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水浒传宋江读后感1000字

水浒传宋江读后感1000字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透过宋江看政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透过宋江看政局,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最终经过南征北战,折了72员将领,归来的36人中有的还乡,有的中途离队养病。宋江和李逵饮毒酒身亡。吴用和花荣吊死于坟前,这悲惨的结局,农民起义的结果,原因何在?

有人说:是昏庸的朝廷导致的,朝廷假意招安,让他们讨伐方腊、田虎。目的是想削弱他们的力量。三分之二的好汉战死后,就有足够的力量消灭剩余好汉,蔡京、高俅等奸臣不就是打着这样的算盘吗?大错特错!正是腐败的朝廷引发了宋江起义。如果政治清明,那怎么会有起义呢?所以这种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起义失败一定另有原因。

我认为,起义的命运在宋江招安的那一刻扭转了。从此宋江开始损兵折将,起义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镇压,最终全军覆没。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宋江的问题。在我看来,他的心态是有问题的。他一边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实行违反法律的、强盗般的抢劫,一边又心怀对朝廷的愧疚和不安,这种负罪感断送了多少好汉的性命!忠于朝廷,多么讽刺的话语!既然已逼上梁山,那就干脆利索一些,推翻腐败的朝廷;既然心怀内疚,就不要聚义,乖乖接受怒杀阎婆惜的惩罚。宋江偏偏有这两种心态,却不做这两种心态应做的事。出于这种矛盾的心态,他才不顾众人的反对,力排众议决定招安。因为宋江畸形的心态,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为了忠于朝廷的名声,为这次起义埋下了祸根。宋江决定招安时,确实有一些阻力,反对招安。鲁智深非常明智: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招安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当时的朝廷宦官当道,招安不但无法实现宋江的抱负,反而自由还受到限制。这一点,宋江怎么就想不到呢?就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呢?他为什么不想想曾经的汤伐夏,周武王伐纣,元末明初起义哪一次像他这样窝囊?看来推举宋江为首领就是一个错误,他无勇无谋,还不如选活捉史文恭的卢俊义为首领!即使他接下来怎么智取,怎么大破,全都是南辕北辙!这个举动愚蠢至极,使得接下来的努力都是在做负功!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和论证,最终得出了结论,这次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宋江,而不是当时的朝廷。推举宋江为梁山泊的首领是一个错误,而主张招安更是错上加错!虽然也有像鲁智深一样明智的人站出来向宋江指出招安的不合理之处以及招安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终究因为力量过于单薄、没有更多人积极响应而无法阻止招安。原因主要出在宋江身上,但是其他没有站出来指责宋江的好汉们也应该分担落得最后悲惨下场的责任。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及时雨宋江_《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


及时雨宋江_《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

《水浒传》是一部中国的经典长篇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分为一百二十回,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因为各种原因在梁山泊落草为寇,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在梁山泊抗击官兵,又在被招安之后为国出力的故事。

一说到《水浒传》,肯定会有人开始大谈特谈那些奸臣如何迫害好人以至于使他们不得不反上梁山,又大赞英雄们是多么忠义,即使沦落至此也等待着国家的招安以便重新为国出力_在被赞誉的人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宋江,因为书里也称他是“及时雨”。

但是,宋江真的是那么“忠义两全”吗?

不,不是的,而且可能还离真正的忠义差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先从书中第一次出现“山东及时雨宋公明”这个人物的第十八回着手进行分析。宋江最开始的时候是郓城县的一名押司,是当地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但是他作为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却在从何涛那里得知要抓晁盖时“飞马”通知了晁盖_这一着,不是摆明了的违背国家法律而且还犯下了通天大罪?而且,宋江这时的行为明显与之后在梁山泊时每当李逵说要造反时便急忙喝止的行为是矛盾的_前者视王法若无物,后者却又视法规重如泰山。并且,宋江口口声声说是所谓的“贪官污吏”逼他反上梁山,可是他被官府追捕的罪名是什么?最早是因为阎婆惜发现了他与梁山泊的贼人有往来,而他就杀人灭口了_所以有了第一次被追捕。第二次被追捕是为了什么?酒醉之后吟反诗_你有听说过哪个忠心报国的人会因为酒后要抒发自己的不得志而跑去吟反诗的?!这不是摆明了视国家法度于无物还会是什么?

后来在宋江被捕后,还有一个很细微但能够体现出宋江的虚伪的细节:在路遇梁山泊人马时,花荣要为宋江开枷,宋江连连推辞,还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而在穆太公庄上,当两个公人说“这里又无外人,一发除了行枷,快活睡一夜。”宋江就轻易地说“说的是。”当时应允,去了行枷。而且在逃跑时还不忘带上行枷。后来怕误了期限,重新上路时“依前戴上行枷”_这不是说明宋江在被穆弘等人挽留在穆太公庄上时是没有带着行枷的?!这么看来,他在梁山的一番作为不是别有用心还能是什么?其人虚伪,可见一斑。

说他不义,是因为他弑了晁盖,还无耻地占了梁山泊的头把交椅。为什么我会认为他弑了晁盖而将梁山泊据为己有呢?首先,宋江将大批的他所结交的犯了事的英雄豪杰送上了梁山泊_也就是说梁山泊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宋江的嫡系。读后感

另外,关于宋江之弑晁盖,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晁盖中箭死了的时候,宋江“似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但,在这之后便没了为晁盖报仇的打算,反而管自己打理山寨去了_直到曾头市又一次强抢了梁山泊的马匹,才再一次举出“报仇”的旗帜而发兵攻打_这之间隔了八个章节_宋江简直是摆明了的不愿报仇。

宋江其人,真的是“忠义双全”的吗?众人口中堪称楷模的宋江,也不过是一个为了一己私利什么都可能做出来的狡诈之徒罢了。施耐庵这样将宋江的本性隐藏在细节中,实在是大有可思索之处。

那么,生活中常见的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的人,真的表里如一吗?作者:灵溪一中林光阳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热血表面下的悲哀


《水浒传》是我国的古典文学明清四大名著之一, 也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水浒传》单从文学成就上来讲,当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但书中仍有许些令人不解的情节。

小说以宋江起义为题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乐与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宋江,敢于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武松,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足智多谋的吴用等等。但在整本书中,女性形象屈指可数,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里,更是只有那么寥寥几位女英雄,可以说《水浒传》完全是一本典型的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从此之中,我们不免能看到当时男权至上的社会众女性存在状态在书中的映射。

我简要的划分了一下,《水浒传》中主要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类为弱女子,她们大多身娇体弱,被男性角色欺凌,如被高衙内父子逼上绝路的林冲娘子,被郑屠户强占的金翠莲等;

一类为女英雄形象指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她们杀人越货,属于梁山好汉地煞星之列,巾帼不让须眉;

虔婆之类则主要指王婆,阎婆等老年妇女,她们生性贪婪,作风狠毒,巧舌如簧,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而最后一类则指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白秀英等为代表的淫妇形象。她们年轻貌美,多解风情,不安玉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被视为荡妇,淫妇之流,最终都成了梁山好汉的刀下鬼。

再看整部《水浒传》中重点描写的六个女人,其中三个为女英雄: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二嫂;其他三位为有点姿色的淫妇: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而这六个人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实际刨去外表,都不过几个苦命女子,最后都免不了落得个悲惨下场。综上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中,无论是代表正义的女英雄还是遭人唾弃的淫妇,都将是不得善终之辈。每一个女性都是一场悲剧。

究其原因,我想也不过以下几点,

1. 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地下;

2. 红颜祸水论

3. 男性英雄眼下的畸形思想观念

4. 封建社会中女性对自我的错误认知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与《水浒传》并列的存在,对女性的看法却全然不同,反映了曹雪芹的一种全新的女性观,即尊重女性,崇拜女性,关爱女性,同情女性,把女人当成真正的人,歌颂她们的行止见识,抒写她们的悲苦。一句: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每每读起《水浒传》,总觉得英雄们轰轰烈烈的背后,是当时女性的悲哀。她们的悲哀却又不仅仅是自身的悲哀,是整个社会,乃至当时整个中国落后思想的悲哀。《水浒传》中,有的是人性,却缺少了几分仁性。

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阅读《水浒传》读后感800字


阅读《水浒传》读后感800字:

读完《水浒传》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我都不会忘记,但是有那么个人,却让我我终身不能忘怀。既不是“豹子头”林冲,也不是“小旋风”柴进,更不是“黑旋风”李逵,当然也不是“智多星”吴用……而是宋江。

在这本书里面只有宋江仗义疏财,不吝金银,专结交天下好汉,所言不虚……身上还散发着一种魅力,让无数英雄好汉对之顶礼膜拜。在里面,正是因为有了宋江才了在梁山泊聚义的108名好汉,因为有了宋江,才会经常打胜仗。

这时,我想起李逵,以前是一个生性鲁莽,专爱打抱不平,还贪酒好目者。正是因为有了宋江,李逵变的细心,还改掉了恶习。也正是因为有了宋江,他们才打败贪官,济世救民,因而得到了广大劳苦人民的拥护,最终发展成一股今朝廷不敢忽视的力量。

在这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察言观色,还要有自己的主张,做朋友,还要保护,帮助别人,行侠正义。我还明白做人不要心胸狭窄、为人狠毒、不然将会恶有恶报。

我之所以喜欢宋江,是因为里面梁山好汉与各路贪官派的将军打仗,把那些将军活捉了,还为他松绑,让他落草。这里能看出宋江并不是真正的贼寇,还是一个仗义性情中人人。

并且宋江还命令大家造反,也只反那些无恶不做的贪官,但是决不能反了朝廷。这是因为,如果反了朝廷,就没有了国,那样就无国可归。里面的第十六回“李逵斗张顺”这章里,看到宋江他不上逆天理,不下违父训且心肠好,我还在里面发现,里面每一个好汉只要一见到了宋江,一般都是跪下拜见他,这里,让我看到宋江拥有组织和指挥能力,还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体现出作者把宋江在这些鲜明的英雄里,是最高位的地方。

到此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宋江一样,以礼待人,做一个忠孝的人,那样,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作者:谢奔

《水浒传》武松打虎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古典名著《水浒传》武松打虎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江湖上都称他“灌口二郎神”。为什么要称他为“灌口二郎神”呢?因为镇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艺惊人,神通广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给武松起了这个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恶霸,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河北沧州,躲在小旋风柴进府中避祸,一住二载。其胞兄武植,在家靠卖炊饼为生,兄弟二人十分义气。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就在那年九月间,山东济州郓城县宋江,因在家杀死阎惜姣(阎婆惜),也逃到沧州柴进府中避祸。宋江路过阳谷县时,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带口信给武松,说清河县的命案,因无人作证,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迁居阳谷县,等武松到阳谷县相会,以求兄弟团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进府中一见如故,并结拜玉兰。宋江把武植的话告诉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归心似箭,第二天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阳谷县寻兄。

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

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读书笔记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在征讨方腊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央视版电视剧中武松杀了方腊的儿子方天定被方腊砍去左臂,新版水浒传中被方腊偷袭用钢叉刺穿左臂插在柱子上一时拔不出来,为捉住方腊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两版最后都是武松单臂擒方腊)。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他是一个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做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初一:杨彦君

相信《《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透过宋江看政局》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水浒传宋江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