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800字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800字

毛姆《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0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毛姆《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我们一代代年轻人,也包括一代代大师作家,其实都会陷入相同的迷茫之中。我们一天天的重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自由的度过一生?《人性的枷锁》这本书也许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这本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是毛姆小说中写给无数普通人的一本书,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启发与感悟。

作 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毛姆是公认的写人性最纯熟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书中我们沉浸在他的文字中,去得到启发和感悟。马尔克斯也曾经说过毛姆是他最钟爱的作家。

毛姆最主要的三本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刀锋》、《月亮与六便士》都位列经典。特别是《月亮与六便士》成为了许多人追逐理想的精神动力。

这部《人性的枷锁》写于《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是毛姆半自传体小说,毛姆本人对这本小说看得及其重要,甚至说这是一本不朽的小说

摆脱枷锁,寻找自由

我曾经看到有评论说《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的简史,而《人性的枷锁》才是普通人的写照我十分认同他的说法,我们无法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样抛却一切去追逐理想,我们无法不顾一切的追寻天上的月亮,那么我们就要像主人公菲利普一样去摆脱人性的枷锁,走出迷茫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第一道枷锁:信仰的枷锁

菲利普自小失去双亲,被送到从事神职的伯父那里生活,伯父告诉他,我们要笃信上帝。但是他祈求上帝治好他的残疾无果,动摇了他对上帝的信任,后来他去到学校,接触了一些人,读了一些书后,他发现世界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拄杖多年的人突然有天被迫丢开拐杖独立行走。自此,他摆脱了信仰的枷锁。

我们许多人也如他一样被信仰的枷锁所束缚,尽管束缚我们不是上帝,可能是陈旧的观念等等,我们应该摆脱这一枷锁去自己思考、学习,了解,而不是永远被束缚在井底,看不到崭新而宽阔的蓝天。

第二道枷锁:性格枷锁

主人公从出生开始就有些身体上的不足跛足,

这一点缺陷使他有着自卑感并且性格上有一些敏感,但随着菲利普的不断长大逐渐摆脱了这一枷锁。

第三道枷锁:情感枷锁

情感分为三种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由于菲利普从小父母双亡,跟随伯父一家生活,伯父是一个虚伪的人,直到伯父去世主人公才摆脱了这一枷锁。

友情:菲利普一生交了许多朋友,可是大部分都离他远去,但最终他的朋友阿西尔尼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阿西尔尼的真诚让菲利普重燃了对友情的希望。

爱情:菲利普也经历了不同的爱情,经历了爱与被爱,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主人公所经历的最后一个枷锁是理想的枷锁,其实也可以叫做对圆满人生的执念但是最终他明白了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完美的模样

将来会怎么样,我根本不会考虑。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人性的枷锁》

最为珍贵是寻常

人生究竟有何意义,主人公菲利普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做了许多事。

他辞职学画画,却一点结果也没有,他想要领略世界之美去旅行,结果他去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经历过人生各种事情的菲利普,决定摆脱自己幻想中的未来,活在当下,不再追逐自己无法达到的圆满人生。

30岁那年,菲利普拿到了医生职业资格,和一个值得相爱的姑娘组建家庭,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荒芜险峻的漫漫荒野,才能终于学会接受现实。

《人性的枷锁》

看完全书我们想知道,最终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了吗,书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比喻人生不过一条波斯毛毯,看起来丰富多彩,其实毫无意义。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为这个波斯毛毯依照自己的想法绘出美丽的图案。

其实我认为并不是人生毫无意义,而是我们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努力的去为人生寻找属于他的意义才是无意义的,我们总是对人生报以期待,总是想为人生寻找意义,反而陷入枷锁之中。

书中曾说过一句话最为珍贵是平凡我曾经听人说过,我们长大成熟的标志是发现自己是这个世界中平凡的存在,的确小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很厉害的人,拯救世界的英雄,著名科学家等等,但是我们长大后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付出劳动,我们大部分人无法成为抛去所有去追逐理想的人,那我们就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我们是这大千世界无数普通人的一个,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并不比别人聪明,也并不比别人幸运或者有更多时间。同样别人与我们相比也如此,所以看似的幸运与轻松,只是付出了更多的认真与努力。

我认为不去刻意的追寻人生的意义,不在执着于自己的普通,开始坦诚的面对真实的自己,珍惜每一个今天可能就是对生命与自由的 最好诠释。

每一个看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体会,这是我的理解与体会分享给大家,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结尾。

自己的答案不可能在书中找到,只有自己去走。有时候是走了很远了,才发现当初的想法通通是错误的,却发现自己仍然走在那条既定的路上。人生大概也算是个奇妙的旅程吧。

《人生的枷锁》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作文


初看到书名,还以为是本艰涩难懂的哲学类书籍呢,哪知一翻开,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很好看,而且不管你年龄大还是小,只要你 看了这本书,相信一定会引起你的思考,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就是 人生无处不枷锁!

人生来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仔细想来,难道不灰心丧气吗?这部有点自传体的小说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的力()作,毛姆描述了菲利普 从 八岁到三十多岁的生活历程,主人公菲利普遭遇了情感的枷锁、金钱的枷锁、宗教的枷锁等种种羁绊,他在摆脱这些羁绊时,受尽了灵魂的拷问,从他相信上帝到不信,他的跛足让他的人生受尽了冷嘲热讽,童年孤独而痛苦,上帝并没有给他治好跛足,成年后他疯狂的爱上了明明知道不值得爱不应该去爱的女子,他卑颜奴膝,丧失尊严的讨好该女子,陷入了情欲的深渊,他的理性在爱情面前毫无用处。万幸的是他坚守住了自己的目标 ,最终摆脱了枷锁,他常常思考,人的一生为什么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受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他总结出了人生的哲理,他说:生活毫无意义,人降生在这个世上,就是受苦受难,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也无足轻重,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生活就像一块旧的波斯地毯,有许多的格局,每个人的格局都不同,幸福 和痛苦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地毯的颜色布局更鲜艳别致罢了。

菲利普摆脱枷锁后,心灵获得了救赎,我喜欢这时的菲利普,这时的菲利普温和、自信,他不会在别人羞辱他的跛足时脸红难堪了,他亲切的同贫穷的男人、女人说话,对他们的生活认真的审视和同情,他心里时常洋溢着激情,他愉快的观察着人生,他的天空是太阳当照,光芒四射!读者看到最后也得到了慰藉,心情也舒畅起来,不再痛苦,心里洋溢满了脉脉的温情。这本书给我了启迪,给我了一剂面对生活烦恼的解药,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努力多学习,提高个人的修养,才能对生活持有一份淡然 和安定!把握当下,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完成自己所想要的璀璨生活吧!要不然,还能怎样?哈哈

毛姆短篇小说《雨》读后感2000字


我第一次读毛姆的作品,是他的短篇小说《雨》。当读到妓女汤普森小姐出场时我就预料到定有事情发生,猜想的结局应该是毛姆通篇讽刺的传教士在逼死了妓女后悔悟「从良」。

没想到剧情反转,出现了「狗咬狗」的场面,传教士最后死于自杀,而妓女在与传教士纠缠不清后带着胜利者的姿态离开,又回到她以前放荡、粗俗、毫无顾忌的生活方式。

「放荡、粗俗和毫无顾忌」,这些字眼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好人」为这个妓女定了刑,却忽略了一个妓女也有自己的生活信仰好好生存下去。而活着本身不应该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不管是出场时的放荡,毫无顾虑还是与传教士的斗争中败下阵时委曲求全,汤普森小姐都是为了好好活着。谁说不是呢?在登陆小岛后她就开始到处拉「业务」,原以为可风平浪静地潇洒快活一阵子,不料打扰到了住在楼上的传教士夫妇俩,由此摊上这个顽固的传教士。

后来传教士试图以各种方式来改变、救赎眼前这个妓女,在屡教未果后,他开始动用教会的「强制」力量,迫使她提早离开小岛。

当面对强大的教会力量时,妓女汤普森小姐是渺小的,她挣扎过也乞求过传教士和总督改变让她提前离开小岛的决定,并不惜借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包括求助于麦克菲尔医生)来帮助自己,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这里我无意去猜测传教士之死的多种可能,只想弄明白传教士最后丢掉了性命,仍然无法改变、救赎一个妓女,那么他到底想改变、救赎妓女什么呢?

他是想让妓女悔过从良不再操旧业?还是替主收纳了这个「肮脏的灵魂」?

不管传教士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可能轻易去改变一个活生生的妓女,也不管这个妓女是打算真心改过还是暂时屈服,我揣测不出她下一步如何去改变,因为除了继续出卖肉体之外,她别无选择。

可是汤普森小姐只能做一个妓女,只想好好活下去,就那么招人恨?为什么非要让她一会改变这个,一会赎罪那个?再看小说的结局,让她回到最初的快乐状态,多好。

当读完这篇短篇小说时,我曾想跟所谓的正义人士一样站出来数落汤普森小姐一番,或者像传教士一样道貌岸然地鄙视她,指责说什么工作不能做,非得做这等出卖肉体败坏道德的行当。

可我突然犹豫了起来,这样做除了表明某个立场之外,依然不能回答根本的问题,即妓女真是坏人吗?在我们的社会伦理中她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这让我想起了刘小枫在其《沉重的肉身》一书中提到关于妓女卖淫正当性的论辩时,人们都认为妓女卖淫当然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但妓女之母西蒙老婆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卖淫纯粹是一种生理性行为,一种自然性的生存方式。她还为干妓女行业的女儿辩护说:

要是她这个小泉源不流水,渴也把你渴死了!我们干活的时候身体四肢什么不得用,为什么就不许用那个?她老娘就是从那里把她养下来的,还很痛过一阵呢?难道她就不许用那个养活她老娘了,啊?再说,这又痛到她哪里去了,啊?

妓女玛丽昂倒比她的老娘文雅得多,她的理由不再局限于肉体之见,而是上升到了伦理的高度,她在乎的是自己的感觉偏好引发的道德诉求是正当的,这是一个人基本的自然权利。

她说:「人们爱从哪寻求快乐就从哪寻找,这又有什么高低雅俗的分别呢?肉体也好,圣像也好,玩具也好,感觉都是一样的」。

当然妓女玛丽昂的这种诉求直接顶撞了社会伦理道德,她无疑将遭受到人们更多的谴责和鄙夷。

尽管这些人干的勾当比她卖淫更龌龊,但并不影响他们一面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地站出来慷慨激昂地指责妓女,一面脱下那身西装后做一名嫖客,更有甚者利用手中权力操控这个行业,中饱私囊,其行径恶劣程度之高远非妓女单纯的卖淫行为所能企及的。

而其他旁观者同样对妓女抱有歧视,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歧视,歧视什么,或许源自某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已,就像他们飞黄腾达之后会看不起自己的兄弟姐妹,歧视曾和自己并肩作战至今仍处于底层的战友们一样。

不管怎样,一个人包括妓女不会因为遭受他人无处不在的鄙夷和歧视就停止追求生存的权力,哪怕只为了卑微地活着,也会全力去争取。

记得有一次傍晚时分我走过深圳罗湖的一条小巷口,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打扮妖娆的女子,即将擦肩而过时她竟转过身来用手挽着我的胳膊,轻声地问一句:「帅哥,要打洞吗」?

待我反应过来后用力挣脱了她,匆忙跑开了。我暂且把这个女子归为和汤普森小姐一样的妓女吧。她这一句动机再赤裸不过的话听了不会让人觉得恶心或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和很多人一样,她另一个身份也是一个女儿、姐姐或者妹妹。

相比于小贩沿街叫卖的吆喝,她这句话显得无比低俗,但和那些同样见不得光的贩毒、贪污的勾当,她的动机要纯粹得多。在她沦落风尘,穿梭于烟花柳巷时一定清楚自己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但还是勇敢地走出去了,可能真的只是为了活下去,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一生下来就立志做妓女,或者把卖淫当理想。

这只是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存的渴求,不管她是伟人还是卑微的妓女,也不管她明智或愚痴,善或恶,有无教养,这些都不干他人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力所能及的方式享受生活,不损害别人以求得自己的享受,也不许别人妨碍自己的享受,尽管这种生活方式会遭到道义的谴责。

写到这里,我试图以类似例子作为表象,深入了解人们对待妓女态度的异同及尝试去批判的可能性,但看完了毛姆的短篇小说《雨》,当我再一次琢磨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时,忽然想为妓女汤普森小姐的胜利离开而欢呼。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

对于人性,百度百科上给予的释义,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这种属性与矿物元素等一样稳定,亘古不变,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人性的基本规律。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并非只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而是会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影响起伏变化。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着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卡耐基先生便是从其本源出发,讲解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其内容很具普遍性与针对性且蕴含深意。在此,我只针对“人际交往基本技巧”一章谈谈。

步入大学就如同进入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身边的人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省而是扩展到全国各地。这也意味着我们在交往间会遇到与自己文化、行为思想,处事方式有差异的人。在这种大杂烩的交往中不乏产生些摩擦,如何较正确地处理好这些矛盾是有一定技巧可言的,若能追根溯源,有针对性地出对策一定会事半功倍的。《人性的弱点》中介绍所涉及到的内容便很具普遍性与实用性。

人是会趋利避害的,这是一种人性中的本能。卡耐基先生基于此点便用三个论题充分论证,那便是:1、作恶者怪罪所有人,却从不悔改;2、人性的根源处强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赏;3、人更在乎自己想要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或物。也许卡耐基先生在书中具的例子过于典型鲜明,但联系生活,我们行为处事中也暗合这三种思想。每当接到一个任务,有谁不愿意做到尽善尽美?当把事情办砸或有一个糟糕的经历时,谁是真真正正从自己找原因从不轻易怪罪他人的?找工作时,你是更关注自己专业的就业率还是广泛关注?相信谁都会对自己更用心些的。那么,如何利用这一“弱点”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基本技巧便成了重头戏。卡耐基先生也为我们列县举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1、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2、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人、赞美他人;3、激发他人的需求。普天之下的每一颗心都会因他人的赞美而欢愉,正如威廉-詹姆斯曾断言“人性的根源深处,强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赏”,正是这一份渴求激励着人们前进超越。狄更斯著成不朽名作,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创造出恢弘建筑都是源于这一份追求。当人们希望得到欣赏的渴求被满足时,往往会更乐意与你交往并为你做事。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面对这些不如意事时,你是放平心态认真面对,还是出口批评指责他人?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当事情已成定局,批评和指责都徒劳无益于事不补。请在说话前管好自己的嘴,牢记“指责如同回旋镖伤人总会伤及己”。可人是非理性动物,他们由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有时傲慢与虚荣是他们动力之源。不怨天尤人,一般靠约束自己的言行,心理有数,行为则必会有礼。可这些在面对不如意事只能做到不让他人厌你,如何减少不如意事的发生也是需要技巧可言的。人们更善于从自己的角度选择自己在乎的,这需要我们善于引导他人的思想并激发他人的需求来获得双赢局面。

一些方面具体的行为做法,卡耐基先生也在书中做出了洋细的解读与指导。一个人的长袖善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经验中与社会体验中磨练出来的。而阅读过《人性的弱点》一书的我们势必会比前人站的基础更高,从中摘取的简明扼要的人际交往技巧更会加深对自己内心的剖析。读书笔记想成为一个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人必是在经验加实践的训练下才能走向成功的。在这些技巧中,还有两点我想再次重申一下。首先真心赞美是不能和虚情假意的奉承相提并论的,但两者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前者真诚、后者虚伪;前者无私,后者自私;前者发自肺腑,后者流于表面了前者为世人所歌领,后者为世人所不齿。华意人际关系可不仅仅像流于表面的谄媚讨好那么简单,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只会想着自己,其实我们只要稍微留出一点时间、想想别人的见解,那些虚妄浅薄的虔诚话便不会被我们所诉诸于口。其次,便是“因每下饵”的道理,你当然在乎你想要的一切,这是人之常情,正常人永远都会在乎自己的欲望。然而其他人对你的欲求毫无兴趣,他们和你一样,更在意自己想爱什么。所谓普天之下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并且教给他们如何获得。在我们想要说服别人的时候,请先不要冒失地开口喋喋不休地讲自己想要什么。再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对方主动自发地去做这件事?”

再次提起的两点是我看来,目前我们不擅长使用的技巧,如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该会比前人更有能力创造出良好的人际圈,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者:史佩灵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400字


翻开戴尔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弱点》,不禁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以前读过拿破仑希尔的《积极的心态》和丁远峙先生的《方与圆》,觉得他们讲得很有道理。前者告诉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后者告诉我们用方圆之道来灵活地应对客观世界,可谓受益匪浅。然而,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弱点》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从目录就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出处:
第1篇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第2篇 平安快乐的要诀
第3篇 如何使人喜欢你
第4篇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赏
第5篇 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
第6篇 让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乐
第7篇 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
第8篇 走出孤独的人生
第9篇 不要为工作和金钱而烦恼
第10篇 防止疲劳,永葆活力
前五篇体现了卡耐基先生成功学的精华。一是与自己相处,一是与他人相处。卡耐基先生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他的思想,并运用了大量的实例,运用了大量的名言来引证。这一点与丁远峙先生的《方与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卡耐基先生技高一筹之处在于后五篇的针对性更强。针对夫妻,他告诉我们切勿喋喋不休,不要试图改变对方,真诚地欣赏对方针对年轻人,他告诉我们该如何变得更成熟,拥有自己的信仰,学会喜欢自己,不要令人生厌针对参加工作的人,他告诉我们不要为工作和金钱而烦恼,70%的烦恼与金钱有关,不要入不敷出然而,与当代大学生贴得最近的,我最感兴趣的三篇是走出孤独的人生和防止疲劳,永葆活力及平安快乐的要诀。
纵观当今大学生,郁闷可谓最流行的词之一。为何郁闷?大学无聊?课程难学?专业不好?难找到真正的友谊与朋友?原因之多,难以枚举!孤独与忧虑是大学生的通病。在大学里,每一个人多了自由,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也多了孤独。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同学,感到友谊和朋友似乎离自己很远了。大一上学期还好,频繁地与高中的同学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老同学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上网聊天,似乎那是友谊的源泉。一位室友每日与一位武大的同学聊得不亦乐乎(他们是高中的同学)。一日,我对他说:何不到武大去与同学直接聚一聚呢?那同学反问道:用QQ聊不是很爽吗?我无言以对。卡耐基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孤独是现代人的通病。许多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从天而降的礼物。他还指出,要想走出孤独,就必须远离自怜的阴影,勇敢走入充满光亮的人群。人有其固有的保守性,排外性。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尽可能地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活动,让自己认识更多的人、结识更多的朋友,这样既可以从他人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还可以建立起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事实证明,人际关系网对一个人日后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室里,上课睡觉已非新鲜事。比起高中,学习任务是少了不少,但大家每天似乎更累,我不知是何种原因。卡耐基先生告诉我们防止疲劳和忧虑的第一条原则是: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劳以前就休息。对此,我深有体会,回想去年准备期末考试,每日通宵达旦,但效率不高,就是因为强迫自己延长学习时间,导致形成疲劳的恶性循环,以致效率下降。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他能随时想睡就睡的习惯。书中还讲到卡耐基先生采访亨利福特时,问及老先生为何八十高龄还如此有精神,他说:能坐下来的时候我绝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绝不坐着。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每天可以睡懒觉,毕竟我们还有很重的学习任务。但是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在疲劳前就休息。比如午饭后,晚饭后可以休息一下,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精力充沛;晚上尽可能不要熬夜,要早睡早起。
无疑,平安和快乐是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东西!到底如何才能获得平安和快乐呢?首先必须给自己注入快乐激素。这很重要,因为养成快乐的习惯,可以减轻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成绩。成大事者相信:少一份烦恼,便多一份快乐。正如拿破仑所言:忘却烦恼,学会让自己快乐。生活得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影响的。显然,如果我们脑海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到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到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会不安心了;如果我们想到的尽是失败,我们很可能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中,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皮尔说过: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总之,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会感到快乐。在快乐中,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在快乐中,你的生活会更加美丽动人。其次,要想让自己快乐,不妨每天让自己的脸上多一点微笑。让自己的脸上多一点微笑,那是生活快乐的象征。曾经有一位老先生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给别人什么样的表情,别人就回报给我什么样的表情。我给对方一个怨恨的表情,别人就回报我一个怨恨的表情;我给别人一个善良的微笑,对方就回报我一个善良的微笑。微笑是上帝赐给人们的一种专利,是美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微笑能让生理和心理都得到放松。真诚的微笑更能带来无穷的魅力!最后,别因小事而心绪不宁。琐事烦人,琐事误人。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名言: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应该为这些小事情忧虑。我们通常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会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对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用理智来权衡利弊。我们作为理工科的学生,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思维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读完全书,受益匪浅。一方面深深地佩服卡耐基先生的智慧。另一发面,我也在慢慢地按照他所讲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行动。比如,尽可能不熬夜这一点我已经做到。上次考普通化学,急得要命!因为普通化学实在太难,又没有认真听课。我订了一个计划,找来一本参考书,每天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复习。终于顺利地过了。但我深知,我还做得不够。譬如,我处事有时还是太过于感性化,常常没有经过理智分析便乱发脾气。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无完人,有不足之处即时改正即可。尽管笨拙,但我相信努力是无止境的。我会一步一步地追求完美。

喜欢《毛姆《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生的枷锁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