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信念读后感

信念读后感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 而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学生更应该进行赏识教育,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们班有位张清瑜同学尽管他学习比较薄弱,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勤劳,他们家是从外地过来的,父母在杭州开一家小饭馆,他还有一个妹妹。因此张清瑜同学每天除了要完成家庭作业以外还要照顾自己的妹妹和包揽所有的家务。我就把他的爱劳动的情况在班里跟所有的同学讲了,同学们听了以后都很佩服他,我就以这个为教育契机,鼓励他好好学习。以后每次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以他成功的那次鼓励他,一个学期下来,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加强。

还有我们班的郑修远同学,尽管在学习上也是一般,但是这个同学有个优点就是非常的热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他会非常乐意地去帮助,每当班级搞大扫除或者举行什么活动的时候都非常热心的参与其中,因此每次在评班级小主人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会推选他。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时常以他的热心为教育契机不断鼓励他,近一段时间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给学生表扬,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准则和经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再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源于自己对工作的倦怠,感觉自己每天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似乎进入了工作的倦怠期,热情淡去,烦恼倍增。感觉像是撑船,沿着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已。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如一剂良药,为我的教育导航,给予我工作的动力。

该书的作者为肖川博士,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肖川博士在他的研究领域内建树颇多,他的文章朴实、优美、新锐、独到。这本书收入了他近十年所写的教育随笔50余篇。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书中许多经典的表述,让人感到思想力量的强大。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范文

茗岙小学 胡学雷

近来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被他的深刻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所深深吸引。该书犹如“理论的面包上涂抹上诗性的奶酪”。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有着很多不同,从目标上看,教育服务追求学生成长与发展;从方法来看,教育服务是复杂和多元的;从成果看,教育服务是看学生发展的满意程度。我们要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1、规范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和科学得当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直接能够影响学生身心的活动,其方法的选择首先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并通过教师的职业行为影响学生,真正让学生言传身教。

2、尊重学生家长,使学校的服务成为一种满意工程。检验学校工作的好坏是社会、家长。社会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新时代家长是有文化、有思考的家长,对教师的行为监督能力很强,鉴别能力也很强,家长不再屈服于学校的上级行政式的角色定位。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观,变被动接受家长的咨询为主动与家长的联系,变高高在上的教师观为全心全意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3、注重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不同的发展。齐步走是一贯的教育方法,以前我们都用同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我们要注重学习目标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只有教师有了愿意改变单一模式的教学愿望,问题学生的处理才会有科学的方法。

4、上下齐抓共管,注重学生每个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的习惯培养,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2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走进肖川,走进这本书,我又重新认识到,关心"人"的成长是教育的一种情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吗?

一、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学生的角度处理教学。

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仅仅关心学生的分数,那是很自私的想法,不能因为教师用心的讲了,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爱学生,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入手组织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学会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用理想去点燃理想。

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并带着这种幸福感去学习与生活,迎接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在深思,创造,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努力拼搏的过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在面对社会上的压力时,我想他也能在辛苦工作中体验到生活趣味,而不会散失自我。

坚定自己的脚步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在大学时代就看过肖川老师的这本《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如今,真正做了老师的我,重新看了这本书,确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内容也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对于我印象最深的只是那一句朴素却掷地有声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不得不说,肖川老师的这本书给在迷茫中的我重新找回了方向,也重拾信心,也真正的让自己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坚持的,我其实是正确的。

也许每个新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怀抱着理想,用一颗热忱的,斗志昂扬的心走向我们的工作岗位,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在对付孩子的过程中,在琐碎的生活中,在繁琐的各种检查中败下阵来。我同样也是如此。现实生活的困难,不得不让我重新反思在学校的象牙塔中,在教育家们的教育理想中,真的可行吗?当每个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对孩子凶的时候,我也不得不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是自己所追求的吗?那些经历史沉淀的教育理论真的无道理可寻吗?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我们在规范课堂常规的同时,也同样的可以做到爱学生。

我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读后感2000字


一直以来欣赏并陶醉于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反复研读,备觉有滋有味,时刻被他温暖的文字、被他睿智的话语、被他精辟的观点、被他教育的理想与教育的激情而打动着而感动着,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教育的幸福。

1、读序,使我明白了良好的教育是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赢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相信教育的正义与高尚,也就是相信人类精神锋利的光芒。

感悟: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人的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关怀而多情。是教育使我们有了一颗丰盈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

2、读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和教育的力量,使我明白: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你真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教育作为一种关涉(关照、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更是对教育及其力量给予极为精辟的阐释: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3、读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我与作者有着相同的心境: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纯净而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的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生命。阅读中你一次次受感动,又会在一次次感动之后更深切的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因为它能唤起我们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时可贵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竭的动力。

柏拉图的洞喻表明: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能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

4、读教师的六个学会,作者告诉我们: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感悟:我们不但要学会等待、分享、宽容,还要学会欣赏,欣赏自己,欣赏同事,欣赏孩子。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喜欢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5、读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育反思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不要急切近利,不要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从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于老师也说过:成名主要靠自己,靠超出别人十倍百倍的付出。适当的温度只能使鸡蛋孵出小鸡而不是石头。

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900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900字

梁作武

这本书采用随笔的形式,随和,随意,随缘。对于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用诗意的语言来阐释说明。作者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倡导心灵教育,体现着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作者言由心生,以亲切的风格写作,对于教育的理想,作者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

全书分"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十个部分,用诗意和理性的文字、心底的言说来诠释教育。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

肖川在书中谈到要"与经典为友",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给学子创造一个自由言说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分享和沟通,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思想、修正错误、达成共识。

我们倡导读经典,多学一些历史,就多一份智慧的薪传,以从容的态度打磨经典,达到货真价实的创新。 (这正是我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作者说, "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我认为,教育作为公益事业,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过分去追求最佳的研究范式,很多东西也是不能进行定量研究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不可言说性。(对教育者提出要求: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正是教育中的人道主义。)

"尊严来自实力"这句话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学科来说都是真理。"教育要研究哲学,哲学是不屑于研究教育的"就足以充分说明。我认为,非博学无以广才,教育学要赢得尊严,需从多学科、多角度、整体的把握,更多的关注现实,依托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探索,实现从思想向学术的提升。

读了这本书,我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和思考,注重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正如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要懂得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同时海纳百川,为他人的成功喝彩;避免责人太严,责己太宽。责人之前要先学会反躬自省;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当成意外的惊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对生活怀有感激;质朴、真诚和宽广的胸怀比名利更重要。

肖川教育的力量读后感范文


导语:人们常说:读好书,好比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小编收集整理了《教育的力量》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学生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就质疑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华为什么不振?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中国公民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后,中国巡警不敢为中国人撑腰,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外,还有哪些方面能表现中华不振?而这些问题课文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孩子来说也实在不好理解。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有关书籍,去上网查找资料,也就是请学生去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一方面比教师的讲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着力要培养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智力劳动的快乐。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而为周恩来总理能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肖川教授指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起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的所期待的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

读肖川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还记得刚拿到《教育的力量》一书时,出于习惯,对着封面细细打量:黄底黑字透着庄严与素雅,温情、雅致、精道、犀利的文字如一株水墨荷花悠然盛开于心中,韵味无穷

最喜欢这种随笔形式的书,每篇文章篇幅不大,但说明问题,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共鸣。肖川教授的随笔折射着一种睿智,读他的随笔是对心灵的一场洗礼。

《教育的力量》一书从追问教育、教育的方向、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等几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营造幸福人生等问题的见解。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写出了教师的心声、教师的疑惑、教师的无奈和缺憾它更像一面镜子,读的时候,让人不禁时时对照自己,我是这样做的吗?我做到了吗?

读了《祝福教师》一文,我为他文中的真情而感动。文章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待,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去面对他们。在《祝福教师》一文中我还读到了真诚。真诚来自哪里?内心。只有来自内心的真诚才能打动人心。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社会给教师很多的美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托起明天的太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只求付出,不求索取。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和道德修养。过节了,祝福的短信纷至沓来,祝福的字眼比比皆是,而看过太多的文章却独独没有祝福二字,文中那一声祝福已经打动了每位教师。

从《名师不可仿》中我读到的是思考。 随意仿名师,一不小心就会东施效颦。如果能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再仿名师,可能就是仿名师胜名师了。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也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空自苦恼。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得更有意义,这样才无悔此生。我们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前线,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我心。努力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思想,正如教授所说,终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前行的路。

《教师的成长策略》我读到的是启发;《教育给了我们什么》我读到的是困惑;《一本让我感到羞愧的书》我读到的是无奈每一篇文章都让我读出一种力量,不管是强大的还是微弱的,都是由内而发的。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1.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使我们能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百花园中汲取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使自己不再盲从名师,邯郸学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所担负的国家重任,我们要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我庆幸我能够在二中这样一个有着良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的地方教书育人,这种教育使我意识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多姿多彩。

2、学会思考。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给了我无限的思考与遐想,有时候我在向他请教,有时候我在与他对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的,我的许多困惑总会在书中找到答案,引领着我在教育思想的境界中遨游。读至酣时,我总是问自己:教育的力量到底来自何处?我们能从教育中汲取到人生的何种能量?又或者我们自己就是教育本身的最大能力的发挥者?这些问题让我步入了思考的洪流之中,让我在反复阅读之后,使得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受到间接的熏陶,丰富着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的语言中枢、 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3.爱是一种能力,让情感教育常驻我心。

透过《教育的力量》,肖川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浸润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他人崇高的激励、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一个充满智慧的导师,一个用情感感召他人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人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生成,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容易导致疲劳;没有情感的付出,结果自然苍白无力。歌德年轻时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们只能认识自已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爱是一种能力,能激励自我去坚定地面对挫折,同样能给人以力量去憧憬美好的未来。是爱发展了情感,而情感在人的生命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教育才备受关注。情感教育是心灵的碰撞和真情的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感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学生的未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更取决于他的情商,如:求知动机、理想与抱负、意志的坚定性、兴趣和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欣赏关爱。在这样的情感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才会如沐春风。

4.读书,不会停歇的脚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指挥、理智和道德的典范,这种指挥力、理智力、典范力来自哪里?作为教师,读书,就成为了人生路上不能停歇的脚步,完美着这份神圣真理的存在。那么,给自己一个相对较高的目标,怀一份欣然的态度,充满激情地走在人生的路上,用自信和快乐点燃生活的灯,用信念和坚定铸造人生的剑,用自己的希望去扩展学生的希望,给学生一个人生的高度,也给自己一个全新的人生角度

从《教育的力量》这本教育专著中,我汲取了精神力量,更感受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教育能量,在读书中追求生命的质量,追求一种完满和无憾。如果不读书,我的思想不会呈现灵感,我更不会在积累沉淀后感到思想的充盈。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种过程很有成就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拥挤与世事的纷繁复杂,掩卷而思,怅然所失的那一刻却聆听到了一种特别的声音知己的倾诉、知音的交流,更是思想的提升。《教育的力量》让我懂得,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育的力量来自对学生细腻而理智的爱;来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自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热情鼓励;来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3】

《教育的力量》是肖川老师的一本随笔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随笔就在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但我却要说,他的随笔折射着一种灵性,时刻有灵感的火花在闪烁;他会让你头脑中那些深藏已久的言语一下子迸出来;他的随笔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的烈酒.的确,读肖川老师的随笔是一种享受,一种教育的享受。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们,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这本书其中一篇还讲到微笑是一种力量.肖川老师说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个精灵,它产生于刹那之间,却可以定格成为永恒。它不会因为你富甲一方而需要他,也不会因为你一贫如洗而不能拥有它。它如夏花灿烂,如春风温暖,它是清冽的甘泉,是心灵的阳光。它,就是微笑。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能受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

有那么一件事曾深深地触动过我的心灵。有一天,我刚进教室,看到一个生病请假的孩子来上学,当时随口问他:今天来上学了?可是我发觉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孩却看着我,并笑着说:许老师,你笑了。尽管,我对她笑笑后继续上课,但是,此后我一直都在想着这句话,也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有一个女孩,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她自己和老师好像都不对她抱有希望。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孩子的成绩慢慢好了,还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走的时候,她走到自己的老师面前,对老师说:老师,谢谢你的两次微笑。老师当时莫名其妙,什么两次微笑?女孩说,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你对我笑了两次,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才对自己有了信心。这个老师仔细回忆了一下,想起来了,那天确实笑了两次,一次是看到自己的女朋友从教室门口走过,于是,笑了,还有一次是看到校长站在办公室门口,为了给校长好的印象,对女孩笑了,可是就是这两次微笑,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信心。想起那个故事,再想想我的学生那节课的表现,我真正地感悟到了微笑的力量。这也是因此在期末的总结上,说起下个学期的改进目标时,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希望让学生看到的是老师开心和微笑的面容。我想,尽管以前对学生因为期待而产生的急躁是因为对学生的关心,可是,以一种快乐的心情上每一节课应该更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和学习的乐趣,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会希望看到一个面带愁容、怒容的老师。正如肖川老师说的,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当您离开教室的时候,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信念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