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看绿皮书有感

观看绿皮书有感

观看《榜样3》有感:让榜样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观看《榜样3》有感:让榜样精神照亮逐梦征程”,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让榜样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观看《榜样3》有感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11月9日和10日,实验中学全体教师在家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的《榜样3》专题节目。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讲述了优秀共产党员贺星龙、李元敏等榜样的事迹,老师们深受感动,党员同志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观片感受。

今天中国的头条,应该属于这样一群榜样:面对20个乡村的百姓,行医18年,不收1分钱出诊费的乡村医生贺星龙;没有私心、一心一意为伊犁盖买村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李元敏;用身体温暖仪器,参与两代北斗研发的北斗追梦人王淑芬;被毒贩悬赏百万的缉毒神探印春荣;想尽一切办法把倒数第一的脏、乱、差安吉鲁家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的村支书朱仁斌;扎下根静下心把半生奉献给超导研究的科技人赵忠贤;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的国测一大队的英雄们……

当贺星龙医生听到儿女说爸爸没时间陪自己时,当贺大夫的妻子陈翠萍说到丈夫到县城先进药,最后把剩下的钱给孩子买最便宜的奶粉时,当看到贺大夫因为接到出诊求救疯骑摩托车而摔得遍体鳞伤时,贺星龙流淌着血泪,我也留下了眼泪。他只考虑了20多个乡村4600位老百姓的健康,却不考虑自家孩子的身体。他只考虑求救患者的身体,却不在乎自己的身体。贺星龙说,只要能给乡亲们治病,就觉得有价值!

杰米拉——美丽的意思,这是伊犁盖买村支书李元敏的另一个名字。有了杰米拉,村民们就有了希望。李元敏说:"我不想让村里的老人再受苦!"她面对这个没有一分钱的空壳村,第一步修渠修路通水,解决乡村基础建设,第二步改变观念,指导年轻人学技术。顾不上自己的家,两次被老公赶出家门,李元敏豁出去了,发誓在三年之内打赢盖买村脱贫攻坚战。事实上,她做到了,李元敏书记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幸福是干出来的!

即使已过而立之年,每当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每当看到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画面,总是情不能已,潸然泪下。他们是普通人,有亲人朋友,有家庭责任,有人之常情。不同的是,他们在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刻,他们会因为更大的胸怀战胜私情,战胜自我,战胜极端挑战,最终显露出潜藏于骨子深处的智慧力量,英勇顽强,显露出深藏于心责任感与家国情!

危急时刻,榜样牺牲自我、献身事业、保家卫国;和平年代,榜样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建设祖国。榜样,是普通人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他们身上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博爱心胸,他们心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他们骨子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他们有经久不息的追求,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每一次对榜样事迹的学习,都是对自己精神心灵的涤荡洗礼,我们每个人,包括你和我,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榜样。

这些榜样人物虽然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坚持理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站着时,榜样是一座山,守护百姓;笑着时,他们是一缕光,沁入心田;睡着时,他们是一块石,厚重朴实;流泪时,他们是一江水,惊天动地。他们做着最累最苦最神圣的事情,他们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榜样!

岁月静好,从来都不是因为有上天保佑,而是因为有榜样人物为大众负重前行。尽享静好岁月的我们,更应该传承砥砺,即使我们成为不了印春荣那样的缉毒神探,成不了吴昭璞那样把活的希望留给他人的英雄,但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触及自己心中的梦想。学习榜样,以榜样人物为榜样,用榜样的事迹鞭策自己,让榜样精神照亮逐梦征程,勇敢做新时代的实干家,知行合一,即使不能实现,心中也要充满希望,做一个对家、对党、对国、对人民忠诚尽责的共产党员,献身时代梦想的人。

文字来源:段园睿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观看《榜样》有感1000字


观看《榜样》有感1000字
文|黄彦军
近期,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榜样》在央视开播,阿拉善分行党委组织机关党员专题进行了观看,该节目以邀请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到场,通过先进事迹再现、典型代表访谈、嘉宾现场讲述等形式,用平凡的故事诠释了党的理想信念。通过观看他们的先进事迹,聆听他们讲述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感受他们那种对党的忠诚,这种榜样的力量,值得青年员工去深思、去学习、去实践,这也引发了我对"如何将这种力量融入到农业银行人的事业中"的思考,将我带入了根植基层员工企业文化的话题。
首先,理想信念是根。身为农业银行人,"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是不懈奋斗的使命,"把农业银行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是始终坚持的理想信念,一个使命感强的员工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只有把这种信念与履行岗位职责有机结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把理想信念产生的精神动力付诸于完成岗位目标任务中,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每一个农业银行闪耀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滋养枝繁叶茂的根,而这一信念正是农业银行持续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次,企业文化是魂。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难倒很多农业银行倾心于业务的精英,延伸到基层一线,简而言之就是"围绕客户、创造效益",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榜样》的事迹带出了一个个嗷嗷叫的团队,而农业银行的发展大潮中,我们也能看到散布在全国各个角落响当当的团队,经营实践中,全行春天行动的耕耘文化、比学赶超的竞争文化、双基管理的合规文化、青年英才的人才文化,这些殊途同归的农业银行文化,凝聚成了强劲的内生力量,推动着全行业务经营蓬勃发展。
最后,榜样力量是血脉。农业银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优良传统和凝聚全体员工的农业银行精神,也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不畏牺牲的榜样员工,他们是各层级和岗位的主心骨,他们的身上有着强大的"磁场",释放着榜样的光辉,凝聚着发展的力量,而这种主人翁责任感和创业敬业精神,正是新时期农业银行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农业银行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强大动力。
根植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饱含了对企业文化的深入领悟和经营发展的有效落实,特别是在基层一线,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的文化理念更需要落地生根,推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质效和利润创造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弘扬凝心聚力的榜样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心系着根、载着魂,带着榜样的力量,不断"争市场、抢客户、求发展、谋福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焕发文化的榜样力量,真真正正地推动农业银行实现长足稳健的发展。
-作者-
简介:黄彦军,2011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加入农行大家庭,现就职于农业银行阿拉善分行。在工作中,乐于将丰富多采的打拼故事通过多种平台与同事分享;在工作之余,喜欢用跳动的字符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观看《榜样5》有感600字


2021年3月22日晚8点,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5》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定远县第一初中党支部全体成员在学校科技楼会议室,集体收看了《榜样5》的直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看后感触颇深。节目聚焦“抗疫战争”,以生动全面、鲜活具体的形式向5位优秀共产党员和2个先进党组织展现伟大抗安神的故事致敬,营造出全体党员、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疫”路上中华儿女发扬着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是让疫情积极向好的重要法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谢谢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你们为抗疫做出的点点滴滴让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的年轮中熠熠生辉,你们的平凡坚守与担当标注出闪亮的民族精神坐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屏幕中走过的一个又一个先进的典型让我们一次次感动,回到我们的现实,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榜样”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榜样。他们为了在春天开花,长成大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我们作为工作在教育战线的一名普通党员,要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在三讲台上感悟榜样精神,传递先进力量,接受榜样的指引,朝着他们的样子去努力。用先锋模范的力量践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的使命,把育人岗位作为施展才智抱负的人生舞台,怀揣锐意创新的頭气、敢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成为推动定远教育发展的实践者。

观看2021年《榜样》心得体会:树榜样标杆 向榜样看齐


2017年《榜样》心得体会:树榜样标杆 向榜样看齐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榜样》于9月28日晚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通过一个个平凡、生动、感人的故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引起广大人民的热烈反响。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树榜样标杆,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初心是什么?龚全珍和甘祖昌用他们的一生作出回答: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身负重伤。在和平年代,躬身农村,省吃俭用,帮助乡亲们兴修水利、改造农田、购买化肥。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事。”这是扎根农村58年的“太行公仆”吴金印的座右铭。为改变狮豹头公社村民吃不饱的境遇,他带领村民改河种田,生生用双手拼出一条生路。把群众冷暖放在心,把群众致富压在身,为人民而奋斗,这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同样的,吴亚琴把居民们的事放在心上,当作头等大事。几十年来,她总是第一时间解决居民们的事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启动资金,班子成员就以个人名义贷款;没有资源,就在土地上做文章,推动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没有种植技术,就请农业专家指导;没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就请经销商到田间地头搞“订单农业”。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党总支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如顶梁柱般撑起塘约村这栋“房子”,带领村民摘掉“贫困帽”,走出塘约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要向榜样看齐,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以新业绩新气象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榜样》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专题片《榜样》,感触颇深,该专题片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用榜样的身体力行,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刻入共产党人内心深处的亘古不变的誓言和坚守,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青春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守护着国家和人民,不怕苦不怕难,不畏牺牲,英勇前进,用生命书写为人民服务的辉煌篇章,践行一心为民的壮丽誓言。

《榜样》是当下教育培训党员的生动教材,也是千千万万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精神食粮。坚定的信念信仰、心怀群众的情怀、勇于当担的责任意识、创新奉献的进取精神无一不让人心中充满感动和敬佩,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一步步向优秀党员靠拢,一步步成为高素质的合格党员。

陈先达教授敢于创新,用与时俱进的新观点,抵制不良思潮,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正确的道路上燃起一盏明灯;龚全珍同志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记,却用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共产党员,他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希望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关怀;吴金印同志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益民好支书,为党为人民站好每一个岗,他心系群众,一心想着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榜样,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力量,给我们以正确的方向指引,作为一名党员,应学习榜样的优点长处,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2021年9月《榜样》心得体会:传承榜样精神


2017年《榜样》心得体会:传承榜样精神

“他们富于理想,敢于创新;他们一身正气,心系群众;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坚守信仰,践行誓言。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榜样》2专题片开场白诠释了“榜样”的内涵。正是无数个榜样精神,汇聚成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以实际行动,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
学习榜样就是传承“精神财富”。一生潜心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学教授陈先达老人,被誉为“行走的马列主义字典”。他说道:“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他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已是耄耋之年的陈教授身居斗室,胸怀天下,用他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里,在社会中传播,体现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高尚品格。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榜样,是时代的精神财富,是党的和国家的精神财富,更是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学习榜样,当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去领悟,去传承,用榜样武装共产党人的头脑,坚守信仰,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再创辉煌。只有把这种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我们党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才有更强的生命力。
学习榜样就是传承“物质文明”。开国少将甘祖昌将军夫妇放弃城市生活,解甲归田,回乡务农,数十年如一日,毕生勤劳俭朴,心系贫苦乡亲,用共产主义信仰带领乡亲脱离贫困落后;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以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带领人民群众开创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新局面;80后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江村,扎根基层,砥砺品质,克服困难,用永不言败的精神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用大无畏的精神,不怕困难,同甘共苦的意志干事业。学习榜样,就是学习他们追求“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追求“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正是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学习榜样是传承我们党的“物质文明”。
学习榜样就是传承“文化遗产”。没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就不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铸造出精勘的技术水准,更不可能成为大国工匠。“你要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专心爱上自己的工作,我相信任何一个努力过的人都能为大国工匠。”胡双钱说。学习大国工匠的精神,就要学习他们的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如同一幅艺术作品,下的功夫足了,就能成为精品,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凝聚着共产党人追求理想、甘于奉献的血和汗,千古流传,永垂不朽。我想这就是大国工匠的丰富内涵,是忠诚于信仰,付之于行动的结晶。这种榜样,是党和人民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骄傲,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们应予以传承、弘扬、保护。
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榜样无处不在,榜样就是身边。榜样是时代的精神财富、物质文明、文化遗产,是党的革命先锋,我们要大力传承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所说:“我们要把革命精神弘扬下去,不仅我们这一代要传承,我们下一代,也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2017年《榜样》观后感:汲取榜样“内在的力量”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邀请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到场,用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彰显了一批批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榜样》节目中的先进人物用平凡的故事戳中无数人的泪点、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身上散发着一股魔力的廖俊波,秉持科技报国理想的黄大年,搭上一条命也要造好一块田的吴金印,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吴亚琴,用两年时间让一个村摘掉贫困帽的左文学等等。哲人有言:改变世界不需要魔法,只需要我们发挥出内在的力量。榜样就是共产党人“内在的力量”。

于兢兢业业中坚定信仰、永葆初心。有“行走的马列字典”之称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一辈子跟马克思主义打交道,他说“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姓马”是专业,“信马”是信仰。当被问及对信仰的理解时,陈先达教授铿锵有力地回答道,“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他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党员。”曾有哲学家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汲取榜样的力量,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于平凡工作中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太行公仆”吴金印在肾摘除手术后三天他就出院,忍着伤痛出现在荒山治理的工地上。40多年里,他带领群众拓荒开田,让荒山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只要群众还需要,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始终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议。忠诚于党、心系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够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汲取榜样的力量,就是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于极致做事中勇于作为、艰苦奋斗。面对底子薄、基础差,而且属于整村搬迁的雪东村,尼玛江村并没有放弃。他事不避难,为了开办村里第一家家具厂,8次登门说服村里为数不多的手艺人带领村民办厂,四处筹钱,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2万元存款,建成了雪东村第一家村办企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一门心思苦干实干,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汲取榜样的力量,就是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有奋发有为的激情,咬定青山的执着,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真正干出一番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广大党员干部要沿着榜样的足迹阔步前行,汲取榜样“内在的力量”,坚定信仰、永葆初心,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勇于作为、艰苦奋斗,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在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布上,书写下新的篇章。

观看2021《榜样》发言稿


向榜样看齐是时代的呼唤
近日,2017年《榜样》专题节目9月2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人们再一次走近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这些共产党员先进典型,感受他们执着于初心、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一个村就像一栋楼,党员干部就是顶梁柱”,这是贵州唐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对“党员干部”这一身份的理解。仅用两年时间,让一个贫困村凤凰涅槃、实现脱贫,靠的就是党员干部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同样的感受,还来自xz雪东村的原第一书记尼玛江村。为了带动雪东村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尼玛江村四处筹钱办厂,甚至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为村民垫发工资,动员父母亲友带头购买村里生产的家具。这些致力于脱贫攻坚的基层党员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贫困群众证明了“顶梁柱”的力量。
本期《榜样》节目,除了缅怀黄大年、廖俊波、李保国、阎肃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榜样,而且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到了吴金印、尼玛江村、杜丽群、吴亚琴、陈先达、徐川、胡双钱、景海鹏等坚守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精彩人生的共产党员。这些榜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在执着坚守中奉献社会、温暖他人。恰如“小巷总理”吴亚琴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居民的事就是爹的事、妈的事、兄弟姐妹的事”。将居民视作父母兄妹,幸福社区的建设自然是水到渠成。
因此,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向榜样看齐就变得触手可及。只要我们像尼玛江村那样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像杜丽群那样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就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拥戴;只要我们像胡双钱、景海鹏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我们也能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只要我们像陈先达、徐川那样坚守和传播信仰,就能把更多有坚定信仰的人汇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花园百花齐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我们党要进行的伟大斗争、推进的伟大事业、实现的伟大梦想,全体共产党员必须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扎实工作,进一步树牢勇于担当的时代品格,进一步彰显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成就无悔人生。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观看《榜样3》有感:让榜样精神照亮逐梦征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看绿皮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