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读书笔记西游

2019-10-29

西游降魔篇影评。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大家一般写的读书心得是什么样的呢?也许下面的“西游降魔篇影评”正合你意!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西游降魔篇影评(一)

其实在大年初一首日公映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一遍了,没有想到的是离我家很近的新开的这家影片竟然出现爆棚的现象(刚开业一个月,以前在这里看电影时没有几个人,看一代宗师的时候我还是一人包场呢),不得不说周星驰这个名字的号召力非常的强大。到了大年初四的时候我看了第二遍,依然是爆满。这几天我一直想写一篇影评,但一直在琢磨着该怎么写,总的评价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作品,但远不是《大话西游》那样的神作,我给影片8.5分的评价。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这部电影都是带着很高的期待去看的,都在期待着另一个《大话西游》式的经典电影,如果真得带着这种期待的话,看完整部电影后会很失望,因为看到的和期待的完全不一样,不过话反过来,如果你带着一种娱乐的心情去看的话,会很满足,满足的同时还会带着一点点的思考,思考的同时还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感动。作为一部国产娱乐商业大片,能够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希望周星驰先生再接再厉,创造票房神话的同时再去好好地继续更好地创作下一部作品。

这部5年磨一剑的周星驰作品最大的遗憾是周先生自己没有出演,尽管如此,其号召力也相当的不一般。影片由很多优点,这也是我给影片很高评价的重要原因:

第一,原创的颠覆性的反神话的故事。我们看过太多的国产烂片,这些影片之所以烂之所以不吸引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影片的故事大都是毫无新意,我们有很多历史题材的电影,尽管在将历史故事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导演编剧们也都做过很多的修改,但是对于很多国人已经很熟知的历史故事来说,这种改编还不如不改编,毫无创意,毫无新意,改完了之后甚至变得更为恶俗。而《西游降魔篇》尽管故事取材于我们的经典神话故事《西游记》,但周先生的故事则基本上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西游记》的神话世界观,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但是这种颠覆融合在电影中之后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完全符合逻辑,而且还那么的吸引人。有时颠覆是需要勇气的,周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比那些天天拾人牙慧毫无创见的家伙们强多了。

第二,影片一贯的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风格。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看了二十多年周星驰无厘头搞笑电影的我们来说。尽管周先生没有出演,但影片的风格是一贯的周星驰式的无厘头风格,影片很搞笑,而且搞笑的桥段非常多,而且大家笑完了之后还能够留下一点点的感动。带着娱乐的心情去欣赏电影,很满足。

第三,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出彩。好看的电影永远离不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西游降魔篇》也是如此,尽管我们无法自银幕上欣赏到周先生自己的表演,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他表演的那种魂仍然还在,而影片中的主演们和所有的配角们表演也都十分精彩,文章饰演的陈玄奘算是上乘表演,舒淇饰演的女主角也算中规中矩,更难得的是黄渤为我们奉献了一个完全顶级的表演,展现给我们了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孙悟空形象。

尽管影片的优点很明显,但影片依然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值得讨论:第一,影片的故事略显单薄,特别是男主女主的爱情线的套路,针对这一点其实添加一些故事的,会让整个故事更饱满一些;第二、影片的战斗CGI特效不是特别的好,特别是一些大场面的战斗特效,比较假(特别是跟变形金刚和复仇者那样的影片比较之后),周先生显然对CGI大场面的制作掌控能力不足,不过对于这一点可以慢慢改进嘛;第三,一些恐怖桥段确实会吓到小朋友的,在没有电影分级的我国,我真的很担心会吓到小朋友,特别是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看到有的家庭是老中青少四代人集体出动看这部电影,说不定吓到不仅仅是小朋友了,老爷爷老奶奶也可能会被吓到的,呵呵。

总的来说,《西游降魔篇》不是一部《大话西游》式的神作,但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周星驰式的无厘头风格的反神话作品。


西游降魔篇影评(二)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给这部电影五颗星是否公平?其实如果按我的想法的话,应该是给四颗星,但看到豆瓣上的讨骂声呼呼啦啦的一大堆,我决定多送一颗星星给周星星同学。

把这部电影放在国产电影的环境下,相对而言,应该还算上乘,周星驰绝对是有才华的,不仅仅是做演员大声讨骂的人大抵要么过于沉浸在过去,要么就是对导演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我觉得,一部可以欣赏的电影能呈现在面前就好,作为观众,为什么总是显得那么刻薄呢?更何况是对这样一部还算有诚意的电影。

说说为什么这是一部好电影。

看完电影出来,我跟朋友说,这部电影也许可以超越大话西游,在近几年内的香港喜剧里面绝对是最好的了,可以说是五年之内吧。

朋友对前者不予置评,在他看来,大话西游是一部不可超越的电影,但是对于近几年内香港喜剧最好的电影,他觉得这还算是中肯的。看看近几年的喜剧,王晶的、刘镇伟的,各种各样人拍的,新导演嫩得实在是不堪入目,老导演逐渐在走下坡路,纵观几年的电影,无论任何喜剧题材,基本都是在一个没有剧情的电影里拼接各种笑料,可惜随着豆瓣众友矫情程度的提高,这样粗制滥造的喜剧慢慢的已经不再能胳肢到大家的痒痒肉了。而西游这部电影难得之处,就是它把讲故事放在首位,就这一点,就已经超出那些不知所云的电影一截了。

再跟周星驰自己比,自从他出来单干以来,老实说,还是拍了不少不错的片子的,可以看出他的才华,比如少林足球、比如功夫,虽然传统的周氏笑料未免让人有点审美疲劳,但是新意不断的片子总还是容易得到喝彩。但就在功夫之后,大家热切企盼着功夫II上映之际,周星驰突然抛出了长江七号老实说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己上当了,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下坡路了,我想大家也不用提了。此后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就开始为人所知,比如坏脾气,比如走到了绝路上云云的传闻。西游降魔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拍摄出来的,从剧情上看,西游比功夫主题沉重了一些,甚至有些桥段过于恐怖,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让影院的观众笑个不停,可见包袱并不一定要在喜剧里面抖。另外,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及整体剧情和主题的结合算得上是很自然的,讲述故事的角度既摆脱了西游记原著,也摆脱了大话西游的束缚,让人看得新鲜,这算得上是本部电影的一个突破了。说西游比功夫好,可能有人还有些许微词,但我说至少不比功夫差,相信有些人会支持。而周星驰在这样一个逆境中跳出来,新的演员班子,新的团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当然,推荐一部电影,不是因为其导演挺不容易的,而是其本身的优点,就详细谈谈,为什么说这样一部电影好。

第一,就是剧本,西游的剧情基本是这样的,一个本事不太大,抱有大爱善心的降魔人(就是唐僧啦),不是为赏金去降妖伏魔,而是希望能拯救众生,但他除了希望救人,还希望拯救妖怪然后,他收服了河妖、猪妖、猴妖,化去他们的怨念,随自己西行。值得一提的是人物设定,唐僧(就是陈玄奘)是一个大爱之人,但是他将人的爱心分为三六九等,认为要大爱,要抛弃小爱,就必须回避自己的欲望,但人的欲望不是说闭口不谈就可以消减的,而要参透之中的道理才行。而河妖当年为人时救了小孩子,却被村民误会杀死,怨气堆积,让他死后化为半鱼半兽的妖怪为害村民。猪妖是一个丑陋的男子,被自己貌美的妻子和奸夫所害,因此他痛恨以貌取人的人,化作美男,干起了黑店的勾当。而猴妖,本事很大,不服于人,肆意践踏生命,崇尚用武力让人屈服。对于妖来说,他们的怨气来源于人间,而为害人间,则是人间的因果报应,作为妖魔本身,他们本是善良的,唐僧意识到这一点,希望感化坏人,去掉恶而存善,是他的良好愿望,因此尽管降妖除魔,但不伤其性命。女主角舒淇扮演的是漂亮的女降魔人,喜欢上了唐僧,百般追逐,但却被不停拒绝。

说这个剧本好,不落窠臼,一是在西游中融入了现实的成分,妖为何而恶毒,剧本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而不是像原著中,妖就一定要被杀,无论性情好与坏;二是凸显了玄奘的品质,以往的西游记,唐僧多半作为软弱无力,成事不足的角色出现的,但在西游降魔篇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四个本领高强的妖魔肯被他收服;三是主题突出,毕竟伏魔是个幌子,影片要讲的是一个修佛的入门理论,爱于世人是爱,情爱也是爱,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欲望不是能够通过回避和可以忽略能够解决的。唐僧人有爱,对妖魔有爱,同样,对于有好感的女孩子也应该有爱。进而,又推出了一步,佛法强调不执着,去欲望,并不是说刻意回避执着和欲望,而是勇敢地面对欲望和执着带来的问题,只有获得了才能懂得失去,经历了才能明白,如何去消减欲望和执着带来的孽障。故事有了深度,人物设定有了新意,剧情有巧妙的手法,这就是这部电影好的其一。

第二,就是演员,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影评都很简单的说了下,XXX恶心,就不再说了,但我觉得那样是个人感受,而从表演上,我觉得演员们还是非常用心的。打个比方,舒淇在说女孩子闭起眼睛就是让人亲的,这里面有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她是撅着嘴说的,这个小小细节实际上要么体现了导演的要求,要么体现了演员的素质。文章、舒淇、黄渤,这些演员基本保证了影片演员的演出质量,我觉得是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至于造型,好吧,我承认是有点过头了,妖怪丑近乎恐怖,里面的人类角色脸上总是脏兮兮的,不知导演的用意为何,但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是故意的

第三,就是延伸的内容,其实现在很多观众已经不愿意评价一部电影是否有深度了,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但是西游这部电影是确实有深度的,不管怎么说,都与佛挂上钩了,我想周星驰作为编剧,把这个主题放在电影里,一定与他近年来的诸多不顺与感悟有关系。而他很好的完成了这部电影,也证明了他自己的一个蜕变,当然我们也无法知道,他是不是从一个刻薄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容人的人?但是也许他也已经经历过,因此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写出的剧本,还是非常感人的。影片讨论了几个问题,一个是恶之为恶,原因是在妖魔本身,还是在于世间?这个讨论,除了存在于故事的主干,收服三个妖魔以外,还存在于其他降魔人那里,这些人降妖只是为了名利,而置黎民水火于不顾,隐藏在故事下面,电影还在问我们,究竟是妖可恶,还是人更可恶?第二是,大爱和小爱,哪个更值得选择?这个在前文已经说了,这是电影最主要阐述的主题,最后玄奘的独白说的明明白白。第三是,善良真的能战胜邪恶么?从我看来,三个妖魔最终都是屈服于强力,儿歌三百首变成了大日如来咒才打败了孙悟空,虽然导演用儿歌三百首可以重组为绝世武功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就在简单的东西里面的道理,但是还是有点太牵强,毕竟孙悟空没有被唐僧墨迹成好人,还是被如来神掌打服的呀!这个问题过于牵强,导致结尾有些虎头蛇尾,但是从整体来说,电影还是表达出了这些意思,而且让观众一直带着这些问题看了下去。

所以综合来说,这部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一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官享受也很重要,但不知那么多人说着好话,给着四星三星二星是个什么想法,但对我来说,我是喜欢给五星的,一送给周星驰的涅磐重生,二送给剧本的新颖奇特,三送给众演员的努力合作,四送给一部像样喜剧的回归,五致那些叫骂声,你们这样去指责电影,未免有失偏颇。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让人看了不爽的地方的,比如前面几段过于恐怖,叔叔阿姨们不要带孩子去看哦。还有那个如来神掌和天残脚是神马意思!难道这部电影是黄玉郎附体了,我看到很多人吐槽天残脚的人,周导演,你难道不知道大陆很多人没看过香港漫画么?另外就是动画效果实在是做的不到位,这个就不多说了,一开始的镜头模糊,3d动画粗糙,动作不连贯,确实是这部电影的硬伤。另外,几个怪物的样貌实在是太不堪了,孙悟空、猪八戒的设置就不说了吧,对于这么多观众来说,实在是太影响视觉感官了!

最终还是要说一下,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电影,无论从各种角度上来看!至于各位吐槽的童鞋们,我也无力去评价了。人生很长,还是以提高自己修养为重吧。


西游降魔篇影评(三)

吴承恩,写西游记,写孙悟空,写的是猴性。周星驰,拍西游,拍悟空,拍的是人性。

看到豆瓣上,许多人对此片破口大骂,心里多少有些鄙视。如此搞笑的情节,如此现实残酷的深刻主题,自己领悟不到是自已没灵气!悟不了道,怪不了别人。

时间在流逝,人在成长。我等已不是昔日懵懂的少年,何况两鬓微白的周星驰。真心不想告诉哪些个,想在西游降魔篇里找回曾经一起SB的岁月,的人们,其实你们才是不愿长大的SB。

有人说,在大话西游,在情颠大圣、越光宝盒这些作品之后,孙悟空可挖的题材太少了,所以周星驰聪明地选择了,陈玄藏做主线。

真是这样吗?孙悟空妖王之王的野性暴戾和他被压五百年的深深怨念有几个导演曾成功刻画?在悟空,充满怨恨和不屑睥睨着如来的目光下,他内心的委屈、愤恨,不甘以及宁死不屈的决心,有几个能懂?悟空,多么聪明狡猾的人,被压了五百年,他岂会不知道自己斗不过如来。只是你(佛)即说众生平等,那么,凭什么我的命运、我的自由要由你掌控!

然而任何一个环境都会有佛的存在,你必须乖乖听命于这个佛,否则任你能力再大,都不可能有好果子吃。土地被征用殊死顽抗有用吗?房屋被征用以死相抗有用吗?不乖乖听命,连谷歌都在中国混不开,何况我们?然而这就是现实的生活。

所以我想说:吴承恩,写西游记,写孙悟空,写的是猴性。周星驰,拍西游,拍悟空,拍的是人性。2B书生理所应当的觉得,被关五百年后,放出来后会感恩。从来没想过,被关五百年,会有不爽,会想报复社会(当然仅管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但这才是符合

人性的思维逻辑)。但周星驰作到了,他大手笔的描绘,极尽血腥、暴戾,黑暗的表达着,孙悟空内心的苦恼和压抑。

悟空,一个不堪命运和自由,被别人掌控的万妖之王。他看似圆满,实则悲剧的宿命。千百年来,悟空之痛,唯有周星驰能懂,唯有知己落泪。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小编推荐

西游降魔影评


西游降魔影评(一)

2月10日,由周星驰执导的魔幻喜剧巨制《西游降魔篇》在全国上映。据百度电影帖吧2月11日凌晨发布的数据,影片大年初一即引爆市场,单日单片票房超过6000万,单日排场连续维持3万场,为春节档开画日票房历史第一,华语开画日票房历史第二,据网上随机调查显示,《西游》已然成为春节档网友最期待之作。

说起这部戏,不由让人想起星爷经典之作《大话西游》,不少观众走入影院一大原因就是想看看《西游》是否能重新演绎《大话西游》的神话,而星爷作为本片执导让网友不禁更加充满期待。

《西游降魔》讲述的是唐玄奘是如何从小人物变成高富帅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获一女子(舒淇)帮助,分别降服了水妖(沙僧)、猪妖(猪八戒)和猴妖(孙悟空),其中,沙僧和八戒相对容易收服,而悟空竟成了妖中之妖,智骗唐僧将其救出,然后残忍杀害众多降妖之人,以及唐僧心爱的女子的故事。

单从剧情看来,该戏的确沿袭了星爷无厘头的风格,又加入一些时代现象,比如沙僧之所以成妖是因为做好事反被误解结果含冤致死,八戒成妖乃是因爱妻与他人通奸,悟空则是因为得罪了佛祖五百年不得翻身,悟空的遭遇被网友戏称不能得罪领导。而舒淇对玄奘的痴情则是女追男的经典演绎,等到那个她不在了他才方知原来最爱的真的是对自己最好的那个她。

该戏上映两天,毁誉参半,有网友称周氏幽默久别多年终于再度归来,影片笑点不断,而文章演艺的唐玄奘风骚的舞蹈桥段以及舒淇纯爷们的形象也让大家忍俊不已。然而笔者认为,该戏前半部分的确精彩不断,3D逼真效果让惊险片段紧紧扣住人心弦,而唐玄奘的小人物气质也的确被文章演绎的出神入化。然而影片后半部分桥段相对平淡,西游故事的无厘头篡改的确让人有一种星爷江郎才尽的感觉。

作为80后看官,小时候的西游记情节在悟空被彻底打成嗜血反派的时候感觉到那么一丝不舒服,而唐玄奘和舒淇的爱情故事固然两小无猜充满美好,又总有一种不伦之恋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在紫霞仙子和悟空对望时,倒是完全没有过的。当黄渤饰演的孙悟空遇见舒淇的一刻,笔者竟然萌生出在一起的怪念头。

不得不说我们走进影院的原因和演员不无关系,舒淇是80后心中逆袭的女神,而文章、黄渤这些年新戏不断表演出色,受到广大90后、90后的亲睐。在《西游》这部片子中,文章的表现值得称赞,既演出了小人物时代的二货模样,又演出了遁入空门之时看破红尘的脱俗之感。然而黄渤在该戏中戏份较少,给人一种友情客串的嫌疑,而在他出场之前,笔者十分担心西游降魔版孙悟空是说青岛话的小哥,结果没想到是个说普通话的盲流子。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微博上的搞笑评论:《西游》最大的亮点就是没有周星驰,这就好比春晚少了赵本山一个道理。、该戏是为惊悚片,有点重口味,感情戏扯淡、唐僧比法海强,至少他懂爱,可惜公职在身,职务特殊,面对公众的眼光他也只要作罢。

《西游降魔》作为春节档无厘头搞笑惊悚喜剧,值得推荐。抱着娱乐的心态,给星爷个面子,给老乡黄渤捧个场,也不失为春节打发时间的一个好选择。最后,祝大家观影愉快。


西游降魔影评(二)

继一代宗师之后,又来了一个看完真的不知道是好是坏的华语片,他的亮点和他的弱点一样突出,他的叙事套路和中心思想一样的不太清晰,我总觉得片里降魔这个事到底应该怎么收场,所谓的大爱,化解妖魔心中的戾气,究竟怎么做到周先生自己也没太想清楚,于是最后来一个万佛朝宗彻底囫囵带过这一段,所以别的不提,我其实对结尾是不满意的,因为谁都知道最终玄奘是要收服悟空的,关键就在于怎么收服,往简单了说是打服,往深刻了说是感化,但不管怎么解决,降服妖王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扣子。沙僧和八戒虽然仇恨社会也是刻骨之狠,但似乎仍然是个人问题,也就算是小狠,那么用个人之力收服可以说的过去,但悟空虽然语焉不详,但和如来之间应该是有点《悟空传》那种寓言性质的反抗的,这么简单就收服了?有点憋了一口气最终没解决的难受。当然其实要解决这个真的是很难表现,想的再远一点,如果这种刻骨的反抗能做出来,那这片是不是还能上映,说不定都得画个问号了

关于剧情的讨论到此为止吧,因为总觉得对于这个电影,他最大的卖点并非真正的情节,而是那种极具颠覆感的整体气氛,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妖最像妖的故事。之前的华语魔幻什么白蛇传,画皮之类,都走的是一种唯美的路子,是生怕吓着观众的。但周先生这次的作品证明了,国人不是吓大的,暗黑路线真的可以走,只要能上映,观众是可以接受真正穷凶极恶,阴森恐怖的妖的,这一步走出,确实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气象,那就是幻想中丑恶的东西出来了。私以为这一点不仅在视觉冲击力上,而是对于整个片的气氛那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先把丑恶做出来,作为对比的玄奘的行为才显得勇敢。你看异形和看奥特曼心态绝对不一样,虽然本质来讲他们都是打怪兽,你比如降妖的时候,对面是个黄圣依或者周迅,她再怎么特效,给观众的心理冲击力仍然是极度不足的,所以对抗这种妖也不会给人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紧张感,只有上来一个异形一样的真妖,真的用最原始血腥的方法屠戮百姓,敢于对抗他才显得震撼,而收服之后还能原谅并接纳这种穷凶极恶之物才更让故事的主题深入人心。从这个角度来说,纵向的比较,周先生给华语奇幻片大大的前进了一步,相信以后还会出现更邪更狠更狂的妖,而故事的感染力也自然可以大大的上一个台阶。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横向的看,咱们的视觉效果真的是同志仍需努力,这个片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到位的,三次降妖做的气氛细节俱全,一定要说的话,差的就是那点技术力了。我不是说这片的效果不好,在华语片里真的算很好很好的,但横向的看,咱得承认真的还有差距。本来这个片靠的就是用效果镇住你,然后才能出来降妖的感觉,可现在的观众都是看惯了好莱坞的,什么毁天灭地怪兽机器人大妖怪长发鬼没见过,所以看着这种CG,起码我觉得,还是有很强的廉价感的,于是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气氛不得不受到了损害,这不是导演编剧或者演员任何一方的责任,真的是做不出来。尤为明显的是真人和CG结合的部分,确实还是不太行,这点放在别的片上可能不那么明显,但是毕竟这个片的主打就是这种黑暗的气势,我觉得对整个片的水平,技术力确实拉了后腿。如果能用顶尖的好莱坞团队打造,如果能在一个更宽松的审查条件下,这片一定能更经典。

至于表演觉得不过不失,文章同学算是最好的,他本来就有那种青年小人物逆袭天下的劲头,同时这也是周先生最擅长的活,所以很靠谱。舒淇小姐剧情简单,人物性格无变化而且讨巧,本来没问题,但是一嘴生硬的国语真的要减分,有点跳戏。黄渤大叔本来就是一个突破性的悟空,所以不能说好或者不好,因为他确实演出了新意,你觉得不好只能说是你不适合这种感觉,不代表人家做的不到位,实际上我除了觉得年龄有点大到不反感他的出演。剩下虾兵蟹将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无厘头的恶搞,只要有点笑果即可。只不过这是我头一次觉得周先生的恶搞段落有点多余,这个片的气氛实际上是很苍凉的,所谓降魔是化解那些人心上的怨恨,总是突然插进来一段无厘头,感觉不是很好。这就像蜘蛛侠你摔个跟头搞搞笑没关系,但黑暗骑士翱翔夜空的时候突然来个撞电线杆就不太舒服了。不过这无厘头是标志性的东西,更何况绝大多数情况下处理的还行,大家也要这个品牌所以也就忍了吧。

总的来说,这片有新意,确实能看到一些本质上的突破,这是只有有实力的导演才能做到的事,但同样是因为如此,导致了导演的创意突破了华语片目前的制作水平,结果只能是出了一些遗憾。在故事方面同样,这件事说到这个地步,最后还是用一记简单的万佛朝宗来解决问题,我也挺遗憾的,不过这可能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喜剧之王功夫长江七号,星爷最后都是只能用比较脱离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这毕竟还得是一个团圆剧。真要用悟空传的结尾,那电影经典是经典了,先不提篡改名著过不过的了审查,大部分观众说不定得带着愤恨离场,这也有违星爷的本意。


西游降魔影评(三)

显而易见,《西游降魔篇》是那两部随着网络时代出现备受推崇的《大话西游》的真正续篇。与山寨味道浓郁的刘镇伟的《越光宝盒》相比,降魔篇与大话系列尽管没有真正的人物或者情节联系,但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个体在懵懂的状态下,被赋予了某项重大使命,与此同时爱情也在他不情愿的情况下降临。故事的结尾,主角被迫要在爱情和使命之间做出选择。但实际上这个选择是被虚置的,因为命运已经决定了爱人要为主角赴死,从而只留给了主角一种选择有趣的是,直到此时,主角和观众才真正确信其对女孩的爱(大话西游里孙悟空的我操,降魔篇里唐僧的深情一吻)。故事的结尾,主角接受了自己的使命和命运,踏上漫漫征程。

在两个作品里都至关重要的插曲《一生所爱》里(这也侧面证明了故事的相似性),卢冠廷是这样唱的: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爱情的不可获得,命运的无从逃避,主角在认可完成其使命的必要性的同时,心中却依然存在疑惑和悲戚。

事实上,这两个(或者一个)故事,本质上就是主角被询唤的过程,他们最终都被巨大的意识形态所捕获。但故事的隽永或者特别之处在于,询唤的过程,是和主角与爱情的遭遇具有高度相关性的。降魔篇里的玄奘被其师父认为还差一点点,还没有达到顿悟,因而还不能完成其主体的建构。直到目睹其爱人的死亡,所谓痛苦过,才知众生皆苦,才找到了其取经渡众生的社会定位。相较之下,大话的处理方式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意味。首先叙事维度在五百年前五百年后切换,具有了某种程度上循环不息的宿命感。其次,至尊宝被标识身份的符号三颗痣,恰恰是初次见面时紫霞仙子给他的。一次邂逅同时引发了爱情和毁灭爱情的身份赋予,紫霞仙子用来证明其对至尊宝绝对拥有的标记,却讽刺性的成为了被更加宏大的建构所裹挟的理由。这种让爱情和命运的决定相伴而生,又互为矛盾的处理方式,让爱情的逝去和最终被接受的命运,更具有无奈和悲凉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多数周星驰电影里,爱情情节往往是这样的范式:小人物男主角一直苦苦恋着不假颜色的女主角,并最终因其小人物身上的正直善良而而成功。在西游系列里却呈现了女追男,而男的不屑一顾的逆转情形。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首先要考虑作为创作者的周星驰,在创作时一定会有自身的带入。联想到那幅著名的周在银川骑自行车带人的照片,以及与莫文蔚朱茵的种种瓜葛,很难不认为女追男模式上有周的自我投射。同时,整个电影的立场完全是男性的,这从大话追捧者的性别分布上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端倪。从男主角的角度来看,诚如前述,直至女主角的死亡,我们和男主角才能确信对女主角的爱。正如拉康的观点,欲望的客体的价值,恰恰在于其不可到达性。快感的来源不是目的的达到,而是对目标的不断(注定要失败)的尝试。因而男主角只有在确认女主角的死亡,他们的爱情的不可到达之后,才会怀念这样的爱情。爱情的美妙之处不在于被爱,而是不断的无望的付出和追求。所以对于女主角来说,她享受的是被拒绝后再尝试的过程,男主角享受的则是对亡者的追忆,亡者不会复活,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地爱那个已死的人。对他来说,死亡不是爱情的终结而是开始。

如果沿着这样的分析,我们会对爱情得到一个相当悲观的结论:就像两个玩电话的小孩,只有确认对方不会接时他才会打过去,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通上话。爱情就是两个人各自犯贱罢了。当然,这未必是周星驰的主观创作意图,他想表达的可能更多是对错过爱情的悔恨,正如那句著名的台词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但没有神话童话的现实世界里,更加可能的大概会是杨德昌在《一一》里给的冰冷答案:如果再活一次,结果可能还是会一样。

当然,时隔近二十年的两部作品,虽然故事的本质是一样的,但还是能轻易地分出高下:无论是故事和人物的丰满程度,大话西游都大大的强于降魔篇。大话里配角如春三十娘、二当家的、亲爱的葡萄等等都是有戏的,以至尊宝成为齐天大圣的主线为核心,两部电影在配角和副线上有着充分而精到的展开。更不要提心里留下一滴眼泪这样的绝妙设置了。相比之下,降魔篇的真正人物只有男女主角,三个徒弟基本上都只有功能性的作用。包括搞笑效果极佳,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三天三夜没眨眼的十三太保老大,搞笑之余还是单调平面。更加致命的问题在于结尾,无论从剧情上还是人物心理的转变上,都太过草率和漫不经心,让全片的品质严重受损。

但值得肯定的是笑点的丰沛和扎实。从少林足球开始,不知是题材的原因还是创作团队的变动,周星驰的电影真的没那么好笑了(似乎与其北上时间也重合)。这次反正故事本质上和大话西游一样,制造笑料的方式干脆也回归:快语速的对白(第一场戏),丑女所形成的期待颠覆(抬轿四人组),当然还有大量的性暗示的笑点(段小姐勾引玄奘)。这种已经经过了多年检验的搞笑模式,还是比《人在囧途》那种二逼因其二,老坏装酷的事的一根筋模式好笑太多了。

尽管一再强调降魔篇对大话西游忠诚的延续或致敬,但降魔篇还是有着自己的新的尝试。这些尝试主要是技术层面的:3D和特效的引入,妖魔鬼怪的现实主义造型,还有诸如驱魔人这样国际化的角色设计除了个别实在有些雷人的特效场面,和过于恐怖的可能让一些观众不适的画面,总的来说,有好有坏,差强人意。

这是第一部周星驰完全隐匿于幕后的周星驰电影。复制自己已有的成功是最保险的方式,而电影里所透出的浓浓周星驰风格、港片味道,都是让人满意的。但作为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影迷来说,还是希望作为演员的他继续出现在银幕上,继续做演员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尽管这可能就像银川的自行车,爱过的女孩以及许许多多事情一样,一去不返了。上天太吝啬,不会再给你一次机会的。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影评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影评(一)

我朝一向对普世价值很不屑。的确很奇怪,有些在其他是否看起来属于普适的价值观,到了我朝就不怎么适合。只说电影,现如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大卖,而《冰雪奇缘》却遭受冷遇,热度与品质相违背,真是咄咄怪事。

相对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那儿》的大卖真的有些让人看不清楚。一部拍摄只有五天,从立项到上映只有一个月时间的仓促之作,居然火的一塌糊涂,7天时间就卖了4.67亿的票房。作为电视节目的电影版,前不久还有《中国好声音》的失败殷鉴不远,几乎相同的品质,遭遇却冰火两重天。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再加上《冰雪奇缘》的冷遇,真是各种的看不懂。所以,简直让人怀疑我朝真的不太适合普世价值。

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那儿》到《小时代》,再到《富春山居图》,乃至《泰囧》的高票房,都与品质无关,它就是火,火的毫无道理。看他们的票房,就让人感受到中国电影的好时光已经来了。但另一面还必须看到,《钢的琴》、《万箭穿心》、《美姐》等优秀的文艺片却乏人问津,惨淡上映。两相对比,可能会有一些对文艺感兴趣的人感到大失所望。因为看起来这些都是虚高,真正该高的并没高起来。

但是,从更远的角度,我还是想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些现象。从《让子弹飞》开始,到《画皮2》的过渡,再到《泰囧》、《西游降魔篇》的引爆,中国电影票房炸弹,不多久就会爆发一次,各种纪录一次次被打破,无论怎么说,这都应该是一种好现象。对好看的数字嗤之以鼻,实不应该。

以《画皮2》、《小时代1、2》、《爸爸去那儿》为例,高票房的支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95后们。这其中隐藏了一个极好的信号,就是当今的年轻人已经接受了电影文化的洗礼,愿意走进电影院花钱,观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这会加速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当前《小时代》《富春山居图》《爸爸去那儿》这些片更火,其实只能说明中国电影的不成熟之处。但是只要观影习惯养成,就要存有耐心,相信观众的自我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们自己会做出更适合的选择。

就像当年QQ与MSN之争,最火的时候,披在QQ身上的意见是这玩意属于小屁孩,是低俗的,不入流的,而MSN的用户则属于办公室白领,属于高级用户,所以MSN更代表未来,更具有成长性。但却没有料到,小屁孩原来会长大的,而他们对于QQ的忠诚度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变化改变,小屁孩也要走向社会,走进办公室,于是曾经的低端产品一举也成为了新的办公室白领的必备,而曾经高端的MSN则因为用户群增长数过低,以及用户体验的未提高,却越来越趋向于没落。到现在,已经看不到几个人在使用了。

所以,用户习惯是必须值得重视的事。再举一个例子,想当初,我也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时的互联网还没有重视知识产权,在电脑上看片已经是比较容易的事。于是,就觉得,不花钱就更看电影,那些花了钱去电影院的人真是傻逼,钱多烧的。直到有一天,《功夫》上映,对于周星驰的信任,还有就是电脑上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影片,于是不得不掏钱去电影院看。还处于便宜,选了一个不怎么样的电影院,就在电影的开场,冯小刚的客串的那段。起初,画外音传来了一只狗叫的声音,在电影院的立体声中,传出的声音只在电影院的右前门,起初我还很厌烦。觉得电影马上开始了,哪来的狗在电影院外叫呢?但不久就发现在北京市不可能有大型犬在一家电影院外叫的,这声音必定是属于电影本身的,这个发现让我吃了一惊。在接下来的观影中,整体效果给我的震撼都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部片子,同时也爱上了电影院。回到大学之后,不久有了枪版,赶紧在电脑上重温,马上开场的狗叫声实在是平淡无奇,完全没有了电影院里狗叫时大部分观众都往有门口观望的感觉了。就这样,一部片就征服了我,从此,我就成了电影院的忠实拥趸,只有有不错的电影,必定要选择去电影院去看。

现在,95后们早早地就选择了去电影院看电影,像《爸爸去那儿》,在电视上看,与在电影院里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只要他们因为看了《爸爸去哪儿》而养成了观影习惯。那么十年后,当这批孩子长大了,他们会随着阅历的成长,还有知识面的扩大,必然会选择那个时候的佳作去看的。

所以,《小时代》与《爸爸去那儿》的火爆,绝对不算什么坏事。《钢的琴》、《万箭穿心》、《美姐》需要做的,不是去诅咒前者,而是如何做的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好看,使艺术性与观赏性融合的更完美一些。在商业品与文艺片两条腿走路的情况下,才会更快地迎来中国电影真正的春天。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中国足球,看起来很烂。但换种眼光看一下,就知道其实中国足球是中国体育界中最透明的一个运动。在中国,将一个局级干部,被群众骂的狗血淋头并不多,只有中国足协的官员们,几乎可以被球迷们任意骂而不受到太多干涉。这完全得益于市场化的推进,而中国足球的烂,则烂在不够市场化,烂在没有市场化的那一部分。残留的计划体制,加上半市场化体制,结果导致了计划与市场两者的弊端全部淤积在了一起,结果就导致了中国足球的奇烂无比。现在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愿意让中国足球重回举国体制了,那么要做的就是进行完全的市场化,革除计划最后的残余。要相信市场的自我发展,让用户自己去选择,可能,当初的选择不那么正确,但终有一天,用户会成熟起来的。所以,中国足球现在很烂,中国电影现在很乱,但只要放开让市场自己去进行选择,就总会好起来的。

一直很奇怪,四大名著其实完全是改编电影的宝库,这些年却鲜有拍摄。战争题材有《三国》,兄弟黑帮有《水浒》,伦理大戏有《红楼》,魔幻史诗有《西游》,再加上这四部书的家喻户晓,改编电影再合适不过。不过好像导演们不那么想,邵氏时候倒是拍了不少的四大名著故事,但进入新千年,华语电影飞速发展起来,一年电影越来越多,四大名著也被屡次翻拍为电视剧,但电影却乏善可陈,2007年才有了《赤壁》去改三国的故事,《水浒》有刘伟强和杜琪峰筹备多年依然未能成形,《红楼》则一直渺无音信,倒是被何韵诗演绎成了舞台剧,而《西游》直到去年,才被周星驰再度端了出来,演绎成和《大话西游》截然不同的惊悚类型。

相对于《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以周星驰理念为主进行翻天覆地的改编,以及像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这样仅仅是借用《西游记》的一些设定和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几乎没什么联系,甚至把外星人都搞进来的大改动,2014年这部《大闹天宫》倒算是合乎原著理念。它选取的是《西游记》里孙悟空从石猴到占花果山为王,乃至学成七十二变,上天庭当弼马温,最后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的这段情节。

以原著所展现的细节来看,大闹天宫这四个字就已经显而易见一个闹,会打成什么样就已经跃然纸上。而有着过去那部经典的《大闹天宫》动画珠玉在前,加上《西游记》的全民级影响力,《大闹天宫》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大家实在太熟悉,熟悉到了没必要去完整重复一次的地步。

重新按照原著拍一次?这样做不功不过,固然不会出错,不过30多岁的导演郑保瑞向来不按牌理出牌,让他来重新拍这段故事,单调的重复一定会觉得闷。既然如此,就少不了改动。不过对于向来按天马行空去改经典的国人而言,一听到改编都会觉得有些怕了,前几年的《关云长》就是个例子。让义薄云天的关二哥去爱上大哥的女人,做和大嫂的春梦,这种荒唐而又愚蠢的改编行为,屡次挑战着国人的底线,所以我也很害怕《大闹天宫》也朝着这种路线,让如来佛祖和观世音有一腿。那样的话,这戏就完蛋了。

看完《大闹天宫》之后,我松了一口气:还好,故事没荒唐到这个地步,甚至,改编得有些小心翼翼,过于保守,特别的不郑保瑞。

在整体构架上,《大闹天宫》完全没有走出原著的框架,石猴真的是石猴,虽然和女娲扯上了关系,但绝对不是外星人;练功也老老实实在道长那练,东海龙宫里金箍棒也老老实实的竖在那,弼马温也当了,闹完天宫也是被如来给收了,这个框架的变动几乎没有。

不过,改动的剧情也有。其实原著里世界观的设定并不严谨,指望我们的老祖宗们跟《指环王》似的搞那么复杂和系统的魔幻中土世界观是不太可能的,吴承恩想起哪出是哪一出,所以留下的空白和漏洞也很多。这次《大闹天宫》里把神、人、魔三界重新梳理了一次,让牛魔王成为魔界首领,屡次反攻天庭而不得,孙悟空成为他的一个突破口,所以他才和其结拜;而二郎神杨戬这次的戏份也加重了,他成为了郁郁不得志镇守南天门的卧底,被牛魔王给策反。而玉皇大帝周润发的戏份被彻底加重,也是人物性格改动最大的一位,原著里懦弱无能,连成为昏君的能力都没有,完全是个无能的庸君;到了《大闹天宫》里,他身为天庭的总BOSS,有着一身高强武艺,开始率领众天兵天将,与孙悟空和牛魔王。

至于原著里完全没有的原创人物九尾狐,则是一个顺应当下魔幻潮流而加入了新角色。就连小倩这种家喻户晓的女鬼都变成了狐妖,《大闹天宫》里出现一只狐狸也就没什么好稀奇的,她是牛魔王的宠物,被其送去和幼年的孙悟空结识,再在合适的机会弄死她,成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动力之一。比起原著的酒醉发疯,这个动机来得更充沛,也更有说服力。虽然电影里努力地让孙悟空和九尾狐要发展那么一段初恋爱情故事,不过并没有过分的渲染这猴子和狐狸之前的跨物种之恋,只是点到即止,收敛得很体面。真想看美猴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观众,恐怕是要失望了。

3D特效应该是要被称赞的一个重点。做了三年的特效场面让这部电影成为迄今为止华语电影里效果最好的一部大片,龙宫、花果山、天庭三个重点场面都被刻画得气势恢宏,有模有样。此外由于有IMAX的巨幕格式,让这部《大闹天宫》在光影体验上到达了顶级水准,因此有条件的观众,看巨幕是最值得的,震撼程度非比寻常。

甄子丹的孙悟空造型维持着原著的设定,甚至连姿势和神态都学足,绝对没有什么搞什么大胆的创新意识,倒是略嫌保守;牛魔王由于是郭富城来扮演,为了让他的帅气不被掩盖,大部分时间牛魔王的牛字,只用了额头上的两个牛角来体现,维持了他的俊俏模样。最浓墨重彩的还是周润发扮演的玉帝,其威严的气场镇压全戏,完全刷新了之前庸庸碌碌只知吃喝玩乐,有事就求助如来个观世音的无能庸君形象,手持利剑熟练操作各种魔法,力抗牛魔王百万大军面不改色心不跳,打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最后在破败的天庭前与握手言和的孙悟空谈笑风生更是强者风范,成为《大闹天宫》里最让人心悦诚服的角色。

用数亿投资和甄子丹郭富城周润发这种华语演员的顶级配置去制作《大闹天宫》,是一件好事,这部戏能够成功,相信不光是四大名著,还会有更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被陆续搬上银幕。中国有自己的一套奇幻故事体系,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何其快哉!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是一部极其缺乏质感的电影,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看,都是。

通常人们总说,《西游记》是很难改编成电影的一部文学作品,这里可能包含了几个意思。它流传度太广,按部就班地走剧情很难再给人真正的冲击力,改动太多更吃力不讨好;它的主要人物太过深入人心,但著者自然有其当时的取向,这些取向未必适合当下,创作者需要领会精神后小心地融入到主题里,这也冒险。

当然这都还是四大名著这类具有广泛认知作品的统一特征,享受了宣传上的便利,自然要接受关注上的苛责。《西游记》的世界观奇诡而灿烂,深沉却又顽皮,整合了之前许多传说与神话系统,又煞有介事地将三界生态描出大卷浮世绘,也留出了大量想象力交错的空白区域。十万八千里那个跟头到底怎么表现,天宫的地板究竟该是什么样,神魔的脸部跟人类保持多大共性,神仙穿的衣服倒底有没有针脚等等。娓娓道来不是问题,呈现在观众眼前就麻烦了。吴承恩这个老宅男当年随手一笔,很可能是日后美工部门无数个日夜的会议。

天然难关面前,《大闹天宫》团队花去大半年的棚内摄制,数年后期制作时间,终于在大年初一捧出成品。但除了上面那些令人担心的事都搞砸外,连一些意想不到的方面也都完成得混乱不堪。

场景上可说重视还原,花果山,菩提洞,天宫,龙宫,五指山等重要场景均陆续出现。特效画面在比例上破了记录,量非常大。来年这类技术奖项的提名量上应无人能匹。画面里时不时就会有些非正常光效,牛魔王几乎出场即黑烟伴随。动作特技方面,人物基本不太走路,一动就是高跳或前飞,即便肉搏,也倾向于套几招之后,肢体就显示出与其他动作设计完全不同的状态,且尽可能跟CG结合。但即便如此,卖点段落依然缺乏可看性。强调漂浮过多,包括强调身体的舒展,导致过渡性动作都比平常要缓慢一倍,这无形增加了观众走神的可能。孙悟空在花果山跳跃的俯拍镜头里,身体移动时比例变化很怪异。但更怪的是所有三维建模的贴图,都没渲出该有的阴影感和磨损感,导致各种材质都透着股塑料味。

这味道也散发自于剧本台词。改编策略是大事件不动,细节做合并或替换。破石而出,惑于生死,进山学艺,龙宫借宝,天宫养马等等基本保留,连美猴王和齐天大圣定名也都在,但理由有变,而且变得大多匆忙不堪。电影时长毕竟有限,特技戏动作戏又占得多,所以涉及到人物关系与动机,往往只能有一两句话的空间交待。于是似乎所有人一出场都急着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而没法让解释这行为合理。大量搞笑方式,都不是一个体系的。刘桦说金咕噜棒,孙悟空自己说我二百五都是通过消解讨好观众的小零件,但也都是他们自己不在乎这个神魔世界的证据。

所以,他们一现身,不像是从那个世界走出来的,而就像从化妆间走出来。再多的钱砸上来,也就像东海龙王那蓝色的眉毛,怎么看都显然是贴上去的棉花。

整个观影中令人感觉到一种无法摆脱的空洞,偶尔会联想到十年来那些前仆后继的所谓古装大片,也是一如这般,缓慢,冰冷,毫无移情立足点。如果要说升斗小民免不了执拗做大庙堂的光辉假想,那九重天之上的生态要这样加倍表现,也算是科学的推衍?

故事主线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关于大闹天宫事件的原因。其实这改动对故事的伤害,仔细一看,比乍一眼看上去还大,加上目前剧本写法太过敷衍,将差距继续拉开。《西游记》里这一闹是来自于一股胸中不平气,这个对人生全无方向自然不懂规矩的异类猴子,是靠着一次次随心所欲来确定自身价值。弼马温时期,算是他为进入这个并不明白也不太在意的体制做的唯一一次努力,但最终发现天宫阶级只当他是个笑话,所以那些森严的三界系统对他,自然也终于是个笑话。而《大闹》中孙悟空整个行动,均来自于幕后黑手的一次次推动,他们用各种方式逼迫和引导孙悟空对玉帝产生误会,最终怒闯南天门。这其实是全片中逻辑链最完整的一部分,谁摊上了都会这么干,但对于营造戏剧张力则毫无意义。于是作为个体的孙悟空的真正人格,就被完全抹杀在这个局中了。直至最后,我们除了知道他念念不忘那只蝴蝶,其他依然不明。他的责任感,他的混不吝,他的难过,以及他对师姐们莫名的友善,到底来自于哪些碎片。无人知晓。

高深莫测的玉帝,则也以最宽容的方式,造成了最大的灾难。孙悟空也像一枚被摆弄的棋子,不知该干什么,藏去了五指山下。一如大闹天宫这四个字,都是棋子。

序幕结束,在片头四个大字出场前,观音找到菩提老祖,希望他能去为这个善恶未定的猴子指明方向。菩提问猴子在哪,观音遥望,缓声说道:花果山。

当时内心响起一句话,多说东胜神州四个字会死吗?

是否在意这个世界的这一瞬,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和剥削者之间,非常简单,也非常显而易见的区别。

念念影评


念念影评(一)

记忆像鱼穿行在脑海中,童年的创伤,带来磨灭不掉的记忆,不断闪回的过去见缝插针,疼痛、伤感、困惑与迷茫接踵而至,人生选择中,慢慢找回曾有的点滴美好,都是曾经深爱的印记。张艾嘉执导的《念念》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育美是一个画家(梁洛施饰)与拳击手周永翔(张孝全饰)是情侣关系,育美的哥哥育男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台东导游(柯宇纶饰),他们各自生活在诺大的台湾。然而,儿时的阴暗的记忆一直带给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大都市台北给予创伤这一话题一个非常大的展现空间。不论是战争,还是屠杀等,这些都能造成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影片一开始,望着天空、不断呢喃的育美,一直在找寻某种逝去的温暖。然而,天空并未下雨,也未出现颓靡的情绪渲染。人经常跟自己说话,不仅是一种心理的解压,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宣泄。育男来到台北,试图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与妹妹,缺失的母爱在他的心中不断加深,以致于总会认为是母亲的偏心,才选择带着妹妹离开。儿时的周永翔一直被灌输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击手,却屡次失败,甚至因为视网膜的严重恶化而面临禁赛的问题《念念》在思考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

两兄妹的心理困扰源自于父母的离异,内心的缺失让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育美喜欢低喃自语,用画作抒发内心的情绪表达,在地铁上,她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急速画下,却在意识外,察觉到与童年记忆相关的画面。育男整天奔跑在台北与台东之间,用很少的时间吃饭,却意外遭遇到穿越时间的酒吧,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却是久违的快乐,现实本身与梦境的相互堆叠,更像是人的镜像的自我表达,当现实环境已经缺失的人(母亲)与事(玩乐)没有得到满足,在梦中便会变得甜美而幸福。现实的电话铃声则是一碗醒酒汤,将育男拉回到现实之中。父母的离异,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女走上了人生不同的轨迹,却因为创伤记忆,变得有点另类。有时给人一种想要了解自我生命的感觉育美下地铁后,差点掉落,周遭的人会对她产生怀疑,在回家的小路上疑似看见男人;育男没有轻生的念头,却与朋友的相处有着隔阂,没有真正摊开心扉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到,育美与育男与人的格格不入正是创伤记忆的影响所致。

全篇过去与现实相互穿插,不断推进故事的发展。母亲(李心洁饰)成为最为核心的人物,是她导致了育美与育男记忆的创伤。父亲只想以卖面为生,在一个小地方安静的生活,而母亲一直远离绿岛去更大的环境生活,与父亲(陈志朋饰)在观念上产生差异。执念之间,所有的平静被打破,一场分别在所难免。很多人都会觉得父母的离异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自孩子记事开始,所有的记忆就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堆积,以至于在长大后,碎片的记忆便会蜂拥而来。张艾嘉擅长用意念化的镜头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走向,不断出现的水中美人鱼的童话故事与水中不断游弋的女人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意念的具象表现。相比较创伤带给人以噩梦、闪回等方式的重复逼真化的出现,这些拍摄于水中的画面则显得更加梦幻与美好。影片并没有给人以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的心理机制上的叙事的颓靡表现,反而带给观众一种超乎想象的内心表达。

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个体,就算是亲兄妹,更别说是从小励志成了国家拳击手的阿翔(全名周永翔),影片后半段将镜头转向了这个更为孤独的个体。尽管他有自己爱的女朋友育美,却一直没法实现成为正式拳击手的梦想。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眼睛问题。对他来说,有限,只能用极少的时间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些逝去的时间,却如流水一般幻灭。他需要的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弥合,他看见了自己去世的父亲,与父亲对话聊天,与父亲比拳,所有的一切却仅仅是他内心迫切需求的幻象,其实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表现。因为他儿时记忆的缺失的父爱,让他不敢成为一名父亲。这是内心深处最私密的部分,却以一种缓慢的人物对白方式进行处理,更易于走近这个人物本身。正像张艾嘉《心动》中的初恋故事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舒缓表达。当然,这三个人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是亲人的关系,一方面都是记忆创伤的受害者。创伤是具有社会的属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童年有关缺失的经历,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于是,导演让我们能看到这三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便将这种见证与证词更为形象化。

影片《念念》一直贯穿着母亲讲给育男与育美的一个小美人鱼的故事,最终,这个故事渐渐弥补了兄妹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再次遇见;阿翔与育美生了一个乖巧的女儿,组建成幸福的家庭,很大程度上让阿翔的内心得到平衡。不得不说,张艾嘉在这部电影中的所有处理温暖而深情。作为一部文艺片,《念念》值得你慢慢体会。最后想说,一部好的文艺片同样具有市场号召力,拍了四十多年的电影的张艾嘉,一直在坚守自己的理念,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不被市场所影响。

念念影评(二)

首映现场见到张艾嘉,短发、皮衣、牛仔裤,回答问题语速极快且声音洪亮,常常在每句话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你知道,但由于语速过快常常吞掉了道字,直接变成你造。人一紧张就会脑子跟不上嘴,想必张姐也是紧张的。《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第一反应她一定也是有些担忧的,但她说她很平静,她还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要学会平和,她学习打坐,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所谓的念念其实就是先找个地方和自己痛痛快快的聊一聊。

正如张姐所说,《念念》是一部平和的电影,节奏缓慢,故事简单,音乐节制,不渲染情感上的碰撞纠结,也不铺设戏剧上的转承启合,只呈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沉闷的外表之下,情感却在不断的累积,当暗涌的情感到达临界点时却含而不发,转为娟娟细流在胸中涌动,剧中人物在自己和自己的交流中得到了慰藉和情感释放,观众也产生了一种自己想要和自己交流的冲动,把种种情绪内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这部电影最最成功之处。电影中那些色彩浓烈的空镜头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运镜和构图恰到好处的传递了一种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切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狗血、俗套,少一分则牵强、晦涩。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念念》里,张艾嘉运用了一种奇幻的处理方式,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

当然,奇幻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使是电影,导演也用镜头告诉你,一切不过只是想象而已,正如阿翔在海边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筋疲力尽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得不到的父爱,但他却可以给予父爱,与其纠结得不到的,不如把自己的全力给予自己的爱,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里,育男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他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并没有不爱自己,她的离去也不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释然了。

所有你纠结的、无法释怀的,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平静和释然,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张艾嘉导演用一种简单、干净、透明的处理方法拍出了《念念》这个故事,本应该是狗血的剧情却拍的简单、动人、发人深省。这种平静的讲述方式,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对于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终究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与其纠结那些得不到的爱,不如努力把自己爱好好给与那些值得去爱的人,不留遗憾。

《念念》很文艺、很清新,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得进去的电影。尤其是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安安静静的看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难能可贵。在好莱坞和国产烂片横行的氛围中,《念念》这样的电影显得特别珍贵。

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看见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念一念也就过去了。

念念影评(三)

文/表江

看多了质量一般的国产青春片和爱情喜剧,偶尔来个台湾文艺片,感觉也满清新的。《念念》比张艾嘉(微博)以往的作品都更文艺,之前的《心动》、《203040》、《不一样的爸爸》相比之下甚至都显得有点商业了,不过好几年没当导演的张艾嘉,看重的也许就是《念念》的纯粹。但文艺可以是贬义的也可以是褒义的,在《念念》这里,算是中性的,它并不文艺得十分自我,但也没有文艺出新高度。

《念念》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柯宇伦扮演的育男在意识中穿越回去遇到母亲,让母亲再给她做一次蛋炒饭,母亲离开后和父亲一起生活直到父亲去世的育男性格变得沉默安静,再次看到母亲时情绪才略有激动。另一处是育男再遇妹妹育美(梁洛施饰),两人经历少年时期的痛苦终于成熟,情绪平静。家庭的破碎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长期的,育男和育美都执着于母亲更疼爱谁这个问题,母亲出走后当第三者的行为也给育美留下了很大的困惑,育男在父亲的重压之下性格内向压抑,多年独自生活,育美在和阿翔的恋爱过程中也出现很多无法控制的情绪问题。阿翔也一味背负着父亲的期望而在为并不适合自己的拳击奋斗。

基本上《念念》的三个主人公成长时期的问题主要都来自于父母,中间张艾嘉采用了几处超现实的手法让他们和父母对话,并且在对话后基本上解决了内心的心结。育男是穿越回去,阿翔是想象和父亲钓鱼,育美是女性则是通过生育孩子来使内心变得强大。超现实的手法并不高级,也不值得鼓励,张艾嘉对这种手法的甚至有点生硬,尤其发生在育男身上的一些穿越戏,非常莫名其妙,即便有些有戏剧张力的段落,也完全赖于柯宇伦表演的不错。张艾嘉想表达的是年轻一辈和上一辈需要好好对话沟通的主题,但其实难沟通的是上一辈,基本上是他们的强压、自私,给了下一辈并不正确的人生方向。不过《念念》的励志在于三位主人公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都解决了,成长的痛苦就是当时作天作地,回过头云淡风轻。

张艾嘉最好的导演作品,我个人认为还是《心动》,可能因为《心动》跟个人经历有关,感受更为切身,而《念念》有点说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心动》颜值更高,那算是金城武最好看的时期。

冰棍影评


冰棍影评

冰棍是什么滋味呢?像水果还是饼干?

比它们好吃100倍!

英才这样回答道,于是背着小白狗的石圭开始幻想,那遥远的月球上冰棍的诱惑。暑假来了,英才开始了漫漫假期,这个假期很特别,因为一切与冰棍有关。

这是一个细腻而感人的故事。影片细腻流畅地展现出一幕幕生活场景,无论是细节的设计,还是背景的安排都有很缜密的考虑,让观众深陷影片所营造的故事氛围中。应该说这是一个家庭喜剧片,可整个故事的却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气氛,让人在笑声中又含着泪水。生活总少不了插科打诨诙谐的镜头,但挥之不去却是心头淡淡的哀伤,就像背景中远远飘去的那一抹云彩。

应该说此剧非常鲜明地体现着韩国电影的特色,细腻,画面唯美,温暖。但却少了很多矫揉造作,像是一个洗去精致妆颜的女孩,质朴地呈现在你我面前,眼神真挚,贴近人心。就像你我的故事一样。

很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小演员的表演,自然真切,让人喜爱,难以忘记。

诸如此类寻找父母题材的儿童片其实很多,巴西的《中央车站》、日本的《菊次郎的夏天》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寻找,只是童年是梦最初开始的地方。把寻找和儿童联系在一起很有一种象征意味,其实儿童就是成人,而成人也是儿童,本质上都一样。儿童片的观众不仅是儿童,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曾经是儿童的人。好的儿童片早已超过了儿童片的限制,往更远更深的地方延伸,面孔却依然单纯,像一个对着太阳露出白牙傻笑的孩子。

梦想是该片的主题。一个孩子为了寻找自己的爸爸,依靠自己小小的力量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即使承载梦想的是微不足道的冰棍,可却依然拥有甜蜜的味道。为自己的梦想单纯地努力着,即使拥有无法预料的未来。不去想不去想,只要有梦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小或大,或近或远,承载梦想的或许是一幢房子,一辆车,一个人,一本书,一棵植物,或者,仅仅是一根冰棍,这都是一件引以自豪的事情,它让我们幸福。

英才、松秀、仁博,还有背着白狗的石圭,傻乎乎的喜顺这些可爱的人将一个共同的故事留给了那个暑假,让小镇上炽热的阳光温和起来,有一种温暖的味道,这个故事与冰棍有关,与梦想有关

英才捧着冰棍,开心地笑着,冰棍的沁凉的甜汁在心底浓浓地流开

窗户影评


窗户影评(一)

这是卡洛斯的另一部简约化的电影,没有任何圈套圈剧情的限制,以最平凡的摄影和表演叙述一个带病老作家最后时光的生活故事。无论是台词还是影片长度,都很简化,拒绝了任何夸张式情感戏份和特效渲染,就事叙事。结尾处变缓的调子,隐约而优美地给老作家划上生命的句号。圣胡安郊外的孤宅,一位期盼康复的老者,一次诗意化的田中漫步,带着如梦般凄美的回忆,完整地合上了简洁的篇章。

或许简约式的电影最能贴近生活,没有复杂的台词和俚语,没有绕口令和笑点,没有哗众取宠和意识主流,更无巧妙生花的剧情和炫丽无比的特效,带出来的感触往往深刻而长久。商业大片是制造大众梦想的原子弹,一旦投放,效应轰动,各种的人生激情和梦想壮志相互融汇,摩擦,彼此碰撞,相得益彰。简约电影的魅力是以生活为起点,论及大小人生事,再配以散文式的叙事装点,恰当地赋予了唯美的光面,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无非就是荧幕上发生的生活片段,平淡而深刻。

《迷失东京》带给人暖暖的冬日迷茫,话语成了一种次要的表达,影像里的情感忽然变得含蓄而朴实,魅力焕发到新的高度。《奥霍顿的新生活》更以轻幽默的手法来装点退休工程师的生活,人生的无常变幻很快转化为一种超然的领悟,枯燥一扫而光。《与海共生》用生活的行动架构起浓浓的祖孙三代情谊,海上日出的光辉燃点起亲情的火把,小小漂流瓶的结尾延伸了爱的寄托。简约叙事的电影有很多很多,其魅力可见一斑。

《窗户》中的窗是写实也是一种隐喻,残年卧病的老作家多次望向窗外,生命的依恋感透过这个窗户流露出来,既是菜园和田野,也是儿子和钢琴,更是对生活自由与自尊的捍卫。梦一般的开头,是掀开了尘封的回忆,而这个漫长而短暂的回忆之窗,最后为老人写上了剧终。离世的伤感化作了晚风,暖和而温柔的晚风,吹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老作家在金色的田野上的漫步,肆意挥霍自己剩下的气力,草原上热洒一泡尿,向死亡敬一杯好酒,在风光无限里慢慢褪去一辈子的年华外衣此时此刻,至少唤醒了我们正忙碌而奔波的一生是否需要停顿一下,做自己最喜欢做的,我们不需要到晚年空闲之时,疾病缠身再考虑这种愿望。

《窗户》让我想起了《秋天的春天》,也是讲述了一位老顽童在暮年的精彩故事。不羁的性情奔放如狮子,带出的感动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窗户影评(二)

阿根廷导演Carlos Sorin的从影经历有点像杨德昌,42岁了才拍摄出自己第一部电影作品,1986年的《国王和电影》,此片一鸣惊人,获得了威尼斯处女作银狮大奖,并被评为阿根廷80年代十大佳片之一。

在第52界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上遇到Carlos Sorin还挺意外的。这小老头拎着个公文包,土黄咔叽布夹克上都是雨痕,里面的衬衫领子胡乱翻出来,脸上笑出一朵花。电影《窗》开场前被请到台前讲话,开口先抱怨旧金山的大陡坡他竟然从市中心一路翻山冒雨步行过来紧接着抛出些拍摄过程中的轶事笑话,整个影院哈作一团。

比起他的热络,电影《窗》收敛得让人意外极了。如果电影艺术中也有简约主义,那这部《窗》就是电影简约主义的胜利,仅32页的剧本,几乎为零的情节,少到不能再少的对话,但我的眼睛就是挪不开:宛若风景油画一般的摄影,人物细微而稍纵即逝的表情,巴塔哥尼亚高原荒芜的风,还有干净的像冰一样的蓝天。毫无疑问我是一个来自疏远国度的旁观者,但这些陌生的人物所表达出来的却都是令人熟悉而温暖的情绪,我似乎一直都认识他们,宛若旧邻。

故事从一位老作家安东尼奥儿时的梦讲起,八十年前遇到的年轻保姆的脸突然出现在八十年后的梦境深处,安东尼奥说记忆真是件奇怪的事,而这一天,他多年未见的钢琴师儿子终于要回来探望刚因心脏病发而卧床输液的父亲。照顾安东尼奥的两位家庭护士,玛丽亚卡门与艾米莎,从清早起便开始忙碌,要给安东尼奥做早点,打针吃药,理发,找琴师来调几十年都没人弹的德国钢琴,侍弄菜园,还得对付老头子的健忘病;而完全不听话的安东尼奥硬要人取出珍藏四十多年的香槟以备迎接儿子。

这些琐碎而平淡的家庭生活中唯一的调剂是安东尼奥的逃跑老头子拎着自己的输液袋子,要调音师帮忙系好鞋带,披上外套带着帽子一个人偷偷跑出门去看昨夜风暴过后一片凌乱的蔬菜园子,然后又在大片金黄的茅草地上巡视。除了这个小小的高潮,故事从头到尾都是静止的,就如同影片的名字窗一样,仅仅提供了一方观察视角,一帧人物剪影,一个生活片段。来龙去脉是否必要?一个故事,一部电影,是否该向读者观众传达一条清晰明了的信息?

电影结束后我问Carlos Sorin这两个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要传信儿的话,该去邮局而不是电影院吧。

实质上,Carlos Sorin对好莱坞套路式的夸张剧情是相当反感的。他在电影结束后的问答时段半开玩笑的说自己这种以刻画人物见长叙事为辅的表现手法也是迫不得已所有讲故事的故事早被好莱坞拍完了,而他去年想购买某书的电影版权,也因为资金不足被好莱坞的大公司抢了先。Carlos Sorin的夹缝生存既是无奈,却也塑造出他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格。他的人物往往具有极强的带入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通过生动的语言表情或小动作让观众了解他们,窥视到他们的内心。这些人物都不入模式,性格圆润丰满,既有可爱之处,也有可怜的暗角。Carlos Sorin的极简主义正是要把阐释权交给观众自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他所描绘的小小侧面折射出对生命独特的领悟,他不传达信息,也绝不回答自己的电影究竟在表达什么的问题。

这样抓细节讲细微的表现手法很有日本电影工笔临摹的意味,但又没有很多日本电影为了唯美而唯美刻意做作的毛病。《窗》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片段不过是安东尼奥在金黄茅草覆盖的荒野里有点惘若迷幻的凝视篱笆那边一匹面悬白色条纹的高原红马,但这一切都发生得自然而真实,没有画外音、心理独白,甚至连烘托情绪的音乐都没有,只有隐约的风声,似呜咽,又似轻吟。对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入殓师》中主人公在郊野拉琴的唯美一幕,Carlos Sorin的处理坦然坦荡,诚恳诚实。

我尤其欣赏Carlos Sorin对信息传达的见解,这几乎也是我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不传达信息并非故事中不包含可领会言传的信息,而是作者想通过故事表达的信息具有复杂的层次与侧面,任何阐释推理总结的做法都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信息丢失。在这种情况下,诚实的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截取生活的一个平面忠实的记录才是更为明智的表现手法,这好比我们东方传统文化中的大象无形,无声胜有声,无与有在极致的层面对称转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以少胜多的简约主义理念在操作上会要求任何展露在屏幕上的细节都完美无缺,而这除了要依靠精湛的布景摄影外,还要求表演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有意思的是饰演安东尼奥的Antonio Larreta是乌拉圭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及戏剧导演,以86岁高龄第一次触电,其表演的精度与张力却实在让人惊叹这真是才华无年限啊!

Carlos Sorin的《窗》影如其名,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他内心创作理念的窗口;而他的电影人物与人生片段就如大多数评论所赞誉的那样,是一颗颗荒野中的宝石,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静默的折射出柔美的微光,不张扬,不焦躁,朴素沉静,只待有缘人。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西游降魔篇影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心得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