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狗十三》观后感700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狗十三》观后感:没有滤镜和美颜的青春成长记忆

虚荣与伪善往往和我们的记忆开一个可怕的玩笑,这种感觉往往主导着我们的回忆,积极的记忆构建会美化我们的回忆。从心理学上讲,我们的记忆不是记忆库中所存信息的精确复制品,我们会在提取信息的同时对记忆进行建构。,青春记忆往往被美好的初恋、奋斗的阳光、欢快的情谊填充,但是如果去掉滤镜、去掉美颜、去掉瘦脸之后呢?我们还记得青春真切的模样吗?
曹保平导演、张雪迎主演的电影《狗十三》用冷峻、客观的镜头,朴素、真诚的演绎,把一份真实乃至现实本身的青春样子还原出来,弥足珍贵。电影于2014年荣获柏林电影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并提名水晶熊奖青少年电影最佳影片,经过五年漫长时间的打磨,如今看来历久弥新。影片的感动和震撼从不因时间流逝而缺少,反倒因为其中所表现出的真切和真挚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广受赞誉。
张雪迎饰演的李玩是一个十三岁的青春期女孩,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住。果静林饰演的父亲忙于事业,而且再婚又有一个儿子。故事从李玩收到父亲送的一条狗开始,也围绕着两条狗的到来以及两条狗的离开展开,让这个现实的故事充满了隐喻和多义。
李玩给狗狗起名为爱因斯坦,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则是Einstein and Einstein,直译的话就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可以解读为两条狗,也可以理解成名为爱因斯坦的狗和最后获得了全省物理竞赛一等奖的李玩。当然,还有一层隐喻就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应该用一套统一的、世俗的成规却塑形,最后还要美其名曰长大了懂事了真乖。这些日常的对话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让每一个观众都恍然回到自家的客厅、学校的教室,看到那个低着头说对不起,我错了的自己,也想到自己我一定会改的承诺。
《狗十三》就是这样,它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所有人,别妥协,别伪善,或者至少别忘记我们曾经的年少模样,也在不断敲击我们的心门,再归来还是少年吗?
青春期的李玩总以为大人会理解她的心思和想法,但奶奶不知道她喜不喜欢喝牛奶,爸爸不知道她对天文展的钟爱;大人们也总以为孩子会体谅大人的不容易,但李玩也不顾爷爷扭伤、奶奶迷路、爸爸应酬忙碌。两代人各自期待对方的理解,但却都说不出口,哪怕是一句谢谢你,哪怕一句对不起。就像最后李玩和爸爸在车上接到妈妈电话,两人面面相觑,突然听到《再回首》,父亲泪流满面,但还是顾全面子伸出手挡住李玩的眼睛。
《狗十三》把中国式家庭中沟通失语表现出一种痛感,但也恰是这击中人的痛感让这部电影成为我们沟通的起点,它表现了太多的不能沟通,其实也表达了太多希望亲人间多一些沟通。李玩期许有很多平行世界出现,那样在这个时空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和人生可以在另一个时空完成。希望电影这个时空中无法完成的,我们可以在现实中完成。


《狗十三》没有滤镜和美颜,却收获了口碑和掌声,不仅获得业内人士团赞,更是被KOL、影评人大V倾情推荐。希望看完电影的我们会说出或听到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狗十三观后感欣赏700字


近日,由张雪迎和果靖霖等主演的家庭剧情电影《狗十三》正在各大院线上映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玩从童年到成年之间发生的很多故事。网友们对电影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狗十三》是一部刚上映的电影,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去看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无意间看到了那个宣传片吧。

在我看完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虐心的一部片子,电影里穿插了好多东西。虽然有些很懵,但是还是全程哭了下来。我想看完后的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吧。电影刚开始是李玩的叛逆,她爸爸的强势与不理解李玩,还有她的看起来不懂事。这也就是故事后来的发展。后来李玩的父亲给李玩一条狗,她从开始的看起来不喜欢,到后来的跟狗狗吃一样的饭,她很喜欢它,还给它起名为爱因斯坦一个有趣的名字,可能是因为李玩喜欢物理的原因吧。就在这事她的狗丢了,她开始叛逆疯狂的找狗,我可以理解她。是那种失去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那种难过从而接近疯狂。又因为狗,她叛逆,不回家,喝酒,奶奶因为她,好多年不出门却出门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可能看到这儿都会哭的()李玩过分吧。毕竟她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话,也就是这个晚上,她的父亲骂了她打了她,很揪心。狗最终也没找到。她好像忽然之间长大了,可能是因为奶奶的行为触动了她的心,她开始很努力的学习。然后故事并没有那么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刚开始。接着她的继母的孩子出现,家人们想用另一条狗来代替爱因斯坦出现,当她开始去接受新狗狗时,因为弟弟打了狗狗从而被咬,她的父亲把狗送走了,说是送到狗肉店。她几乎又一度陷入崩溃,但是彻底的让她开始改变。她那天晚上喝了她从来不会喝的牛奶。

从那以后她开始学着不管开心不开心都用微笑面对,隐藏了自己,不再是那个任性会把情绪发泄出来的女孩儿。最讽刺的应该是最后她知道父亲没有把狗狗送进狗肉店,带她去看狗狗的时候知道它不在了,后来因为她比赛得了第一父亲为她弄了一个饭局,有个人给她点了狗肉,父亲还让她喝酒的同时那个叔叔让她吃狗肉。一个爱狗狗的人同时又刚知道自己的狗狗去世的人却微笑的应下然后吃下了那个叔叔给她夹的那块肉,因为每个人都在等着她吃。结束的最后一个画面是她弟弟在滑冰自己不会一边跌一边自己站的画面。剧情颠簸,虽然我描述的也不是很具体。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是有多重要,电影中的父亲说实话不是一个好的父亲称职的父亲。孩子的成长叛逆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父母是孩子进入社会的引领人,孩子与父母之类的沟通很重要。但是看完他们的相处模式又一瞬间好像懂得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不管怎么对我们,不管方式是否正确,父母都是非常爱我们的。只是他们可能不懂得用什么方式合适而我们也不理解。面对爱因斯坦的一生,我想说的是如果选择了养狗那就请对它的一辈子负责,而且抵制伤害他们的人还有选择吃他们的人。狗狗是最衷心的。面对李玩的改变,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不知道在那个瞬间就好像一夜之间长大,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最后的画面让我懂得了,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度过的,怕的不是跌倒,而是没有站起来的勇气我们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这种情况以后多的是这句话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可以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以后的未知,都不要怕啊。跌倒也不怕啊,站起来就可以了啊。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范文欣赏


《狗十三》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并且被这部电影感动了,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被女主角的命运所感动,你看过这部电影有什么感动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狗十三观后感700字范文欣赏,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看了《狗十三》,昨天看了一遍感觉特别的压抑,同情李玩。感觉没有人关心她,大家合伙欺骗,有一个有心机的后妈,一个特别惹人厌的弟弟,以及面对一群死气沉沉的生意人组成的饭局。

站在李玩的角度,感觉这个家庭真是糟透了。

可是仔细想来,这些人中其实没有真正的坏人。爷爷奶奶爱李玩,爸爸也爱她,堂堂是个好姑娘,后妈也没对她做恶。

何帆老师说,读小说要悬置道德判断。看电影也是。我们很容易说谁对谁错,可是带入到各个角色当中,我们也许并不能比他们做的更好。

爸爸有爸爸的无奈,在李玩和新家庭之间要权衡,要面对焦头烂额的工作。对李玩最大的希望就是懂事。能有个好成绩就是骄傲了。打过女儿扔过狗,也逼过喝酒。可是哪个父亲没有打过骂过或是伤害过孩子呢?为了不伤害李玩,昭昭出生好久之后才在滑冰场让他们见面。

姐姐应该就是李玩的成长版,男朋友喜欢李玩她没有闹,大家换了一只假的爱因斯坦,她选择息事宁人。大家对昭昭一拥而上,姐姐过来安慰。

奶奶几年没有出过门,为了李玩出了家门。是奶奶一拖再拖,没有把昭昭出生的消息说出去。

后妈的位置本身挺尴尬的。一面是自己的家庭,一面是李玩。我想她自然不喜欢李玩,李玩也不喜欢她,李玩是孩子不喜欢就不喜欢,她是大人,就要给李玩送礼,给姐姐送礼。她是有怨气的,狗咬了昭昭之后,她让爸爸把狗送狗肉馆,虽然恶毒,却也情有可原,父母总是舐犊情深的,就像爸爸一手把高放拍在墙壁上一样。

爷爷给孙子取名昭昭,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思是贤者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让别人明白。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今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说今天的人自己都没有明白却想让别人明白。也许大家的不和谐,都来自于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想法。

影片是站在李玩的视角去拍的,唤起了我很多童年不好的回忆。可是一个人成长过程就是从昭昭、李玩、姐姐、爸爸妈妈再到爷爷奶奶的过程。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才能活的坦然吧。

狗十三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名字真的很特别,细心的人将十三换做数字写法大概就会发现,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居然还有了这么大的含义!够永远是狗,但是人却有可能不再是人!看完这部电影,内心很平静但是思绪却飘远了!

都2018年了,有些传统的错误思想一直还是根深蒂固!这部电影,故事的情节其实也很简单,可能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恶毒的后妈,不太关心自己的亲爸,一只灵魂寄托的宠物,还有越来越成熟和虚伪的自己。

讲点剧透吧!电影的主人公是为13岁的青春叛逆少女李玩,父亲的再婚和弟弟的出生,都让她在这个家中显得越来越渺小与孤立。父亲是关心她,但是这是表面的,从来不关心她内心的真正需求。所以当她变得孤僻时,父亲想的是送一条狗!这是一个讨好她的工具,但是狗真的是个好东西,不像人!尽管李玩()一开始不接受它,但它依然对你好!这条狗被取名为爱因斯坦,就这样陪伴着这个内心无比寂寞的小女孩!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内心,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大人们总是想着给了好的物质就是最好的爱,可是,没有真的爱,物质是会变质的。

后来,爱因斯坦走丢了,李玩疯了一样的找它,就此和家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爷爷受伤,奶奶走丢,这些她都没有在意,她就想找到这个自己精神世界的唯一寄托!父亲恼怒,打了李玩,没有丝毫的情感,但是在打完之后,父亲有后悔了,他开始道歉。此时的李玩似乎开始变得懂事了,她开始不再执拗与寻找爱因斯坦而接受了新的那只长得很相似的狗狗!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归于平静。李玩的弟弟,因为是家里的男孩子而从小就受宠,被宠的有些过头了,也很叛逆,会拿晾衣架打人!后来他的目标转向了这只新的狗狗,他打了这条狗,狗狗在反抗的过程中将弟弟弄受伤了。虽然这只新的狗狗也渐渐进入了李玩的世界,但是这时却又一次,因为继母和弟弟给无情的踢走了!后来我们知道这只新的狗狗虽然摆脱了被吃掉的命运,但是它绝食死了!原来的爱因斯坦,被其他人收养了!

大概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后来李玩在明知道其他人的故意为之的情况下吃下了狗肉!也许很多人的青春都是这样的,被逼着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好像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自己,这种疼痛青春,会爆发但是终归平静。或许,正确的爱一个人的方式应该是从心出发!我们终究会被岁月打磨,变成光滑的石头!很硬但是没有了棱角。

《狗十三》观后感


影片《狗十三》观后感

原创: 彼令

本文不是影评,是感受。可能要看过电影才能同样体会。

我小时候也养过狗,有一次,夜幕降临了它都还没回家。我就面朝大山、面朝河岸,大声地喊它的名字。边喊边哭,想着它是不是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后来一想我们那边的山里是没有老虎的,就放心了;但是可能大山里有蛇呀,会不会被蛇放倒了,一下又好难过。

差不多喊了1个多小时,我都做好它已经挂掉、已经失踪的思想准备了,它竟然趁着夜色,跑回来了,身上还带了些污泥,想必是受了什么苦,可我又猜不出,一时间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妈也很央就我,在我喊的过程中,没有阻止过我,到现在我还有点感谢她。

我有很多小情绪,经常得不到照顾。

一旦被照顾到了,就会铭记、感激。

①幼儿园放学后,我们在田边摘李子。一个斯文的大哥哥,发现几颗金黄色的李子,连着长在一个枝头上,他冒险爬上树,把那枝丫摘下来了,再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李子散落一地,所剩无几,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哄抢地上散落的李子。抢的时候我还心惊胆颤的,因为别的大哥哥从树上打下来的李子,哪怕是普通的李子,要是被人捡了,他们都会厉声厉色地呵斥,让人交出来,稍不注意还会打人。

他却笑呵呵地,让我们不用还了,就拿着吃吧。20多年了。

②那天同事婚宴,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喝到最后都去敬老板的酒了,我没有去,独自窝在角落,看他们谈笑风生。

有人特地好心过来教我,快去给大佬敬酒。我说他们都喝了很多了,可能也不想再应酬了,算了吧。教我的人说,你管他们喝多少干嘛,你要去敬了才是关键。

我转手拿起酒杯,又犹豫了,内心有些抵触,觉得喝酒也应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特意去敬老板感觉有点谄媚,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去敬酒了。

放下酒杯后,又出现了转机。老板特意叫到我,端着酒杯,唠了几句,我倒上了更多的酒,双手端起杯子,杯口低于老板,一饮而尽。我很感激,感激大佬不嫌弃,主动拉我一把。

然后我退下了,有些无所适从,坐在椅子上,埋下头。有人过来关心我,是不是酒精过敏,我内心差点哭了,有人能懂。这是我不擅长喝酒的一个原因,而且我的体质,喝酒多了是更容易得食道癌的。

③前几天回老家,小侄女也回来了,她被要求喊一些不知道该喊什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长辈,但是没有人第一时间教她怎么喊。那种场面我是感同身受的,我不是不喊人,我是不知道怎么喊,但是有时候我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我爸妈还总是略带责怪的语气说我,要知道喊长辈,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面前的这个长辈,该喊什么。

小侄女有报周末的舞蹈班,所以后来还被要求在长辈面前跳个舞,她不好意思,但是长辈们央求不休(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为难,我能体会),我说,不用跳,懒得跳喔,我们好好吃饭。她很开心。

后来吃饭的时候,她要我坐她旁边,后来还说,舅舅,我们两个拍个照嘛。我们都很开心。

别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④我妈妈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上次回家我才知道,她每次查话费余额都是打人工客服,根据语音提示按了很久的号码,都问不到话费余额。我分分钟给她装了个营业厅App,演示了几次给她看怎么登录,然后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电话账号的套餐使用情况。她很开心。

今天她登陆营业厅App后,没看到余额,微信截图给我看了,语音说了一堆,按照我提示,还是没弄明白。然后我们用另一个手机开视频,对着她手机,我说一句,她操作一下,弄到最后,发现好像是运营商bug,这两天可能暂时看不到。我说可以发短信来查询,也很简单,也免费。然后我自己用短信的方式查了一遍话费,截图发给她,她还是说麻烦,算了不弄了。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想再麻烦你了。”

我才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态度不好,因为当时忙着要去洗澡、忙着要回别的事情,有点急躁,不像以前那么温和耐心。

是我没有照顾好她的小情绪。

以前她可是有什么软件不会用,都会打电话问我的。那种耐心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的画面,很温馨。然后我又打了电话回去,道了歉,相互之间嘘寒问暖说了些,最后道别时我妈说:要是以后,你和你姐姐有一丁点给我脸色看的事情,我都不会去你们家玩。我说:哈哈哈哈,不会的不会的。

以前看到一句话:我们总是把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我便希望以后,我能给最亲的人最好的脾气。

成长中的罹难 《狗十三》观后感

好像也没什么东西

关于成长,我们是否真的有思考过它的定义是什么。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我相信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一定可以给成长的定义给与一个独特的解释。

在电影的宣传海报上有这么一句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生存法则。谁被杀害了?谁又是凶手?我想说的是,我们被杀害了,我们的本真与直率都被杀害了。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许多人的灵魂就死在了人们心照不宣的权力秩序 之中。

片段一:是我的选择?还是大人的选择?

电影一开场,我们就发现熟悉的一幕。十三岁的李玩和她的父亲以及老师正在讨论有关兴趣小组的报名的事情。李玩对于宇宙以及星空充满了热爱,所以她报了物理系。不过由于老师对于分数上的建议,李玩的父亲态度语气直接从“改吗?”转变到“改了”,将李玩的兴趣小组从物理系改成她本人毫无兴趣的英语系。这一幕,我想应该触痛了许多人的神经,有多少时候,大人们有关注到我们真正的内心世界?他们为你选择可能是他们认为对你最好的路,并非是你所想要的路。

然而,选择自己想要的路并非会不好,曹导在电影之中巧妙地运用了回弹的手段回答了这一问题,李玩用她的实力拿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第一名,保送高中,用不同的方式同样地达到了父亲的期望。有些时候,选择自己想要的也并非很差。

片段二:我真的疯了吗?

对于李玩来说,爱因斯坦(李玩的狗狗)意义重大。在爱因斯坦走丢以后,李玩开始发了疯地寻找。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过激行为。家里的人们为了将她安抚下来,使出了“狸猫换太子”的计策。当李玩收到狗狗找回来的通知时,甚至不顾是否有最后一节课跑回了家中。可对于一个对自己的狗真正有爱的人,难道真的会认不出来真不是自己的狗吗?面对着成人的欺骗,李玩不屑地叫嚣着事实,可这在成人的世界是行不通的。在众人的“指鹿为马”,李玩不得不留下委屈的泪水,也只能接受这条“爱因斯坦”。

片段三:对于他们而言,这就叫做成长

回想一下,我们从何时起,接触到了“酒桌文化”,长辈请酒时怎样都要回,敬酒时一定放低杯身。李玩在电影之中,经历了三场宴会,这三场宴会就是李玩在人情世故之中成长的体现。

至关重要的是最后一场,这就是李玩完全“成长”的体现。为了庆祝李玩拿到全国竞赛第一名,李玩爸爸为她置办了这一场宴会。在这之中,李玩的爸爸要求李玩给叔叔敬酒,李玩一言不发,也将杜康饮尽,正式进入成人的酒桌世界。

而真正升华的戏份在后面,李玩在来宴会之前,刚刚了解到另外一条“爱因斯坦”逝世的消息,而叔叔并不知情。为了祝贺李玩,叔叔特意为李玩点上一盘红烧狗肉。面对叔叔的邀请,以及家人们的注视之下,李玩淡淡地说了一句“:谢谢叔叔。”然后吃下了狗肉,这同时获得了父亲的认可。在宴会以后的车程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玩爸爸脸上的喜悦之情,甚至他告诉李玩“:你是爸爸的骄傲!”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李玩成长的表现。

中国式父母眼中的成长

在一部分的家长眼中,所谓的“你长大了”就是要你听话、懂事。听话则是在要求我们不能说的不要说了,懂事则又是要求我们学会察言观色。他们用他们认为对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教育,将孩子一步步逼上了成人世界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爱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地率真与本性的脸打烂,最后换上一副叫做伪善的面具,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题外话:那些反抗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像李玩这样的人不少,甚至有些人反抗的态度更为坚决。可他们的后果是什么呢?面对这些孩子的不顺从,类似于杨永信的恶魔应需而生,过去的豫章书院、临沂第四人民医院丑闻层出不穷,即使遭受到舆论的攻势,他们也能在这个社会继续生存,而原因正是背后有这些家长的支持。反抗的人们,就这样被送进了这些恶魔机构。进去过后,这些孩子又是他们眼中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了。

总结

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让人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无声无息的压抑,甚至让人时而充满了愤怒。极具表现力的画面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不得不让人们回去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什么电影在拍完后等了五年才能够上映,就是因为他批判了现实,指责了我们所不敢言述的事情。因此我推荐大家有空就去阅览这一部佳作。

引用一句台词,往后,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狗十三》观后感1200字


《狗十三》观后感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

当时李玩13岁,她又养了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可卡狗。

我老觉得《狗十三》这个电影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讽喻。




是说,青春就是一条狗,还是说狗就是一种叛逆期的青春?

因为十三这个数字看上去就有些玩世不恭。恰似你想爆粗口的一段年华。

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些台词太熟悉,也太残酷。因为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要听过这些。



其实,换个角度,我们当时不理解父母。但是当我们理解了父母,我们已经成为别人的父母。我们会不会也对自己的孩子去说这样的台词。一代一代人的成长,难道真是一种生理的轮回?

以幼小的身躯为器,去承担成人世界里岁月的沧桑和纠结。

曹保平是一个善于用细节去刻画内心和表达小人物悲苦的导演。每个孩子在刚懂事的时候,都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比如说李玩对物理和天文的兴趣。这也是她为什么给自己的第一条狗取名叫爱因斯坦。但是,她的父亲和老师却用自己的道理,告诉她要选择英语。




所以,当那个男性英语老师用自己的课本去一下拍死那只误闯入教室里的蝙蝠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被罚站的李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当李玩在自家亲戚的劝说下,大口吃下那口狗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李玩咽下去的不仅仅是一口狗肉,更是自己以往充满了个性的过往。或者,咽下这口狗肉,代表的就是她和成人世界的妥协;而当最后李玩偶遇自己丢失的那条可卡狗,她却不再相认,甚至哽咽着说出:我真怕它认出我,向我扑过来;还好,它没认出我。这个时候,其实曾经的李玩已经死去。

没有人会去理解她。

她的妈妈吗?她妈妈从小离她而去。




她爸爸吗?她爸爸一面说爱着她,一面却又在自己重组后的家庭里焦头烂额;他的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小儿子身上,他一面答应李玩要去看天文展览,一面却又因为自己的应酬,牺牲掉了李玩去看天文展览的机会和时间。



她的爷爷奶奶吗?那只是一种来自老人本能的爱,但是他们和李玩却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李玩的姐姐李堂吗?或者,李堂还是能和李玩交流一点,毕竟都是女孩,毕竟岁数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有男生高放在中间,她们姐妹其实间隙早生。

她的继母吗?她的继母也只是表面爱李玩,但更多的还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否则便不会拿另一条狗来糊弄李玩;在她的亲生儿子和李玩之间,那种亲疏选择无意但却冷酷。




两条狗,轻易带走了李玩的成长。

第一条狗,李玩一开始是不接受的,是李玩父亲不知道怎么和李玩交代自己又生了一个儿子的事实,买来一条狗,哄李玩开心。李玩最开始是不接受这条狗的,可是当她接受了这条狗的时候,她的爷爷却又大意弄丢了狗狗。

第二条狗,李玩一开始也是不接受的。可是当她终于可以接受这条狗的时候,她的父亲因为狗狗咬伤了小儿子的缘故,在自己媳妇一心的要求下,要把狗送到狗肉馆。那条狗被送走的时候,没人会记得李玩的伤心欲绝。尽管李玩父亲最终把狗送往了流浪狗之家,可是当他们想要再去寻找那条狗的时候,那条狗早已经绝食而死。




两条狗,李玩没能保住一条。没人会注意,你给了李玩这个敏感的孩子多少爱。当李玩的父亲拿着墩把儿去捅那条狗的时候,李玩一定会觉得自己好像一条狗。想起来了,开心了,就扔一根骨头吃;心情不好了,就可以随便去欺凌,甚至,随意去抛弃。

影片最后,李玩的小弟弟在滑冰场。他滑倒了,他哭泣,教练不会去扶他。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种重复。

成长,就是一种痛。抹杀掉以前的自己,去接受成人的规则或者世界。这过程,对某些孩子来说,是不是特别孤独?是不是特别无助?

看完,我想,我要去更爱我的孩子。我想,我不会去打了他,然后告诉他,打他,是因为爱他。我也不会去告诉我的孩子,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你平安快乐,一切就好。

《狗十三》观后感1500字


《狗十三》观后感

成长并仅仅是从一个爱因斯坦到另一个爱因斯坦。
看之前已经被安利了很久,据说是被禁了5年,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部片子。影评已经很多了,只想写下自己的一些观感。
没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排片却这么少,很多电影院只有一两场。片子很平淡很细腻,但反应出了中国家庭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李玩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爸爸买了一条狗给她,她给它取名爱因斯坦。爷爷买菜遛狗的时候把狗弄丢了,后妈另买了一条,说是丢了的狗,但它并不是爱因斯坦,李玩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后狗咬伤了弟弟,被送走。李玩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大孩子。但懂事真的这么重要吗?一条狗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大人真的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嘛?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娃长大了,懂事了。这两句话,反复在电影中爸爸和爷爷奶奶的口中出现,当李玩和家长的意愿冲突时,就是不懂事,而当李玩考了全年级第一,拿了全市物理奖的时候,就是懂事了。很讽刺的是,每当懂事的时候,总会有些事会发生。拿了年级第一,正好赶上弟弟生日;拿了奖状,第二只爱因斯坦死了懂事到底是什么?真的这么重要吗?还是说懂事只是家长想要减轻自己负担的一个说辞?家长在外工作这么辛苦,回来你还不懂事?!那所谓的懂事和真正的长大又是不是一回事?李玩去酒吧喝酒被骂,在酒桌上就被要求喝酒,这两套标准,就是让孩子去懂事的模式吗?其实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也就是这样的,当你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去实施,但父母得知,总会跟你说不行,不现实幼稚。可能确实很多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很草率,但他们有错吗?他们没错,只是不适合成年人世界的规则罢了。那就应该去浇灭他们的想法,强行安排上觉得正确的事情吗?
你到底要什么?你说嘛!你要天上星星,爸给你去摘!你要啥?!你说嘛!这是当爱因斯坦走丢之后,李玩不接受新的狗,而半夜不归喝酒,奶奶出门寻找迷路回来后,李玩的爸爸情绪激动,问李玩的话。孩子到底要什么?喜欢什么?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李玩不喝牛奶,她的奶奶爸爸都不知道;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爸爸不仅搞错了展览的时间,也因为酒局使得李玩错过了展览;到底是不是爱因斯坦,没有人在乎,只不过是一只狗罢了,为什么你还要无理取闹?!李玩强行喝了牛奶,吐了,为了不让爸爸难堪,吃了狗肉。小孩背负的不够多吗?家长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大,背负着一家的生计,孩子的未来。可是孩子背负了什么,想要什么,又有几个家长会在乎?李玩要的不是爱因斯坦这条狗,要的是陪伴,要的是在乎她的心,并不是真的在意爱因斯坦是不是会回来,而是你们找都没有找就告诉我,爱因斯坦没有了,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那只不过是一条狗,再买一只一样的不就行了,又有什么区别?可是对于李玩,它的意义不一样,爱因斯坦是她用拌饭喂大的,走丢的不是一条狗,还是她的寄托,而家长先是用旱冰鞋转移她的注意力,又用另一条长得一样的狗,妄图平息这件事,根本不在乎李玩脾气的真正原因。而在她决定接受第二只狗狗后,因为弟弟被咬伤,又被送走,多么的悲哀。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先是被爸爸搞错了时间,又因为酒局而错过了最后的观展时间,她内心的失落失望,也没有人在乎,不过就是一个展览,没有大人的生意重要,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
看似温馨的家庭,小孩的内心确实无比的寂寞。李玩虽然是电影的主角,但却感觉她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爷爷奶奶把她当小孩宠着她,只要三餐吃饱。爸爸只要她成绩好,什么都可以满足她,但她却只想知道狗的下落。李堂作为她的闺蜜,却也只是看大人眼色,并不会和她站在同一战线。爱因斯坦丢了,没人在乎;买来的不是爱因斯坦,没人在乎;弟弟昭昭生日时,她就像一个局外人,没人在乎;她爱看的展览,没人在乎;她准备的演讲,没有人在乎;她不喝牛奶,没人在乎;而大人在乎的,只是你有没有吃饱吃好,你成绩好不好,家里人和不和睦,外面工作做的好不好,而不是你的狗是不是原来那条狗。
反过来说,大人也有大人的无奈和心酸,李玩问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认识的?爸爸泣不成声,并且不想让李玩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不是一个好爸爸,大人又何尝不想陪伴小孩,但是大人也是有心无力,无可奈何。所以总希望孩子懂事,可以分担他们的压力,希望他们不要闹腾,在家乖乖的,不惹事,不闹心。我们已经从小孩变成了大人,李玩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懂事,变得不让人操心,也逐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
这种事以后还多着呢是整部片子最心酸最无奈的一句话。只是告诉你,你就慢慢习惯吧,毕竟你也改变不了什么,就受着吧,忍着忍着就习惯了。毕竟人世间有太多你无力改变的事情,渐渐的你也就变得冷漠,变得和大人一样了。
李玩在电影中一直提到的平行宇宙理论,其实是她觉得自己遗憾的一个弥补,她觉得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李玩会过得更好。她问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她和父亲说的不该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她和父亲说应该让昭昭和奶奶道歉,其实都是小孩天真直率的表现,不懂得伪善不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而生活渐渐的也就磨平了她的棱角,当她最后看着弟弟昭昭的时候,也许她也懂得怎么做一个大人了。
片中还有青春的荷尔蒙,躁动,不羁,和懵懂的爱情。李玩可能比别人更冷静,更快的成长了。与其说是青春片,不如说是一部家庭片。那在看电影的我们,是不是也长大了,懂事了呢?希望在这个世界中,你长大的慢一些,快乐一些吧。

狗十三观后感500字


《狗十三》观后感
越来越深秋

非常现实的一部好片,导演竟然这么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从女主身上看到太多太多自己曾经的影子,应该也是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影子。女主在我看来,很可怜,很懂事,比我懂事多了,比我能理解大人多了,曾经,那个年纪的自己,和身边人的冲突更加激烈。很巧,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宠物的走失,同样的,没有失而复得,永远的失去了。虽然我没有责怪家人,但是女主的伤心,完完全全可以体会,甚至可以说,我曾经比她更伤心欲绝。另外,从孩子蜕变成大人的过程,确实是撕心裂肺的,感觉自己的童真一点点的在死去,电影通过几次饭局来表达女主的变化和所谓的成长。饭局,是中国式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也在饭局上看到过太多这种虚伪恶心的景象,其实自己还是吃这碗饭的呢,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这么些年过去了,自己在饭局上的表现一点没长进,依旧那么木讷,和十几岁的初中生女主没两样,性格决定命运吧。。。。我是该庆幸自己内心仍是个孩子吗?电影七七八八的小时挺多的,有那么一两件事没怎么看懂,但女主的变化,我并不认为这是妥协,还是很连贯自然的,可能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有类似经历。父母的爱真的很重要,但比爱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理解(我就是有爱没理解,女主是没爱没理解。。。),片中的爱情,谈不上爱情了,少男少女间的好感和欣赏,其实我还挺喜欢这段的,恰到好处,很淡很自然,没有发展才会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吧。
为什么大人都觉得对宠物的爱是可以随随便便找个替代品就可以解决的呢?每一个宠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因为它长的全世界最可爱,它的品种最高贵还是怎样,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找来替代品,对它也不公平。我觉得电影中第二条狗真的很可怜!从来没有得到过爱,完完全全的牺牲品,养宠物务必慎重,那是它的一生。而女主最后遇见第一条狗的反应,有看到评论说女主长大了,对生活对等等妥协,我觉得不是妥协,在我看来是,它现在的生活很不错,有爱它的主人,既然自己没有能力给它好的生活和爱,就不要打扰它的生活了,它就算回到自己身边也会是个悲剧。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狗十三》观后感7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读后感7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