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生活可以清贫,但不能无书,书给与我们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性情和视野。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关于读书心得我们应该怎么样动笔写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 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二)

在我的印象中,从08年起,每年过年我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看感动中国,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次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都是在情人节的晚上。08年,我六年级,汶川地震了,那一年的感动中国最后颁奖给了全体中国人,那是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一次。或是,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也或许,是因为带着红领巾的我为自己感到自豪。我记不清自己与感动中国何时结缘,却知道08年是一个转折点。

记忆中,初中每次作文都会从这里的点滴出发,想到很多,有感动,有启发。高中的作文书里会详细的介绍,虽然老师会说:感动中国感动不了判卷老师。或许,看的多了的确会厌倦,觉得千篇一律,可是,就算如此,我也会坚持着,等待着,守候着。

看感动中国,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素材,我想,更多的时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激励自己要相信美好,相信好人终有好报,相信社会依旧充满温暖。每年的感动中国对自己都是一次洗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我愈发觉得,感动中国对我而言一直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愈久而弥坚,不可摧毁。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延伸阅读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中央电视台的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非常感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隐姓埋名,却一直捐款的老人张纪清。

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

炎黄,是人类的始祖,带动了整个华夏族的发展与千古文明。我们身边总有隐姓埋名捐助社会的公益人士,他们默默为社会付出。

最终有一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黄,他叫张纪清。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来自江阴,用一个人的文明撑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14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阴市某银行正起身离开,却晕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进医院。人们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张汇款单,汇款人的名字,叫炎黄。那天,那个被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终于解开。老人的名字叫张纪清。

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张纪清老人在感动中国里与主持人这样说。张纪清老人也没有预料到会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解开隐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谜。原本老人打算把这个秘密保守一辈子,连最亲近的子女都不会透露。在张纪清老人眼中,他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乎每年,祝塘镇都会收到炎黄的汇款,而汇款地址却是五花八门,寻找后发现地址都是假的。想寻找这位好心人的人们也只能失望而归。我要的不是名,是心!这便是张纪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尽各种办法潜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着电视屏幕中的老人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从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现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与老伴靠养老金生活,从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笔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因为我们有济贫帮困的文明。

感动中国,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感动中国,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中国的夜晚有多少人为荧幕中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所流泪。感动中国,我们的身边又有谁跟他们一样在默默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

也许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文明。

感动中国,也许我们能感动未来。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有那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身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中国。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二)

不过我每年都会看的,我还会动员学生看,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初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2012年度),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为了行业和地域平衡)混杂其中。

如果一定要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那只能说这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历史,挂一漏十。记得还有一个走廊医生兰越峰,故事发生几年了,至今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些道貌岸然的评委有谁有骨气敢提名他?新京报南都报等报纸很有一些不畏强势揭真相说直话的铮铮铁骨记者编辑,为何从来不见他们身影?因为这个评选活动,主旨就是树模范,造神,诱导,歌德,为我所用,而不是揭疮疤,洗澡,治病,下狠刀动手术,动真格,这就决定了这场活动,先天不足,后天的评选结果自然就只能嬴弱不堪,道德评判一旦被意识形态宣传绑架,盛装隆重贴过金之后,一切变化不大,并不能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更高标值的道德符号,因为社会公正正义不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与社会公德也不可能升上去。

也有网友说,今年的太政治化了,到现在除了颁奖词很美,他一点没感动。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一)

2015年2月27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一台深情呈现,观众无不被他(她)们的事迹所感动。

在获选的人物中,有一生隐姓埋名,扎根中国大西北沙漠,为国家的氢弹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于敏;有退休不在大城市安享晚年的外交官夫妇,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主动到贫困的贵州山区进行支教,一干就是十年,最后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卖掉了住房、辞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一心照顾卧床三十年的病父,仁孝行于家的大孝之女朱晓晖;有三十九年如一日,照顾截瘫病人高新海,使他坚强活了下来的陇海大院的街坊邻居群体他(她)们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为至亲几十年所做的坚持,所付出的真情、所奉献的大爱、所做出的贡献,无不坚守着、继承着、发展着、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德仁善孝的优秀品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演绎着人间大爱,人间真情。是优秀品德,感恩之心,使他们做出了感人善举,事迹感动了中国。

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意,人有感恩之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感恩父母亲的养育,感恩学校的教育,感恩工作单位的培育,感恩朋友的相助,感恩花草树木的养眼与悦心,感恩日月每天的升落相伴。有了这样的情怀,终身付诸实践,你就会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一个积极快乐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单位、对家庭勇于担当,积极贡献的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感恩是一种力量。只要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拥有了感恩之心,助人之举,我们的社会将变的无限温暖,无限美好!

国人们,加油!加油!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二)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三)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节目,有几个人的事迹把我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那个带领大家移民的老支书,为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让北方人民喝上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80多岁的老父母。那对去山区支教的老夫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卧室紧挨着学校的厕所,臭气从窗户飘进来,他们睡觉要戴上两个口罩。他们年龄大,身体不好,但是他们还坚持了10年。还有去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非洲人民。还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炎黄,无私资助了很多人

他们都爱帮助别人,很有爱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一)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题记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这句话是一位无臂钢琴师的励志名言。他失去了自己的左右臂,却仍然能学游泳,获得金牌;他失去了灵活的双手,却仍然能用双脚,艰难的打字、弹琴。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标准;他勇敢的挑战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那年,他登上了无数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为中国创造了奇迹;他还是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刘伟。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为一些小事而沮丧或生气,但刘伟,他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纪,却失去了左膀右臂,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备受打击的刘伟,在另一位残疾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开始学习游泳,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奖牌。他对母亲发誓,一定要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正在刘伟为奥运做准备时,上苍又让他感到了现实的残酷。刘伟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再也不能做剧烈运动了,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这对正在向梦想出发的刘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又重新站了起来,他要用脚弹钢琴!全家为了他的梦想,借钱买来了钢琴。刘伟用脚趾一个一个在琴键上弹奏。身残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张丽莉,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二)

今天很认真的看完了《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视频,大概是今年第一次因为别人的事迹流这么多眼泪,两个多小时的感动,却给了我长久以来最为深刻的感触,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得此时此刻内心汹涌澎湃的那些爱和信念以及责任,对世界,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对父母,对朋友以及对所以流着相同血液的炎黄子孙。

感动中国归根结底,所以的人物身上都有着一份执着而诚挚的爱,无私并且高尚。一直以来,我们90后都受到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是整体上而言,我一直觉得我们确实不如几十年前的爷爷奶奶辈,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人类文明几千年来都是朝着越来越好的大方向走,而我们大部分人,在这个历史潮流中,却反而越来越背离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说到底,我觉得是因为一代一代人的身上开始越来越缺乏信仰和责任,甚至是爱。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常会沉浸在对自身未来的迷茫中,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总觉得人生有很多无可奈何,会埋怨父母,埋怨环境,也埋怨生活。想在回想起来,就在那些伤春悲秋的情绪里,宝贵的时间匆匆而过。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然而对于我自己,由于目标不明确,缺乏信念和理想,我的时间匆匆而过,而我真正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却非常少。而在我糊里糊涂过日子的同时,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林俊德老师和罗阳老师那样用生命和时间赛跑,拼着一股信念只为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给社会留下多一点的研究成果;他们也许如陈斌强般平凡普通,但是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的父母,实践着最朴实的亲情;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榜样,是所有人心里的英雄,只是因为那颗诚挚无私的心。

一个人存在在世界上,快乐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快乐这个词呢?我想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有爱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一个自私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获得快乐的,因为真正的快乐有感染力,是能够让身边人更加幸福的。所以当我们沉湎于个人的得失,计较着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收获时,我们的心太狭窄了,所以并不能体会感动中国的每一个人物在默默付出中所收获的幸福,我相信,他们给了这个社会爱,给了每一个人内心的感动和温暖,他们自己必然是非常幸福的。

感动中国人物中有很多我们敬爱的老师以及我们心疼的何玥虽然已经永远的告别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信仰和爱是永恒的,他们的精神从来不曾离开,我们将要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这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动人以行不以言,我想我会牢牢记住这句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身边,做好事似乎变成一件非常矫情的事情,我们从小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习的那些诚实、善良、孝顺、团结也似乎被看做过时的土气的事情,我不知道是90后的问题,还是社会风气导向,但是我确实非常羡慕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里描绘的那些生活以及感情,我会觉得那个时候的人和事情都很单纯,因此都更美好,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仿佛标新立异、冷漠自我才是主流,我曾经非常反感这些想法,但是却在一日日的习惯中慢慢习以为常,自扫门前雪是正常的,不随便帮助陌生人是正常的,在路上看到流浪者视而不见也是正常的,和朋友有矛盾互相冷战是正常的,看人说人话看鬼说鬼话也是正常的可是一直以来,内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说,生活不是这样的,社会不是充满欺骗和虚伪以及潜规则的,世界上永远是好人多。我想我真的很需要这样一次撞击灵魂的感动,因为他们让我看到,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有那么多人一直多么努力地去践行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爱。

和他们比起来,每天计较个人得失的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从灵魂上来讲,我们的高度可能只及他们的脚面。过去浪费的时间无可追回,但是往后的日子,我希望自己能够时刻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让眼睛看的更宽看的更远,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孝顺敬爱自己的父母师长,慢慢摈除那些自我的想法,多为其他人考虑,做一个能带给其他人温暖的女子,在以后,让我的孩子和晚辈们都来继承感动中国人物给我们留下的爱、信仰和责任,我相信,一个有责任心,有信仰同时愿意无私去爱的人,即使在物质和人生道路上坎坷,他所收获的幸福也必然是其他人无可超越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身上的责任,愿意去爱,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越来越美好,也会有更多美满的家庭,此时此刻,我想有了这些信念,明天应该是个不错的天气。

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一)

文/檀俊镁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二)

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2个人,第一个是为了儿女绣十字绣的姚厚芝;第二个是为了一个假装落水的小孩把脖子给扭断了的方俊明!

姚厚芝有一次去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只能活5年。后来,姚厚芝打听到了绣十字绣很赚钱,所以到十字绣店特意买了一长最贵、最难的十字绣。回到家里,每天都要绣上十几个小时,这张十字绣长6.5米,宽0.85米,有78种颜色,大约有127万针。如果是一个非常熟练的绣工每天绣8小时,要用5年才能绣完最后她用了3年5个月就绣完了!我觉得这是一个3年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她长时间都做一个动作,脖子、颈椎、手、脚肯定都特别酸。她不光是控制了这一点,还有浓浓的母爱,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帮孩子多赚一点学费吗?是的!为了孩子,还为了她的丈夫,一定要快一点绣完!加油这种念头使她加快了步伐,在3年就完成了!

方俊明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工人,但是有一次和他的其他两个朋友出去骑自行车时发生了意外:经过一条江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男孩不知道怎么就跳进了江里,假装喊着救命,方俊明听到了呼喊,一时性急,忘了救人常识,结果从台阶上一跳下去就被水里看不到的台阶砸到了头,头到没什么,结果脖子给弄断了。从那以后,他就瘫痪了,这个关键时候,他的妈妈说:从今以后,我来照顾你!以后,他的妈妈就在照顾他日复一日,他的脖子渐渐的好了一点点,能站起来自己走路了!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真的,假的,都要第一时间勇敢地站出来,就算有的时候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要放弃,一定要坚信,好人有好报!

看了《感动中国》,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慢慢变好,我们也应该慢慢变好,我们一定要做好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静下心来,慢慢的想一想,这个问题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他(她)有什么地方不对,我又有什么地方不对,再想想这个问题到底应该用谁的方法或其他的,困难(问题)自然就会解决的!有困难没有什么丢脸的地方,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每个人都会有困难和让你难堪的地方,没什么大不了的,努力去面对、克服,你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是最出色的,最好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三)

星期五下午,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中的两位人物,林俊德,陈斌强,我觉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个中国工程院院长,他在住院期间,只顾着工作,连拖了三次手术,所以,林俊德和死神展看了殊死搏斗。他每天很早起床,坐在椅子上拼命地工作,医生说他这样不能坐着,坐着只能让病情加重,可是他执着的跟医生说:我能行,我要把工作内容都传到电脑上。这时,医生也被林俊德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林俊德从早到晚都不休息一次,他的老伴和医生都劝他快点休息,免得病情加重,可林俊德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劝告。

终于有一天,林俊德再也扛不住了,他同意休息一会儿。可是,当他闭上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

看完我热泪盈眶,心想:林俊德也太拼命了,自己快要死了,还这么拼命的工作,从早到晚连休息都不要,甚至连拖了三次手术,还要每天早起工作,我真感动,很惊奇,所以,我要向你学习,以你为荣!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一)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何玥姐姐的故事的。看了这个片段,我感触多多。

我们先看了视频,何玥姐姐才12岁,就被诊为不治之症。一般人看到了这个消息,都会吓晕过去,但,她没有,她思索了一阵,很坚定的告诉她爸爸: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没有同意。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半个月时,一般人知道了,吓都给吓死了,但,她没有。她又是很坚定对她爸爸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还是没同意。当她和她爸爸看到一个藏族小伙儿也患了不治之症,正在想该怎么帮助他时,一般人只会说一句:好可怜啊!便没再说、做什么。但,她还是没有。她反而用更坚定的声音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终于同意了。于是,他们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正如主持人所说的:她是感动中国里面最小的,她才12岁,但她的心却那么大。

是的,大爱无疆,她在被病魔折磨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帮助他人,她,就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何玥。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二)

今天在学校我看了《感动中国》,讲的是何玥,他是个可怜的人。在我们看完时,很多人都泪眼婆娑的,在擦眼泪。

她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家住农村,12岁小学刚要毕业,家里好孩子,三好学生等奖状贴的满墙都是,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了。

可她又是个不幸的女孩,在那时,他被诊断为有小脑胶质瘤,住院手术后就大概好了。但后来病情突发第二次住院,后来不治。当何玥知道自己只能有3个月能留在这样的美好世界时,他并没有五雷轰顶,而且还要求走后捐献器官。当时她和父亲说这件事时,父亲的第一反应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就坚决不让她捐,可是后来何玥却说:我希望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后来,她的父母亲终于答应了。

最后,2012年11月17日凌晨0点10分,老天爷把这位年仅12岁,而又富有爱心,品学兼优,为他人着想的小生命带走了。此后,她的两个肾脏和肝拯救了3名患者

更能体现出来她的优点的是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我懂得了:原来一个生命死去,可以让这么多的生命重生!1:3,这么大的比例。而何玥的这种精神为他人着想,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会把她深深地烙印在心里,永不散去。

每在何玥走的那天,我们都要为她默哀。而且请记住她的名字吧:何玥,何玥,何处春江无明月!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三)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默读着何玥的颁奖词,她的故事又一次涌上心头。

比我大三岁的女孩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奖状。她还让父母给灾区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得了脑瘤的何玥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住得宽敞明亮,上学车接车送,在上课时有时还调皮捣蛋。在下课时有时还为了一个玩具飞盘争的面红耳赤,甚至撞倒旁边的同学。这些和12岁的何玥相比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何玥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更多。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心得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