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观后感

观后感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观后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大家一般写的读书心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观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观后感(一)

人到中年,就会有许多心事,事业、情感、甚至包括对家庭成员回归家庭的寄望,从恐怖片里抽身的牛朝阳导演,这次将心事附于日渐疏离的家庭,用电影的强概念,将五组家庭成员进行情感上的关联,从处于中年危机的父母,到幼儿园的小伙伴,处于中流砥柱的壮年阶层,到95后新人类,以及正值青春的明星与粉丝,希望通过他们不同的社会属性,汇聚于电影之前,成为温暖家庭的一项情感交流。

爱情是各个年龄层的共通语言,也同样因为年龄、阶层的不同,使得爱情属性也大有不同。变身出租车司机的吴镇宇和姜武,就有各自对爱情的感悟,一句谈恋爱就像弹棉花,都是为了往被子里钻尽管将爱情轻慢成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打趣,却也令许多观众深以为然,化繁为简的让人对这个时代成年人的爱情生活一目了然想想青春片中那些牵牵手就心潮澎湃的以为会永久在一起的懵懂,最终变成这种往被子里钻的现实,就充满了无奈和懊恼。

处于青春期的感情同样充满懊恼,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中的邱水与偏执受虐型女友丝雨更是将90后的感情状态展现给观众,两人一个冷漠到令人发指,另一个则思思纠缠令人发中指,对于这代人的父母长辈,尽管无法理解他们的爱情观,但至少通过这对小情侣,对其有所了解。

当然,家长们也有其这个年龄共存的懊恼:出轨。其实出轨只是其中之一的表现,一个家庭在经过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的经营之后,物质基础基本完成累积完成,婚姻感情也基本消耗殆尽,人在更年期,孩子在叛逆期,此时外力最容易介入,也最容易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任达华和惠英红这对充满港片色彩的演员,就面临这种困境。此时如何选择,才正是显示成年人智慧的时候。

但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智慧的作用基本为零,这种发自内心的狂热与盲目,在明星与粉丝身上会更加直观。林君与佳梦这对情侣就处在这种关系之中,一个身份是万众瞩目的电影明星,另一个则是电影院售票员,这一段感情戏,颇有以身外身做梦中梦的奇幻色彩,因为佳梦最终竟然实现了一个粉丝的逆袭,完成了征服明星的爱情之旅。

但最让人欣喜的,其实是学龄儿童的一段纯纯感情戏,小男生对小女生不带丝毫杂念的感情,确实让成年人感到汗颜,但也让他们又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对待情感的初衷。

在压力日渐沉重的都市,我们很难处理好每一个年龄层的感情,但这部电影让大家有机会去审视每个年龄层的情感我们不再是小孩子,但我们将会有孩子,如何照顾他们的感情是不是从现在就需要开始学习?我们没有青春期,但孩子总会进入青春期,我们如何和自己的伴侣相处,如何能更好的过完这一生,影片还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回归家庭。陪家人一起看一场电影,无疑是回家最好的表现。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观后感(二)

昨天晚上,心血来潮,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要说是心血来潮,主要是在周一至周四期间是不去看的。一来是有点累,二来是感觉第二天还得上班,看电影怕减少睡眠时间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不过,或许是这个星期要放五一假,所以提前让自己精神上放松下,于是就选择了这部爱情喜剧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青年、中年、老年几代人在爱情中会遇到的事。丝雨与邱水代表的是90后,他们两个人在爱情上的难题是丝雨要求邱水陪她看电影,而邱水却总是推却,以至于丝雨特地带邱水去心理医生那里去看病。结果邱水却说了一句我没病,医生才有病让人捧腹大笑。婉华在瓷婚时遭遇了丈夫邱季唐感情的出轨。尽管婉华用西红柿加鸡蛋面的比方来形容他们的现状,邱季唐还是一如既往地风流在外。最后,在儿子邱水因打架而被派出所请去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姚星杰和若瑶两个人的爱情看似没戏,后来在姚的真心守候中得到了回报。还有佳梦与林君以及花样爷爷和鲁奶奶之间的故事都很有意思。其中花样爷爷的一句我年轻的时候出过轨,不过结果是我的脚被打断了引来了电影院里一片笑声。电影的最后,在影院里,若瑶的孩子瑞锦和朵朵的对话最搞笑。当朵朵问他:你到底喜不喜欢我?瑞锦一本正经地回答:妈妈每天给我三块钱,有两块五都买东西给你吃了,你说我喜不喜欢你?弄得大家笑得喘不过气来。

电影看完了,也让我思绪万千。其实,爱情在走进婚姻后会变得平淡,成为亲情。很多家庭,就是因为夫妻间缺乏沟通,缺乏陪伴才使家人间出现裂痕,以至于妻离子散。现在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这种情况给我们无不在警示我们,家庭需要守护,亲人之间需要陪伴。不要在一起时还是捧着手机,毫无交流。这样,有百害而无一益。只有学会留一定的时间相陪才不至于让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一起看电影,一起爬山,一起运动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小编推荐

看电影建党伟业有感


看电影建党伟业有感(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认为用这段话形容《建党伟业》中的先辈们在适合不过,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那种爱国主义精神。

3月22日晚7:00在6307教室,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们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剧片主要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心酸历程,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观看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五四运动爆发时那宏伟的场面使我震撼。看那些热血沸腾的学生们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拿着布条跪地喊冤的场景,我对四万万同胞们的爱国精神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为扞卫主权、保卫国家,共同同仇敌忾,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努力奋斗,这样震撼的画面谁能不为之动容?同时我为生在这个时代而高兴,会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美好。

另一个是影片结尾12名中国共产党先锋战士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高唱《国际歌》,激昂的宣读《共产党宣言》的场面,那是一段美妙的音乐,是黎明到来前的预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光明的道路,开始自己当家做主。

乱世出英雄,在那样一个黑暗、封建、腐朽的社会,爱国知识分子们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呼唤人们那颗沉睡着的心灵。欣慰的是他们的生命与鲜血并没有付之东流。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已经苏醒,开始为保卫祖国而奋斗起来。他们是四万万同胞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被载入史册,为人们永远所怀念。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感觉到党的伟大,为自己能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感到光荣。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对先辈们深感敬佩。切身感受到的是他们与我们、昨天与今天,是精神与精神的碰撞,时代与时代的对话。他们的身上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怎能不敬佩,怎能不为之所动容?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此时的我感慨万千为我有幸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而自豪,为眼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喜,为现在这个新时代的崭新面貌而高兴。在这部电影的提示下,我们真应该好好反省今天的自己,当我们在生活中无尽的挥霍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美好时,我们是否想过那黎明前的黑暗?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当谨记前辈们血与泪的嘱托,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点燃一颗心,照亮一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切不可辜负时代的重托!


看电影建党伟业有感(二)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讲的是建党的事。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就是中国共产党。它给四万万苦难中的百姓带去了希望。在这漫长的九十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少困难,才使中国走向复兴之路。《建党伟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看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的辉煌。

九十年前的中国政治黑暗,人们意识到只有武装斗争才能救国救民。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做起了皇帝梦,这是历史的倒退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宣告失败。毛泽东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拥有更先进的思想基础才能成功。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真正的开始接触了解马克思主义。

不久,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从1911年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到1919学生奋起的五四青年运动,再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学生站起来了,工人站起来了,他们团结在一起,冲向统治者,为建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看完此片,让我一次次,被影片中壮烈牺牲场面而震撼;一次次,为学生的演讲而振奋。我明白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付出,什么是信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理性,什么是艰辛,什么是抛头颅洒热血。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永垂不朽!

英语电影观后感


英语电影观后感

刮痧英语读后感

e one of you, a truly successful American, today this a the lae pretending as a Santa Claus, ething, and later you have to pay back the favor ,for myself, I prefer the American style, strict to the procedure.

The fifth and the last point is the humors, Quinlan says you cant fall, your health security is the pany paid. Datong, wele home, maybe next time, you can e from the front door. dady, why you e from the window because we dont have a chimney. I really adore this distinguished American humor, especially in dangerous situations, which is quite rare in China.

Thats my whole reaction to Gua Sha Treatment.

电影《左耳》观后感


电影《左耳》观后感

去看《左耳》之前,我在虾米单曲循环听周杰伦的《米兰的小铁匠》,时隔多年,早年的编曲和声音,干净又好听的不像话。

跟基友聊天,开玩笑说反正我们这种人的青春不值钱,如果真的能交换的话,我愿意拿我最好的那几年送给当年默默无闻的小天王,让他多年轻几年,多写一些稀奇古怪的歌。

两个人一致认为,像我们这种最好的十七八岁都在乖乖的上学,没旷课没打架没堕胎割腕,没歇斯底里风雨中凌乱的青春,真是被狗叼走了一样。

送了也就送了,没什么可心疼的。

然后就跑去看了左耳。

怎么说呢,蓝领子校服啊男生们挥汗如雨的操场啊,课桌上摞着七扭八拐的复习资料,考前的紧张,考后装作狂欢的迷茫。

学校值班的黑胖保安高高壮壮,离开学校的时候,他跟在你背后锁上校门。

连告别都没有。

算算也大九的我,对着屏幕发呆。即使是我,高中时候又怂又不起眼的我,好像也拥有这样的青春。

好吧,我算是听力正常又长咧了的好姑娘小耳朵。

吧啦那样的女孩子,即使没有许弋,小耳朵们还是会争先恐后的往上扑的。女孩子们的交好其实很没有逻辑,小心思一人一兜,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开始相互走近的,只要在一起了,能甜甜蜜蜜的坐在一起交换内心秘密。

除了比天还大的暗恋对象,那你就是贴近我心的第一人。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可惜后来时间太长,路又分叉太多,也就走丢了。

所以私心想想,吧啦的离开或者也是一种永恒,用性命换来的,谁和谁都不会忘却的感情。

也别怪我冷血,大九的前辈也算经了职场的洗礼社会的培训,所以看到许弋黑化,吧啦出事,小耳朵和张漾冲突然后又走近,都觉得这些当年上学时候觉得天都塌了的情节,也没有什么。

往回看,谁还能保持最初的样子呢?

大学同学都在晒娃,初高中的在代购面膜,朋友圈刷了多少遍,也刷不出什么想看的内容。这年头,自拍都算是诚意之作了。

或许这样就很好,也或许这样就糟透了。

我情绪管理的一直还好,一边看一边和朋友吐槽,遇到好笑的梗也跟着全场噗嗤,直到后来赵薇的声音唱起来。

执着难得,总不会辜负,你的单纯。

险些泪奔。

不好形容当时的心情,但小耳朵坐在张漾的身边,公交车走走停停,两个人的脸都看起来那么柔和。

突然就觉得我都懂了。

歌词我懂了,吧啦最后的话我懂了,张漾贴在李珥左耳谁也没听到的话我懂了。

连我那被狗叼走的青春,好像也被懂了。

好啦好啦,不把你送人了,即使是我私心最爱的周杰伦也不送了。反正他现在过得也不错。

偷偷跟在暗恋的人身后好远,但他没有像许弋一样回头看到我的,也是青春。

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无法不说形影不分离,最后却不能像吧啦和小耳朵一样永恒的,也是青春。

好像也有和喜欢的人短暂相处的时间,可惜并不像张漾和吧啦的轰轰烈烈,也不像张漾和小耳朵的那么默契不需言语的,也是青春。

被狗叼走的,也是青春啦。至少还有只狗来抢,总好过什么都没发生。

《左耳》可看,可怀念。

教育电影观后感


教育电影观后感

虽然学过了很多专业课,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写出比较专业的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所以还是选择写关于看过的电影的一些感想,第一次这样关心教育的眼光来看电影,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在大一的时候给我们放了很多电影《大一新生》、《小孩不笨》、《放牛班的春天》,也许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老,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到了大二又看了《死亡诗社》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忽然觉得明白了很多,关于当一个教师,关于教育。

简介一下《蒙娜丽莎的微笑》,背景是五十年代的美国,一个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来了一个艺术史女教师,一个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想让女性重新找回自我,不要做男人或者是婚姻的附庸的女子。这个学院里的学生都是家庭非常好的,这些女孩子从小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却个个都被塑造成想尽快结婚,嫁个好男人的家庭主妇。难道这真是她们想要的吗?

有些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比作女版的《死亡诗社》,但是最不同的是过程也是结果,她胜利了,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改变了她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她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而不像《死亡诗社》的惨烈,甚至有流血的牺牲。

这些教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是负责任的教师,不仅教的是知识,更是思想,灵魂。他们个性鲜活,教法独特,富有激情,致力于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记得。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

影片中学生们的改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看着那些在教师们的激发下鲜活,飞扬的笑容,身姿。那群暴力,冷漠的孩子,站在一起合唱出美丽的声音;那些只知道背别人对画的评价的女生,最终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那些被教室课本束缚的男孩撕下课本,在操场上奔跑喧闹。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但是当这样的一个教师并不是难么容易的事,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教师,经常见他们讨论一些在他们嘴里背称为油盐不浸的学生。也许没有教师不关心自己的学生,但要一位教师了解他们的学生,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师来说,理解比他们小很多岁的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如老师在课上说的课改会举步维艰,更不必说像影片所处的那个时代与旧思想,旧权威作斗争。

《死亡诗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是所有的革新最终都被人接受的吗?在更多的时候,新生的思想都被所谓的权威扼杀。

剧中的尼尔,每次不情愿却不得不对自己父亲说Yes,sir的时候,都让我想到当年的自己。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的成长和叛逆,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创造的环境使我们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每一个学生都反对教条化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实中的我们正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勇敢地站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但绝大部分人只好随波逐流,封闭了自己的一切。

也许必须要流血才能唤醒人们浑浑噩噩的思想,才能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

我走进丛林,因为我想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能够生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而不是当我死了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没活过。也正告诉所有的教育者,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都能够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精彩的活着。

心理电影观后感


心理电影观后感(一)

《最后的桥》观后感

上周末从网上下载了德国电影《最后的桥》2008版,看后深感导演和编剧的良苦用心,战争不管任何形式任何名义对于个体都是痛苦的。这部电影从一群高中生的角度,讲述了孩子们眼中的战争,让人看完辛酸无比。

从心理学分析,14-18岁的男青年最大的苦闷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却不被成人世界所认可。因此,这个时候能够有任何的组织或个体,给予他们身份认同感,他们就会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在此期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处于躁动的青春期的男孩,接受了一项国防军委员会的军事委托,守住城外的一座桥。男孩们非常兴奋,终于能够参与到保卫祖国保卫领袖的伟大战争中来了。没有接受正式的军事训练,他们就匆匆上阵,刚开始他们丝毫没有战术意识,就站在桥上。后来一个路过的将军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在桥下修建了一个工事,放上机关枪,在桥的那头配备一个反坦克手,后面的机关枪火力掩护,高处设一个狙击手。在这样的配置下,这群孩子竟然从下午坚持到了第二天。第二天,来了一群人准备炸毁这个桥,却事先没有通知这群小伙子,愤怒的小伙子们阻止了对方的炸毁计划。最后,对方撤走了,美军过来了,小伙子中唯一的存活者走向了他的恋人,再次拥抱了生活,告别了战争。

这部片子是德国在1959年拍的,因此本片充满了人性和人文主义精神,本片的观点是:战争都是错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部片子要是让我国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估计是一群青年们有感于国家沉沦,山河破碎人民被奴役,而自觉自发接受我党领导,掩护大部队撤退,最后跟敌人同归于尽。总而言之,是一部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影片。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民族差异?历史差异?价值观差异?其实我认为这都不是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美军过来,德国的民众不会被屠杀被奴役,但日军过来,我国的老百姓就是被屠杀被奴役。因此,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如何,和平主义观点在我国是没有市场的。我们老百姓当然懂得战争是痛苦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但是侵略者弄得老百姓当良民都没法过日子,那就只能拼死反抗了。

我在14-18的时候,也有这种深深的表现欲,渴望被组织接纳。当时班上有一群人搞了一个以班长为核心的小团伙,经常干一些到处去野炊、跟人打架、帮人调解的事,我也不自觉的就向人家靠拢。曾经有一次,人家不经意的说缺会费,我回头就把自己攒了大半个学期的钱交了上去,然后感到无尚的光荣,似乎我终于为组织做了一次贡献,立了一个大功。若干年后,再回想起这事,我感觉自己无比傻帽。但是,那个年龄段的我也就只能干出那样的傻事来。

香港电影《古惑仔》公映,搞得香港的小年轻们纷纷模仿,想成为潇洒风光的大哥,引起家长们的强烈反感。年轻人好蛊惑,好忽悠,一方面是他们没有社会经验,渴望表现,渴望被社会认可、接纳,渴望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另一方面是年轻人那种简单的社会价值观,非对即错,非黑即白。

希望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能够对这部分群体的心理更多理解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走上正道!倘若如此,这部电影也就没有白拍。


心理电影观后感(二)

《吮指少年》观后感

今晚,因为秋雨绵绵,每晚和朋友们的散步活动就自动取消了,打开电脑,上网看电影也很惬意。

《吮指少年》又叫《吸拇指的人》,这部获得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主角奖的电影,是一部心理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个17岁的高中生贾斯汀生长在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四口之家:父亲迈克是一家工厂的经理,母亲奥黛丽是护士,还有个弟弟乔。青春期的莫名压力使贾斯汀常常下意识地吮吸拇指。但最终贾斯汀摆脱了压力的困扰发挥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领悟,逻辑思辨能力成为一名纽约着名大学新闻专业学生。

影片中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亲子关系,当父亲为了阻止儿子吮吸拇指时,在儿子的拇指上写下了MFC。贾斯汀对女朋友的解释是Mother Fucking Sucker(混蛋)这种解释轻松而又叛逆。其实真正意思是父亲的名字Mike.F.Cobb的首字母的缩写。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待都写在那个拇指上,每天儿子都要吮吸数次的拇指上。

影片中,贾斯汀的牙医佩里对他吮吸拇指的行为进行了催眠治疗,他告诉贾斯汀当你害怕感到孤独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在森林里抚摸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平静的力量动物,看着它,研究它,当你想吮指时,用意念召唤你的力量动物(给予力量的心灵动物)。你不再孤独,不再害怕,你不再需要吮指,你的手指也不再需要你。其实,佩里的催眠治疗做得很好。可是,佩里和贾斯丁分别时说一句:从现在开始你的手指吮起来像烂肉了。这是后催眠暗示。

贾斯汀在改变时的心理震动和行为上的过激行为都把人性面临改变时的弱点刻画地非常丰富。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曾经或者将要,无论是机遇还是风险的改变,都对未来抱着一种无法确认的心灵折磨。

贾斯汀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常常造成老师及同学的困扰,例如:常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小动作频繁,精力过人的现象。贾斯汀被医生确诊ADHD(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之前父亲和老师只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但最感谢的是辩论老师看到贾斯汀心疾病背后的智慧,而一步步培训成为一个多次获奖的辩坛高手。这带给贾斯汀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贾斯汀渴望改变,渴望成熟,渴望战胜疾病,他问父亲是如何戒掉踢足球的,父亲提及这个话题依然非常痛苦,但他戒掉了。尽管儿子一再追问父亲戒除的方法,父亲没有明确的答复,让贾斯汀有点失望。可见父亲内心依然没有戒除,这也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结,我们带着情结生活。

对父亲的失望、对母亲的不信任,让贾斯汀一度沉沦。他在确认母亲和明星并无暧昧关系后,并了解到母亲对患者、对家人无私的爱,他的内心一下子释然了,整个家庭充满了爱的信任。贾斯汀真的长大了,成熟了。爱和信任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当贾斯汀受到纽约着名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真诚的祝贺,让贾斯汀感动不已。父母已经接纳了这个尝试青春期吸大麻、蒙上眼睛玩性爱游戏却又毫不迟疑地离开了虚情假意女孩的儿子,接纳了这个患有ADHD却有着优秀的逻辑领悟能力的儿子,接纳了没有和父母商量却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儿子

影片的最后,贾斯汀充满激情的奔跑在纽约的街头,纽约接纳了他,这个世界接纳了他,他的新闻主持传递在国家的每个角落,深受大家的好评,尽管他依然是在睡梦里吮吸拇指的年轻人。

最好的治疗效果就是让我们接纳自己,接纳症状,带着症状快乐的生活。(对症状说:我已习惯了和你一起!)

已是凌晨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喜欢《爱我就陪我看电影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心得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