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名相伊尹读后感

名相伊尹读后感

大唐名相读后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大唐名相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有句名言说的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无疑是人们最好的借鉴和模仿对象,它就像一面明镜,让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连唐朝鼎鼎有名的凌烟第一臣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都曾在他的孩童时代翻着书页教导他,要从历史中学知识,学礼仪,学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古之名相,不是人中之杰,今之人可以为鉴否?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以名相名臣的经韬纬略从政,可以成就伟业;以名相名臣的器量胸襟经商,可以创造财富;以名相名臣的深谋远虑处事,可以步步领先;以名相名臣的聪明才智治学,可以博古通今

但是,有个成语说:学以致用。光有学,没有用,肯定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提炼并汲取精华后运用到生活学习当中去,才是真正的学好了。就拿我本人来说吧,有一次我在课外班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时。我的课外班同学由于可能不是很了解我,所以当他们分配给我任务时问了句:你能做好吗?我说:作文能。但他们可能不是很放心,又问了句:你真的能做好吗?我有些不耐烦了,但还是说:能!可是他们却又问了句:你真的真的能做好吗?俗话说一、二不过三。我已经有点恼火了,正想发作时却想起了《大唐名相》中的长孙无忌、郭子仪等人,他们使我学会了人要有涵养,要有气度。同学之间更不应该为了如此小事而伤了彼此之间的和气。所以我压下怒火,说:我保证会做好的。然后,我仔细地将我的计划娓娓道来。他们听完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说:好吧。看你这么有准备,有计划,肯定能将这件事完成得很好的。如果你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别客气,尽管说。随后,我们相视一笑,他们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所以,我在此衷心希望大家能多读一些名著,多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好书,而远离那些对我们没有帮助,哗众取宠的闲书。这样,我们会更加进步,会离超级五班的目标更近一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米舒先生:

我知道您醉心于研究侦探小说,据说有个外国人写过中国侦探小说,请作介绍。

祥生古旧钟表商店 唐惠真

唐惠真书友:

你说的那个人叫高罗佩,是荷兰驻远东地区的职业外交官。写小说是高罗佩的业余爱好,他对中国的书画琴棋很痴迷,与当时名流冯玉祥、于右任、郭沫若、徐悲鸿、齐白石、沈尹默均有交往。高罗佩一生著有汉学著作多种,较著名的有《中国琴道》《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与《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是一部以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角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书中述狄仁杰断案,明察秋毫,抓住蜘丝马迹,在扑朔迷离的案情中细心调查、顺藤摸瓜,最后抓住真凶。整个故事悬念迭起,情节扣人心弦。《大唐狄公案》面世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在欧美文坛引起轰动,被西方读者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探案。

我曾在《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版)一书中介绍过高罗佩的侦探小说艺术风格。我认为高罗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变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为侦探小说,在小说中把中国风俗与中国人心理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他非常熟悉中国。其次,他选择狄仁杰为主角,也是颇有眼力的,狄仁杰任相在武则天执政时,武则天重用了一批酷吏,但武则天在唐朝历史舞台上掌权时间不短,因此也任用了一些好官,狄仁杰便是其中之一。狄仁杰断案如神,是他重于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这恰恰符合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这次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朝云观》《莲池蛙声》《铜钟案》《黑狐狸》《御珠案》,颇有可读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

高罗佩是中国通,他在奏琴、书法上均有很高造诣。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等秘书,后与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他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米舒

张宏杰的《北宋变法名相王安石》读后感2000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一位教育家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人精神的成长是多么微妙,多么难得,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处在人生中个人品味、价值、性格、修养、智慧、魅力、胸怀、勇气、抱负等各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书籍无疑会带来重要的帮助。

余近日有幸拜读张宏杰所著《北宋变法名相王安石》一书,感悟颇多,让人不忍释卷,为与读者诸君交流心得,故将余之拙见陈述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指正。

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复杂更受争议的人了,然而,争议本身就是意味着价值。从政治操守来看,他当然有足够的资格被列入清官廉吏之列。他是不通世故的政治家,著名的改革家,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标新立异的文字学者、素养深厚的佛学居士,我相信,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为王安石写一部传记。

当时的北宋,有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介甫(王安石)顺应时势,采取一系列变法措施,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为官之道,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经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内心有着文人的脆弱和哲人的敏感,加上内心的苦楚与疲惫,使他去意已定,决定第二次罢相。

在变法中,王安石的很多思想都是超前的,甚至有过类似今天农业银行的构想,然而在那个观念陈旧迂腐的社会中,他的多项措施当然得到反对派的大肆抨击,是王安石力挽狂澜,让北宋的政府经济收入有所结余。但毕竟一拳难敌四手,只能落得变法夭折,自己的精神几乎完全崩溃。

王安石亦是一位口才极佳的辩者,这也是能够在种种非议下能够说服神宗实行新法的一个重要原因,神宗在变法顺利时用心过急,逆境时摇摆不定。同时,介甫不信天命,正如其理论天变不足畏,又一次,变法的途中遇到天灾,大旱导致过度聚集了众多流民,神宗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就避殿减膳,以表其城,希望感动上苍。而王安石却不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说道: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夫天,有天道和天神之分,天道乃天地万物,变化成象,有目可睹,有手可着。天神乃子虚乌有,诞谩荒唐,无影无形之臆想,为愚者之所倚,弱者之所托也。然畏天神而不解天道,故杞人忧天。

在与皇帝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刚直的性格,口气就像教导学生一般,但是此时的神宗对王安石很是尊敬,几乎视为自己的偶像,也因此得到了很多朝中官员的看不惯。后来司马光评价说: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皇帝之前,如与朋友相争于室,不降辞气,视帝王之威如无物也。

这本著作中,对王安石的文学成就相当尊敬,这一点,也是后代评价王安石时争论最小的地方了。书中提到《答司马谏议书》,在这封回信中,对于司马光数千言的批评,只用了百十来字,就全部驳回,用笔峭拔刚进,大家风范,一览无余。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另外,王安石著《三新经义》,神宗评价说不拘俗见,不袭人言,新颖而有见地,将使天下学者归一,道德一统。王安石的诗名在宋朝的诗人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注重炼字,著名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曾经用过到、过、入、满,都觉得缺乏色彩,动感也不强烈。今天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高中的语文试卷中。

虽然身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革命导师列宁如是评价),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不是一个官僚机器上的合格零件,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书生,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金钱和地位并不能带给他快乐,实现心中的政治抱负才是他生存的目的。变法失败,又加上儿子的去世,使他失去了不少激情,带着带着哀伤的情调,离开京都,在江宁置一田地,以书籍和山水为伴,以佛学为精神寄托。

站在江的这一边,不望清角吹寒的黄昏,不望荒凉的长河落日,只言灵魂的感伤。当看到王安石晚年生涯一章时,苏轼在移官途中来看望闲居的介甫,他们同为耿直磊落的性格,同遭贬逐飘摇的坎坷,突然觉得只有苏轼可以理解他八年变法的苦衷,两位见面之后问候,我的内心不觉产生一种同情的悲凉心境,一丝感慨油然而生,甚至为介甫的遭遇而留下清泪。

回首变法全过程,再看王安石如今的遭遇,顿感万物皆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倒不如随手鞠一把清辉,借着淡淡的月色,让内心从浮躁走向静谧。六根清净,万事不扰。一个人的世界里,四周总是那么的宁静,远离了喧嚣的尘世,拂去了内心的狂躁,带着一份随意的心境去感知这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茫然的人生不断在身边上演,岁月的刀刻画着我的容颜,我只愿在今后的生活中,拥有一份淡定与从容来装点内心。

夜静了,云倦了,清风徐来,关上书房的门,面对一盏清茗,书房是他的堡垒,只有这里,他才感觉最安全,最舒展。

《大唐玄奘》观后感3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大唐玄奘》。


我和姥爷、姥姥、妈妈、田田哥哥一起去看了《大唐玄奘》这部电影。玄奘的父亲和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母亲临死前把它放进一个木盆里顺着小河漂走了,就这样,他被一个庙里的住持收养了,所以他从小就是一个僧人。他一心想从那烂陀寺取回真经。那天晚上,他就上路了。想要到达那烂陀寺,他必须要穿过一个大沙漠,在沙漠里,他缺吃少喝,受了很多苦,甚至差点丢了性命。终于,他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到了印度的那烂陀寺,在那烂陀寺,他因为对佛教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而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puxuewang.com』,最后取得了真经,虽然在那烂陀寺他收到了最高的礼遇,但他并没有忘记大唐,还是把真经带回了大唐,在大唐弘扬佛法。


我们要向玄奘学习,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坚持到底。

小学五年级:《大唐公主招亲记》读后感


这个星期的我一直遨游在《大唐公主招亲记》这本书里,我喜爱萧飞逸的天真无忧,整天想着千金碎香饼,喜爱小动物,善良的一个人。喜爱公主李岚的善心(不过有时候很奸诈的哦!)欣赏她的调皮,讨厌她乱起外号的坏习惯。可爱。喜爱小刀的执着和服从,跟随。还喜爱橘逸势的文采,讨厌他的爱美,自恋。主要写了大唐公主李岚小时候有一只宝贝蛇可是萧飞逸却把它拿来绑礼物盒,李岚在和萧飞逸争吵时,李岚犯花痴迷上萧飞逸的哥哥(也是唯一个没有让李岚起外号的人)李岚16岁时要招亲了,可是皇上偏偏要她嫁别的国家的王子,可是她却喜欢萧飞逸的哥哥,于是李岚几天闷闷不乐,后来她想通了,她想到车道山前必有路。过了几天公主正式招亲了,可是来到的王子通通不见了,除了还没有来的两位王子,李岚被背上了克夫的黑名。李岚为了摆脱这个名称,决定亲自出马!李岚和小青换脸后,和小到,飞逸,橘逸势一同前去,在去的路上李岚慢慢喜欢上了飞逸,可是飞逸却不知道,之后小刀为了李岚去冒险差点死了,而飞逸居然称一只大黄蜂可爱,李岚居然和一个国家的公主争萧飞逸,被别的国家的王子喜爱。当最后结果揭晓时让人大吃一惊,原来王子都被卷入一个阴谋而阴谋的主使者是一个妖怪,它冒充了飞逸的爸爸来捉王子。之后飞逸和李岚结婚啦!

这本小说写得善良,没有凶恶,暴露只有单纯可爱。虽然李岚是一个可爱又调皮的公主,(有时有坏坏的念头)她待人善良。可是她却在这篇文章中增添了许多乐趣和幽默,她爱吃醋,人人见人人爱。调皮可爱,拥有永远不变的天真可爱。她总是在别人损别人时,她总会去插上一脚,凑热闹,不会放过这个好时机跟别人一起去损别人。萧飞逸他的单纯,头脑如此简单得里面只有吃的,可是就因为这个让他远离了政治,活得逍遥自在,他的梦想是如此简单,他只想要和妻子孩子一起经营一家蛋糕店。而我在这篇文章最欣赏小刀,小刀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侍卫,可是他却尽忠职守,牺牲自己五年多积累的假期去保护公主陪伴公主,为公主冒险,服侍公主,对公主不离不弃。他就像是李岚的一只哈巴狗,她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把公主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默默的奉献自己去服侍她,小刀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只要李岚稍微说几句话感恩的话,他就会流下眼泪,可是他的武功又是那么高强。橘逸势,因为他迷倒了很多女孩子,所以他是一个十分爱美,自恋的男人。李岚他们逃监狱时,他居然因为一件衣服和马车不配,就迟到了20几分钟,这可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打得好惨。飞逸叫他帮忙他居然说飞逸暗恋他,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好朋友飞逸和李岚结婚那天他仅仅只送来一对对联。由此以来我不得不鄙视他。

《大唐西域记》读书笔记1000字


《大唐西域记》读书笔记1000字

眼看交这个月读书笔记的日期临近,作业一直拖着,迟迟没有下笔。原因是我发现这本书博大精深、洋洋大观,甚至可以当作一门学问来毕生钻研。就像研究的《红楼梦》的红学专家们,围绕着这一本经典,可以发表各种论文,举办各种研讨会,在新媒体上,给庞大的粉丝群,一集一集地细细剖析。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写的,就是《西游记》原型,孙悟空的师傅唐僧的作品。书中前言说,“玄奘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中国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这当然是载入正史的评价,作为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唐三藏相貌端正英俊(跑题一下,电视剧中演唐僧的演员娶了据说是中国最有钱的妇人);因长期吃素,据说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总是被妖怪们(以白骨精为代表)惦记;他也被女儿国的国王相中,以各种诱惑要留他下来做女婿;为了突出孙行者的威猛英勇,还经常用他的盲目轻信甚至迂腐来衬托,屡次三番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还念紧箍咒。当然,最值得嘉赏的一点,是他的慈悲心肠,把几个徒儿从原来犯错而陷入的困境里搭救出来,并且意志极其坚定地去西天取经,终成正果。

闲话说完,来讲《大唐西域记》是如何震撼的一本书。玄奘西天取经回来以后,主要的工作是翻译佛教经典,主持译经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如《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等等。同时,“在唐太宗的勉励敦促下,玄奘又将西行求法之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为我们留下了这部在佛教史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均富极高价值之巨著。”

举个例子,在“卷第二三国”中,作者详细叙述了印度区域内的各国,“玄奘首先对印度进行了总述,包括释名、疆域、数量、岁历、邑居、衣食、文教、佛教、族姓、兵术、刑法、敬仪、病死、赋税、物产诸多方面。”接着,后面各卷又分区域一一描绘各个国家的状况。如“卷第三八国”叙述了同属于北印度的八个国家的地理、民俗和佛教圣迹等;卷四、卷五,一直到卷十二。可以说是对印度做了全方位的扫描和呈现,是一本了解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选的董志翘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汉语史研究所所长)译注的版本,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已经很深入浅出了,但还是觉得有大量的古文字绕不过去,还有海量的知识背景并不具备,如印度的各处的地名、佛教的专业语汇等,啃下来十分不易。

书中的不少故事细细读来,觉得十分新奇甚至魔幻。譬如其中一则,说一位公主,被仇敌丢到荒郊野外,后来和狮子生下了两个儿子,而这两个威猛的儿子,后来分别又繁衍出了两个野性十足、长相奇特的族群。

佛教在东汉末年(公历纪元前后)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二千多年以来艰难曲折、起起伏伏,最终得以与中国的道教以及儒家思想一起并称为“儒、释、道”三教,还有“道根儒茎佛叶花”的说法,不可谓不神奇。

掩卷沉思,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一段旅程一本书,以这种特殊的力量,推动了一种信仰的传播,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人的价值观,所以会成为经典,被历史铭记。

《妖猫传:沙门空海·大唐鬼宴(全4册)》读后感_1900字


《妖猫传:沙门空海·大唐鬼宴(全4册)》读后感1900字

因不止听一个人说很喜欢这部作品,有喜欢电影的,也有喜欢原著小说的。在前一段时间这部电影确实也大热,于是拾起原著,看看写的是怎样的故事。岂料,一拾起就横跨了接近一个月,读书的绝对时长为27个小时。算是我读的书当中数一数二的时长数了。但读书的时长并不代表故事内容的精彩程度,仅仅代表了原著的篇幅,毕竟作者连续写了17年(1988年-2004年),而电子书在我的手机上显示是2600多页。
首先,在我表达对本书的看法之前,先表达一下对作者的敬意。毕竟很少有作家会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不离不弃地在他国的历史基础上写这么长的一本书。如果不是因为他对历史和此作品的沉迷与爱,我想不出有第二个理由了。也很感谢作者在不懂汉语的基础上,让人把中文相关文献书籍翻译出来参考,并把我国盛唐历史用如此简单易懂的语言写出来。
如果不是这部作品,相信我对盛唐历史,包括里面出现的人物,比如:空海,唐玄宗,杨玉环,高力士,李白,白居易,柳宗元,韩愈,王叔文,惠果高僧等,的理解还停留在小学初高中背的少的可怜的几首诗句和在脑子里连接不起来的历史事件上。我也因此可以窥见盛唐的长安城是如何繁华而又包容的一个城市。“长安有如一个大熔炉。人种的熔炉,文化的熔炉,圣和俗,繁华和颓废的熔炉。空海入唐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城市。其规模甚至凌驾西罗马帝国之上。人口约一百万,其中有一万人异国人,亦即每百人之中就有一人是异国人。” 其对于世界的影响程度,并非之后的中国可以达到的。在这方面来说,中国在历史进程上(包括现在),对于世界的影响和包容,一直是落后于大唐的。
原著在盛唐历史的时间轴和历史人物的基础上,以为求密宗大法而入唐的年轻日本修行僧——空海为主要人物,将其在唐国两年期间所发生的奇幻故事写了下来。也就是说,在历史的大框架下,把正史的内容都打乱,揉碎,再按照历史时间轴线,在几个大历史事件和诗歌作品的点缀下,用奇幻的手法写下自成一体的故事。
除了对历史事件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当然对历史的改编部分,作为读者也要分辨出来),对两位诗人的作品及其写作背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李白在沉香亭宴会上酒醉写的《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
李白如何得罪了高力士,又如何被驱逐离开长安。
又例如白乐天如何竭尽所能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诗《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除了对历史和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著对佛教和密教的探讨也挺有意思。
“所谓和尚和儒生,富人和穷人的称谓,都是人的分法。因为有‘人法’,才区分出来的。更进一步说,在天法之内,我们和花,狗,树,蛇,鱼都是相同的。恐怕和地上的石头,天上的云等一切也都相同。宇宙原理充斥在我,你,方才的梅花,走过的汉人和胡人,屋子,流泻的乐音,煮鱼的香味等之中。总之,那就是所谓的曼陀罗。”
“所谓色,是指这宇宙存在的所有物。那不单是指人,牛,马,牡丹,石,蝶,雨,水,云这些。浮现在人心的所有一切,也是色。男人爱慕女人的情感,女人爱慕男人的情感,那也是色。憎恨,悲哀也是色。色即是空。”
说完原著的优点,也要叨叨一下在我看来的一些缺点。
首先,最大的缺点就是啰嗦。也许是十几年以来连载的原因,书中的情节内容不可避免地过多重复。就如边播边拍的电视剧一般,篇首总是要回顾一下上一期的内容。而作为一鼓作气读下来的读者,直观感受就是,这本书真是啰嗦。虽然我可以理解导致啰嗦的原因,但是还是无法轻易“原谅”这一做法。可能看过更胜一筹的其他著作,总觉得作为全集出版之前,还是应该对连载的内容加以修改之后再出版。而对文字的敏感与纠结如我也看得出来的问题,相信作为作者更应该可以看出来。不过也许在作者看来,既然已经花了十几年来写,那写的每一个字都不应该有删减地出版吧。但无论如何,从此书可以看出,写的时间跨度长,和著作内容的精彩程度并不是成正相关的。
其次,是到后面逐渐出现了颇为“狗血”的剧情。读书过程中,分别读出了琼瑶电视剧即视感,岛国动漫即视感,有些剧情还分分钟让人想变成黑人问号脸。具体例子就不写出来了。总的来说,毁誉参半的一本书吧。
而陈凯歌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的电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在我看来,电影没有把大唐盛世下的长安城的繁华拍得足够好,故事也不够丰满,有一些原著里精彩的片段和人物都被删减了。也是,本来也不能奢望电影可以完全达到甚至超越原著的水平。也罢也罢。

《妖猫传:沙门空海·大唐鬼宴(全4册)》读后感_1500字


《妖猫传:沙门空海·大唐鬼宴(全4册)》读后感1500字

看过电影后过来的,电影之绚烂华丽,小说之睿智,都令人惊叹。
沙门空海为密宗而来大唐,来到大唐后,与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步一步陷入了五十多年前的一桩皇家秘史。而这件与杨贵妃有关的事儿,扑朔迷离,抽丝剥茧后,慢慢显现于人们眼前。
书中人物不多,关系也不复杂,但是情节却扣人心弦。很多唐朝的历史居然是因为看了一位日本作者的书才得知的。
最令我叹服的仍旧是主角,抛却主角光环不说。空海一门心思想盗取密宗,而且要于两年后带回去,当时我也想能成功么,何况用盗?在经历了事情时,空海也不是说信心满满,也会有常人一般有迷惑,有需要好友指点的地方,还好作者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神,而是一个人,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一个人。
作为一个日本人,对大唐的人情世故却相当了解,一定是做了许多许多功课吧。仍记得给别人钱,让对方帮自己办事。说得对方如果不收钱,自己反而过意不去了。
设计包装自己,引起青龙寺注意,学习梵语等,所有的一切都服务于一个目标--盗取密宗。
抛却最后的烂尾狗血剧情,杨贵妃是幻术卖瓜老翁的女儿之类。
本书还是很好玩儿的。最后,大家一起来重温下长恨歌,哈哈。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没有目的的赛跑就注定迷茫。

所以,有了目标,只要前行就不再迷茫。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这样。心不妄动,才能所处而安。这句话非常好。现代社会快节奏,就是缺少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做任何事都不静下心来,是做不成的。只要心静,有专一的目标。这件事才能做好。这样至善就离我们不远了。不要以为至善只有伟大的人才能做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上的事情。至善就离我们不远了。

一群善良的人,同一个步调。心中有光,祖国未来才有希望。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这让我想到了,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这样说到,要像白求恩一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不敢奢望,做一个如此高尚的人,只要做到无愧于心,足矣。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史著栋)

什么样的人是有修养的人?谦虚的?低调的?善良的?温柔的?是的,这都是个人修养的表现。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原句是:“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管理好家庭,有益于国家,美德彰显于天下,那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怎样才能提高个人修养呢?

其实还有后半句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欲修身,首先要格物。格的意思是穷尽,物其实就是事物的道理。宋代的程朱理学对格物的解释就是——追溯万物的本源,也是磨练自己心理意志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学习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试想一个对世间万物一无所知的人,又何谈修养。脱离万物脱离知识谈修养,就好似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再如何精彩也都是空中楼阁,也只能是泛泛而谈。我们有时看到一个人,你会感觉她有气质,一看就是很有修养,是的,有修养的人总是很有气质,这气质从何而来,必然是多年的学习、通身的学识积淀而成的。这便是修身的第一要义,儒家坚持了几千年的“格物致知”。

其次,便是要“慎独”。何为“慎独”?基本句意可以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向平时一样”,但这是第一层级,往上,指任何时候自己的内心都要像有个天理在审视自己的样子,也就是不管有没有人,更深入强调是内心的“诚”。诚就是“无自欺”,时时刻刻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个点其实非常难,我们日常潜意识的规避是很严重的。所以到了宋明理学时期,很多理学家,为了达到“诚”的境界,就有了“敬”和“静”的功夫。敬不再是指尊敬其他人,而是自己尊敬自己内心的天理良知,保持让天理良知时刻审视和审判自己;而静则是认为只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最好地审视自己,这个心静,不简单是停下来,而是指内心冥灵,一种“诚明”的境界。

格物致知+慎独,再提高个人修养之路上缺一不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便是这个道理。只知格物致知,而不“诚”,做不到“敬”与“静”,很容易走进死胡同,钻进牛角尖,甚至走上弯路,可以说“慎独”是“格物致知”掌舵人。而一味崇尚“慎独”,忽略“格物致知”,便会像前面说的,思而不学则殆,殆即有害,更别说提高个人修养了。

让我们铭记格物致知与慎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张贝贝)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大唐名相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名相伊尹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