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观后感

观后感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人如字,事如书,让读书回归生活,让有字与无字合一,便是读书的意义。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那么,哪些读书心得写得不错可以借鉴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一)

《海洋天堂》,一个舒扬的名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肝癌晚期的父亲疼爱、照料自己的孤独症儿子的故事。

儿子王大福是一个快乐的傻小子,虽然已过二十一岁生日,但言语举止还依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样,不过,除过离开父亲这种情况以外,他从来没有忧伤过,没有恐惧过。他在生活中跌跌撞撞,与人交往是那样的真诚而不虚伪,这恰好和社会上每天都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形成明显对比如果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像王大福一般率真,那这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加清晰?王大福就是用一双完全封闭的眼睛去看世界,因为自闭,因为孤独,因为和所谓的现实世界脱节,他才会经常幻想别人不曾幻想过的事,他只管想自己的,玩自己的,不论现实的力量有多强大,都冲不倒他的幻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孤独症孩子的可爱之处。很喜欢电影中父亲说的一句话:他上辈子一定是鱼,投胎成了人,才患上了孤独症。鱼变成人,就会患上孤独症吗?其实理论上讲并不是这么回事。而这句台词所带的一种浅浅的悲伤,使这部电影的明暗主线变得很清晰:海洋、孤独症和父亲在海洋馆的工作。

我想,一部电影,结局有人作古,有人余世忧伤的,并不完全是悲剧。《海洋天堂》就是一种浅悲剧片。父亲去世后,儿子开始努力一个人生活,父亲生前教给他的,他都学会,那个经常闹性子、耍脾气的孩子已经不见。王大福应该已经明白:自己的生活,是要又美、又疼的。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二)

《海洋天堂》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普通的电工带着患有孤独症的儿子生活的故事。影片中的那位父亲身患重病,即将逝世。但他为了他的儿子以后的生活,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教会儿子生活的细节,为他寻找可以托付的地方。他历经千辛万苦安排好了儿子以后的生活,但自己却一病不起,撒手西归。最后那位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也能独立生活了。

当我看到这里被感动了,这位平凡的父亲有着不平凡的遭遇,老天待他如此不公,让他经历如此多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却没有灰心和沮丧,而是尽力为他儿子安排着、努力着,为他的儿子开出一条平坦的生活大道。全天下的父母哪个不是如此?哪个不是平凡又伟大呢?同时我也看到了当今弱势群体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微薄的一份力,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快乐、幸福地生活。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三)

本片叙述了一位患有肝癌的父亲和一位患有孤独症的儿子的故事。

开头,这位父亲得知自己已是肝癌晚期,知道自己在人世的时间不多,生怕患有孤独症的儿子没有人照顾,所以带着儿子投海自杀。哪知儿子从小水性就异常地好,所以没有葬身于大海。后来他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那么早就离开人世,所以就放弃了自杀这个念头。后来他又回到原来收留他儿子的地方,去到那里才知道负责人换了,再加上他儿子已经超过了义务教育年龄,所以被拒收。可他依然不放弃,还是到处去找,可还是到处碰壁:找到孤儿院,年龄太太,不收;找到老人院,年龄太小,也不收。最后没有办法找到了精神病医院,收是收了,可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被不当成正常人那样看待,所以也走了。最后每天晚上只能沮丧地回家了。老天始终是不会辜负好人的,最后还是有地方收留他儿子了。他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所以他把最有用的日常生活方式教给他儿子,教的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可他依然不放弃,他儿子还是学会了。他怕他走后儿子会孤独,所以告诉儿子将会是个海龟,会每天陪在儿子身边。在他死后。他教给他儿子的生活方式,他儿子一点也不差,全部按照他教的去做了。

有多少人能像这位父亲那样对待像他儿子那样的人呢?也许有人看到那种人会有怜悯之心,可还是有人看到那样的人会有嘲讽之心,甚至还会把他们不当人来对待。

有多少人能像主演父亲的李连杰那样呢?看到那样的人不单是有怜悯之心,而且还想到自己能怎样帮助他们,然后他想到了自己拍一部电影献给他们,他希望看完这部影片的人能热心地去帮助那些人。

这部电影献给天下有智障的人的同时也献给了天下伟大的父母。天下的父母谁愿意自己有个那样的孩子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众呢?所以他们都竭尽自己所能去教好自己的孩子。然而我们又做到了什么呢?在父母批评的时候,我们只会顶嘴,总想着怎样去顶倒他们,而不是想到去吸取教训。当我们在外面犯错误的时候,别人会说到他们没有教好我们,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祝天下有智障的人和心理受到创伤的人能早日康复,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扩展阅读

英语电影观后感


英语电影观后感

刮痧英语读后感

e one of you, a truly successful American, today this a the lae pretending as a Santa Claus, ething, and later you have to pay back the favor ,for myself, I prefer the American style, strict to the procedure.

The fifth and the last point is the humors, Quinlan says you cant fall, your health security is the pany paid. Datong, wele home, maybe next time, you can e from the front door. dady, why you e from the window because we dont have a chimney. I really adore this distinguished American humor, especially in dangerous situations, which is quite rare in China.

Thats my whole reaction to Gua Sha Treatment.

电影《左耳》观后感


电影《左耳》观后感

去看《左耳》之前,我在虾米单曲循环听周杰伦的《米兰的小铁匠》,时隔多年,早年的编曲和声音,干净又好听的不像话。

跟基友聊天,开玩笑说反正我们这种人的青春不值钱,如果真的能交换的话,我愿意拿我最好的那几年送给当年默默无闻的小天王,让他多年轻几年,多写一些稀奇古怪的歌。

两个人一致认为,像我们这种最好的十七八岁都在乖乖的上学,没旷课没打架没堕胎割腕,没歇斯底里风雨中凌乱的青春,真是被狗叼走了一样。

送了也就送了,没什么可心疼的。

然后就跑去看了左耳。

怎么说呢,蓝领子校服啊男生们挥汗如雨的操场啊,课桌上摞着七扭八拐的复习资料,考前的紧张,考后装作狂欢的迷茫。

学校值班的黑胖保安高高壮壮,离开学校的时候,他跟在你背后锁上校门。

连告别都没有。

算算也大九的我,对着屏幕发呆。即使是我,高中时候又怂又不起眼的我,好像也拥有这样的青春。

好吧,我算是听力正常又长咧了的好姑娘小耳朵。

吧啦那样的女孩子,即使没有许弋,小耳朵们还是会争先恐后的往上扑的。女孩子们的交好其实很没有逻辑,小心思一人一兜,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开始相互走近的,只要在一起了,能甜甜蜜蜜的坐在一起交换内心秘密。

除了比天还大的暗恋对象,那你就是贴近我心的第一人。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可惜后来时间太长,路又分叉太多,也就走丢了。

所以私心想想,吧啦的离开或者也是一种永恒,用性命换来的,谁和谁都不会忘却的感情。

也别怪我冷血,大九的前辈也算经了职场的洗礼社会的培训,所以看到许弋黑化,吧啦出事,小耳朵和张漾冲突然后又走近,都觉得这些当年上学时候觉得天都塌了的情节,也没有什么。

往回看,谁还能保持最初的样子呢?

大学同学都在晒娃,初高中的在代购面膜,朋友圈刷了多少遍,也刷不出什么想看的内容。这年头,自拍都算是诚意之作了。

或许这样就很好,也或许这样就糟透了。

我情绪管理的一直还好,一边看一边和朋友吐槽,遇到好笑的梗也跟着全场噗嗤,直到后来赵薇的声音唱起来。

执着难得,总不会辜负,你的单纯。

险些泪奔。

不好形容当时的心情,但小耳朵坐在张漾的身边,公交车走走停停,两个人的脸都看起来那么柔和。

突然就觉得我都懂了。

歌词我懂了,吧啦最后的话我懂了,张漾贴在李珥左耳谁也没听到的话我懂了。

连我那被狗叼走的青春,好像也被懂了。

好啦好啦,不把你送人了,即使是我私心最爱的周杰伦也不送了。反正他现在过得也不错。

偷偷跟在暗恋的人身后好远,但他没有像许弋一样回头看到我的,也是青春。

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无法不说形影不分离,最后却不能像吧啦和小耳朵一样永恒的,也是青春。

好像也有和喜欢的人短暂相处的时间,可惜并不像张漾和吧啦的轰轰烈烈,也不像张漾和小耳朵的那么默契不需言语的,也是青春。

被狗叼走的,也是青春啦。至少还有只狗来抢,总好过什么都没发生。

《左耳》可看,可怀念。

教育电影观后感


教育电影观后感

虽然学过了很多专业课,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写出比较专业的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所以还是选择写关于看过的电影的一些感想,第一次这样关心教育的眼光来看电影,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在大一的时候给我们放了很多电影《大一新生》、《小孩不笨》、《放牛班的春天》,也许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老,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到了大二又看了《死亡诗社》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忽然觉得明白了很多,关于当一个教师,关于教育。

简介一下《蒙娜丽莎的微笑》,背景是五十年代的美国,一个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来了一个艺术史女教师,一个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想让女性重新找回自我,不要做男人或者是婚姻的附庸的女子。这个学院里的学生都是家庭非常好的,这些女孩子从小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却个个都被塑造成想尽快结婚,嫁个好男人的家庭主妇。难道这真是她们想要的吗?

有些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比作女版的《死亡诗社》,但是最不同的是过程也是结果,她胜利了,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改变了她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她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而不像《死亡诗社》的惨烈,甚至有流血的牺牲。

这些教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是负责任的教师,不仅教的是知识,更是思想,灵魂。他们个性鲜活,教法独特,富有激情,致力于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记得。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

影片中学生们的改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看着那些在教师们的激发下鲜活,飞扬的笑容,身姿。那群暴力,冷漠的孩子,站在一起合唱出美丽的声音;那些只知道背别人对画的评价的女生,最终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那些被教室课本束缚的男孩撕下课本,在操场上奔跑喧闹。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但是当这样的一个教师并不是难么容易的事,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教师,经常见他们讨论一些在他们嘴里背称为油盐不浸的学生。也许没有教师不关心自己的学生,但要一位教师了解他们的学生,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师来说,理解比他们小很多岁的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如老师在课上说的课改会举步维艰,更不必说像影片所处的那个时代与旧思想,旧权威作斗争。

《死亡诗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是所有的革新最终都被人接受的吗?在更多的时候,新生的思想都被所谓的权威扼杀。

剧中的尼尔,每次不情愿却不得不对自己父亲说Yes,sir的时候,都让我想到当年的自己。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的成长和叛逆,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创造的环境使我们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每一个学生都反对教条化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实中的我们正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勇敢地站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但绝大部分人只好随波逐流,封闭了自己的一切。

也许必须要流血才能唤醒人们浑浑噩噩的思想,才能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

我走进丛林,因为我想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能够生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而不是当我死了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没活过。也正告诉所有的教育者,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都能够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精彩的活着。

电影观后感大全


电影观后感大全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后感

《北京遇上西雅图》,是我一直想看的一部电影,从网上的电影介绍来看,其实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之所以一直想看,一是喜欢里面的演员,吴秀波和汤唯;二是因为电影的名字,感觉有不俗的故事在里面。

从上周就一直想去看,可和爱人商量去看的时候,恰是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他让我一个人去,我郁闷,但还是没有一个人去。

这几天将该做的事情做完,我就想着自己一定要去把这部电影看了,最初我还是想有个人做伴的,于是,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给我最好的朋友打电话,她问我怎么了,有事?我说,想请你看电影。她在电话里很不以为然地说,看电影啊,什么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还要去电影院?然后,将她最近的烦恼,和领导的争吵等一古脑地说给我听,我看她也并没有心情想去看电影,我就不再勉强她。

回家的路上,我将事情说给我另外一个好朋友,然后问她愿意不愿意去看电影,她很宽容地笑笑说,看电影啊,我就不去了。然后,却很兴奋地说起她刚买的一栋别墅,眉飞色舞,眼睛里泛着喜悦的光,我也不好搅她的兴,一直听她说到分开,并且答应有空去看看她家的新房子。

此后,我就不打算再找人陪了,想想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就是一场电影吗,而且,我不就是去看电影的吗,其它的,有什么相关。

快三点的时候,我出发了,到达影院时,才发现其实看电影的人寥寥无几,很少的几个人在外面等候,但大都三三两两,像我这么孤单的一个人的还真没有,我当时心里感觉有些怪,不过,还好,大厅里很安静,等待的人都在拿着手机玩,没有人喧哗,也没有人聚堆,所以,也并没有人注意到我是一个人,这时候的感觉其实要比我对我的两个朋友说想要看电影的时候的感觉还要好,因为至少别人没有觉得我奇怪。

后来,开始开电影的时候,感觉就挺好的了,因为大家都在关注着想看的电影,我也一样。

电影一如我期望的那样,生活、时尚、温情,片中的文佳佳霸道却又透着几分可爱,Frank经常是一脸的无辜,让你觉得又爱又气,故事情节简单,文佳佳是一个去美国生孩子的小三,然后却在那儿被好心的Frank照顾,后来几经变故,文佳佳和Frank在帝国大厦相遇,终于幸福的牵手一生,片子很平和,没有让我感动的稀里哗啦,但却感觉很温暖。

关于电影,我并不想做很深的剖析,电影嘛,娱乐娱乐就可以了。我想说的一点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真实可靠性。当人与人有缘相识以后,随着彼此的进一步了解,生活习性爱好等的交流和沟通,有时人与人之间是会有感情存在的,正如片中的文佳佳,她爱着老钟,宁愿舍去自己喜爱的编辑工作做小三,当她得知老钟出事后又担心得不得了,并且立刻变得坚强,要自己担起抚养儿子的重任;而Frank则是北京阜外的一名优秀的主治医生,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自己辞了工作,陪女儿在美国,并做了一名司机,成为被大家嘲笑的DB;这时候他们的感情都是真实的,爱也是真实存在的,而当后来,文佳佳爱上了善良、体贴、会照顾人的Frank后,毅然选择离开老钟,老钟给了她很多的钱和奢侈的生活,但她更喜欢一家人温馨幸福的朝夕相处,喜欢普通人的普通日子,用文佳佳的话说就是,也许他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男人钱多钱少不重要,找一个知冷知暖的才好;而Frank也和妻子离了婚,但这时候感情的逐渐淡化直到分离,爱的消失与不存在也是真实的。因为,我觉得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人与人感情存在是真实的,但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两人的变化和需求一致,那么这份感情或者说爱也存在,并一如当初,如果两人的变化不一致,需求不一致,势必导致感情的破裂,这是情有可原的,如果这时再固执地纠结着不放,只会使其痛苦。那么,生活里有没有这种情况存在,有,但这时候大多有很多责任在里面,约束自己,委屈求全。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人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文佳佳自恃有钱,最初飞扬跋扈,以为有钱就是万能的,享受着金钱带给她的高消费,每到节日都会有的名包,大餐;而想和老钟一起生活的愿望都是那么遥不可及,老钟的话也很有代表性,哪个成功的男人晚上不是在外面跑,回不了家忙生意?你看那些在家陪老婆孩子的男人哪个是有出息的?我给你钱花,你又嫌我没时间陪你。天晴的时候,你要下雨,等下雨了,你又要天晴。物质和爱情似乎是永远不可能等同的两个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物质很难会有浪漫的爱情,而想拥有浪漫的爱情又是需要时间和心思的,所以,这鱼和熊掌实在不好兼得,要么要物质,男人在外疯狂的打拼;要么要浪漫,男人好像没有太大出息。当然,两个人是不是可以一直相爱,最关键的是心里是不是还有对方,文佳佳不是说了吗,不是钱的问题,是你不在我心里了!

我总觉得人活着是应该有点小理想、小追求、小情趣的,但任何的追求如果是以舍了生活为前提的,我都觉得不值得,除非有一种,那就是为人类造福。当然,有很多时候,人生是没法进行选择的,被绑架的人生只能在特定的轨道里运行,向前向前,身不由己,直到转不动为止。但对我来说,我对家的感觉和认识,与片中的文佳佳相似,爸爸妈妈,然后两个非常可爱的宝宝和一条大狗。绿色的草地,蓝蓝的天空,微风轻拂,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这便是我对家庭的最大憧憬。

所以,很多人所谓的成功,我都觉得离我的想像很远很远,我就喜欢这种平淡平常的日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一些够基本需求的费用,有一个知心爱人,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不用有太大压力,不用有太多担心,就足够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不错,值得一看的电影。

心理电影观后感


心理电影观后感(一)

《最后的桥》观后感

上周末从网上下载了德国电影《最后的桥》2008版,看后深感导演和编剧的良苦用心,战争不管任何形式任何名义对于个体都是痛苦的。这部电影从一群高中生的角度,讲述了孩子们眼中的战争,让人看完辛酸无比。

从心理学分析,14-18岁的男青年最大的苦闷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却不被成人世界所认可。因此,这个时候能够有任何的组织或个体,给予他们身份认同感,他们就会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在此期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处于躁动的青春期的男孩,接受了一项国防军委员会的军事委托,守住城外的一座桥。男孩们非常兴奋,终于能够参与到保卫祖国保卫领袖的伟大战争中来了。没有接受正式的军事训练,他们就匆匆上阵,刚开始他们丝毫没有战术意识,就站在桥上。后来一个路过的将军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在桥下修建了一个工事,放上机关枪,在桥的那头配备一个反坦克手,后面的机关枪火力掩护,高处设一个狙击手。在这样的配置下,这群孩子竟然从下午坚持到了第二天。第二天,来了一群人准备炸毁这个桥,却事先没有通知这群小伙子,愤怒的小伙子们阻止了对方的炸毁计划。最后,对方撤走了,美军过来了,小伙子中唯一的存活者走向了他的恋人,再次拥抱了生活,告别了战争。

这部片子是德国在1959年拍的,因此本片充满了人性和人文主义精神,本片的观点是:战争都是错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部片子要是让我国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估计是一群青年们有感于国家沉沦,山河破碎人民被奴役,而自觉自发接受我党领导,掩护大部队撤退,最后跟敌人同归于尽。总而言之,是一部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影片。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民族差异?历史差异?价值观差异?其实我认为这都不是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美军过来,德国的民众不会被屠杀被奴役,但日军过来,我国的老百姓就是被屠杀被奴役。因此,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如何,和平主义观点在我国是没有市场的。我们老百姓当然懂得战争是痛苦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但是侵略者弄得老百姓当良民都没法过日子,那就只能拼死反抗了。

我在14-18的时候,也有这种深深的表现欲,渴望被组织接纳。当时班上有一群人搞了一个以班长为核心的小团伙,经常干一些到处去野炊、跟人打架、帮人调解的事,我也不自觉的就向人家靠拢。曾经有一次,人家不经意的说缺会费,我回头就把自己攒了大半个学期的钱交了上去,然后感到无尚的光荣,似乎我终于为组织做了一次贡献,立了一个大功。若干年后,再回想起这事,我感觉自己无比傻帽。但是,那个年龄段的我也就只能干出那样的傻事来。

香港电影《古惑仔》公映,搞得香港的小年轻们纷纷模仿,想成为潇洒风光的大哥,引起家长们的强烈反感。年轻人好蛊惑,好忽悠,一方面是他们没有社会经验,渴望表现,渴望被社会认可、接纳,渴望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另一方面是年轻人那种简单的社会价值观,非对即错,非黑即白。

希望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能够对这部分群体的心理更多理解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走上正道!倘若如此,这部电影也就没有白拍。


心理电影观后感(二)

《吮指少年》观后感

今晚,因为秋雨绵绵,每晚和朋友们的散步活动就自动取消了,打开电脑,上网看电影也很惬意。

《吮指少年》又叫《吸拇指的人》,这部获得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主角奖的电影,是一部心理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个17岁的高中生贾斯汀生长在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四口之家:父亲迈克是一家工厂的经理,母亲奥黛丽是护士,还有个弟弟乔。青春期的莫名压力使贾斯汀常常下意识地吮吸拇指。但最终贾斯汀摆脱了压力的困扰发挥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领悟,逻辑思辨能力成为一名纽约着名大学新闻专业学生。

影片中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亲子关系,当父亲为了阻止儿子吮吸拇指时,在儿子的拇指上写下了MFC。贾斯汀对女朋友的解释是Mother Fucking Sucker(混蛋)这种解释轻松而又叛逆。其实真正意思是父亲的名字Mike.F.Cobb的首字母的缩写。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待都写在那个拇指上,每天儿子都要吮吸数次的拇指上。

影片中,贾斯汀的牙医佩里对他吮吸拇指的行为进行了催眠治疗,他告诉贾斯汀当你害怕感到孤独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在森林里抚摸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平静的力量动物,看着它,研究它,当你想吮指时,用意念召唤你的力量动物(给予力量的心灵动物)。你不再孤独,不再害怕,你不再需要吮指,你的手指也不再需要你。其实,佩里的催眠治疗做得很好。可是,佩里和贾斯丁分别时说一句:从现在开始你的手指吮起来像烂肉了。这是后催眠暗示。

贾斯汀在改变时的心理震动和行为上的过激行为都把人性面临改变时的弱点刻画地非常丰富。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曾经或者将要,无论是机遇还是风险的改变,都对未来抱着一种无法确认的心灵折磨。

贾斯汀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常常造成老师及同学的困扰,例如:常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小动作频繁,精力过人的现象。贾斯汀被医生确诊ADHD(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之前父亲和老师只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但最感谢的是辩论老师看到贾斯汀心疾病背后的智慧,而一步步培训成为一个多次获奖的辩坛高手。这带给贾斯汀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贾斯汀渴望改变,渴望成熟,渴望战胜疾病,他问父亲是如何戒掉踢足球的,父亲提及这个话题依然非常痛苦,但他戒掉了。尽管儿子一再追问父亲戒除的方法,父亲没有明确的答复,让贾斯汀有点失望。可见父亲内心依然没有戒除,这也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结,我们带着情结生活。

对父亲的失望、对母亲的不信任,让贾斯汀一度沉沦。他在确认母亲和明星并无暧昧关系后,并了解到母亲对患者、对家人无私的爱,他的内心一下子释然了,整个家庭充满了爱的信任。贾斯汀真的长大了,成熟了。爱和信任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当贾斯汀受到纽约着名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真诚的祝贺,让贾斯汀感动不已。父母已经接纳了这个尝试青春期吸大麻、蒙上眼睛玩性爱游戏却又毫不迟疑地离开了虚情假意女孩的儿子,接纳了这个患有ADHD却有着优秀的逻辑领悟能力的儿子,接纳了没有和父母商量却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儿子

影片的最后,贾斯汀充满激情的奔跑在纽约的街头,纽约接纳了他,这个世界接纳了他,他的新闻主持传递在国家的每个角落,深受大家的好评,尽管他依然是在睡梦里吮吸拇指的年轻人。

最好的治疗效果就是让我们接纳自己,接纳症状,带着症状快乐的生活。(对症状说:我已习惯了和你一起!)

已是凌晨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喜欢《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心得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