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00字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00字

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1000字 3篇。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1000字 3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终身追逐星辰的人
——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顾培童
一位步入老年的男人,大红胡子拉碴,行为怪癖。他是斯特里克兰,毛姆笔下的主角,令人厌恶又同时令人尊敬。
他是一个毫无感情可言的人,脑子里也许只有画画。他放弃了证券经纪人的职位,抛弃了家庭,舍弃了富贵安逸,去到巴黎。这样做的目的却只是一个:画画。画画对他的诱惑胜过一切,饥寒与病痛都不能阻止他作画的欲望。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斯特里克兰从未得到任何人的充分理解,他的一举一动都难以被旁人猜测。加上他狰狞的面容,更加使人望而却步,害怕接近他。他给外人的感受从来是矛盾的,甚至读者对这个角色的感受也是交杂不清的。
在斯特里克兰身边也是一大折磨。他生病了,服侍他的人得不到感谢;他经济困难,资助他的人没有回偿。斯特里克兰完完全全掉入了画画的魔咒,于他,根本没有人情。但同时,所谓的好友也对他怀着一种期待,一种渴望:期待他的画能出名,渴望他能一鸣惊人。这种矛盾的心情简直折磨死人。
不过,话说回来,斯特里克兰到底值不值得尊敬?他到底是讨厌的死心眼还是伟大的艺术家?谁也成就不了一个人,但单凭着一个人也无法成就自己——只有自己获得突破并且让他人看到,这个人才能“成就自己”。斯特里克兰苦心于作画,献身于艺术,本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他也能被认为值得尊敬的大家。不过,懂艺术的人认同他,不懂艺术的人只能袖手旁观,即使略知一二也对他的认知变了味道。他成了一个弃妻弃子的负心汉……
他对外人的感染力不扎实、不坚定,没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没能“规范”人们的认识。即使他在艺术领域多有成就,也绝对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博得信赖与欣赏。他的追求如月,很美好很诱人,但他忽视了生存的根本,没能珍惜每一枚“六便士”。
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向往的,青睐的东西。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夙愿,不同的夙愿如不同的月。究竟是月朗星稀还是众星捧月,依人而定。有些人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追求自己的目标,飞向高空的圆月,他们总有一种捉摸不透的仙气,难以接近但却有不可否认的抱负理想。更多的人追求弯月,希望身边的明星同自己一道发光,把黑夜的天空照得更闪耀。
“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求星辰的人。”他放弃城市,来到落后的岛屿,与土著交往,摒弃了红尘,靠近了星辰。那种活得毫无束缚,随心而行的人,就像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将抽象的理想无止境地放大,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上下沉的一边。如此不谙尘世的男人,固然难以在城市立足。
然而他用画笔和颜料勾勒出的尘世和现实,最终成了真正尘世与现实中的稀有财富。
一位逃离都市的男人,将灵魂寄托在画笔上,将精神展现在画布上。他是斯特里克兰,毛姆笔下的主角,永远令人尊敬。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陈钰涵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题记
你是否认识这样一个人:年过中年,业绩平平,与妻子孩子生活的很融洽?这种人,想必在生活中很常见吧。这本书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人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
可如果突然有一天,这个人突然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张“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就抛弃了身无分文的妻子儿女跑到了巴黎,你会怎么想?憎恶,对吧。书中的每一人一开始都是这样想的,还为他妻子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后来,书中的“我”到巴黎与他见面后得知他离家出走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画画。你也许会感到惊奇,不可理喻,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再后来,“我”搬到了巴黎,结识了艺术家——施特洛夫,正巧又遇到了他,并且发现他也常常要为了吃饭发愁,可似乎只要能画画,别的也就毫不在乎了。
过了几个月,他突然病了,病得很严重,于是住进了施特洛夫的家。施特洛夫和他的妻子全心全意地照料他,可等他稍微康复后却又把施特洛夫赶出自己的画室,要求要独自在里面作画——他当时在别人眼中画得并不好。看到这儿,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气愤不已,甚至想钻进书里狠狠地打他一顿,可这却不是最严重的。后来,等他痊愈后,施特洛夫的妻子竟对他产生了好感,要求跟着他一起走,可怜的施特洛夫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悲惨。
许多年过去了,他离开了巴黎,开始了在马赛的流浪生活。后来他又去了塔希提岛,与当地一名土著女子结婚生子,并在那里创作出了许多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画作。不幸的是,他患上了麻风病,双目失明,痛不欲生。可就算这样,他也坚持做画,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秒钟。
他就是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或者说著名画家——高更。
这本书书名中的两样东西——“月亮”与“六便士”在书中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可是书中的道理也离不开它们的象征意义。“六便士”是数目较少的一笔钱,非常平常,人人都可以拥有。而“月亮”则是非常遥远的,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是遥不可及的,并且总是那么神秘,不可捉摸。斯特里本来拥有着那么多“六便士”——幸福的家庭,稳定的收入。可他却并不满足于此,他追求的是“月亮”,他心目中的月亮。其实在现今社会中许多人都是非常“六便士”的,得到了一点微小的好处,就不愿意继续尝试追求更加远大的目标,不愿意抬头看月亮。说得好听点,这叫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可当你真正去尝试,而到达了“月亮”的境界时,你就会发现当时的“六便士”是多么的卑微。
可斯特里这个人说来也很奇怪,他作画时从来不允许有别人在旁边——任何人都不行。
画完的画也从来不想着卖掉,不轻易拿给人看,甚至有时画完就扔掉或烧毁。你也许会问,那他画这些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书中的“我”通过与他的对话猜测是因为他能感受到世上一些常人感受不到的独特的东西,只能通过绘画把他内心深处的想法表现出来,而等他画完后就认为他该做的已经完成了,那些画也就不重要了,于是毁掉也无所谓。他不求人们理解他,赞同他,只求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解放”,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
你也许还会认为斯特里有做的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他完全可以与妻子儿女呆在家里画画,为何一定要离家出走,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画画呢?这就是斯特里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了:他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每一个男人都需要经历一段爱情,但是当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不再需要了。他认为女人总是会想方设法想要讨好自己的丈夫,而那会让女人拖延他们实现理想的脚步。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道:“爱情是一种病,得治。”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出彩的地方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把“我”眼中的各种人的行为分析出了各种可能,并试着用可能性最大的一种说服自己。如果你对这本书还有许多疑问的话,去看原著吧,也许那会使你更好地理解“月亮和六便士”。

头顶的月亮,脚下的六便士
——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中沈洪
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王尔德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我想,这简直可以拿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
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年届不惑突然抛弃一切,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并因此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有位好心的画家赏识他,同情他,接他到家里养病。他却恩将仇报,“勾引”画家的妻子,并导致她自杀。他对家人、朋友、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酷,对世俗的一切观念都不屑一顾。只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不可遏制的追求欲望。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与世隔绝,娶妻生子,终于创作出了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又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这些伟大画作。他的后半生,就是为画画本身而活。只有画画这个过程,是让他醉心的,至于画作的价值,受多少赞誉,他毫不关心。
这就是整个故事。“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有象征意义的话很煽情。“六便士”代表了世俗的利益,“月亮”则是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读完了整部书,虽然不能百分百理解主人公的理想,但是十分欣赏他追求梦想的极致状态。虽然主人公的许多行为与世俗道德不符,但他的初衷却令我颇为心折。这就是所谓的“先人高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由思特里克兰德,我想到了更多“神仙”一样的人物!
2500年前的古印度,小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自小享尽人间富贵,但在看到世人生老病死的苦厄后,便决心舍弃王位与家庭,为大众求解脱之法。经过16年的苦修,终悟道,成正果——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华民国,有一位浊世风流公子李叔同,于39岁时毅然决然抛抛弃富家生活,遁入空门,度己度人,活出了恣意而为的心性、遗世独立的风骨——那就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耀眼的传奇。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失去王位而悲哀”,借用帕斯卡尔的这句名言,我们可以把这些奇人异士的精神史,看作是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无论是小说中的原型人物高更,还是佛祖、高僧,他们的决心犹如壮士断腕,选择了忠于自己的梦想,就像一个真正的勇士去挑战一切厄运。
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梦想从没有照进现实,而总是败给了现实。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正是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时代的特征反映在人的身上,就是金钱至上,物质主义横行。这也像极了今天的中国。如今,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放弃高薪职业和稳定地位,去寻找虚幻的梦想?有多少人的梦想不是百万年薪,宝马香车?每个人都低头寻找着地上的“六便士”,抬头欣赏月亮者,鲜矣!
我想,这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无所谓对错,但确实有高贵与平庸之分。如何选择,还是取决于我们追求的目标和人生观、价值观。
离经叛道追求“月亮”的不一定就是疯子,他也有可能是神明;循规蹈矩为五斗米折腰的不一定就幸福,他也有可能很压抑;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不应该是成功的唯一定义;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内心安宁,不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借口!
人生苦短,还是要回到内心,追问灵魂。生活也好,谋生也罢,做出自己的选择,无悔就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书中人物:

思特里克兰德,对于任何一个不屑理他的人他总是非常亲切,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喜欢同文艺界人士来往。

施特略夫,蹩脚的画家。

勃朗什,曾与思特里克兰德私奔的施特略夫夫人。

作者本人:

爱塔,思特里克兰德的最后一个夫人。性格特点:思特里克兰德”内心深处的半人半兽“灵魂深处没有感恩谨慎愧疚,十分的冷酷自私,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大概是有点倔强,内心深处有些看不起底层生活,喜欢与文艺界结交大概也把自己当作这类人了,施特略夫富有侠义心肠,也有发现艺术的心灵,坚定的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一名很优秀的艺术家。

勃朗什十分的安详,沉默,拘束有过一段羞耻的过往“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后来与思特里克兰德在一起,最终被抛弃自杀。爱塔思特里克兰德生前的最后一个夫人,陪伴了他最后的岁月。

文章主要讲述的故事:

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是一个有点成就的证券经纪人,工作顺利,有一个喜欢结交文艺界人士的妻子,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生活的很平凡也很让人羡慕。突然有一天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孩子,也舍弃了自己的工作生活,远赴巴黎追求自己的所谓的艺术理想。

月亮与六便士,月亮大概就是理想的生活和艺术,六便士(便士是当时的钱的计量单位,大概就是很小额的钱)应该就是指物质的生活吧。思特里克兰德先生放弃了物质生活,去追寻艺术和理想的生活。这一点其实十分值得我们去深思。文中,最后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在临终前创造了一屋壁画,他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品,但他临终时却坚持一定让夫人将他烧掉。或许在他眼里,已经追寻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艺术,对这以后将会产生的影响毫不关心吧。

其实读完这本书,内心有很多话想要表达出来,但是却又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说起。在这种时候越发觉得自己很没有文化。最后谨以文中两段话结尾,顺便记录一下。

“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解救出来。”

“世界是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引起命运对我们的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现实,是衣食住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中斯特里克兰原来的生活是众人赞许甚至向往的:有恩爱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一份虽无聊却收入不菲的工作。“现实”是极有道理的,价格更高的食物的确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无论我们追求与否,“六便士”都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

月亮是理想,是从心所欲,是看似飘渺的追求。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为了梦想几乎放弃了自己前半生奋斗所获得的一切。他说“我是为了不愧对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求。”他在现实与理想中选择了理想,用美好平静的生活换来了传世芳名,他不是为月亮而放弃六便士的嚆矢,只是其中的成功典型。“理想”亦是极具道理的,不从心所想的去追求,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多优秀,昊大无边的天,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轮明月,成为多少人追逐的美好。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割舍,如果做不到斯特里克兰般的绝对,我们不妨于现实的路上向理想的方向奔跑,袁隆平热爱研究,致力于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如今的他让理想充满现实意义;霍尊热爱传统、弘扬传统曲艺,人们喜爱欣赏他,也喜爱欣赏着传统曲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多崎作自儿时起就喜欢观察火车站,长大后成为火车方面的工程师。由此可知,梦想与现实可以兼得,正如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所写“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其实梦想是一个说出来就矫情的东西,它就像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奋力生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光明地凌驾于现实之上,让所有人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在现实中苦苦坚持,我们别无选择。廖一梅有言“跟梦想有关的一切对我是禁忌,在生活里你可以随意伤害我,我无所谓,但是你不能碰我的梦想。”把理想藏在现实之下,仅仅是因为理想尚未开花,不代表有人可以伤害种子。

倘若月亮与六便士不可兼得,则我会首选天边月。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余梦梦

当你四十岁时,会有抛下一切去追求自己也难以名状的幻梦与理想的勇气吗?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便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在某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抛下在他人看来完美的家庭、稳定的工作、优渥的生活、不错的社会地位,独自前往巴黎,并再也不曾回去。
世人难以理解,规劝、嘲讽、谩骂,说他不通人情,说他没有人性,说他着了魔乱了心智……思特里克兰德却从未在乎过这些。他心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吸引着他不断追寻,使他忘记社会,忘记环境,忘记自己。
他就这样像蛰伏于一间昏暗的阁楼,靠着零工和借钱度日,却从未忘记画画——哪怕他的画在世人眼里不名一文,甚至被嗤之以鼻。他有着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令人生厌的品性,却不曾屈服改变;他过着饥饱不定的破屋褴褛的生活,却不曾在意抱怨;他做过伤害至亲挚友的让人无法原谅的事情,却不曾愧疚,反而冷漠讥嘲。
他发现了隐藏于自己生命之中的真正想要去追求的东西。有神秘、原始、超乎人世的力量使他毅然选择抛弃一切慷慨赴身。而后辗转到达塔希提,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创造出了令世人称奇不已的划时代的作品,在病痛中完成了对自己问心无愧的交代。
有人说思特里克兰德是值得怜悯的,他为了梦想不得不承受着痛苦和失去的代价。而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怜悯远不及对他的艳羡之情。
当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并有勇气义无反顾地去完成它,这本身就是一场令人向往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冒险。至于代价,六便士远不及月亮的明亮与独特。
或许这么说过于理想主义,但是,为了现实而屈服于普世的价值标准,活成茫茫人海中按部就班的亿万分之一——成长、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养育、赡养、老去……真的甘心吗?
未知,真的是很吸引人的东西,也许下一秒生活就变得天翻地覆。会害怕吗?会恐惧吗?会有所顾忌吗?会退却吗?会……后悔吗?
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会。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大无畏呢?
会突然害怕,怕自己不甘于平庸却囿于平庸。
不少人在说,平凡可贵。然后让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组建一个还算不错的的家庭,祝你一生无事烦扰、岁月静好。然后呢?不知不觉地过完这一生,成为为人类繁衍前进而有所贡献的一粒尘土。
无可厚非。
大可以干着毫无波澜的事业,过着无悲无喜的生活,然后享受平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幸福小美好,几十年后带着这副苍老的躯体和安详的精神回到泥土。
也不算太糟糕。
可是,为什么呢?总是会有所不甘。
夜深人静时会不会向往塔希提的海水与阳光呢?会不会梦见椰子树下未油漆的木屋里思特里克兰德舞动画笔的身影呢?会不会羡慕爱塔对自己选择的坚定与忠贞呢?
我想会的。那种自己没有勇气选择和面对的生活,总是充满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
没有抛弃一切的决心,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在赚取那六个便士的让人或安逸或喘不过气的道路上,别忘了抬头看看那个照亮过自己的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600字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600字:

【有关“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我觉得《月亮和六便士》是这样一个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和成功,思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着他的噩运。所谓噩运,就是说思特里克兰德被梦想击中、被梦想胁迫。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正的梦想,不是父母、老师、舆论绘制出那个蓝图。

于是他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又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大洋、越过文明、越过阶级,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月亮与六便士》并不单纯是一个勇敢追梦的故事;也并非批判现实,仿佛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崇高的的梦想,是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可还是要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穿梭于灯红酒绿的夜色里,为了养家糊口,卑躬屈膝地捡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为思特里克兰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世俗一刀两断,不管不顾,再不回头。也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要以现实为代价,也就是说,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应该也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还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应该是能照亮我们内心的追寻之路。

未来我们会面对太多这样那样的选择,会站在合适各式各样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们追求的梦想是高雅还是庸俗,不管是月亮还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万丈。

愿我们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兰德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作者:吴辰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00字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00字

铁扇关门凌先生

跟随麦家理想谷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想起话题"理想与现实",如果月亮代表理想,那么六便士就喻指世俗的追求~金钱和功成名就。不同的人自然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确会徘徊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难以决择,或者说很难两全。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六便士:或许是无法忍受因为自己追求时旁人的冷嘲热讽,也不想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或者不想旁人用看待异类或疯子的眼神来评判,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把自己塑造成和其他人一样,从而完成社会的责任,这本也无可厚非。

当大家都低头捡六便士的时候,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却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并为了追求理想燃烧自身---放弃原来舒适的家庭和普通人的快乐生活,舍弃拥有的一切现世的安稳。他的妻子自然无法理解他的疯狂,原来忠厚老实呆板的丈夫不见了,变成了刻薄、自私无道徳的怪人,外人也觉得他是疯了,无情无义,这么决绝的不回头。弘一法师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也是在人生的中年四十岁左右,经历过人生的富贵和风花雪月之后,抛弃妻子儿女决然离开家庭,一个决定画画,一个一心修佛,眼里再无其他。世俗再无法打扰到他,固执地甚至有些偏激地放下所有,不顾他身后的妻子儿女父母的痛苦。

康德曾说"凡人立身行事,务使其行为堪为万人楷模",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无法完全做自己,人是社会中的人,做文明人,必须承担责任,这就意味着做别人要你成为的人,并非是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而作为独立个体的斯特里克兰以和世俗的责任决裂的姿态做自己喜欢的事,忠诚地做自己,冲破满是枷锁的人世,最后在一个远离喧嚣的隔世小岛上生活。"那里完全没有声音,那个夜晚是如此美好,乃至于你的灵魂似乎再也忍受不了身体的束缚".或许正是因为绘画对斯特里克兰来说,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他不仅不以为苦,甚至在灵魂深处感到快乐和自在,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就像献身于魔鬼一样,无怨无悔。甚至于弘一法师圆寂之时都没有多余的一件物品。

"幸福"两字的定义在每个人看来都不一样,你称之为蜜糖的东西他可能觉得是砒霜,谁能说物质上的成功是成功的惟一方式呢?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受本能引导而逐渐剥离社会规则逐渐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野蛮"人。从这点上看,仰望月亮的人比好好过日子的人更需要有一份勇气。

人生快乐有三个层次,初级的快乐是肉体的快乐,那是饱、暖、物、欲,中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那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高级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那是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使命。斯特里克兰和弘一大师无疑是灵魂快乐之人,我们常人无法企及。

那么作为常人又不甘平庸的人有没有可行的中间道路?兼顾平衡理想与现实。做一个不只是生存而拥有生活和情趣的人。胡适在致毕业生的一封信里给出的建议可供参考,或者也叫做中国文人的中庸哲学。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第二个方子最为紧要,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第三个方子"你总得有一点信心。"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1000字 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