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年轻气盛》观后感500字。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年轻气盛》观后感500字”,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年轻气盛》观后感

由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执导,是一部充满艺术气质与欧式风情,探讨艺术家的晚年精神危机的剧情片。这部影片从迈克尔凯恩饰演的指挥家弗雷德坐在草坪中央的一张椅子上,手里不断揉捏着一张红色的锡箔纸开始,之后再把镜头聚焦于弗雷德和身姿曼妙的环球小姐擦身而过,慢慢用一种游离的状态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被艺术和人生思考裹挟的精神世界里面。
影片中用了大量的对比性事物来突出对比年轻气盛与黄昏迟暮。比如小女孩那像樱桃般娇嫩欲滴的胴体与弗雷德躺在按摩床上松弛且充满老人斑的躯壳;比如弗雷德与朋友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缓缓漫步,而按摩的小女孩闲暇时间对着游戏画面翩翩起舞等。虽然导演没有将这些事物集中起来做突出对比,而是随机散落在电影各处,但是当我分别看到这些事物的时候,脑子里面还是忍不住想到年轻的生命就像是初开的花朵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相反年迈的身体却一天天变得死气沉沉。
除了身体感官上的比较之外,导演更多地聚焦于精神思考方面。人越是上了年纪,思考东西越是复杂且混沌。比如弗雷德说什么也不肯答应为女王再次指挥自己年轻时的作品;摸爬滚打演艺圈多年的中年演员不可避免地遭遇演员经常遇到的被定型的尴尬,以至于当有一个人有一天告诉这个演员他曾经饰演的别的不起眼的角色被留意的时候,演员一下子感动得红了眼;弗雷德的导演朋友即使到了高龄也依然干劲十足,决心制作一部优秀的遗作的时候,却被合作多年的女演员无情质疑与打击其创作能力;弗雷德和朋友一起散步,讨论的却是小便排便的每日变化。即便是提到了过去,却也几乎忘却了大部分,甚至忘却了亲人的脸庞,只依稀记得初学自行车时的跌跌撞撞;在餐厅用餐,却一直注意别桌夫妇是否交流。这一切都在暗示着岁月的老化,记忆的退化,注意力的流散。
这部影片和导演的上一部作品充满一个共同点:用艺术基调诉说上了年纪的艺术家如何衰老。镜头的切换游离失重,虽然没有固定的叙事主体,但是却通过支离破碎的故事拼接成完整的影片主题,充斥着导演的强烈风格。此类影片很难一遍看懂,需要反复回味,越嚼越有滋味。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年轻时候》观后感


《年轻时候》观后感

蔡大叔每日谈:亚当桑德勒,娜奥米沃茨联合出演了《年轻时候》,讲述了44岁的纪录片导演贾许(亚当桑德勒扮演)和妻子,一直没有孩子,过着相对无聊的平凡生活,偶然结识了一对25岁的青年男女(阿曼达塞勒斯扮演),他们对贾许的崇拜和肯定给了这个不再年轻男人一道生活的阳光,贾许夫妇开始远离同龄人的圈子,尽力融入这个热情的又是奇思妙想,一切皆有可能的青年人的圈子,各种新奇让贾许夫妇感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热情,当然,他也被同龄人称为一个戴着年轻人小礼帽的老头,虽然他们尽力忘却自己的年龄,然而最终结果却是那对年轻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贾许夫妇的社交资源而制造的一切缘分,最后,贾许夫妇领养了一个孩子重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贾许说我已经44岁了,很多东西注定不会再有了,本以为揭露了这家伙的虚伪假象,能成为英雄,事实证明我错了,有些时候总在担心我该如何老去,事实上也就是如同其他人一样的慢慢老去,没有什么不同。也许他不是坏,而是年轻。

《少年轻狂》观后感200字


《少年轻狂》观后感

很欣慰韩国也拍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微电影。
《少年轻狂》 由韩国文创振兴会(KOCCA)所策动的青春计划,4位新晋导演4个致青春的故事。
这四个故事基本上涵盖了青春时代的所有层面,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仍能使剧情跌宕起伏并让人匪夷所思。
与国内的青春片不一样,《少年轻狂》更看重青春的某一个层面并努力延展开来,看不到撕心裂肺的爱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深深的拥抱,看不到肆无忌惮的纨绔子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形象。
每一部韩剧都少不了欧巴、阿西八,但是却透漏出主人公豁达开放的人生态度,电影不错,推荐欣赏。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剧中的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观赏作品之后,我们通常会因其中的情节引发思绪。将感悟写成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1)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动人的旋律

初二(3)班 张熙瑶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抗美援朝,这也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故事,开场,旋转的时钟带我们进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飘雪似乎要飞出屏幕,闯入我们的眼眶,林间的日光引人入胜,这将会是一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对这部影片感触最大的地方,雄壮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们无一不热血沸腾,而这首歌曲也贯穿着每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历险。

任红举,以为87岁的老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与战友们都还只是一名学生,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光荣的,但是又有谁会理解这艰苦抗战中的离别呢?

文工队里,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文,一位小提琴手,这些文艺工作者们也参加了这次出征,正当我激动的准备继续猜测他的经历时,就听闻这位与我相隔着一个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无情的炮弹之下。

“我愿用你一根白发,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

紧接着,是任红举的另一位战友,汤重稀,通过视频,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见到了“小汤”,记忆中那个孩子也变得满脸皱纹,汤重稀战士年轻时,曾经也想成为一名手风琴演奏家,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当这位老战士把手举到胸前时,我愣住了,原来,汤重稀战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让手受伤,一点也不行,说着,他想把双手环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来的炸弹,决定了他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梦想了。

薛英杰,一位卫生部的战士,他在战壕中东奔西跑,解救一个有一个伤员,曾经,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战士,被炮弹夺去了下巴,喉咙的部位清晰可见,我不敢去想那样残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伤口,没有一个护士喂饭坚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战士为的次数最多,而这位小战士,对他十分亲切。

“他,也有爹和妈啊……”

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弹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动人的诗歌,这些战士,用血肉保护了朝鲜,用生命,守住了列强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战士们都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最危险的,我去,生命有关的,也由我顶上”,有的用眼泪掩盖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盖伤痛……

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的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围绕着红色的中国梦,烈士的陵园里撒满了阳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满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炽热的红色,这一切祥和安宁的场面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回报!穿过高楼大厦,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从雪地间归来,迎着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声,动人的颂歌,传递着胜利的消息,这是一个年代的感慨,更是红色精神所传递的情怀!

忽然间,我似乎听到了志愿军斗志昂扬的,胜利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2)

带着光的人

初二(2)班 王行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带着光的人。

说起光,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明亮、温暖、它在黑暗中闪耀,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烧,使人们感到温暖。而我们如何成为这样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呢?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首先应心中有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光的人。那是怎样的社会啊!国家的希望留学生们只贪只顾贪图享乐,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为自己同胞被屠杀而叫好的看客!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用呐喊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他说:“以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永远活着,永远为来者指引着方向。

而翻开史书,这样的人还少吗?一生想收复中原的陆游,在典籍中寻救国之路的闻一多,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一颗颗星星,给迷茫的人们方向。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也应心中有勇气。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战士们也付出了惨痛牺牲,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尸体,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孙后人,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而着眼当下,新冠疫情忽然爆发,无数“白衣战士”拥上了战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他们都是炬火,烧融了冰雪,烧灭了病毒,燃烧在一起,成为了太阳,永远温暖着我们,也烧进了我们的心底。

成为带着光的人,我们也要心中有善,也许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许是同学,老师的鼓励,都能使我们温暖,而我们也应成为光,传递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举动。我们都是萤火虫,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诗《光的赞歌》中的几句来结尾:“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力量,无数的微尘汇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又相互照耀。”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光继续出发。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3)

和平不是上天的赐予,幸福不会从天而降。71年前,一场帝国主义强加给新中国的战争改变了数万万年轻人的命运,在血与火的残酷战争中,他们的青春在燃烧,他们的热血在抛洒,71年后,有人活到了今天,有人却永远地长眠在那片异域的土地上了,这就是9月3日上映的主题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讲述的内容。

电影是通过采访健在的26名志愿军老兵,由他们还原真实的战争场面,讲述当年抗美援朝血与火的真实经历。

影片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一串串刻骨铭心的往事追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聚焦了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那些普通的年轻人。

白发渔樵,秋月春风,战争早已远去,当年最年轻的战士也已经87岁,他们从战争中归来,历尽沧桑,生死于他们不过是瞬间之事,一定程度上说,相比于战友,70年后能够接受采访,回忆往事,他们是幸运的,但也是沉重的。

图片

周有春,志愿军23军67师炮兵营话务员/侦查员。他哭着说,当年他们镇上有147人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跨过鸭绿江。战争结束后,最后活着回到家乡的战友,只有三人,他是其中之一。而且他是三名战友中的最幸运的,因为他没有在战争中受伤。而另外两位战友都在肢体上受到了不可康复的伤害,与死神擦肩而过。谈到战友的牺牲,他早已是满面凄容,泣不成声。

任红举,原志愿军12军31师文工队的队员。时年17岁,北京人,活泼可爱,人称“小北京。任老一脸凝重地告诉我们,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中的画面更残酷。入朝不久,突然而来的一场空袭一次就夺去了几个战友的生命。那个曾经饰演喜儿的姑娘,被炸弹抛入水中,只留下了两条美丽的辫子。还有那个漂亮的河南姑娘刘雯。在河边被炸弹炸得几乎没了双腿,战友们轮流背着她,她不流泪也不喊疼,却在唱歌,唱“我们是中国的青年,站在祖国的最前线。”

他告诉大家,进入朝鲜后,我们就从宣传员变成了战斗员、救护员。在血与火战场,一场战斗过后,他和文工队的战友奉命寻找伤员。夜色苍茫,夜沉如水,硝烟散后的山川寂静的吓人。月色下,他在河边水车旁磨坊里,发现受了重伤的教导员李振堂,那个时候,教导员受了重伤,肠子被炸了出来,已经奄奄一息,但他仍然喊着“前进,前进!”他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他靠在自己的肩上,减轻痛苦。教导员在最后的时刻掏出来一块银元,说出了妹妹的名字,意思是让他设法交给他唯一的亲人。教导员最后牺牲在他的怀里,是他将教导员的遗体掩埋,通过组织将烈士的遗物交到亲人手里。

任老一生从事文艺创作,在硝烟弥漫的上甘岭战场,他创作了歌颂孤胆战斗英雄胡修道的山东快书《金星英雄》,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弘扬了英雄精神。归国后他曾参加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脍炙人口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太湖美》是他的巅峰之作。

图片

94岁的薛英杰是志愿军的一名军医,这个职业让他看到了更多的生与死。老人2019年接受采访时说,他有一个最后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将一个跟他情同手足的战友遗骸从朝鲜带回国内。这个战友和他12岁时候就一起参军,在部队的少年班,后来一起过江,1951年6月1日,战友牺牲在他的怀里,他亲手埋葬了他,曾经承诺要带他回家,但却没有能够实现。多年来,老人始终念念不忘。影片中,一提到此事,老人泪眼朦胧,老泪纵横,让人心痛。

影片上映前两个月,他去世了,也许他害怕去见战友,但战友不会埋怨他,因为他尽力了,他的愿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此前,国家与韩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将有步骤的分批归还志愿军烈士遗骸。就在影片公映前的9月2日,第八批109名在韩志愿军战士回家,这是对老人最好的慰籍。

图片

影片中三个女兵之一刘素谦,是当年的志愿军工兵政治部秘书,电影主创团队找到她时,刘素谦曾经动情地对导演说出“你要再来得晚一些,我可能就走了。”她的确没能等到影片上映,这是无法挽救的遗憾。但因为影片拍摄她又见到了战友熊朝瑞,因此,她又是幸运的。

图片

熊朝瑞,卫生队救护员,作为女兵,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其实更不易。人们常说,女孩子天生爱美,但战场上的美恐怕只能是心灵的美。她说,我们那时候几天才能洗一次脸,几个月都没有洗上澡,身上长满了虱子、虮子,没有空袭的时候,到坑道口相互抓虱子,挤虮子,一个战友却因此而遭突然返回的鬼子飞机扫射而中弹牺牲。这就是战争的残酷,“铠甲生虮虱,……千里无鸡鸣”曹孟德描绘的战争情景在这里重现。

图片

周继成,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机炮连射手,黄继光战友,他目睹了黄继光堵住敌人机枪牺牲的一刻,为战友报仇的信念让他无所畏惧,作为班长,他带领全班战士,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的五次冲锋,歼敌一百多人。他一身英气,豪气干云,即便老年的他,讲述当年战斗情景也是如同机枪扫射,爆豆一般。

王仁山,志愿军后勤二分部汽车1团2连战士,作为汽车兵,任务就是保障弹药和物资的运输。当年,美国强盗利用空中优势对志愿军运输线进行绝命“绞杀”,当时汽车只能夜间行驶,而且不能开灯,即便这样,也经常遭到空中袭击。我的伯父当年也是一名志愿军汽车兵,据他回忆,两颗炸弹在他的前后车前爆炸,两个战友就这样牺牲了,而他也受了伤。王仁山那句“活着干,死了算”是他们最铿锵有力的誓言写照。

英雄当被永远被铭记,还原真实的英雄故事是影片的初衷,“抢救式拍摄,还原真实的战争和英雄。但有的受访老兵却不愿再回忆那些撕心裂肺的往事。

白清林,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7连连长,他满面凄容的说,“我不愿再提那些事。”

但是,共和国却不能忘记,新的一代年轻人也不能忘记。是你们为祖国而战,为正义而战的信念,用壮丽的青春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道路,用鲜红的热血浇开了和平之花。青春于你们是硝烟里的璀璨芳华,是保家卫国的无怨无悔。你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亲人,也有朋友,面对战场上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你们以一句“活着干,死了算”勉励自己。于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古代先贤孟子的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舍身取义是古人崇尚的最高境界。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词》中曾赋诗明志言:“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插自由花。”是的,敢于直面生死的人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如今硝烟散尽,万山红遍,春风化雨,歌声如潮。我们生活在自由、平等、富强的国度里,这是何等的幸福,而这一切不正是71年前,那些最可爱的年轻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吗?当年他们是时代“最可爱的人”。71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是时代“最可爱的人”。虽然,他们归国后的境遇不同,有的因伤肢体残缺,一生生活艰难。影片画面中那一对假肢支撑的双腿,那没有五指的手臂,无不让我们动容。一双双湿润的眼睛证实了大家的感受。影片结束时,两个同场观影的年轻人依旧泣不成声,难以止痛。“勇士辉煌化金星”,信念在她们心中升华。

此时,让我们重温一下魏巍先生当年曾经向人们的那个提问,也许更有意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朋友,我是早已意识到了自己的幸福,而且还是非常幸福,亲爱的朋友,你呢?

上面就是好作文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3000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4)

三月的南部小城,雾气中还飘泼丝丝银雨,木棉花染上了浓烈的党旗红,团团锦簇傲枝吐焰,好似在讲述1950年的初春,但万家灯火点点,却又令人恍惚然然。走进纪录片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我又跟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武装前进,冲进抗美援朝,追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老兵们的故事,感触最美的血色浪漫。

唤一声最可爱的人,舍生忘死保卫祖国。七十二年前,新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百废待兴、内忧外患,美帝列强虎视眈眈。为了免得百拳来,英雄的中华儿女奋勇而上,只为打得一拳开。孑然少年身誓师北上,他们扬起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抱着以生命捍卫新生共和国的决心视死如归。战场上,最美白毛女不惧生死福祸兮,巾帼之躯迎战而上,只留浪漫在人间;炮火中,河南兵身负重伤之际,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绝不流泪显军人本色;弹坑里,军乐提琴手血染沙场,战士精神激励同仁,保卫祖国永不悔朝鲜战场遍地是英雄,在长津湖、铁原、上甘岭,创造了无数震惊世界战争奇迹,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志愿军将士总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成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无人忘记,激励后人坚定理想信念、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应一句人民的儿女,青稚为战不负韶华。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每一个年轻一代,都生逢伟大建设时期,今天,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成为全国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带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质朴话语,激荡起无数国人的热泪。他们是芸芸众生的平凡人,更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英雄楷模。新时代呼唤英雄,更造就英雄,唯有青年强国家方能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之时,我们要化身热血儿郎,不负人民重托,担起时代重任,牢记使命必达。坚定信仰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干干净净,勤恳苦练基本功,在实践中善于作为,遇困难敢于斗争,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大胆地接烫手山芋、吃吃苦头,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不辜负党不负人民,将自己融入到国家建设事业中去,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定义青春的无悔与荣光,创造时代伟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复兴路近,我们正年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只有坚持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越是艰险越向前,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方能不断创造新的韶华成就,带领今日中国这艘巍巍巨轮,满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驶向不可逆转的壮丽航程。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5)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在观看电影时,我们的大脑是活跃的,观看了一个作品之后总是会有满满的内心感悟。想要提升自己,我们就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写进观后感里去,观后感使我对作品的印象更深刻。下面,我们为你推荐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1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动人的旋律

初二(3)班 张熙瑶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抗美援朝,这也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故事,开场,旋转的时钟带我们进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飘雪似乎要飞出屏幕,闯入我们的眼眶,林间的日光引人入胜,这将会是一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对这部影片感触最大的地方,雄壮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们无一不热血沸腾,而这首歌曲也贯穿着每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历险。

任红举,以为87岁的老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与战友们都还只是一名学生,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光荣的,但是又有谁会理解这艰苦抗战中的离别呢?

文工队里,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文,一位小提琴手,这些文艺工作者们也参加了这次出征,正当我激动的准备继续猜测他的经历时,就听闻这位与我相隔着一个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无情的炮弹之下。

“我愿用你一根白发,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

紧接着,是任红举的另一位战友,汤重稀,通过视频,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见到了“小汤”,记忆中那个孩子也变得满脸皱纹,汤重稀战士年轻时,曾经也想成为一名手风琴演奏家,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当这位老战士把手举到胸前时,我愣住了,原来,汤重稀战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让手受伤,一点也不行,说着,他想把双手环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来的炸弹,决定了他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梦想了。

薛英杰,一位卫生部的战士,他在战壕中东奔西跑,解救一个有一个伤员,曾经,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战士,被炮弹夺去了下巴,喉咙的部位清晰可见,我不敢去想那样残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伤口,没有一个护士喂饭坚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战士为的次数最多,而这位小战士,对他十分亲切。

“他,也有爹和妈啊……”

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弹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动人的诗歌,这些战士,用血肉保护了朝鲜,用生命,守住了列强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战士们都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最危险的,我去,生命有关的,也由我顶上”,有的用眼泪掩盖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盖伤痛……

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的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围绕着红色的中国梦,烈士的陵园里撒满了阳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满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炽热的红色,这一切祥和安宁的场面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回报!穿过高楼大厦,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从雪地间归来,迎着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声,动人的颂歌,传递着胜利的消息,这是一个年代的感慨,更是红色精神所传递的情怀!

忽然间,我似乎听到了志愿军斗志昂扬的,胜利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2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初二(3)班 张嘉芮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前不久学校带领我们观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对此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这是《1950他们正年轻》电影的结束语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去到朝鲜,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受到美国的侵害。一滴滴血迹犹如刀割般刺在了我们的心房。

在电影前段,有个明教任红举的老兵向观众讲述着曾经抗美援朝的事迹。军中的“白毛女”,刘文等一些女兵也参加了此次战役,她们英勇无畏,面对牺牲毫无畏惧。面对敌人的子弹,大炮,面对不知从何时从天空中飞来的炸弹,战士们勇往直前。他们不敢去想未来,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是否存在。任爷爷说当时上战场的大多还是学生,在青春正洋溢的时候他们毫无畏惧地奔赴了战场,用无畏的胆量冲向敌人。我们要敬畏前人做出的努力,并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未来。

大炮子弹在空中穿梭,手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落地炸开,烟灰布满四空,负伤和已经死去的战士们躺在地上……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们并不知道战争有多么惨烈,这种惨烈或许使我们体会不来的。正如郭瑞铮奶奶的经历一样,在战场上,她最要好的朋友死在了她面前,这种悲痛不言而喻,是最难以忘却的情感上的悲痛。

2021年的我们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学习;1950年的他们在奋斗,夜晚七时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间,在朝鲜的上空进行无情的轰炸。那一天薛英杰和战友在火车上发生了口角,因为正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候,所以薛爷爷并不愿意出去,却被战友说怕死鬼。对于在战场上战斗的战士们来说,都希望自己胆子大,成为国家的脊梁,“怕死”二字如刀割一样令他心痛。他们一起出去,可那位战友却再也没回来……

不到20岁的年龄,不到100斤的身躯却肩负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战场上的生和死或许就在一瞬间,但战场上奋斗的结果也无疑是国家的希望。

烈士园中刻上了抗美援朝烈士们的名字,烈士的遗骸也在不断护送回国。五星红旗由鲜血染成,而烈士们的骨灰也会被五星红旗所包裹,这是人民和国家对烈士们致以的最高尚的敬意。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有人为我们创建了当今幸福生活,我们也将用行动做以回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先辈之精神,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3

你要说什么是真实,那我说真实才不是那些经过艺术加工大部分只重点刻画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遇到的困难的影视剧,真实就是像《1950他们正年轻》这样的历史纪录片,这才是真实的历史。我迫切着希望《1950他们正年轻》能在线上上映,让所有爱国青年都好好了解那段历史。我很感谢《1950他们正年轻》的创作团队能在当年为国征战沙场的老兵们一个个凋零的时候为后人“抢救”出这样一部纪录片。正如刘素谦奶奶在镜头前说的:“你们再不来我就没了啊”当我在电影最后的采访老兵名单里,看到刘奶奶和薛爷爷一样,名字都框了个方格的时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战争很残酷,但不要怕战争,你说呢?”熊朝瑞奶奶在影片结尾说的那句话,既是对我说,也是在对我们所有人说。不要怕战争,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1950年的他们,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他们如同在黑暗中怀揣着一颗向日葵种子的前行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会亮起来,但是他们相信天就快亮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倒在了黎明前,他们怀里的向日葵从他们倒下的躯体迸发而出,迎着新生的太阳微笑,那株向日葵就是今日之富强和平中国。正是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有现在。向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立国之战奉献自己一切乃至生命的先烈和老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上面就是好作文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500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500字精选2篇,仅供参考。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4

带着光的人

初二(2)班 王行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带着光的人。

说起光,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明亮、温暖、它在黑暗中闪耀,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烧,使人们感到温暖。而我们如何成为这样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呢?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首先应心中有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光的人。那是怎样的社会啊!国家的希望留学生们只贪只顾贪图享乐,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为自己同胞被屠杀而叫好的看客!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用呐喊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他说:“以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永远活着,永远为来者指引着方向。

而翻开史书,这样的人还少吗?一生想收复中原的陆游,在典籍中寻救国之路的闻一多,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一颗颗星星,给迷茫的人们方向。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也应心中有勇气。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战士们也付出了惨痛牺牲,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尸体,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孙后人,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而着眼当下,新冠疫情忽然爆发,无数“白衣战士”拥上了战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他们都是炬火,烧融了冰雪,烧灭了病毒,燃烧在一起,成为了太阳,永远温暖着我们,也烧进了我们的心底。

成为带着光的人,我们也要心中有善,也许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许是同学,老师的鼓励,都能使我们温暖,而我们也应成为光,传递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举动。我们都是萤火虫,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诗《光的赞歌》中的几句来结尾:“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力量,无数的微尘汇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又相互照耀。”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光继续出发。

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生活中,优秀的作品让我们赞叹不已,在观看一些作品后,某些情节会激发我们的浓厚的兴趣。 我们的真实体验是观后感的关键所在,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精度。写作品名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1】

“正是有了年轻的他们血染疆场,才有了我们的安稳生活,如今山河无恙,盼英魂归乡。”“向岁月长河中的永远年轻的老兵致敬!”“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有一场仗要打,别忘记过去,别忘记现在。”在影片小规模试映后,首批观众纷纷在朋友圈、豆瓣发表好评,还有人提示观影前一定要带好纸巾,因为该片很燃很感动。

一位观众看完片说,“最后的这一幕挺让人动容的,一位志愿军老奶奶说‘你们要是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有了’”。导演宋坤儒表示,这也正是他最大的遗憾,因为疫情的原因,影片拍摄制作周期拉长,导致片中有几位老人已经过世,他们在临终前都还在问影片何时能上映,包括这位观众注意到的刘奶奶。

一位军人观众表示,数次泪流满面,为什么那么多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不愿意讲诉那段硝烟岁月,他们在讲诉中提到更多的是逝去的战友,那是他们刻骨铭心的沧桑心路。观众中,有一位是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后人,她提到,在几年前,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所在部队的番号以及在哪一次战役中牺牲的。导演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我希望大家通过这部电影,能更了解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可能比你们想象的了不起。”

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2】

一张张年轻志愿军的黑白照片,一群意气风发学生样貌的年轻人率先映入观众的眼帘,镜头一晃,一位白发苍苍、胸前挂满勋章的志愿军老战士出现在镜头面前,《1950他们正年轻》71年的时间跨度犹如"一瞬"被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在老人旁白带领之下,我们得以回到那场真实而又残酷的战争之中。

"我的战友梦想是当小提琴家,可是那场战争,炸断了他的手,他的梦想没有了。"这样的故事,《1950他们正年轻》不只一个。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来的战士,如今他们怎样了?当年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在军力物力悬殊的那场战斗中,这些年轻人想的是什么?26位平均年龄88岁老人讲述着他们的经历,那个属于他们的1950。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首励志感人的青春赞歌。

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3】

回望历史,1950年距今已是甲子之后又十年有余,这个载入史册的特殊年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一代人的青春,同时也成为文艺创作的热点题材。前不久上映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传说中的龙城飞将,都是普通的志愿军老兵,有炮手、侦察兵、军医、文艺兵、翻译等,入朝作战时才20岁不到。影片通过26位老兵的回忆将战争前线的惨烈,战士们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深嵌内心的战友情拼接起来,呈现给今日之青年,今日之中国,唤起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影片以鲜明的影像风格回望历史,在勇士们苍老却坚定地诉说中穿越时空,讲述战火中永恒的青春故事。首先,影片伊始的空镜头呈现出浓烈的时间流逝之感。沧桑的画外音映衬着不息的川流、远飞的雁群、遒劲的老树,除了扑面而来的时间感,还有历史的宏阔与幽微。随后的黑白影像中,一趟列车开过,车顶上一位孤独的乘客如同被历史裹挟的个体,沉默而执着,好似从雪漫漫、风策策的前景中驶向历史深处。这个段落一气呵成,奠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其次,通过声音降噪加强画面本身的感染力。历史本身是沉重的,如果用音乐来烘托这种沉重,似乎是最直接的方式,但这种音乐抢镜的结果势必削弱画面本身的力量。影片中,宣传员熊朝瑞坐着轮椅观看战争展览,中远景镜头形成她与照片墙恰到好处的对照,青年的和老年的,过去的和现在的,这种画内画外的双重观看强化了影像的张力。当老人开动轮椅从右侧出画时,这静默的影像便具有了明显的隐喻含义。从画面中缓缓离开的她,似乎将那段历史也带离了。再次,适当的日常景观调动了影片的现实观照意义。影片大部分还是访谈,个别日常生活段落的穿插将历史和现实联结起来,日常的表层下仍然可看到历史的印迹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之感。如独坐在客厅看电视的老兵,静止的画面里只有模糊的同期声,而影像的意义其实已经溢出画面。时过境迁的孤独感就在这画面中生长,直戳观者内心。所以,日常并不都是琐碎的,精微的日常有时反而会支撑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

《1950他们正年轻》选择了一种质朴的方式来书写历史,这种经由受访者道出的历史细节是珍贵的,让人动容的。影片中的青春颂歌是热血铸就的,对于和平年代的观众来说,震撼而沉重。通过老兵详尽的回忆,观者也会不同程度地形构出一种极限境遇下关于生命和人性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残酷,另一方面也捕捉到了战争中的人性细节。

厚重的主题意义和鲜明的影像风格对于一部纪录电影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影片在个别细节处理方面还有一些遗憾,这对影像的质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影片中有大量的影像资料,但几乎都未标明来源和出处,多次出现的照片墙,有合影、有特写,也未交代,这种符号化的方式会削弱影片本身的记录效果,如果加上来源与出处,真实的力量会更加震撼。采访者少有的几次提问,使得声音参与到文本的表述中,但并没有为这种表述助力。比如问您的这种经历是否和子女讲过?您平时还会想起抗美援朝吗?您会主动想吗?您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呀?这些问题只看文字是没有硬伤的,但是影片中的声音和语调却给人一种局外人的感觉,采访者并未完全融入受访者营造的历史语境中,这会连带着观众一并出离。所以,声音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影片中突然出现的声音。

历史叙述一直是中国电影书写家国记忆的重要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影工业的升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加持下的影像表达,有了无限的拓展空间。然而,历史本身的厚重与丰富并不见得与技术成正比,人性在历史叙述中凸显,是极限境遇中的抉择,是本能的反应;生命的哲思在历史叙述中弥散,碰触到穿越时空、跨越民族的相通情感。镜头中的老者毫无保留地将尘封的记忆掀开,诉说耄耋之年的祈愿和战火青春的遗憾,他们的叙述或激奋或哀伤,或细微或缥缈,联结起历史的往昔与今日。历史终究是关乎人的,对于历史的影像书写,围绕人的叙述最珍贵。

对于纪录电影而言,由于其与真实的天然关联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历史感,他们正年轻是对民族历史的当代书写,是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的敬畏,对战争的反思。回望历史,霜重雪寒,金笳高吹,那年他们正青春,风凛冽,心灼热。

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4】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最新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篇5】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4篇


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你知道写作品名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吗?在不同时期观看同一部影片会有不一样的体验,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妨用笔把这些感悟记下来,观后感能够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

2021年9月3日上映了一部抗美援朝系列的纪录电影,叫《1950他们正年轻》;讲述的志愿军爷爷奶奶们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虽然票房不高,但是;确实非常好;因为它非常真实。因此,我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26位志愿军爷爷奶奶的故事,这里面的爷爷奶奶们,有负责后勤运输的汽车兵、有负责道路建设修桥的工兵、有前线厮杀的战斗员、有深入敌后的侦查员以及驾驶战斗机与敌军在空中厮杀的飞行员。当然了,也有负责宣传工作的文艺兵以及负责医疗工作的救护员。

一、这部电影给我的震撼

我虽然当过兵,但是,这部电影确实某些地方确实震撼了我。

至于为什么震撼了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具体如下:

第一,战争的残酷性。我对战争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我的姥爷、书本以及影视作品。我的姥爷是一位打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老兵,小时候,经常听我姥爷跟我讲战争年代的所见所闻,并且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和我姥爷一起睡;因为我姥爷在我心里是个战斗英雄;和他一起睡特别有安全感。但是,我姥爷身上受枪伤与刀伤可谓不少呀;小时候不懂,也没细问;战争对我姥爷最大的伤害就是他的听力受损;我们得加大音量和我姥爷说话。其次,就是书本上的看的一些伤亡以及影视作品里面的一些表演。但是,我看到原12军文工团的任红举爷爷讲述他的不少战友被炸弹炸死以及看到因为战争失去了双手双腿的周全弟爷爷和其他因为战争而残疾的其他志愿军爷爷奶奶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悲伤的。毕竟,以往在影视剧里面虽然也能看到,但是,没有见到那些真正从战场下来的爷爷奶奶们更让人内心感到颤动。因为影视剧里面的不少都是演的,战场上下来的才是真实的。从这些志愿军爷爷奶奶身上,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身残志坚以及自强不息。尤其是汤重稀爷爷和周全弟爷爷。汤重稀爷爷,今年86岁,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军文工团一队队员,著名作曲家。1951年,17岁的汤重稀爷爷作为一名文艺兵,背着二胡、手风琴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1953年1月15日,在打完上甘岭战斗转移阵地途中,美国飞机的机关枪炮弹炸断了汤重稀爷爷的右手,炸伤了右眼、右脸及两条大腿。之后,汤重稀爷爷靠着坚强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摸索出反手拉二胡和手风琴。1955年5月,创作红透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龙溪河上歌声飞扬》。周全第爷爷,1934年6月生,16岁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1营2连战士,一级伤残军人。黄草岭战役中,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严重冻伤致四肢截肢。周全弟爷爷却自己经常用双臂拉动人力车,出去走走。生活虽然不易,可是,今天的我们能有志愿军先辈们当年那样不容易吗?生活中确实有些时候比较坑,可是,比惨我们能比志愿军先辈们比吗?我们不能。可是,就是在那么不容易的环境下,先辈们依然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二,志愿军爷爷奶奶们对生死与名利的看淡。这些志愿军爷爷奶奶的年龄普遍在八九十岁,早就是看淡了生死了。可是,当年他们也知道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是非常有可能回不来的;可是依然选择奔赴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去踊跃报名。他们中也有不少志愿军爷爷奶奶甘愿守一辈子清贫。他们都是高尚的人呀!这也是高尚的人和其他人的区别。听其中一位志愿军爷爷说,他们一起去了149个人,回来3个人。也能侧面见证战争的残酷性。中国有这样一群高尚的人,实乃中国的大幸也。

第三,志愿军爷爷奶奶们对后辈们的寄语。正因为志愿军的爷爷奶奶们,经历过真实的战争;所以,他们不希望战争发生。但是,他们也说了,如果战争来临,他们也反对投降。因为他们知道和平,从来不是别人施舍来的。当然了,志愿军的爷爷奶奶,也希望我们这些后辈们,能幸福快乐的生活着;这样他们也就安心了!也希望,我们这些后辈们,能甘愿当国家的栋梁;承担起建设与保卫国家的重任。我觉得志愿军爷爷奶奶们说得对,他们都能做到,我们岂不是应该增强自身吗?

二、我从电影里面得到的启示

这部电影给我了一些启示,这些启示也是我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历史类的影视类作品,更应该追求真实。因为真实,往往更能让触动人心,甚至是打动人心。这点我觉得这部电影做的很好;为什么,国内有些军事片与历史片不受欢迎,原因就是在于此。

第二,和平来之不易,更不应该轻易言战;如果敌人打上来了,我们应该狠狠的打击敌人;和平不是乞求来的。不轻易言战是因为战争是要死人的,并且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也需要许多部门协同。至于,狠狠打击敌人,因为有时候只有战争才能制止战争,不打痛敌人;是很难获取和平的。

第三,不要忘记原来的路。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做好自己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发生呀!

三、总结

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电影是非常值得各位去看的,因为真实往往更有价值,因为更能引发人们内心的思考;因为真实更能看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并且,因为真实,更能看出来历史也离不开那无数小人物的推动;正是因为有那无数小人物的推动,才成就了那些数风流人物!

上面这些就是好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500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500字精选2篇,仅供参考。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2

接过您的炬火

初二(1)班 熊敏孜

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

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去死。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记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过他们的炬火,传承先辈的精神。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着坚定底气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千千万万先烈的后人。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决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们承接。

接过先辈的炬火,扛起光荣的责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3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动人的旋律

初二(3)班 张熙瑶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抗美援朝,这也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故事,开场,旋转的时钟带我们进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飘雪似乎要飞出屏幕,闯入我们的眼眶,林间的日光引人入胜,这将会是一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对这部影片感触最大的地方,雄壮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们无一不热血沸腾,而这首歌曲也贯穿着每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历险。

任红举,以为87岁的老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与战友们都还只是一名学生,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光荣的,但是又有谁会理解这艰苦抗战中的离别呢?

文工队里,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文,一位小提琴手,这些文艺工作者们也参加了这次出征,正当我激动的准备继续猜测他的经历时,就听闻这位与我相隔着一个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无情的炮弹之下。

“我愿用你一根白发,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

紧接着,是任红举的另一位战友,汤重稀,通过视频,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见到了“小汤”,记忆中那个孩子也变得满脸皱纹,汤重稀战士年轻时,曾经也想成为一名手风琴演奏家,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当这位老战士把手举到胸前时,我愣住了,原来,汤重稀战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让手受伤,一点也不行,说着,他想把双手环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来的炸弹,决定了他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梦想了。

薛英杰,一位卫生部的战士,他在战壕中东奔西跑,解救一个有一个伤员,曾经,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战士,被炮弹夺去了下巴,喉咙的部位清晰可见,我不敢去想那样残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伤口,没有一个护士喂饭坚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战士为的次数最多,而这位小战士,对他十分亲切。

“他,也有爹和妈啊……”

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弹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动人的诗歌,这些战士,用血肉保护了朝鲜,用生命,守住了列强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战士们都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最危险的,我去,生命有关的,也由我顶上”,有的用眼泪掩盖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盖伤痛……

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的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围绕着红色的中国梦,烈士的陵园里撒满了阳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满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炽热的红色,这一切祥和安宁的场面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回报!穿过高楼大厦,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从雪地间归来,迎着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声,动人的颂歌,传递着胜利的消息,这是一个年代的感慨,更是红色精神所传递的情怀!

忽然间,我似乎听到了志愿军斗志昂扬的,胜利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4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初二(3)班 张嘉芮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前不久学校带领我们观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对此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这是《1950他们正年轻》电影的结束语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去到朝鲜,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受到美国的侵害。一滴滴血迹犹如刀割般刺在了我们的心房。

在电影前段,有个明教任红举的老兵向观众讲述着曾经抗美援朝的事迹。军中的“白毛女”,刘文等一些女兵也参加了此次战役,她们英勇无畏,面对牺牲毫无畏惧。面对敌人的子弹,大炮,面对不知从何时从天空中飞来的炸弹,战士们勇往直前。他们不敢去想未来,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是否存在。任爷爷说当时上战场的大多还是学生,在青春正洋溢的时候他们毫无畏惧地奔赴了战场,用无畏的胆量冲向敌人。我们要敬畏前人做出的努力,并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未来。

大炮子弹在空中穿梭,手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落地炸开,烟灰布满四空,负伤和已经死去的战士们躺在地上……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们并不知道战争有多么惨烈,这种惨烈或许使我们体会不来的。正如郭瑞铮奶奶的经历一样,在战场上,她最要好的朋友死在了她面前,这种悲痛不言而喻,是最难以忘却的情感上的悲痛。

2021年的我们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学习;1950年的他们在奋斗,夜晚七时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间,在朝鲜的上空进行无情的轰炸。那一天薛英杰和战友在火车上发生了口角,因为正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候,所以薛爷爷并不愿意出去,却被战友说怕死鬼。对于在战场上战斗的战士们来说,都希望自己胆子大,成为国家的脊梁,“怕死”二字如刀割一样令他心痛。他们一起出去,可那位战友却再也没回来……

不到20岁的年龄,不到100斤的身躯却肩负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战场上的生和死或许就在一瞬间,但战场上奋斗的结果也无疑是国家的希望。

烈士园中刻上了抗美援朝烈士们的名字,烈士的遗骸也在不断护送回国。五星红旗由鲜血染成,而烈士们的骨灰也会被五星红旗所包裹,这是人民和国家对烈士们致以的最高尚的敬意。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有人为我们创建了当今幸福生活,我们也将用行动做以回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先辈之精神,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电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观后感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观后感1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一部与青春有关的电影,故事以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偏远山村支教的故事拉开帷幕,向观众展示了青春与梦想、光荣与奉献的主题思想,通过该片我们看到了当今年轻人心中正能量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该片主要讲述了性格倔强的大四女生景秋响应校方号召前往山区小村支教一年。虽然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但乏味、枯燥、寂寞的乡村与她所熟悉的城市缤纷多彩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充满了磕磕碰碰。正当景秋准备放弃的时候,村民及孩子们的热情再一次感染了她,从而点燃了她内心的责任感,她决定留下来帮助那些孩子们。

山村唯一的大学生谷小满为奉承爱好摄影的同学山姆,带着他回到家乡采风。二人的到来将平静的山村搅得鸡飞狗跳,景秋为孩子们也与他们发生了冲突。但当孩子们遇到山险时,三个年轻人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芒再次闪烁,巨大的责任感召唤着他们,他们用身心与行动拯救了全村的孩子……最后,景秋回到学校考研,谷小满留在山村帮助孩子们,山姆用行动感动了富商父亲捐出一笔钱修建山村小学。三个年轻人又回到了山村,展开一段新的旅程。

整部影片通过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精心编排设定,向观众展示青春与梦想、光荣与奉献的主题和现实生活的千姿百态。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观后感2

2月28下午14点50分,胶东在线组织市民记者们观看了一场烟台人自己的电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这部电影是由烟台清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里面的取景、对话也充满了浓浓的胶东味儿。该片通过“生活流”与轻喜剧相结合的手法呈现了几名年轻人短暂而又普通的经历,略显夸张的故事细节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张扬了当今社会年轻人应有的热血青春。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一部富有质朴情怀的青春轻喜剧。景秋、山姆、小满、菜菜几个年轻人先后来到一个叫富贵村的小山村,景秋是来支教,在村小学既当语文老师又当数学

《年轻党员记者见面会》观后感


《年轻党员记者见面会》观后感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国务院新闻办10月9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年轻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会上,9名来自基层的年轻共产党员谈自身作为、谈心中感受、谈身边变化,展现出共产党员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不忘初心的政治本色。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的职责是什么时,年轻党员们的回答都很精彩,很有代表性。陶建伟说因为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加入共产党,黄成说是受到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感染和熏陶而加入共产党……
为什么加入共产党,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原因,大家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成为党员之后,大家的宗旨和责任都是一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陶建伟的回答比较好,他说党员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陶建伟是一名电梯安装工程师。他一直工作在电梯安装维修和科研开发与应用的一线,练就了“望、闻、问、切”的技术绝活,被誉为“电梯医生”。他说从业23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老百姓上上下下的乘梯安全,通过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榜样》中,吴孟超加入共产党是因为看到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列队睡在马路边上,他就想是什么样的党能领导出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加入。整整写了19次入党申请书,他如愿以偿,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共产党就要为人民服务,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默默坚守,用自己的妙手拯救了无数癌症患者,直到满头白发,参见节目的前一天还做了两台手术。
龚全珍,开国名将甘祖昌的夫人,她入党是因为三哥加入八路军,跟着共产党抗日,后来又受到进步同学的影响,毅然加入了共产党。作为党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坚守自己的岗位几十年,教书育人,资助贫困学生,救济困难家庭,用实际行动和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人民服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党员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的。党员这个身份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是普通的又是神圣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又要对得起党员的称号,守得住自己的初心,坚定信仰,永葆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电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观后感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观后感1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一部与青春有关的电影,故事以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偏远山村支教的故事拉开帷幕,向观众展示了青春与梦想、光荣与奉献的主题思想,通过该片我们看到了当今年轻人心中正能量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该片主要讲述了性格倔强的大四女生景秋响应校方号召前往山区小村支教一年。虽然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但乏味、枯燥、寂寞的乡村与她所熟悉的城市缤纷多彩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充满了磕磕碰碰。正当景秋准备放弃的时候,村民及孩子们的热情再一次感染了她,从而点燃了她内心的责任感,她决定留下来帮助那些孩子们。

山村唯一的大学生谷小满为奉承爱好摄影的同学山姆,带着他回到家乡采风。二人的到来将平静的山村搅得鸡飞狗跳,景秋为孩子们也与他们发生了冲突。但当孩子们遇到山险时,三个年轻人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芒再次闪烁,巨大的责任感召唤着他们,他们用身心与行动拯救了全村的孩子……最后,景秋回到学校考研,谷小满留在山村帮助孩子们,山姆用行动感动了富商父亲捐出一笔钱修建山村小学。三个年轻人又回到了山村,展开一段新的旅程。

整部影片通过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精心编排设定,向观众展示青春与梦想、光荣与奉献的主题和现实生活的千姿百态。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观后感2

2月28下午14点50分,胶东在线组织市民记者们观看了一场烟台人自己的电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这部电影是由烟台清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里面的取景、对话也充满了浓浓的胶东味儿。该片通过“生活流”与轻喜剧相结合的手法呈现了几名年轻人短暂而又普通的经历,略显夸张的故事细节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张扬了当今社会年轻人应有的热血青春。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一部富有质朴情怀的青春轻喜剧。景秋、山姆、小满、菜菜几个年轻人先后来到一个叫富贵村的小山村,景秋是来支教,在村小学既当语文老师又当数学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9篇


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看电影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收获人生的经验和知识,每次看完一部作品后,都会深深被演员的演技所折服。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观后感重点描写“观”的内容很容易头重脚轻,感谢查阅我们为你推荐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1

接过您的炬火

初二(1)班 熊敏孜

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

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去死。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记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过他们的炬火,传承先辈的精神。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着坚定底气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千千万万先烈的后人。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决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们承接。

接过先辈的炬火,扛起光荣的责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2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初二(3)班 张嘉芮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前不久学校带领我们观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对此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这是《1950他们正年轻》电影的结束语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去到朝鲜,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受到美国的侵害。一滴滴血迹犹如刀割般刺在了我们的心房。

在电影前段,有个明教任红举的老兵向观众讲述着曾经抗美援朝的事迹。军中的“白毛女”,刘文等一些女兵也参加了此次战役,她们英勇无畏,面对牺牲毫无畏惧。面对敌人的子弹,大炮,面对不知从何时从天空中飞来的炸弹,战士们勇往直前。他们不敢去想未来,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是否存在。任爷爷说当时上战场的大多还是学生,在青春正洋溢的时候他们毫无畏惧地奔赴了战场,用无畏的胆量冲向敌人。我们要敬畏前人做出的努力,并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未来。

大炮子弹在空中穿梭,手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落地炸开,烟灰布满四空,负伤和已经死去的战士们躺在地上……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们并不知道战争有多么惨烈,这种惨烈或许使我们体会不来的。正如郭瑞铮奶奶的经历一样,在战场上,她最要好的朋友死在了她面前,这种悲痛不言而喻,是最难以忘却的情感上的悲痛。

2021年的我们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学习;1950年的他们在奋斗,夜晚七时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间,在朝鲜的上空进行无情的轰炸。那一天薛英杰和战友在火车上发生了口角,因为正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候,所以薛爷爷并不愿意出去,却被战友说怕死鬼。对于在战场上战斗的战士们来说,都希望自己胆子大,成为国家的脊梁,“怕死”二字如刀割一样令他心痛。他们一起出去,可那位战友却再也没回来……

不到20岁的年龄,不到100斤的身躯却肩负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战场上的生和死或许就在一瞬间,但战场上奋斗的结果也无疑是国家的希望。

烈士园中刻上了抗美援朝烈士们的名字,烈士的遗骸也在不断护送回国。五星红旗由鲜血染成,而烈士们的骨灰也会被五星红旗所包裹,这是人民和国家对烈士们致以的最高尚的敬意。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有人为我们创建了当今幸福生活,我们也将用行动做以回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先辈之精神,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3

9月1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先烈致敬青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影片。

作为一名新入职育人导师,看了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是沉重的,它让我如临其境,感受到被敌人炮弹打掉胳膊志愿军战士的疼痛,捶胸顿足,恨不得自己回到1950年用一条条火舌向敌人的脸上舔去;我的内心是自豪的,它让我如临其境,感受到12名志愿军战士“奇袭白虎团”端掉其团部、消灭其200余人后0伤亡的快哉,欢呼雀跃,恨不得自己回到1950年与志愿军战士一起摇旗庆贺;我的内心是充满信心的,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正是由于这些先烈,才有了现在我们的国强民富、兵强马壮,热泪盈眶,恨不得自己回到1950年亲口告诉先烈们70年后中国的样子……

此时热泪盈眶的我,已看不清屏幕,他们的名字也已模糊,那我就称他们为志愿军老战士吧。

观影前,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部影片:历时4年拍摄制作,走访了近50名志愿军老战士,选取了26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

这部影片对我感触最深的是:真实、珍贵、热血青春。

当老战士讲述战友腰部以下被敌人炮弹打烂,无法把她扶起来时,仿佛自己就在旁边却又无能为力,老战士的眼神里透露出遗憾和自责,但作为卫生员他们没有放弃,一名战士趴在地上背着受伤的战士往山上趴。就在这时,画面突然转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炮火覆盖,却没有一个人畏缩不前,一个个倒在冲锋的路上。

影片中的26名志愿军老战士以大银幕的形式向我们讲述战争的残酷、亲人的别离、战友的情谊、坚强的斗志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往,我们一直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朝鲜战场上的各个大战役中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可是只有了解到这些历时片段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后,倾听他们的真实讲述,才能体会到他们的热血青春和流血的声音,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经常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部动漫用稚嫩而坚定的童音,把国人比作“兔子”意喻温文尔雅,但是你别惹我!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艰难发展历程,每次都是热泪盈眶。其实,我是不忍心有人去打扰这些老战士的,这等于在用刀子从他们大脑深处把回忆强行挖出来,让本已一副英雄残躯的他们再次伤痛、再次回想战友一个个的倒在自己身边、再次被迫勾想残酷的战场故事。可是,如果不去倾听老兵讲述,我们只是宏观的了解战争是不全面的,那些埋没在老兵记忆深处的战场记忆和血肉横飞的画面可能就永远湮灭。只有把战争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你我这些后人才能坚定继承先烈遗志、珍惜美好生活、反战但不怕战的意志,一起守护“种花家”。

影片最后,一名老战士撕心裂肺哭着请采访者帮忙把老指导员从无名的水磨坊接回国,弥补他一生的遗憾和承诺,这应该也是回国后的志愿军战士们的共同心愿吧……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随着国力逐渐强大,国防实力乃至综合国力已经雄踞世界前三。2013年,中国与韩国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从2014年到2021年,韩方已向中方连续八年移交共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乘坐”着祖国自己的大型运输机J-20回国时,左右两侧J-11战斗机为他们护航,时隔70载,山河已无恙,英雄回家乡,先烈们,你们可以挺直腰杆俯瞰脚下了!

作为一名青年育人导师,我们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继承先烈遗志,不断加强学习,持续完善自我,克服一切困难,将先辈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下去,并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为祖国、为先烈继续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4

前天去电影院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是一部采访志愿军老兵的纪录片。人不是很多,除去有个小男孩总是发出不合时宜的声音有点影响外,总体来说比较安静。我旁边的女生在擦眼泪,而我也难过于当时战况的惨烈和战争给这些老人带来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创伤。他们是一群伟大的英雄,但回国后却很少跟别人说起自己的战斗往事,导演问一个老战士之前有没有人来采访过他,“没有,从来没有”,那时老人的眼角闪着泪花,他一定有很多经历想告诉别人,而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他们可能就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了。在片尾处的采访对象介绍中,我遗憾地发现有几位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没有看到这部纪录片的上映。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从个体角度入手,将志愿军战士的故事分享给年轻一代,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这里首先要致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其次也要感谢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人员,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让这部纪录片能够问世。下文是我看完电影后的一些感想:

为什么而战斗?

为什么要抗美援朝?有个老战士说自己当时到朝鲜战场上一看,感慨这仗幸好不是在中国打的,因为朝鲜的多山多林的地貌有利于志愿军作战,而如果让强大的机械化美军打到东北,那里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就会很难打,而且国家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平民也会遭受惨重的伤亡,所以这仗必须打。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强大的敌军挡在国门之外,这才让国内有了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不用担惊受怕,工农业生产可以正常进行,这是他们为什么愿意豁出一切打这场仗的原因。

我们是团结一心的伟大集体

志愿军的对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与对手相比我们在装备和后勤水平上处于极端劣势,甚至在部队数量上也不占优势,那么我们是怎么同联军作战的呢?我认为这既是因为志愿军战士作战经验丰富,思想觉悟高,战术素养较高,也是因为这是一支团结一心的人民军队,每个战士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是可以互相托付一切的同志,这种精神是战斗力的保证之一:

影片开头的一位文艺战士说,他们在行进过程中遭到了美军空袭,有战友被炸断双腿,瘦弱的他想去拉却拉不动,于是就赶紧找来另一位战友,两人冒着枪林弹雨把受伤的战士放在自己身上,然后一步步从河滩往山里爬,而受伤的女战士在战友背上继续在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给他们鼓劲,这点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

另一位老战士说我们和国民党不同,不会大家拼着去抢吃的或者说这大部分吃的归某个老兵油子或者军官来分配。在志愿军里面大家一起吃饭,要是发现其他人吃得不够,战士们会把自己的饭菜匀一部分给别人吃。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老兵带新兵,同志们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在战场上并肩作战,这种战友情谊是可以克服很多艰难险阻的。

还有一位老战士是志愿军军医,他回忆当年自己在护送伤员时碰上美军空袭,他用自己身体护着伤员。虽然他坦言说自己知道这样根本没什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是挡不了美军的大口径航炮和炸弹的,但是他认为自己要保护战友,这样做对他们来说是个安慰作用,告诉他们自己在身边。我在军医身上看到一种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而这支部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绝大多数人都做到了这点。

战争是残酷的

老战士说,真正的战争是和电影不同的,电影只会挑一些好的拍,而战争却有很多可怕的细节,从老战士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

刚刚还在一起唱歌的战友,片刻间就被炸得粉碎,连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到,只捡到带着碎肉的辫子,而自己则在轰炸中捡回一条命,艰难背着已经没了大腿的战友往山里爬。血肉横飞的场景是那样的可怕,尤其是知道那些是自己战友躯体。

一个想当手风琴家的战士,在空袭中想要护着自己的双手,但可怕的战争却偏偏要夺走他的梦想——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手,这彻底改写他的一生。

从上海一起坐闷罐车出发的147名战士,生活起居都在通风不畅的车上,等到战争结束后就回来了3个,其中一个失去了自己的手,一个失去了自己的双脚,还有一个自称是最幸运的老战士在镜头前哭泣,他的脸上和腿上也有战争的印记。

有老战士哭着回忆到关系最好的战友在自己眼前被美军航炮直接打穿,死之前充满痛苦,也没有那么多话说。如今自己不敢再去想往事,不愿再想到战友的脸和牺牲时的惨状,只盼有人能带殁于异国的战友回家。

有军医在空袭中护着伤员,但自己知道这在大口径航炮面前根本没有任何用,他只是用自己的身体在保护伤员,以给受伤的战友一些安慰。空袭过后,尸横遍野,还有很多战士受了重伤,残肢到处都是,这一切让人感到既悲痛又恐怖。

有医生看到有一个战友被打掉了下巴,漏出了喉咙,护士在医院给他喂饭时都坚持不住,而自己艰难地给他喂了很多次,每想到他和他的家人,医生就直掉眼泪,实在难以接受眼前的战友变成这样。

一个侦察兵在搜索物资时发现自己认识的指导员身负重伤,肠子漏了满地,气息逐渐微弱。他在牺牲前特别想喝水却不能喝,因为这样会失血更快。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请战友帮自己自己把东西寄回山西老家,那里有他牵挂的亲人,而因为条件限制,他最后被埋葬于朝鲜一个普通小屋里,侦察兵用树皮和钢笔为他立了一个墓碑。

有汽车兵在运送物资时被美军飞机炸死,而为了保障前线有足够弹药杀敌,他们必须顶着空袭,前赴后继地走过一条条“死亡之路”。

有阻击美军多次攻击的特级英雄,望着阵地上满地的尸体而掉眼泪……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残酷的战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的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要惧怕战争

老战士还说,战争很残酷,对双方都不好,但也要坚决反对投降,不要惧怕战争,不能让美国人就这样欺负我们……那是1950年,当时十几岁的他们成长于苦难的中国,在面对世界最强军队时却毫不畏惧,敢于同敌人拼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未来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这才有了我们弥足珍贵的现在。

这个道理对于今天来说也是一样。我们是要反对战争,但不能做极端的和平主义者,去绥靖,去妥协,去自废武功,去“非暴力不合作”,那样只会招来战争,葬送和平。今天我们要祖国山河的统一,要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是正当合理的愿望,我们也愿意以和平方式实现我们的目的。但是,如今有的国家说自己要保证台湾的安全,不断通过各种所谓的法案,挑动台伪敌视仇视中国大陆,不断卖武器给台湾来妄图借刀杀人。更有战犯之国的官员狂妄宣称日本离台湾很近,会把台湾的和平稳定当作自己的事,不可能当作别人的事……我们必须要有同它们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实力,这样才能让一代代中国人自立于世界。

宁南山说,“如果,有些国家有些势力执迷不悟,妄图阻止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把战争强加给我们,那么我们也要有当年志愿军面对强敌作战的无畏勇气,相信今天综合国力,科技和装备已经大大进步的我们,会比当年的先辈做的更好的。”

复兴有我,为了祖国!

今天上面这些是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3000字精选2篇,方便大家阅读。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5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动人的旋律

初二(3)班 张熙瑶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抗美援朝,这也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故事,开场,旋转的时钟带我们进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飘雪似乎要飞出屏幕,闯入我们的眼眶,林间的日光引人入胜,这将会是一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对这部影片感触最大的地方,雄壮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们无一不热血沸腾,而这首歌曲也贯穿着每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历险。

任红举,以为87岁的老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与战友们都还只是一名学生,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光荣的,但是又有谁会理解这艰苦抗战中的离别呢?

文工队里,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文,一位小提琴手,这些文艺工作者们也参加了这次出征,正当我激动的准备继续猜测他的经历时,就听闻这位与我相隔着一个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无情的炮弹之下。

“我愿用你一根白发,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

紧接着,是任红举的另一位战友,汤重稀,通过视频,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见到了“小汤”,记忆中那个孩子也变得满脸皱纹,汤重稀战士年轻时,曾经也想成为一名手风琴演奏家,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当这位老战士把手举到胸前时,我愣住了,原来,汤重稀战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让手受伤,一点也不行,说着,他想把双手环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来的炸弹,决定了他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梦想了。

薛英杰,一位卫生部的战士,他在战壕中东奔西跑,解救一个有一个伤员,曾经,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战士,被炮弹夺去了下巴,喉咙的部位清晰可见,我不敢去想那样残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伤口,没有一个护士喂饭坚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战士为的次数最多,而这位小战士,对他十分亲切。

“他,也有爹和妈啊……”

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弹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动人的诗歌,这些战士,用血肉保护了朝鲜,用生命,守住了列强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战士们都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最危险的,我去,生命有关的,也由我顶上”,有的用眼泪掩盖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盖伤痛……

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的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围绕着红色的中国梦,烈士的陵园里撒满了阳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满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炽热的红色,这一切祥和安宁的场面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回报!穿过高楼大厦,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从雪地间归来,迎着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声,动人的颂歌,传递着胜利的消息,这是一个年代的感慨,更是红色精神所传递的情怀!

忽然间,我似乎听到了志愿军斗志昂扬的,胜利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6

回望历史,1950年距今已是甲子之后又十年有余,这个载入史册的特殊年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一代人的青春,同时也成为文艺创作的热点题材。前不久上映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传说中的龙城飞将,都是普通的志愿军老兵,有炮手、侦察兵、军医、文艺兵、翻译等,入朝作战时才20岁不到。影片通过26位老兵的回忆将战争前线的惨烈,战士们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深嵌内心的战友情拼接起来,呈现给今日之青年,今日之中国,唤起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影片以鲜明的影像风格回望历史,在勇士们苍老却坚定地诉说中穿越时空,讲述战火中永恒的青春故事。首先,影片伊始的空镜头呈现出浓烈的时间流逝之感。沧桑的画外音映衬着不息的川流、远飞的雁群、遒劲的老树,除了扑面而来的时间感,还有历史的宏阔与幽微。随后的黑白影像中,一趟列车开过,车顶上一位孤独的乘客如同被历史裹挟的个体,沉默而执着,好似从雪漫漫、风策策的前景中驶向历史深处。这个段落一气呵成,奠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其次,通过声音降噪加强画面本身的感染力。历史本身是沉重的,如果用音乐来烘托这种沉重,似乎是最直接的方式,但这种音乐抢镜的结果势必削弱画面本身的力量。影片中,宣传员熊朝瑞坐着轮椅观看战争展览,中远景镜头形成她与照片墙恰到好处的对照,青年的和老年的,过去的和现在的,这种画内画外的双重观看强化了影像的张力。当老人开动轮椅从右侧出画时,这静默的影像便具有了明显的隐喻含义。从画面中缓缓离开的她,似乎将那段历史也带离了。再次,适当的日常景观调动了影片的现实观照意义。影片大部分还是访谈,个别日常生活段落的穿插将历史和现实联结起来,日常的表层下仍然可看到历史的印迹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之感。如独坐在客厅看电视的老兵,静止的画面里只有模糊的同期声,而影像的意义其实已经溢出画面。时过境迁的孤独感就在这画面中生长,直戳观者内心。所以,日常并不都是琐碎的,精微的日常有时反而会支撑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

《1950他们正年轻》选择了一种质朴的方式来书写历史,这种经由受访者道出的历史细节是珍贵的,让人动容的。影片中的青春颂歌是热血铸就的,对于和平年代的观众来说,震撼而沉重。通过老兵详尽的回忆,观者也会不同程度地形构出一种极限境遇下关于生命和人性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残酷,另一方面也捕捉到了战争中的人性细节。

厚重的主题意义和鲜明的影像风格对于一部纪录电影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影片在个别细节处理方面还有一些遗憾,这对影像的质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影片中有大量的影像资料,但几乎都未标明来源和出处,多次出现的照片墙,有合影、有特写,也未交代,这种符号化的方式会削弱影片本身的记录效果,如果加上来源与出处,真实的力量会更加震撼。采访者少有的几次提问,使得声音参与到文本的表述中,但并没有为这种表述助力。比如问您的这种经历是否和子女讲过?您平时还会想起抗美援朝吗?您会主动想吗?您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呀?这些问题只看文字是没有硬伤的,但是影片中的声音和语调却给人一种局外人的感觉,采访者并未完全融入受访者营造的历史语境中,这会连带着观众一并出离。所以,声音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影片中突然出现的声音。

历史叙述一直是中国电影书写家国记忆的重要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影工业的升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加持下的影像表达,有了无限的拓展空间。然而,历史本身的厚重与丰富并不见得与技术成正比,人性在历史叙述中凸显,是极限境遇中的抉择,是本能的反应;生命的哲思在历史叙述中弥散,碰触到穿越时空、跨越民族的相通情感。镜头中的老者毫无保留地将尘封的记忆掀开,诉说耄耋之年的祈愿和战火青春的遗憾,他们的叙述或激奋或哀伤,或细微或缥缈,联结起历史的往昔与今日。历史终究是关乎人的,对于历史的影像书写,围绕人的叙述最珍贵。

对于纪录电影而言,由于其与真实的天然关联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历史感,他们正年轻是对民族历史的当代书写,是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的敬畏,对战争的反思。回望历史,霜重雪寒,金笳高吹,那年他们正青春,风凛冽,心灼热。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7

带着光的人

初二(2)班 王行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带着光的人。

说起光,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明亮、温暖、它在黑暗中闪耀,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烧,使人们感到温暖。而我们如何成为这样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呢?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首先应心中有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光的人。那是怎样的社会啊!国家的希望留学生们只贪只顾贪图享乐,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为自己同胞被屠杀而叫好的看客!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用呐喊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他说:“以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永远活着,永远为来者指引着方向。

而翻开史书,这样的人还少吗?一生想收复中原的陆游,在典籍中寻救国之路的闻一多,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一颗颗星星,给迷茫的人们方向。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也应心中有勇气。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战士们也付出了惨痛牺牲,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尸体,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孙后人,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而着眼当下,新冠疫情忽然爆发,无数“白衣战士”拥上了战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他们都是炬火,烧融了冰雪,烧灭了病毒,燃烧在一起,成为了太阳,永远温暖着我们,也烧进了我们的心底。

成为带着光的人,我们也要心中有善,也许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许是同学,老师的鼓励,都能使我们温暖,而我们也应成为光,传递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举动。我们都是萤火虫,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诗《光的赞歌》中的几句来结尾:“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力量,无数的微尘汇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又相互照耀。”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光继续出发。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8

偶然在中秋假期发现了这部电影,因着对抗美援朝题材的兴趣,尽管排片的影院距离甚远我还是决定前往。

去之前搜了相关影评,关键词不外乎“心疼”“感动”“哽咽”之类,于是便有了被我带过去的一整包纸巾。

虽然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太大,我作为观众没有办法完全与影片中尊敬的爷爷奶奶们共情,辜负了这包纸巾,也只能作为一位画外人去窥视这场战争,但我仍然认为此趟是值得的,因为我似乎对这场战斗有了更加鲜活的认识。

说是电影更像访谈

影片背景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作战。

这个项目起源于一张照片——2018年4月份导演拍一个公益广告时在四川荣军院见到一个老兵,在他家里看见一张照片,照片是老兵年轻的样子,那张看着是单人照片却有一只手搭在老兵的肩膀上,老兵说那是他和一个特别好的战友在上战场之前拍的合照,后来战友牺牲了,那张折过去的照片再也没有折回来。

影片全程主要聚焦在讲述故事的爷爷奶奶身上,平静的、流泪的、羞涩的、激动的、顽皮的、遗憾的,各种神情的脸。

没有恢宏壮阔的激烈的大场面,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唠嗑”,像家里爷爷奶奶辈的人热切拉着你重复又重复他们的故事,导演最初的想法是把自己交给老兵们,当他采访了一位又一位后,便产生了要以此制作一部纪录片电影的想法,尽管过程艰难,他们挣扎过求助、挣扎过放弃,但所幸最后还是不愿辜负老兵们的热枕和信任坚持下来。

形式单调但情真意切

“你跟你自己子女说过这些事吗”

“没说过,自己人不相信自己人,哈哈”

这次是有人主动去找他们倾听。

原来「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从历史教科书上看来和从战士口中听来是很不一样的,即便是隔着屏幕近距离的听着,我也永远无法体会那时心里口里都喊着“冲!为黄继光报仇!”的战士们的心情。

微小但英雄的人物讲述亲身经历的抗美援朝故事,乱战中被炮弹夺去的手风琴梦想,带着队友的希望忐忑又无畏地从睡满敌人的屋子里带走的塞满口袋的年糕,身躯被炸的粉碎只从血海里捞出两条辫子的场景,给下巴被炸掉都能看到嗓子眼的战士喂饭……仿佛被他们带回了那个时代,感同身受危险,艰辛,热血。

影片没有什么值得深道的艺术手法,只把观众的注意力拉回人物和故事本身。

这些本身,足以感人且引人深思。

人民英雄永不朽

纪录片拍了四年,看到片尾已经有几位战士的名字被框起来了,我们记住他们的故事,他们就不朽。

和平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

26个老人构成一个人——人民志愿军。

电影结束所有人在座位上安静等待着,直到屏幕完全黑后才起身。从影院出来才慢慢从恍惚中走出。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范文 篇9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集锦4篇)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的有关《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的内容,如何用文字的方式正确书写一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电影就像一个好朋友,陪伴着我们。此时最好将内心的感受记录成一篇观后感,在写观后感的时候,我们能深度挖掘出作品的内涵精髓,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

接过您的炬火

初二(1)班 熊敏孜

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

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去死。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记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过他们的炬火,传承先辈的精神。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着坚定底气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千千万万先烈的后人。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决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们承接。

接过先辈的炬火,扛起光荣的责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2

和平不是上天的赐予,幸福不会从天而降。71年前,一场帝国主义强加给新中国的战争改变了数万万年轻人的命运,在血与火的残酷战争中,他们的青春在燃烧,他们的热血在抛洒,71年后,有人活到了今天,有人却永远地长眠在那片异域的土地上了,这就是9月3日上映的主题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讲述的内容。

电影是通过采访健在的26名志愿军老兵,由他们还原真实的战争场面,讲述当年抗美援朝血与火的真实经历。

影片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一串串刻骨铭心的往事追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聚焦了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那些普通的年轻人。

白发渔樵,秋月春风,战争早已远去,当年最年轻的战士也已经87岁,他们从战争中归来,历尽沧桑,生死于他们不过是瞬间之事,一定程度上说,相比于战友,70年后能够接受采访,回忆往事,他们是幸运的,但也是沉重的。

图片

周有春,志愿军23军67师炮兵营话务员/侦查员。他哭着说,当年他们镇上有147人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跨过鸭绿江。战争结束后,最后活着回到家乡的战友,只有三人,他是其中之一。而且他是三名战友中的最幸运的,因为他没有在战争中受伤。而另外两位战友都在肢体上受到了不可康复的伤害,与死神擦肩而过。谈到战友的牺牲,他早已是满面凄容,泣不成声。

任红举,原志愿军12军31师文工队的队员。时年17岁,北京人,活泼可爱,人称“小北京。任老一脸凝重地告诉我们,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中的画面更残酷。入朝不久,突然而来的一场空袭一次就夺去了几个战友的生命。那个曾经饰演喜儿的姑娘,被炸弹抛入水中,只留下了两条美丽的辫子。还有那个漂亮的河南姑娘刘雯。在河边被炸弹炸得几乎没了双腿,战友们轮流背着她,她不流泪也不喊疼,却在唱歌,唱“我们是中国的青年,站在祖国的最前线。”

他告诉大家,进入朝鲜后,我们就从宣传员变成了战斗员、救护员。在血与火战场,一场战斗过后,他和文工队的战友奉命寻找伤员。夜色苍茫,夜沉如水,硝烟散后的山川寂静的吓人。月色下,他在河边水车旁磨坊里,发现受了重伤的教导员李振堂,那个时候,教导员受了重伤,肠子被炸了出来,已经奄奄一息,但他仍然喊着“前进,前进!”他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他靠在自己的肩上,减轻痛苦。教导员在最后的时刻掏出来一块银元,说出了妹妹的名字,意思是让他设法交给他唯一的亲人。教导员最后牺牲在他的怀里,是他将教导员的遗体掩埋,通过组织将烈士的遗物交到亲人手里。

任老一生从事文艺创作,在硝烟弥漫的上甘岭战场,他创作了歌颂孤胆战斗英雄胡修道的山东快书《金星英雄》,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弘扬了英雄精神。归国后他曾参加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脍炙人口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太湖美》是他的巅峰之作。

图片

94岁的薛英杰是志愿军的一名军医,这个职业让他看到了更多的生与死。老人2019年接受采访时说,他有一个最后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将一个跟他情同手足的战友遗骸从朝鲜带回国内。这个战友和他12岁时候就一起参军,在部队的少年班,后来一起过江,1951年6月1日,战友牺牲在他的怀里,他亲手埋葬了他,曾经承诺要带他回家,但却没有能够实现。多年来,老人始终念念不忘。影片中,一提到此事,老人泪眼朦胧,老泪纵横,让人心痛。

影片上映前两个月,他去世了,也许他害怕去见战友,但战友不会埋怨他,因为他尽力了,他的愿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此前,国家与韩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将有步骤的分批归还志愿军烈士遗骸。就在影片公映前的9月2日,第八批109名在韩志愿军战士回家,这是对老人最好的慰籍。

图片

影片中三个女兵之一刘素谦,是当年的志愿军工兵政治部秘书,电影主创团队找到她时,刘素谦曾经动情地对导演说出“你要再来得晚一些,我可能就走了。”她的确没能等到影片上映,这是无法挽救的遗憾。但因为影片拍摄她又见到了战友熊朝瑞,因此,她又是幸运的。

图片

熊朝瑞,卫生队救护员,作为女兵,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其实更不易。人们常说,女孩子天生爱美,但战场上的美恐怕只能是心灵的美。她说,我们那时候几天才能洗一次脸,几个月都没有洗上澡,身上长满了虱子、虮子,没有空袭的时候,到坑道口相互抓虱子,挤虮子,一个战友却因此而遭突然返回的鬼子飞机扫射而中弹牺牲。这就是战争的残酷,“铠甲生虮虱,……千里无鸡鸣”曹孟德描绘的战争情景在这里重现。

图片

周继成,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机炮连射手,黄继光战友,他目睹了黄继光堵住敌人机枪牺牲的一刻,为战友报仇的信念让他无所畏惧,作为班长,他带领全班战士,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的五次冲锋,歼敌一百多人。他一身英气,豪气干云,即便老年的他,讲述当年战斗情景也是如同机枪扫射,爆豆一般。

王仁山,志愿军后勤二分部汽车1团2连战士,作为汽车兵,任务就是保障弹药和物资的运输。当年,美国强盗利用空中优势对志愿军运输线进行绝命“绞杀”,当时汽车只能夜间行驶,而且不能开灯,即便这样,也经常遭到空中袭击。我的伯父当年也是一名志愿军汽车兵,据他回忆,两颗炸弹在他的前后车前爆炸,两个战友就这样牺牲了,而他也受了伤。王仁山那句“活着干,死了算”是他们最铿锵有力的誓言写照。

英雄当被永远被铭记,还原真实的英雄故事是影片的初衷,“抢救式拍摄,还原真实的战争和英雄。但有的受访老兵却不愿再回忆那些撕心裂肺的往事。

白清林,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7连连长,他满面凄容的说,“我不愿再提那些事。”

但是,共和国却不能忘记,新的一代年轻人也不能忘记。是你们为祖国而战,为正义而战的信念,用壮丽的青春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道路,用鲜红的热血浇开了和平之花。青春于你们是硝烟里的璀璨芳华,是保家卫国的无怨无悔。你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亲人,也有朋友,面对战场上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你们以一句“活着干,死了算”勉励自己。于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古代先贤孟子的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舍身取义是古人崇尚的最高境界。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词》中曾赋诗明志言:“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插自由花。”是的,敢于直面生死的人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如今硝烟散尽,万山红遍,春风化雨,歌声如潮。我们生活在自由、平等、富强的国度里,这是何等的幸福,而这一切不正是71年前,那些最可爱的年轻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吗?当年他们是时代“最可爱的人”。71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是时代“最可爱的人”。虽然,他们归国后的境遇不同,有的因伤肢体残缺,一生生活艰难。影片画面中那一对假肢支撑的双腿,那没有五指的手臂,无不让我们动容。一双双湿润的眼睛证实了大家的感受。影片结束时,两个同场观影的年轻人依旧泣不成声,难以止痛。“勇士辉煌化金星”,信念在她们心中升华。

此时,让我们重温一下魏巍先生当年曾经向人们的那个提问,也许更有意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朋友,我是早已意识到了自己的幸福,而且还是非常幸福,亲爱的朋友,你呢?

上面就是好作文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3000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3

你要说什么是真实,那我说真实才不是那些经过艺术加工大部分只重点刻画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遇到的困难的影视剧,真实就是像《1950他们正年轻》这样的历史纪录片,这才是真实的历史。我迫切着希望《1950他们正年轻》能在线上上映,让所有爱国青年都好好了解那段历史。我很感谢《1950他们正年轻》的创作团队能在当年为国征战沙场的老兵们一个个凋零的时候为后人“抢救”出这样一部纪录片。正如刘素谦奶奶在镜头前说的:“你们再不来我就没了啊”当我在电影最后的采访老兵名单里,看到刘奶奶和薛爷爷一样,名字都框了个方格的时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战争很残酷,但不要怕战争,你说呢?”熊朝瑞奶奶在影片结尾说的那句话,既是对我说,也是在对我们所有人说。不要怕战争,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1950年的他们,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他们如同在黑暗中怀揣着一颗向日葵种子的前行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会亮起来,但是他们相信天就快亮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倒在了黎明前,他们怀里的向日葵从他们倒下的躯体迸发而出,迎着新生的太阳微笑,那株向日葵就是今日之富强和平中国。正是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有现在。向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立国之战奉献自己一切乃至生命的先烈和老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上面就是好作文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500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500字精选2篇,仅供参考。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4

九月的第一场电影——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这是看的第二部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了,可惜还是拍片少的可怜,只能去看一个午夜场了。观影过程中,数次落泪,一个人在影院哭的稀里哗啦。

影片从一张张老照片入手,黑白照片逐渐变成彩色,我们逐渐看清上面的人物,他们一个个不过十七八岁,正值青春年华,充满着稚嫩与朝气。镜头一转,物是人非,他们都已满头白发,垂垂老矣。于是,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以真实了解71年前的那场战争。

当年,他们在祖国的召唤下,便选择了参军入伍,然后奔赴朝鲜战场。在后勤供应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军队战斗,硬是用钢铁意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

影片中有三处地方,让我哭得最难受。

一个是文艺兵任红举老人讲述他们过江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叫刘江的战友被炮弹击中,半个身子都被炸没了,战友背着她往前爬,她没有一句喊疼,而是依然在唱着歌,这是怎样的一种钢铁意志!

图片

还有是一个军医,讲到自己救过一个二十几岁的战士,他的下巴被打掉了,每次护士给他喂饭都十分艰难,看到那一幕,他禁不住哭了起来,说“谁不是爹妈的孩子呢?”

是呀,如果他还在家的话,一定是父母的宠儿。他的父母看到他受伤的一幕,心里又该是怎样的心痛呢?

最后是一位志愿军班长,讲述上甘岭战争的经历,虽然已经八十多岁,老人却把整个战斗讲得绘声绘色,铿锵有力,加上四川方言,让人浑身都是热血沸腾的,仿佛置身于那个战场。可是到最后结尾时,他说自己放眼望去,身边都是自己一个班战士的尸体,只有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禁不住哭了起来。

战争虽然胜利了,可是那些最为亲密的战友,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这怎么能不让心痛呢?

对于很多老兵来说,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他们却始终不敢去想那些战场上的事,不光是因为战争太过残酷,还有就是他们当初的许多战友,牺牲在了异国他乡,至今遗骸还未找到。而自己却还活着,那份内心的煎熬始终伴随着他们。

找到曾经战友的遗骸,让他们能够安葬回祖国,这大概是那些活着的志愿军老兵最大的心愿了。可是他们个人却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他们会拜托摄制组能够帮他们寻找烈士的遗骸,了却他们的心愿。

谁是最可爱的人?毫无疑问,志愿军战士便是那最可爱的人。71年前,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才有了我们今日安定美好的生活。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一群人!

老兵不死,只是会消亡。曾经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如今都已老去,很多也都不在人世了。再过几年,目前剩下还活着的老战士们,恐怕也都将相继离开人世。后代的人们,还能再记得他们的故事吗?

我想,这部电影便给我们留下了他们最后的影像资料,让我们还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故事,这便是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了!

因此,我也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影院,去观看这部纪录片,了解先辈们的故事!

今天上面这些是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1000字精选3篇,方便大家阅读。

相信《《年轻气盛》观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