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从文自传有感1000字

读从文自传有感1000字

从文自传》读书心得1200字。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从文自传》读书心得12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对我来说,沈从文不再是过眼的文学,不再是书籍中的一个作家人名,倒成了相信的东西,是释怀心灵的一贴良药,却不苦口。就算是刚接触到他,也不怕人见笑地想说,真是开心认识他。大概从《从文自传》里先碰着他的笔,这自传大约是他30岁的作品,写的是他出生至20岁的印记,与他创作的小说《边城》不太一样,这自传读来格外轻快明朗。
看见沈从文用着一种很亲近与童稚的语气写着自传,他的温润与清明给了我提醒,就文字而言,我看见自己的繁复与包装。在他自传中保靖那段,当他为找工作寄居在表弟住处,因个小小问题 ,两人吵了几句 。半夜里不想在表弟床上睡觉了,一时又无处可去,就走到一个养马的空屋里,爬到有十草同干马粪香味的空马槽里睡了一夜。对于自己当时的样子,沈从文是这么说的: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格却依然那么强。一语道尽那种脾气。
就人生,沈从文是处处把握机会想办法闪出光焰,总是尽自己的一份气力去做好一个人的本分。他一直以乡下人的性情姿态,传述着所见所闻与发自内心的感情。在一个大王的篇幅中说起他认识的一个差使,那人曾是一个土匪,一个大王,是沈从文眼中一个真真实实的男子,沈从文说:从他口上知道烧房子、杀人、强奸妇女,种种犯罪的记录; 且从他那种爽直说明中了解那些行为背后所隐伏的生命意识。我从他那儿明白所谓罪恶,且知道这些罪恶如何为社会不容,却也如何培养着这个坚实强悍的灵魂。
他眼中总是可以看见一些生命的光辉; 他最在乎精神与人格,他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
沈从文不仅说,人应该有自信,一个人常常因为自己没有自信,才希望从别人的相信中得到证明。他也说,生命中还有比理性更具势力的情感。一个人的一生可说即由偶然和情感乘除而来。你虽不迷信天命,新的偶然和情感,可将形成你明天的命运,决定你后天的命运。
跟着沈从文,我接触到了些泥土气息,触碰到了温柔,他天生的善良与朴直的字眼总令人融人那描述的情境。我觉得这段说得妙极了,沿路有无数人家的桃树李树,全把树枝压得弯弯的,等待我们去为它们减除一份担负!还有多少黄泥田里,红萝卜大得如小猪头,没有我们去吃它、赞美它,便始终委屈在那深土里!这么细致入微的说法,娓娓道来带着些幽默,带着些好滋味。当然,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自传最后的那一个转机。
沈从文在自传中描述了他在患完一场要命的热病不久,他有一个平时结实得如同一只猛虎一样的老同学,为了同一个朋友争口气,要越过宽约一里的河,却在小小疏忽中被洞流卷下淹死了。后来那同学的尸体从水面拖起时,沈从文这么写着:我去收拾他的尸骸掩埋,看见那个臃肿样子时,我发生了对自己的疑问。我病死或淹死或到外边去饿死,有什么不同?若前些日子病死了,连许多没有看过的东西都不能见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地方也无从走去,真无意思。我知道见到的实在太少,应知道应见到的可太多,怎么办?……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咽下最后一口气,比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更有意思些。
读过《从文自传》,仿佛在我的深层记忆里找到一种救赎,一种被安慰了的放松。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甘地自传》读书心得1000字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读外国人的著作(包括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都不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我很难解释这种感受,也不知道我的感受是否具有代表性,也许这是由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使然。但是近日读完了《甘地自传》一书,我竟然生出了再读一遍的想法。
这本书是商务印书馆世界记中的一册,装帧朴素灰暗,扉页上有一张甘地的照片:他戴着圆眼镜,光着头,眼神狡黯而又天真。这就是甘地了,一个东方大国的伟大领袖,形容却简朴得如同一个游方僧人。
我更喜欢这部自传的另一个名字一一《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正如他所自述的那样,终其一生,甘地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他的真理,他的上帝,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政治、宗教、种族,这些他为之忙碌了一辈子的事业,仿佛只是他肩上的灰尘,他只是在不经意间背上了而已,惟有真理,是他生活的惟一主题。在英国的求学生活,在南非的律师生涯,甘地的生活都显得十分特立独行:他坚定的素食主义、频繁的绝食;他从洗衣到做饭的自力更生; 他广泛的交游、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学习;他近乎过分地善良与友好;他无私的、无止境的为印度侨民的服务;他托尔斯泰农场式的理想家园凤凰村……我实在无法形容他的顽固与古怪,甘地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我们难以理解的艰苦生活。这不是自虐的偏执,不是借以求名的劣行,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对真理的忠诚。
回到了印度之后,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领袖,甘地把他的每一分钟献给了印度的富强。他参加所有有益于印度的事业;他不辞辛苦地乘三等车厢周游全国,体验最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组织人员服务于瘟疫泛滥地区,创建供贫苦人上学的学院;他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会、请愿。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人民的幸福,为寻找心中的终极真理,甘地不断地前行。即使是在有了圣雄的称号之后,他的脚步没有一丝的变化,他还是出现在任何需要他的场合,依然光着头,如同一个僧人,他还是为了别人的过错伤心,为了别人的失职以绝食惩罚自己。此时,我看不到甘地有什么事不是为了体验真理……
此外,甘地的坦然尤使我感动与敬服。他在自传中如实地记载了童年时违反了宗教的信仰偷偷吃肉;童婚的他少年时代纵情欲望;以及他一生中有过的种种毁誉。试问,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怎会有如此的坦荡呢?
与其说甘地是个伟大的领袖,毋宁说他只是一个尚未长大的赤子。他有一个孩童的天真和坚定,试图在大地上建立完美的天国:和平、宽容、纯洁和爱。即使种种挫折与不幸也无法让他放弃他的信仰,因为那是真理。一个瘦小的老人,宗教般地守着自己的理想,就这样坚定地走在路上,永不停息。
我们只能肃然起敬,面对如此伟大的人格。

《管道故事》读书心得1200字


《管道故事》读书心得1200字
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人误将提桶当成建造管道,以至于世界上的提桶者比管道建造者的数目多得多。
提桶者是我们父母跟随的,也是他们教导我们跟随的模式。我们发现有99%的人提桶,于是我们便很自然地认为,提桶是能让我们得到生活中我们想要的一切的惟一方法。
提桶的前辈们教导我们,在这个提桶的世界里,以下这些是我们所要做的:
去学校,学习提桶的技能。拼命地工作,争取提最大的水桶的权力。从水桶A公司跳槽去水桶B公司,以便有机会提更大的桶。从提金属桶转换提塑料桶,再转为提数码桶。梦想着有一天你可以退休,不再提桶。然而,所有提桶者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回报却少得可怜!
财富和收入是不同的。如果你每年都赚取不错的收入,但都花完了,结果你并没有变得更富有。你只是生活水平高而已。财富是你所积累的,而不是你所花费的。你如何才能变得富有呢?在这里,很多人也弄错了。通常不是幸运、继承财产、高学历和高智商让人们积累财富。财富更多的是努力工作、有毅力、有计划、最重要的是自律等因素的结果。
换句话说,不论桶有多大,最终都会干。要想终生源源不断地有水喝,只有建造属于自己的管道,因为管道是自我支援的,只要你建的足够好,它将会带给你不竭的财富。但管道不是自己形成的,它需要牺牲,你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建造。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提桶的世界里:干一天的活儿拿一天的工钱,干一个月的工作领一个月的薪水。无论你是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的洗碗工,还是年薪过百万的白领,你都是用一份时间去换一份金钱。如果你被解雇,或因患病、受伤无法继续工作,你的收入就会马上停止。不提桶,就没有收入! 如何摆脱时间换金钱的陷阱?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务保障?只有管道!
如果你不能付出时间,会怎么样?
你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明天你被解雇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你身体不适,无法继续提桶,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某一次医疗耗尽了你的钱,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所有积蓄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你该怎么办?
如果明天你的收入没有了,你还能继续支付房屋按揭多长时间?
汽车的分期贷款呢?
孩子上学的费用呢?
半年?
3个月?
3个星期?
如果灾难降临,你有没有一条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线?
你是不是把赌注全都压在了只要你有需要,你都是付出一份时间,获得一份报酬?
你的保障在哪里?
当你休息时,管道还在给你赚钱
正如柏波罗所说: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
幸运的是,确实有。
这个方法就是管道源源不断的收入,不管你是否付出时间,总是会有收入。建造有可靠保障的管道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柏波罗为榜样在你还在提桶时就建立管道!
管道就是生命线。因为它能让人摆脱以时间换金钱的陷阱。当你建造管道时,你只做了一次,但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回报。
管道每天24小时、每星期7天、每年365日地运作。
当你睡觉时,当你玩乐时,当你退休后,当你生病了无法工作时,或者在任何紧急情况下,管道都在给你赚钱。
这就是持续收入的力量!
所以我说,管道就是你的生命线!

为生命留白——《目送》读书心得1200字


为生命留白《目送》读书心得1200字
龙应台的《目送》一共由74篇散文组成,取第一篇散文题作为书名。书里,作者用真挚、细腻而又优美的文字,捕捉生活里常被我们忽视或者极易消失的情景片段,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细细品尝,你会发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也许是龙应台的《目送》为何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吧。
我在读《目送》时心里总有一种酸楚,不免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因为在书里,我随时随刻,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找到自己的曾经,找到我们没人几乎都有过的那一刹那,那一瞬间,这就是作者龙应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灵动、震撼和共鸣。生活里,几乎每天都会真实的演绎着书中那样平凡而动人的情景镜头---目送、父女、母子、兄弟、姐妹、朋友
今天我们吃鲔鱼妈,我不吃鱼吃鱼有益于健康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读这本书不仅有这样场景对话里真实的感触,深深的感动,更有对人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我们应当为生命留白。
我们都知道,国画中的留白,为审美思维提供了想象、品味、鉴赏的空间,也让作品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和魅力。而生活中的留白,则是把自己交换给自己,停下匆匆的脚步,放置久已劳累的心灵,如闲云野鹤一样地逍遥,如山涧小溪一样地自如流淌,让疲惫的心得以舒心地休憩和修复,从而增加生命的质量。
然而生活里,很多时候,房子、工资、成绩填满了我们,使我们整日疲于奔波劳累,忙于应付。忙着事业,忙着生活,却不知究竟为何而忙?浮躁的社会,忙碌的生活,蒙蔽了我们的心灵,扭曲了我们的生命。我们是否留下时间想过,能与父母、亲人相望的日子在一天天减少?难道要经历最后的目送才能顿悟吗?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然丧失了生命中的真谛,这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在奔波劳累之余,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片空白,静静的享受生活呢。
正如书的扉页所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成长时,父母已然老去。我们唯有停下脚步,多陪陪他们,多陪陪亲人,时常送上一句寒暄,一杯热茶,一个拥抱
也许,现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懂得珍惜,学会让自己沉静下来,纯粹起来,为生命留白,让父母有更多的目光落在我们的脸上,莫让我们徒然地目送父母逐渐消失在那人生小路的拐角处。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便是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么闲适的生活状态!,当我们觉得生活太拥挤、太喧嚣、太华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要放弃和舍予,这就是为生命留白。留一点空白,去看看草叶花瓣的精致美丽,听听虫鸣鸟语的浸人心肺,去体会阳光、炊烟的轻柔舒缓,去领受雨水雪花的慈祥滋润,还有音乐绘画的出神入化、赏心悦目,友情爱情的销魂荡魄、感天动地。(读后感)
为生命留白,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种花育草,且用心灌溉,相信收获的一定是世间最美好的心灵花园。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接上文,稻盛和夫毕业后找工作并不顺利,由于创作的毕业论文,得到导师赞赏,导师介绍去了松风工业上班。

读书笔记摘抄:

*到了松风工业,看到家族企业管理上的混乱,以及条件待遇的落后,内心充满了失望!

*心里也产生过动摇,跳槽行为,没有得到家庭支持。当同进公司的另外四个人跳槽以后,旁无杂念的作者,激起了斗志。

*暂时不考虑得失,带着激情去工作,取得成绩并管理公司的研发部门,激发队员潜力,使整个团队成为全公司,最有激情的团队。

*因为对新任上司,不符合实际的管理不满,决心带着大家的信任,自己创业,激励员工,满怀热情,同心同德,创造佳绩。

*年轻员工要求得到企业涨薪的保证,使作者重新考虑到企业存在的意义,重新定义和丰富了企业的目标~“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有了目标,遇到困难时,也能勇往向前。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感动上天。

*随着企业的扩大,担心丧失创业时的热情,创立了“阿米巴”经营理念。

*克服重重困难,完成IBM公司高标准、严要求的订单。确立了本公司在行业内一流公司的地位。

*作为领导者,要身先士卒,向前!向前!再向前,没有退路,因为路是自己选的,哭着也要走完!

心得感悟:

我想所有的创业者都跟稻盛和夫起初的出发点一样,努力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选择创业这条道路。其实仔细思考,这是一种利己,小我的思想,读书笔记这在创业之初,也是人之本性,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局限性,也阻碍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人类所有的大事业,都需要集合一群人的能力和智慧才能成功,这就需要树立共同的目标,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自我、小我的目标实现。

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位能称得上是“成功者”的,都有大我的境界,在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以后,会追求更高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如果骨子里,连这样一点善根都没有,估计连完成最基本的物质满足都很困难!

好!这本书暂时就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祝大家节日愉快!

相信《从文自传》读书心得12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从文自传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