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的母亲不是神读后感

我的母亲不是神读后感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不是我的错》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错误谁去买单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五年级黄书祺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不是我的错》。文中讲了一个男孩打了另一个瘦弱,胆小又爱哭的同学一下,却不以为意,因为其他同学也都无缘无故地欺负了那个弱小的同学,且没有任何人站出来阻止。“别人都打了他,这不是我的错。”其他同学也想,“我也只打了他一下!”“别人也打了!”“我又帮不了他”……谁都不认为自己有错。

非常简短的一个小故事,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每个人都说:“不是我的错!”那么这到底是谁的错?真的没有人错了吗?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只是默默地哭泣,用泪水倾诉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可奈何。

我不禁想起在学校看到的镜头——

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讲课,同学们也在认真地听着。突然,从教室的一角传来了两个同学争吵的声音:

“你干什么啦?干吗抢我的橡皮?”

“你还说我?我碰一下你的橡皮怎么啦?橡皮会烂掉啊?”

“手那么脏,碰什么碰?”

老师走过去。

“老师,不是我的错,是他先抢了我的橡皮。”

“老师,是他先骂我的。”

“老师,他胡说。”

……

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的,没有人会去反思、检讨自己的言行。那么,错误谁去买单?

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反思,勇于承认,错误就可以被纠正。但如果不懂得担当,那么小错误也会演变成大问题。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努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点评

生活就是作文。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找到“作文”,才是我们觉得比较为难的事情。小作者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小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错误谁去买单?引发我们的思考,更引发我们的实践:从小事做起,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庞科军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担当,在帮助中萌发……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五年级张成勒

打开绘本《不是我的错》,看到一个小朋友站在前面哭泣,而后面一群小朋友推卸着自己的责任,都说“不是我的错”。随着一幅幅画面翻过,我的心越来越抽紧,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吗?

前不久,我从报纸上读到了一则社会新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拎着一袋破烂坐上了一辆公交车,可司机却要赶他下车,嫌他身上有一股臭味。车上一个年轻人更是“主动”把老爷爷推下了车。让人气愤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老人一把、为老人说一句话,难道现在的人连这么点担当都没有吗?

我想到了汶川地震时一个名叫林浩的小男孩的事迹:地震发生后,他和几个同学被掉落的楼板掩埋,动弹不得。周边一片黑暗,有的同学非常惊恐,甚至哭了起来。这时才上小学二年级的林浩并没有惊慌,他安慰周边的同学,让大家不要难过,还鼓励大家一起唱歌。随着一酋一首的歌曲,大家渐渐地忘记了恐惧和疼痛。由于林浩身材比较瘦小,他慢慢地挪动着身体爬了出来。( )可林浩并没有逃离,而是来到废墟旁,用小手搬开一块块砖头,搬开破碎的楼板,就这样又有两个同学爬出了废墟,被救了出来。可林浩的头部却被掉下来的砖块砸破。事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去救同学,林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班长,我有这个责任!”小小年纪的孩子就懂得责任的分量,这就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救出了两个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啊!

曾经有一次,我们舞蹈队要参加表演。一个同学忘记穿白袜子、黑皮鞋,可马上就要上场了,怎么办呢?这时,另一个不是舞蹈队的同学急忙跑过来,把自己的的袜子和黑皮鞋借给了她,帮助她解决了问题。我想这也是一种担当吧。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要让你周边的人觉得,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阳光,更美好。”

帮助别人的同时,担当,悄然萌发了。

点评

文章往往呈现着我们的思维。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会看到生活另外的一面。小作者联系自己的阅读选择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达自己对担当的理解:担当,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因为自己而更美好。最后一个小事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担当的人。说理的最大成功就是告诉别人,这是可行的。

庞科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热门读后感: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800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热门读后感: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800字)”,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1)

近期幼儿园老师推出亲子阅读活动,我和贝贝阅读的第一本绘本是《有一天》。读了这绘本后,心里有种简单的幸福,有种期待、有种祝福还有种牵挂。孩子有着美好的童年,还将慢慢长大,经历人生的各种美好,各种酸甜苦辣。只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绘本像诗一样优美 感伤的语句,简单柔和的线条画面,结合在一起充满了爱和真挚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喜欢,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辛苦养育我长大,现在自己也身为人母,当自己的孩子长大的时候,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不仅是给孩子读的绘本 ,我觉得更多的是给天下的爸爸妈妈读的绘本,特别适合家有女儿的父母细细品读。文中深深的母爱无需用华丽的词藻就能描写的生动感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传达出母亲深深的爱?当初雪飘落时,母亲把婴儿高高举起;当孩子熟睡时,母亲会开始畅想,畅想有一天孩子会独自去体验成长中的种种酸甜,有一天会离开家,有一天会感受到坚强的脊背上所负担的小小重量。而当孩子满头白发的那一天到来时,她会想起母亲的爱。就是这样简单质朴的语言,能传达出如天空和海洋般辽阔的母爱。无论是孩子,还是为人父母,抑或扮演着两种角色,都无法抗拒这朴实而深情的梦想所带来的感动。短短数百字,诗歌般的语句,既饱含关切,却又不无感伤,仿佛是一位母亲 在喃喃自语。轻柔舒畅的节奏中,流淌着最浓厚、最真挚的感情。

每次读到最后的画面,母亲化为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贝贝就问:妈妈,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去哪了,等我长大了我还有没有妈妈? 从孩子的疑问中,我体会到的是她对我深深的爱,正如我也是那么的爱她一样。

我心目中的大爱并非把孩子捆在自己身边,为她安排好一切,甚或事事为其代劳,培养永远长不大无法自立的“啃老”一族;而是希望能引导她不断去学习,尽早学会人格独立,乐观,坚强,放手让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读了几遍,现在贝贝自己都会看着绘本的画面 讲述着里面的故事情节了,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看雪花在你柔软的肌肤上融化……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2)

今天第一节课,我们去五楼听绘本,绘本的名字叫:《苹果树》。

这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还有一棵苹果树。那个男孩好爱苹果树,非常爱。有时他在大树上拽着树枝荡秋千,有时摘苹果吃,有时爬到树干上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长大了,因为每天要干其他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到过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好孤独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来了,苹果树好开心啊。它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住我的树枝荡秋千吧。小男孩说:不,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要玩耍和荡秋千了,我要买点东西,你能给我一点钱吗?苹果树说:抱歉,我没有钱,我只有苹果和树枝,你把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那个小男孩把苹果树上的苹果统统都拿去卖了。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小男孩一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最后小男孩又回来了,大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了。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树干和树枝砍下来扛走了。又过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来了。这时他已经很老了。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了。那个男孩说: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树桩上休息一下。大树好快乐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奉献的同时也就享受了快乐。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3)

翻开书本,三个黑漆漆的黑影映入眼帘,随着芬妮被强盗抓住,我们的心都揪了起来之后的故事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三个强盗居然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了可怜孩子们的养父,并且化身为三座高塔被人们永远的铭记!

合上书本,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带给强盗们如此大的转变?是可爱的小女孩芬妮?只是为了回答财宝是做什么用的这个问题?不是,是奉献的快乐改变了他们,当他们看到流浪孩子们的笑容,当他们被人们爱戴,当他们被人们铭记,强盗们的心在改变,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从此他们有了人生的目标,不再迷惘。

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奉献本身就是快乐的,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不要做披着斗篷的强盗,那会迷失自己,我们要做那三座高塔,在奉献中快乐的生活!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4)

好书是适合捧在手上一读再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是一本绘本,漂亮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很多很多。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文字,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回味。

勇气是什么呢?作者对勇气作了诠释:

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自行车不用安全轮。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你知道一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书中,35种可贵的勇气,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马戏团里空中飞人的表演,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上探太空,下探深海,这也是令人敬畏的勇气。而改掉小小的坏习惯,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让我不断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在环湖花园游泳馆学游泳时,听到妈妈让我和伙伴比赛谁有勇气从岸上跳下1.8米深的游泳池并游回浅水区这个近乎无情的命令时,心惊胆战的我连腿都瑟瑟发抖了。是妈妈不断鼓励我的眼神,是教练示范标准的动作,让我终于鼓起勇气,小心地踩到泳池的边缘,再也不犹豫,往下一跳哈!我成功了!这就是勇气!、

当我第一次作为升旗手上台演讲时,我的心别提有多紧张了。是台下一千多名同学赞赏的目光给了我无比的自豪和自信。我被授予升旗手缎带,望着胸前鲜红的缎带,我的心中也升腾起一团火焰。我向前跨了一步,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讲。这就是勇气。

在生活中,勇气无处不在。5.12地震时,林浩不顾自己的安危,从地震废墟中背出两名同学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11.15胶州路火灾中,消防员叔叔奋不顾身,冲向火场,救出了许多居民,这是令人敬畏的的勇气;捡到钱包抑制住诱惑还给失主,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

掩卷沉思,哦,我明白了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因为勇气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独自越过困难堆成的高山;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克服生活的磨难;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成为命运的主宰,扬起胜利的风帆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5)

首先很感谢喆妈和乐科为大家提供了这次试读机会。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的试读体验,感觉很美妙。

前天晚上临下班时,终于收到了传说中的乐科绘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与宝宝进行了分享,刚拿出来,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说,妈妈,巧虎。

我说宝宝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吗。他摇摇头说,大猫,呵呵,看出来是猫咪了。我说这是乐乐猫,乐乐猫这个词盼盼是第一次听说,所以跟着我重复了好几次。封面看起来很是亲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样,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内容上,乐科的产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动,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更丰富。此外,绘本中,讲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里面的小动物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乐乐猫进行分享。而乐乐猫则将这些东西,做成了一个大大的蛋糕送给了妈妈和爸爸。看到最后一页,妈妈陶醉的样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温馨。她教会了宝宝懂得感恩,懂得与别人分享好的东西。

《最美味的蛋糕》这本书,不仅让宝宝认识了动物,知道了他们的特长,还进行了互动。画面精美,感情细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绘本。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6)

阅读了绘本《勇气》,知道了勇气有很多种。勇气是改掉坏习惯,勇气是努力藏起你的小气、嫉妒的一面,勇气是再来一次,勇气是从头开始,勇气是知道还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

以前的我,上课发言,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听到。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在大家面前大声的回答问题,甚至还有勇气上台演讲呢。

以前的我,看到熟人,总是躲在爸爸妈妈的生后,不敢打招呼。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和别人打招呼啦!

以前的我,遇到困难,总会发发脾气,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来解决问题啦!

总的来说,我现在是一个有勇气的女孩子,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棒的!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7)

绘本勇气读后感一:《勇气》读后感(600字)

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养尊处优,缺少勇气、坚强、毅力、自制、分享等很多东西,绘本《勇气》用了简单的句子,生动的画面教给孩子这些内容。

由于过去我们的亲子阅读过于强调识字,而忽略了画面的观察,所以tody仍然把注意力放在由汉字组成的句子上,他能比较熟练地读出绘本下方的一排排句子,却对大幅的画面熟视无睹。按照陈园长指导的方法,我们首先对封面上的画面进行了观察。tody认为画面上的小男孩不敢从跳板上往下跳,因为他“没穿救生衣“,显然他尚不清楚用“胆量”或“勇气”来形容小男孩所缺少的。

接下来在画面的观察与表达上,tody渐入佳境,看到一个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画面,他说出了:

--“勇气就是力量。”

--“勇气就是不害怕。”

--“勇气就是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勇气就是保守秘密。”

--“勇气就是保护环境。”

--“勇气就是多吃蔬菜。”

--“勇气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学完画画,还坚持要留下来学手工。”

……

读完这本书,tody若有所思,看着自己手上前几天因生病而扎的针眼,举起来冲着妈妈说:“勇气就是手破了也不哭。”动画片《大角牛历险记》播放了,tody应该去洗漱准备休息,尽管不情愿,他仍然离开电视机并大声说:“勇气就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也能忍住不看。”、

看来,他确实从书中懂得了忍耐和克制。

傻孩子,这部优秀的动画片能教给小朋友许多知识,洗漱完就来看看你喜欢的“大角牛”,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吧!

绘本勇气读后感二:绘本《勇气》读后感(1414字)

绘本以其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着父母和孩子。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但是在我们眼里几分钟就可以读完的书中,某些小角落却深藏玄机,不指明甚至还会似懂得非懂得。如何把深藏玄机充满奥妙的绘本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宝宝懂得更多,学得更多?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要让宝宝能乖乖的和你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聪明的爸爸妈妈们要会选对时机,在宝宝开心的时候,以鼓励的形式叫孩子来读书,他会很自愿的(这种自发性只能10分钟左右),所以阅读的中间你要与他互动,不要只是说教,要充分地调起他对阅读地兴趣。

在我和程程一起阅读伯纳德·韦伯的《勇气》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收获。

第一遍,从第一页开始,一字不落的讲完。

第二遍,提问开始啦-每一页程程都能学到新知识,当看到图片中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人骑自行车,在爸爸妈妈的手中拿着自行车的安全轮。我就说:“看这个小朋友多勇敢,他能一个人骑着车子而且不用安全轮哦!我们宝宝能做到吗?”宝宝:“我也有骑车啊,速度可快了,能赶上托马斯,我多厉害!”……图片里看到有个小朋友站在跳水板上,宝宝说:“我也很勇敢,我能站在沙发的顶端,还敢从上面跳到沙发上哦,妈妈你看!”说完,他就爬到沙发的靠垫上,非常潇洒地跳下来,还沾沾自喜说自己多帅。我发现,宝宝的观察能力不错,而且有的时候我讲故事,他貌似没有在听,手里一边在玩其他的东西,但是我所讲的内容,他都记在脑海里了。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8)

绘本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低龄段的幼儿来说。因为低龄段的幼儿还看不懂文字,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理解故事,看懂故事。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就更要了解绘本。最近,我就读了《我爸爸》这本绘本。

这本绘本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一位英国有名的画家。刚拿到绘本的时候,一个让孩子喜爱的爸爸形象,一个全新的孩子视觉的爸爸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本绘本描述的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爸爸各种形象的想象,文中从孩子的角度感受生活中的爸爸,让爸爸在文字中,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丰满、形象、可爱、生动……清新的文字、温暖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走进了故事中的爸爸,更让孩子勾画着自己的爸爸,让孩子走进爸爸,爱上爸爸……

打开第一页,“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位胖胖的父亲端坐在桌子前,穿着睡衣,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哪里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很“酷”呢?文字和图画的错位让我哑然失笑。可是再接着看,爸爸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从稚嫩和简单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孩子之手,这难道是作者在暗示我们:爸爸在我的印象中,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再往后看,图文并茂的描绘了一幅“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爸爸叉着腰,大野狼正灰溜溜地往外走,门上的太阳呼应了前面墙上的太阳。再仔细一看,躲在门外树背后的是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呵,他们可是最怕大野狼的呀!“我”爸爸是如此的孔武有力,无所畏惧的画面。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野狼来进行对比呢?可能因为它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能打败大野狼的爸爸可以提供给孩子安全的保障——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再往后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的头变成了马头,连椅子腿儿都变成了马蹄,可是,仍然看得出来这是“我”爸爸,为什么?因为笑容还是爸爸招牌式的笑容,睡衣还是爸爸标志性的睡衣。这就是表现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图画,孩子看到这样随意组合的形象,更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从图画的描绘中感受到孩子爱爸爸,爸爸爱孩子的美好情感。

最后,画面中出现了“孩子的手伸在爸爸的胸前,小太阳又出现在爸爸的睡衣纽扣上,爸爸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这样的画面。再翻到最后,“他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从画面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读后感1000字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的活下去。这样的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昨晚再次细读了几米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后感触颇深。

有人曾说过:几米从来就没有让孩子们失望过。大人和小孩之间的矛盾,几米最明白,他完全相信孩子是天使和恶魔一体的两面。有个十多岁女儿的几米,愈来愈能体会存在于大人与小孩之间的矛盾;明明有浓浓的爱,却常常搞得彼此怒目而视,眼看着可爱的天使在下一秒钟化身成恶魔。身为父亲的几米头痛而无奈,身为创作者的几米却看到了孩子渴望被理解的心灵。于是,和孩子同样敏感的几米,用一张张图和几句话,便明白地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孩子的担忧、恐惧、疑惑、快乐和愿望。当然还有抗议,抗议大人对他们想法的漠视,抗议这个世界对小孩的种种误解。我们这才听到小小身影在对我们说:嘿!不要用你们大人的想法和眼光来看我,大人看不到我们内心的奇幻彩虹!《先知》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栖息在明日之屋,那是大人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身为一名教师,我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在日常交流中,当教学激情逐渐消退,杂事缠身,耐心不足时,我们也常会抱怨: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多次,学生怎么还不懂?其实,主要是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学生。假如我们站在学生立场观察自己熟悉的世界,你会发现许多陌生的东西。换一个角度,才会体会到孩子在成人世界里所面对的困难和困惑,从而对学生有种由衷的同情和尊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孩子学会学习。同时,更要放下身架,甘做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我们乐于向学生学习不仅不会降低身份,反而能更强烈地激起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任。

当学生犯了错,气愤主宰了你所有的情绪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不会喜欢吼叫着批评我的老师。当学生花了很大的努力却还是见不到进步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需要老师再一次的鼓励。当学生遇到了挫折而伤心难过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能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给我再一次站起来的力量。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分享我的快乐并为我骄傲。我们要走进学生内心,把自己的心态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体验他们的感受,在这基础上我们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一个受孩子欢迎的教师不能把自己定格在老师的位置上,高高在上、不可侵犯,每天传经解道发号司令: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应该怎样怎样。所以我们老师要试着把自己当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做知心朋友,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又怎么不会变成一种乐趣呢?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这本书再次给了我心灵的洗礼,合上书,很多句子还久久地留在脑海里,其实孩子什么都懂,他只是不说,大人往往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并不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独一无二都是最优秀的,只是,你能发现他的独特之处吗?请不要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学会关爱和承担责任


学会关爱和承担责任
——读《不是我的错》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 四(5)班 秦昊煜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不是我的错》,是丹麦著名作家莱夫·克里斯坦森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有个孩子蒙着脸在哭泣,他后面所有的孩子都在说:“不是我的错。”“跟我没关系。”“不关我的事。”……没有人去帮助小男孩,更没有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文字的后面附了许多关于战争、贫穷、污染、饥饿的图片,一张张、一幅幅,都反映了社会阴暗的另一面,触目惊心。
到底是谁的错呢?也许是你,是他,又也许人人都有错,如果没有人敢于承认,没有人愿意为社会承担责任,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阴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伸出双手帮助别人,你关爱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才会关爱你,如果人人都不愿关心别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冷酷。
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关爱他人,一起努力做个勇于承担的人,让世界充满温暖、光明和爱。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心得体会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心得体会:

逸爸在2016年读过这本书。近期,在家长群内与各位家长分享了此书中的要点,借此重新读了一遍。我把要点梳理一下作为读书笔记,分享给更多家长。

为什么要分享此书?

第一,作者伯恩斯坦在家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曾帮助1000多个孩子和家庭修复关系。与有些西方学者的书相比,伯恩斯坦的语言相对接地气,符合中国家长的口味。

第二,似乎孩子叛逆问题是家长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第三,我们对孩子的“叛逆”误解太深,需要重新认识。误解深,因为:1.千年来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成人们产生根深蒂固的观点:叛逆=不乖、不孝、不敬;2.儿童心理学和脑科学,刚刚进入现代家长的视野,缺乏这些知识的情况下,没有能力理解“叛逆”背后的原因。

这本书里讨论的孩子,是4岁至18岁,也显而易见吧。3岁前,孩子自我意识很弱,谈不上叛逆。18岁后呢,如果再叛逆,那基本是很难再拉回到正轨了,18岁后的成年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作者伯恩斯坦,在书中介绍了一个10天计划,每个章节教述一天家长所需要做的是。是的,您没有看错,是指导纠正教育家长,正可谓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病了家长吃药”。

第一天

掌握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我们普遍认为,儿童时期、青春期都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叛逆期,是正常的必须经历的叛逆期,等过了就好。但是,作者指出,我们不能就这么被动的等待,等待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帮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自我,是我们作父母的天职,不要让孩子为其糟糕行为找到任何借口。

先给大家一个测试孩子大概的叛逆程度:1至5分

我的孩子常常发脾气

我的孩子常常与成人发生争执

我的孩子常常公然反对或拒绝遵守成人的要求或规则。

我的孩子常常故意惹烦别人。

我的孩子常常由于自己的过错而责怪别人

我的孩子常常怀恨在心或者恶意十足。

然后再问问自己:

1.这些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在什么情况下这些行为会发生?

3.是否有任何曾经发生的消极事件在影响着我的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这些行为?

4.如有可能,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处理好曾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消极事件?

5.我打算怎样应对孩子现在的这些行为?

注意下面的思想你有没有,作者把它称为“毒害性思想”

质疑为什么会要孩子

你对孩子的叛逆怨声载道:抱怨孩子让你和家长精疲力竭。

你对于如何才能控制局面一点头绪也没有。

你感觉受到了操控。

你感觉对婚姻生活失去了热情。

你觉得内疚。

你觉得自己做父母真是太失败了。

如果有以上的负面感受,请在孩子面前作出些改变吧

微笑、握手、拍怕孩子、多靠近孩子、说“我爱你”、交流时目光接触、拥抱、点头、给予表扬、给予奖励、鼓励参加活动

糟糕的是,我们很多家长会习惯性地作出消极行为:

吼叫、嘲笑、刺激挑衅、讽刺挖苦、撒谎、打骂、忽视、唠叨、说教、打断、羞辱、纠结于过去、批评、跟别的父母闲言碎语、威胁、贬低、扔东西、否定感受、没有耐心、不切实际的期望

逸爸发现中国家长们应该或多或少有上述这些行为

1.吼叫(这个作者在接下去的章节中会专门来阐述吼叫的坏处);

2.唠叨:唠叨是常犯的“病”,是实在没有办法的表象。

3.打断,否认孩子的感受:部分中国家长习惯于傲慢,总是认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完全不理会孩子的感受,独断专行。交流时,不给予尊重,喜欢打断孩子的表达。

4.尖酸刻薄的挖苦:也是相当擅长的部分。它阻断了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5.说教: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灌输道理。

第二天

理解你的叛逆孩子

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要去理解或如何去理解孩子。

作者给出如何试着理解孩子的方法:

倾听是关键

学者M.Scott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对倾听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他说:如果我们倾听孩子的专注程度和认真态度,就像听一位伟大的演讲家演讲一样,就等于赠予了孩子一件珍贵的礼物。

那么有如何做到倾听孩子呢?作者也给出了建议

1.保持目光接触

2.消除分心: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时相当敷衍,你管你说,我管我玩手机或做别的事。

3.倾听时切忌开口:不要打断孩子,可以微笑和点头来回应

4.让孩子知道你确实在认真听

5.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

孩子需要你的爱和认同

孩子的叛逆行为可能引起家长的质疑:孩子到底有多重视家长呢?在过去与叛逆孩子打交道的20年中,作者告诉我们:几乎没有孩子否认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就是那些把门关得砰砰响的孩子、从商店里偷东西的孩子、与父母恶语相向的孩子、拒绝上学的孩子、打破窗子的孩子、对父母进行人身攻击的孩子,他们也承认是爱父母的。

要记住的是,孩子太渴望爱和被家长认可。可是,他被锁定在消极行为之中,使得我们懒得想办法向他表达爱。不管孩子表现得有多生气、有多拒人于千里之外,千万别忘记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是多么珍重和关爱他。

误解会引起更多的叛逆行为

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往往会出现误解对方的情况,从而导致叛逆升级和恶性循环: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缺乏理解——更多的叛逆行为——家长感到沮丧。

引起你误解孩子的九大陷阱:

1.期望你的孩子能够做他并没有准备好的事情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些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体现在教育孩子身上。家长总是要求过高,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做不符合年龄段的事情。

2.对偶尔的不良行为上纲上线(青少年有表现叛逆行为的自然倾向,这并不意味着他总是会叛逆)

3.阻止你的孩子表现得像个孩子

逸爸认为这点作者提出的非常到位!现在的父母,太容易忘记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了,从而期望孩子表现得像个小大人一样。一个健康的孩子可能非常人性、吵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及其对完美行为的期望有些不正常,才使得我们不容易把孩子当孩子看。以前我拿动画片小猪佩奇举例,其中一集讲述了: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在泥巴水潭里玩耍,佩奇妈妈没有阻止,并让他们穿上靴子。当他们玩得浑身是泥巴回到家时,读书笔记猪爸爸并没有责怪,而是答应了孩子们吃完饭一起去玩。结果全家都在泥巴水潭里玩耍,都弄脏了。这就是让孩子尽情地在他的年龄段玩耍的典型例子。我们中国父母,很多时候摆出正经严肃的样子,限制了孩子太多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

4.期望孩子满足我们的需要

5.把孩子的错误归咎于他个人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成人经常犯错,何况孩子呢?

6.忘记了责备和批评会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

许多父母已经知道体罚是有害的,但却忘记了言语上的责备、侮辱也同样会造成伤害。

7.忽略了充满爱意的行为疗法

8.忘记了我们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如果孩子因为打人而被我们打了,这只是向孩子证明了打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至少在有权力的情况下可行。

9.只看到外在行为,而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爱和善良动机。

第三天

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大喊大叫的问题非常严重。

作者给出一个将心比心的例子:

想象当你的配偶、老板或者其他人对你大喊大叫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

当你被大喊大叫后,你会热情、积极地做出回应并急切同意每个要求吗?

你会在心里谋划如何对向你大喊大叫的人报复吗?

你觉得特别无能为力吗?

你被人大喊大叫后产生的消极想法和消极感受,是不是很久都不会消失?

答案我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你想对孩子大喊大叫时,请做到将心比心。

为什么不要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不会让你孩子的行为所有改观

#会妨碍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

#对有些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关注”。他们会用捣蛋的方式引起你注意,因为他知道你会大喊大叫,进入失控状态

#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别人大喊大叫

#会传递信号给孩子:你不值得我心平气和与你说话。你挨骂是自找的

#降低孩子对你的信任,他不会再敞开心扉和你交流。

可家长说,我就是控制不住,有时候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喊大叫...那请你看看是不是以下这些原因:

1.因为大沮丧了,没有其他办法处理这个情形

2.因为我小时候父母也对大喊大叫,我就学会了这个方法

3.因为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4.因为我相信这是唯一让孩子听话的办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好: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反省一下:

你大喊大叫的频率是多少?

你通常会为什么样的事情大喊大叫?

你的孩子会对你的大喊大叫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在你大喊大叫之前,你是怎么想的?

大喊大叫之时,你是怎么想的?

大喊大叫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第四天

避免权力争夺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你与叛逆孩子进行权力之争更糟糕的了。权力争夺通常非常激烈、很情绪化,甚至丑态百出。你们往往两败俱伤,你甚至会更惨。权力争夺会产生报复心。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报复形式通常是顶嘴和扔掉食物。五六岁孩子的报复行为可能是拒绝收拾玩具。10岁可能是用咒骂你,破坏东西。等到十六七岁,报复行为可能是抽烟饮酒、疯狂购物、早恋、辍学、夜不归宿甚至自杀。

现在来评估一下你和孩子处于权力之争时你所起的作用:

如果我放弃控制孩子,我会害怕发生什么?

在和孩子处于权力之争时,我在想些什么?

当我拒绝孩子作出的选择时,我一般会想什么或什么感受?

有时候为什么我会对一点小事不依不饶?

如何避免权力之争?

改变你的心态

#应对叛逆孩子,不是要操控他,而是要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当你心平气和表达你的想法时,孩子会听

#没有哪个成人会说,当时父母太理解我了所以渡过了一个可怕的童年。

在中国家庭中,权力之争是十分普遍的。旧社会,孩子是没有选择的服从,因为社会价值观如此。如果敢与父母争夺权力,那就是大不孝!而今社会,很多家长还是会有家长权威不可动摇的思想,常常把“我是你老子就该听我的”挂在嘴边。如今的孩子思想活跃,追求自由民主,对这种思想除了鄙视还是鄙视。所以家长们必须改变,改变思维,改变心态。

第五天

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

叛逆的孩子们想要自我感觉良好,但他们并不总是知道怎么做。所以,常常提醒他们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就是家长要做的工作。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夸奖、奖励孩子。通过给予奖励来加强孩子的行为,这个过程叫做“正强化”。

不过,作者提醒,奖励和贿赂要区分开来。最好的奖励往往是口头的,非物质的。现在的孩子被物质包围。你给出所谓的奖励,未必能打动孩子的心。中国父母太吝啬自己口头上的赞美,比如“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的很佩服你最近所作出的努力”等。

那么,怎样表扬你的孩子呢?

态度要真诚;

表扬要适可而止(有些家长要么不夸,夸起来没完没了)

表扬体现对比(让孩子知道,现在做的比以前的要好)

越快越好(一发现进步的地方,就要表扬)

表扬要多样化和见机进行

家长们不妨试着把一些可以表扬的点写下来:

比如,孩子会叠被子、自己刷牙、会关心别人、非常独立、会道歉、友好、完成作业、有创造性、有兴趣爱好、有良心善良等等...

之前说口头奖励很重要,不是排除一切物质奖励,但是最好遵循以下几点:

1.了解你的孩子会看重什么

2.与你的孩子有关

3.不要让物质奖励完全代替口头奖励:就是即便你给予了物质,也要加上口头奖励。

4.要在遵守在行为后给予奖励,不是在行为前,那就可能变成贿赂了。

5.物质奖励掌握好度,比如小朋友喜欢糖,家长如果给她一大包就不合理了。

好了,奖励孩子的行为结果很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孩子努力的过程

@表现出你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

@表现出你对孩子有信心

@寻找以前有力的例子鼓励孩子去采取下一步行动

@引导孩子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

作者在第五天里,提出了“正强化”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正能量”。经常给孩子正能量的同时,也要给自己输入正能量。

先是和自己积极的对话:

“虽然我犯了一些错误,但我仍然能够尽最大努力去做我认为最好的母亲/父亲”

“我可以留一些时间给我自己,而且不会觉得很内疚”

“在我教育孩子时,即使他们不会立即接受,我也会非常冷静、坚决和非控制,我感觉自己很棒”

“虽然被感激真的让人觉得很不错,但是,我没有必要让自己在获得孩子赞成时才感觉良好”

然后也给自己一些奖励:

抚养孩子不易,调教叛逆的孩子更不易,也该给自己一些奖励,不是吗?

做一个美甲~

做一个SpA、泡一个温泉~

买一件新衣服~

出去和闺蜜逛街~

去一次旅行~

读一本好书~

第六天

依靠纪律约束

什么是纪律?

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管束孩子?

孩子对你的纪律约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在你用纪律约束之前、之后有什么感想?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想过以上这些问题呢?

在英语中,纪律是Discipline,词根disciple是教学的意思。所以,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教育和支持孩子的方法,而不是惩罚作为目的。

可靠的纪律是关爱和理解

举例:一个8岁的孩子偷妈妈的钱,因为妈妈拿走了自己的游戏机,妈妈拿走游戏机是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不好。

妈妈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孩子为什么在学校不好?来取代只是简单的没收孩子的游戏机。如果妈妈不去理解第一个问题,她可能会对孩子偷钱的问题又暴跳如雷,结果采取新惩罚,恶性循环不幸地开始了......

什么时候必须进行惩罚呢?

指导方针:

你的孩子打破了你们共同制定的规则吗?如果孩子没有打破,让他承担后果就不合理了。

你对孩子的期望是现实的吗?

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然后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失望至极,乃至惩罚。

你的孩子意识到错了吗?若果没有意识到,就向他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给予纠正的机会。

如果孩子知道是错误的,还是会去犯错,那么就需要孩子承担“后果惩罚”。

言行要一致

很多家长口头上已经把惩罚错失或者奖励方案说出了了,但是真正要实施的时候,自己却忘了或故意不执行。这种言行不一致的做法,会大大降低你的孩子的管束效率。孩子觉得你的话是儿戏,不值得信任,所以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个有效纪律的秘诀:

1.以身作则

2.设定限制,但别设定过多规则(设定纪律前,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多过大脑)

3.在制定规则时,必要要让孩子参与。(父母制定了很多规则,孩子却不知情,或者被动接受,很多时候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这点老顾很有体会,我在制定很多规则时,经常让孩子自己先说,然后我进行修正。

4.帮助孩子理解规则以及破坏规则的后果

5.告诉你的孩子你多么爱他。

有效的纪律不是为了证明你是掌控者

作者在此强调了非控制态度,家长总是以“纪律维持者”自居,陷入“专制型、权威性”家长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期望孩子犯错,然后觉得自己制定的规则派的上用了,我想说,“这是什么心态?”

关于体罚

研究表明,体罚是没有效果的。为了避免体罚,孩子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如果没有管着时,孩子又会随心所欲了,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行为正当和不正当之间的区别。而且,体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纵容

与体罚形成对比的是过分纵容,宠爱,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管不问,逐步失去家长的威信。很多家长还得意洋洋的说,我在家里扮演的是白脸,和孩子就像朋友一样,不听话了就让妈妈/爸爸管。

第七天

调动家人的支持

兄弟姐妹的力量

叛逆孩子行为不良,那家里其他孩子做了什么?

其他孩子对叛逆的孩子的行为有什么感受?

千万不要拿叛逆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问题孩子”,然后与所谓的好孩子产生距离

婚姻越牢固,孩子的叛逆行为越少

把孩子的重要性放到你的配偶前并不明智。照顾好自己的婚姻生活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础。有些妈妈或爸爸会理直气壮地说,我爱我的孩子多过于我的爱人。

经常吵架的夫妻,会给孩子十分强烈的不安全感。

而且记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吵架往往是为了孩子的事情,应该双方都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多学习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从而达成更多共识。

夫妻之间应该有一些除了亲子活动外,属于自己的活动、兴趣:

比如一起做个按摩;一起做晚餐;看个电影;一起上课充电;一起健身;参加艺术活动;参加书友会等等...

第八天

减少孩子在学校里的叛逆行为

老师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如果老师应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可能会使得孩子的叛逆行为更加严重。

教学风格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应该留意老师如何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老师肯定、支持学生,他们就能帮助学生,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叛逆孩子需要能帮助他们的老师。老师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1.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尊心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有关。

2.老师可以通过他们讲话的语调、表扬、关心和善解人意的倾听,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尊心。

3.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尊心是老师教学技能的一部分。

4.如果能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就能帮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接受的。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作为家长,需要支持学习工作而不只是一味抱怨,老师一般都会很开明地与你合作来帮助孩子。

第九天

克服顽固性障碍

辨别顽固性障碍

-注意力确实多动症

-学习障碍

-抑郁症

-酒精/药物滥用

-健康问题

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由于有这些症状导致的。需要家长多了解这些症状的原因,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灌输些相关知识给孩子,然后寻求更多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十天

从长远减少叛逆行为

作者在最后一天里,基本上总结了之前9天我们家长所需要努力的做的事情。

逸爸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发现问题、理解、将心比心、耐心、自我学习、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良好沟通、制定规则、自我调整。

作者写此本书的初心:

其实每个人,包括小孩子都会“永远于乐接受真正成为人是什么样子的呼唤,并且留心这种呼唤,在生命之旅中与其他人同行”。但是,我知道,真正成为人的样子就是不断修炼一颗助人、助己的心,并不断努力增加助人、助己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多地付诸助人、助己的行动。一旦接受了这个样子的人的形象的呼唤,在生命之旅中就会与他人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喜欢研究与孩子生命成长相关的家庭教育,喜欢撰写和翻译家庭教育的著作,缘于我的“助人就是助己”的人生信念,缘于我“助人为乐”的幸福体验,更缘于我的个人兴趣和专业追求。

逸爸要分享的下一本书是,《宝宝也是哲学家》。通过大量的观察以及同很多的家长交流后,我发现一个育儿过程中我们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看不懂孩子。于是,我不断挖掘一些能让我们看懂婴幼儿和青少年的书籍,并分享给家长们。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

作者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研究的领军人物,首位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本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角度,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作者:逸爸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一)

托马斯一直是娃儿的最一爱一,不管是动画片还是轨道,我们家充满了托马斯的影子,几套相关的书籍也是被他经常拿得到处都是呵。所以这本书拿回去时,并没能让他眼前一亮,但还是坚持叫我读给他听。

------我要内心更强大

距么引人注目和强势的标题啊,托马斯的书一直是以情商为主的,这个套系的书响应人们应该对幼儿进行逆商的培养,在现代绘本越来越丰富的市场上,很少见到逆商二字,越来越多的小公主和小少爷在温室的长期浸泡走上幼儿园后无法正视挫折。

【不是我的错】书中介绍小火车艾密莉因为与车厢之间有了纠纷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而改运黑湖路线却碰到意外的事故反而得到胖总管的表扬,并且也解除了胖总管对她之前的不满,证明了自己是一辆非常有用的小火车。

娃儿看完后,跟我说,不想走黑湖路线,他想得到胖总管的赞扬。对于不满三岁的孩子来说托马斯的书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希望他成长的路上有托马斯的书陪伴。因为润物是无声的,虽然他的一性一格仍离我想要的有差距,但托马斯书中的台词经常从他的嘴中说出来,相信多少对他是有些影响的。

托马斯的每本书都是以美丽的风景作为衬托开场,中间出现着各种不同的小情景,也许是令人着急的、揪心的但最终都是有着非常圆满并温馨的结尾,让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二)

打开绘本【不是我的错】,看到一个小朋友站在前面哭泣,而后面一群小朋友推卸着自己的责任,都说不是我的错。随着一幅幅画面翻过,我的心越来越一抽一紧,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吗?

前不久,我从报纸上读到了一则社会新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拎着一袋破烂坐上了一辆公交车,可司机却要赶他下车,嫌他身上有一股臭味。车上一个年轻人更是主动把老爷爷推下了车。让人气愤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老人一把、为老人说一句话,难道现在的人连这么点担当都没有吗?

我想到了汶川地震时一个名叫林浩的小男孩的事迹:地震发生后,他和几个同学被掉落的楼板掩埋,动弹不得。周边一片黑暗,有的同学非常惊恐,甚至哭了起来。这时才上小学二年级的林浩并没有惊慌,他安慰周边的同学,让大家不要难过,还鼓励大家一起唱歌。随着一酋一首的歌曲,大家渐渐地忘记了恐惧和疼痛。由于林浩身材比较瘦小,他慢慢地挪动着身一体爬了出来。可林浩并没有逃离,而是来到废墟旁,用小手搬开一块块砖头,搬开破碎的楼板,就这样又有两个同学爬出了废墟,被救了出来。可林浩的头部却被掉下来的砖块砸破。事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去救同学,林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班长,我有这个责任!小小年纪的孩子就懂得责任的分量,这就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救出了两个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啊!

曾经有一次,我们舞蹈队要参加表演。一个同学忘记穿白袜子、黑皮鞋,可马上就要上场了,怎么办呢?这时,另一个不是舞蹈队的同学急忙跑过来,把自己的的袜子和黑皮鞋借给了她,帮助她解决了问题。我想这也是一种担当吧。这让我想起了一妈一一妈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要让你周边的人觉得,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一陽一光,更美好。

帮助别人的同时,担当,悄然萌发了。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3)篇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1)篇

错不在我,错的是别人。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在犯错。不错的一本书,书中的那些事例很值得阅读,可以对自己平时的生活有很多启发。《错不在我》从政治、法律、医学、家庭、爱情与人际关系等各个角度,对人类是如何进行自我辩护,自我辩护导致了何种伤害,以及我们如何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错不在我》教你看穿谎言与借口,破解思考盲点。当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只想逃避责任,甚至不自觉地说谎?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他人的虚伪,而不去反顾自身?《错不在我》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自我辩护心理在发生作用,当错误发生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将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或找一些客观原因,完全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不假思索的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一样,会让我们越陷越深。它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犯错,更何况改正错误;它扭曲现实,让我们无法获得评估局势所需的信息;它使得爱人、朋友及国家间的嫌隙加深;它让我们无法摆脱坏习惯;它让罪犯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让许多专家无法改变过时的观念和做法,而对公众造成伤害。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避免掉入自我辩护的陷阱。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虽然事情发生了,但这不是我的错! 每当人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自我辩护来尽力消除那些动摇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人们会任凭自己的头脑虚构出免除责任的种种理由,不断强化自己聪明、有德行、不会犯错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却恰恰让我们变得愚蠢、没有德行、错误不断。这就是自我辩护造成的危害。

自我辩护

大多数人在面对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自我辩护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就其自身而言,它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够保证我们在夜里安睡。离开了它,我们会让难以忍受的困窘持续下去。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会将我们拖向更深的深渊。它会制约我们发现自身错误的能力,更不必说去纠正错误。它会对现实加以歪曲,妨碍我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对问题进行清晰评估的能力。它会加深爱人、朋友以及民族之间的裂痕;它会阻止我们放弃不健康的习惯;它会容忍罪犯对他们的行为逃避责任;它会导致许多专家坚持那些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错误看法和做法。攻击引起了自我辩护,而自我辩护又导致了更多的攻击。

认知失调

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习惯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

证实偏差

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合理的、有益的——我一向是这样讲的!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不一致,我们便会认为它是偏颇的、愚蠢的——这是多么愚蠢的观点!人们对和谐一致的需要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当他们被迫面对负面的证据时,总会寻找对其进行批评、歪曲或者清除的方式,从而使原有的看法得以维持甚至强化。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证实偏差。即便是读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人们也会更加确信自己是正确的。证实偏差甚至会导致人们用那些无中生有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盲点和偏见

人类的大脑天生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盲点。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却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偏见的出现,是由于人脑对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具有类化的倾向。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人所持有的偏见,唯独发现不了自己的偏见。人们通常对自己的偏见视而不见。一旦持有偏见,就像持有某种政治理念一样,人们很难轻易排除它;即便是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对其核心理由进行了否定,也是枉然。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想出另外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看法或者行为方式。

记忆偏差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下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并没有撒谎,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辩护。当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都会添加一些细节,也会省略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些许的整饰,这种整饰会恰到好处,以便下一次我们还可以增加一点儿戏剧性的点缀。我们确信这些微小的、无关紧要的谎言会使故事更为合理,也更加清晰,以至于最终我们所回忆起来的事情与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甚至回忆起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偏差和失调,会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意义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会保护我们的决策和信念。第一,要搞清楚一段记忆是否真实有多么困难,某段完整的记忆包括它的细节,有时可能是完全错误的;第二,即便是很有把握的、完全肯定是准确的某段记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第三,那些支撑我们当前感受和想法的记忆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记忆通过改变他们的观点,来帮助他们克服过去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的不一致性。错误的记忆会让我们原谅自己,并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但有时候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失去对我们的生活负责的能力。对记忆偏差的理解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即便是深刻的记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可能会激励人们更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记忆,不再肯定自己的记忆都是准确的,不再产生用过去的经历来为现在的问题辩护的冲动。

潜意识

相信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原因时,自我辩护会导致自我吹捧:对自己好的行为给予表扬,为不好的行为寻找借口。潜在看法之所以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会影响夫妻之间的争吵方式甚至争吵的目的。如果夫妻双方争吵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好人,但是都做了错事而且又相当固执,或者由于暂时的情境压力做出了愚蠢的事情,那么就会有矫正和相互妥协并达成意见一致的希望。但是不幸福的夫妻变换了这个前提。因为夫妻双方都是自我辩护的高手,他们相互指责对方不愿意向自己性格良好的方向转变。如果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想去改变令对方烦恼或者痛苦的习惯,他们会说:我控制不了自己,人生气时很自然会提高嗓门。这是我的行为方式。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听得出自我辩护的意味,因为他们当然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因为他们每一次与警官、雇主或者街上那个令人讨厌的体重达300磅的陌生人说话时,他们并不会提高嗓门。

如何克服

承认错误,放弃自我辩护。就像挑剔别人的行为那样,通过反省和批判自己的行为,我们有可能打破自我辩护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我们只需在我们所感受到的和我们该如何做出反应之间进行片刻思考,考虑一下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坚持某种与事实相悖的信念。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在大脑将我们的想法固化为一贯的思维模式之前,我们可能已经改变了主意。当一位朋友犯了错误的时候,朋友仍然是朋友,错误仍然是错误。美国的文化中,错误被认为是严重的心理浪费。然而在日本,人们却并不是这样看。在日本,错误、失误和困惑都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爱迪生我并没有失败,我成功地发现了一万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错误并非需要否认或者为之辩护的个别人的可怕的失败经历,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会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2)篇

【认知失调】

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在这个例子中,对一个吸烟者而言,最直接的办法是停止吸烟以减少失调。但假定他已经尝试停止吸烟但最终失败了,他就只能通过下面的方式来减少失调:让自己确信吸烟的实际危害并不大,或者让自己确信吸烟的风险是值得的--因为吸烟可以帮助他放松或者防止他身体过重等自我欺骗的方式来减少失调。

【重构记忆】

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没有撒谎,我们相信自己的讲述。就如同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我们都会添加一些细节,而省略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细微的自我拔高的修饰,事实会被修饰得很好,以至于下一次我们还会增加一些细节;我们确信这些细微的无伤大雅的谎言会使故事更合理更清晰,(这种修饰)最终会使我们的回忆与真实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或者甚至回忆起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记忆就是这样成为我们个人的自我辩护的历史。为了减少认知失调,记忆还可以被重构。对记忆最重要的歪曲,是利用它来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进行辩护或者解释。

【实例而且相反,为什么他们往往感到上当受骗。假如那位自认为不讨人喜欢的女士遇到一位很棒的男士认真地向自己发起追求,她可能会感受到顷刻间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很可能会因蜂拥而至的失调而光泽尽失:“他看上我什么了?”她的答案不太可能是:“太好了;我一定比自己所认为的更有吸引力。”而更可能是:“一旦他发现了真实的我,他就会将我抛弃。”她将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来克服这种失调。

【错不在我】

我们从内心深处试图通过自我辩护来免遭失调的痛苦,但是灵魂却在不停地自我拷问。为减少这种失调,我们多数人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自我并维护自尊,以免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愚蠢、更易犯错误。

放弃自我辩护而承认错误,对于我们的心灵和人际关系都十分有益,那么为什么我们许多人不这样做呢?我们都很乐于看到别人勇于承担责任,但是为何我们自己却不能经常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必须这样做。自我辩护的行为几乎是自动形成的,我们意识不到,它会让我们避免因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而出现失调的感受。“错误?我不可能犯错误……那棵树是自己跳到我车上的……无论如何,我有什么必要为此道歉?是她先开始的……他偷了东西……这些都不是我的错。”其次,社会存在着一种“错误恐惧症”的文化氛围,错误总是与没有能力和愚蠢等特质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便是发现了错误,人们也不愿意去承认它。因为一旦承认了,就意味着自己是个只会胡扯的笨蛋。如果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错误并积极改正,我们就必须克服以上所讲的这两个障碍。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3)篇

自我辩护是本能,敢于认错是本事。

                                          ——题记

     他在说谎!这件事情根本没发生过!先平息一下你的怒火,看看这本《错不在我》,或许你能释然,他可能真没有说谎,那件没有在实际中发生的事情的的确确在他的记忆里发生了。记忆为什么会出错?是不是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其实不然,人的天性中存在自我辩护的本能,强化利己的一切信息,在强化的过程中又会不自主地添加一些想象的成分。

       自我辩护与撒谎不同,撒谎是说谎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撒谎,是为了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欺人。心理学上把推卸责任,想办法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现象称为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是认知失调导致的本能反应,属于自欺欺人。

    作者指出人们往往是站在抉择的金字塔尖上—>错误的决策—>认知失调—>自我辩护—>跌落于塔底。即便跌落下来我们仍会自我欺骗,否认自己的错误或愚蠢,以至于背离了初衷摒弃了底线。因为我们很难承受来自灵魂的拷问,太需要通过自我辩护来免遭失调的痛苦,但同时自我辩护也蒙蔽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很难做到完全地自我接受。

     自我辩护是本能,敢于认错是本事。当你对自我辩护有了深入的了解,有了打破自我辩护的意愿,开始留意自身的行为以及做出决策的理由,这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时间的历练和自我反省永远没有尽头。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400字:《爸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妈妈刚给我的《爸妈不是我的佣人》这本书后,受义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主人公胡小闹是一个调皮、懒惰的孩子,每天就象王子殿下一样被父母伺侯着,过着衣来伸的饭来张口的日子。有一天,这个平静被打破了。班里来了一个温柔、善良、特别的班主任高歌,她从不会打骂学生,还养大同学们许多礼物。后来,胡小闹、小樱桃、闫石三个人在贫困的山村展开了一项特别的独立竞赛,获胜者将和高歌老师一起去电视塔最高层的旋转餐厅共进晚餐的故事。

小山村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看到新结实的小伙伴李达与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孩子们被感动了:李达的爷每天要外出捕鱼赚钱,奶奶腿受伤了,李达不仅要帮奶奶按摩大腿,还要煮饭、洗衣服做好多家务,象一个小男子汉一样支撑着这个家。他们天天帮李达干活,在劳动中懂得了爱。最后高歌老师准备了小红花送给全班,夸三位同学都是胜利者。

看完书,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我们这一代小皇帝、小公主们,把父母给我们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忘记了什么是感恩。以后我也要向胡小闹学习,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学会独立、自律,作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我的未来不是梦》读后感


在周末,我读了《未来不是梦》,这个故事于一个学生的梦想有关,我来讲讲吧!

蒙迪罗伯特是一所中学的学生。虽然身处贫寒,但是性格乐观向上。

有一天,老师比尔克利亚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出自己的梦想。

蒙迪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写起了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有一个牧马场。为此他用了半夜时间,写了七大张,详细的描写出了他的梦想,甚甚至画下了占地二百多英亩的牧马场,牧马场有跑道、种植园,还有房屋和室内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高兴地把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可是成绩并不理想,只得了一个F(差)。

蒙迪觉得自己的作业完成得很出色,却不知道为什么得了个F。于是他去找克利亚老师询问原因。

老师说:蒙迪,我知道你是用尽全力做这份作业的。可是你的这个梦想离着现实太远了。要知道,你的爸爸只是一个驯马师,而且没有固定的家,根本没有资本。要有一个牧马场,可得要很多很多钱,你能付得起吗?

最后老师说:你可以重做这个作业,我可以重新给你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考虑了一晚上,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得了个F。

从此以后,蒙迪一只保留着这份作业。本子上的F,激励着蒙迪一步一步的迈向自己的创业工程,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好几年以后,克利亚老师带着学生参观一个两百多英亩的牧马场。却惊奇的发现,牧马场的主人就是蒙迪。

读了这篇小故事,我知道了有梦才会有希望,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双合脚的鞋》: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学生,却让父母很犯愁到哪里去给他找一双合脚的鞋呢?当时,父母几乎转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总是失望而归。于是,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饱尝了穿小鞋的滋味。有一天,父母咬咬牙花了近一百美元,让亲友邮购一双耐克牌球鞋。后来他凭着自己的身高优势进入了东方男篮俱乐部打球,得到了耐克公司的赞助。可是赞助的对象只有一线队员。还只是集训选手身份的他想:一定要打进一队,打进一队就不愁没有鞋穿,也免得让父母犯愁了。他就是当今全球引以为荣的篮球明星姚明。姚明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想进入加盟NBA,当初他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一双合脚的鞋。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梦想,也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虽然年少的我们有很多梦想,虽然梦想不切合实际,离他成为现实的那一天比较遥远。但是,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会有拼搏的激情。让我们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吧!

我不是谁的偶像读后感


我不是谁的偶像读后感

所有的成长一开始总是孤独的。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让别人仰视你。

IDOIBYMYWAY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光芒背后,艰辛付出,果断抉择,不渝初心

4月27号定的书,5月31号才到手上,历时一个多月的等待。经常上微博,几乎是看着这本书从最开始的一张张白纸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本本大家一直在期待的诚意之作。

拿到快递,紧张的拆开包装,可是拆开之后竟然不想去翻里面的内容,甚至是不敢。说不出当时是什么一种感觉,很复杂。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心情和时间不适合看,我一直想的是必须要找一个适合的时间安安静静的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看的过程中哭也好,笑也好。下雨的心情

所以晚上早早的把一切打理好,爬到床上只想安静用心的去看每一字每一句。

一开始眼眶就湿了,我以为我要哭着读完这本书了,还好韩国生活中发生的那些有趣的事情调整了一下我的心情。有些真的好好笑,我在心里默念着魏晨,你真的好傻,好笨。

一直都知道他在韩国的训练真的很苦很累,看着他写的那些,很是感慨,跟炼狱没什么区别,甚至更艰苦吧!爱情签名

他说我期待,凭着这份努力争取来的转折,可以突破先前的瓶颈。从前那些对我的评价模棱两可,对我的表现不置可否甚至漠视我的媒体、观众,可以重新公平地认识我。但是,回国后,迎接他的不是大家对他的作品对他四个月的努力成果的关注,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他的脸,四个月每天挥汗如雨的训练,人都瘦成那样了,可是换来的却是大家的一致猜测去韩国整容了!

四个月日以继夜的努力,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仅关乎于脸型的质疑和嘲讽。

再多的努力终究是要被很多人质疑。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只要一日在公众面前出现,就永远在面试,永远少不了质疑猜测,媒体最喜欢的永远是负面报道,抓住了一丝可以引起负面新闻的痕迹,他们就要刨根到底,但是他们希望的答案永远都是艺人肯定的回答是的,我整容了,这才是他们最满意的,所有的解释他们不会去理睬。

看完这本书,似乎我心中魏晨的那个形象已经改变了。

魏晨就应该走阳光邻家男孩的路线、就像刚出道时的林志颖、笑一笑,仿佛全世界的花都开了、魏晨是那种让人心疼的帅。

是的,我希望是这样,带着一点婴儿肥,总是挂着笑容,安静的唱着《一个人睡》,这样很好啊。有时候我在听林宥嘉、林俊杰的歌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魏晨可以出一张这样的专辑,主打歌不再走舞曲路线,就安安静静的唱歌就好了,也免得练舞总是那么辛苦,我真的很希望这样。我甚至也想,他就应该是这样的,乖乖的,很好!所以我也不怎么看主打歌的mv。

看完书,原来他真的很喜欢舞曲,一直都希望自己是唱跳型歌手,只是那时候的乖都是大家的印象,公司也就是为了要延续这种形象,只是那时候刚出道的他也还不足以去改变自己,做到自己想要的那个魏晨。所以才会有最初的《乐天派》,青春偶像,乖顺男孩,所以三年之后才会有《千方百计》,一次成功的转型,开始做心中的那个自己。然后一路唱跳过来,酷酷的,嗯,很帅!

然而我喜欢更生活化的他,不用什么饰品,不用穿的那么华丽,那么时尚,穿得越随意越喜欢,不需要酷酷的,帅帅的,只要有笑容,开心就好。所以我讨厌各种杂志的封面照,讨厌每次专辑的封面照和各种造型搭配,但是专辑是他自己想要的,各种造型也是他想要的,只是我也习惯了他是一个乖乖男,他应该是带着笑容安静唱歌的阳光男孩,所以我不喜欢那些!但是,看了这本书似乎明白了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想做的又是什么,而且他真的很喜欢!

好,只要你真心喜欢就好!

我心中一直以来的他应该是乖乖男的想法似乎淡了,不论什么,他喜欢就好,其他的真的无所谓。

但撇开这些,魏晨永远都还是最初的那个魏晨,谦逊、懂事、努力、阳光、爱讲冷笑话、用生命做音乐六年来,从未改变过!

看完在韩国的那些事,心情变得很轻松了,直到看到晨妈妈去年写给他的那段留言,看到那句妈妈何德何能有一个如此懂事体贴的儿子,感谢老天太眷顾我了,这句话真的狠狠的戳中泪点。看到他那么那么的努力,一天比一天消瘦,我想没有人可以理解晨妈妈的那种感受,即使每一个爱他的人也很心疼很心疼。

感谢晨妈生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让他来做我们的榜样!

我不是谁的偶像,直到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个半小时看完这本书,最想说的就是:

对于我在乎的那个问题,只想说,只要你喜欢就好!

对于你的所有努力以及他人对你的质疑猜测,只想说,无论如何,我都选择相信!

只因为他是魏晨!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值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不是我的错》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我的母亲不是神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