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者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现在安逸幸福的生活,也不过是建立在前代伟人们努力的结果而得来的。

在10月11号,这一天,有幸能够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伟人任弼时的纪念馆,其坐落于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村。

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来到任弼时纪念馆。最先参观的就是任弼时的雕像,看着那庄重雄伟的雕像,似乎看到了他的种种光辉事迹。任弼时的一生是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他"担负沉重的担子,走在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这种不辞重负,奋力前行和甘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骆驼精神"为世人敬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忘我奋斗。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五大书记之一,他的一生虽然不长,但是为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这源于他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纵然是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抑或是严刑拷打、病痛缠身,他都无畏艰险,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像骆驼一样背负着祖国复兴路上的千斤重担,勇往直前,永不停歇,从不贪图享受,为共产主义、为祖国、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终身。他于1904年出生在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家里设了一间学堂,我们也在参观他的故居时也真实的看到了。5岁随父入学,7岁就读于汨罗明德小学,12岁考入师范附属高小,后入长郡中学,他的叔叔是当时国内很有名气的经济学家。

"能走一百步,就绝不走99步",这是任弼时在工作中坚守的原则。这其实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怕困难,不怕苦累的优良作风,正是这样的努力,这样的拼搏,使得他为党为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过程中,他在真理面前,不畏强权,勇敢的站在了真理这边。而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能有勇气的坚持真理的已不多,但这正是我们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的。

感谢学校组织这次参观任弼时纪念馆的活动,让我学习到了伟大的任弼时书记的优秀事迹,学习了他一身正气、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学习了他的 吃苦耐劳、孜孜不倦、从不享受的"骆驼精神",学习了他的勤劳务实、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

一代任公早落尘,魂归故里泪沾襟。陵园故事感肺腑,常勉莘莘后来人。

作者简介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机器人18-1班 廖征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一)

20XX年XX月XX日在团委的组织下,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令我折服,也使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步入纪念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335名战俘,悔恨的泪水显示了人性的复归。

"那是为了将来,只有种下谅解、宽容的种子,人们才能好好相处。"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0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二)

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两次到沈阳公出,也有机会两次参观了918纪念日。

中日关系,相信真是个难以一两句许解决的问题。我还想起在大学时,因天皇要到西安,学校早就通知学生不得搞反日宣传。后来,工作后,因山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经济互补性很强,所以对之有爱亦有恨。爱呢,是因为本地的经济受日本影响较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恨呢,想当年老家种植葫芦专供日本出口,前几年日本敞开收购,后者,日本就以种种手段提高了收购的门槛,导致家里许多葫芦条被烂掉,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残酷。

我去沈阳必须参观918纪念馆。当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看到在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时,我的心在愤怒。我简直无法忍受!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

出馆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中国人太善忘记了,许多人现在成了哈日族。等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也来看看,因为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三)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84年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随着导游姐姐的讲解,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照片上我们好多的老百姓被杀害,日本人真残忍。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终于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豫西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豫西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陈晓荣

近期,我很有幸参加了河南巩义豫西抗日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即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很受教育,受益匪浅。

进入豫西抗日纪念馆观,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河南省唯一的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是河南省及郑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豫西人民的抗战斗争是整个中华民族解放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豫西抗日根据地是在全国沦陷区建立的十九块较大抗日根据地之一,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观后感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是一场惨烈空前的血与火的作战,在平型关下,十里乔沟,老爷庙前,小寨村前,驿马龄上,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涌现出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战斗中,六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或光荣负伤,用鲜血和生命赢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我国虽然经济较落后,和日本比起来还相前一大截,武器、人力等都没有日本的发达,但我们是靠什么来取得胜利的呢?是靠团结一心、勇赴困难的民族意识,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
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体现出来的威武不屈,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浙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浙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一)

2015年10月23日老师和学生干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

浙江受降纪念馆位于320国道富阳区银湖街道受降村,是浙江省唯一大型抗战胜利主题纪念设施。纪念馆内陈列着纪念人民抗日救亡历程的图片、文艺作品、使用物件等,表现了中国人的顽强和智慧,同时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贪婪与残暴。八年的漫漫长夜、遥遥征程,作为中国沦陷时间最早、沦陷范围最广、战争创伤最深的省份之一,古老的浙江大地颤栗于隆隆的枪炮声中、燃烧于日本侵略军的"太阳"旗下。参观该纪念馆后,我更加具体的知道了日军对浙江人民的暴行。

在痛斥日本暴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日军的兽性会发生在我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苏联、美国;人弱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当时中国的国防实力弱,连自己生产坦克、军机的能力都没有,只有少量购买的。部队训练水平和营养也远不及日军。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不被侵略,我们才能不做任人宰割的猪羊。

因此,我们要在和平的年代居安思危,继续强化自己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战后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的梅汝璈法官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就会招致未来的灾祸。"《司马法》也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虽然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就安全了。当年挑起战争的三大轴心国,日本是唯一一个没有低头认罪的,靖国神社年年仍有军政要员参拜。近年来中日正在钓鱼岛海域对峙着。还有,在西南边陲,印度不仅强占我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还对整个西藏虎视眈眈;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也强占和垂涎着我国的领土;台独、东突和分裂祖国在策划着分裂祖国的行径……在这之后,更有一个超级大国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我们万万不能丧失警惕,一定要有国防意识。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浙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二)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一路都在睡觉,没有期待,没有猜想。

到达纪念馆门口的时候并没有第一眼就发现纪念馆在哪,并没有明显的标志,但是我现在觉得那就是纪念馆最特别的标志。给我的感觉就是建在地下,有点像宫殿,有点像迷宫。用现在流行的话我说了这句‘好酷炫’。

纪念馆入口有几个抗日战争胜利后满带喜悦的红军的头像在墙上,顿时由衷倾佩,而后一路给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震撼,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小知道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事件,但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就只是记住了这样的一个历史。作为和平的角度,我从来没有觉得日本人不可原谅,但是参观了纪念馆之后我居然有让日本人向我们道歉的想法,而且很强烈很强烈。甚至有想象过如果有一天日本人真的向我们道歉了,我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想我一定会哭,对于这种行为我不想原谅但不得不原谅,一个个老人烂脚的照片震撼到了我;一个个村庄因为日本人的侵略而变得满含悲伤、死寂;一个个红军为人民牺牲。

‘好男要当兵’以前对这句话都只是一笑而过,但是我现在觉得这句话特别对,现在我很支持哥哥当时去当兵的决定,好男儿就应该当兵,保卫国家。

在出口那有老人拉着小孩,女学生拿着报纸,两个拥抱在一起的男同胞,握手的同志,他们都洋溢着幸福的感觉,抗日战争胜利了!

和别的纪念馆不一样的是,这个纪念馆让我有看电影的感觉,一幕幕,仿佛自己就是主角,最后完满谢幕!

莱芜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莱芜战役纪念馆观后感(一)

一场战争,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承载着几多生命;几多生命,承载着几多鲜血。一场辉煌的战役,却是用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

踏进展厅的大门,就被陈毅、粟裕等将军的雕像所吸引了。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用雕像来铭记的。而雕像的存在,只是在我们的心中为他们增加了几分重量。他们高大的身躯矗立在那里,望着远方,似乎在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虽然高大,但远不如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高大。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接下来的几个展厅。昏暗的光线,微黄的背景,有如身临其境。漆黑的子弹壳,残破不堪的草鞋,简陋的指挥部,敌我力量的悬殊,无疑不让我们怀疑这场战争我们能否打赢。事实证明,我们赢了,虽然武器装备不精良,虽然穿着单薄的草鞋,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我们赢了,凭借着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我们漂亮得赢了。望着墙上铭刻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虽然素昧相识,但依然心生敬仰之情,在心底默默为他们祈祷。

经过盘旋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实战模拟战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战火涌起的场面,接着传来了烽火齐鸣的炮火声。满地的子弹壳,远处河里炮火炸起的水花,广播里深情地讲说,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激烈的战场,偶尔传来的一声炮火声,不禁震得我们胆战心惊。革命先烈是凭着何等的勇气打赢了这场艰苦的持久战。

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迈出了纪念馆的大门。

莱芜战役纪念馆观后感(二)

今天有幸作为女儿的陪同随莲河学校三年级五班的全体师生一同参观了莱芜战役纪念馆,想着以前来时还是莱芜革命烈士陵园,心中感慨万千。

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地从此经过,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神情高大威武、栩栩如生的铜像,他就是我们莱芜战役的伟大领袖—陈毅元帅。他那专注的眼神像是在关注我们每个莱芜人的一举一动;他那宽广的身躯在告诉我们:莱芜人民,我会永远保护你们!他的稳健的步伐好像在告诉我们:我会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莱芜战役展览馆,据说馆名为粟裕题写。正冲大厅门口分别粟裕、陈毅、谭震林的雕像。是啊,我们不会忘记:莱芜战役就是在他们的带领指挥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当年战士们用来杀敌的兵器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虽已锈迹斑斑、陈旧不堪,却仍被我们宝贝般地一一陈列在展厅里。它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生动交融。如果那一挺挺机枪、一颗颗地雷、一把把大刀会说话,它一定会向我们讲述那段同仇敌忾的兴奋经历和自豪心情;如果那棵千疮百孔的老槐树会说话,它一定会让枯枝上的累累弹孔向我们描述和庄阻击战中那枪林弹雨的记忆;如果一面面锦旗会说话,它一定会向今天的我们吟诵出一支气壮山河的壮士之歌。有一句古话: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历史不会忘记英勇的莱芜人民为战争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可贵的牺牲。一架架纺车曾编织出了勇军的赞歌;一辆辆独轮车曾几回回传递着胜利的消息;一副副曾担架从火线上抬下一批批伤员、病号。至今咱当地的老百姓仍传颂着村民江槐树土造火枪击落敌人战斗机的传奇故事;村妇景如英急中生智用鞋底充当手榴弹一举歼灭20 多名敌人的壮举。他们是我们莱芜人的骄傲。我骄傲,我是莱芜人。

莱芜战役全景画馆是莱芜战役的再现。它展现了1947 年2 月23 日下午4 时战役进入决胜阶段的壮阔场景。模拟音响、模拟自然光,设有电动旋转看台,融"声、光、电、形"于一体,采取真空幻象、严格的视觉透视和局部夸张等手法造成视觉上的逼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人造成无限的暇想,站在旋转看台上能使你仿佛置身于革命焰火连天、硝烟滚滚的战火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据说这类画馆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它是由我们中国独立设计、独立施工的前景画馆。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深深缅怀,也体现了我们现代中国国际化的科技发展水平。

革命烈士纪念塔是由花岗石砌成的,高19 米。为全国100 个重点纪念碑之一。纪念塔记载着为莱芜战役壮烈牺牲的1809 名革命先烈的姓名。正是他们用一腔鲜血满腔热忱地诠释着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他们用上下求索、奋斗牺牲换取了属于我们的幸福今天。

莱芜战役的革命烈士,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莱芜战役纪念馆观后感(三)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莱芜战役纪念馆。

在去的路上,我一直问爸爸,"纪念馆里有什么枪,有什么炮",爸爸说:"不能告诉你,你要自己看".我更加好奇了,恨不得张一双翅膀一下飞过去。

终于到了莱战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一片非常宽阔的地势上,进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陈毅元帅雕像,他威武又和蔼。爸爸告诉我莱芜战役就是陈毅任总指挥,粟裕具体指挥的。我们继续顺着指示牌,先进了展览馆西庁,看到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很多是当时战地记者实拍的,好珍贵的图片。我还见到 了当时民兵用的土枪,纯手工的布鞋,还有粗布。展览馆当年激战的场面用实景雕塑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从西庁穿过地下厅,我们就到了东厅,当年的战斗太残酷了。

让我说棒的是全景动态了,那你要是去看,和当时的场景一模一样。开始了,壯观的场景,我看见卡车里冒着火,还有枪的弹壳散落在地上。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远望去陈毅元帅那伟大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崇敬……

莱芜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四)

今天,我和郑朝阳、王金秋、李浩约好了,8点半,在煤机厂大门口集合。大约9点吧,我们和4个大人,一起乘上了8路车,到达了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战役纪念馆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我们从售票厅领了票,进入了莱芜战役纪念馆。纪念馆真漂亮!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陈毅元帅的雕塑,他威风凛凛的站在最前方,俯视着在雕塑前走过的每一个人。陈毅元帅指挥莱芜战役,取得了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

在第一展厅,我们瞻仰了是莱芜战役三大指挥的雕像。走向通道,我们到达了第二展厅。第二展厅是通过图文、实物向公众展示了1946年莱芜战役打响前双方的兵力部署及战前形式,再现了当时共军放弃临沂、围歼李仙洲集团的兵力运作过程。第三展厅用大量真实图片及物品向公众展示了莱芜战役的第三阶段——"城北围歼战"的经过,再现了共军为配合主战场作战而进行的"临沂南线阻击战"、"刘邓大军牵制战"等钳制战斗、为扩大战果而乘胜进军胶济铁路沿线的战斗,并详细分析了莱芜战役胜利对全国战局的重要影响。再走走,到达了第四展厅,第四展厅用大量清晰的图片及完整的实物向公众介绍了莱芜战役前后,解放区广大民众为了战役的胜利而发动的支前运动,再现了战争时期军民的鱼水亲情,反映了革命老区民众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当然,英烈厅是必不可少的喽,它就是第五展厅。英烈厅,集中展示了在莱芜战役中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英模及积极配合、舍身忘死、全力支援前线的支前模范的照片。那些英模,舍身救人,不怕牺牲,为我们战斗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该记住他们。

再走走,到了全景画馆,先走上螺旋形斜坡,到达那里,坐在凳子上,你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莱芜战役时,飞机的轰鸣声,子弹的扫射声,嘟嘟嘟嘟,漫山遍野全是尸体,号角声、哭喊声,再整个村子里回荡……我们英勇的解放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走出门来,我们看到了飞机、坦克、装甲车……还有那高达19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们现在无忧无虑,吃好的,穿好的,但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地记住他们,也要用自己的知识,报答祖国!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