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一粒糖丰子恺读后感

一粒糖丰子恺读后感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200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2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200字:

《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真好看,主要是讲种子旅行的事,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我知道种子可以靠小鸟去旅行,可以靠动物的皮毛去旅行,还可以靠风去旅行。

有些种子的样子很奇怪。有些种子还会飞,比如蒲公英。猪殃殃是什么植物?我真想见一见,不知道有没有毒。还有,我特别想研究石榴,因为我很想知道石榴果实里面的汁是怎么形成的。妈妈说:“等你以后长大了,看更多关于植物的书籍就会明白的。”我很期待哦!作者:田梓铭

点评:田梓铭小朋友,你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好孩子。更可贵的是,你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且能用通顺、流利的语言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老师被你的聪明所折服,继续加油吧,小宝贝!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安的种子读后感


安的种子读后感(一)

我的种子

任琴

我在听我的搭档星宇讲绘本《安的种子》,投影仪上每一张图片像定格的电影镜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本绘本以前读过好几遍,但以这样的方式读,更抵达内心。结束时我分享说:我觉得我就是安。今天听的过程里,我一直沉浸在深深地感动里,有挂着眼泪的微笑、有释然后的舒心、有自我洞察的喜悦。

读后最大的感受是:在适宜的时间适合的地方,种下属于你的种子。因为我们的春天都会来到。

只要,你,还记得,你的种子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三个小和尚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老和尚把三颗"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分送给三个小和尚:一个名字叫本,一个名字叫静,一个名字叫安。我曾经也像急功近利的本,要第一个种出千年莲花。也像用尽心思的静,把种子种在金花盆里。所以,像本和静一样,我曾经也种死了"种子".而我也希望像安一样,有一天,和交给他种子的师父、和曾经一起种下种子的师兄弟们一起享受这个的画面:在"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我感受到了让我我感动的根源,感受到了我自己的状态:我在渐渐成为安。而安,是我这么久这么久以来的理想。

故事里有两条线:一条是拿到种子的本和静,只围绕"种种子"这一件事所做的各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一条是安,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常里,除了"种种子",只埋头做当下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两条线,对比着我们每个人身处的"外在"和"内在".

"内在"是,我珍惜我的种子,所以我在接到手心里的那刻,把它放在了一个布袋里,挂在我的胸前,从此,没有摘下来。是我去集市买东西,遇到那个卖藕的人,他和我闲聊中,我就知道无论是千年的种子还是普通的种子,都要生长在适合它本质的环境里。是我扫雪、做斋饭、挑水时享受眼前小事的顺其自然,是我坚信理想在心,慢慢等待的喜悦。是我知道什么时间种种子。

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悠然地做事,安静地和自己在一起。于是我的内在就让我和我自己连接起来,也和自然连接起来。

总有听我讲课后的朋友说,你说的真好。

我微笑着说:能说出来的好,是因为我先做出来了。

《安的种子》读后感(二)

杨惠合

从孩子出生第七天开始,我们就开启了亲子共读的时光。在这1642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阅读。孩子从无意识输入到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习惯。一路走来,从没真正执笔写过什么,今天有幸成为小黑鱼绘本工作室的学员,为了如期交作业提笔写离开学校后的第一篇读后感。真是没有压力就没动力啊,为了能如期完成作业豁出去啦。

第一次读 《安的种子》时应该是在一个微信公众里,当时并没有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对故事里的精美画面没有多大印象,而三个人故事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我的孩子只有三岁多,个人认为目前自己的孩子不太适合阅读这本书,就没有去更深入的细读。不过《安的种子》一直在我的书单里,我在等待,等我的孩子适合时我们一定会一起阅读《安的种子》。

今天读《安的种子》是在逗妈的建议下,找个安静的时间,在一个安静的环境,慢慢品读这本安静的书。拿起书,仔细看着封面,在漫天飞雪的寒冬里,一个小男孩手中捧着一颗种子,从男孩专注的眼神里看出他很珍惜这颗种子,仿佛在思考着这颗种子的最佳播种时期。打开书的内页,一棵光秃秃的大树映入眼帘,作者好像在暗示我们天寒地冻,冰封大地,动物冬眠。此时不是播种的最佳季节。

在一座庙宇的大殿里,坐着本、静、安。师傅分给他们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么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断掉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来。静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温暖的房间里。

安接着清扫门前的积雪。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着它。

清晨,安又早早去挑水。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几天就枯死了。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故事中的本,静、安三个人代表了三种性格特点,本是一个性情急躁,急功近利的人。做事没有考虑后果,种子能否种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否"第一".静是一个性情细腻,华而不实的人。做事细腻过于谨慎对种子无微不至,但是他错过了季节,导致种子成长出来的幼苗枯死。安是一个性情平和,淡定踏实的人。安则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事物,知道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他掌握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等待合适的时机栽下种子。最后只有他的种子长成盛开的千年莲花。

世间万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其实教育也应该如此,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健康的成长。

《安的种子》读后感(三)

——播种自己,曼妙人生

"播种一种想法,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你我本是万千世界中的沧海一粟,在这片人生旅程的沃土上,我们播下了抒写美妙人生的誓言,用满腔的热情和信念去抒写美丽的画卷。

——题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一粒种子选择亲吻大地的那一刻,他就开始了与大地相容一起经历风雨的洗礼,一起感受成长的欢喜;当我们带着第一声哭啼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存在时,你我满心好奇得踏上播种自己人生的未知之旅。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我们犹如那颗"千年莲花种子"般无物可比。沐浴着父母无私的关爱,我们犹如雨后的春笋般茁壮的成长,无忧无虑。当有一天,我们在懵懵懂懂中听到了一个词"自己",我们开始在好奇和新鲜中寻找并探究"我要做怎样的自己".我们开始有了打造自己的想法,开始学会了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自己,并且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世界因为千形百态的万物而更加美丽动人,人生因为丰富多彩的经历而更加绚丽多姿。老和尚的三颗千年莲花种子分别给了三个小和尚"本"、"静"、"安",三颗一样的千年莲花种子因为不一样的种法收获了不一样的命途。本的急功近利,静的循规蹈矩,安的从容淡定,安然等待。小故事,大人生。当我们一起在沐浴夏天的清凉,欣赏那满塘盛开的动人的荷花,呼吸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时,我们是否会静静的思考:这三种迥然不同的结局,千差万别的心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小缩影呢?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创意学》读后感1500字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读《旅行创意学》读后感1500字:

拿出笔和笔记本,如往常一样,做笔记。突然问自己:你也去过很多地方呀,为什么不写自己的《旅行创意学》?于是坐在机场,努力回想旅行对自己产生的改变。旅行=勇气;旅行=清零;旅行=臣服;旅行=丰富;旅行=珍惜生命。

1.旅行=勇气;

很多人会羡慕别人:你去过那么多地方呀。可是,没有想到自己:为什么总是留在原地?

每次都觉得自己抽不开身,公司离不开自己;家庭离不开自己;似乎总觉得自己如何消失几天,地球都不会转了。

自己很多次在项目进行到关键时刻,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出去旅游。整个旅行期心里都挂念着工作。总是盯着手机,害怕有人要找我联系不上我;当没有人联系我时,就会想,是不是大家不好意思打扰我旅行?最初的几天都这样,直到某天突然对自己说:肯定是没有什么大事,如果事情重要,同事肯定会联系我的。

在那一刻才发现,并非是家庭,公司离不开我们,是我们无法将这些身份抛开。所以,定票或是报团的那一刻,是最需要勇气的一刻。是你接受自己可有可无现实的那刻。

2.旅行=清零;

初级户外时,领队总会提醒大家:到这里,我们大家都是平衡的;我们没有职位高低,没有年龄大小,大家都是驴友,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于是我自己也借着每次旅行,把自己清零。

当看到当地人,没钱也很快乐时,把自己爱比较的心清零;当看着当地人,物质很少,却一点也没有为缺少这些物资而影响生活,就把自己购买欲,读书笔记装备欲给清除;路上会无意中跟人比较,我一定要走到他们前面;晚上会问向导,明天要去什么地方,如果领队说一句,明天可能会有点难。自己就会给自己设很多很多限制……后面再慢慢的清理。

每次旅行,都是一个跟旧自己告别的过程。一路上,把自己给自己的设限一层层的丢掉;把自己最初的欲望与自卑一层层的丢掉;把骄傲和荣耀一次次的丢掉;回来时,只剩下:我可以!

3.旅行=臣服;

从尼泊尔出发去爬珠峰大本营时,最初每天会问领队:今天要去的地方住得情况怎么样;今天要去的地方,吃什么好吃;今天的目的地会有wifi吗?

后来就很佛系了,有网就有网呗,做一些有网的事情;没网就没网吧,体验一下没网的生活。和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人一起围坐在火炉旁边,烤袜子。

接受变化;也接受不变。

老公是一个不愿意接受变化的人。吵着出去玩,却总是把身边的事物跟武汉进行比较。有没有武汉漂亮,有没有武汉的东西好吃,有没有武汉热闹。

最初我很反感,觉得出来玩就是出来玩,为什么要比较呢?

后来想:可能这是他的说话聊天的方式,这样的比较,会让他有很多成就感。

4.旅行=丰富;

旅行带给我的改变是,丰富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一路上,对你有影响的,不仅是风景,还有每一个你见到的人,你身边发生的事,你见到的物,都可能会对你有启发。这个启发并非是在当天,可能当天无意中看到的一件事,却对你一生产生影响……

5.旅行=珍惜生命。

和家人一起旅行时,会觉得这样在一起真好;一个人去旅行时,也会觉得孤独的感觉很不错。

离得远的时候,才会更感激延边人对自己的关爱;走在悬崖边;救援直升机不断在头顶上盘旋时,会有种深深的感触,生命其实很脆弱。

卢卡拉机场,跑道只有460米,如果第一次飞机没有起飞成功,飞机上所有的人都要死亡。

没有我们平常那么复杂的安检;上飞机也不用关手机,关信号;座位是随缘,你想坐哪就坐哪;飞机起飞时,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在耳朵边不停的响。飞机在山间飞行时,我们会很担心,是否会出事。领队一直双手合十,口里似乎在念些什么;当地的尼泊尔人也全都这样。一个念头会突然冒出:万一我今天over了怎么办?如果我有幸活下来,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补充:旅行=创意

并非只有去景区,才能算是旅行;把自己当成外地人,把自己当成当地人,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有一次上课后,欣频老师说:记住此刻的音乐,当你自己在巴黎旅行,你身边就是埃菲尔铁塔,好了,你现在就走出去……

当我走出去时,仿佛真的置身于埃菲尔铁塔下面,看到了来自全球的旅行者,看到了身边美好的风景……

只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作者:妮妮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没有无缘无故的开始,也没有随便跌撞的巧合。之所以阅读这本书,是在自己即将毕业之际,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可以抽出时间出去走走,去做一个毕业旅行。至于为什么去旅行,从旅行中可以收获点什么,我想从这本书中,已经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旅行的出发点很简单,可能仅仅是因为一幅画中美丽景色的吸引,恰好这时也厌倦了现在的生活与环境,在严冬里想象夏日,在《冬日艳阳》的画册封面中找到了向往的地方,那便决定去吧。或是好奇心驱使我们一探究竟,亦或是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有违自己逻辑,去寻求与自己性情与逻辑必然的契合。总之,我们有很多种原因促使旅行,但必须了解自己是为什么去旅行,这很重要,接下来会解释重要的原因,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现实也不可取,极少部分人可以将旅行作为生活的全部,绝大多数人旅行之后还是要回归原本的生活,如果可以,在不打扰目前生活的情况下出去走一走,未尝不可。

影响旅行的因素很多,心态,情绪,矛盾等等。消极的心态在即将踏上旅行的时候,会觉得旅行非常痛苦疲惫,大量地行李,路线的规划,都会否定旅行本身。以及一种恐惧,两种矛盾,即将去曾经仅仅是在书本画册上了解的地方,万一差别很大,有桲脑中的想象,万一一模一样,这次旅行本身是否已经失去了意义。在旅行途中与同伴或其他人发生矛盾,致使情绪上的灰暗。半途而废或是形态或意识上的不完整都不是想要的旅行。我想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然,风雨兼程的本身已经是旅行的一部分。

真正美的画面很少,常常因为一张一段美丽画面的吸引而旅行,但不得不说,在旅途中真正美的画面就那么几张,寥寥无几,但为了追求这寥寥无几的画面,在其背后付出的艰辛是人们所忽略的,是否可以为此,付出很多,一路坚持,我想一开始就想明白为什么去旅行,那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

应该拥有旅行的心境,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我们也许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读后感

·

因为我们在马路上或狭窄的街道上,欣赏那些他们认为有些奇怪的小细节。我们冒着被车辆撞倒的危险是因为我们为一座政府建筑的屋顶或是刻在墙上的题字所吸引……。书中给出的答案在我心中无懈可击。

旅行之后,依旧要回归本身,更热爱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存的美好,不需要准备,不用舟车劳顿,现在完全可以做一个室内旅行家,仔细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个珍惜的画面。能通过旅行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审视和定义,这才是旅行最值得收获的。正如在书的结尾所写,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作者:华雷

漫谈旅行——《旅行的艺术》读书笔记1200字


漫谈旅行——《旅行的艺术》读书笔记1200字范文:

旅行是多么令人惬意的存在啊,约几个好友,奔上火车里,一下子就到了一个崭新的地方。在那里谈天说地,在那里遇见生活。

旅行和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相同的作用,正如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说:“书籍及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书籍在扩大着我们的视野的同时让我们发现很多平时无法遇到的惊喜,旅行也是同样,旅行是向外的放大镜,放大每一寸不曾踏上过的土地,放大每一丝欣喜,放大思想。所以古人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不无道理的。

近来很流行的概念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放下生活中的压力负担,到外面走一走。在大众的影响下,向来很喜欢这种旅行,似乎是青春期对于更年期的一次大叛逆,或是对社会的自我反抗,旅行此时是一份慰藉,是逃离的港湾。但是阿兰·德波顿在众多个旅行片段里却没有透露出对这种类型的旅行的向往。我们似乎很容易被一些旅行照片迷失了心智,澄澈的天空,干净的海岸,椰子树和比基尼。这些通过网络手段被剪辑过的旅行片段完完全全地抓住了我们的内心,似乎只有那样诗意的旅行才叫做“旅行”。然而现实总是和想象背道而驰的,当我们一时兴起跑到遥远的海岸,语言、旅馆、拥挤的人潮将我们推到了现实的边缘,这一切,都无比真实。“现实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我想起了17年底和好友B一头热跑到了南京,因为有另一个好友S在那给我们安排行程,于是一切便不用动任何脑子,只需享受。我们穿行过很多的博物馆,走在时而宽广时而狭小的街道上,夜里忙着赶作文和ddl,我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旅行穿越的各个著名景点是否有意义。

阿兰是这样解释的:“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这可能就是博物馆让很多人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南京是四朝古都,博物馆可谓是遍地开花,然而从一个博物馆到另一个博物馆,知识上的跳跃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我们只是一味的看一味的接受,在这里知识上的接收是无效的。我很赞赏每到一个城市就必到其博物馆走一圈的人,但是我毫无准备地迎头而上却让我不是很喜欢博物馆。

“旅行是万众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旅者迈出不一样的脚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纷纷跨出了旅行的步伐,从黄发到垂髫,无论男女,都陷入了对旅行的痴迷。但同时,“中国游客”的标签在全世界被深化,每一点不恰当的举动都变成了令国家蒙羞的大事,这是从大众的角度来讲的。当我们忽略这旅游大潮中的个体,着眼于大部分的游客时,却发现这脚步着实不太一样。被冠以“土豪”一称的中国大妈在美国疯买黄金,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不知何时起,旅行成了消费的代名词。这可能是对乌合之众最佳的解释,也就是,当个体沦为群体,个体便丧失了原有的理性。阿兰所论文化基调的不同对旅行脚步不同的观点,实在是让人大为赞赏!

如果你有一个休闲的午后,希望你读一读阿兰·德波顿的这本《旅行的艺术》,那个时候,可能你会想来一场真正的旅行!作者:沉鱼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2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粒糖丰子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