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英雄人物事迹写读后感

英雄人物事迹写读后感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篇优质的读书心得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文/廖奕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两个故事我看了为祖国母亲感到开心。

第一个就是于敏爷爷,他是一名核物理学家,他为核弹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法国研究成功核弹爆炸用时8年6个月,美国用时6年8个月,而我们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通过这一件事,我就知道了于敏爷爷是在尽全力帮祖国研究核弹。说明了于敏爷爷报国心皎洁!

第二个是一对夫妇,妻子孙丽娜(乡村小学教师),丈夫朱敏才(外交官)。夫妇俩退休后支教乡村小学,支教十年间,他(她)们共支教了五所小学,过得也非常艰苦,有时候冬天几个月也不能洗澡,但在狭窄的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就是夫妻俩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感动中国,我最想说一句话: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二)

文/卢芸祯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陶艳波;默默捐款二十余年从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沙漠飞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三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了弥漫性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辞去了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将房子卖掉了,但依然欠下一身债务。她和父亲便在社区的车库里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是她父亲每月一千余元的养老保险,常常只能让父亲一人吃饱,她也有十余年没买过新衣服,生活的重担使她才41岁就头发灰白

看了她的故事,我忍不住问自己:她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也能将孝这个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诠释,那我呢?我想,我以后也要和她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做一个孝顺的人,让父母更快乐!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三)

文/黄昱维

在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个医生,他叫肖卿福,男,66岁,是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看完肖卿福爷爷的故事后,我很钦佩他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要向他学习,生活和学习中不怕艰难,遇到挫折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绩!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编辑推荐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一)

2015年2月27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一台深情呈现,观众无不被他(她)们的事迹所感动。

在获选的人物中,有一生隐姓埋名,扎根中国大西北沙漠,为国家的氢弹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于敏;有退休不在大城市安享晚年的外交官夫妇,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主动到贫困的贵州山区进行支教,一干就是十年,最后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卖掉了住房、辞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一心照顾卧床三十年的病父,仁孝行于家的大孝之女朱晓晖;有三十九年如一日,照顾截瘫病人高新海,使他坚强活了下来的陇海大院的街坊邻居群体他(她)们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为至亲几十年所做的坚持,所付出的真情、所奉献的大爱、所做出的贡献,无不坚守着、继承着、发展着、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德仁善孝的优秀品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演绎着人间大爱,人间真情。是优秀品德,感恩之心,使他们做出了感人善举,事迹感动了中国。

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意,人有感恩之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感恩父母亲的养育,感恩学校的教育,感恩工作单位的培育,感恩朋友的相助,感恩花草树木的养眼与悦心,感恩日月每天的升落相伴。有了这样的情怀,终身付诸实践,你就会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一个积极快乐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单位、对家庭勇于担当,积极贡献的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感恩是一种力量。只要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拥有了感恩之心,助人之举,我们的社会将变的无限温暖,无限美好!

国人们,加油!加油!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二)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三)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节目,有几个人的事迹把我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那个带领大家移民的老支书,为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让北方人民喝上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80多岁的老父母。那对去山区支教的老夫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卧室紧挨着学校的厕所,臭气从窗户飘进来,他们睡觉要戴上两个口罩。他们年龄大,身体不好,但是他们还坚持了10年。还有去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非洲人民。还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炎黄,无私资助了很多人

他们都爱帮助别人,很有爱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一)

《林俊德:一生奉献到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二)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三)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文/欧阳菲戈

刚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旁。20点整,伴随着着名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的出场,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正式开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一个个揭晓,他们有两弹一勋功丞、有义务支教的夫妻、有默默做好事的普通市民、有打击犯罪的英雄,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放弃安逸生活,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分别是72岁和61岁,这样的年纪的老年人大多选择安享晚年,感受最美夕阳红。可他们却克服困难,在贵州山区坚持支教10年,为这一片贫瘠的土地播撒文明的种子。他们所支教的尖山小学,海拔高达1300多米,只有两间不通电的教室,窗户连框都没有。他们把原来的办公室一隔两半,外面是办公室,里面是卧室,卧室和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晚上要带两面口罩才能入睡。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仍是凭着那份执着和韧性,为大山深入的孩子带去文明和知识,而且一去就坚守了10年。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事故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一次神圣的洗礼,对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可是我们又真正为社会、为国家、为身边的人民做了什么呢?伴随的这个思考,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深夜,朦胧入睡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观后感(二)

文/朱继文

2月27日晚上,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晚会评选出的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他们中,有科学家、有老师、有医生、有警察,还有点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你我,更感动了中国!

我对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印象最深。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他们走过半个地球,退休后,却放弃回京悠闲的晚年生活,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山区条件艰苦,卫生条件差,住宿简陋。他们卧室隔壁就是厕所,臭气熏天,连睡觉都要戴上两层口罩。然而两位老人毅然决然地在这样的环境里驻足,而且不是一两天,而是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朱老师都没有回过北京,孙老师每次回家也是匆匆赶回来,因为山里的孩子是他们最美的期待最大的牵挂。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朱老师因为过于劳累,倒下了。在病床上清醒过来后,心里惦记的依然是自己的学生们。朱老师和孙老师就是 最美乡村教师!

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老师,才有了越来越优秀的中国少年。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警察,才有了我们越来越和谐平安的家园。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中国人,才有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观后感(三)

文/梁桦

几天前,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几个小时里,我认识了:以假名:炎黄,给贫困儿童借款的张纪清;为了让从小失聪的儿子上学,当了儿子16年同桌的陶艳波

不过,让我最感动的还是孙丽娜、朱敏才这一对夫妇。许多人以为朱敏才和孙丽娜退休后,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去度过后半年,可他们却去了贵州省遵义县中心小学进行了十年的支教。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朱敏才晚上睡觉要戴着两个口罩。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也使朱敏才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是平凡人,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领头羊,带我们走向光明的方向!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中央电视台的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非常感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隐姓埋名,却一直捐款的老人张纪清。

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

炎黄,是人类的始祖,带动了整个华夏族的发展与千古文明。我们身边总有隐姓埋名捐助社会的公益人士,他们默默为社会付出。

最终有一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黄,他叫张纪清。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来自江阴,用一个人的文明撑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14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阴市某银行正起身离开,却晕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进医院。人们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张汇款单,汇款人的名字,叫炎黄。那天,那个被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终于解开。老人的名字叫张纪清。

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张纪清老人在感动中国里与主持人这样说。张纪清老人也没有预料到会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解开隐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谜。原本老人打算把这个秘密保守一辈子,连最亲近的子女都不会透露。在张纪清老人眼中,他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乎每年,祝塘镇都会收到炎黄的汇款,而汇款地址却是五花八门,寻找后发现地址都是假的。想寻找这位好心人的人们也只能失望而归。我要的不是名,是心!这便是张纪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尽各种办法潜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着电视屏幕中的老人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从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现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与老伴靠养老金生活,从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笔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因为我们有济贫帮困的文明。

感动中国,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感动中国,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中国的夜晚有多少人为荧幕中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所流泪。感动中国,我们的身边又有谁跟他们一样在默默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

也许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文明。

感动中国,也许我们能感动未来。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有那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身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中国。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二)

不过我每年都会看的,我还会动员学生看,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初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2012年度),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为了行业和地域平衡)混杂其中。

如果一定要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那只能说这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历史,挂一漏十。记得还有一个走廊医生兰越峰,故事发生几年了,至今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些道貌岸然的评委有谁有骨气敢提名他?新京报南都报等报纸很有一些不畏强势揭真相说直话的铮铮铁骨记者编辑,为何从来不见他们身影?因为这个评选活动,主旨就是树模范,造神,诱导,歌德,为我所用,而不是揭疮疤,洗澡,治病,下狠刀动手术,动真格,这就决定了这场活动,先天不足,后天的评选结果自然就只能嬴弱不堪,道德评判一旦被意识形态宣传绑架,盛装隆重贴过金之后,一切变化不大,并不能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更高标值的道德符号,因为社会公正正义不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与社会公德也不可能升上去。

也有网友说,今年的太政治化了,到现在除了颁奖词很美,他一点没感动。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2014十大孝心少年观后感


2014十大孝心少年观后感(一)

2014年10月10日晚,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落下帷幕,颁奖典礼共评出10名最美孝心少年和20名特别关注孝心少年。

百善孝为先。孝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在这群坚强的孩子身上得到了,我们看到的另一种成长的宝贵财富生活带给他们苦痛,赋予他们磨难,然而,这些丝毫动摇不了他们最真最纯的孝心,动摇不了他们矢志不移的孝行。他们用小小的身躯书写的却是另一种人生成长的美丽责任、担当、孝心、孝行!

少年有心,孝心动天湖南农家少年何建林,面对家庭变故,依然面对微笑,用自己的阳光开朗撑起了自己苦难家庭的一片天空,用自己稚嫩的臂膀给了身患尿毒症的母亲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扛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生活的苦难没有击垮他,坚强的用自已的稚嫩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用他的坚强、乐观、积极和爱心、孝心,为爷爷、奶奶、母亲点燃了生活的希望,用他的勇于担当、勤奋、好学做好弟弟的榜样。

少年有责,孝行励人安徽寒门少年袁德旗,小小少年,身弱志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坚持和坚毅与年迈的奶奶一起上街扫马路,以维持一家生计。五岁,当其他孩子还窝在爸妈怀里撒娇、要玩具,尽享天伦之乐时,他面对的却是缺失的母爱、入狱的爸爸和身患重病的奶奶。少年有责,六年的坚持,他瘦小的双手拿的是扫把,撑起的却是孩子不屈的脊梁。人穷志坚,祖孙情深,身在北京的读书的小德旗因为放不下家乡的爷爷奶奶毅然决然回到故乡。

少年有德则国家有德,生活给了他们磨难,他们却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来面对困难,把它当成一种历练,用自己的孝心、孝行树起了最美的时代道德丰碑,他们的至美孝心、孝心必将闪烁着最耀眼的道德荣光,影响青年一代,激励他们奋勇前行。谁在风雨中笑,奔跑着的光脚的孩子也许没有鞋,但是他们获得的却是可贵至极的精神财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葆有一颗原始的纯真的孝心更难能可贵。最美孝心少年,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生活有风雨,有孝心方见更美彩虹,让我们为最美孝心少年喝彩!


2014十大孝心少年观后感(二)

昨天晚上老师布置我们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这个颁奖礼分别讲述了十名来自全国各地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

今天,老师问我们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洗菜等;有的说要多陪陪家长,帮他们做按摩;还有一个同学说:不能让爸爸妈妈生气。老师让我们说说平时在家里让家长生气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我们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爸爸妈妈的做法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

百善孝为先,我们在幸福的家庭里生活,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一样肩负家庭的重担。我们表达孝心的方式与他们不同。做好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关心爸爸妈妈,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这些都是我们表达孝心的方式。

再想想自己,我和他们的年龄一样,但我却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和他们相比,我是多么的不懂事。

孝是我们中国字,孝心是我们中国心,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让我们把孝心传下去,传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孝心少年们,我们要向你们学习,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如:帮父母洗碗,给父母端饭倒水。这些小时都是孝心的体现。

让我们做孝心事,当孝心人,行孝天下!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争做孝心少年,看我们的行动吧!

相信《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书心得,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雄人物事迹写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