谢谢你帮他修改信件的镜头,都让我心头一暖,不得不说中年妇女感动的镜头真的不一样。影片所传递的关于家庭、关于夫妻、关于亲情的相处之道,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考的。

绿皮书观后感15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彼得法雷里执导,该影片讲述了一个白人和一位黑人之间的友谊,在种族歧视的年代,黑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白人对黑人也是不屑一顾的,这部电影旨在提醒大家要消除种族歧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500字欣赏。

1.

我们的生活当中都会有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存在,有的时候我们会讨厌一些人的存在。

在这部剧里面,白人男主说实话就是我讨厌的类型。他废话很多,又有点自高自傲的样子,不过好在看到,后来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废话很多,但是其实重情重义的人。

我遇到讨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呢?就好比我ex,他就是一个特别讨厌傻子的人。他甚至不愿意和他们多说一句话。并且你可以很明显的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对他们的厌恶。我曾经三番两次的和他说。即便讨厌也不一定一定要展现出来。至少可以维持表面的和平。而且那些傻瓜都是以后他当上基金经理以后买他基金的人。

我曾经和我ex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嗤之以鼻。包括现在我对那些脑子里面不学无术,感性上缺乏感受力的人还是不太喜欢。但我慢慢的开始接受所有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他们不同的地方和长处。有的人他们虽然头脑简单,但是阳光开朗。而我虽然思虑很多,触觉丰富,但是却总容易杞人忧天。

看完这部剧,你就会深深的感觉到不同的人也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你是应该找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还是应该找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后来我还是觉得应该找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才是真的。因为相似的人才可以互相理解而互补的人往往有的时候不能互相理解,更多的时候都是彼此迁就,当你们迁就到了一定顶点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这两位男主一样放弃之前的龃龉,然后继续开心的携手并进。

但是人又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和我完全相同的自己,我一定会深深的爱上他。我曾在我ex身上看到我自己。我也大概知道他在我身上看到了他。我们的灵魂是相似的。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越是喜欢自己的人就越容易变得更加优秀,因为每个人都喜欢更加优秀的人。但是可惜我却没有办法陪他喝酒陪他浪。

不过在想我和他还是不一样。毕竟我没有办法那么快把一个人完全忘掉,也没有办法完全把过去曾经的种种抹盖掉。而且我也不认为我这辈子会原谅。

停。不要说已经没有意义的人和事。虽然说出来的时候都是为了让大家发现一些别的意义。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去选择?

每个人都不一样吧。

2.

我曾经是一个有非常大偏见的人。时至今日我还是有一些。但我的偏见仅限于口嗨,你让我真的去接触和交往,只要是好的人我都特别喜欢,只要是不好的人我都特别讨厌。

我好像还是比较容易分辨一个人他的内心的,所以我交朋友的时候总是只交心一些,我觉得人却是很好的人。但大多数时候不用脑子,我觉得人还是要开开心心的过,虽然我还是一直在脑子里转一些别的东西,但是在人际关系上我不太希望用太多的脑子。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有的时候我看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不过有的时候也不用看得那么清楚,因为你根本不在乎他在你生命当中的位置。

但是偏见这个东西真的会影响很多的人。但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如此,即便这部片子讲了那么久,就是希望能够消除种族的隔阂,就是希望能够宣传种族的平等。我也依然觉得很多事情不是你说了就能够做到的。在很多人的心里永远都有那杆秤,谁是高贵的谁是低贱的。在所有人的心里也都很清楚,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有的人是种族,有的人是金钱,有的人是美貌。每一杆秤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所以说白了永远没有人能够消除偏见。

但我总觉得我自己的偏见还是比较少的,至少目前来说。除非是显而易见的恶人,我才会点名道姓的指出来。比如说那一看就长的不正宗的人,一脸狐媚的样子是怎么回事呢?这种面相大家就拭目以待一下,说不定以后会有更精彩的故事。只是希望发生不好听的故事的时候,长辈们能够欣然的接受自己的孩子居然鬼迷了心窍这件事情吧。

3.

无论是诉说友情,还是想要宣传平等。骗子的感觉都让我觉得很难把它说清楚。我本来不想写日志了,因为我觉得很难去描述清楚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种感觉,他虽然很简单,但是让你觉得非常不简单。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痛苦和心结过日子。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在身边的那个人曾经经历过多大的伤痛。

但愿以后能够留在身边的人都能够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我希望我能够给予对方所有的关怀,同时给予所有的自由。

绿皮书观后感13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由彼得法雷里执导,正在上映,这是一部获得很多好评的电影,同时这部电影口碑极好,讲述了一个黑人与一个白人之间的友谊,这是跨越肤色种族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300字欣赏。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绿皮书》,本来我能忍住的,结果他先哭了,害得我也哭了。

太喜欢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预先知道它得了奥斯卡最佳,而是因为《绿皮书》全片弥漫的那种渺小众生在巨大洪流里的平静挣扎和真实烟火。

特别美好,真的。

历史完全不美好,从来不,人性也永远是丑恶居多。可是你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在他那小小的心里,拥有一个小小的角度,存活着一点小小的善意,就特别美好,特别可贵。

最后他的太太轻轻拥抱他的黑人朋友,那种不言自明地不必戳破,真的直戳人的心窝。

像蛋壳里的雏鸟觉察到外界的光,透着裂缝进来温暖了你一下下,整个小小的躯体就会被圣光所充盈。

整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都沉浸在一种轻柔地感动当中。

我不喜欢喝酒,因为我酒量非常差,一喝就困。但我只能用喝酒来描述那种感觉将醉未醉,你是你,你又不是你,你终于放松下来,想要借着醉意为你早就想为之落泪的美好事物落泪,但你又足够清醒,意识到一旦落泪会毁掉这一樱花易逝般的美好临界状态,于是轻松地忍着不落泪。

像一场始于激情却趋于缠绵的性爱,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慢动作,你产生一种自己可以永远这么一进一出地做下去的幻觉,而这幻觉如此真实,禁得住你那已经无法保持理性的大脑反复地质疑和揣摸。

你不会对任何触觉感到意外,但任何触觉都让你感到惊喜,你变得相信一切,你感到自己正在成为一切,缥缈的远处传来仿佛梵婀铃的声音,哪怕你根本想不起来这种乐器真实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想闭上眼去感觉这一切,却发现自己一直闭着眼睛。

我没有打过飞行炮,但这就是我想象中一发完美的飞行炮该有的样子。

这是五颗星的来历我无法表述清楚,我只能说我努力尝试了。

全片最魔幻的镜头,看完后我跟朋友讨论。

我们的结论是:没错,那是一个梦境。

种族隔离和黑人奴隶仍然极为普遍的时代,一群南方种植园里的黑奴正如常俯身拾捡洁白的棉花,以便维持自己牛马不如的生活。

偶然间,他们中的一个抬头看到了公路边的栅栏之外,停着一辆梦境般美妙的时髦汽车,一个粗壮的白人司机正在辛苦地修理着什么机械玩意,而一个高瘦优雅的黑人居然以主人的姿态悠闲地等着启程。

一个黑奴无声地停了下来,他无法理解眼前接收到的这些信息。随着一小簇窸窸窣窣的劳作声的消失,另一个黑奴也困惑地抬起头望向上一个黑奴望向的方向,也看到了这诡异的一幕。

两个,三个,所有人,所有黑奴,包括那个甚至还不明白什么叫种族的黑奴小孩,都停了下来,试图在自己的黑鬼脑袋里消化在车道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并没有惊讶,也没有欣喜,更没有感到不公或愤恨,事实上,他们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像年久失修的过时机器一般,慢慢地停了下来,好像只要有人挥着鞭子或者抬起皮靴给他们来那么一下,这些黑机器就能重新转起来。

黑人钢琴家无法在这样麻木而活生生的注视下保持他平时用来伪装自己的艺术家的超脱与平静,或许更不愿意去思考自己此次南行的目的以及自己香蕉人一般的尴尬身份,而白人司机则熟练地祭起意大利人惯有的生活哲学,假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坐回车里径自开走了。

那些黑奴,他们在想什么呢?

「或者他们什么都没想,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获得那种作为正常人类的能力,去思考该如何去思考这个画面。」

「或许他们会觉得那是一场白日梦,一次集体臆症,虽然他们根本不理解什么叫臆症。」

一定是这样的,这是为了维持「真实」的生活,所必须支付的对价。

eday,butbeforethat,wemayfindloveandkindnessinourdoes-not-matter-at-allheart.

Isntthatbeautiful?

Foramortallikeyou?

绿皮书观后感16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正在上映,这是一部奥斯卡影片,前去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是冲着这部电影,还是因为是获得了奥斯卡奖,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你看后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600字欣赏。

近两日无事,把2019年奥斯卡几部获奖影片翻出来看了看。恰巧3月1日刚刚上映了《绿皮书》,自国产《流浪地球》后,大火了一把。都说91岁的奥斯卡,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合金制的小金人都被卖掉一百五十多座了。

不过这6000多评委、30秒广告过千万、3小时庆功宴,300位厨师,30000份美味共6个月的策划,千万排场,堆金砌银铺就的红毯,还是不可小觑的。不管怎样炮轰,奥斯卡还在继续,它的荣耀和诱惑力,令很多人前仆后继。

有人说,《绿皮书》这部片子的上映,完全是基于正直的正确。我想,据说连看了本片三遍的马云爸爸,一定不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毕竟《绿皮书》的成功,意味着联合出品方阿里影业,成为继亚马逊、奈飞之后全球第三家联合出品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互联网公司。

《绿皮书》的获奖,也使阿里影业成为全球首家联合出品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视互联网公司,成为本届奥斯卡中国最大赢家。杰克马怎能不赞?马爸爸都赞了,我们又怎能不追?

所以,这只是绿皮书,不是白皮书,也不是红宝书,就算与正直挂钩,那也是想讲美国正直的正确。对于这个,我们可以作壁上观。

还有人说,绿皮书是公路片和音乐片的结合体。但这旅程看似由北向南、千里迢迢,其实大部分取景地都是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完成的。电影海报的宣传特色之一就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然而这一点也引发了原型人物的家人的不满,据说与事实有很大出入。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我们看的就是戏嘛!谁曾想,肯德基爷爷还在片中蹭了一把热度。这不,如今话术又要变成:听说~电影院,《绿皮书》和肯德基更配噢!

言归正传,从今年的最佳影片《绿皮书》,到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再到最佳真人短片《皮肤》,无一不涉及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正直僵局。

即便《绿皮书》最终选择了短暂的和平共处,含混过关,我们还是注意到,明明是主角的阿里却只能以男配角的身份冲击奥斯卡,男主的名额仍然留给了白人。而且本片编剧也被曝出是曾经公布表达过反穆反黑的种族歧视人士,很尴尬了。

也难怪引发美国本土黑人争议,《黑豹》主角认为《黑豹》更应该得奖,《绿皮书》的获奖则直接导致《黑色党徒》导演愤而离席。

再说《黑色党徒》,该片从黑人视角单刀直入,却还得用喜剧包装,让主人公用以假乱真的白人口音,骗取3K党(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种族主义组织)管理层的信任。反而是片长仅21分钟的《皮肤》,想不到完全的设身处地竟如此骇人。

前几年婆婆、奶奶坐在客厅沙发,看到电视上习近平和黑人元首握手,都是一脸的嫌弃和感慨,啧啧啧,这些人黑得跟个鬼似的,还同他握手呢!我们一阵尬笑。转身再想,确实啊,好好一个白白亮亮的人,谁能接受呢?《皮肤》的最后,小特洛伊的那一枪,真无情地打爆了大融合的梦想。

你说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脑海中忽然冒出这么一句无厘头的歌词。想想连哈利波特、正义联盟里这些超能力者都被视作异类遭人歧视,想不通整天标榜自由、民主,控诉霸权不平等的美帝们,偏偏枪支毒品性解放,白黄黑分三六九,究竟有何人权可言?

这里讲了种族歧视。其实在《绿皮书》里,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上流社会的黑人音乐家来说,Tony这样的夜总会白人混混,他也不会多看一眼。他们原本就在互相歧视,且绝不是单方面的白歧视黑。

近几年来《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黑豹》反映的国别冲突,《厕所英雄》、《神秘巨星》和《摔跤吧,爸爸!》里的性别歧视,《谁先爱上他的》、《爱你,西蒙》里的同性排斥,《奇迹男孩》里的疾病差异等等歧视,生活中随处可见。

女性就业时被问到婚育,亲戚听到你30还未婚时的怜悯,宝马车主痛骂比亚迪傻缺并不是非要闹到大屠杀的歧视才叫歧视。再换句话说,凭什么觉得种族歧视就比其他歧视要严重?你这本身就是严重歧视!

说来说去,歧视永远存在,正如彼此竞争比较一般,否则人类如何繁荣进步?那你要问了,还争辩个什么?继续打啊!看谁厉害咯!

只是,这天生的人格、肤色和残缺,只要无毒无害,大可以百花齐放。人性这么复杂,我们只能管好自己,谁也没有资格轻易给一个人、一个群体贴上某个劣质标签,然后就像下了符咒一样,让他人永世不得翻身。

都会唱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不过我觉得,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我喜欢的保尔福尔的这首《回旋舞》,因为欲壑难填,大概永难实现吧!

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也很高,讲述了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一位黑人和一位白人之间跨越性别与种族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

《绿皮书》,三项奥斯卡奖得主,无疑是2019年初最热的电影之一(当然,热度无法和《流浪地球》相比)。

在上映的第三天,我也满怀着好奇和对那片土地的想念,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了整部片子。

总体感觉:温暖、有趣、细腻,也略微感叹!

说到温暖,其实有点意外。

奥斯卡大奖得主能是如此温暖、不虐的影片,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整部影片虽有时有点紧张,但大部分时候是轻松且惬意的,最后的ending也是大圆满真好!

因为我是一个从不看悲剧恐怖片、悬疑片的人,只爱看喜剧、爱情剧,特别喜欢happy ending,自然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特别钟情。

各种金句鸡汤频出,真是让人元气满满~

生活已经如此紧张,何必在大荧幕上还给自己添堵?

来点正能量,岂不更好~

说到有趣,真是有点好笑。

里面粗鲁的白人和优雅的黑人形成鲜明的反差~看到白人给妻子写信的语句:How are you?I am fine!

这不是我们小学课本里韩梅梅和李雷的经典对话么?原来美国人也这么玩儿啊!

满电影院都是拥有同样回忆的人,爆笑一场!

各种小段子不断,能领会其中,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说到细腻,不得不说两位主演。

没有大制作,没有大场面,就是两个男人撑起整个剧情。

演技,是必须的!

白人男主,魔戒里的阿拉贡,增肥40斤牺牲形象出演,确实把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底层人民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每一次提裤子、掏耳孔、剔牙齿都是那么鲜活而粗鲁,让人无法想起以前那个人类之王!

而黑人男主,是我见过最性感的黑人。

细腻、优雅又不失敏感与理想主义,刻画难度上比白人更高,难怪小金人给了他。

每个眼神、每个笑容、每个动作都是戏,让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说到感叹,整个故事正好发生在美国平权运动的前夕(1962年)。

所谓平权运动,通俗点说,就是本来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男人与女人的地位也不是如今这样的局面,而是经历了一场剧烈的运动才逐渐变成现今这般~

而这场平权运动,不仅仅是人权的平等化,更催生了很多时尚事件与品牌作为对时尚话题如此敏感的我,关注点总是无法离开这里!

说实话,时尚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ta是社会、经济、正直、文化等诸多事件耦合而成的产物!

香水的发扬光大是由于欧洲黑死病的肆掠;

Levis牛仔裤的诞生是源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而世界上第一套女士西装的问世,以及YSL品牌的声名大噪则来源于这一场1960年代的平权运动!

在那个男女极其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只有穿着蓬蓬裙来显示自己家境优越,因为裙摆越大越证明丈夫家里有钱、自己不用干活(那么大的裙摆确实啥也干不了)!

于是,女人们的裙摆一个赛一个大。

硕大的裙摆,炫耀了女人经济状况,也体现出其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和男人一样工作交际,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在家当谁的谁,不是吗?

于是,当1930年电影《摩洛哥》里德国演员Marlene Dietrich穿着燕尾服、头戴高筒男式礼帽亮相时,真可谓是晴空霹雳,启发了男装女穿的风潮。

魅惑的眼神,帅气的装扮,比纯粹的女装更吸引人,同时也彰显出男性的率真魅力

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虽为时尚提供了新的灵感,但却很难在当时的社会上流行起来。

直到1966年,法国著名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伊夫圣罗兰,YSL)以这部电影为灵感,设计出第一件女性西装(Le Smoking),才真正开创了女士穿西装的时代。

女性西装的诞生,催化了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思潮。

不久,欧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女人要求两性平等、非婚性行为、堕胎合法化以及开放式婚姻

时代的进步,有时候就是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并推动着,其实背后都有着非常深刻且深厚的积累!

看到黑人要求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渴望眼神,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些穿着蓬蓬裙、渴望和男人一样叱咤职场的女人

人性,无法永远被压抑!

人性,终究会被解放!

所谓时尚,也不过就是用外在的形式不断解放人性的过程与表征!

绿皮书,是黑白肤色的绿皮书,也是人性追求平等绿皮书。

人,生来就不平等,所以才有了追求平等的动力与欲望!

选择与引导自身用更恰当的方式解放人性,在现今社会,变得更为有现实意义!

绿皮书观后感9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黑人与白人友谊的故事,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种族歧视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这对黑人们来说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900字欣赏。

在早春初现的一个下午,观看了一部奥斯卡得奖的影片绿皮书。故事的背景是发发生在20世纪的纽约,一个主人公是刚刚失业还承担养家责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个漂亮、温柔、大体和知性的一个妻子,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此时的他,不得不为了50美金的报酬而参加了一个吃热狗的对赌比赛,26个热狗的成绩赢了这50美金,也给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责任下个月的房租有着着落。另一个主人公是音乐博士正准备找一个司机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个应聘一个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时期2个月。巡演开始,影片的正文也随着巡演的开始开始了。一辆开往南方的绿皮车载着2个人,车上有一本绿皮车,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时正是10月的金秋,约定的归来时间是圣诞前夜。

此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各个州对黑人的歧视程度也不一样,除各别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许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厅不允许黑人酒店进餐,故事围绕着种族歧视,围绕着2个主人公观念和文化的相互渗透而展开。

黑人艺术家博士雪利,初使温文尔雅,衣服西装革履,吃饭只用刀叉,从来没有食用过肯德基的鸡翅。随着影片的进程,托尼处处扮演着雪利拯救者的着色,从酒吧处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来刷盘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点酒时露富,险些遭到抢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枪随身携带。托尼要经常往家里寄信,因为打电话太贵,写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写信时只是流水账,雪利教会了托尼写信,从流水账到诗情画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亲戚朋友面前读丈夫的来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这样一路走来,两人从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给了对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雪利学会了徒手吃鸡,而托尼学会了生活中的细节,不乱扔垃圾,注意小节。

在大雪肆虐的圣诞前夜的晚上,他们开着绿皮车载着绿皮书终于回到了纽约。此时,雪利在开车,托尼在车上睡觉。为了能让托尼在约定时间回到妻儿身边,没有答应托尼住汽车旅馆的要求而是替下开车疲惫到已睁不开双眼的托尼,风雪兼程中回到纽约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为了钱吗?不是,在纽约,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地方,拿着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级场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情,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影片结束了,2个小时的时间,诉说了一段历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国历史上与种族歧视斗争的革命史,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热门范文:绿皮书观后感(800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断地触动内心,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热门范文:绿皮书观后感(8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绿皮书观后感(篇1)

当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在想可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绿颜色的书,书中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展开寻宝之旅。但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唐,他拥有极好的艺术才能。可他在拥有了一个自己单独的演奏厅和每天数百名的观众后,却请了一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做司机,开始了历时两个月的南方巡演。整个过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观众的掌声,嘉宾对他的称呼,大家对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当时欧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为他的司机,免费看了他的每场演出,也亲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下了舞台不能进白人的厕所,不能进白人的餐厅,甚至不能进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为别人对唐的态度而气愤,又为唐放弃了安稳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厅,而来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档口中明白了唐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来他这次巡回演出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也让黑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当知道这些,我对唐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虽然也有语言、相貌、服装上的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在祖国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让人感动的电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观看。

绿皮书观后感(篇2)

电影《绿皮书》里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时代。

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而《绿皮书》就是为这样的歧视而诞生。它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它详细标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许”,帮助黑人同胞们规避风险。

电影名《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邮政员格林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电影的两位男主角拿着这本绿皮书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乐家唐,一位是在夜总会打工的白人托尼,被召来当唐的司机。除此之外,电影还展现了很多层面的纠葛:种族歧视、同族不平等、主仆之间、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等。

这部电影通过隐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唐的态度来讲述了当时社会的严重种族歧视。在北部离纽约还不远时,并没有出现对黑人的歧视态度。但当他们逐渐南下去进行音乐会时,田地里耕作的农民默默地看着他,生活中就渐渐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种族歧视。

服装店的店主不愿给唐试衣服,俱乐部里的人随意地殴打这位钢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车随意盘问,在他的音乐会前,他甚至不能进餐厅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们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热泪地喊出,我不够黑人,我不够白人,甚至不够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视瞬间爆发出来。这就像是一句灵魂拷问,直击我们的心灵。

“想改变人心,需要的是勇气。”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样的房子里,坐在国王椅上优雅地弹琴,而不是狼狈不堪地,被人歧视着开南部巡回演奏会。这一程,唐不是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篇3)

托尼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和一个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为酒吧整顿而暂时失业的白人托尼应聘去给黑人钢琴家雪利当司机,因为雪利要巡回演出,所以他们要在一起相处两个月。

托尼是向来不讲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从骨子里优雅端庄的文化人,两个人互相影响着。托尼从一开始不愿意为雪利拎箱子,到后来会真心为雪利着想;雪利从一开始高高在上盖着毛毯,到后来误以为托尼要离开而想给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托尼怎样把话里的脏字去掉能让人听着更舒服,而托尼却觉得如果别人不想听他说话,就可以滚一边去了。

雪利经常会因为自己的肤色遇到很多麻烦,他不能进高档的餐馆,只能在松树下的烂茅厕方便。无论他在台上怎样风光,到了台下,也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老黑”罢了。他会因为自己那“不讨人喜欢的肤色,处处受人欺凌惹麻烦,而托尼却常能替他摆平这一切。

雪利教会了托尼要“站着生活不要跪着赌钱”,雪莉看到托尼在场外和别的黑人一起扔掷子赌钱,告诉他:“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但你不同。”教会了托尼冷静,并告诉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着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们却在这,什么都不能做。发泄那点情绪并没有什么用,只有尊严才是永远的。雪利本来可以去更受欢迎的地方拿着比这里高三倍的工资但他为了改变人们的观念却还是选择这么做。

托尼本来也有着种族歧视,他丢掉了黑人喝过的杯子,但当他看见雪利演出后,却说:“根本不像个黑人,而像个自由女神。”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托尼告诉雪利,他父亲说过,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是吃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两人在车内开怀大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雪利笑得这样开心。之后,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没有报酬,但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比往常更开心。

他们从陌生人到工作关系,最后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贵优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视清高,也有温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许有一天你曾经最看不起的人,会是你过节时最念念不忘的人。

绿皮书观后感(篇4)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其作品《白夜行》中曾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的确,知人识面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最大最长最深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绿皮书》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如果人们能摈弃内心的成见,相互交往付之以真诚,就能消除彼此戒备,在种族主义浓重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收获弥足珍贵的友谊。

故事的主人公——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博士,穿行在美国各大城市间的各大名流音乐厅、剧场巡回演出。舞台上的雪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众多的美国名流带来高雅艺术盛宴,彼时的他仿佛褪去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音乐结束,雪莉走下舞台回归生活,然而此时的他不管是外出用餐,还是生活娱乐,都时不时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冷眼甚至暴力,雪莉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受。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人托尼,故事一开始,两个黑人到托尼家打工,托尼的妻子见到他们很卖力,于是给他们倒了两杯水,此时的托尼还未在心中摒弃种族歧视的观念,于是将那两个杯子一下子倒进了垃圾桶。可见这种固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观念去扼杀那些明明无辜的人自由生活的可能,仅仅凭人种差异,就可以让一个人失去努力的机会,失去可以有所成就的开挂人生,肤色不能决定人生,人种无法阻绝感情。

后来,托尼事业挫败不幸失业,迫于生计、缘分使然,他找到了给著名的音乐家雪莉博士做私人司机的这份工作,突然发现这位音乐家正是几天前去他家打工的黑人之一。在与雪莉博士的日常交往接触中,托尼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正直善良的雪莉。雪莉真诚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包含他),他目睹了雪莉在舞台上演奏钢琴的光辉形象,内心不由升起对雪莉博士的尊敬和赞叹。

在一次演出中途车坏了,托尼赶忙下车去修,雪莉下车一下子望见了在对面耕地的黑人农民,中间隔着栅栏却像堵高墙一样,一边是西装革履,而另一边则是挥汗如雨,粗布陋衣。雪莉意味深长地点燃了一支烟,此时镜头是一个特写,意味深长,引入思考。沿途,二人幽默真诚的聊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中间故事一波三折,他们默契配合应对,最后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平安夜,雪莉来到托尼的家中作客,同托尼及其家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平安夜。故事结尾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倍感温暖。可见,消除心的距离并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于你是否丢下成见,坦诚真诚,真心待人。

绿皮书观后感(篇5)

路始于两个人。

一个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街区,为了家人的生计奔波,烟不离手,油嘴滑舌,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

一个住在卡耐基音乐厅楼上,为上流社会的人士演奏,知书达理,举止优雅,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

这一路, 像一场修行。

对于唐,在种族歧视并不严重的纽约,他拥有他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见。

每场演奏结束后,台下欣赏的白人便会热情地为他鼓掌,他满面笑容,优雅地起身致谢。但同时他也面对了:侍者弯腰恭敬地为他服务,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厕所”;在旅社他西装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发出邀请,遭到拒绝后便嘲讽他“还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脏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试穿;在酒吧他被歧视殴打……在台上,他光鲜亮丽,下了台,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适的归宿,白人从心底还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讥讽他。“我不像个黑人,也不像个白人,那你告诉我,我是什么?”历尽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响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钢琴。没有高雅的环境,没有安静的氛围,但唐却笑得很开心。

托尼,尽管生活窘迫,却仍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但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阿拉伯酋长。”他向妻子这样形容唐。一路相处,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变自己。保持语言文明,学会合理处事。“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在控制脾气的同时,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见。他在信中向妻子表达了他对唐高超音乐技巧的赞美,在唐遇难时总出手相助。在圣诞餐桌上,面对亲戚对唐“黑鬼”的称呼,托尼却阻止了他“别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诞快乐。”

路终于一个拥抱。

绿皮书观后感(篇6)

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我在绿皮书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乐曲成为我迈向另一个人生的的开端。都说歧视的眼睛就像双面镜子,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据真实的内容进行改编,所反映的是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的问题。其中有多个镜头通过对比黑人与白人的社会地位,让人直观的看到在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最尖锐矛盾。

在影片中比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绿皮书去指导,而一旦脱离了这本绿皮书的范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绝,更有甚者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毫无尊严可言。然而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样的环境下黑人种族内部之间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剧这种社会矛盾。生活在社会顶层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他们的世界是没办法融入的,就如同那个被拉长的镜头一样,即使相遇却无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这个本该融合的大种族,就这样被社会生生的隔在两个世界,无限接近却又渐行渐远。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身种族内部的歧视成为了影片的两条主线,有点心疼在那个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现状。但好在随着两个人逐渐南下的演奏之旅,托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后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为自己心中曾经追求的古典音乐演奏。而这场古典音乐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个开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实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才会活出自己。

伴随着这Happy ending的结束,我们应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锐的时代大背景下,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呢?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吧,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有想法的小伙伴随时欢迎分享交流,嘿嘿。

绿皮书观后感800字


《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
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电影传递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 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诗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了,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方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你去电影院看这部《绿皮书》吧,从你的视角你还能收获很多...

《绿皮书》观后感800字


《绿皮书》观后感

影片中国上映前5天获得了奥斯卡奖三项获大奖,包括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给本片的前景带来一片光明。无法考证是否能提高10%的排映和节省了多少万的宣发费用,至少借着奥斯卡奖的东风,一部涉及社会问题的文艺片会得到重视。

也是由于本片获得了91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所以关于本届奥斯卡的政治正确的特点在猜测多部影片的获奖理由上被的提及。似乎依靠政治正确获得奥斯卡奖来说是胜之不武。
一部影片是是门生意,更是场赌局。开拍时谁也无法预判票房的走势一样,立项之初谁也无法预测评委们的口味回如何变化。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必然会带上其思想的倾向,同样的思想倾向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才是艺术多姿多彩的之处。如同有人刺血抄经是修行,有人念佛也是修行。一句政治正确无法以偏概全的。

同是本届奥斯卡奖作品中,同样是黑人的题材,《黑豹》就直接来了个黑皮肤的超级英雄,而《黑色党徒》则讲述了一个警察卧底3K党的故事。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不止在神州大地,在遥远的美国也会有政治正确的需求。可以把这种需求作为对影片市场把控的预判,毕竟在美国电影拍出是要有人看的,可以选择客群,但是没有人看的一定是不会被拍出来的。

影片算是个公路喜剧,这决定了影片的调性是轻松且符合美式喜剧的构架的。

意裔白人Tony Lip是司机,黑人Don Shirley是乘客。
Tony没有太多的文化,是个欢脱粗俗的中年糙汉子,看上去是个失败者。在纽约的俱乐部看场子,失业后能为了50美元去参加参加大胃王吃热狗的比赛。他有着意裔黑帮的脾气,可以贿赂警察,也可以对警察挥拳,坏心情不过夜,看不惯就挥拳相向。配合其意大利移民后裔的身份背景下被赋予了一个爱家爱老婆的糙汉子的人设。

Don是 9岁去苏联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的黑人钢琴演奏家,博士。举止高雅,谦和,凡事讲原则,隐忍而克制,和印象中钢琴旁放着酒杯,极度热情配合萨克斯风演奏爵士乐的黑人音乐家完全不同。Dan擅长演奏的是李斯特,肖邦谱写的高雅音乐。Dan Shelly出场时赤脚穿着白色长袍,隐忍,谦和。如果在头搞个圆形光环,说基督是黑人都有人信。

为了融入上层社会,Don Shirley对广大黑人的生活方式,对于平民的食物和娱乐,是刻意拒绝和排斥的。即便如此,大的社会环境下他还是无甚至无法从容的走进酒吧喝一杯,或是在即将举行表演的餐厅同用餐。矫枉过正的清高,和用力过猛的克制。同样也是同时也饱受种族歧视的产物。
直到后面外出和白人小哥约会,同性恋的身份被Tony发现,Don才开始卸下敏感的外壳,由神变回了一个有血肉的人。

一路上看上去是Don在帮助Tony适应上流社会,实则是Tony在帮Don解开其肤色带给其的精神上的桎梏,脱离神坛回归到家庭和亲人。虽然涉及的是个沉重的话题,但是全片看来欢笑不断,整个看来轻松不沉闷。

在Tony的碎嘴子和一路向南的美国公路风光中将上个世纪中期有色人种在美国的状况轻松的展示出来。更多的思考则留给了观众在影片外去思考。如同一个飞速旋转的彩色陀螺,最后停下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构成这缤纷彩色的只是黑与白。

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800字范文欣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