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央视《紫荆花开》观后感。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怎么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18年央视《紫荆花开》观后感,带给大家。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篇一:2017年央视《紫荆花开》观后感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用这样的话语来阐述纪录片对刻画时代精神、保存群体记忆的功用。

在香港回归2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央电视台捧出名为《紫荆花开》的“相册”,向观众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由来,展示了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节目播出后,收视不俗,开播第一集在全国上星频道同时段排名中,位居专题类节目第一名。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说,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爱国热情。

兼顾国家高度和历史深度

贺亚莉是《紫荆花开》的制片人,也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的制片人。

回忆起策划初衷,贺亚莉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是《国家记忆》的宗旨,因此我们团队去年提前谋划,要赶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做一部纪录片。”

贺亚莉说,从策划之初,她就希望这是一部既有国家高度,又有历史深度的纪录片。《紫荆花开》共5集,前两集《开启归途》和《神圣时刻》重在讲香港回归的历史细节,后面3集从现实入手,表现20年来,香港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持续繁荣稳定,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分享了祖国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为了让历史更生动、情感更细腻、故事更鲜活,制作团队通过大量弥足珍贵的影像与资料来展现回归历程。比如纪录片中在讲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碰上了“铁汉子”邓小平时,制作人员找到了邓小平掷地有声的四川话“主权,是不能谈判的”。在第二集中,驻港部队防务交接仪式中方卫队长谭善爱“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的同期声,被贺亚莉认为是最霸气的交接语。

作为《紫荆花开》的总导演,吴飞带着团队几赴香港拍摄。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以压倒性优势选举董建华为特区首任行政长官,时任选举总监票的梁振英特意在前一天为这场选举买了一支国产英雄牌钢笔。现任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接受拍摄团队采访时说:“我要在这个点票报告上面签个字,然后中午我在饭桌上把这支笔送给董建华先生。(他)是香港结束殖民统治,我们成立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个,我们香港选出来的首长。”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关于2018年香港回归20周年纪录片紫荆花开观后感优秀篇


篇一:香港回归20周年纪录片《紫荆花开》观后感

纪录片《紫荆花开》的拍摄制作耗时数月,辗转英国、香港、杭州、广州多地,组织大型直升机从空中到海上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只为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更好地呈现一个欣欣向荣的香港!6月27日至7月1日CCTV4每晚8点,不见不散哟

篇二:香港回归20周年纪录片《紫荆花开》观后感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反映香港回归二十年历程的五集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本片以“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为主题,阐述“一国两制”这个伟大构想的由来,展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摄制组奔赴英国、北京、香港、杭州、广州等地进行拍摄,采访了50位香港回归历程的亲历者,他们当中有英国、内地、香港政界要员、香港社会精英代表、知名人士等,也有餐饮业者、渔民等基层民众。

而片中最难得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次同时出现在一部纪录片当中。

为展现香港回归二十年最新影像,摄制组在香港组织了大型直升机航拍,从空中到海上对香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香港。

《紫荆花开》第一集《开启归途》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回归问题提上日程,中英两国间将有一场令世人瞩目的外交较量,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交锋如何展开?资深外交官的相遇,将上演一场怎样的世纪谈判?用什么方式收回香港?收回后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使香港继续保持繁荣?这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紫荆花开》第二集《神圣时刻》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发布,在外飘零百年的香港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香港进入回归前13年的过渡期。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就任后,随即抛出一个与中方对抗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进而演变成中英之间公开而严重的较量。

香港回归20周年纪录片《紫荆花开》观后感【荐读】


篇一:香港回归20周年纪录片《紫荆花开》观后感

纪录片《紫荆花开》的拍摄制作耗时数月,辗转英国、香港、杭州、广州多地,组织大型直升机从空中到海上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只为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更好地呈现一个欣欣向荣的香港!6月27日至7月1日CCTV4每晚8点,不见不散哟

篇二:香港回归20周年纪录片《紫荆花开》观后感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反映香港回归二十年历程的五集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本片以“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为主题,阐述“一国两制”这个伟大构想的由来,展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摄制组奔赴英国、北京、香港、杭州、广州等地进行拍摄,采访了50位香港回归历程的亲历者,他们当中有英国、内地、香港政界要员、香港社会精英代表、知名人士等,也有餐饮业者、渔民等基层民众。

而片中最难得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次同时出现在一部纪录片当中。

为展现香港回归二十年最新影像,摄制组在香港组织了大型直升机航拍,从空中到海上对香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香港。

《紫荆花开》第一集《开启归途》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回归问题提上日程,中英两国间将有一场令世人瞩目的外交较量,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交锋如何展开?资深外交官的相遇,将上演一场怎样的世纪谈判?用什么方式收回香港?收回后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使香港继续保持繁荣?这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紫荆花开》第二集《神圣时刻》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发布,在外飘零百年的香港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香港进入回归前13年的过渡期。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就任后,随即抛出一个与中方对抗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进而演变成中英之间公开而严重的较量。

2018年央视315观后感200字【精华篇】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它永远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是爱扬教育网收集整理好的2017年央视315观后感200字范文,欢迎大家欣赏!

央视315观后感200字一

一个人,一个单位,没有了良心和正义会变得多么可怕,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看后使人毛骨悚然,觉得简直是变相的害人。

锦湖轮胎,不按规定配置生产轮胎,为了利益,不顾人民生命和财产,把更多的返炼胶掺入轮胎中,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

更为甚者,给猪吃“精”,等于给人吃毒,双汇堂堂正正标的“十八道检验工序,十八道放心”,结果连一道也不放心,这就是瘦肉精喂出的“健美猪”。从投加饲料喂养,屠宰运输,到食品检验,市场检查,众多环节全部疏漏,只有一个环节不疏漏,那就是要钱。添加“毒药”和要钱,成为整个地区生产销售生猪行业公开的秘密。我们看看瘦肉精的本来面目“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这就是“十八道放心”。

毒手伸向了孩子,看看“田婆婆洗灸堂”的文明善举,“工作人员用专用的膏涂抹在周子礴的身上,半个多月周子礴去洗了四次,然而红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全身长满了脓包,开始溃烂,2009年9月3日,周子礴被紧急送到四川华西大学医院抢救,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刘建琼面前,患上一种病,是脓包型银屑病,是不死的癌症。”三无药品的药店,竟然在全国开了四百多家!而美其名曰“祖传秘方”,怕是见不得人的遮羞布吧!

人,为了钱,冲昏了头脑,泯灭了正义和良心,那是多么的可怕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义和良心会显得多么重要!

2018年央视筑梦路上观后感3000字


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日。从6月14日起,一部真实、生动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展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20:00隆重推出。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在中国空间站研制现场拍摄,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公布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央视独家震撼发布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承制。该片以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道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筑梦路上》全片共32集,每集25分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共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中体量规模最大、历史跨度最长、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重大事件为经,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伟大历程为纬,交织出一幅筑梦路上的绚丽画卷。

一、“讲中国故事”,勾画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苦难辉煌历程的精彩速写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与以往拍摄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纪录片从策划与创作一开始,联合摄制的各方就达成共识:应该让这部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努力将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更加精彩地呈现出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主创团队作了不懈努力。

2015年初春,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开始了在中国大地上的逐梦之旅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从北大红楼、中共一大会址的拍摄开始,追寻着中国共产党那些先驱者们的足迹,采访拍摄行程遍及大江南北。不仅拍摄了国内珍藏的大量建党初期的历史档案,也拍摄了俄罗斯国家政治社会历史档案馆收藏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个人开始的寻梦之旅,到今天如何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

2018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1)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纪录片《创新之路》通过不同主题探索人类创新和财富相互成就的历史,寻找创新生长的土壤,梳理创新规律,呈现创新的光荣与梦想。这也是中国电视界首次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话题,涉及知识产权、大学制度、技术革新、创新制度等。

该片主创团队由完成《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等重大选题的骨干成员组成,并汇聚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在创新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拍摄的国家和地区涉及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之路》这部纪录片的文稿由吴敬琏先生亲自修改。吴敬琏先生表示:“最近国家又提出了这个科技创新的规划,我们怎么能够在吸取过去这个三四十年这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照别的国家的历程,能够取长补短,来加快进程。我们进科学院的时候,那个时候科学规划,第一科学规划颁布以后,都唱歌都唱得,要什么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这种教训还是很多的,如果能够,能够做出一个片子来,从世界看中国,那世界的高度来看中国,使得我们今后的路走得更好、更有效,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

(2)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2016年5月30日至6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连续播出的纪录片《创新之路》引发关注。

破除了有些专家的创新恫吓——过去有很多专家不停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恫吓——把创新定义的高不可攀,并一再强调创新不是普通人能完成的。而纪录片《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万众创新的启示录,破除了这些专家创新恫吓的魔咒,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思路。

告诉了万众创新的方法——日本不是原创发明的所在地,但是日本人善于跟学,进行小小的改进使之完善,这种小改进使日本成为善于发明的国度,也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乔布斯也不是原创发明人,但是乔布斯对手机进行重新整合成就了苹果手机。硅谷也不是原创发明的所在地,并无发明创造,但是硅谷善于想办法使这些技术为人所用。

2018年央视筑梦路上观后感3000字范文


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日。从6月14日起,一部真实、生动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展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20:00隆重推出。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在中国空间站研制现场拍摄,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公布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央视独家震撼发布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承制。该片以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道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筑梦路上》全片共32集,每集25分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共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中体量规模最大、历史跨度最长、涉及事件最多的一部作品,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重大事件为经,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伟大历程为纬,交织出一幅筑梦路上的绚丽画卷。

一、“讲中国故事”,勾画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苦难辉煌历程的精彩速写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与以往拍摄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纪录片从策划与创作一开始,联合摄制的各方就达成共识:应该让这部纪录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努力将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更加精彩地呈现出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主创团队作了不懈努力。

2015年初春,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开始了在中国大地上的逐梦之旅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摄制组从北大红楼、中共一大会址的拍摄开始,追寻着中国共产党那些先驱者们的足迹,采访拍摄行程遍及大江南北。不仅拍摄了国内珍藏的大量建党初期的历史档案,也拍摄了俄罗斯国家政治社会历史档案馆收藏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个人开始的寻梦之旅,到今天如何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

2018年央视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1】央视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2016


筑梦路上纪录片播出后,在全国各单位机关团体,学院校等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网友反应每集必看,先烈们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共和国不会忘记。《筑梦路上》非常棒!

《筑梦路上》是一次宏大的党史教育,让我们党95年来的经历更加清晰。无数风霜雨雪,多次遇到激流险滩,也曾走到悬崖绝壁,也曾面临重重包围,但从未因为困难和挫折而改弦更张,放弃理想,而是将民族复兴的大任更加高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它支撑了我们党经受住了一次次艰苦考验。

共产党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伟大的共产党,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一路之上,留下了确定梦想的高瞻远瞩,追逐梦想的坚定不移!

【2】央视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2016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3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在中央台播出。今晚播出的是第十一集《抗美援朝》和第十二集《大业奠基》。

在第十一集的筑梦路上抗美援朝中,成就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实力完全不对称战场上创造的奇迹;北京798艺术区,曾是中国保密级别最高的工厂之一,珍贵胶片影像还原那个充满激情、奉献和变革的20世纪50年代。

这一仗,让我们扬眉吐气,其他国家再也不敢小觑我们了,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真正的和平,国际地位瞬间窜升。有些喷子、通敌及居心不良的假鬼子你们怎么想?

【3】央视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2016

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党从艰难中诞生,在艰难中生存发展。

白色恐怖中,凡共产党员和追求共产主义的进步人士,都有掉头的危险。

一次次武装起义,一次次反围剿,我们的党和军队,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才生存下来的,当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数万人的红军仅仅剩下了两万多人,有名的、无名的,躺在雪山草地里的无数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托起了民族的希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梦

2018年观看央视播放筑梦中国观后感大全


《筑梦中国》于6月30日20:30分首播,每天播1集,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每集时长30分钟。《筑梦中国》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纪录片《筑梦中国》是大型纪录片《中国精神》的续篇,继《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原班制作团队打造的又一纪录片力作。《筑梦中国》以五千年中华民族在著书立说、齐家治国、孝道伦理、礼仪天下和忧国忧民的诸多优良品质传承,融合新时代普通百姓的奉献,为民族伟大复兴担当的故事,解读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中国梦使我们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中国梦正在唤醒我们这个沉睡了多年的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国家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正是预备党员的我来说,是社会的栋梁,实现中国梦的重担就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身上。毛主席带领我们的祖辈浴血奋战赶走了列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推翻了殖民统治为我们创造了国内和平的环境,邓小平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上敢于冒险划时代意义的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带领我们的父辈不断赶超,不但解决了十三亿同胞的温饱问题,还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发展之路。而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上,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过超越发达国家的鸿沟。让我们怀揣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十三亿同胞一起像世界呐喊我们的时代到来了——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梦想的人才能走的更远,而有梦想的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超越。中华民族走过曲折的历史是繁荣一世的辉煌,也有屈辱没落的沉沦。现在的中华民族再慢慢变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文化再慢慢的没落我们的心慢慢没有了归属,所追求的慢慢都是物质金钱权利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没钱的渴望金钱,有钱有势的内心空虚有的甚至拿吸毒来排遣寂寞空虚。总之我们没有一种成就感没有快乐的在世上过好每一天。而新一任的领导人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的内心有了追求有了动力那就是实现中国梦。

2018年央视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


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包拯在初入仕途时,就写下一首“明志诗”,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也是包拯流转下来的唯一一首诗,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央视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央视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

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秉公办事、坚持正义的官员,便常用“包公再现”、“铁面包公”等话语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纠纷或官司之类的麻烦事时,也总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样的好官、清官。这就是在许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结”。

包公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权,敢于不畏权贵,伸张正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能坚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对“清官情结”,我们既要看到民众对官员清廉正义、刚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情结背后所隐含的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才分外凸显出包公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缅怀的价值。

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尤其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办事、能否依法办事更是对干部提出了挑战。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在当今时代其实更应该解读为要求领导干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

面对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体现了后人对先贤的崇尚,表现了一种学习的姿态。对于走向和谐与法治的今日中国来说,笔者衷心希望这种学习姿态真的能在全社会化为具体行动,并且深入精髓,领会包公身上真正值得体会的法治意识。

喜欢《2018年央视《紫荆花开》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