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安娜》观后感1200字。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安娜》观后感12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安娜》观后感


今天介绍法国电影《安娜》。
片名Anna / ANИA (2019)。

号称一生只拍10部电影的吕克贝松LucBesson这次带来了他的第十九部作品,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还能看到他的第二十部电影《超体2》。
当然,不管拍了十部还是二十部,只要电影好看,观众们自然愿意接受一位不那么遵守诺言的导演。

这次吕克贝松依旧将目光对准年轻女性,刻画了一位游走于俄罗斯克格勃和美国CIA之间的女间谍安娜Anna。
俄罗斯超模萨莎露丝 Sasha Luss扮演女主角安娜,她曾经在卢克贝松前作《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客串出演外星公主,但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这次的女特工安娜算得上是为她量身定做,闪光灯下T台走秀,镜头一转刺杀猎物。当一位美丽危险、满是风情的尤物在荧幕上时,很少有人能够抗拒她的魅力。

安娜出生在俄罗斯,天资聪慧,自幼饱读诗书,只是命运多舛,年少时家道中落,加上遇人不淑,生活过得很是凄惨。在前渣男男友的胁迫下,安娜甚至卷入了一场失败的抢劫案件。
安娜不甘心就此浑浑噩噩下去,填报了参军志愿,出色的背景和孑然一身的情况引起了克格勃的注意。经过一段时期培训,安娜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了一名俄罗斯特工。

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安娜颜值。
安娜的外形极为出色,不论脸蛋还是身材都很出众,即便放在T台上和其他超模同台竞技也不落下风。
尤其是她的身材比例优秀,配合接近1米8的身高,给人的感觉就是脖子以下全是腿。当她使用两条大长腿攻击敌人时,不管是不是被踢到头上,估计看到的人都会流鼻血。

一般来说特工都是相貌平平的人才能够胜任,只就像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一样,大家不会对路人脸产生特别注意。当一个回头率200%的人走在街上时,反而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不利于特工开展行动。
按照安娜的颜值,自然不会和常规特工一样,索性将她安排进模特公司,成为超模,行走于时尚圈,依靠身份掩饰去执行任务。

高颜值成了安娜最好的保护伞,不论戏里戏外,男人们都喜欢美艳高冷的安娜。
戏里的男人们不论阵营,纷纷拜倒在安娜身下。当克格勃和CIA的两个男人一脸蒙圈的坐在一起时,画面绿光闪闪、颇具喜感。
戏外的男人一样为美丽超模服务,客串一下没红,导演直接让她做主角,以自己最熟悉的套路题材再拍一次。

吕克贝松喜欢拍摄各种冷艳美女,通过她们看似柔弱的外表,爆发强大的能量。他之前的作品几乎都是这样的类型,《这个杀手不太冷》《尼基塔》《第五元素》《超体》,均是由妹子挑起大梁。各种造型各异的女性角色,在荧幕上大杀四方,打得那些臭男人们毫无还手之力。
这次《安娜》中女主角的造型致敬了很多他前作的角色,如此频繁的致敬有一部分原因是导演的意愿,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安娜的角色需要。
安娜因为工作需要,需要经常变装,在时尚圈做模特和刺杀特定目标都需要经常换衣服。她不仅换服饰,连发型都经常更换,可以十分快速地从里到外都更换一遍,这样就方便导演给她安排造型了,经常一分钟内致敬好几个。或许吕克贝松对前妻一直念念不忘,安娜侧颜和举手投足之间,神似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同样女特工题材的电影很多,近年来上映的就有《红雀》《极寒之城》等著名作品。《红雀》和《极寒之城》分别有大表姐和塞隆女王,电影好看不好看另说,她们的演技自然没话说。
《安娜》比起《红雀》《极寒之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憾,尤其是女主角萨莎露丝和两位前辈比起来,在演技方面还缺少打磨,略微逊色一些。导演有些怜香惜玉,在战斗中基本舍不得让安娜受到伤害,安娜有点像战斗天使阿丽塔,从头杀到尾,就没有遇到过能够与之一战的对手。有人将《安娜》比作女版《疾速追杀》,我觉得还差些火候,至少杀神约翰维克能够遇到对手,不会像龙傲天一样无脑通杀对面。

《安娜》整体效果中上,最大的优点是画面精致漂亮,不论人物还是风景,都十分耐看。观众们如果看惯了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作品,不妨看看这部法国的动作电影换换口味,说不定会有惊喜。
《安娜》所传递的主要精神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安娜本是一个刚烈女子,短暂的困境并没有能够击败她,当出现一丝希望时,她便努力抓住了希望,并通过自己努力,一点点将希望扩大,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看似柔弱,实则坚强,
隐忍一切,为了自由。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篇一: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王贵与安娜》是我假期时看过的最欣赏的电视剧,剧的内容有点像《金婚》,也是将两个人从相识到生儿育女,一直生活了几十年,相濡以沫。其实我以前是很喜欢看韩剧的,因为它浪漫的情节,唯美的画面。那种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人所憧憬的。

但我发现中国的《王贵与安娜》相比于韩剧一点也不逊色,剧里所描写的生活真实但又不缺乏浪漫,我觉得这样的电视剧反映的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爱情。我也觉得王贵这个人很懂得生活。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总是吵架,对对方不满。可如果生活多一点幽默,我们很多时候就可以把矛盾消弭于无形之中。生活的真谛不是轰轰烈烈,生活的真谛就是平淡。

篇二: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这两天安徽卫视晚上在放由林永健,海青主演,讲述了以个农村来的大学老师和一个城市年轻女工之间的一生,我还没看,因为电视上才放到十几集,我有不想再网上看,因为每天有个固定的时间看,生活有了规律就不想改,人也有了一种期待,暑假生活也不会变的那么无聊!

起初,还只有我一个人可是后来,我妈也参与了。她这一看,也上瘾了!说这部电视剧好像她原来一样。看她看到某些情节,也会笑的合不拢嘴,有时又会抹眼泪!

我看的时候,也觉得挺好看的!城市基层分子的在7,8十年代的甜蜜生活,看看王贵的可爱,有时却有以种对事情的处理能力,安娜看起来能干,有点霸道,却大度,虽有很多时候看不惯王贵,却又处处爱着她的小王,最喜欢看安娜的就是王贵惹安娜生气,安娜在那边偷笑,觉得她好美!

篇三: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今天看了《王贵与安娜》,看到王贵和安娜在结婚十年的时候,王贵有了外遇,当然现在仅限于精神上的,可是骄傲的安娜,却早已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安心扎根在这个家。当安娜察觉到王贵的不对劲时,她的脾气又上来了,在她的心里,家就是自己的一切。可是当安娜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留了字条让王贵去接他们的时候,王贵没有看清楚就跑到了一个开头字母相同的车站等。车一辆一辆的走了,安娜在等,在等王贵,或者可以说,她在等待自己当初的抉择。时间过了很久了,车也渐渐少起来,安娜于是带着孩子走路回家,生怕喝骑自行车的王贵错过了。然而,当王贵看到安娜的时候,没有了往昔的关心,有的只是责备。

当安娜赌气离家的时候,她并没有像刚结婚那样去自己的父母那里,她守着那栋楼,守着自己的孩子。

十年,对于女人来说,一切都奉献给了家庭,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其他人。但是对于男人,一个受到过严格训练的男人来说,一切的举止都显得是那么的成熟有魅力,对于和妻子完全不一样的女人也带给了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全新感受,感觉得到了尊严,也体验了激情。

于是,王贵对安娜不再温柔,而且缺乏怜惜。

这不禁让我感到害怕起来,曾经高傲如安娜的我,现在也已经低到了尘埃里,曾经女皇一样的地位也在逐渐散失。我不敢想象如果以后的自己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样呢。爱情总会平淡,男人走向成熟的时候女人却走向凋零,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经济权决定了地位权,这句话是说得很好的。所以,我不应该对几百块的自己都不喜欢的工作感到满足和欣喜,我要的是体现自信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篇四:《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王贵与安娜》是六六的新作,写给她父母的作品,后来改编成了电视剧。

该剧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是从农村考上大学当了大学英语系老师的王贵和从上海被劳动改造到小城市的工人安娜的人生与爱情。安娜打从一见到王贵这个又穷,又俗,又土的农村人就没有好感,但是王贵的为人打动了安娜的母亲,后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后,安娜与王贵结婚了。这对恋人从结婚开始就争吵不断,中间还穿插有安娜和初恋情人刘波,王贵和肖老师的感情戏,不过在每天的磨合中,感情越来越深。后来,王贵得知自己体内生了癌症,还瞒着安娜。最后两人紧紧握着双手,全剧终。

该剧让我想到俞敏哄的文章,他在《专注的好处》里面写到:"回想起来,反而觉得我们那时的大学生活更加幸福,国家给你分配一个专业,你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结果是不得不学会喜欢,后来很多人还成了专业领域的杰出人才。"《王贵与安娜》中王贵与安娜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分配一个家庭里面了,这两个人拥有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背景,但是你爱也得爱,不爱也得爱,结果是在彼此不断的磨合中,不得不学会爱,接受了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并使感情彼此包容,彼此体贴,彼此感恩,最终他们一起过完了一辈子,成了年轻人在婚姻方面的典范。

让我们牢记俞敏哄的《专注的好处》中的最后一句:"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篇五: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很少有一部电视让我看了有那么多感慨,就是这部"王贵与安娜"里面的对白真是太精彩了,作者写出了大部分人的心里之语,为作家六六喝彩。谢谢能写出这样的好本子,我自认为我和里面主人公安娜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许我的结果并没有安娜那么好,但安娜的思想却和我很多地方不谋而合。虽然说出话来有点刻薄但心底是那么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安娜的妈妈教育安娜的话也是精典。真是很捧,现在那些父母能说出那么有水平的话?很少了吧。一味的去责怪小孩子会比较多。真正去教会小孩如何去做的很少,真因为是小孩不懂如何是去做才会迷茫。如这时爹妈象电视是那样去正确引导那有多好,不管以前安娜在自已的婚姻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后来女儿安安出现的问题都有是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太实在了,王贵这个男人也是在教女婿时那些话真是所有男人必需上的一课,现在有多少男人能做到这点呢。少而少之吧……写出了所有男人和女人的困惑之所在。

其实生活就是那么平谈而且那么平庸。每个人都为了那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忙碌着,但真实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谁能脱俗做出另外一面。只不过每个人的表达式不同而已。人生也就是这样。虽然很短暂但都是五彩缤纷的小事所组成的。想通了也就豁然……为能写出这精彩的本子作者和为这部电视表演的演员们说谢谢。你们太捧了。

篇六: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真的好感动!

看了《安娜》知道了什么叫淡淡的幸福、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同舟共济,也明白了令人艳羡的爱情并不都是公主与王子的童话般完美、而似乎真正的爱情就是这种不温不火的无息流淌,这样才显得弥足珍贵。

王贵与安娜》这部电视剧,我看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平淡,但这种平淡却不住的吸引我。

旁白用似乎毫无感情平淡的语气诉说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安娜对王贵的想法。 淡,就是一个淡……

安娜妈妈对安娜说了这样一句话: "找个自己喜欢的,那就受累一辈子;找个喜欢自己的,那就幸福一辈子!经典!还有王贵对安娜的贴心呵护,对于两个人在外貌上的差异,王贵是这样说的:"安娜,放轻松,每个人都是会变老的,只是,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变老,优雅的老着,不是很好吗。英语里有一句:AGING GRACEFULLY.我不愿意我在八十岁的时候,看见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向我跑过来,对我说:你好,我是安娜。那太怪异了,我受不了。我宁愿那个时候的你呢,是一个满脸皱纹,嘴里没有牙,一说话就漏风,一咬东西嘴就瘪的小老太太,蛮好看的。反正那个时候我的眼也花了,看你八十岁和十八岁没有什么区别。" 是呀!人都不是会老吗!到时候会有多大差异吗?

王贵说:"这日子啊,只要你相信它会按照你预料的轨迹走,早晚有一天,它会按照你的轨迹,把你送到一个美满的地方。 "

安娜说:"这日子啊,虽然不会按照你预想的轨迹,往前走,但是早晚有一天,它会送到一个让你满意的地方。"

我也相信会送我到一个美满的地方!

篇七: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首先,我要说,《王贵与安娜》比《金婚》拍得好!后者让人回忆与温暖,而前者让人思考和感叹。

也许是因为安娜和我的性格很像,在她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看得很认真,看得津津有味,看得一会笑一会哭。

这部戏里,我最喜欢安娜的妈妈。优雅,温柔,聪明。简直是我理想中的极致女人。说话总是不紧不慢,处事不惊,从容,高贵,不愧是大小姐出身。安娜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妈妈,在关键时刻,为安娜的终身大事做决定,虽然当时看来背着安娜让蒜头给刘波写信说安娜要结婚了不是正大光明的事,但为了女儿一生的幸福,这个决定是多么英明果断。在安娜和王贵闹别扭时,安娜的妈妈一会拿出朋友的理解与耐心来劝慰女儿,一会又拿出家长的威严来警告这对初入围城的年轻夫妇。当安娜与婆婆不合时,安娜的妈妈巧妙地替女儿解围。这样一个伟大的妈妈一定也是个体贴入微的好老婆,怪不得安娜的爸爸为了这样一个女人,放弃似锦前程,甘愿留在这个小城市过着平庸的生活。这样的女人少啊,这样的女人让男人怎能不驻足?

其次,我喜欢王贵。我想如果我是安娜,我会爱上王贵。也许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王贵这样的男人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都很少,但永远有。他外表中庸,心里美!农村出来的他比别人更懂得生活。他很质朴,不管对谁,都好!对工作敬业,光这点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所以他对老婆对孩子对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情理之中,他觉得这是应该的,因为他就是天生这副神经,好男人是骨子里的!他对安娜的奉承都是安娜一手培训出来的,婚姻让他改变,他也乐于改变。为了这个家,他不在乎自己牺牲多少,哪怕瘟疫盛行的非洲他也争着去,只为了能让老婆孩子过得更好。我很感动!而连王贵这样的好男人也曾在感情上动摇,这让我很吃惊,也很醒悟。为什么这样一心一意想着老婆孩子的男人也想出轨?因为他在安娜身上得不到认可。肖桂芳欣赏王贵,满足了他男人虚荣心的天性。男人的虚荣心是骨子里的,表面不争强好胜,但心里始终渴望被依靠,被需要,被崇拜,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以此来获得征服感与成就感。我就在想,如果以后我嫁给了谁,不管他的缺点是什么,我都要包容,因为人无完人,我选择了他,认可了他,那他就是我最棒的男人,我要去鼓励他做得更好,多发现他的优点,相互欣赏才会有动力继续爱下去。女人,有时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戏里的话说:谁不犯点错误啊!年老的王贵在处理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的问题上很睿智,婉转的就成就了晚辈的幸福。那是生活的积淀啊!总的来说,王贵老实,可靠,也有点可爱,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唯一讨厌的就是刘波!看到他第一眼就对他没好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长得就很做派,说话还拿腔拿调,既然当初与安娜擦肩而过了,那么20年后就不应该再来打扰安娜的生活。关键是他不管安娜过的好不好就想把安娜带走,真没责任感!他忽视王贵的存在,这点让我很气愤!他以为自己是谁啊?以为留洋美国就很有成就吗?以为有钱就能让安娜幸福吗?以为他爱安娜,安娜就还要一直爱他吗?他可以给安娜感觉,但给不了安娜生活。生活是柴米油盐,在他出现前,是王贵和安娜共同经历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而这一连串平凡的日子酿造出的是割舍不了的大爱!这其中,孩子的确是最重要的纽带。其实人过什么啊?过的不就是孩子吗?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看着身边姐姐们每天围着孩子转,我可以感受到有了孩子,家才是完整的家。两个人有什么意思啊?该说的总有说完那天,有了孩子,才有了生活的目标。

安娜的女儿安安和孙国诚谈恋爱时家里反对,安安的态度很有我当年的风范,哈哈!是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认为父母不理解的心情啊,当时觉得自己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其实回头看,父母的眼光就是比我们远,确实该听长辈的意见。

再说说安娜吧!喜欢浪漫,爱耍小性子,拘小节,洁癖,善良,宽容,这些都是我和她的共同点,所以安娜很多想法做法我都很理解她。当她结婚时,她妈妈自言自语:终于结婚了!那个画面,我哭了。我想,我结婚时,估计我妈也会那个表情,那个口气。不光我妈,可能我这几个姨和我这些好朋友们都会这个口吻说出这句话。这么多年,让你们惦记了!爱情是什么?安娜和王贵过了一辈子,或许你会说没爱情,但我不敢苟同。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却融在每一天的每句关心每句争吵中。这爱如涓涓细流,润人心脾。没有可乐的爽快,却是甘泉般的清甜。看完后,我倒喜欢上王贵的土气,要那么洋气干什么,洋气的过不了日子,王贵这样才好。我甚至喜欢看王贵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毫不掩饰,那样真实。王贵不求索取,一直在付出。王贵照顾了安娜一辈子,安娜嫁给王贵很幸福。什么是幸福?我觉得相安无事彼此扶持过一生就是幸福。

我很庆幸在结婚前看了《王贵与安娜》,让我明白,婚姻很深奥,要珍惜,要经营,要忍让,要踏实,要包容,要理解,要陪伴!

篇八: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我力荐大家看看《王贵与安娜》这部片子,特别是女人们。不可否认,《王贵与安娜》如同《金婚》一样也是部较俗的电视剧,可总觉得每一部作品出来,它都会有打动人心的地方,哪怕是一个情节或者一个瞬间,也足够让人回味了。 在这部俗气的电视剧里,王贵与安娜,一个土得掉渣,一个小资情调十足,光看名字就可见一斑。他们就像两根平行线,永远也不会有交叉的那一刻。可却因为时代的问题,他们被强扭成了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安娜有自己的梦想,梦想着和心爱的人一起去大学深造。可现实把一切都打碎了,除了接受,她别无办法。尽管对生活有着许多的不满,可安娜还是做着一个本分的妻子。安娜的梦想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日子里渐渐失去了光泽,终于被埋葬在内心的最深处。可是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梦想便像春天里复苏的小蜜蜂,长出了翅膀,纷纷扬扬飞得满天都是。作为资本家的后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受到了许多不公的待遇。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上山下乡、与相爱的人天各一方。尽管她貌美如花,尽管她品学兼优,但她只能把上大学的梦想深深埋藏在心底。当从昔日同学的口中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安娜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她感觉,自己离梦想近了。借书、复习,在夏夜的路灯下,在蚊子的攻击下,她朝着梦想一点点靠近。 她宛如扑火的飞蛾一般,跌跌撞撞,往前冲去。 可是梦想依然遥远,肚子里的孩子成了她实现梦想的绊脚石。王贵的阻扰更是像一把火一样,灼烧着她因为失去梦想的疼痛。生命与梦想,孰轻孰重?当安娜徘徊在生命与梦想之间时,她痛苦而又矛盾。不论是怎样的选择,对她而言都是极其残酷的。当她独自一人坐在医院冷酷的手术室走廊里,她内心的挣扎尤为激烈。当手术室里传来别的女人因失去孩子而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哭声时,安娜放弃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她抹去泪水,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医院。 生命,是梦想的载体。不能两全的时候,在生命面前,安娜放弃了梦想。人有时候是没有办法不向生活低头的。医院外面,王贵焦急而又无奈的等候。在看到安娜的那一瞬间,他内心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当安娜跳上王贵的自行车,环住他的腰。她说:走,回家生孩子去!那一刻,这句话成了安娜唯一的宣泄。从此,她与梦想告别,她的过去也划上了一个句号。句号虽然是圆的,可却是空的。

在漫长生活磨练中安娜对王贵从厌恶逐渐生出爱怜。

安娜出去学习两个月,回到家中后得知她不在家的日子里,肖老师常常来王贵家搞卫生、陪孩子。安娜回家时,对家里的整洁和两个孩子的懂事惊讶不已。从王贵的变化里,安娜有了不好的预感。让安娜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她亲眼看见王贵与肖老师手拉手走在路上。而之后的安娜态度出乎意料之外的平静,没有斥责没有吵闹,王贵面对安娜内心充满了内疚。为了挽救家,为了能得到安娜的原谅,王贵在家努力表现讨好安娜,在学校则处处躲避肖老师。并调换了自己的工作。结果,肖桂芳怅然出国深造,王贵与安娜一家的生活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安娜初恋情人刘波回来的消息,在安娜心里掀起了波澜。一次同学聚会后,两人开始频繁联系,依然单身的刘波向安娜展开了不顾一切的追求。安娜想起与刘波过去的点点滴滴,也有些心动。安娜正好犯了胃病,刘波常常登门看望,对安娜照顾有加,安娜似乎又找回了当年与刘波在一起时的那种幸福。刘波表示要带安娜出国。安娜的心颤抖着,也向往着。因为刘波能够给予他她所想要的生活,因为刘波可以实现他的梦想。但最后面对憨直的丈夫,面对一双可爱的儿女,安娜拒绝了刘波,选择与丈夫和孩子一起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安娜翻着全家人的影集对刘波说了这样一番话,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那些被你记住的人和事,而所有的这些影集就是我的一本历史,尽管我也很愿意跟你走,很想往跟你生活在一起,但我却不想让我的回忆在倒带的时候有一片空白。刘波走了,刘波用了20年在珍爱着安娜,就仅这份执着也足够有理由让安娜跟着刘波走,但她还是没有。她对刘波没有爱吗,有,他和刘波在一起的感觉原比和王贵在一起的感觉要生动的多。

生活中除了爱还有许多责任,还有许多让你无法放弃的牵挂,尽管它琐碎平淡甚至不和谐,但真心付出的彼此就要珍惜,生活中的对方虽然会犯错误,但要用包容放他一码,原谅别人的错误同时就也是给自己机会,生活中虽然需要有激情,但那份沉沉的浓浓的平淡却是最让人踏实的东西。

《安娜卡列妮娜》观后感600字


电影新版《安娜卡列妮娜》观后感

昨天,网上看完2012年新版电影「安娜,卡列妮娜」后,一种莫有的震撼感在心中涌动,当一个贵族女人不满足于现状而勇敢的冲破陈规旧俗的与男人私约,出轨,背叛丈夫,毁掉家庭,从而被扛不起的名誉和不容侵犯的爱情葬送了生命来看,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过程是美好的,感觉是难忘的,性质是自私的,而参杂了钱权交易以及仅仅是满足热烈的性欲的发泄,那么,这样的爱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末了有人伤心,有人悲,有人快乐有人喜的画面自然会呈现。尽管电影是以悲剧落幕,但是其内容也毫不掩饰的影射出哪怕是爱之生命很短暂,其美妙的滋味也值得人们去偿试,必定曾经拥有,何必再乎结果?总之,电影里美丽,英俊的男女演员,漂亮的场景,心动的故事,拨动心弦的音乐,精湛的演技等等无不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成为我难忘的回忆是呀,再面对现实生活中男人或女人们的各种出轨想想,不能说是道德品质败坏,只能说是动物生理上的需要,如果没有情欲的吸引,刺激和释放,哪来的偷情?何来的背叛?(为了改善生活状况而出卖肉体的不算爱)然而,人类就是由男人女人形成,再繁衍后代,组织家庭的延续和发展的,所以,无论是否有家有伴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拥有一个婚姻以外的异性朋友来填充孤独,寂寞,乏味的心,由其是已经快走到人生终点的中老年人,最能感悟时光的残酷,明白有限的时间也不容其瞻前顾后了,寻找伴侣不一定要上床,要过界,要肉体接触,哪怕是寻找一个懂自己,陪自己,欣赏自己的异性闺蜜,也是人生最后的安慰啊!可是,这种事常常是可遇不可求,若是顺其自然,却等不起,若想不让时间白流,就放下面子,架子的主动去寻求,像92岁扬震宁与39岁翁帆的爱情故事,不是人人都能拥有,上帝只眷顾那些爱生命,会生活,疼自己,惜时间,爱她人且勇敢,潇洒,敢恨敢爱的人!不信就算算,想想,看看,人活一回,哪个对婚姻出过轨,背过叛的人,活的不比忠诚守家过日子的人风流,滋润啊?从古至今在生活中,银幕上,舞台上所演绎的爱情故事之感动灵魂的情节,哪段不令人向往,羡慕,喜欢呀?因此就足以证明爱情的伟大和神奇,也就是上帝也无法阻挡人们精神出轨,行为背叛之追求激情,寻求欲望,满足快乐的脚步之真正的原因了。对此,尽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约束,可是面对美事,谁都避免不了要犯错误呀,这也是动物的本能啊,不管谁遇上,谁摊上了,只能无奈的理解万岁吧。呵呵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花了两小时把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看完,整体上来说,电影拍得不错,就是节奏快了点儿,以两小时来概括安娜的一生显得如此仓促,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不能够精妙的把握住安娜的个性。安娜的一生是精彩纷呈,大起大落,要想像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那样表达到位的话,电影显得有点空洞苍白无力了。然而,电影也足以把整个小说人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因为抓住了精华所在。

电影以人物康斯但丁列文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康斯但丁列文的真实身份是列夫。托尔斯泰,然而他仅仅是一个讲述者,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伏伦斯基、卡列宁——三个生存在同样社会上不同性格的人。

安娜给予我的感触最多,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死时还没懂得爱的真谛,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刚开始的这句话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或许是因为这话我本身并不曾体会过,然而,俯观了安娜的一生,看着她走过的日子,感受过她的内心想法,到后来完全懂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的精神,这是一股为爱牺牲一切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精神促使了安娜的死亡。

到结局我始终不肯相信安娜会死去,而且是自杀,因为这种做法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本身是愚昧的,但是当时的社会却逼得她去死,安娜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怜的安娜是个很真诚勇敢的人,但只能从她追求爱情方面来衡量,正如安娜本人说: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我并不想抨击安娜的出格,但是她相爱的方式确实很另类,所以难以避开世俗眼光的看法。

我觉得在追求爱情这个问题上,一切随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呆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身边过日子,心里却在想着另外一个人,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让我接受,当然,安娜也不会接受,所以她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爱情。关键是她选对了,却没有做对,她是以一个非常愚昧的做法开始她新的爱情,当了别人的情妇,红杏出墙,那她的死很有可能就是因果报应了。何况安娜本身太执着了,对爱情的追求蒙蔽了她的眼睛,使得她不但抛夫弃子,甚至怀疑自己的情人,跟伏伦斯基没有很好的沟通,便断绝了自己的出路。

总体上来说,安娜是一个可敬又可怜、勇敢有冲动的女人,她的性格注定了她悲惨的一生命运。

伏伦斯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古语说,爱江山更爱美人,伏伦斯基的一生证实了这句话。一个英俊潇洒、事业有成的男人,一旦为了一个有夫之妇夜夜不能眠,这种情况确实很容易断送他的一生。然而,伏伦斯基豁了出去,为了安娜,他确实曾经放下一切。伏伦斯基本来就是很聪明的人,他的想法并不像安娜那样单纯,他想拥有安娜,也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跟安娜仅仅拥有爱情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跟安娜私奔后再次回到圣彼得堡去以法律手段来解决安娜的婚姻问题。

伏伦斯基给了我希望,我一直以为结局会很完满,只要安娜等着离婚的消息就行了,多简单一切就柳暗花明,转机可是存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前提是安娜不死的话。可是安娜却断掉了我的希望,也断送了伏伦斯基的一生。伏伦斯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男人,我认为安娜真爱他就不应该怀疑他,真爱他就应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而不是盲目去占有他,所谓物极必反正是安娜的做法体现。用伏伦斯基的话来说,安娜确实不可理喻。

我想,安娜是一个好女人,我却不会爱上这种女人,人生活在世上本应该快快乐乐的,而安娜却追求烂漫和昙花一现,甚至为此牺牲性命,实在是太无知了。你看,以安娜的做法面对人生,身边的人都得到了些什么,丈夫没了妻子,孩子没了母亲,情人没有了活着意义,那岂是她一个人的事,一死了之还真是自私。安娜常常让我惋惜,伏伦斯基却一直让我感动,做男人就得像他一样。

卡列宁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很传统的人,脚踏实地,事业有成,应该是个好男人。然而,越是深入了解我就越怀疑这个人,可能是日久见人心吧。我在想,也许是他伪装得太好的缘故,所以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好人会不让一个想见孩子想得痛彻心扉的母亲见见自己的孩子?一个好人会让一个自己爱着的女人得不到自己的幸福?答案是,不会。

所以,由此至终,卡列宁把自己包装起来,满口经文信仰,在基督信徒的伪装面具下展开他劣质的行为,他内心本来就是一个小人。他自大,所以要占有一切,他自私,所以容不得别人幸福;他无情,所以折磨妻子,他无义,所以不理睬孩子。我一直搞不懂卡列宁到底有什么追求,看得出他并不爱享受生活,难道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真为这样的人感到可悲。

看完电影我才发觉生活中我们也有他们的影子,为人处事存在他们的痕迹,我只希望不要有人重复他们走过的路,快快乐乐活在当下不是更好吗?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卧倒在了布满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过了,但总是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终渴看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可认真的捧上书本来品读时,内心却始终不得安宁。当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站台第一次相见时,“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一见钟情固然以悲剧结尾,可浪漫的邂逅却让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静的境界中。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宗教宽容让安娜感谢又愤怒,安娜与渥伦斯基出国了,又回来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而渥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而我也随着安娜的故事沉浮时而兴奋,时而忧伤,时而挣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

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往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似乎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眼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由于“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老实…”我也爱安娜,从书中瞥见她的第一眼,我便爱上了这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气与情人远走高飞时,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恋上了她,这种迷恋不在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喜欢她、欣赏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为她,让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质。

可爱的安娜还是自杀了,当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时,我甚至希看她早点结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悲剧,吉蒂获得了幸福,多丽依旧安稳度日,卡列宁照样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我有权利这样”。这是她的咎由自取吗?这是她成为一个所谓的堕落的贵族妇女而理应遭到的报应吗?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年长的、迂腐的、虚伪的卡列宁,八年时间里,他压抑了她一切的热情和生气,当我们知道排除了爱情以权力地位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当我们肯定了个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价值,又有何权利指责她的选择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由于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假如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骚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生存。

篇三: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看完了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与丈夫卡列宁和年轻军官弗伦斯伯爵的三角恋情在当时的社会形式下就是一个悲剧。当时的贵族们在舞会、晚会等公共场合闲聊的最多的就是某某的绯闻,第三者是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弗伦斯跟安娜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的,两个人一见钟情,起初安娜极力回避弗伦斯的爱意,但是弗伦斯仍坚持 不懈地追求安娜。最终安娜与丈夫离婚,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在一起是却有不停的矛盾、争吵、流泪。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当时俄国的政府官员,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图勋章和官爵的俄国贵族形象,是一个只会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虚伪小人。在听到外面关于自己妻子的闲言闲语后,自己的第一反应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没有夫妻间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安娜对于丈夫的质问也不做任何解释,她可能也知道自己越解释丈夫越怀疑、越不相信。就让时间来化解这一切。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是在一次赛马场后,赛场中一直领先的弗伦斯的意外摔倒让安娜颇为紧张,直为他担心。因为这件事安娜也被丈夫提前带回家。最后两人摊牌,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地位,两人分居,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儿子归自己养,安娜则净身出户。在一番争论无果的情况下。最后安娜投入了弗伦斯伯爵的怀抱。伯爵也因为她愿意提前结束在军队的生涯,放下曾今手握的大权。在之后安娜出入于公共场合中人们总会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背后对她议论纷纷,让她浑身不自在。众人的不理解和对儿子无止尽的思念让安娜成日以泪洗脸,在怀了弗伦斯的孩子以后分娩时染上了重病。卡列宁来看她。一番劝导以后让她又有了重新回到以前的念头。伯爵也因为舆论和之前各种社交的欲望做出了持枪自杀轻生,后被抢救回来。

当然,之前那个家安娜是回不去了,其前夫甚至骗她的儿子他的母亲已经生病死了。这也让安娜毅然的离去。她又面对不了跟伯爵在一起时贵族们一样的目光,最后选择了坐火车独自出走,也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的安身之地。最后安娜也悟出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变。让她最终倒向铁轨自杀了。

其实《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国的《水浒传》中一章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复杂。安娜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弃子;弗伦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最终两个人生活了在一起,但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下两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终彼此伤害,彼此误会,彼此厌恶。他们可能都后悔了,也许只有爱情是没有用的。生活除了爱情,除了他们两个。还需要有亲情、友情、人间真情…生活中还有各种诱惑、各种欲望。也许它们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都生活所必需的。

可能在生活中爱情与责任并不是一致的,虽然安娜和伯爵有爱情,但是安娜还有儿子,还有丈夫,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可能为了爱情抛弃了责任,有了爱情就不要其它了。也许生活就是由很多很小的事情组成的,有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你不能够没有它。许多小事情的完好,才有有一个人生活的完好,生活是精彩的,也是多姿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还会不断演绎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剧,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借鉴,用它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要有一种好好活在当下的信念 。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原创: Linda

坐俄罗斯航空,很应景的看了一部《安娜。卡列尼娜》,据说是俄罗斯2016年拍摄的最新版,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同步。我没有看过托尔斯泰原著,但相信原著绝不是电影中这样风格,印象中的原著,应该是一部厚重的、彰显社会风云变幻、充满历史沉淀感的史诗级巨作,而这部电影被拍成了琼瑶小说的即视感,原著之精华大打折扣,然深思还是有趣的,所以记一笔。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衣装美轮美奂,细节考究、用料上乘,每个场景都很精美,相当于中国的《甄嬛传》?边看边猜测得花多少成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符合十九世纪俄罗斯着装规则,感觉加入了很多当代时装流行元素。最关键的,男女主角真心美,美到令人惊叹,女主回眸一笑百媚生,男主玉树临风翩翩风度,两人往那里一站,真心壁人一对,十分养眼。据说,演员现实中还是真夫妻,那生的孩子得多好看啊(如果没动过刀子都是纯天然的话)。

不知道是编剧水平问题还是演员演技问题,或是我个人理解能力问题,这个版本的电影看完,对俩男女主角没啥大感觉,居然有点敬仰、比较肯定、非常同情女主的丈夫。虽然人长得稍微磕碜了点,但又隐忍又善良,事业有成、功名显赫,难得的是低调谦和,丝毫不居功自傲,很有君子风范,对太太也绝对是真心爱,虽然头顶大草原,但死活不愿放手。"当我丢了帽子,我会赶快穿上衬衣",他这句感慨特别有大哲范儿,在家庭狗血剧中探索出了人生真理,有苏格拉底之风。

唯一让我有点困惑的是,如此通透睿智的人,遭遇感情挫折人生变故,不是应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吗,何苦在凡尘间庸俗地相爱相杀?爱之深,恨之切,不是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淡漠和遗忘吗(话说小学时在《读者文摘》上读过的这句话,一直懵懵懂懂,我过了三十年才悟出其真理,真是发育迟缓)。所以说,大概还是因为深爱着的,因为爱,所以伤,所以失去理性,所以自我折磨。

女主智商也很让人捉急啊,脆弱敏感的小心灵与浓烈的幼稚的情感需求无法匹配之矛盾,这也是其命运悲剧的根源。都是成年人了,要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勇于为自己行为担责。如果真的不爱了,在一起很痛苦,那就索性分开吧,不要老是以孩子为借口,更不要过于顾忌吃瓜群众的目光。退一步讲,如果没有勇气面对阳光,那就低调一点,隐晦一点,暗渡陈仓拉倒算了,得过且过、好死不如赖活着,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世界上没脸没皮活着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我一个。

可女主偏不,坚持不走寻常路。偏偏要高调的公布奸情,却又没有能力搞定离婚,更没有勇气面对世俗,这种思维逻辑的大梗实在理解不能。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拖累了一群人,害得个个都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最终折腾半天,终于私奔勉强重组了家庭,那就安心过日子呗,远离莫斯科的名利场,远离朝阳区群众,远离居委会大妈,到农村去,到小镇去,到安静的地方去,掀过旧的一页,开始新生活!如果愿意,还可以再生几个孩子,弥补长子不在身边的遗憾~反正都是口含金钥匙的贵族出身,可以聊八卦的闺蜜居然是公主,发小哥们都是公爵,这种档次的朋友圈,调动个工作和经济都不是大问题。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剂,过上几年,上流社会新的八卦还应对不暇,谁还会记得当年江湖上这挡子风流旧事呢。

可是女主欲望实在太多了,她依旧醉心于名利场,挤破脑袋往贵族圈里钻,摆出一副与世俗社会对抗的态势,丝毫不能体量男人的立场和心情——客观而论,我真心觉得男主已经做的很到位了,那样无私的真诚的爱着女主(原作中虚伪自私的男主硬是被演绎成了纯萌帅,用现在流行语应当就是小奶狗吧),可是女主却绞尽脑汁的质疑,把爱当饭吃的无爱会死星球之人啊,感觉好像琼瑶奶奶笔下女主角附体!每天都在疑神疑鬼、纠结自虐,怀疑男主的爱,怀疑自己的选择,对男主进行精神折磨,伤痕累累,身心憔悴,在一天天的自我纠结中,患上抑郁症,走上一条不归路。其身边的人,也是遍体鳞伤,怀着深深内疚,下半辈子活在阴影中…唉!

电影的结尾,男主角为了救赎,参加了日俄战争(就是那个在中国领土举行的,臭名昭著的,触动鲁迅弃医从文的战争),并在生命垂垂之际,认识了女主儿子,一位高尚无私的军医,也是本片唯一的正能量。故事也是从男主回忆中,缓缓拉开了序幕,最后放下帷幕。

途中还无意看了另外一部俄罗斯电影(没办法,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有英文字幕我能看懂的几部俄罗斯电影),与安娜剧情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女主最终意识到经济独立方能精神独立,才不会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终日深陷爱或不爱的漩涡于是,她勇敢走出被包养的小公寓,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公司,亲力亲为,走上职业女强人之路,最终有娃有事业,过上自由又富足的生活,坦然面对前夫和现任(本质都是自私自恋控制欲极强的男人),气场两米八,一副男人不是必需品,我想爱谁就爱谁的腔调,让人看了直呼过瘾。最后影片结束时,出租车司机问她去哪里,她思付良久,回答:办公室。唉,这个结局跟《绝望主妇》结局很像嘛!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6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看苏菲玛索的电影,今日偶然找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由于本人并不是很习惯俄罗斯人的写作风格,所以他们的书我大抵是不怎么看的。即便是菲赫金戈尔兹的那本微积分学教程也太过沉长而显得有些枯燥。
不过,电影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想看了就看吧,比看书可简单多了。
安娜第一次出镜就非常有道理,她刚下了火车,火车一开,一位倒霉的先生就倒在了轨道上不幸被碾死。这与结尾安娜卧轨自杀以终她的最后一次出镜无情呼应。真是可笑,呵,好冷。
作为一个没恋爱过却满怀深情的年轻人,我来稍稍评价一下我可能还不是很了解的安娜。她有一个在当时算是挺开明的丈夫(当然,这是他为了向外界显示出自己的高尚而表现出来的),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然而人的性欲并非完全由你高尚的情操所控制,它至少有一大半来自于原始的野望。所以对于她跟渥伦斯基的偷情行为我是不作评论,毕竟看起来像是真爱。让我不能忍的是,渥伦斯基紧紧跟着安娜不放,即便安娜否决多次;当安娜接受他之后,这狗比样的竟然在安娜儿子面前(有一段距离,但不算远)强吻了安娜,我靠~我当时非常生气,这会让小孩有犯罪冲动的好吗(宰了这强吻我妈妈的逗比)。总之这狗比的自私与禽兽般下流的人品显露无疑,他让安娜与卡列宁离婚以始自己得以能够在上流社会继续有头有脸生活。
然而从卡列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那么在意他与安娜的儿子。不过一扯上离婚,卡列宁却不肯将儿子分给安娜。哦~可怜的女人。她生活在男人的游戏中无法脱身,遂卧轨以求解脱。
谈谈欧文,我喜欢这个人。他是个有思想的大胡子,与安娜见过一面,却无关紧要。
一看到欧文说的那句话我就深深迷醉了:在茫茫岁月,在冥冥之中,在渺渺空间,产生了有机细胞,寄居人间片刻,然后灰飞烟灭。这句话把人类写得多么渺小,我们何以将自己当做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对他人指手画脚。宇宙无垠,值得我们带着敬畏用一生追索,思考。
对于欧文的其他名言,还是不要写出来了,因为有些扯淡。
我的生活太浅,无法深入到电影中除了欧文以外任何人的情感。其实是托尔斯泰想得太复杂了,不过这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吧~
以上言论只供娱乐。

《湮灭》观后感1200字


《湮灭》观后感

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毒舌电影推荐的《湮灭》,一直挺欣赏毒舌的选片品味,就果断买了票。
影院人不多,我习惯性地买了第四排正中间的位子,一个人占了一排,惯常来说这是相当中意的位子,因为我一直很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对我来说,和别人一起去电影院算是娱乐社交活动,一个人才是纯粹的观影。不过今晚倒是很例外,刚看了几分钟就是中尉喝水以后血渗透到干净的玻璃杯里的画面,我立马很怂地跑到前一排小情侣旁边坐下,舔着脸跟人家说我觉得有点可怕,能不能坐旁边跟他们一起看,姑娘很温柔的跟我说别怕,这个是删减版的。而在看完电影的现在,我才想起来,早上我手指轻轻碰了鸡蛋一下而已,它就碎了!!像我这样一个怪力乱神的汉子,怎么会被电影吓到呢?!这么不科学的观影体验,倒让我不自觉地想了几个科学问题:

一、关于存在与永生
影片大致讲了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改变并且复制地球生物基因的故事。因为最近想打HpV疫苗(作为女性纯天然的害怕自己得宫颈癌、乳腺癌之类奇怪的病,HpV只能预防宫颈癌病毒),所以特意了解了一下癌症的病理,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有自我消亡的机制,它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辛勤劳作,完成自身使命,然后默默死去,但总有新的细胞会生成并且代替死去的细胞继续维系着我们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体内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了现在这种形态的我。但是细胞分裂有时也会出错,分裂出变异细胞,也就是所谓的基因突变,一般情况下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及时发现这些变异细胞并且及时杀死他们。但在运气不好,或者免疫力不强的时候,这些变异细胞就会疯狂扩张,这时癌症就会在体内慢慢成气候。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没有自我毁灭的倾向,求生意识特别强,会不顾一切地裂变下去,最后杀死作为人形式存在的肉体。更耸人听闻的是,就算作为寄主的人死了,癌细胞仍然会一直裂变下去,不会消亡。突然忍不住YY了一下,现在治疗癌症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化疗和切割,化疗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高能射线把癌细胞杀死,但辐射本身又是一级致癌物,暂且不提这个悖论。那些从人体内切下来的癌细胞组织,如果一直放在医院做标本的话,不是会一直自己长大吗,想想都要起鸡皮疙瘩了。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说癌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而且癌细胞可以永生,那么那些癌症病人反而能更长久的活在世上,只是不以人的形式存在而已。其实我一直相信能量守恒定理,就算有一天,我的肉体消亡了,组成我的那些物质永远不会从宇宙中消失,只是换了种形态存在而已。不过作为一个积极乐观,三观世俗的美少女,我当然是希望我这个形式存在的久一点,毕竟世界这么美好,让人愿意一直活下去。
既然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时刻都在新陈代谢,那是不是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不一样呢?如果说癌细胞是十恶不赦的变异分子,但生物的进化就是变异造成的啊,有研究表明,生物在面对威胁生存的环境巨变的时候,会选择增加变异次数,来增大成功进化出适应新环境身体构造的几率,但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大多数时候,变异都是不成功的
二、关于科幻片题材
我一直都不是很欣赏得了讲地球毁灭的科幻片,这次是毒舌荐文开头写了三个必看才想去尝试一下。《湮灭》改编自美国作家杰夫杰森李的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这部小说在2014年打败了我国红透半边天的科幻小说《三体》拿下了当年的星云奖。
说来也好笑,两年前,某同学送了我全套的《三体》,在看完第一本以后,就确认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后面两本到现在还没有拆封,虽然这部小说受到高晓松等一众文艺青年的热捧,送我书的同学也把这套书说得很奇幻,但我就是没什么情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高中的时候,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个文艺女青年,晚自习后的散步时间,或者逃体育课在校园里闲逛的时候,她经常会跟我讲她看过的书,有时也会把她自己写的故事读给我听。有一次,她推荐我看《苏菲的世界》,她说她在图书馆站了一上午把书看完了,出来以后觉得整个世界天昏地转,脑子里一直在想我是谁,我在哪?一般来讲,重要的人推荐的东西我都会分外关注,然而在强迫自己看了开头两章之后,我确定我对哲学真的没什么兴趣。
总的来说吧,《湮灭》在美国烂番茄指数很高,在豆瓣上评分就一般般啦,论吓人程度的话,如果不是毒舌电影在荐文里的渲染,我应该完全不会被吓到。毕竟研三的时候为了写论文,看了韩国几乎所有的灾难片。人们对变异或者寄生、克隆好像有着天然的恐惧,这三个元素也成了所有恐怖片的固定搭配,看多了套路,自然就不容易被吓到,但也不容易有惊喜的观影体验。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必看的,如果你正好是对哲学感兴趣的佛系文艺青年,那《湮灭》可能会对你的胃口。
不过像我这种俗人,只希望世界和平,地球自转的事不用我操心,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姐姐》观后感1200字


《姐姐》观后感:用拳头给予的保护,最终都是一场空
昏君不知醉

这部电影,所有的视觉焦点都被这个姐姐所吸引,发现暴力美学也是视觉盛宴,一袭红裙随风飞扬,笨重的铁锤随着红色的高跟鞋移动,被慢慢拖拽前行。


这段镜头的特写,有种压抑中带着魅惑的危险感,虽然暴力,但是可以让观众,有酐畅淋漓的视觉冲击。
并不喜欢,以暴制暴的去面对一些事情,但是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压抑,很多时候都选择忍下来了,可是人性有时候,并不是你忍了,就能拥有对方的尊重,和不会再次伤害你,所以必要的反击是你生存,必须存在的技能。


有句老话说的再有道理不过;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选柿子,要挑软柿子捏!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三段话,无遗都是形容一个道理的,这个社会中,不管做什么职业的,遇到难缠的客户和业主,都是优先给这些人处理好。


那些好说话的,都是留到后面慢慢处理,这都是必然性,因为太难缠的人,总会给别人造成数不清的麻烦,所以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去招惹他。
有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麻烦出来的,越是简单的关系,结束的也特别简单,你越是不上心的人和事,也自然就消失的简单。


这部电影就是,妹妹是有点傻的人,姐姐总是事无巨细的关心着妹妹,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妹妹,可是这样又怎样?
扶不起来的人,你是怎么都扶不起来,不要命保护的人,最后真的会要了你的命,就算他没有伤害你的心和意图,可是他所做的事情,你都要来收尾,时间长了,你会把自己深陷这个泥潭里出不来。
没有谁的爱和帮助是无限的,要么耗尽了感情,要么耗尽了生命。


很不喜欢电影中的妹妹,就算懦弱,就算智商有点傻,可是被人伤害毫无所觉吗?难道反击不会吗?人的骨子里要有点狠劲,要有点骨气。
看着电影里的姐姐,心酸更大于她帅气的拳脚功夫,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她抗的太重,以至于豁出性命。


这部电影里写出了三种人;
第一种妹妹恩惠,柔弱可欺,善良,的高中生,属于那种别人口里的软柿子,别人就是看她好欺负,所以不断的欺负她。
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在一个圈子里,都知道恩惠是可以随便欺负的,所以上到年老的老者,下到班上同年级的同学,都在欺负她,完全不知道反击是什么。


看到这个角色会发自心底的讨厌,看到这个角色你就会发现,傻白甜,真的是一种侮辱智商的存在,你宛若看到的是一个智障。
之前被传播的傻白甜女主,给多少观众洗脑了?
任何一个关于傻白甜的女主,我觉得最好不要在上映这样的电视剧了,你真的以为白马王子喜欢这样的女人?


很多女主是傻白甜的剧,真的是赋予了她们最美好的际遇,似乎总有人给她们化险为夷,只要秉承着善良柔弱,就会有人从天而降的保护你。
可笑的是现实生活,总会狠狠的扇你一巴掌,并且告诉你;傻子,这就是生活。
第二种姐姐仁爱,智慧与拳头并在的人,但是势单力薄,没钱没权,在妹妹陷入险境的时候,第一时间出来想办法,给妹妹解决问题。


在所有办法都做过之后,毫无办法的时候,她选择以暴制暴,在她的世界里,保护妹妹似乎是融入骨血里面了,就算烂泥扶不上墙,就算妹妹的善良成为了别人欺负的理由,可是她是姐姐,她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拥有强悍的武力,和蛊惑人心的美貌,以最直接办法,惩罚那些丧心病狂的人,手段血腥,且痛苦。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爱的人被欺负,而拥有这样唯一的一个亲人的时候,她豁出去了,她完全是为妹妹而生的人。
似乎是从妹妹的人格里,分裂出来的另外一个人格,一心向往平凡的生活,却一度被逼的拖着血腥去复仇,去救人。


是一个比妹妹更悲惨的角色,因为这个妹妹,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记得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成功救出恩惠,姐姐仁爱腹部血流不止,紧紧捂住伤口,浑身是伤,眼里都是泪水,全是不舍,似乎是在道别。


妹妹坐在副驾驶上安详的睡颜,和姐姐不舍不安呈现醉鲜明的对比。
姐姐要是不在了,妹妹以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无法想象。
第三种终极大BOS,人前是善良的慈善基金的会长,人后却是披着羊皮的狼,有权有钱有名声,背地里捏软柿子,对待被威胁的人,直接结束对方的生命。


别人要是伤害了他,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他伤害了别人就当取乐,整个角色都是狠辣的劲,就算最后栽倒在仁爱手上,可是却对姐妹俩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不劝任何人,无底线的善良,你要有自己的利器,否则不管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爱的人,你都没有权利。
你爱自己,照顾好自己了,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照顾别人,请不要让爱你人,为你奔波于命,你不能一味的享受保护,你要强大。


你只有足够强大,才会让爱你或者你爱的人享受爱。
至-------每一个被爱的人。

《邻居》观后感1200字


冷漠中寻找救赎《邻居》观后感


今天聊聊韩国电影《邻居》。
片名The Neighbors (2012),别名恶邻拼图(台) / 住在隔壁的人 / 邻里人。

《邻居》改编自韩国同名热门漫画,讲述了一个冷漠中透着温暖、负罪中寻求救赎的故事。

影片发生在一个并不大的社区里,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小区。
生活在一个社区的邻居们,关系并不算亲密,也就是点头之交,但也不算冷漠,经常见面的几个人还算熟识。
某日小区内的一名女学生失踪,苦苦寻找多日后,被人发现抛尸荒野。一时间被害人家庭备受打击,小区内人心惶惶,大家看谁都不像好人。

在经典美剧《迷失》中有过不错表现的金允珍在本片中饰演一位关键角色。她饰演小女孩金赛纶的后妈,一次雨天忘记接孩子放学,结果孩子跟着上了别人的车,就此遇害。
金允珍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生活在幸存者过错的阴影中,她每天都能看见女儿亡魂游荡回家的幻觉,精神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

影片并无多少悬疑元素,谁是凶手观众们一目了然,但这只是观众们通过上帝视角看到的真相。生活在小区里居民们无从得知,他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消息自行揣测。
原本关系并不紧密的邻居们在相互猜忌中,距离反而变得更大。
冷漠是现代都市的代名词,生活在一个楼道里的人们并不知道彼此姓名,生活在一个小区的人们不知道孩子同学也在这里,大家都是关起门来过着自己的小天地。
现代人的冷漠是由生活压力大和节奏快导致的,大家每天都忙着讨生活,没有闲工夫联络感情,而小孩子们还生活在大人营造的天真善良环境中,缺少社会阅历,因此容易轻信别人。如果是真正的陌生人也就罢了,经常接受警示教育的孩子们肯定不会和陌生人搭讪,如果是半生不熟的邻居搭讪,孩子们则会放下心理防线,选择轻信别人。

如果影片一直这么冷漠下去,给人的感觉就太黑暗太压抑了。
小女孩的不幸让小区的人们意识到冷漠的危害,他们主动求变,选择用温暖驱赶冷漠。于是金允珍主动帮助其他孩子,身体力行阻止凶手。
弱女子想要对抗穷凶极恶的歹徒,期间自然会使险象环生,这就是展现导演把控全剧的功力了。观众们可以自行发掘一下,看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惊险刺激。

展现人性温暖一面的同时,也是这些邻居们寻求自我救赎的过程。不幸发生后,大家都产生了负罪感,都在负罪中寻求救赎。
金允珍因为女儿遇害,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负罪感,保护邻居女孩成了她的救赎之旅。
小卖部老板林河龙因为觉得自己将皮箱子卖给了嫌疑人,而觉得自己是罪犯帮凶,也陷入负罪感。他的救赎方法就是试探嫌疑人,试图揭穿犯罪分子。
小区门卫老大爷千虎珍多年前失手杀人,一直潜逃至今。韩国法律规定杀人后15年不被抓住就过了案件诉讼期,千虎珍潜逃了14年加7个月,再熬5个月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看着小区内发生如此残忍案件,千虎珍备受煎熬,在掌握嫌疑人第一手资料后,他更是陷入深深地焦灼。千虎珍究竟选择沉默还是选择抓住凶手呢?
黑社会高利贷收债人士马东锡,日常工作就是放贷和收债,曾经为了钱陷害过自己的亲舅舅。他表面看似坚强,其实也处于亲情的煎熬中。马东锡肌肉发达,面对小区邪恶势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虽然自己也是个混社会的,但绝不会戕害社会未来的花骨朵。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救赎,在经历各自不同的救赎之旅后,大家也终于能够放下心理负担。

影片中还有不少恐怖元素,围绕遇害者小女孩多次出现鬼魂幻象。鬼魂幻象让影片增添了一丝奇幻色彩,原本探讨人性冷暖的影片平添一份诡异色彩。

《邻居》中凶手金成钧的动机是个迷,充满未知,观众们只看到他杀人,却看不到他行凶的动机。
别看变态凶手看似凶残,其实也是个纸老虎。金成钧做贼也心虚,也会背负重重的心理负担,每天同样看到被害人的鬼魂。
或许这样凶手才会被称之为变态,正常人永远无法通过正常逻辑去理解心理扭曲者,大家能做的也就剩下提高防备,做好自我保护。

恶魔前保护自己,
冷漠中寻找救赎。

《玩物》观后感1200字


上层恶魔游戏人间《玩物》观后感


今天介绍一部韩国电影《玩物》。
片名Norigae (2013),别名丑闻风暴。

这部韩国电影基于真实事件张紫妍事件改编,揭开了韩国娱乐圈的遮羞布。
影片在一开始就强调,本片经过艺术加工,所有出现的人物、团体都和现实无关。其实对比一下张紫妍事件就会知道,《玩物》表现的内容温和了太多太多

简要介绍一下2009年爆出来震惊韩国、甚至震惊亚洲的张紫妍事件。
2009年3月7日下午,出演KBS2TV月火剧《花样男子》中扮演反面角色的新人女演员张紫妍在自己家中自缢身亡,年仅27岁,死前留下遗书控诉生前被迫陪酒及陪睡换取工作。
4年间,她被迫为31人陪睡100多次。为了方便接客,她被迫被做了结扎手术;为了接待权贵,即使在父母忌日还要被拉出来。
出了人命、留了遗书,事情被闹上法庭。庭审阶段,被指控的权贵们无人出庭,甚至张紫妍留下的遗书被官方认定为伪造。结案时,被指控的31名权贵均被定无罪。
2018年8月,张紫妍案件的公诉期即将结束,2019年3月,韩国超过22万网友去青瓦台请愿。2019年3月18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听取法务部部长和行政安全部部长有关张紫妍自杀事件的报告后下达指示,要求警方和检方高层彻查真相。5月20日,韩国法务部检察院过去史委员会发布对张紫妍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称以现有的线索无法查明张紫妍文件内容的真实性。

现实远比电影更加刺激。
踩着她的尸体的女演员,如今飞黄腾达德艺双馨;她曾经的男友扭头表示不认识张紫妍;曾经出庭作证13次的尹姓好友,现在只能躲到国外

《玩物》所表现的正是张紫妍事件。因为丑闻牵扯出的权贵太多,远超娱乐圈的范畴,还有新闻圈、财经圈、政治圈。近期爆出的胜利门再一次将这些丑闻推上风口浪尖。
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都可以通过艺人经纪公司满足稀奇古怪的欲望。为了降低影片敏感性,《玩物》只能将影响限定在娱乐圈和新闻圈。

影片十分压抑,通篇在传递深深的无力感。既然有了赴死的勇气,为何临死不拉一个恶魔做垫背的呢。
像张紫妍这样死后留下证据的,就像朝着铁幕丢去了一粒小石子。虽然无法撼动铁幕一丝一毫,但好歹大家能听到一点响声。就像死了成为新闻变为话题一样,不幸身亡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命向公众揭发丑闻。
其实更可怕的是更多没有发出声音的人和事,他们死得悄无声息,就像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一样。被人当做玩物玩弄一番后,随意丢弃,无人问津。

本片男主角是马东锡。先小剧透一下,壮汉马东锡在影片中没有挥拳,没有动作戏。
尽管大家都很想看到他的铁拳揍在犯罪分子丑陋的脸上,但是现实就是如此,空有一腔热血,也无法解开铁幕丝毫。

就像影片中所说那样: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只会发霉腐烂。
古代人们期待侠客,现代人们期待超级英雄,原因就在于此,也只有超脱法律之外的存在,才能惩罚这些制定法律还不受法律约束的混蛋们。
都说韩国的电影什么都敢拍,其实他们除了宗教题材不敢碰,其他什么题材还都敢拍出来。但拍出来能否起到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著名的《熔炉》,被冠以改变这个国家法律的一部电影。相关法律能够迅速推进,其实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对付的仅仅是一些无权无势的恋童癖。对于这些低级别的变态,只要改改法律就能赚得民意和选票,傻子才不做呢。
而《玩物》则无法撼动权贵们的铁幕一丝一毫,即便总统文在寅发话,也无济于事。因为这里需要面对的是手握各方资源的权贵,让权贵自己判自己有罪,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可在这里,连正义都不曾露过面。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影片指出,女艺人中有45.3%曾被要求陪酒,62.8%表示曾被节目关联者和社会有权人士要求性陪伴。张紫妍们只是冰山一角,敢于用生命抗争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权贵们才敢肆无忌惮地横行这么多年。

其实整件事件背后反映出的还是阶级固化。
同属统一阶级的人,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斗来斗去,上面的人开心了还能修改一下法律,矛盾下移,引导斗争。
不同阶级的人就无法争斗了。试想一下,下面的人想利用上面的人制定的法律,以文明的方式去制裁上面的人,是不是很搞笑。在上面人制定的规则下游戏,下面人注定只能是玩物。这注定是一场无法斗争的表演,在张紫妍案件和《玩物》中,被指控者之中,除了经纪公司的负责人作为小虾米出庭,其他大佬根本不需要露面。即便他们被媒体指名道姓的曝光,法院依旧判他们无罪。

底层蝼蚁夹缝求生,
上层恶魔游戏人间。

相信《《安娜》观后感12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