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真正的成功读后感

真正的成功读后感

真正的安静源于内心。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真正的安静源于内心,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安静,我毫不掩饰对这个词的喜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安宁的景色像香茗回味万千;丁香般的姑娘柳眉含笑,一把油纸伞彷徨于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恬淡的姑娘似百合清幽婉丽;橹声悠扬,风铃悦耳,青石优雅,静谧的地方如桃源引人神往。

周国平先生的散文在阅读练习中是熟见的,哲理隽永的语言总是发人深省。《安静》作于他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周先生把自己放在热闹之外的世界,他说,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他想要这样的活法,在这样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我总是爱辩驳的,所以我便停下来笑了。热闹之外真的有世界吗?或是说,真的有热闹之外的世界吗?

我认为一切的安静都会随着时光的变迁渐而消逝。周庄,中国第一水乡。驳岸、拱桥、水巷、狭小的青石板街径,淳朴的气息弥散,城市里的人们在这里能享受一份安静的清凉。当然,这是原来的周庄。十来年的发展让这座历史悠远的古镇潜移默化间变了最初的模样,旅游人数的飞速膨胀让周庄笼罩在商业化的氛围之下,不可自拔。步入周庄,充盈于耳的不是小桥下潺潺的水声,而是群群商贩叫卖的鸹噪,粗鲁地抽打着你宁静的心绪。人们俨然有着这样的无奈漫步在小镇,感觉饭店比景点多,商店比住家多,特产比渡船多,很难让人静心地游览自然景观,更谈不上细细品味,拍的照片俨然一张张集体照。风气虽依然淳厚,却渐渐迷失了作文水乡的意境,得天独厚的人文主题。人们乘着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心来,却败兴而归。这不免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安静像沙漏,流过了就不复存在吗?周先生笔下安静的位置真的能找寻到吗?这样的位置就不会被铺天盖地的喧嚣所覆盖吗?这又值得探讨了。

我记起一个老妇人,那时她正在灶台前生火做汤。火钳接过右旁捆好的稻草,伸入灶膛里,熟练地上下翻腾着。火旺之时,佝偻着站起,微踮脚尖,不容易地够到了头上篮里的橘皮。俯下身去,撕碎了洒在锅中。炉火渐熄,吮过一口汤后,聚起皱纹的微笑显示她对这道菜十分满意。整个过程,除了火苗窜动的声音,细小的呼吸声,就是安静。处于安静的氛围中,老人恬淡的生活态度让我深思。原来安静的不只是氛围,还有老人的心。心不静,万事不静。

世界是热闹的,从来不曾缺少过。在纷扰的世界里,迷失是俗,保有自我是真。人们不愿意自己是俗人,所以每个人誓言一样地表明着自己灵魂的安静,是不拘泥于世俗的,喧嚣浮沉于我何干。而事实是每个超脱的灵魂都不可避免地被肉体所羁绊。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在人的心灵,安静的位置就是内心深处的宁静。静可以安于表面,但它终究只是表面。让它深刻些,安于内心。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安静的位置。

以上皆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或轻或重。最后还是感谢周国平先生,你的文字让我有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考,我思故我在。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赵子琪:真正的强大是内心没有对抗》读后感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再次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东西内心非常的愉悦,前几天从工作中暂时解放出来去见了一些老朋友所以没能给大家即时去分享一些东西。说到这,其实生活本应该多姿多彩,隔一段时期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到外面走走看看世界,或者去旅行,或者去见见新老朋友开拓视野,因为我们每天学习工作接触的人群还是很有限的,这样可能会限制我们的一些思维不利于更好的一个发展。

平时我个人还是蛮喜欢看人物传记的,因为当你在了解一个人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他们很多成长的轨迹,也许曾经,现在和未来我们也在经历类似的一些这样的过程,这对于我们自身的成长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今天分享的主人公是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演员、主持人赵子琪。

赵子琪:著名影视演员、节目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是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的主持人;后转行影视表演,代表作品:《别了,温哥华》、《我的青春谁做主》、《一日夫妻百日恩》。2011年7月16日与出版人路金波低调完婚。2012年1月初在香港生下女儿小火星。

朴树的《平凡之路》唱起时,赵子琪正在收拾行李。她听到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时,手不自觉地停了下来,兀自哭了一会儿,再接着收拾起来。

她说这歌像是一件陶艺大师的作品,线条简单纯粹,却带着一颗历经沧桑而不曾改变的赤子之心。

她也是生活的赤子,正走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

两个月前,这个一向优雅知性的女演员爱上了木工活,并一发不可收拾。陪女儿小火星玩一天,等她熟睡后,迫不及待跑到打磨间,捏起厚厚的磨砂纸,带起pM2.5的口罩,精心把一个个木勺木盒磨出光滑度。细密飞扬的木屑,在脸上渐渐铺成一层薄薄的沙。丈夫路金波笑她,你怎么这么大劲儿啊?就是个奇葩。

快40岁的赵子琪,说自己现在突然成了一个急切想学很多东西的人。木工、陶艺、绘画、种植、烹饪与生活相关的种种技能都令她着迷,边学边慨叹自己曾经多么浅薄无知。她毫不在乎木工活是否让手变得粗糙或者让皮肤过敏褶皱,也对演戏越来越淡,她最在意的事是做一个好母亲培养出一个心智健全的女儿,同时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你连世界都没见过,哪来的世界观?对于赵子琪,她正从最拙朴的事物开始学习,重新了解这个世界:一件木工作品的透视关系,一片叶子绿色的不同层次,一朵花的形状与香气,一块手工饼干的配料,女儿的一个微笑和一个新词她说,动手做事改变了她的世界观,她于是能对拥有的物品发自内心地敬重和珍惜,心里真正产生了谦卑。

她曾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现在却成了颇为高效的行动者。动手的过程让脑袋空了下来,她不再看那么多身心灵成长的书籍,也不再纠结于人应该怎样活着。平凡而细碎的生活赋予了她切入肌肤的智慧和感受,她对能做出很棒的糕点,或者长于打理园艺的家庭妇女们由衷地敬佩,她说如果一个人不是从自己的体验悟出道理,而是拿更高的道理操控自己,那打坐越久,离佛越远。

赵子琪曾说,她一生都需要恋爱的感觉。如今,她正与自然恋爱,与自己恋爱;在无数个悲喜交集和长途跋涉后,她正享受着自己最好的年华。

真正的强大是内心没有对抗

2013年,《一个女演员致张朝阳的信》让赵子琪陷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敢于对抗互联网的女演员并不多,她无疑是最勇敢的一个。在这封信里,她说,我是个混不吝的北京姑娘,从小清高,那些个脏心眼和烂小人害不着我。公开说出这些话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她在军队大院长大,父母给予了严格而保守的教育,她说自己即便在做央视《生活》栏目主持人时,依然害怕采访,会脸红心跳,害羞自卑。演员的工作解放了她的天性,让她渐渐找到真实的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声音。我不再信奉谣言止于智者,那时候,她对媒体说自己很强大,退路是留给笨蛋的,我要活的灿烂。

可你若现在问她,内心如何变得强大,她会说,真正的强大是内心不再对抗。彼时她是战士,为了名誉,为了家人,戎装上阵。现在,噪音完全干扰不到她,她说自己没时间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问:看到一些采访,你谈到以前的自己很不自信,内心很弱,后来内心强大很多。你是怎么完成这个过程的?如何让内心变得强大?

赵子琪:我觉得强大分不同的境界。一两年前面对别人采访的时候,我会说我现在很强大了,但是我今天回头再看,现在的状态是真正的强大。因为那时的强大,有一个对抗的力量在。当四周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别人说你怎样怎样,那我反而要活的好好的,不能被你们打败,有一个对抗在里面。在今天这种对抗没有了。

问:彻底没有了?

赵子琪:对,所以我觉得到今天才是真正的强大。这半年我的改变挺大的,我学了很多东西,先是陶艺,后来学木工,这个改变我很大。你关注的世界就不一样了,会关注国外工匠的一些新的作品,会关注美术,还会关注细节。以前有一半的时间我会关注漂亮的东西,另外一半时间关注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我绝大部分都在关注外部世界,像干海绵一样,特别想学很多东西。当注意力不在自我身上了,这个时候人就自由了,再有别人议论你,你就没有任何感觉了。最多你会说,可能不同类型的人没法交流,也不需要交流。

问:这个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

赵子琪:从我真正动手做东西开始。学木工这个经历,对我来说是挺重要一个转折点。当你动手做这个东西,你会发现原来一个碗要成为一个碗,需要那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大马士革刀的制作过程,怎么样去敲那个钢,把它敲成刀的形状,怎么打磨,再拿那个皮子做一个套,最后刀塞进套里的时候,我眼泪都快出来了。以前会觉得东西都是很容易来的,到现在开始自己动手做,整个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到了消费观,会很珍惜拥有的物品。

我也会自己洗很多东西,洗的时候你会触摸到它的纹理,每一个盘子有自己的皮肤和轮廓,其实是很享受的过程。我以前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执行力特别差,我脑子有很多的想法,但可能一辈子不会做。现在我开始做手工之后,执行力特别强,跟以前完全变一个人。

问:是不是想要有真正的变化,身体得先动起来?

赵子琪:是的。我以前特别喜欢看心灵成长方面的信息、书籍,包括一些新的理论,说实话最近看的比较少了。以前我可能停留在大脑中,总在想我们活着应该怎么样,怎么活着是好一些,怎么是差一点。你的大脑甚至告诉你,不要贴标签,不要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其实你想这个的过程中,就是给自己贴了标签。这些标签就是我是热衷心灵成长的人,我热衷禅修啊,研究佛法啊,其实你是贴满了标签的人。

我觉得人只有动起来,真的动手干一个事的时候,你才真的获得一个力量,你不会想成为什么人,你不要想怎么过是对的,你就一天一天过就可以了,你会忙的没有时间,反而把大脑空出来了,整个人有很不一样的状态。

问:是不是人也更有定力了?

赵子琪:我觉得是一个敬畏,对工艺的敬畏。有那么多能工巧匠,他们可能没有赚很多钱,甚至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他真的有能力掌握生活。像我的木工老师,家里装修,主要的家居都是自己做,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

以前你会敬佩那些满腹经纶的人,或者所谓的开悟者,会忽略到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觉得人家的觉悟比较落后。现在我觉得手工艺人境界都超高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完成从原材料去做成一个用品,这是很了不起的过程。

问:但是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个人什么都得会做的,人跟人也是互赖的。

赵子琪:问题是,我会的这些东西真的没有什么大用。

问:文化艺术也很重要呀。

赵子琪:你的艺术都停留你的脑子里,你做不出来。以前我老骄傲,虽然我什么都不做,但是我有鉴赏力,我知道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现在真不好意思说这话,想起来想扇自己,你什么都不会做,你还妄谈说你有鉴赏力,你最起码要了解它的制作过程。想想以前那种内心的优越感不知道从那来的,好无知啊。

问:上次我们采访赖声川夫妇,他们谈到去不丹的山里闭关,说自己连点火都不会,还要当地人帮助,觉得自己一无用处。

赵子琪:我也是。我原来家里都乱七八糟的,今年种了很多香草和花,有一段时间因为这些东西都傻了,喷药怎么喷,为什么种了这个那个死了事实上跟生存相关的大多数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到现在我快40岁的时候,突然成了很急切想学很多东西的人。

我觉得以前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用,真正与你的生存相关的都不会。比如说把你今天丢到一个孤岛上,你可能两天活不了,因为你什么都不会。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教起,而不是一开始学数学、语文啊,我觉得这些是后话。当你学会生存学会劳动之后,你才会知道文学艺术的意义在哪里,否则都是很虚浮的。为什么文人老吵架呢,我觉得太缺动手了,都是写字,都是在脑子建立一个宫殿。

智慧是实实在在的事

赵子琪不像佛弟子。不穿袍子,不带念珠,也极少在微博微信上发佛言佛语。甚至,有时看起来与之背道而驰。她会开心回复某个全职妈妈关于烹饪的问题,也会毫不留情面对满口大道理的网友说你别在这儿掉书袋,完全不避讳明星形象。2006年,她曾因工作压力被抑郁症缠身,皈依佛法彻底治愈了她。但她说,信仰是很个人的事,我不会号召大家都来信佛。智慧不是经书里的那些宏大字眼,而是实实在在融入生活中的具体的事。

问:你好像很早就皈依了,可是很少看到你公开去说这些。

赵子琪:对,我很少发佛言佛语,我觉得这些不重要。信仰是个人的事情,我不会号召大家都来信佛。比如说我家的阿姨是基督徒,我觉得非常好。她来的时候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我每周得去做一个聚会,我说好啊好啊,很鼓励她去。我觉得信佛、基督,还是信什么都没有关系。人只要心里有一个信念,你哪怕相信你家门口的一个电线杆,都是很好的人。当人很无知的时候,特容易狂,老子天下第一,我觉得好的就是好人,我看不上眼一定是坏人,我觉得那个状态有点疯狂。

我觉得人还是要保持谦卑,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好好观察自己,少观察别人,少做评判,不要轻易说哦,我看明白了,你还没有看明白,这不好。有时候我们佛弟子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特别容易有傲慢心,相反我认识很多基督徒,他们很谦卑的。

问:这些没有影响到你对自己信仰的看法?

赵子琪: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些是一个表象。你信佛也好、基督也好,其实大家追求是一个终极的真理吧,其实是学习一个对待生活、对待人的视角,形式上的东西,我觉得不重要。

问:我看有一条微博,你说自己从来不在意老中医说的怎么养生之类的。

赵子琪:我不在意。

问:似乎你的恐惧特别少?

赵子琪:应该是,现在想想也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对死亡的恐惧有,对疾病也是有。但不是你每天像程序员一样规规矩矩地生活就不生病,我不认为是那样。包括以前很多人说艺人怎么保养皮肤才会很少皱纹,说实话我真不保养,脸上经常不抹任何东西。人家问我为什么这样,后来我想是我的潜意识告诉自己,不能老,不能这么快老。可能你的潜意识就像后台操作你的总开关一样,你现在呈现的状态是你的总程序在操控你,就是你到底相信什么。我现在觉得自己跟20多岁差不多。

问:你看着真的就是。

赵子琪:可能我的潜意识就是这样,它没有说我老的不行了,哪儿哪儿都不如从前了,它从来没有给我这种信号。反而现在我更有冲劲,年轻时还有点懒,现在想什么都马上去做了,反而有特别年轻、特别有劲头的感觉。

问:你觉得现在是自己最好的阶段吗?

赵子琪:我觉得是。

问:很多人有了信仰之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生活里多了很多条条框框。

赵子琪:我觉得人应该更多去相信自己的身体。你说用心感受,那是很虚的感受,我觉得用身感受嘛。其实很多用脑过度的人,身体很迟钝的。为什么很多人癌症晚期才发现呢,他以前用大脑生活,活的没有感受了。这样的人自己很累,可能对美对很细小很朴素的感受缺乏感知。生活变得很严肃,全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道理,全是对立面。

说到这儿,我理解到佛法讲的破除二元对立。为什么二元对立?你完全依靠大脑的时候,就会二元对立,而且越聪明人活的越矛盾。你看种地的农民,老的工匠,他们每天重复工作,累的时候蹲在门口抽一根烟,他们虽然很穷,但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什么痛苦。

问:你遇到身边很智慧的人都有谁?

赵子琪:我跟我老公都特别喜欢严歌苓,她的小说不说什么是佛性,但是我觉得她都融合在人物里,而不是用语言表现,没事老去说佛书里出现的那些词。你要说通透,我觉得她是真通透。她可以写一个河南农村的事,也可以写上海30年代大小姐的事,还可以写一个女兵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有各种形态。她随时把自己放在这个人物里,放进去就出来了那个人物的感觉,写的超级好,非常动人,但她从来不用那些高深的词,她可能也不信佛,当然这个我没求证过。有人会这样讲故事:我给你说孩子,这个道理是什么什么,她没有,她把这个故事讲的很精彩,但是不说教,也不想循循善诱别人,这是我喜欢的。

问:可否谈一下,你心中的佛,或者那个智慧是什么样的?

赵子琪:这个我不敢说,太高深了。反正我认识的所谓修行人里最好的一个,除非你主动问他,否则他从来不给你传法。他叫富大龙,一个男演员,他演戏会随时进入这个人物,他拿过金鸡奖和华表奖,但不怎么红。但是他人特别特别好,再刁钻的人也不愿对他做不好的事情,因为他完全不为自己着想。我们当时在石家庄拍一个戏,他当时有一个电视剧挺火的,当地很多老百姓认识他,在医院拍戏的时候,有病人就过来,会突然拉着他跟他讲生活的苦恼,孩子怎么样,医院怎么样了,他像接待人员一样。好几次都是这样,在田间地头,也是那样。

包括我先生跟的一个禅修老师,他很年轻,挺有智慧的。在信佛以来,我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蚊子,因为很多年前我不打蚊子,因为不能杀生啊。我有女儿之后,我女儿咬的浑身都是包,我就会打。我说你咬我没有关系,你咬我女儿我肯定不愿意的,我说杀生就杀吧,我愿意承受这个结果。我有一天问那个禅修老师我说蚊子可以打嘛,师父笑咪咪地说我也不知道。他反而让我觉得很实在。我觉得有智慧其实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你要尊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觉得有智慧的人不会很傲慢地说我是你的师父,我可以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

没有人能填满你情感的黑洞

我曾看过最炽烈的情书,是路金波在妻子遭遇舆论诟病和攻击的时候,写的一封公开信。字字如剑,锋利见血,却柔情入骨。他说,一个最好的女孩被泼了不少污水,也懒得说什么。但是我修行不好,我片刻会幻想化身恶魔,把那些造谣诽谤和辱骂者都找出来,排在山岗之上,用匕首剜其舌,用大刀砍其手,然后问:改不改?谁有一些犹豫,便砍下他的头颅,大脚踢到暗面的万丈深渊。路金波在生命最困顿的时候遇到赵子琪,说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甚至人生导师。赵子琪却说,灵魂不需要伴侣,工作、婚姻、孩子都是尘世中人的因缘而已。

问:你说过一句话给我很大震撼。你说有一段时间,你跟路老师有一些摩擦和矛盾,有一天你突然想明白了,跟他说我就把你当佛给修了,从今天起你去哪儿我去哪儿。是这样吗?

赵子琪:好像是,那是2年前的。那时候我们刚结婚,他是两地跑,我经常拍戏,两人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就觉得很疲惫,很有怨气。人急眼了,得想办法解决啊,我就说从今天开始,你去哪儿,我去哪儿,我就把你当佛修了。现在看我觉得那时挺幼稚的,人有黑洞的时候,会那样。

问:怎么讲?

赵子琪:当你内心不丰富的时候,你就特别想抓住另外一个人。有的人,我觉得他心里很满,是想给爱出去,自给自足,比如说做一些美味菜肴啊,带孩子参加采茶活动啊,那种人没有渴求你爱我吧,你们来喜欢吧,他没有呈现出那种状态。有一些不停拍自己,或者让别人拍自己的人,给人感觉好像他特别需要别人爱他。

所以那时候我说要把路老师当佛修了,就是那时我心里有黑洞,自己不能满足自己,就特别想抓住一个人,爱来爱去的。以我现在来看,我觉得那个状态不好。现在你想让我抓住谁,跟着谁跑,门都没有,我根本没有时间(笑)。

问:你们现在的关系状态是怎样的?

赵子琪:现在我们各忙各的,他原来做出版,现在拍电影,他进入了一个新领域,需要探索。我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需要一些探索。我们各自过的特别充实,在一起没有什么矛盾。也不会没事看对方不顺眼,就挺好的。

其实我觉得两个人最好的状态,不是互相需要。我特别需要你,你特别需要我,我离你过不了,我离你过不了,我觉得那种状态还是有一些牵绊。我觉得最好的关系是谁也不欠谁的,好好在一起享受生活,只是一个伴。就像上学的同学、同桌、挺轻松、挺好的。

问:记得你以前对记者说你一生都需要在恋爱状态里?

赵子琪:我为什么喜欢恋爱状态,其实谈恋爱就是找乐子,人生需要不停找乐子。现在学习这些东西,用烤箱,做手工,就是找乐子。当我喜欢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自己把自己填满一些,你找到一个新的乐子,慢慢就把自己的洞填满了。所以我说人不要老玩感情,那是无底洞,填不满的,还是要自己调整状态,去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我觉得中国的女人比男人更精神层面一些。很多女人都喜欢去听关于心灵成长的课,去读这方面的书,读完了很多人困惑了,很痛苦。你知道好是什么样的,可你找不到去往好的路,甚至更迷茫,甚至在生活当中会强求别人,会看不起你身边人,觉得人家的境界低,这样在生活中自然会有矛盾,心情会更糟糕。

问:你跟路老师算是灵魂伴侣吗?

赵子琪:不是!我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灵魂伴侣。当然很多人开始以为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觉得都是业力的牵引让两个人在一起,有的打打闹闹,但是一辈子没有打散,还在一起;有的人好好的但是过不下去了,很正常。灵魂伴侣?!灵魂不需要伴侣!每个灵魂都孤独辗转很多世了,只是这个人的肉身需要一个伴侣。灵魂不涉及到婚姻、财产、工作,要什么伴侣呢,灵魂也不生孩子。(笑)

问:好酷!有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反对离婚,你觉得并非不可以离婚?

赵子琪:我接受任何的变化,都很正常。

问:你会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吗,我肯定要对另一半不离不弃?

赵子琪:更没有,你对对方都没有这种要求,你干吗对自己这样,你不要求对方对自己守身如玉,你还非要自己做一个贞节烈女的干什么呢。

问:修行人难道不是会有一个自我要求?

赵子琪:我觉得有点问题。人不能没有自我要求,人如果自甘堕落,尤其当了父母之后是不合适。但是你要尊重人情世故的变化,有的到老了也没有分开,有的变化就特别大,年轻的时候缘分尽了,完成这一段关系,也不是特别大的事情。

问:在你遇到特别大的挫折、挑战的时候,你有没有基本的应对原则?

赵子琪:没有什么原则,我只有一个相信,我心底里一直有相信,我觉得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活越糟糕。你经历的生活,是你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不是表面你以为的想法。你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改变自己真正的那个相信。

问:你常常会谈到女性的自我实现,是不是中国的很多女性并没有完全的绽放自己?

赵子琪:是的,我觉得中国女性非常优秀,勤劳,愿意付出、隐忍、忍辱负重,什么都自己抗。我觉得在中国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成为特别了不起的女人,只不过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被周围的环境、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困住了。

很多人生活的并不幸福,明明知道自己的先生不忠,有乱七八糟一些事情,也不能离婚。其实你离开他,真能活得更好。还有人说我孩子小,我为了孩子我不能让孩子没有爸爸,中国人其实有很多很奇怪的概念,怎么没有爸爸,又不是他爸爸死了。

问:有一个说法是面对问题时你去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很多人会这么要求自己。

赵子琪:那就试试吧,这也是个人选择,有人愿意相信这一点,你就试试。有人懒的弄,我这个没有选好,我选择下一个。或者我变好了,我直接吸引下一个更好的,也省事。

问:很多人说你这次的关系处理不好,你吸引的下个人还跟上一个人一样的。

赵子琪:说到底还是心里有黑洞,就是情感的黑洞。我觉得需要处理的问题并不是说你要不要离开这个,去选择另一个人,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处理好自己心里黑洞的问题。你把这个黑洞处理好了,至于该走、该留,那个人自己就出现了。否则的话,你有一个黑洞在那里,它会干扰你对其它的东西视而不见。

问:黑洞是指匮乏感?

赵子琪:对,就是很深的匮乏感,包括很多女性喜欢跟同性树敌,出轨啊、离婚啊,都是女的骂女的。这是怎么来的,我没有想明白,我觉得总之出现这种愤怒的人,是内心有匮乏感。别人的情感问题,你不是其中任何一方,为什么你那么愤怒?我觉得要好好探求自己是怎么回事儿。你在生活中是什么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你在恐惧什么。

问:在你的观念里,只要是合理的欲望,应该去满足它?

赵子琪:我觉得可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欲望,你要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当你知道我现在不快乐,我是自己匮乏,我需要别人爱我,我得不到我老纠结,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一切就朝着好的方向走了。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他说没有,我过的很好,其实他愤怒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内心的匮乏。

我的价值是做个好妈妈

赵子琪说自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因为禁忌太多。她甚至否认自己工作的价值,说以前拍的那些片子都烧毁了也不会给世界造成任何损失。她更希望自己做一个好妈妈,带出一个心智健全的女儿。她在育儿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作为出版人的丈夫路金波甚至说她完全可以写一本育儿书,如果她愿意。

问:你当妈妈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陪孩子,对于同行接新片子了,或者曝光很多了,你会不会焦虑?

赵子琪:没有,事实上我都认为我不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也不会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我觉得跟个人性格有关。刚开始做的时候,肯定抱着强烈的兴趣,但我有很多禁忌,很多人觉得我要为艺术献身了,我做不到。甚至演亲热戏我都很抗拒,所以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员。

问:你也没有尝试要去改变?

赵子琪:我改变不了。我觉得人可能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你一定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我不喜欢拍亲热戏,我也不喜欢演得特夸张,所以我知道我不是特别好的演员。你让我演一个特别基本的角色,比如演一个主编,我会很圆满完成这个工作,这也对起这个工作带给我的好处。现在觉得自己欠缺很多生活方面的常识、技能,所以更愿意花大量时间学习。

问:你希望女儿成为什么样?现在网络上很多名人爸爸给儿子、女儿写信,让你写信你会写点什么?

赵子琪:对女儿,其实怎么说呢。她刚出生时有很多想法,担心照顾不好她,担心达不到她想要的,现在慢慢人放松下来,没有那么紧张她了,可能跟我拼命学习也有关系,没有那么多注意力在小孩的身上。现在很多小孩太被关注了,那么多大人关注一个孩子,孩子压力太大了。在我们家有这个规矩,孩子吃饭,大人不能围着,你长时间围着他,他就会不习惯做自己的事情了。

对于未来我不想想太多,就想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保证陪伴的时间,并且在这个时间也要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天天盯着她学什么。

问:我看你写过一句话说发现很多父母很奇怪,他们自己什么都不学,让孩子学很多东西。

赵子琪:是这样,我现在是反过来,我希望她身体健康,身体养的好好的,棒棒的,然后运动能力加强一些就可以了。我女儿天生爱看书,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我完全担心她不爱读书、上学,我反而天天把她往外轰,让她出去玩。她怕脏,所以我经常带她捡一些木棍、石头啊。很多家长怕孩子玩土弄得一身脏,我反而希望她玩儿的一身泥巴回来(笑)。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太多的期望、要求,真的挺不一样的,她跟你想象的真不一样。

她出生之前,我给她爸爸说,我们不要太早的看书,很多认知的书,很莫名其妙。我希望她通过实践认识这个东西,而不是自己没有经历过,通过书本认识这个东西,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她从小就喜欢看书。

问:有一个做书的爸爸。

赵子琪:我也希望她将来别跟她爸一样,成一个书呆子了,除了看书,什么都不爱干,就麻烦了(笑)。有时候我有这种焦虑,但现在我也顾不上她了,我自己忙的很。我觉得小孩潜移默化会受一些影响。我观察她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她坚决不要米饭和菜放在一起,她永远要分开放。米饭一定放在她的碗里,菜是放在另外一个盘子里。

问:这是洁癖吗?

赵子琪:这可能跟我平常爱摆盘有关系,有一些影响。所以我觉得一个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挺大的,是生活方式的影响。做这些东西一个是我自己有兴趣,另一方面对她来说也是挺有意思的,她从小看着你做,慢慢她就了解了。

问:有没有计划学一段时间后,要写点东西或者做些什么?

赵子琪:那我倒没有想过,我学习没有什么目的性,就觉得自己特别无知,想充实一下。这让我想到教育的问题,以前上学上了那么多年什么也没有学会。现在为什么充满了求知欲,想学这个想学那个,这个让我反思关于教育的问题。我觉得让一个人真正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把爱好发挥到极至,是完全可以养活自己的。

前一阵子我有时出去拍戏,我女儿会问我妈妈去哪儿了?家里的阿姨会说妈妈给你挣奶粉钱去了。我听到之后,悄悄跟她们说,不要跟她这么讲。我觉得人对工作的认识不应该这样,我因为要赚奶粉钱而去工作,这让她潜意识觉得工作是很痛苦的事。我会告诉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妈妈除了陪你玩,妈妈也喜欢演戏,所以妈妈要出去拍戏。因为妈妈很喜欢手工,所以我回来陪你做手工。我觉得应该这样教小孩,人就要学你喜欢做的工作,最后你有能力把爱好变成工作,那不是很美好嘛。

问:万一他的喜好换不来钱呢?

赵子琪:这种喜好很少,比如说一些人喜欢掰筷子,不会一辈子喜欢干这个事情,人的喜好最终会归几大类,比如说喜欢数学的,最后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喜欢艺术,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做相关的事去养活自己。

所以先不要问这个爱好能不能变成钱,先把自己的爱好踏踏实实尽最大能量做好它,使劲去做,使劲去学,终归有一天它能成为养活你的东西。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真正所爱好的东西,当你真正爱一个东西的时候,我相信你会以200%以上的热情投入到里面,不需要任何人逼你做这些事情,因为那是你热爱的事情。如果你正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恭喜你是非常幸运的,也许短期之内它不一定能够给你带来物资上的一些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你所热爱的,当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产生的能量是超出我们自己想象的。做一个有理想,会生活,善思考,能沟通的人,爱生活,爱自己,永远向前看!

安静 (300字)


我读过一篇课文,它给了我很大得感触。

一天早上,作者在花园中散步。遇见邻居的小孩安静,她是个盲女孩。

作者散步时,发现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地动作很流畅,没有一丝阻滞,也没有碰到一朵花。安静停在一株月季花前,作者惊奇地发现,月季花上居然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花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安静在春天得深处细细地感触着春光。许久,安静张开手指抬头张望,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中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诉说着飞翔的概念。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要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六年级:魏志高

安静(精选范文)


《安静》读后感我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其中真实质朴的文字,也因为安静二字,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是我喜欢的环境与氛围。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魔力,它仿佛带着那么一丝诗意,让人深陷其中,我们享受安静,不仅是因为那种寂寥,大音希声的氛围,也是享受一个人。安静让人感到富足。而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浮躁与喧嚣哪怕是在神圣校园与课堂,最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仍不能免俗,虽说年轻人应该多一些朝气,多一些活力,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做学问,学习上也应当沉下心。年轻人也要适当地安静下来。当然,现在是很难去寻到一个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利益驱动了很多人的行为,欲望充斥了许多人,寻找一个地方属于安静变得极为不易。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喜欢安静,也不需要,他们更想要的是镁光灯,是热闹。不得不承认,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对于热闹的向往都存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生气满满,而年长一些的人则会更加的沉稳,不会那么喜欢太过吵闹的场所,喜欢安静一些。向往热闹只是生命历程中某个时段的表现形式,世间的繁华喧嚷,总有尘埃落定之时。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也许也是适合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安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安静,有自己享受安静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感悟。莎士比亚对生命有有过一局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这恰好从反面说明了内心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充实。表面的热闹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自我,而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浮于表面万万不可取的。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所以,安静还是一种境界,守护住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保持心灵的宁静,就是在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周国平还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安静并非意味着孤独,相反,正是因为内心的富足才会安静。人人都离不开对于安静的体验,繁华落幕之后,就是安静。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安静注定不是一种瞬间的偶然所得,而是常年累月的提炼与积累,让内心更为充盈,使生命摆脱浮躁而趋于安静。外在的喧嚣都只是表面,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充实。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


智者的沉默——《安静》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文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去的女儿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绝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面前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一)

周国平先生的《安静的位置》是在写自己在社会,在人生的定位,他不喜欢热闹、喧哗,而喜欢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位置,一个可以让自己读书写作的安静而自由的天地。这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吗

大部分人喜欢热闹,喜欢喧哗,喜欢让自己成为一种公众人物,更喜欢别人围绕着自己,使自己扎扎实实地成为主角;而这点恰恰是周先生所反对的。我以为他说的有道理: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人生的选择是千奇百怪,只要你自己觉得满意就行,而我从周国平的文字2020里读出一个超然于世的人的宁静的情怀,淡然的心境,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其实,平时我心里是想着安静,但是看到别人的热闹,总是一点禁不住撩拨,总是期望换一种生活的方式来调整自己。事实上,在热闹的时候,人往往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些什么,只是跟着别人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在那种情况下,很难完全保持,甚至有时因为情况的需要,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甚至扭曲自己。这是每次自己安静下来认真而沉着地思考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获得的体会与感受。

人想跟自己对话,绝对不是在喧嚣的都市;更不是花天酒地的场所,当然更不是什么花前月下;事实上是在一个安静的场所:书房、山上的一个角落、海边的沙滩----在这样的场所里,自己安静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流动,自己一个自我与另一个自我进行充分而自然的对话,这个时候的人,他的头脑是否清醒,他的思想是否深刻,他的理性是否明确,这是显然的。

所以,当我再次阅读周国平的这篇文章,我不由的想起自己该与自己安静地对话,寻找一个安静的天地,自由而快活地找回自己。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二)

《安静》这本书没有读完,其原因是后面内容不合我胃口。所以在此,选部分文章谈谈感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但是,负责并不能依靠别人,尤其是对自己人生!不过我想在明白对人生负责之前,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责任。正如哥德所说:责任就是要求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其中爱字2020是关键!《成功的正谛》对于人来说成功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上的丰富,二类是物质、地位上的成功。作者所说成功的真谛大概意思就是物质上的成功并不重要,精神上的丰富才算是真的成功。不过我并不赞成。《安静的位置》此文有这样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一小部分,热闹的世界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如此,我便想到现代社会的人们整日处于奔忙中,一片热闹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已经变得不在安静。人们的思想就像一叶扁舟,随时等待这被海浪吞噬。以前听过别人说这样一句话:现在我的个人时间大概就只有在蹲厕的那个时间段才能抽支烟思考思考。那么,现在呢可能就连你蹲厕的那个时间段都被你手机的手机占据了(我也不例外)。《最后的滋味是无奈》这篇文章读完时让我觉得感慨最深的是:隔墙而居的人,每天都看着同样的窗景,曾经都过同一只猫,却永远是陌生人,这情形平常又荒谬。文中说几米常涉及到的无奈有三中,便是流逝、错过和迷途我也觉得无奈,所以写不出什么感慨,提笔就是无奈!《可能性的魅力》人生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像单选是什么就是什么,它也不像高速公路那样让司机容易觉得疲倦,它更像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沿途风景变换无穷,说不定等你爬到山峰你还有可能触碰云朵呢!《爱使人富有》如果有个人问你,你富有吗那你可能会说,不不,我不富有。当然你也有可能会很激动的说,congratulations!你问对人了!我很富有,我有大把大把的爱等着我去赠人呢!爱,要分享,分享给天空、大地、白云分享给朋友、家人、爱人分享给小猫、小狗、鱼这样爱才会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当然,爱要经得起挫折,这样下来你的爱才会温厚!《智慧和信仰》这篇文章让我想再给《最后的滋味是无奈》添上一句话: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是不完美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在用某种绝对完美之境做参照了这句话引自《智慧和信仰》用这句话对无奈做解释再适合不过了。存即是合理,既然合理为什么又不平常对待呢再用《可能性的魅力》来解决掉一些无奈,那么这个循环算不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循环呢?

此读书笔记记于此!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三)

这本书不仅仅阐述周国平自己哲学理论,还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就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主张那样简朴的生活,精神的自由,闲暇的空间。他的精神自由广阔,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的限制,真正达到了人生自由,思想解放的境界。他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一篇文章中说道我并不主张对苏格拉底的哲学过高评价。他把哲学的注意力转向人生,诚然是一大功绩,但他进而把人生问题归结为道德伦理,视野又未免狭窄了周

国平他并不是一味接受,全盘吸收前辈的理论,而是兼容并蓄,进而不断加以自己的想法,从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角度等提出自我见解的理论思想。他在赞同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同时又提出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眼光去省察人生。的确如此,人生只有经过省察才会有价值,但仅仅只是省察,又未免有失偏颇。因此,确定人生价值更应该从更广泛的方面来评价。如:自我评价,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对社会的影响等等。只是局限于一点而言,无论怎样评判,难免造成对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误区。所以,要向周国平所说应该以更广阔的眼光省察人生。

他讲幸福,让我明白了幸福或许只是人自身的感受,所谓幸福只是灵魂的事也就是这个道理,也许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自我感受。但现实往往是这样的;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十分幸福,而腰缠万贯富翁总是不幸福的。其实,幸福问题也不算是一个问题。但由于人们往往想要而不可得,于是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何不放宽心,放轻松,随意一些,那么幸福或许可以唾手可得。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常乐的人即使达不到幸福的境界,却也乐得每日高兴、快乐。就像光脚不怕穿鞋的,因为无所顾忌,不去计较,也就没了那么多的顾虑,那么离幸福也就不远了。人往往是得到了不懂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但总是屡教不改,想要抓住幸福的尾巴,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经意松开了手。也许是人的天性,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追忆逝去

的才会有幸福的感觉吧。然而,无论幸与不幸,自己经历过、感受过、懂得。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不是吗爱自己,不论幸与不幸,悲伤或快乐。

他在读书上倡导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的接受他人的思想主张,不死读书,读死书。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都拥有自己的创造力,他的思想也是自我见地的。不要全部接受别人所言所说,成为一个机器。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类似吾心即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即主观唯心主义。这不无道理,人是创造的主体,即使有时需要借鉴或吸收前人着作思想精髓,但也绝不能全盘接受。无论对错,前人有自我的看法,自己可以赞同亦可不接受。书籍也只是一种媒介,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读好书、会读书,才是让书籍成为人类真正进步阶梯的正确方法。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社会形态,认识方法,运行轨迹等等。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整个人类才会丰富多彩,绚丽万般。

《安静的位置》这本书使我学会如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如何在这个位置上过好自己的生活,怎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让我获益匪浅。

真正的友谊


读《流浪狗和流浪猫》所感

前不久,我看完了一本杨红樱的《流浪狗和流浪猫》。那里面最能体现友情的力量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村庄,非常的美丽,花草满地都是。在一个垃圾桶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它的名字叫黄大侠。有一只流浪猫,它的名字叫黑骑士。它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它们的旅途就从这开始了。在旅途中,它们互相帮助,经过了风风雨雨。最后,漂亮的西施狗爱上了见义勇为的黄大侠,高贵的波施猫爱上了重情重义的黑骑士。可最后,黑骑士为了让黄大侠和西施在一起,牺牲了。我看到这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可能别人认为这只是猫猫狗狗的事情,我认为这样觉得的人,他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我反而觉得有时任还不如猫猫狗狗。因为,它们至少还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不能对好朋友的坏。其实,这本书,就是让我们感到友情!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友情是宝贵的,你想得到真正的友情,就要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一)

今天,我阅读了周国平的《丰富的安静》。走进周国平安静的生活,使我浮躁的心也平静下来。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为着虚名浮利四处奔波,明争暗斗,互相算计,忙得是不亦乐乎,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就算成功了,也只能获得一点小小的利益。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值得吗?发现的只是苍老的脸旁,干瘪的精神,发现自己失去的是那么多,得到的全是一些身外之物。学会安静吧,安静可以使我们远离喧闹的生活,远离社会上的斗争,使我们的心灵平静下来。学会安静吧,安静能使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去发现自己心灵中真正的宝藏,到那时我们就会发现精神宝藏的价值比那些那些身外之物的价值高许多。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人会远离官场而去选择隐居山林?因为他们发现官场上参杂了过多的人情,官场斗争过于激烈,他们不愿在这喧闹无意义的斗争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他们选择隐居山林,去享受安静的生活。并不是说人的一生都处于安静之中,默默无闻,有时也需要热闹,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一条路。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安静地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否安静。喧闹的生活背后就是空虚。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二)

俞老师常说,我们要安静。也常对我们推荐周国平,推荐他的安静的观念。纷繁喧闹的世界让我们日益浮躁,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潮流变得浮躁。在那么多喧嚣的事业,虚渺的名利和张扬的感情的包围下,我们表面上过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没有精神价值,也就是一个空壳在走。脱离了灵魂,我们最好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浮躁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不知不觉地,写作业心不在焉,正确率不高了;不知不觉地,课堂纪律不好了;不知不觉地,成绩下降了;不知不觉地,对无聊的事特别关心。都是在变浮躁了。等等灵魂,不是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每一步走稳了,踏实了,往前迈进,灵魂才跟得上。不是说与世界完全隔绝,只做自己的事情。那叫自闭,不是安静。你应该了解时事,但无意义的事不要关心,更不要去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做好了,做实了,就像古人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雕刻一件东西,那样做出来是很完美的,而不似现在,几天就应付给你,用心做事,时间不见得多长,收益却很大。

我们要做的,是把每一步走稳走踏实,而不是这只脚尖刚触地,后一只脚已经迈开。脚面不曾着地,这样的轻浮,虚华,灵魂早已被甩开,一个空躯在走,或者说在飘。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丰富的安静读后感(三)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喧嚣浮夸,我们需要的是静,正如文中所说安静,是因为拜托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每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急匆匆的,作业错了都以粗心,大意为借口,却从未想过到底因何而错,走路都是风风火火的,一日又重复一日的去做无意义的事,一次又一次的投入心血在毫无价值的事上。你可曾静下想过你做的一切有何意义,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从未想过。

或许,我们应该找一个时间,出去旅游一趟。静静的爬上山顶,穿行在树林之中,累了,坐躺在岩石上,静静地倾听鸟啼之声,自然的声音。嗅着青草混着泥土的气息,你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的感觉。你的心、灵魂都会静下来与自然融合,让你领悟到大自然的真谛。文中所说: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其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是十分赞同的,尽管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可依旧感到寂寞、无趣,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做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才能找到灵魂的依靠。

安静周国平读后感


安静周国平读后感(一)

周国平先生是我很钟爱的作家。我喜欢他的《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让人淡定、恬然的名词,更是向往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先生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安静的价值所在。

周先生能巧妙地将安静的意味贯穿到书中的字2020里行间,让人难以释怀。在他的尽情、尽兴的发挥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安静不是人们在某一瞬间的偶拾,而是从巨大的绝望中找寻到的最美好的惊喜,这是一种脱然于俗世的境界。

我一般会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品读周先生的文章,在清凉静谧的氛围下,沏一壶淡茶,随同先生去找寻安静的意义。

安静不是突然间的所得,它需要心灵的感悟。在这本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让人温暖而又平淡的话题:艺术、执着、幸福、平淡、死亡、存在

书中,周先生所表现出的人生体验与读者们的人生感悟的词语中,没有一个安字2020,也没有一个静字2020,但都与安静是那么的接近和融合。周先生所希望的正是这样的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

安静绝不是一沉不变的静止不动,尽管它驻足在某一风景上。曾经以为周先生对爱的理解是最生动和贴切的。在他的作品《人与永恒》里,爱情就像林中的溪流,清纯、甘甜,超凡脱俗于尘世,但却令人怜惜。但本书中说到了私隐,和隔膜,却使溪水流入人间,不再拥有神气,好像将要干涸的河床。不过后来仔细想想,爱确实应该在凡尘俗世,应该在人的心底。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应该长流不息,就像周先生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年轻时的他有幸进入到读书人的圣地北大,在那种拥有深厚人文气息的环境下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有幸在深山老林里尽兴安静思考。在那样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于自己思想的晚上和对灵魂的升华。在当下的社会中,对于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一切,物语的暴涨超越了对于精神上的探求,就连文化界也沾染了世俗的歪风邪气,读者很难再能聆听到来自大师心灵深处的声音。因而,在如此浮躁喧嚣的社会里,安静就显得多么弥足珍贵。

周先生的一些作品,如:《智慧和信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孤独的价值》等,虽不是全然说安静,但还是能够看出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周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品读后,感觉却是敲击心灵的话。

事实上,无论这个世界变得怎样的喧闹和浮躁,终究是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重要的是自己愿不愿意去找寻。抑或是找到了,是否能坚守住这样难得的静谧。又或者是我们真的在现实中找不到安静,那至少还可以保持自我心灵的宁静。假如这一块净地也被污,人的一生就真的会在彷徨、失落、无奈、叹息中度过了。

感谢周先生的《安静》所赋予读者心灵救赎的力量;感谢周先生能用自己大半生的经历和感悟给了我们如此多的人生启迪。抛开纷扰躁动的外在,追寻自己心灵的安静,让平和、恬然、静谧充满每个人读过先生文章的人的心灵。


安静周国平读后感(二)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文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去的女儿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绝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面前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安静周国平读后感(三)

喧闹,是安静的对立面,这个观点应该说毋庸置疑。所以,我为这篇文章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便难免引起歧义或是反对。是说喧闹是安静的真子集?还是说在安静的世界里寻找一丝喧闹?首先,我赞赏你的见解,这么说似乎都没错;其次,我想说这只是我在读这篇《安静》之前之后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说是想法。

若说世界是一座由安静与喧闹两个托盘所构成的天平。那么,安静与喧闹究竟孰轻孰重,我想,毫无疑问的是安静的一边。睡觉总得找一段安静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吧?总不会有人喜欢热闹到大白天跑到校道旁睡觉吧!?当然,除去睡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自己的生计,或学习、或工作。就举个最贴近的例子来说吧,作为学生,难道在一间只听得见翻书沙沙声的教室里学习不比呆在一间热闹得像菜市场的教室高效得多么?相信大多数学子都渴望能有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至少,我便是这样的,喜欢安静。远远看去,世界是热闹、生机勃勃的,但翻转到地球的另一面,是夜晚安静的半球。这使我不禁想问:世界真的是安静的么?

周国平的《安静》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喜欢这一段话,也喜欢文中所说的这种活法。远离人烟也许是一种消极的避世,却也难得寻求到一种全天候的安静。古时隐士选择了这种安静,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而现在的我觉得,丰富的安静是人生的一种至上的境界。安静了,便摆脱了外界名利的诱惑;丰富了,便拥有了一种内心精神世界宝藏的可能。

只是,那种境界仍远远无法达到。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免不了喧闹一下,都难以排斥喧闹。所以我想,安静其实应是一种态度,一种内在的追求,想追求安静、追求高效、追求一种内在心灵的充实。而我们又不得不在安静的外在染上喧闹的油漆,以求不受污染,不被视为标新立异。

安静,是喧闹的心灵寄托,喧闹在安静里。

奥普拉《我坚信》读后感7000字-一个真正内心有力量的人


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书是《我坚信》,本书2015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奥普拉温弗瑞,译者陶文佳。

奥普拉温弗瑞,1954年1月29日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科修斯科,美国演员,制片,主持人。

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通过控股哈普娱乐集团的股份,掌握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2018年获第75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4月,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作为一名黑人,奥普拉少时的生活与别人一般无二。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的她,生活异常困顿,几乎整日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与别的黑人少年一样,奥普拉曾一度自甘堕落。在她日后的金牌节目奥普拉脱口秀中,奥普拉曾面对3300万观众坦承了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吸毒,堕胎,甚至还生下过一名不久就夭折的女婴。

她的一生,可谓千奇百转,她的一生,也绝对值得去书写。但在她的至今唯一作品中,没有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来讲解她曾经受过的苦难,也没有笔墨来诉说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只是在她的书中,平静的说着她一生所坚信的那些信念。语气平淡而又自信,没有一丝的浮躁,也没有一丝的喧哗,更没有一分一毫的咄咄逼人。

她真实的人生是这样被定义的:她成功的秘密有时甚至不能被分享,而只能被隐藏;她是女皇,端坐于精神与黑暗的宫殿。她的人生有着太多的阴暗美丑交织的部分。但她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太动人,太干净了。干净到你不敢去联想她真实的人生,害怕玷污了她。

1998年影评家基尼采访奥普拉时提了一个问题,你坚信的事情有哪些呢?这个问题让她哑口无言,她花了16年去琢磨,然后写下了这本书。

希望读者能够在历程当中寻觅到自己。我坚信这本书是她人生经验名列所在,在书中,她总结出了八个关键词,欢愉,坚韧,羁绊,感恩,可能性,惊喜,澄明、力量。

接下来我就问你来详细的讲述书中的内容。

我坚信一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讲述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的事,爱,欢愉和认可。

第二部分

讲述了人生的奇迹所在,感恩和惊喜,创造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

讲述了澄明时刻拥有无尽的力量。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的事,爱、欢愉和认可。

奥普拉人生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欢愉。

欢愉,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可是欢愉究竟是什么呢?

奥普拉坚信,欢愉是一种有回馈的能量,你散发出去的会反射回来,欢愉程度则由你如何看待自己整个人生而定,也就是你内心的视野。甜蜜的灵魂,会在我们的一生中,耳语着给予我们指引和恩典。这才是真正的欢愉。

欢愉时刻有很多,比如一杯浓郁的咖啡,配上最完美的榛子奶昔,带着宠物去林子散步锻炼坐在橡树下,看周日的报纸,读一本好书,和好朋友聊天,为其他人做点好事。

奥普拉认为人生中充满了令人开心的财富。只需要停顿片刻去欣赏的时刻叫做啊哈一刻。啊哈时刻可以让我们休息充电,重新连接上自我,比如下午4点准时来一杯玛萨拉印度奶茶,而欢愉和啊哈时刻需要给自己发现和欣赏的眼睛,给自己愿意专注放下的行动力。活在当下,奥普拉号召我们身体力行地去享受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地舞动人生,也可以陷入恐惧和自我怀疑的阴影中,选择在自己,但是为何不尝试深吸一口气踢掉鞋子站出来,然后舞起来,用快乐和大笑充盈你的人生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生命明天就将结束,你会遗憾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如果今天就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像现在这样度过吗?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为什么不去探索一切的可能性,去体验不同的快乐呢。

奥普拉认为,人生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保持与灵魂世界的联系,其他的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努力活在现在这一刻,努力避免投射到未来,或是沉溺于过往的错误,努力感受当下的真正力量,这才是快活人生的秘密所在。

奥普拉人生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坚韧。

奥普拉的过去并不是很理想,未婚妈妈所生,14岁遭遇性侵犯,少女早孕。过去的经历,让她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不敢面对自己。

奥普拉最终得出结论,背负耻辱是最大的重担,我们需要弥合过往的创伤,知道自己是何时,以及怎样被塑造成现在的自己,然后改变那些影响,把过去抛之脑后,调整自己的步伐,直面过去,明白自己是谁,克服害怕,坚持做自己,最艰苦的挣扎,能够生出最强大的力量。

我们总是害怕犯错,害怕被拒绝,害怕显得蠢极了,或害怕孤单,总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甚至因此改变自己的决定。但是人生的画布是由每天的经历,行为反应和情感涂抹的,你才是画笔的主人。不必伤心和自我怀疑,人生的挫折有很多。

从一个在密西西比州长大的姑娘,从实行着宗族隔离制度的城市长大,从童年时得进城才能看上电视的姑娘,到后来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发现,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无比的。被击溃的时候,必须得站起来,回到我们的内心,了解自己到底是谁。她甚至期望我们能够不断地碰到挑战,在挑战下幸存,就能够不断的一步一步前行,最终爬上人生之巅。

当你的婚姻触礁,当你失去了一份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当你一直依赖的人背弃了你。最重要的是,改变你对自己状况的思考方式,所有的障碍都有意义,能否从这些挑战中学习就是成功和被困之间的差距。

力量的源泉是能够直面障碍并穿过它的能力。那些持之以恒的人也怀疑过,害怕过,精疲力竭过。他们也一样。但是只要有信念,我们就能够学到人生想要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如果没有挑战厄运,障碍和痛苦,就不会有力量,挫折会锻炼出韧劲儿,勇气,纪律和决心。每次压力很大的时候,觉得被压力喘不过气的时候,奥普拉就会去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厕所的隔间,闭上双眼,将视线转向自己的内心,深呼吸,直到心中宁静。

奥普拉人生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羁绊。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感觉到自己有价值,都渴望被爱,被需要,被理解,被肯定,拥有亲密的羁绊,会让我们觉得生机勃勃,甚至出轨的人也不过是因为想感受到自己有价值。

作为一个在成长期间被从密西西比,纳什维尔和密尔沃基州被扔来扔去的姑娘,奥普拉从不觉得自己被爱着,她曾以为变成一个成功人士,就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她的价值观甚至建立在是否有男人爱她,如果没有男人,她就以为自己是一文不值,直到多年以后她才明白,她所渴望的爱和肯定是不可能从自身之外的地方找到的。

缺乏亲密感,并非是跟别人有距离,而是对自己漠不关心。所以人都想要那种能让我们更牢固的支撑着我们的关系,但是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的朋友家庭或伴侣,说什么都没法让你相信自己有价值,不要等待别人来告诉你,你有价值,而是向内观望,爱从自身开始。

现在社会对爱的误解是,几乎所有人都在研究爱,但是爱却变得浅薄,而戏剧化,甚至对爱形成了大众妄想。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爱,而是按照标准模板去寻找爱。我们甚至给爱的人设定了形象,如果爱不是按照我们自己幻想的样子出现,我们就认不出来。

奥普拉认为羁绊有很多种,爱也是有很多种的,爱就在我们的周围,甚至所有的树木都一直散发着爱。浪漫爱情不是唯一一种值得去追求的爱,很多人总是渴望着能够爱上某个人,从每日的琐事中逃脱,进入浪漫的极乐。但是那样的爱却并不持久稳定,爱的真谛是,知道人们在乎你的情况,即使你干得并不太好。

我们可以和任何人建立羁绊,和孩子,邻居、朋友和同样渴望跟人建立羁绊的陌生人。可能性无所不在。就像奥普拉和自己养的两只狗狗的故事。她无条件的爱护着自己的宠物,而宠物们也会无条件的爱她。人际关系的关键是沟通,扩大自己的圈子,人生会变得更美妙,如果一开始就去爱比较难,不妨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展现出同情心,慢慢的就能够为他人提供理解,同理心,关切和爱,爱是可以被传递的。

以上的就是我们讲述的第一个部分,关于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的事,爱、欢愉和认可。

读周国平《丰富的安静》有感800字


俞老师常说,我们要安静。也常对我们推荐周国平的文章,推荐他安静观念。

纷繁喧闹的世界让我们日益浮躁,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潮流变得浮躁。在那么多喧嚣的事业,虚渺的名利和张扬的感情包围下,我们表面上过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每天从傍晚到深夜,街道上饭店、酒吧、歌舞厅灯火辉煌,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聚会,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放无聊的甚至篡改历史的电视剧。乍一看,多么繁荣豪华的城市,多么丰富的业余生活。实际上没有任何精神价值,人们都丧失灵魂,变成一个空壳在行走。

浮躁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不知不觉地,写作业心不在焉,正确率不高了;不知不觉地,课堂纪律不好了;不知不觉地,成绩下降了;不知不觉地,对无聊的事特别关心。最好我们放慢脚步,等等远落在后面的灵魂。

怎样等呢?是停止前进的脚步?当然不是,而是每一步走稳了,踏实了,往前迈进,灵魂才跟得上。也不是说与世隔绝,只做自己的事情,那叫自闭,不是安静。你应该去了解时事,但无意义的事不要关心,更不要去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做实在,才是不浮躁。就像古人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雕刻一件东西,那样做出来是很完美的,而不似现在,几天便交付给你,不但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费用也很高。用心做事,时间不见得多长,收益却很大。

我自己这段时间是很浮躁的。不说别的,就说几次达标练习,都没考好。 俞老师说我这段时间有点不在状态,萎靡不振,没有先前的霸气,他让我自己想一想,总结总结。我知道,在人们心里自我原谅的力量很大,但这次我认真反思,开始审视自己的言行:学校活动多了,我的心也随之浮躁起来,不像以前,可能把自己给弄丢了,考试中粗心大意,错误百出,心里明白不要粗心,但在不定不静的心绪下考试,自然考不好。我想,使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有很多,读书就是最好的方法。看书能使人静下心来,所以我要多读书。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步走稳踏实,而不是这只脚尖刚触底,后一只脚已经迈开,脚面不曾着地。这样的轻浮,虚华,灵魂早已被抛开,只是一个空躯在行走,或者说,在飘。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真正的友谊 (350字)


读《流浪狗和流浪猫》所感

前不久,我看完了一本杨红樱的《流浪狗和流浪猫》。那里面最能体现友情的力量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村庄,非常的美丽,花草满地都是。在一个垃圾桶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它的名字叫黄大侠。有一只流浪猫,它的名字叫黑骑士。它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它们的旅途就从这开始了。在旅途中,它们互相帮助,经过了风风雨雨。最后,漂亮的西施狗爱上了见义勇为的黄大侠,高贵的波施猫爱上了重情重义的黑骑士。可最后,黑骑士为了让黄大侠和西施在一起,牺牲了。我看到这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可能别人认为这只是猫猫狗狗的事情,我认为这样觉得的人,他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我反而觉得有时任还不如猫猫狗狗。因为,它们至少还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不能对好朋友的坏。其实,这本书,就是让我们感到友情!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友情是宝贵的,你想得到真正的友情,就要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成功源于坚持——读《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有感


无论你的生活是兢兢业业、灯红酒绿、还是一贫如洗,我们都会遇到人生的转折点,往往每一个转折点都会有一位引路人带领我们走出这道坎,改变命运。就好像杨红缨阿姨笔下的《从外星球来的孩子》中的人物一样,他们都帮助彼此走过这条曲折坎坷的路,也曾未想过要放弃。这本书让我走进了一条穿越凌云壮志,穿越无奈与凄凉,穿越现实与幻想的通道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平凡而温暖人心的故事:笑猫的孩子胖头整日无所事事,但也想与其它兄弟姐妹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笑猫和球球老鼠带它到了宠物特技学校,但是胖头天生资质并不好,它的新技能铅圈,在教练的蛮横凶暴下结束了。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球球老鼠的帮助下,胖头找到了一位温柔的钢琴老师小李,并以自己的认真和专注学会了钢琴,找到了自信与心中的光亮。在学习的日子里,它遇见了一个叫宝宝的小男孩,他总是举着双手,围在一根银杏树下面不停地转哪转哪,即使是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也未曾阻挡过他的脚步。

笑猫和胖头通过几天的观察,一致认为宝宝是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宝宝不愿意与人交流,总是作文封闭自己。渐渐的,胖头开始接触宝宝,对外界不感兴趣的宝宝在它的帮助下,不但恢复成了地球孩子,还拥有了音乐和绘画天赋。最后,胖头不仅与宝宝成为了彼此缺一不可的好朋友,他们还站在大舞台上,获得了掌声、鲜花和赞美这就是人生的转折点,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

看了《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脆弱无知,在生活中,妈妈一让我做家务时,我总是一拖再拖,恨不得请病假好告老还乡。却忽略自己综合实践上的差劲儿。现在我积极了,在家一活儿,就非我莫属了,扫地洗碗样样行。学习上,每当我遇到一些难题时,先是绞尽脑汁,再是无可奈何,不知道要请教爸爸。只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却未曾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不一样了,一遇到问题就是坚强不懈,再是请教爸爸。这就是我的转折点,爸爸妈妈就是我的引路人。

读了《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我懂了:即使道路不平,车轮也要前行;即使波涛汹涌,船只也会航行;即使不是一片岩石,它也会偶尔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让我们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擦出最闪亮的火花吧!

真正的美 (900字)


一个个笑脸出现在荧幕上;一滴滴泪水飘然泪下;一声声掌声响亮有力;看着《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个短片,我的泪水竟也落下了。

这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一个个贫穷的地区,老师们坚守在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为了那些可怜得让人心酸的孩子,自愿在山区里,在恶劣的环境下,在极差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老师,他们有的是残疾人,可他们就算断手也要给孩子上课。他们有的是平常教师,可就算再平凡,他们也要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给孩子;就算他们再平常也要用五年的时间为孩子开出一条上学的山路,即使那会让他的手筋全断;就算他们在平常也要扎根在高原、在山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为了孩子们,乡村教师们愿意付出他们的一切,用双手精心呵护他们,用爱心为他们打开心灵之窗,用汗水浇灌他们的知识之苗。他们不嫌弃一张张脏兮兮的脸,反而尽情地亲吻着;他们不留恋城市的优越条件,他们喜爱那片大山,因为山里有一群孩子在等着他,等着他去授予知识。

看完这个短片,我哭了,泪水模糊了视线。合上双眼,一个个感人的情景再现着,小小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了。是什么力量使乡村教师们坚守在那片山区里?也许是一种责任感,也许是一种爱的力量乡村教师们是最美的!也许他们并没有美丽俊俏的面容,但,他们的心是最美最美的。此时此刻,我想拿起双手,和着视频上的掌声,带着敬佩与真切为他们鼓掌,为这些伟大的人热烈地鼓掌!猛然间,眼前闪过一个念头我将来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人!每天望着一个个如花的笑脸,静静地对他们一笑,这该有多好啊!但这一切一定不会那么简单,要知道,要想像那些乡村教师那样,必定要克服重重困难,必须要有一颗温暖、火热的心。

在看完这个短片的夜晚,我想了很多。如果有那样的老师教来我该有多好啊!可转念一想自己好傻,教育自己的老师不也是为自己全心全意地付出着?生病时,老师总少不了说上一句问候;伤心时,老师总会悉心开导;无论何时何地,老师总在我们身边,关心、呵护、鼓励着我们,老师们总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只是为了让我们学的更多,懂得更多,让我们能快乐、幸福。

教师,永远是最美的。

六年级:洒下阳光

真正的爱 (400字)


这个暑假里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曹文轩写的《枫林渡》。

故事中写了:蓝蓝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她的奶奶是一个穿着破烂,眼睛几乎已经看不清事物了的一个老人。蓝蓝和奶奶相依为命一直生活在枫林渡,蓝蓝在奶奶的照顾下每天开心的上下学,和大杂院的小朋友一起玩,城了的外婆当上了市长,妈妈就把蓝蓝和奶奶接到城里去了。

有一次,蓝蓝过生日妈妈请了很多朋友,在妈妈的眼里奶奶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于是就帮奶奶买了电影票让她去看电影,蓝蓝听后脱下了漂亮的公主裙,穿上了奶奶亲手缝制的小花衬衣飞奔着去找奶奶了。

妈妈以为给蓝蓝的爱是最好的,而在蓝蓝的心里有奶奶的地方就是快乐的,美好的。在妈妈的种种表现下,奶奶还是回枫林渡了,蓝蓝非常想念和奶奶一起的日子,于是偷偷跑回了枫林渡。

我觉得:本来孝敬老人就是一种美德,妈妈您对我的爱是伟大的,用这爱让奶奶也感受温暖,这可比漂亮的公主裙,闪闪的新皮鞋都强。

四年级:陈诗妮

安静读后感精选


经过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上安静读后感。在我们欣赏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之后。写读后感要认真读懂原文,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领会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为发表观点打好基础。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安静读后感 篇1

1845年,亨利戴维梭罗拿了一柄斧头,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一间小木屋。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我案头的这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

瑞士的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瓦尔登湖》正是一个纤尘不染的心灵境界。它静,太静了。只有在红日斜坠的黄昏以后,平静躁动,心清神澈。

看着这本绿色封皮的《瓦尔登湖》,眼晴似乎透过这层绿的书皮,已经看到了湖畔翠绿的森林和那碧波荡漾的湖水。湖边有一间精致的小屋。一切都安静极了。心灵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涤了一遍,也变得安静,恬淡了。而到万赖俱静之时,心便为之神往了。正如徐迟先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泌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赖俱静之时,我更为之神往了。的确,在读这本书时心灵会逐渐寂静不来,在慢慢的嚼读中,你逐渐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安静读后感 篇2

丰富是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的十年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的女儿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

安静读后感 篇3

今天,我阅读了周国平的《丰富的安静》。走进周国平安静的生活,使我浮躁的心也平静下来。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为着虚名浮利四处奔波,明争暗斗,互相算计,忙得是不亦乐乎,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就算成功了,也只能获得一点小小的利益。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值得吗?发现的只是苍老的脸旁,干瘪的精神,发现自己失去的是那么多,得到的全是一些身外之物。学会安静吧,安静可以使我们远离喧闹的生活,远离社会上的斗争,使我们的心灵平静下来。学会安静吧,安静能使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去发现自己心灵中真正的宝藏,到那时我们就会发现精神宝藏的价值比那些那些身外之物的价值高许多。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人会远离官场而去选择隐居山林?因为他们发现官场上参杂了过多的人情,官场斗争过于激烈,他们不愿在这喧闹无意义的斗争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他们选择隐居山林,去享受安静的生活。并不是说人的一生都处于安静之中,默默无闻,有时也需要热闹,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一条路。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安静地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否安静。喧闹的生活背后就是空虚。

安静读后感 篇4

周国平先生的《安静的位置》是在写自己在社会,在人生的定位,他不喜欢热闹、喧哗,而喜欢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位置,一个可以让自己读书写作的安静而自由的天地。这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吗

大部分人喜欢热闹,喜欢喧哗,喜欢让自己成为一种公众人物,更喜欢别人围绕着自己,使自己扎扎实实地成为主角;而这点恰恰是周先生所反对的。我以为他说的有道理: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人生的选择是千奇百怪,只要你自己觉得满意就行,而我从周国平的文字里读出一个超然于世的人的宁静的情怀,淡然的心境,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其实,平时我心里是想着安静,但是看到别人的热闹,总是一点禁不住撩拨,总是期望换一种生活的方式来调整自己。事实上,在热闹的时候,人往往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些什么,只是跟着别人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在那种情况下,很难完全保持,甚至有时因为情况的需要,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甚至扭曲自己。这是每次自己安静下来认真而沉着地思考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获得的体会与感受。

人想跟自己对话,绝对不是在喧嚣的都市;更不是花天酒地的场所,当然更不是什么花前月下;事实上是在一个安静的场所:书房、山上的一个角落、海边的沙滩----在这样的场所里,自己安静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流动,自己一个自我与另一个自我进行充分而自然的对话,这个时候的人,他的头脑是否清醒,他的思想是否深刻,他的理性是否明确,这是显然的。

所以,当我再次阅读周国平的这篇文章,我不由的想起自己该与自己安静地对话,寻找一个安静的天地,自由而快活地找回自己。

安静读后感 篇5

我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其中真实质朴的文字,也因为安静二字,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是我喜欢的环境与氛围。

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魔力,它仿佛带着那么一丝诗意,让人深陷其中,我们享受安静,不仅是因为那种寂寥,大音希声的氛围,也是享受一个人。安静让人感到富足。

而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浮躁与喧嚣哪怕是在神圣校园与课堂,最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仍不能免俗,虽说年轻人应该多一些朝气,多一些活力,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做学问,学习上也应当沉下心。年轻人也要适当地安静下来。当然,现在是很难去寻到一个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利益驱动了很多人的行为,欲望充斥了许多人,寻找一个地方属于安静变得极为不易。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喜欢安静,也不需要,他们更想要的是镁光灯,是热闹。不得不承认,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对于热闹的向往都存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生气满满,而年长一些的人则会更加的沉稳,不会那么喜欢太过吵闹的场所,喜欢安静一些。向往热闹只是生命历程中某个时段的表现形式,世间的繁华喧嚷,总有尘埃落定之时。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也许也是适合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安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安静,有自己享受安静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感悟。

莎士比亚对生命有有过一局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这恰好从反面说明了内心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充实。表面的热闹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自我,而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浮于表面万万不可取的。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所以,安静还是一种境界,守护住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保持心灵的宁静,就是在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周国平还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安静并非意味着孤独,相反,正是因为内心的富足才会安静。人人都离不开对于安静的体验,繁华落幕之后,就是安静。

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安静注定不是一种瞬间的偶然所得,而是常年累月的提炼与积累,让内心更为充盈,使生命摆脱浮躁而趋于安静。外在的喧嚣都只是表面,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充实。

安静读后感 篇6

俞老师常说,我们要安静。也常对我们推荐周国平,推荐他的安静的观念。纷繁喧闹的世界让我们日益浮躁,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潮流变得浮躁。在那么多喧嚣的事业,虚渺的名利和张扬的感情的包围下,我们表面上过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没有精神价值,也就是一个空壳在走。脱离了灵魂,我们最好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浮躁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不知不觉地,写作业心不在焉,正确率不高了;不知不觉地,课堂纪律不好了;不知不觉地,成绩下降了;不知不觉地,对无聊的事特别关心。都是在变浮躁了。等等灵魂,不是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每一步走稳了,踏实了,往前迈进,灵魂才跟得上。不是说与世界完全隔绝,只做自己的事情。那叫自闭,不是安静。你应该了解时事,但无意义的事不要关心,更不要去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做好了,做实了,就像古人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雕刻一件东西,那样做出来是很完美的,而不似现在,几天就应付给你,用心做事,时间不见得多长,收益却很大。

我们要做的,是把每一步走稳走踏实,而不是这只脚尖刚触地,后一只脚已经迈开。脚面不曾着地,这样的轻浮,虚华,灵魂早已被甩开,一个空躯在走,或者说在飘。放慢脚步,等等灵魂。

安静读后感 篇7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的宝藏。——周国平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最缺少的是宁静的心灵。”——白岩松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

生命就像是一条河,年少时的它是一股奔腾的急流,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会经历无数的冲撞与跌宕,并汇入广阔的大海,最终归于平静……

事实上,热闹和安静都是生命必须的调味品,只有两者交融,才能活出丰富的人生。

生命是需要热闹的。因为热闹,这原本沉寂的世界才有了一份生气,这原本漫长的旅途才不会显得孤寂。除此之外,生命也需要安静,因为安静,我们才能去品味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才能用心去欣赏这沿途的风景,从而拥有一颗更加充实与丰盈的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古人的笔下,热闹是可爱的。就像最初的相遇总是让人铭记,久别后的重逢总是让人欣喜。但失去了安静,生命总不免少了丝沉稳,多了些浮躁。正如国平先生所写:“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惊。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但所须防止的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以致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安静,让我们在享受人生百态的同时,留有一份质朴与真实。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而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

对于我们来说,大学,是一个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在这片园子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寻找着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与精彩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与挑战的地方。与一群优秀的人结伴而行,他们的光芒有时会耀眼地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价值。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必歆羡他人的优秀。指点江山、叱诧风云的位置固然风光,但却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就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捡贝壳……我们所应做的,只是尽力去寻找这个位置,尽力去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所有的位置其实并无高下,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让你的心灵感到真正的充实与满足。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安静,让我们在求索的同时,保有一份对自我的清醒认知。

“人生充满劳绩,却仍然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荷尔德林的这句话恰恰道出了我们所应追寻的一种生命境界。身为学生,无论是否情愿,我们总要为学业而忙碌。保有一颗宁静的心灵,不仅能让我们享受生命的美好,也能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而合理的规划,客观而冷静的思考,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凝神静心,方能摈除杂念、去伪存真,方可拨云去雾,见另一番海阔天空。

安静,让我们用从容的脚步走上人生的旅途,纵使前方布满荆棘,不忧亦不惧。

未名湖,是一片海洋。在这里,我们或许会经历成功与欣喜,或许会经历失败与打击。正是这些饱含着欢笑与泪水的记忆,在装点着每个人灿烂的星空。无论怎样荡气回肠的歌曲,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在安静中,我们将这些或喜或悲的经历转化为无价的精神财富,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加精彩的内在世界……

安静,是告别喧嚣后的祥和,是远离尘世后的淡泊,是浮华散尽后的返璞归真,是历经千帆后那个真实的自我。

安静,就是生命的指南针,是生活的润滑剂。

安静,就是生命的指南针,是生活的润滑剂。

深秋,独自漫步在未名湖边的小路上,晶莹的湖水倒映出一方金色的塔影。微凉的晚风吹落了片片黄叶,空气中荡漾出一丝青草的香气。寻一处僻静的角落,静静仰望这漫天的繁星。这一刻,我发现,原来安静,竟是丰富……

安静读后感 篇8

《安静》这本书没有读完,其原因是后面内容不合我胃口。所以在此,选部分文章谈谈感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但是,负责并不能依靠别人,尤其是对自己人生!不过我想在明白对人生负责之前,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责任。正如哥德所说:责任就是要求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其中爱字是关键!《成功的正谛》对于人来说成功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上的丰富,二类是物质、地位上的成功。作者所说成功的真谛大概意思就是物质上的成功并不重要,精神上的丰富才算是真的成功。不过我并不赞成。《安静的位置》此文有这样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一小部分,热闹的世界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如此,我便想到现代社会的人们整日处于奔忙中,一片热闹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已经变得不在安静。人们的思想就像一叶扁舟,随时等待这被海浪吞噬。以前听过别人说这样一句话:现在我的个人时间大概就只有在蹲厕的那个时间段才能抽支烟思考思考。那么,现在呢可能就连你蹲厕的那个时间段都被你手机的手机占据了(我也不例外)。《最后的滋味是无奈》这篇文章读完时让我觉得感慨最深的是:隔墙而居的人,每天都看着同样的窗景,曾经都过同一只猫,却永远是陌生人,这情形平常又荒谬。文中说几米常涉及到的无奈有三中,便是流逝、错过和迷途我也觉得无奈,所以写不出什么感慨,提笔就是无奈!《可能性的魅力》人生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像单选是什么就是什么,它也不像高速公路那样让司机容易觉得疲倦,它更像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沿途风景变换无穷,说不定等你爬到山峰你还有可能触碰云朵呢!《爱使人富有》如果有个人问你,你富有吗那你可能会说,不不,我不富有。当然你也有可能会很激动的说,congratulations!你问对人了!我很富有,我有大把大把的爱等着我去赠人呢!爱,要分享,分享给天空、大地、白云分享给朋友、家人、爱人分享给小猫、小狗、鱼这样爱才会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当然,爱要经得起挫折,这样下来你的爱才会温厚!《智慧和信仰》这篇文章让我想再给《最后的滋味是无奈》添上一句话: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是不完美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在用某种绝对完美之境做参照了这句话引自《智慧和信仰》用这句话对无奈做解释再适合不过了。存即是合理,既然合理为什么又不平常对待呢再用《可能性的魅力》来解决掉一些无奈,那么这个循环算不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循环呢?

此读书笔记记于此!

安静读后感 篇9

这是一本超级有力量,超级治愈的书。里面喜欢的一些言论,对于浮躁的我,是很好的启示。

摘抄:

《安静的力量》

1,即使我们全速前进,也永远没有能力追赶得上我们要追求的东西。

2,这本书讲的仅仅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照顾他关心的人,完成他的工作,并且在这个疯狂加速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方向。

3,那样的生活每天都让我感到兴奋,但是在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一直只是在夺路狂奔,却不晓得前进的方向,更未曾问过自己是不是真的幸福。事实上,那样一种每天都很匆忙,到处寻找满足感的过程,似乎就是让我永不停步、永不满足的理由。

4,走向止境的一个美妙之处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到达什么地方,尽管没有边界,但是你可能对一路所见认知甚少。

5,干作家这一行当的,因为职业特征,大多数时间里并不经常走动。我们的创造力并不来源于在外部世界汲取灵感,而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将生活的养分转化成笔下的文字。你可以说,作家的工作,就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把运动的生命转化为艺术。端坐于一处,那里就是我们的工作环境,有时也是我们的战场。

6,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陌生人,彼此的眼神接触只是那么一瞬间。然后我们回到家里,翻来覆去地回想那个眼神对视的瞬间,思考其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去检视那一刻,甚至为此编造出各种奇幻画面。那一刻的经历在我们的脑海里永久留存。事实上,它因此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7,虽然有时候会有白云飘过,但不意味着蓝天总是会被白云所遮蔽。你若有足够的耐心,静坐在那里,总会看到蓝天。

8,为何即使你身处同一个地方,依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10,你会看到当你走入止境时,你的内心以及你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处处充满新的色彩、新的景象、新的美景;而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改变。

11,外部环境实在太容易成为我们内心的反照,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内心。

12,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当理查德·E·伯德将军在零下七十度的南极洲独自生活了近五个月之后,他开始深信“世间一半的纷扰都是源自人们不了解其实我们所需甚少”。有如在京都人们有时候会说:“不要去做什么事情。坐下来。”

13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空旷的空间,一个停顿;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美式橄榄球的运动员都会先集中讨论战术而不是直接投入比赛,有些作家会在自己的纸稿上留下大量的空白,这样他的文字才能呼吸(他的读者也需要空间)

我在想,我如果每天把这本书读一遍,大概会很有力量。

相信《真正的安静源于内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真正的成功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