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分享是这样的读有感

分享是这样的读有感

读《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读《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读《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好朋友张小琼老师的书架上,看到它时有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大半部分。"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看到大号黑体的这一行字,使作为教师和母亲的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借阅一年之久,期间和家人共同品读了好几遍。最后买了同样的书后又再次阅读了此书,感受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孙云晓,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 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等等。在这本书中,作者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孩子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这本书有五章共101条建议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

其中包括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做人(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空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权利(捍卫孩子的权利); 信任(人人能够成功)。

为人父母,培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作者建议: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关注学生需求和爱好,要放下架子向孩子学习。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父母和教师培养孩子,首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怎样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提出下列建议: 1.首先要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他的选择。3.对孩子的天性给予认同。4.承认差别的存在。

向孩子学习, 怎样看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提出下列建议:1.了解时代的变化。今天的孩子成长在视听时代,而成年人们却成长在读写时代,所以,两代人对事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了解了这一点,当您再看到孩子那么喜爱看动画片的时候,也许您就不会对孩子发火了。 2.欣赏孩子的优点。成年人需要改变自己的眼光,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还小,有时会认不清自己,因此成年人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慎重,不要让失败的语言充满家庭和学校。 3.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孩子,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4.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父母和教师常常习惯了自己的教育角色,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伙伴关系。5.与孩子平等对话。

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我非常赞同作者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必定是人格的教育。真正的教师或父母,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我想如果做好了做人的教育,那么学习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书中的"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更是让我倍感亲切,它正是我在教育教学中所想的,现在正试图在实践的。

常听老师们说:"如果不看学习成绩和分数,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为人父母者、一些为人师者却总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督促孩子学习上和分数上,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就是成功者。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解决不了或想不开的问题时,采取极端的做法,究其根源往往是父母和老师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在教育,德育是灵魂,是根本。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首要位置。教孩子学会爱父母、爱他人,教育孩子有责任感等。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应当教育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于明确的责任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责任感是成功的基础。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但离开了责任心,这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责任感是一个人受别人尊敬与喜欢的条件,也是社会健康的营养液和净化剂。作为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同学负责;作为父母,要创造条件、给与锻炼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责任感的教育应当渗透在一时一事中、一言一行中。

教孩子心中有他人。未来社会是一个共同发展的社会,人才应该是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为社会、为集体着想、为他人着想的人,因此,要从小教育孩子做到心中有祖国、有父母、有他人。这样的培养应从孩子出生开始,一直伴随他到成人。做父母的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首先想到父母长辈的习惯,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心中有他人。进入小学以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可以从小事做起,随时随地、任何小事都是教育的契机。从一年级开始,教导孩子进出楼道、上下楼梯时,脚步放轻,保持安静,不要影响老师办公和其他同学上课。教室搬到二楼、三楼以后,在教室里不要推晃桌凳,凳子要轻拿轻放,不要影响楼下的同学。这样,使孩子养成习惯,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做事都会考虑到他人。

做人教育还包含诸多方面,但我认为最基本的还是责任心和心中有他人,有了这两点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都会轻松而就。

为了社会,也真正为了孩子,就努力使自己做人格之师吧!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将以我的热情和思考去努力实现一名老师朴素的理想,让我的每位学生和我的真爱一起在课堂上追求真知,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和欢乐。把最真的情感带进课堂,带给学生。有了真情的投入,我们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想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教材的内涵,忘我地进入角色,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睹其色、如临其境。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


导语:教育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如何教育才是最成功的?小编收集整理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前,有幸读到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爱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谆谆告诫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捧读这本书,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审视自己: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十几年来, 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在这个教育梦想里,萦绕其中的一个旋律是独特的,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论断: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这些都不是真爱。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孙云晓教育专家宣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教师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学生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的101条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令人教育者读后不禁自问,在学生心中播种真爱的种子,我准备好了吗? 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用爱去关注每个学生

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小学启蒙教育者,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专著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爱。

二、给孩子一个差异的空间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更何况是孩子?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齐划一,求同却不存异。许多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之处,往往被视为缺点,须知那可能正是特点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点,看到差别,而不是将其磨光、磨平。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合格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需要有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

三、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主要学好习,别的家长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错便不再允许插手,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的环境中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过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就如孙云晓所说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节能以及选择劳动岗位要有的放矢,这样我们将会发现,孩子们生存的会很好。

四、让孩子懂得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文章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鱼头鱼尾的小故事。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们总会制造出惹人生气的事。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说教,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又有台阶下。并且孙云晓认为首先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反复性是儿童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又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另外,我相信孩子也会理解你的宽容,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家长、老师所期望的吗?

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将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1000字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1200字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600字


每个教育工作者,可能都会去关注学生,都会去爱他们的学生,但是否方法得当,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爱呢?我想,读了这本书后很多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倾听孩子的诉说,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这不是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做听任孩子的狡辩,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他们才会觉得被平等对待,也才会有什么事都会愿意跟你交流,倾诉。如果一遇到问题,连给孩子解释的机会都没有,那怎么能让孩子信服,怎么能让孩子愿意跟你沟通呢?
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由于和低年级学生产生矛盾,而低年级的那个班主任,未完全调查清楚之前,就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怪在了他的头上,也不给他解释,结果这个学生完全不信服老师,反而跟老师吵起来了。孩子也有想法,也有性格,当他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就会有情绪,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倾诉和解释的机会,在了解清楚之后,再给一个客观的评价。长此下去,孩子也会愿意和你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育的道路上,真的有太多的学问需要去学习,去研究。孩子们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去倾听,去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教育,去给其所需。而这本书,仅仅是我教育道路上的一点启发,以后还有待于不断学习。不过,我想,只要付出你的真爱,去真正的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一定会为孩子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1000字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读《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分享是这样的读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