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司马懿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司马懿

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感。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感

荆棘鸟

吴秀波主演的这部电视剧刚上映时,我根本没有留意到,当然平常我本就极少看国产的电视剧,而这个像网游一样的剧名有些让人不好理解,改成《大军师司马懿之纵横捭阖》之类可能更恰当。

后来,随着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慢慢开始在网络上积累出来了良好的口碑,我便跟风也追着看完了。坦率说,这部投资4亿,历时333天拍摄的电视剧,虽说像网络上某些专家指出的那样,有很多“历史错误”,但仍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里难得的佳作。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布景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统一三国的司马氏家族为核心,重新梳理了自东汉末年至三家归晋这段历史,司马懿过去一直以老谋深算的反面形象著称于世,剧中基于史实,对司马懿有所“洗白”。当然,有些角度将司马懿的阴暗面也有所掩盖。

周末,趁着看电视剧的热情,我又读了李浩白几年前著的《司马懿吃三国》和方北辰著的《历史不可戏说: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

《司马懿吃三国》中虽然主人公们在政论时也引用有大段的古文,但读来就像这部电视剧一样,虽说也是基于史实的,但演绎的成分更多些。而《历史不可戏说: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的作者方北辰教授,曾任四川大学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过多本“三国”方面的研究专著,所以更贴近史实。

司马懿留给我们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罗贯中著的话本小说《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以恢复大汉,诛灭曹操为己任,所以对司马懿自然是作为反面人物来塑造的,自然是有意无意地贬低,而历史上的司马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需要研究历史资料后才能评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读相关的历史专著。

唐代官修的《晋书》中载有一篇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的专论,评价可能更加的客观些,抄录于下,仅供参考。

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以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

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指司马懿,司马炎称帝,追尊懿为宣皇帝)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中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鸿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反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谋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李世民的这篇专论虽是古文,但大体的意思应该不难读懂,加之水平有限,我就不在这里翻译成白话文了。

其实,我码这篇文字主要想谈的还是题外话,不论是这部电视剧中,还是读的这两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寒门与世族的门第之争。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指出魏晋两代的根本性差异在于其统治阶级出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即魏时的曹氏家族出身寒门,晋时的司马氏家族则出身世家豪门。

曹操的父亲是著名宦官曹腾的养子,属于寒门宦官家族,所以小时候被人看不起,直到后来被司马懿的父亲时任京兆尹(即首都的市长)的司马防看中,才有机会加官晋级,进入底层的官僚阶层。

司马氏家族祖上可追溯到随项羽灭秦的,原赵国贵族司马卬。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氏家族算是河内郡的地方性世族。

这样,曹操和司马懿的君臣关系对决,其实也是寒门和世族之争。当然,司马氏家族在当时只能算是地方性的世族,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因“衣带诏”事件含冤下狱后,剧中展现司马懿营救其父司马防的情节。此时彰显出杨氏家族位高权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司马氏家族地位差了很多,又被世家豪门所排挤,只能去投靠曹操集团中的文官世族——颍川世族的代表荀彧,而世族之间暂时的结盟就营救出了司马防。

曹操的两大重要谋臣均出自颍川世族,一为郭嘉,二为荀彧。郭嘉才识过人,与曹操同出寒门,颇受其器重。荀彧一代兄弟八人,合称“八俊”,与司马氏家族“八达”相呼应,论及世族两人地位类似,均为地方世族之代表。所以在司马懿运筹帷幄之中,他选择了与郭嘉保持友好,但主要拜服于荀彧门下,与荀彧所属的颍川世族结盟,从而为其之后的博弈添加筹码。

此处可以看出寒门与世族的对立,即使郭嘉在去世前仍旧嘱咐曹操,如果司马懿不能为其所用,应当杀之而后快,可见当时寒门与世族之间的仇恨深入骨髓。

全剧后半段,以曹洪、曹真、夏侯惇家族为首的曹魏宗族军事集团与司马懿、陈群为首的世族之间的对决,在专家们看来,也是曹操、郭嘉等寒门家族与传统东汉世族之间对决关系的延续。

另外,司马氏从曹魏手里夺取政权意味着世族地位的回归与加强,寒门与豪门的争论也从这个时代被确立下来,现在我们常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奠定。

关于魏晋时代的门第之争,可以参读仇鹿鸣著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和田余庆著的《东晋门阀政治》,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细节的考证复原了魏晋时的政局之争。

另外,剧中的司马懿怕老婆怕得要命,也基本符合史实。这也反映了汉代妇女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婚姻也相对自由,至少改嫁不会遭遇歧视。曹操的卞夫人、曹丕的甄宓均是二婚,甚至还有《汉书》中还记载有女性休掉不争气的丈夫的案例。可见今天提倡的男女平等,也是从千年之前就出现了。

仅记于2017年07月23日22时45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军师联盟》读后感800字


《军师联盟》读后感800字

司马懿,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可以和曹氏宗族斗争几十年的人,一个经历了三朝皇帝的"老臣",他曾对着渭水起誓:永为魏臣。他的一生,可谓精彩。

年轻时的司马懿饱读诗书,心静如水,父亲司马防作为曹操的京兆尹,家世显赫,衣食无忧,他也在家中乐得清闲,每日与妻儿作伴。而他的入仕,可谓是被动的顺风顺水,他本无心官场政治,他父亲也并不赞同他进入曹操的视线范围之内,可是,他太优秀了,正如现在所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才华即使想掩饰也会闪出耀眼的光芒。当时的乱世时代,宗族子弟为夺权位不惜一切手段,而枭雄曹操的孩子更是如此,明争暗斗。曹丕身为长子,本应顺理成章的接过父亲手中的权位来成为大魏的第一任皇帝,但曹操却又偏爱次子曹植,不断地帮助他同自己的哥哥争夺,这也成为了司马懿入仕的一个引子,曹丕一次次的招贤却一次次的碰壁,使得曹丕一度抑郁难过,而刚巧由杨修主持的月旦评开始,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一度参加却被杨修评判的一无是处,为帮自己的弟弟公然与杨修争辩,他质疑当时的文学大家郑玄,由此,他已被曹操所关注,加上他的显赫身世,可以直接任命高官,但他却无此之心,而当时杨修的父亲杨彪由于衣带诏一事败露被抓,杨修竭力所为终将司马防指认出而换出自己的父亲,可这,也使得司马懿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他为救父四处奔走,拜得郭嘉,求得荀彧,在拿住铁证之后找到曹丕,让他帮助自己救出父亲,而在其后与杨修的针对在司马防房间内发现的《尚书》是否托伪的争辩中,使得曹操向这个才子贤士发出征辟,而在救父后,再面对曹操的征辟,宁让马车从自己的腿上压过也不肯入仕,他的那种豪狠劲儿,在我看来,已然与曹操相媲美了。

或许在司马懿看来,他的才华是为天下人而生的,并不是为他曹氏家族,至少,在当时还尚存的汉朝,在他心理层面,曹操还是一名"曹贼",但是他的做事的方式,又显现出他和曹操其实是具有同一气质的人。在其间他面对曹操的时候,无意中流露出的鹰视狼顾之相,让曹操更加坚信他正是自己要掌控的人才,但是,曹操毕竟需要的是为己所控的人才,而曹操为让司马懿入仕,抓过他的父亲,打压过他的哥哥,而司马懿在努力的过程中,为自己挣出名声,也在一步步走向入仕之路,他虽然自己也在抗争,但实际上也一点点在被曹操打磨。

至此,在曹操面前,司马懿通过救父救兄的另类方式,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也走向一条更加宏伟的道路。

——周田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

徐涵 六三班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原本热闹的三国,最终掌控在沉默的司马懿手中。但这是为何呢?要说司马懿,论奸诈,论胆量都不及曹操;论智谋不及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 吕布 和张飞等人 哪一个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杀了司马懿?但他能在如此乱世活下来,难道没有什么绝招?答案是肯定的,他能活下来,并成就一番霸业,全靠一个字————“忍”!

纵观司马懿一生,是多么起起落落,坎坷无比啊!他原本是名门之后,但无奈家道中落,只好投身于权倾朝野的丞相————曹操帐下。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为了实现自己家族的大计,而不断的忍耐!在曹操死后,曹丕上位,但曹操遗嘱:“切莫让司马懿掌兵!”最后曹丕也死了,他终于掌兵。之后的二十年里,他南征北战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也招来了曹氏一族的怀疑,于是他佯装病危,暗中布局,政变夺权。在他死了二十四年后,被追封“晋宣帝”!

读后感范文:读《走进司马懿》有感


三国演义在我眼中,诸葛亮时最聪明的,而能与诸葛亮抗衡之人就只有司马懿了。虽然司马懿的能力还远远不如诸葛亮,但诸葛亮最后还是被司马懿给耗死了。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之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种可贵的精神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我认为司马懿还比诸葛亮厉害呢!因为司马懿还会武功呢。诸葛亮用计让魏延与司马懿交战,魏延装败,司马懿追了上来,最后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但天不让司马懿死,下了场雨救了司马懿。如果当时五虎将中只活一个,而且我是诸葛亮,我就让那个人上,司马懿不被一刀斩了就好事了。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一)

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其中这个人《孔明智退司马懿》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诸葛亮在西载县带着五千兵马搬运粮草,但是遭到了司马懿和他们十万大军的围攻。于是他把城门大开,自已坐在上面弹琴,用疑兵计赶走了司马懿大军。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可以利用别人多疑的心理巧施计谋,就可以化解身边的危机了。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一个人,在将来的竞争中便可占据有利情势。

以后,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人心,知人愿,做一个很优秀的人。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完以后,我对孔明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一章主要描写了孔明派兵去运粮草,得到司马懿大军前来攻打的消息,冷静地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的大军的故事。

面对大军压境、城内没有守军的危急形势,诸葛亮表现得十分镇定,用悠闲的琴声迷惑了多疑的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阻挡了敌军。如果诸葛亮没有冷静,和其他文官一样慌张,那后果将会怎样呢?结果会是:孔明被杀,城池失守,蜀国不久就会灭亡。可见得,在关键时候,冷静是多么重要啊!

假如你在碰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思考,才会可能渡过危机,如果慌张,往往就会一败涂地。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冷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个人碰到了熊,慌张逃跑可能难逃熊口,如果冷静下心来想一想,熊是不吃死人的,最明智的人马上会选择装死,才能保住自己一命。

另外,脑子能随机应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诸葛亮要是不会分析形势,和司马懿打硬仗,结果就是必输无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应该多把握机会锻炼自己,要战胜自己的缺乏生活经验的缺点。

《三国演义》里那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战争里,其实里面却蕴含着许多道理,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


孔明智退司马懿读后感(三)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孔明智退司马懿》。这篇文章讲述了再三国时期,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在一个城中,即将擒获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成功运用了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保住了自己和一帮文臣﹑全城百姓的生命。

诸葛亮真是有勇有谋。未动一兵一卒,边让司马懿的十万大军不战而归,创下了一段绝世佳话。诸葛亮之所以能运用空城计来迷惑司马懿,让他不战而归。是因为诸葛亮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其次,是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空城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的司马懿晕头转向,不只是退还是攻。最终,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城中定有埋伏,便尽皆退去。是诸葛亮和一班文臣﹑城中百姓的生命。孔明智退司马懿,可谓战争史上运用空城计最成功的了。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800字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800字

周雨奇

今夏,热播了一部三国题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该剧抒写了魏国政治家司马懿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波叔演绎的司马懿,睿智深邃又不失饱含人情味的幽默,折服了广大观众。因为这部剧,我对司马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个人钟爱历史类题材的,于是找到这本《司马懿吃三国》。

该书共有5部,每部评分都在7分以上,值得一看。由于司马懿本身就是极富争议的传奇人物,所以小说一定不会枯燥,五本书很快就看完了。全书从司马懿出生写到73岁去世,在一定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还原了他传奇的一生。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历史褒贬不一。有人说他鹰视狼顾,阴险狡诈,是王莽、曹操、刘裕的一类的阴谋家。又有人说他雄才大略,心系天下,同时懂得隐忍、藏器,在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笑到了最后,成为最大赢家。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一切是非功过都会被湮没,而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更需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做到以史为鉴。

谈起成功,司马懿从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但是那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天才,曹操、荀彧、郭嘉、孙权、周瑜、诸葛亮、庞统、陆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天才们大多不甘寂寞,尽可能地施展抱负,智慧与权谋的较量注定少不了。而年轻的司马懿却选择收起锋芒,如"冢虎"一般默默地等待着,注视着。读过另外一本书,王岐山书记离任北京市长时向同僚推荐的《大清相国》,书中主人公陈廷敬从年轻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始终牢记五个字:等、忍、稳、狠、隐,最终位极人臣,并能在晚年从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善始善终。

跨越时代的长河,这五个字在司马懿身上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修炼过人的本领固然很难,能做到"潜龙勿用"更是难上加难。陈廷敬做到了,司马懿同样也做到了,所以他才能权倾天下,将三国归于囊中,而同时代的其他天才们只能像流星一样短暂地划过天际。另外,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三岁,陈廷敬同样也活了七十三岁,在古代是非常长寿的,健康的身体对于成功也是尤为重要。

司马懿和陈廷敬的隐忍体现在刚走出校门的新员工身上,就是"扎根一线、脚踏实地".他们没有周瑜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没有诸葛亮的"隆中三分天下计",更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的只是一天一天的等待与默默付出。

而我们,在等待的日子里,收起学生时代的骄傲,摒弃浮躁,厚积薄发,沉下心跟着师傅学习专业技能,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电网一线工人强健的体魄。时间会对得起努力,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或跃在渊",终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一天。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司马懿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