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不肯去观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在穿越剧,碟战剧,3D影片,都市爱情片大行其道的当下,人们享受到的不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就是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而《不肯去观音》显得兵微将寡,难以与之并驾齐驱。其实不然,《不肯去观音》虽然没有《西游降魔篇》的鸿篇巨制,也没有《建党伟业》强大的明星阵容,更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剪短而有感染力的台词,以及一幕幕朴实却又细腻的画面。慧萼求佛,莲妹济世,光王登基,余善人之死,就是这些借纯粹的表相刻画出来的人生百态才更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不肯去观音》这部影片是发生在唐朝武宗灭佛的那一段血腥历史,影片忠于历史,还原传说,表面给人们描述了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建院的由来,实则真实客观地描述了生死别离、命途多舛的坎坷与心酸,及传递了大善大爱的正能量。

“要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无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善心善愿。影片中李纯饰演的莲妹,充满爱心,热情大方,乐善好施,至清至纯。当她想到别人的痛苦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无论是挺身为素不相识的尉迟挡剑,或是看到慧萼和尚跪求无尘大师,风雨交加陪他长跪石板,还是坚持零晨采露水为深受重伤的光王治疗,都可以体现主人公莲妹的善良与大爱。放眼今日之社会,当听到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就“岁月号”,船长和部分船员在事故发生后没有救助乘客时,我们的心,酸了;当昆明恐怖分子砍人事件举国震惊时,我们的心,冷了。“请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逃狱后的莲妹对海生说:“我要回大牢,我不能为了自己活着而连累其他的人!”爱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念善行,让至善至美的精神入驻心灵。不肯去观音,不是不肯去,而是心中舍我济世的愿力还不够强大,不肯与大慈大悲的善与爱为伍。就像影片中的橘皇后,有感本国战乱难息,两次迎请密色观音宝像,但她又可曾懂得:若没有大慈大悲,大善大爱的精神,即使把宝像请回日本也难以平息战乱。当每个人心中都有大善与大爱,社会才能实现大和!

“心不洗不白,志不磨不坚。”东瀛和尚慧萼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前来大唐历经千辛万苦,两次前请密色观音像,最后长跪殿外披星冒雨绝食三日才感动皇上。坚守心中的信仰,成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一个人只有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才能达到目的。慧萼求佛告诫我们: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的狂热。

再看命途多舛的光王,从小就饱受苦难的他为了躲避皇权的迫害,多年装疯卖傻,藏躲古寺;被迫追杀受重伤,在外历经千辛万苦,几经波折最后终于登基称帝。人生要走的路,总是充满荆棘,不可能一如既往的百里平川。正是这一波三折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光王不折不饶的王者形象,为他之后登基管理社稷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心浮气躁的青年啊,残酷和无情,有时也会成为我们步入卓越的一张入场券。

影片剧情虽然很简单——余善人之死,慧萼求佛,莲妹济世,光王称帝,但从表相看实质,故事中有尘世的灾难和死亡,也有心灵的祥和与美好,有生死别离的苦,也有大慈大悲的爱与善,有生命的凄风苦雨,也有暴风雨过后的绽莲和彩虹。在如今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可曾驻足想过,我们是否也需要一部类似《不肯去观音》的影片来做一次心灵的清扫?

——曾玉祥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不肯去观音》电影观后感


电影《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少年时在家乡就住在弘法寺旁边,也有几个相熟的出家人,于是经常进出于大殿和斋房之间,吃过一些供果和斋饭,见过一些法事和盘禅,久而久之对佛法也有了些许个人的领会,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觉得信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以涤荡内心的污尘,清洗罪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匪盗之徒都能被佛法感化,境界是何等的慈悲。

于是当知道有《不肯去观音》这样为菩萨拍摄的电影时,就很生相往,观影过程中,也确是再次聆听到佛法宣诏,字字珠矶之余,每一个色都有让人深有领悟的故事设定,把佛法融入电影中。如纯纯的美女李纯饰演的莲妹,视每一个人都如亲人,哪怕敌人,不止是菩萨心肠,更是少女的人性之初,如旭日初生般明媚;再如东瀛和尚慧萼,在因与果,求与得之间苦苦徘徊,纠结于求佛像而忽略了佛心,终于在经历千难万险后得道,传灯与普陀道场,可谓一代宗师;又如武者尉迟将军,忠与义之间两难取舍,一马当先却只是迷途打转,难得善终;最后举一个例子是秘色瓷大师余秀峰,一生向善,大善变大智慧亦成大勇,虽然血染普陀,却留下香火代代相传。

这是影片中最有佛缘的几个角色,而如聂远饰演的光王,王者之路、重重追杀,宫廷权谋,得助于莲妹一家的庇护,有点类似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给影片增加了更多表面的戏剧性的看点,然而打打杀杀中最迷人的,却不是争斗,而是慧萼求佛,莲妹济世,不肯去观音院的前世今生。

故事发生在唐朝武宗灭佛那一段血腥的历史,但给观众的感受在惊险之余还是非常美好就像影片最后一幕,所有主角的后世在观音下祈福,普陀道场一直拉至远景整个地球,浮云下的世界美好依然。好像在宇宙中真的有一尊观音或许就是莲妹,在遥遥的庇护着我们。现在是美好的,但我们都知道,每一尊佛像的背后,都有着惊天动地的故事,或杀劫,或苦难,或路迢迢,或情漫漫,不经过淬炼,得不到真金,就像余秀峰的三代单传,善念善行,才烧出一尊秘色观音,这样的历程其实在佛教的故事里只是沧海一粟,只有到了佛像面前,你才知道肉体和凡俗是多么渺小。

和佛教有关的电影,《不肯去观音》无论内涵还是表相都是相对很纯粹的,我能记得的比较有内涵的日本的《罗生门》,比较通俗流传甚广的《少林寺》,比较极端如《春夏秋冬又一春》,近些年比较受欢迎的或许就是《少林足球》《西游降魔篇》,另外向佛法致敬的电影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台词和《不肯去观音》有多处相近的《一代宗师》,这足以说明,佛教对于亚洲电影的影响,是深刻的。

和西方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电影不一样,我们东方有宗教电影都是美好而又详和的,讲述的故事虽然布遍灾难或死亡,但整体都是明亮且经典的,犹如《不肯去观音》观音现身时,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和莲花。这种特质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爱每一个人,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都很需要《不肯去观音》来给自己做一次灵魂的清扫。

《不肯去观音》影评:佛的伟力


《不肯去观音》影评:佛的伟力

其实,海天佛国普陀山的开创者是日本的和尚慧萼,足见大唐时代中国文化极强的包含性,传说,当年慧萼奉日本国橘太后之命于854年来唐,登五台山,于岭顶求得一尊观音圣像,858年,即唐大中十二年,护圣像回日本途中,经海路补陀洛伽山边(宁波故昌之海滨),船忽然不动,及请出圣像,船始能行,慧萼于是停船而建寺奉像,号补陀洛伽山寺,其后乃有普陀山观音道场。

慧萼的这段故事,最近被拍成电影《不肯去观音》,橘太后还是我当年的偶像中野良子。

佛教最正宗的来源是印度,佛教对中国来说其实也是泊来文化,但在慧萼和不肯去观音的传说里,五台山的一尊观音圣像日本僧人带在身边,行至海边而不肯去国,实质上这个观音已经中国化了,就是这个故事,也在说日本皇室向中国求观音圣像,期冀以观音菩萨的慈悲力量启蒙日本社会的原始混沌,所以,这里的中国大唐已经是佛教文化的另一处正源正宗了。

洛阳城外的龙门石窟,为唐代前后数百年间佛教在中国兴旺发达的直接见证,尤其在民间,老百姓医疗条件差,生了病治不了,就只能拜佛祈祷,其中必有若有痊愈必当重塑金身的誓言,结果一定也有许多不知什么原因病患尽去的事例,于是民间大兴雇佣匠人上龙门山凿一尊佛像还愿的风气,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是女皇武则天为还愿而凿;所以,佛教在唐代之兴,大多也缘于皇家的推崇,而皇家所以推崇,其实亦因即使是皇家也逃不过生老病死,求仙问佛不过是他们想健康长寿的本能反应。

在《不肯去观音》里被作为反面人物呈出的唐武宗李瀍,他能成为反面人物的最大理由是曾领导晚唐最大的一次灭佛行动,电影里没有明确交待武宗灭佛的动机,多是李瀍偏信了道士的馋言,而其实,因为唐朝早期佛教兴旺,尤其有武则天的推动,至晚唐时,佛教已经不是止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不肯去观音》里亦表,武宗命尉迟将军(牟凤彬饰)灭佛,对僧侣最狠到杀掉,最慈的也是强迫还俗,还有就是查收寺院的财产,皇家和国库却因此得到大量金银财物的补充。

不过,正是那位不信邪的唐武宗,在灭佛令出台后很快暴死,这或者在民间会得出因灭佛被报应的朴素结论,在咱老百姓眼里,这种佛法之伟力无边想想都令人胆战心惊。及至接下皇位的唐宣宗李怡(聂远饰),又是曾自小在寺院修行的佛教徒,于是再接下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更是一发不可收。

《不肯去观音》虽然表的是佛教故事,但电影传播的对像仍然是当下的那普罗大众,所以故事里加添了一位聪明漂亮的莲妹(李纯饰),莲妹与五台山的观音宝像同日出生,这在宗教的神话里很容易会被附会成观音转世,莲妹在慧萼和他的船队归国遇海啸之关头舍身相救,这是本片第二次显示佛(观音)的伟力,但这次显示的不再是令人胆寒的镇妖伏魔之伟力,而是令人感激的慈航普渡之伟力。

两次伟力显现,一刚一柔,一死一生,或这才是这部佛教电影里埋下的大伏笔。但我想,要真正感召到佛的伟力,只看看电影或许不足,最好要到普陀山走一遭,亲自感知一回。

《血观音》观后感


《血观音》观后感

《血观音》又名《修罗花》,电影英文名字叫做"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谁是the bold?谁是the corrupt?谁是the beautiful?母女三人哪个不是笑里藏刀?三个人都颇有姿色,但她们心机之深,害人之狠,又似乎都算不上美。也许有人认为这三个词各有所指,但我觉得这三个词是对母女三人共同点的总结。为什么想到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之前看过电影的片花,剪辑的很精彩,在第54届金马奖时,《血观音》贡献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还爆冷拿下了最佳影片,成为54届金马奖的最大赢家!所以有了对想看这部电影的期待。

影片的场景设定在了20世纪80年代的南台湾,呈现了浓郁的诡异感,虽然其中没有任何恐怖、血腥、暴力的镜头,但是每每想起还是感觉后背发凉,片里涉及的语言就有普通话,闽南语,日语,粤语。单看片名"血"具有肃杀之意,"观音"有"慈悲救苦"之意,两者结合在一起矛盾至极,象征了"披着优雅至善的外衣却大行恶道的魔鬼",不但呼应"表里矛盾"的嘲讽效果,更代表对人性缺乏感情、爱、及善念的拷问,故事曲折离奇,发人深省,和暖暖的青春片相比绝对是一部有些重口味的黑暗电影。

经营古董买卖的棠府,分别住着三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人生的女性,棠夫人、棠宁和棠真三人,不过她们唯一相同的就是很懂人心,母亲棠夫人,名唤月影,是棠将军的遗孀。举止雍容,七窍玲珑。穿梭于政界和商界的名流之间,开派对、攒饭局,用一张笑面的脸,加一张会说话的嘴促成生意,从中获利。大女儿棠宁,一出场就是禁忌镜头,一人与两个男人的火热场景。她八面玲珑,又性格带刺,一面与母亲针锋相对,嘴不饶人,一面又承担着交际花的职责,替母亲应付着场子上突然而至的麻烦,以及出面为母亲的生意牵线。小女儿棠真还在上学,却已经帮着母亲端茶递水,像个听话的乖孩子,她和林议员的千金林翩翩是好友,却又暗自喜欢着林翩翩交往的男朋友Marco.一家三人通过高超的手腕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周旋于高官夫人之间,平时看似在一旁斟茶倒酒、实则是在穿针引线。不料某晚发生了一场灭门血案(案子的灵感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政界的一些黑幕,影射刘邦友血案,包括"白手套"的存在,也被称作"人头",是替幕后boss去做一些脏事,或是脏的买卖,而让boss们两只手干干净净赚脏钱的人。片中的大女儿棠宁其实就是棠夫人的一个"人头".)棠家因此被卷入其中,但事件越演越烈,最后也导致棠家三人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

影片中呈现的政治腐败样貌和现实中的如出一辙,既然牵扯到了政治,片中人物不外乎是些达官显要,虽然以女性为主,一开始可能会让脸盲的小伙伴们看的有点凌乱,表面上大家看起来有说有笑、和乐融融,但私底下却机关算尽、暗潮汹涌。最后,棠家三个女人无一得善果。算是因果报应最具象的体现了,棠宁上了通往自由的船,最终消失在火焰中,棠真对爱情的执念,让她最终迎来的是对爱情的幻灭,而棠夫人最终受罚于她一手调教的棠真。成年后的棠真撕掉了棠夫人放弃积极治疗的签字书,让病入膏肓的棠夫人躺在病房里活不好,死不成。

三位女性的角色立体又具多面性,其互动火花实在令人赞叹,可谓各怀鬼胎又"相依为命".导演在最后的旁白,更为电影点名了爱的重要性,反而衬托出了故事的隐晦,人心的乱象,不怕重口味黑暗电影的小伙伴们,我就不在这里透露剧情了,愿看完电影的我们重新理解爱的定义。

END

作者:孙静

千手观音观后感


生 命 之 舞

--《千手观音》观后感

淮南英才中学八(2)班:朱子悦

“当--”一声悠扬的钟声划破宁静。幕帘刚一拉开,台下立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苗条的身材;看到了那娇美的容颜;看到了那绚丽的服饰。他们微笑着,淡淡的笑容让观众陶醉了,每一个人都痴迷的忘却了一切。

舞动了!他们手上戴的金色饰品,手心里那一只祖母绿的眼睛,那又细又长的指甲无不一一跳跃着。“唰--”无数只手臂伸出,瞬间又有无数只手臂收回,来回反复,扣人心弦。她们舞动着金色,舞动着炫丽,舞动着耀眼的灯光。音乐慢慢加快了脚步,舞台上七彩的灯光变幻莫测,古刹的钟声清幽悦耳。演员用细碎的舞步疏散开来,全身舞动着,优雅的、神秘的、绝美的音乐满载着月色,跌宕开来,荷花在空中次第开放。当千手观音伸开时如孔雀开屏一般让人沉醉,如“神六”升天让人激动,如清莲荷花让人仰慕。台下观众早已赞不绝口,掌声雷动。她们舞出了残疾人的坚强,舞出了炎黄子孙的精神,舞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君若天上云,依似云中鸟;君若湖中水,依似水心花,人间缘何聚散,莫作昙花一现……”古典韵味的乐曲让人如闻佛界的梵音;圣洁灵动的舞姿让人如见观音的婀娜。特殊的舞者,用特殊的舞姿表述着内心;用特殊的动作发着对生命的热爱。她们不言、不语、不骄、不躁、无声、无息、无求、无欲,用圣洁的花瓣装点着人间。无声的世界里传来了巨大震撼,我们无法用言语去称赞。

21位聋哑人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她们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她们在舞动中演绎着爱;她们在娇美中自强;她们在寂静中呐喊;她们在沉默中奋起。她们震撼了观众,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指导教师:沈德琴

血观音观后感范文欣赏


《血观音》是一部于2017年播出的剧情电视,该剧主要由惠英红、吴可熙和文淇等主演,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三代女人一个家,让孙女成为自己的女儿,美名曰为了女儿好。整部电影的贯穿是在最老那一代女人棠夫人的欲望,三代人各怀心思,但很明显女儿与孙女都受到棠夫人的影响而走向不同的结局。

棠宁看起来很叛逆,她非常渴望拥有自我,却无法摆脱母亲施予于她身心上的控制。她为达到母亲要的结果,不断去做一些违背自己的意愿的事情,就算利用安眠药或毒品来催眠自己,但并没有得到看起来柔弱的母亲的可怜。母亲的一句我为你好,总让她坠入深渊中,无力抗争,只能不断借助药物或疯狂的行为来发泄种种压上心上的恐惧。

棠真唯母(棠夫人)从命,就是一个乖乖女,她甚得外婆的真传狠毒。自小种下的种子,并付之行动,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呢?喜欢上好友翩翩的男友,为了夺取爱人,甚至痛下杀手。后来才了解到翩翩的所谓男友,也是租赁关系,是翩翩用手段留下来的。知道这真相的她已经太迟了。

剧中棠宁想带女儿真真离开这是非之地,来躲避棠夫人的利用与谋害,而真真不为所动,她觉得留在棠夫人身边没什么不好,甚至出卖母亲来讨好棠夫人。那时候的真真应该是真心想留下来的吧?当时为说服真真,棠宁也说了一句我带你走,也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害了两代人,包括棠宁最终在逃脱的路(船)上被炸死。看着这一幕的真真醒过来了吗?或许为何在剧终时真真不惜一切要救下病危的棠夫人,让她想死也死不了这种生不如()死的原因吧。

棠夫人最终也是为了利,她牺牲了自己的女儿棠宁,值得吗?答案在剧中是肯定的。但在我看来,肯定不能接受。生命诚可贵,且棠宁也一直为讨母亲欢心,不断逼自己做一个交际花,赚了不少的钱。但贪婪永无止境的,所以棠宁要摆脱这一格局,必须离开。棠夫人也从没想过要放弃棠宁,所以棠宁一旦脱离自己的控制,她就来个玉石俱焚的结局。

财富有那么重要吗?有人说,财富能够买命,这个我绝对的赞同。但财富也不会从天而降,世间哪来那么多的国民老公或王多鱼呢?在平凡的人,能够养活自己,或养活家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能够换取更多的财富,或者就是要用命来换的。以其如此,又何必以钱换命呢?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对得起自己和家人的呢?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时间,而拥有有限的时间该如何用,才值得思考。有得必有失,怎么取捨,还是任君选择了。父母总会为我们选择一条为你好的道路,这样子真的是最好的吗?父母认为平坦舒适的路,其实在我们走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反过来,我没达到父母的要求,还要被逼接受让别人觉得我很白痴的感觉。比如说,有那么好的条件,还混成这个样子。想当年我成绩不好,邻居就说了:哟,你都不用干活什么的,专心读书的人,还读成这个样子。愧对你家人了。其实我想说,我不用干活跟我成绩没太大的关系,我是真蠢而已。用为你好来禁锢别人,真的是没那么好吧?!

喜欢《不肯去观音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