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中国城轨》观后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国城轨》观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看《中国城轨》有感

自2月25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始播出的,由中国中铁联合相关单位深度策划出品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城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城轨》纪录片一共五集,主题分别为: 第一集《改变——与时代竞速》,第二集《穿越——与科技共进》,第三集《魅力——与文化同轨》,第四集《开拓——与世界同享》,第五集《创新——与梦想同行》。该剧首次全景式反映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建设成就,用独特的视角镜头,展现了中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从落后100年到现在运营里程大大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这样震惊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城市轨道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如今,轨道交通系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作为中国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的一名建设者,我更是被深深震撼下感到无比荣幸! 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继续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城轨建设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当年用计算尺绘图到如今的计算机精确计算,我们中国中铁数代铁军英雄用他们的智慧勤劳和艰苦奋斗,扛着开路先锋的大旗,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和祖国的基础建设,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才换来如今的便利交通,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交通出行!中国自1969年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通车开通,1993年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1997年广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截至2018年10月底,已有39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多么惊人!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更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然而看着纪录片里这么瞩目的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切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剧中所述,开拓与世界共享,从九年前重庆轨道交通签下跨出国门第一单,协助韩国大邱建造轻轨,从一个技术中标再到新加坡地铁汤申至东海岸一个路段的中标,中国创新正在影响着全世界!当笔者在看到城轨飞驰穿梭在城市之中的时候,愈发感受到城轨无时无刻不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说彼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国只能依靠外国的技术,但是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终于站在了世界的顶级行列!中国城规国产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从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祖国母亲日益强大,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中国中铁人定将继续开拓进取,取得更好的业绩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值此祖国七十华诞到来之际,我定当和所有中国中铁人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和创新,深知重担在肩,必当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和任务,为祖国基础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THE END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供稿作者:李湘章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中国城轨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中国城轨》是一部近期正在播出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共有5集,通过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年来中国道路交通的发展,震撼人心。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3月4日,***公司组织员工观看中国中铁策划的电视纪录片《中国城轨》,来自分公司各部门、专业共计31名员工观看了影片。

该部影片反映了我国城市轨道建设的成就,生动体现了中国中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实力水平和行业领头地位。其中,观看到第二集《穿越 与科技共进》的时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城铁公司所属项目亮相,观看过程倍感激动,作为电气化局城铁公司的一员深感骄傲,同时也为能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感到自豪。

观看完影片,大家展开讨论,谈到影片中自己的家乡、同事及朋友;活动之后,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进行宣传,鼓励大家评论及写观后感。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交通枢纽的建设,影片中每一个身影,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学习的楷模,我们将像他们一样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开启奋斗的新征程!

2月25日3月1日,首部反映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史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城轨》在CCTV上映,公司已开复工项目纷纷组织观看了视频。

2月份,正值公司全面开复工之际,公司各施工项目人员干劲十足,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大型纪录片《中国城轨》上映后,利用施工间歇,各单位陆续组织人员进行了打卡观看。

作为铁路施工人员,多数老员工亲眼见证了中国城轨的发展历程,从零起步到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发展巨变。作为新时代青年,刚刚迈进铁路建设行业,短暂几年时间,每个人都已经快速成长,中国城市轨道后续发展的重担就交到了每一位新青年的身上。大型纪录片《中国城轨》首次全景式反映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就,中国中铁多家单位参与该片制作,片中通过老一辈人员和新一代青年的故事讲述了轨道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通过观看专题纪录片,公司员工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向前辈学习,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中铁人勇于跨越的企业精神,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城轨时代!

自2月25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始播出的,由中国中铁联合相关单位深度策划出品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城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城轨》纪录片一共五集,主题分别为: 第一集《改变与时代竞速》,第二集《穿越与科技共进》,第三集《魅力与文化同轨》,第四集《开拓与世界同享》,第五集《创新与梦想同行》。该剧首次全景式反映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建设成就,用独特的视角镜头,展现了中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从落后100年到现在运营里程大大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这样震惊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城市轨道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如今,轨道交通系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作为中国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的一名建设者,我更是被深深震撼下感到无比荣幸! 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继续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城轨建设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当年用计算尺绘图到如今的计算机精确计算,我们中国中铁数代铁军英雄用他们的智慧勤劳和艰苦奋斗,扛着开路先锋的大旗,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和祖国的基础建设,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才换来如今的便利交通,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交通出行!中国自1969年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通车开通,1993年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1997年广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截至2018年10月底,已有39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多么惊人!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更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然而看着纪录片里这么瞩目的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切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剧中所述,开拓与世界共享,从九年前重庆轨道交通签下跨出国门第一单,协助韩国大邱建造轻轨,从一个技术中标再到新加坡地铁汤申至东海岸一个路段的中标,中国创新正在影响着全世界!当笔者在看到城轨飞驰穿梭在城市之中的时候,愈发感受到城轨无时无刻不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说彼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国只能依靠外国的技术,但是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终于站在了世界的顶级行列!中国城规国产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从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祖国母亲日益强大,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中国中铁人定将继续开拓进取,取得更好的业绩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值此祖国七十华诞到来之际,我定当和所有中国中铁人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和创新,深知重担在肩,必当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和任务,为祖国基础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看了这部纪录片感触很大,感觉我国能在20世纪60年代能够建成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先辈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部都是靠人工。可见那会人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地铁发展的也很迅速,至今,全国已经有34个城市通了地铁,发展迅速之势令人瞠目结舌。作为当代建设者,我觉得自己应该多向以前的前辈,学习他们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争取能够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一点贡献。

轨道交通不仅仅发展了城市内部,也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的联系,《中国城轨》纪录片就是把真实的影像呈现给观众,意在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城轨建设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及重要的历史意义,而我有幸作为一名铁路站房建设者观影后更有深切感受。中国城轨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切既历经坎坷,又波澜壮阔。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有了中国城轨的每一点进步。努力拼搏的同时让我们一起见证属于自己的城轨时代!加油!

《中国城轨》以城市轨道交通对中国及世界的改变为基点,走遍众多中国城市,并赴海外多个国家,用独特的视角、鲜活的镜头,真实记录了中国城轨建设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改变了城市的时空距离,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给人们带来新的展望和未来,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作为一名高铁站房建设者,我在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更为自己是中国城轨建设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愿祖国的城轨建设事业更上新台阶。

城市轨道的建设不仅为人们筑起生活新时空,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产品,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生活效率,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作为一名中铁人,我们应该学习前辈对工作的钻研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是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城轨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中国城轨》是一部纪录片,一共五集讲述了的是我国铁轨这些年来的变化,用独特的视角和镜头,给我们展示中国城轨建设的发展历程,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些中国城轨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一起来看下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城轨》以城市轨道交通对中国及世界的改变为基点,走遍众多中国城市,并赴海外多个国家,用独特的视角、鲜活的镜头,真实记录了中国城轨建设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改变了城市的时空距离,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给人们带来新的展望和未来,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作为一名高铁站房建设者,我在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更为自己是中国城轨建设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愿祖国的城轨建设事业更上新台阶。

城市轨道的建设不仅为人们筑起生活新时空,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产品,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生活效率,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作为一名中铁人,我们应该学习前辈对工作的钻研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是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看了这部纪录片感触很大,感觉我国能在20世纪60年代能够建成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先辈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部都是靠人工。可见那会人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地铁发展的也很迅速,至今,全国已经有34个城市通了地铁,发展迅速之势令人瞠目结舌。作为当代建设者,我觉得自己应该多向以前的前辈,学习他们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争取能够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一点贡献。

轨道交通不仅仅发展了城市内部,也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的联系,《中国城轨》纪录片就是把真实的影像呈现给观众,意在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城轨建设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及重要的历史意义,而我有幸作为一名铁路站房建设者观影后更有深切感受。中国城轨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起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切既历经坎坷,又波澜壮阔。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有了中国城轨的每一点进步。努力拼搏的同时让我们一起见证属于自己的城轨时代!加油!

观看了《中国城轨》真切地感受到了地铁建设的不易,也更加增强了作为一名中铁人的自豪感,坚定了我们把xx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打造成精品的信念。现在我们国家城轨发展真快!我们也要把xx地铁修建成为高品质工程,为城市发展、祖国腾飞助力。

中国城轨观后感心得体会900字欣赏


《中国城轨》这部纪录片大家正在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化,随着经济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城市进入了城轨时代,这为大家的出行解决了很多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城轨观后感心得体会900字欣赏。

自2月25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始播出的,由中国中铁联合相关单位深度策划出品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城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城轨》纪录片一共五集,主题分别为:第一集《改变与时代竞速》,第二集《穿越与科技共进》,第三集《魅力与文化同轨》,第四集《开拓与世界同享》,第五集《创新与梦想同行》。该剧首次全景式反映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建设成就,用独特的视角镜头,展现了中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从落后100年到现在运营里程大大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这样震惊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城市轨道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如今,轨道交通系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作为中国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的一名建设者,我更是被深深震撼下感到无比荣幸!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继续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城轨建设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当年用计算尺绘图到如今的计算机精确计算,我们中国中铁数代铁军英雄用他们的智慧勤劳和艰苦奋斗,扛着开路先锋的大旗,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和祖国的基础建设,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才换来如今的便利交通,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交通出行!中国自1969年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通车开通,1993年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1997年广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截至2018年10月底,已有39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多么惊人!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更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然而看着纪录片里这么瞩目的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切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剧中所述,开拓与世界共享,从九年前重庆轨道交通签下跨出国门第一单,协助韩国大邱建造轻轨,从一个技术中标再到新加坡地铁汤申至东海岸一个路段的中标,中国创新正在影响着全世界!当笔者在看到城轨飞驰穿梭在城市之中的时候,愈发感受到城轨无时无刻不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说彼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国只能依靠外国的技术,但是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终于站在了世界的顶级行列!中国城规国产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从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祖国母亲日益强大,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中国中铁人定将继续开拓进取,取得更好的业绩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值此祖国七十华诞到来之际,我定当和所有中国中铁人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和创新,深知重担在肩,必当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和任务,为祖国基础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魅力中国城之魅力乌海观后感


《魅力中国城》是一档由央视主办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竞演节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乌海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8月18日下午,安居佳苑社区邀请今年十中高考毕业生周涛,为辖区未成年人分享她参加《魅力中国城》现场录制观后感,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她说:虽然我只是拉拉队中小小的一名成员,但是现场史万钧书记在第一环节《城市初见》中以城市主政者身份向全国观众推介乌海的那种震感的感觉,将影响我日后的学习、生活,并且、我也会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

此次活动有即将步入大学的高考毕业生、有刚升入初中的或还在上小学年小一些的学生,周涛以敢于无处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做开场,通过《城市初见》、《城市味道》、《城市名片》三个环节的讲解,来还原当时的场景,她说:现场以独特新颖的表现方式向嘉宾评委和现场观众展示了乌海的特色,我相信,凡是观看了这期节目的广大观众,无不会记住我乌海美丽的乌海湖,甘甜的葡萄酒,以及乌海的城市魅力和活力,整个过程大家听的津津有味,全神贯注,仿佛融入了其中。

活动最后,社区副主任宋玉兰来激励大家,你们现在是幸福的,有良好的学习资源,学习时间,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回馈关心你们的人,做社会有用之才。

此外,我市竞演节目将于9月22日在央视财经频道首播,之后还将在央视综合频道重播。届时,居民朋友们可通过电视观看乌海之美。

影片《魅力中国城之高安VS武夷山》观后感5篇


《魅力中国城之高安VS武夷山》是一个综艺节目,带领观众游山历水、寻访历史。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影片《魅力中国城之高安VS武夷山》观后感精选5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江西明珠,品牌高安。自从你入选央视《魅力中国城》评选活动,高安一小人一直关注,为你助威,为你喝彩。让世界领略到高安之美,你们做到了!

7月27日,城市竞演战队启程赴京整装待发,为家乡代言!

8月2日,《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第六期江西高安VS福建武夷山,同台竞演正式录制。

8月19日19:00,央视财经频道(CCTV-2),向全世界人民播放这场视听盛宴。

让我们循着《魅力中国城》展演的脚步,走进山高水长的高安。人在高安,高兴平安。这份从容与美好,值得与大家共享。

城市初见篇。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在一招一式的字门拳表演中,和庚书记划着小舟来到千年浮桥,开始生动地讲解高安耕读文化的精髓,感染着在场的每位观众。

城市味道篇。人间有味是高安。王刚老师倾情助演,采茶戏小品的表演俏皮有趣,朱公席、腐竹宴的美味,满足了现场嘉宾的美食味蕾。

城市名片篇。一眼千年醉青花。似水流年,家乡歌手席燕娟一曲《青花》唤起多少思乡泪。有人说,一看到元青花,仿佛就看到了蓝天白云,心中写满了自然与和谐。

高安就是品牌。为品牌高安喝彩,是我们一小人的荣光与骄傲!我们将始终牢记责任与使命,在唱响高安品牌,建设品牌高安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品牌高安代言!

篇二

8月19日,是一个令无数高安人激动、振奋和自豪的日子。晚7时,备受瞩目的《魅力中国城》高安对阵武夷山竞演节目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开播。八景镇中小学所有在镇上的教师兴高采烈集中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两个城市的节目精彩纷呈,实力胶着,比分跌宕起伏。最终高安以852:846胜出。大家为家乡的成功加油喝彩,为自己的城市倍感自豪。我骄傲,我是高安人!

一、初见即如故,唯有瑞州城

耕读不辍, 品牌高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城市初见中,通过向观众展示耕读文化,展示高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转化,通过丰厚的人文故事和优秀的旅游资源,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充满中华文化核心智慧的高安品牌。

二、甘露太甜非正味,腐竹虽廉自芳香

高安腐竹,豆香万里,福满全坤,感恩帝师。在城市味道中,主推菜品为福满乾坤,这道菜从古代高安名人、三朝帝师元老朱轼的朱公席流传千年至今,成为了高安腐竹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互动环节,评委上台品尝福满乾坤,通过腐竹宴鉴赏一味腐竹的无数种创新做法,让高安腐竹享誉天下。

三、水墨江南青花瓷,如诗如画烟雨拂

买断春风,高安青花,土火涅槃,惊艳而出。在城市名片中,高安元青花瓷把节目推向高潮,数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令观众惊叹不已。灯光重新亮起,土与火涅槃重生后,神奇地幻化为青花瓷与釉里红瓷,两位柔术演员分别位于空中的水晶球道具和地面青花瓷瓶道具,24个女舞蹈演员配合带来美轮美奂的舞蹈,表现火和土两个原始物种相生相融后,青花绽放的情景。高安籍歌唱家席燕娟一首《青花》,则抒情地表达出高安人因元青花而骄傲自豪,以元青花品牌来建设高安品牌。

高安,千年古城,文化名城,奋进之城,魅力之城。

我骄傲,我是高安人!今后我更要热爱家乡,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为高安品牌添光加彩!

篇三

学校通知全体教师观看央视财经频道我市与福建武夷山市对决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哇,这可是新鲜事儿。熟悉又亲切的家乡又要上电视参加节目了!但是说实话,外界很少有人了解高安,甚至没听说过高安这个地名。福建武夷山我可是听说过的。家乡和他竞演,有胜算吗?

我怀着好奇与期待,守候在电视机旁,并且叫上家人一起观看。

第一个竞演环节是城市初见篇。在一招一式的字门拳表演中,和庚书记划着一叶扁舟来到千年浮桥,开始了城市初见的生动讲解。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耕读文化的精髓感染着在场的每位观众,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屏幕前的我非常激动,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尽管高安战队在第一环节因超时扣去二十分,但通过他们的表现,我觉得家乡还是有可能胜出的。因为他们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正如文化产业专家梅洪先生说的,从知名度和美誉度来说,武夷山很占优势,高安相对处于弱势,但是我们看到了,即使如此,高安在整个的准备和主题的挖掘中是很用心的!你们看,队长袁和庚书记非常努力,一直到凌晨还在对稿子,他没当过演员,各种灯光一照,面对着现场的很多观众(包括专家和名人)和屏幕前的广大观众,还身负重任要把高安的魅力展示出来,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战队其他成员,不管台前还是幕后,同样在默默付出,精心排练,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和庚书记在比赛前为鼓舞士气说:我们可以依托武夷山的名气把我们高安也推向全国。爱拼才会赢,我们拼了!这不就是四心四干精神的集中体现吗?

当看到第二环节城市味道篇,高安腐竹宴对战武夷茶宴,家乡又落后八分的时候,我紧张得心扑通扑通跳,额头也在冒汗,心想:看你最后的表现了,高安加油,你是最棒的!

在第三环节城市名片篇,高安拿出了杀手锏青花瓷。元青花世界罕见,高安博物馆收藏了十九件,收藏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经过三轮pK,最终高安以852分胜出!Oh,yeah!我一边欢呼一边鼓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和我一起观看节目的妈妈也情不自禁地说道:高安蛮厉害的嘛!

高安的确很棒!正如市委副书记付仁保8月18日在我市举行中国高安?瑞阳陶瓷号高铁列车首发仪式上所说,自沪昆高铁开通以来,全市抢抓迈入高铁时代的新机遇,大力发展建筑陶瓷、物流汽运等传统产业,壮大光电锂电、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并依托元青花、采茶戏、字门拳等特色文化,建设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致力打造城市5A旅游景区推动全域旅游,品牌高安、美丽高安受到越来越多外界人士的认可与点赞。

近几年高安发生的巨大变化,少不了高安人民的拼搏精神。做高安品牌事,成品牌高安人这个口号,时刻鞭策着高安人民!此次比赛中不辞辛苦顽强拼搏的高安战队正是敢拼敢干的高安人民的缩影!

爱拼才会赢。愿家乡高安能拼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篇四

同一纬度上的两座城市,高安与武夷山,棋逢对手,巅峰对决,谁在重重对决后,一夺桂冠,比试之后,才见分晓。

城市初见竞演伊始,以袁书记筏上吟诗作为开场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自古以来,高安文风鼎盛。民间流传穷不丢书,富不丢猪。重视教育的高安孕育一代又一代高安骄子。文有三朝帝师元老朱轼、普通话鼻祖周德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武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南拳字门拳。再苦再累也要跑运输的物流之都,货车遍布大江南北。建于五代十国的浮桥古色古香,为高安再添浓厚一笔。

城市味道环节,高安腐竹,豆香万里。由王刚饰演的小品把腐竹的色、香、味、形诠释得非常到位。腐竹经过层层工序,千辛万苦地才呈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真是一粒金豆千般贵,情浓高安腐竹香。高安采茶戏传承人彭金花老师,再次登上央视舞台为高安采茶戏代言,为竞演增色不少。

城市名片美轮美奂的舞蹈《买断春风 高安青花》,把高安元青花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元青花真如袁书记所说,土与火的结合,孕育出天赐瑰宝的青花蓝、釉里红。故宫博物院王光尧所长可是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出场()震惊了评委席。他把高安博物馆元青花珍藏量与全国及世界对比,得出高安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结论。这一惊人消息直接让高安比分噌噌上涨。最终高安以852票胜出。

高安借助《魅力中国城》这个大平台,真正唱响了高安品牌。高安,这座千年古城,在一代又一代高安儿女的勤劳拼搏中,必将持续散发无穷的魅力。

篇五

十八大以来,高安市政府深刻贯彻党的领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铸就高安品牌。在高安市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高安品牌正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最近央视二套播出的《魅力中国城高安pK武夷山》,高安更是以其独特魅力征服全场。

一、城市初见

现代城市风貌的生态园林高安城,沐浴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春风,正迈步向我们走来她绿色掩城,碧水映城,鲜花衬城:碧落山茂树修竹、华林山奇山怪石、荷林山峰峦叠翠、上游湖青山环绕。她山川秀美,物阜民丰:大观楼负山面江,胜概甚伟,三朝帝师元老朱轼陵园古朴厚重,贾家古村、岳飞点将台、大愚寺、华林造纸作坊遗址等名胜古迹令人流连。高安,她更是个人才之乡,有北宋僧人契嵩;有三朝帝师元老朱轼;更有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周德清;还有中国近代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随着袁和庚书记的演说,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风景画,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二、城市味道

高安生产的老酒,风味独特,香气浓郁,有舒筋活络,健胃滋补的功效。民间传统特产:豆豉、挂面、黄莲麻糍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高安腐竹更是腐竹品牌中的极品,她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条内空心,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蛋白质高达50%。腐竹的食用方法不可计数,红烧、凉拌、炒菜、煮汤看着纪录片,真可谓秀色可餐,深深挑动着观众的味蕾。

三、城市名片

江西明珠,品牌高安。高安采茶戏是高安艺术文化蓬勃发展浓墨重彩的重要一笔。其表演或风趣诙谐,或雄浑刚劲,尤以特技见长,有矮桩功、帽子功、胡须功、饮酒功、纺纱功等。江南名丑夏咏泰,旦角彭金花等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让人回味无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字门拳,一招一式无不彰显出不屈不挠的武术精神,显示出高安团结奋进的风采。馆藏元青花瓷中国第一的高安博物馆,其器物完整、工艺精湛。带盖龙纹高颈罐、带荷叶盖龙纹罐更是让广大观众大饱眼福。

高安这座品牌城市,处处呈现出好山好水看不尽,靓丽新城入画来的繁盛图景。新城在崛起、老城在变迁、城市功能在完善高安正朝着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大步前行!我一名普通教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托起高安明天的小太阳!

中国梦中国路观后感


【范文一】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入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习近平主席说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结底乃是人民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两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年百年”的目标的落脚点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的目标就是中国人民的“中国梦”。

1、道路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付出所探索出来的政治结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人民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路径探索,沿着这一伟大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坚持自己的政治特色、思想指导、发展方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坚定不移地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

2、精神是动力。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精神决定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干事创业的动力,一个缺乏精神的人就不可能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就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同样的,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必须要由强大的精神为支撑,实现“中国梦”的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更需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球中华儿女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直接决定着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改革创新是我们中国永远立于时代的发展潮头之上根本保证,继续深化改革、深化创新,让改革的红利释放于人民,让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人民,全面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国精神必是实现“中国梦”思想动力。

本草中国观后感


本草中国观后感(一)

品中医药文化,观《本草中国》

赵晶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四年前红极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它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独特认识与审美,上升到中国人的生存哲学。现如今,《本草中国》的问世,无疑带给我们另一种文化的视觉盛宴,那便是:中医药文化。

《本草中国》是国内首档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指导下制作的。该纪录片正式定档江苏卫视周五黄金档,于2016年5月20日晚开始,以每周一集的形式推出。纪录片是以本草为载体,通过展现中国传统药材的发现、获取与炮制的过程,来探寻中医药文化的奥秘,传承日久弥香的传统中医药精神。

中医药在世界医药领域中还存在许多认知上的误区,在国内也面临诸多困境,如:传统制药技术的流失,传承人的匮乏等,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时表示:“愿与世卫组织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本草中国》将与Discovery和美国INC电视联播网等海外机构合作,为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市场上打开一扇窗,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这一流传千年的古老文化。

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巡视员张兵评价《本草中国》时讲的:“公元前430年雅典近二分之一的人死于瘟疫,辉煌的古希腊文明被埋葬,古罗马的两次大瘟疫导致横跨欧亚的帝国走向崩溃,但是中国有中医药,所以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了。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有一股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力量,就是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文化,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中医药事业的振兴。”

当中医药进入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医学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我们的医学技术有了科学的加工变得更加快捷。然而,凝聚先人智慧的传统文化和技术,也随着时间在指间慢慢流失着。因此,我们才要重新强调勤劳、执着、坚守这些维系中国人几千年的优秀品格,我们敬畏那些孜孜不倦的传承人,是他们赋予了中医药文化应有的风骨,使其能接受时间的洗礼,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医药文化的辉煌重现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本草中国观后感(二)

作为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独属中国的文化,是很基础的部分,而中医便是其一。在朋友介绍下,我与《本草中国》相遇了,带着几分期待!

花了两天,我就把这部纪录片看完了,当时的感觉是收获与失望交杂。

首先,《本草中国》的拍摄手法和大多的纪录片一样,七集左右长度,以本草的物种、地区搭配一个代表人物的形式,一种本草一种本草地述说,最后前后照应。

但这种较为稳当的手法不是我失望的原因,而是我感觉它的最后有些后继无力,原本可能要升华的部分没有到位,而失其原味。

当然,瑕不掩瑜,微瑕虽有,但《本草中国》还是带给我许多感动,并向我展现了一些东西:

坚守,老一辈对本草的坚守,对本草制法的坚守。

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野生本草,顺四时之节气,应万里之地貌,各有其生长之所,然总有一些地域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像库布齐沙漠万里黄沙,虽有大漠孤烟的壮丽,虽有粱外甘草,但其生活总是太过艰难,所以年轻一辈不愿在承受,选择逃离,减少的人烟里,他们这些老一辈人却选择了一如既往的坚守。

还有广西合浦的珠民们,我们都知珍珠粉养颜美白,但养珠取珠却是实在不易,更有以命换珠的说法。大海的潮起潮落,一如往昔,谁知其中艰?

这注定与寂寞为旅,感动他们用一生的光阴与一味本草相伴!

……

这是对本草本身的坚守,还有那些中医人家对本草制法的坚守!

百年陈皮,陈李济坚持古法;入药红曲,中医人不离不弃;焦作地黄,九蒸九晒……

他们的坚守,鼓励了我,遇到什么风雨困难都不选择放弃。

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中挖掘更优!

气候变迁,风云变幻,加之生态破坏,一些本草失去了栖息之所,濒临灭绝,于是出现了 人工培育。

野生难寻难采,曾经绝壁采药人,孤山采药人选择了人工种植,看那灵芝铁斛,地黄枸杞,所非为野生,其药用价值依然显著。药材并非所有的都为野生好,人工种植,规模化种植,是中医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有本草制药工序,繁琐磨人,引进现代机械,使制药简便化,精准化,快速化,其益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坚守和创新,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这是我从《本草中国》最大所得。

西医引进,曾使中医式微,但中医既延绵千年不绝,便有其内在之魂骨。今日观《本草》,所得一二,与尔共赏!

骑行中国观后感


《骑行中国》是一部来自新西兰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在微博上看到推荐从而去B站看的,讲两兄弟摩托骑行中国的事情。其实我一直分不太清楚摩托、机车、电瓶车的分类,作为一个妹纸,能体会到的就是摩托可能就是动力最大的那个吧。

路线是环中国外围,内陆城市没有去,大多是无人区或者很偏僻的地方(但《骑行印度》去的城市感觉比较有人,无人区较少,不知道为什么),时间是60天左右,所以考虑到中国那么长的国境线,只能走马观花了。

哥哥莱恩在中国上海生活了十年,娶了中国太太,职业是摄影师,感觉挺热爱中国的,说了几次中国是第二故乡。而且从后来的《骑行印度》来看,也可以看出莱恩是一个不太会给出刻板评价(比如中国常被黑的几点)的西方人,比较看重人文和自然风景(可能是因为本身是摄影师的原因),不谈意识形态和正直。而且有几个地方显然哥哥以前是去过的,过程中也担任了解说的角色。还感伤过每一次我来就会发现有一些老街道不见了,有一些老房子不见了,是一件挺遗憾的事情。但是他能够理解有些人想要住在整洁明亮的公寓里的心情。

弟弟科林是金融企业家,卖掉了房子和公司什么的,决定和哥哥去骑行。我觉得他应该是陷入了人生的迷茫,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科科。对中国的印象不是很好,比如制造业大国,人超多,脏乱差,不理解哥哥对这个国家的感情,但没有从言语攻击过中国,偶尔有一些吐槽还可以接受啦~而且在旅行的后半段感觉人越来越放松,也很喜欢调戏哥哥。说实话,挺羡慕兄弟俩的感情的。

关于中国的吐槽:

我不懂为什么这里买不到***零件,他们不是生产所有东西吗?!

这种程度,应该还好吧。(b站弹幕表示,谁让你买宝马摩托,不买国产摩托,那些小城市缺货可以理解吧。

不过在b站看弹幕超多在讨论,禁摩的事情。

比如摩托车居然可以上高速!

我们这里是禁摩的啊,外国人特权么!

我们这里摩托可以上高速的,别地图炮动不动就洋大人!

我生活的地方是中国小城市,摩托的代名词就是不遵守交通,常常载人也不戴头盔,但是比打车方便很多,随叫随停。然后近几年打击力度加大,发现摩托载人就要罚款,导致摩托越来越少。读书的城市是杭州,看见的比较多的是电瓶车,摩托车就见过一次,也只坐过一次,而且还是穿梭在各种小巷子里躲避交警开的。电瓶车倒是很多。

鉴于这个前提,我特意去百度了下,禁摩的问题。

我国交通法规和交通管理条例规定:

1.摩托车驾驶速度不得低于60公里/小时,并且最高速度不超过80公里/小时。由于最低时速的限定,所以排气量50cc以下的摩托车被拒之路外。

2.驾驶摩托车在高速路行驶不得带人、必须佩带头盔。

3.除了国务院规定的节假日免费外,其他时间按7座以下小客车计费标准缴费。

4.根据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的规定速度限制,摩托车应当在高速路最外侧车道行驶。

所以摩托是可以上高速的,但是兄弟俩有段时间一直都在路中央行驶这个就迷之尴尬了。

于是引发了b站另一个问题,加拿大是靠右还是靠左行驶?可能b站最近小学生太多吧,没有权威回答,我也不知道加拿大什么情况。

百度之后,总结如下:

1.英国靠左行驶,法国靠右行驶,所以英联邦国家大部分靠左行驶(日本、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而法国大革命之后被影响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都靠右行驶,包括美国、德国。而之后被德国影响的很多国家也靠右行驶了。

2.加拿大除英语区外还有有魁北克省-法语区,最后靠右行驶是由于何种历史原因不追究。

兄弟俩从上海出发,买了宝马摩托,挂着沪a的牌子,后有补给车跟着,还有摄影师,不管是个人装备还是周边装备都很完备。有些人评论过于土豪并没有很艰难辛苦了就可以上补给车不是吗等等,看个人想法吧。一个企业家,能有这身材和体力,我刮目相看。从后面可以看到,只有摩托坏在中途,或者路段无法通过,下大雨到无法安全骑行这些种情况时,才采取其他办法度过。弟弟卖掉房子卖掉公司,去寻找自己什么的,又不是去丢掉命。另外知道了一个知识点:骑手的服装,有那种特殊材料做的,在人摔倒的时候会变硬,抵抗冲击,保护骑手的身体。

经过的路线比较粗糙,到达的城市也是很偏远的,甚至有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人的,特别荒凉。但是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基建做的真的不错。尤其是对比后面的《骑行印度》,可以完全体会到中国政府把要想富,先修路贯彻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想看人文记录片什么的,可能会失望,因为这部片子就是讲两兄弟骑行,很多画面就是两个人飚着摩托,身边的风景,不管是大漠还是青山就这样咻咻的过去,两个人通过对讲机之类的交流,偶尔吐槽偶尔调戏什么的,不是喜欢骑行的人也许体会不到那种快感的。个人爱好自行车骑行,所以完全能体会那种感受,就是很想发出哦hoho~的声音的那种心情。

如果路线到达了某些个计划中要停留的城市,就会留下来住一晚或者逛一天,比如在桂林划船,去看天池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俩兄弟要么是出门没看天气,要么是出门没看日期,各种大风大雨大雪极端天气,还遇到了中国政府限行(b站说是西藏自治区建立50周年庆典导致的),最大的遗憾是没去最漂亮的滇藏线川藏线什么的。

但是旅途嘛,一切都是未知,毕竟卖掉房子卖掉企业出来和哥哥骑行中国,上路了,最后完成了,那种感觉很棒。最后兄弟俩回到上海,觉得一切都好安静。

就是那种,唔~结束了~

最后,他们也提到过,骑手的地位在中国似乎很低,比如摩托要装在卡车上才能上渡轮什么的。作为一个骑行过的妹纸,知道的是刚开始杭州的火车,自行车是可以拆卸前轮后带上去的,现在已经禁止了。真的造成了很多不方便。能不能想点什么办法解决,不要觉得不方便就直接一刀切禁止啊....

关于吃东西方面,弟弟还吐槽过,为什么他们要吃鸡爪,脸上表情是咿~和不能理解。在《骑行印度》中,弟弟说,吃香蕉最安全了,因为要剥皮,要吃下去的东西没有被人碰过,脸上是幸福的表情。然后就食物中毒了(并不是香蕉的原因,科科)。

ps:关于《骑行印度》,印象最深刻的三点是:

1.基建真的不是很行~参见《骑行中国》原名是The middle kingdom ride,《骑行印度》原名是The tough rides:INDIA。(just joking,不黑真的。

2.在印巴边境每天降旗仪式的时候,我真的不懂为什么要踢腿诶!还对踢!

3.有一个庙叫做鼠神庙,里面是供奉老鼠的。进去庙里全是老鼠!!!有各种吃食供奉,地上各种恶心的东西屎啊毛啊什么的,最后我看到有一圈老鼠围着一个盘子在喝牛奶,然后去庙里的印度人捞了一把牛奶喝掉了,还做了一个仪式。哥哥解释了一遍这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他们相信过世的亲人会转世为老鼠,然后老鼠的转世再为人,但是弟弟仍然被恶心出去了,最后哥哥按照礼仪摸了一把老鼠出去了。最后两个人都丢掉了袜子....

两兄弟行程2万公里环游中国,制作的视频比较精良。让我们从老外眼中看到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挺不错。

但有点不喜欢的,他们总有意无意地把这个旅程说是史无前例,其实摩托、自行车、骑车乃至徒步环游中国的人不少吧?而且他们有后勤车跟着,有向导,吃住行都无忧,不能算是壮举,也弱化了摩托车骑行的意义。

纪录片以被迫用危险的水壶加油开始,以中国地方政府扇给全世界骑手的耳光结束。

这部纪录片的骑手是两兄弟,我由此想到过去听过的一个精辟的说法。与国际接轨和有中国特色是一冷一热两兄弟,爹妈遇到状况了爱上谁就上谁。我们不停地在这个国家看到中国特色与西方制度强硬结合后产下的怪胎,从基础产业到大学教育,从行政制度到道路管理哪里不是?生在此国的大部分人在享受两种制度和文化的负面。以最小的事例来说(),在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一半是容不下两个轮子的。

从禁摩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地方政府治理交通的决心,而是所有极权国家的共同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权力的漫无边际,作为政府我们才知道人民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生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国民生产总值马上就世界第二的国家,公民连起码自由选择交通工具的基本权力都没有。

巴黎、伦敦、纽约、东京哪个国际化城市的政府在做禁摩这种荒唐的事?特别是台湾。短短六十多年后,两地不仅道德民风各个方面出现巨大差异,就是马路交通都已经到了截然不同的地步。到过台北的人会被市内惊人的机车数量震撼,这里的交通有条不紊,摩托车和汽车并驾齐驱。台北市政府制定了大量关于摩托车的法规,路道做了相应规划。于是我们看到这类轻便的交通工具缓解了城市拥堵,远超汽车数量的机车自由行走在台湾各个地方,人们带着头盔上班下班郊游,面色宁静自然。

而在大陆不是这样,大陆的首都会规定外地汽车辆进京马上扣6分罚100,大陆最大的城市上海会规定发现外地摩托车进沪扣押车辆遣返回原住地。这样战时沦陷区都不会有的荒唐规定在新中国最大城市悄然执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执行这种荒唐规定的人民公仆竟然骑着摩托车,那是价值三十四万的宝马R1200RT警用摩托,而这三十万的售价主要由税构成。这种种荒唐至极揭示了这个国家繁华地标下的恶臭。

我们这一代人不仅是看不到选票的一代,而且还是连跨上两个轮子兜风都吃力的一代。

纪录片里有句话印象很深的话,这两位高大的白人兄弟说我们在这里被当成一等公民,骑上摩托车后确马上沦为三等公民。在回家最后的一百公里,摩托车因为禁止过桥被放上卡车,渡轮行驶在海面,弟弟面容无奈又略带愤怒。

至于纪录片本身,漫长的旅程被压缩成了两个多小时分成六集。每一集跨度在几千公里,不太明白他们既然有后备suv还有专业摄影师,为什么最终剪这么短,短到了幻灯片地步。短也不一定代表精华,影片与long way down 和 long way round两部纪录片在各个方面水平差距都很大。

如果你是一名骑手,能敏锐发现两兄弟总是透露出一种中产阶级后代的循规蹈矩,对当地文化好像只有一种表面的兴趣。像观光客更多,像摩托车骑手更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在藏区买了藏民的毯子竟然说我想帮助他们,让人大跌眼镜。

从纪录片制作方面讲,除了部分延时摄影是亮点,很少有精美的画面。从设备看他们使用的是5d2+rode话筒,这样轻便的装备应该能拍出很多精彩的画面啊。可我们没怎么见到。头盔摄像机也没用gopro,导致第一视角画面画质很差,而且少地可怜。

暂时只能认为现在这个版本是电视台版本,勉强徘徊在及格线水平。这每集26分钟有前后提示的段片子,可能只适合商业电视台面向普通观众,如果大家希望看到真正探险摩托车骑手纪录片,还是老老实实上advrider论坛吧。

运行中国观后感


《运行中国》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该片在网上的评分并不算高,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去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运行中国》是一部外来视角的纪录片,虽然它带有官方色彩,五洲传播中心与Discovery共同出品,免不了会有粉饰之嫌,但实际上,它保有了相当的客观态度,这一点无论从主持人的询问方式、临场反应上,还是从表现内容、影像呈现上,都具有相当坦诚的襟怀,但可惜这部片子在豆瓣上只有7.2分的分值,似乎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些更加sharp的内容却失望而归,而国内机构的参与又使得某些赞扬听上去不那么真诚,但实际上,若是去除这些心理暗示,这部纪录片无论从拍摄质量还是从制作上,都是一部反映现代中国的优秀作品。

相比较春节期间被无数人吹捧的《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同样是五洲传播中心与BBC合作的片子,则因为宣传中隐掉了五洲的存在,而意外地引起了情感共鸣,姑且不说宣传策略,作为观众的我们,是不是很多时候,认可了传统而忽略了现实,我们可以在传统中被激发起民族自豪,却在现实中,保持了拒绝与观望。当我们不知道《中国春节》同样有中国官方色彩时,我们可以沉浸在老外喜气洋洋的体验夸奖中,而当我们一旦知道《运行中国》的官方色彩,即便它再客观,是否也变成了粉饰?

作为一名从业者,我非常钦佩《运行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坦荡态度,污染、山寨、食品安全,每一层面都敢于直面,而这种坦荡态度的背后,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却并非合适与完美。但我想,这已经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我们有缺点,但我们在进步。

事实上,我们的国度,不正是这么带着满满的槽点在前进吗?好吧,创客工厂,好像不怎么尊重知识产权,但是我们在发展的初期,是不是共享更重要?好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全球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排放,但是我们的进步,却为世界也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好吧,模仿好莱坞的中国横店,生产着各种Ip肥皂剧,但是我们的娱乐产业,推动着无数的就业岗位;好吧,那对收藏家夫妇好像的确没什么品味,但是他们有意愿,建造了一座可以让游客共赏艺术的博物馆;好吧,华强北,各种辐射与山寨的聚集地,但是谁说劳动人民在此发展的智慧,就不是智慧?谁又能说这各种的山寨组装背后,是否蕴藏着改变世界的某种可能?

正是这个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国度,让我们每天吐槽欲满格却又在其中平安生活的国度,才生发着无数的机会与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梦想。

当然,作为一部想仔细透视中国,了解中国运转的纪录片,三集的体量与故事的选择、铺排,都仍然有不足与短板,甚至某些地方为了转折而强扭逻辑,但是毕竟瑕不掩瑜,但这些瑕疵,的确有必要来进行指出。

第一集谈到中国的污染,后面有一段转折,必须在麻烦出现之前预防它们,既要增长也要遏制排放,有一个解决方案能让城市化走上可持续的道路,它就是高速列车。请问高铁怎么可能遏制排放?这种为了结构的紧凑而进行的强行转折,实在是有些让人莫名其妙。

第二集谈科技与创新,有微信对中国人生活状态改变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更多的凝聚于社会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创新内容,况且,说微信是中国原创,呵呵。这种内容的松散,使其必要的主线内容分离了主旨。

内容分散的问题在第三集最为明显,除了中粮和蒙牛部分带有商业色彩之外,于食品问题之外谈论横店影视、China Joy、电影引进以及博物馆兴建,缺少必要的主题内在关联,这种缺乏的关联性是想表现的内容太多而导致的,而说实话,在节目的内容表现上,不应当在没有将相关性讲清楚的时候,塞入如此多方面的观察,特别容易造成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失去吸引力。要说中产的诉求,似乎中粮和蒙牛,都并不能满足庞大的中产希望。

但总体来说,《运行中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带有外来者视角的发展中的大国样貌,对于任何想了解我们的国度现在状态的人,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部纪录片。

建筑行业日薄西山,发展一个副业是当务之急。

pink Floyd:英国摇滚乐队,曾在London polytechnic学建筑

贾尼范思哲:意大利时装大师,1972年在米兰学习建筑设计

尾田荣一郎:漫画家,九州东海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就读一年后退学

小田和正:日本歌手,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系毕业,早稻田大学理工研究所硕士

吴彦祖:香港电影演员,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学系毕业

梁其伟:《雨血》游戏系列作者,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建筑设计学硕士

使徒子:《一条狗》作者,清华大学建筑系

沧月:奇幻文学作家,浙江大学建筑学。

各行业都选了个代表,并不代表个人喜好。

上海中心

中国目前第一高上海中心,632m,125层有个空中花园。说它仿照传统空间,似乎有点生搬硬套,模糊了室内外空间。双层幕墙的造价特别高,听说高达3000/平方米。

夏军要离开Gensler已经成为建筑界大新闻,内幕消息得知似乎还出没于办公室。

心疼摄影师,扛着大家伙在那么高的地方,重心得很稳才行。

SANY三一重工

挖掘机出现的时候,我以为是蓝翔,但是我错了。

Its SANY三一重工,挖掘机技术堪称一绝,写书法,开酒瓶盖,单点支撑,托马斯全旋,欲与蓝翔试比高。

天津中新生态城

当时找的案例还是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视频看起来挺好的,也有人说天津中新生态城是死城,我特地搜了下房价都已过万,看来不亲身体验的话,应该不能随意评论这个项目的好坏。

射电望远镜

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不同于普通天文望远镜。无线电波,不是光波。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一个圆形洼地大窝凼

微信Wechat

微信改变世界,15个月用户量超亿,表情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Wechat挺好的,至少认识了几个外国人,联系很方便。

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有1:1的紫禁城模型。

盈利模式是拍电影免费,游客不免费。

主持人,还客串了一把花千骨

龙美术馆(西岸馆)

这里原来是一个运煤码头。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作为展现历史和场所记忆的要素。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对于美术馆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伞形结构一下让人想到伊东丰雄的多摩美术馆。可能是改造以及功能的不同,多摩美术馆的结构形式更加纯粹,但是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大舍建筑从青浦幼儿园之后,便销声匿迹一般,原来他们还是在坚持着。我还以为柳亦春会说英文。

《运行中国》这部纪录片从中国的交通、建筑、科技、文化、食品等方面入手,讲述了中国近几年的迅速崛起。虽然片中有反应部分因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问题,但是整部片子的基调()还是对中国的发展和壮大持乐观态度的。

片子用了很多数据来体现中国的飞速发展。比如谈到文化产业崛起时,对比了每年中美两国新增博物馆的数量,从数字上看中国新增博物馆数狂甩美国,但个人认为在没有说明博物馆基数、质量、规模的情况下,仅数字的对比毫无意义。而片中这样的纯数字对比很多,乍一听有种马上要赶超美帝、唯我独尊的错觉。

整部纪录片都立足于北上广深,却忽视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地区。用北上广深的发展来代表整个中国发展确实还是太偏颇了,毕竟这仅是这片辽阔土地上的四个地方,怎能说明整个中国?上海在建设世界第二高的中心大厦,而二三线城市还有很多人都还没机会抬头仰望摩天大楼,在我边陲小镇的家乡,还有好多人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呢。

片中出现的每个被采访的中国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真是让我等汗颜。这样一来不知情的外国人会不会以为中国人的英语水平都快赶超母语国家的人了?

不过有关微信那段拍得还是挺不错的。

中国面孔观后感


《中国面孔》是一档由李咏主持的电视节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个节目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蒋方舟对李咏的评价是:大叔中把握分寸很好的,处于猥琐和不猥琐之间!这话放到微博上,可能要掀起一股腥风血雨骂仗,放在李咏的新节目《中国面孔》里,就成了个淘气的调味品。当然,调侃不是目的,口水之外,对文化的挖掘才是节目的核心价值。

仅从《中国面孔》的节目的构架看,一位主持人,两位观察团嘉宾,加上由三男三女构成的男才和女貌明星嘉宾竞答阵容,可以说是大多数文化或益智类节目的标配,并无稀奇之处。节目的创新点在于,它仅只围绕着中国人的面孔做文章,首期节目的九道竞答题涵盖历史、科学、人文,甚至将触角深入考古和人类学领域,从一个面孔的截面上将文化类节目朝着纵深向牵引。

节目《中国面孔》可谓是以小博大,每道小题目背后都可能引申出大文化。以第一道古人类头骨问题为例,邀嘉宾竞猜的是其他们拔掉上颚骨侧门牙齿最不可能是哪一项,如要嘉宾猜直接侧门牙缺失的原因,那不科学,因为这()样的问题可能就连人类学家也没有答案,但是通过对最不可能的原因的猜测,引发的是嘉宾对5500年前的先人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社会阶级等方方面面的畅想,甚至还有嘉宾从非洲唇盘族的风俗上取经。

其实最终答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一颗古人的头骨,将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习俗等来了一次大贯通,这大抵也是节目希冀图谋的文化深度。为此,节目组还请来了相关专家答疑解惑,尤其是独具慧眼的刑侦专家通过对古人头骨的洞察,为我们还原了这位5500年前大汶口文化人类的样貌,而他通过面孔技术破获的千余起案件,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在文化深度的基础上,节目同时还不乏娱乐的追求。以四位古代美男子中哪一位是因为貌美而死题为例,除了话题带出的人物历史和当时社会风物,问题本身也够三八,够八卦,耶够劲爆,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娱乐精神,节目为丰富表现形态,这部分的人物介绍还采取了演员无厘头表演的形式,喜感十足。

而该题的答案亦十分有趣,原来晋朝帅哥卫玠是因相貌出众,生活备受困扰最后抑郁而终,只能叹息卫玠生不逢时,要是生在当下,那一准是位偶像巨星。而节目中请来的色教授更是语出惊人,一眼就看穿并直言不愧地道出了女嘉孟瑶宾经血不调,说得性感的孟瑶恨不得找个地缝。在这方面,《中国面孔》也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套用蒋方舟的话说:是文化节目中把握分寸很好的,处于猥琐与不猥琐之间!

近来文化类节目多在汉字上打转,《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走红的背后,其实是信息爆炸带来的文化疏离,而这些节目以益智竞答居多,嘉宾往往以大秀知识储备来蛰伏大众,节目收获的更多是紧张和惊叹,并无太多文化纵深的延展。

山东卫视推出的《中国面孔》则立足于文化本身,它并不以高密且精准的知识量作为基准,仅仅九道题就撑起了时长一钟头的节目,小小题目的背后,是由点及面、以小博大的文化追求。到目前为止,仅从一个文化额截面来挖掘中国文化的节目似乎还是首度。

观后感《《中国城轨》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