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瑰宝,其影响力已经不亚于任何一本世界名著,相信极大部分人只是看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而没有阅读过书籍,读名著是个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扩宽自己的视野。当然,四大名著中的蕴理,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专研、领会!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书笔记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蒋蕉妃

前些日子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这段话颇为有名,我突然心血来潮重读了《红楼梦》。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有它的魅力所在。 人们甚至成立了一门“红学”,专门研究它的意义。我的初中老师恰巧也是红学成员之一。

初中时读这本书,只是觉得一些场景华丽好玩,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所以那时《红楼梦》并不是我最喜爱的必读书。相比较更喜欢《西游记》那些奇幻的剧情。等到了高中,竟更喜欢《红楼梦》的剧情。看这本书,总是一时愁眉苦脸,一时又破涕而笑。

每每看《红楼梦》,都喜欢安静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走进大观园里一探究竟。以前总觉得林黛玉太过矫情,总是莫名其妙就生气了。但现在读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之后心中只觉得悲哀。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手法,给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古代封建婚姻制度以及奴隶妻妾制度带来的苦难。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他们的爱情感人至深,结局太过悲惨。以至于想到他们,我便庆幸我们遗弃了这些封建的糟粕。

再就是十二金钗里最为野蛮的女子王熙凤了。关于她有名的描写也很多。她曾经是我在书中最讨厌的人物之一。但现在反而又同情又佩服她。在贾府这个水深火热的地方,一个女子,没有魄力和威慑怎么震得住场面。能让下人们都服从她不仅需要很强的内心也需要一个女人对自己的极大自信与肯定。而在古代,女人大多是男人的附属品。王熙凤就跟她们不一样。也许就是太不一样,造化弄人,结局也比别人惨上几分。

反正我就是特喜欢她的泼辣豪爽,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直说便是。不似迎春,拒绝别人都不知如何开口;也不似赵姨娘那些个背后搞小动作的。

身为女中豪杰的她,我佩服她又替她惋惜。如果她是个男儿身,又或者不生在古代,活得能比前半生风光出色的多。这是一叹。再一叹,她读书太少,影响了她的远见。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凤姐。从贾母初见黛玉时的对话便知贾母是不鼓励姑娘们读书,只需认几个字就行,古代又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再者贾府又是军功出身,凤姐儿时又是当男孩儿来养,这种性格就算送她上学,可能也学不到什么。就是这般文化水平低,不懂琴棋书画中的乐趣,更没有拥有领袖人物的智慧,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对下人又太狠,树敌无数,更是让自己雪上加霜,最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从凤姐身上我能深刻感受到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仅能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还能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从我身边而言,只要一个人爱读书求上进,都拥有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才能活得出色。

我对《红楼梦》的认知也只是表面罢了。只有认真品读后才明白为何会有人专门研究它,它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碍于才学疏浅、阅历浅薄,就此停笔。(指导老师:韩跃)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塑造的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的人物承载着无数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四大名著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提供范文《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更多内容欢迎访问。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淡淡的歌声飘出,引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到这样的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2024,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故事落幕了,她的陨落只在贾府上下激起些微的波澜,却在我的心上激起了惊涛骇浪。我缓缓的合上书,想要把那万千思绪沉淀,无奈她太过轻灵,一直在空中不断的旋转、飞扬、舞动

《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

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初看红楼还是在初中,那时正当是青春无敌,情窦初开花季,宝黛的前身神话满足了一个小女子对缘定三生爱情的渴望,而宝黛现实中的爱情是那样的单纯,又是那样的凄美,宝玉那是翩翩贵公子,黛玉那是婷婷俏佳人,而宝钗呢,那是横刀夺爱的冷血虚伪的冷美人,可袭人则是为了自身的地位,专在背后打小报告害死晴雯的小人,还有许多人形像模糊,在脑海中只留下一个人名,而没有确实的关于爱憎是非的观念。比如晴雯,比说司棋,只是敏感地感觉到作者或许是偏爱和赞美她们的,但自己却无法对她们生出好感,所以姑且不去理论。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百多年前,曹雪芹耗尽一生心力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红楼梦》,让我们了解到人情的冷暖,让我们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每每看一遍红楼,我的眼泪便会在不经意间流出,我承认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那你呢,是否曾为黛玉焚稿而流泪,为大观园中的生离死别而感动呢?

一曲红楼,唱尽人世浮华,诉尽世间离合,道尽人间悲欢;一曲红楼,响彻天穹,使天地为之动容

这场梦注定以悲剧结束,我们无力改变它。因为它发生在封建制度之下。当时的叛逆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有默默地祈祷,期盼贾宝玉与林黛玉能在世外仙林中过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林黛玉从小丧母,没有受到礼教妇德的教育,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后来她寄人篱下,变得更加孤独。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她唯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今生唯一爱过的人是贾宝玉。但两人的爱恋注定是一个悲剧。他俩都追求自由,但这种叛逆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只好一个仙逝,一个遁世。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死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似乎早已预见了这个悲剧。

贾宝玉一生痴痴傻傻、疯疯癫癫;林黛玉一生哭哭啼啼、猜猜疑疑;薛宝钗一生圆滑处世;王熙凤一生算计他人可最终都只落得一个悲字。贾宝玉遁入空门,林黛玉香消玉殒,薛宝钗独守空闺,王熙凤反误了卿卿性命。

我不喜欢那个认为天下女儿眼泪都要给他的狂妄宝玉,但我却欣赏那个一生只对黛玉痴情的宝玉。

我不喜欢那个整天猜疑的黛玉,但我却佩服追求自由与爱情的黛玉。

我不喜欢那个处世圆滑的宝钗,但我却有些怜悯独守空闺的她。

在这红楼之中,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任命;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2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2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四大名著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可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主人公为贾宝玉,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宝玉与宝钗成亲,黛玉闻讯气死,而当宝玉发现娶得并非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