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看到朋友圈里一位友人发了一条状态,提及在凤凰读书看到李娟专刊,因着李娟文字里关于外婆、关于和妈妈一起做稻草人的故事而感触落泪,而我一看到李娟的名字,便立即想起去年看过的她的《冬牧场》,急切的在评论里跟友人推荐了这本书。
因为这个缘故想起了这本书,便想也来写写关于这本书的一些感触。
《冬牧场》是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记述了2010年她跟随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的点点滴滴。这本书并不是什么恢弘巨作,然而看她笔下那真真实实的生活,却深深被震撼到。也许那种生活、那种环境、那种经历任凭我再怎么想象也无法完全感受到,然而她的语言已然让我获知了很多未曾想见的真实生活。这一生是不可能去体验每一种生活的,能有幸从别人笔端看到另一种生活状态也不失为一种奇妙体验。
寒冷
我去过的最冷的地方是哈尔滨,冻得双脚麻木,没有任何想要说话的欲望,外出眉毛睫毛全结霜,露在外面的脸冻得没有了感觉,照相机用不到两分钟便会被冻得关机。而这寒冷比起冬窝子怕只是小巫见大巫了,冬窝子冷的时候能到零下四五十度,李娟为了去冬窝子准备了行头,下身从里到外依次是:棉毛裤、保暖绒裤、驼毛棉裤、夹棉的不透气的棉罩裤、羊毛皮裤;上身依次是:棉毛衣、薄毛衣、厚毛衣、棉坎肩、羽绒外套、羊皮大衣。只这阵势便可想见那儿天气得有多寒冷,和严寒做斗争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儿。
资源的匮乏
处于沙漠地带的冬窝子本身便没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在那儿唯一的水源来自于雪,于是采雪便成了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想象中雪水应该是纯净自然的,然而由于天旱,雪下得不多,他们采到的雪一路上和沙土、枯草和粪渣紧密团结在一起,化开后混浊不堪,锅里有一寸多厚的沙子,其中还有不忍细数的羊粪蛋,甚至还会出现马粪团这样的庞然大物,然而沙漠中也只有这样的水可喝。另外食物也是极匮乏的,沙漠地带无作物生长,可食用的一类是用面粉做成的包尔沙克等食物,还有就是牧民自己养的羊肉,缺乏蔬菜可供食用,所以有很多哈萨克族孩子维生素缺乏,身体营养不均衡。想来我们所身处的地方,地理环境优越很多,大自然的馈赠也更丰富,我们所享受的其实已然很多,只是有时我们的欲望也更多。时时提醒自己多看看自己已拥有的,会不会生活得更纯粹些?
与自己相处
一望无际的空旷,一片片戈壁缠绕着一片片沙丘,永无止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不会突然生出很绝望的想法呢?因为一切似乎都是看不到头的,往外走,几百米几千米后仍无任何变化,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样子,而身边也只有住在一起的几个人,除了一台勉强可看的电视,也没有别的可供消遣的东西了,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过得突然疯掉?可同时这样的生活却也是最接近自己内心的时候,这时可以真正安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听听内心的想法。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总是急匆匆的向前,我们停不下脚步,也根本没有办法静下来,也许看看这空旷的世界,也提醒自己给自己内心留个空旷地带,与自己相处。
生命的顽强
生活在冬窝子里的有伟大的人类,同时还有牛羊马猫狗等动物,冬窝子天气严寒,资源匮乏,环境极其恶劣,然而即使是在这种糟糕状况下,生命依然顽强生存着。生活给予我们的已然很多,我们要做的是相信我们是具有极其强大的适应能力的,面对生活给的磨难,要更强大的去拼搏,发挥自己的潜力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挑战,在挑战中被磨练得越发坚毅。
这些感触只是最先蹦出脑海的几个词,想说的也不止这几个词,但真心非常推荐这本书。你也可以把它当作纪实作品来看,因为它写的是最真实的生活;你可以把它当一个故事来看,因为它确实是一个故事;你也可以把它当作消遣读物来看,因为它本身非常有趣。愿爱生活的你们看完这本书更爱生活。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有一支骆驼队停在她家门口所发生的事情。讲述的是作者观察骆驼吃草,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作者还与她的父亲谈起了为什么打头的那一匹骆驼的脖子上总会系一个铃铛的问题。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骆驼开始脱毛,幼稚的作者也想拿来剪刀给它们修剪后来骆驼队走了,作者就问她的妈妈,骆驼到哪儿去了,妈妈就回答不上来了。作者舍不得那些骆驼,她老是想起骆驼队,想起童年。
夏天来了,再见不到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这个对话里,我体会到作者舍不得骆驼所流露出天真的情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我的童年却一去不还。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童年时过得飞快的;童年,是一去不还的;童年,是最快乐的。只是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篇文章强烈表现了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作者细细地回忆着当时的骆驼队与自己,写出了对童年的真切感受和深切的感叹,使我也不由地,想起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也精彩。小时候,我回到老家,最喜欢和牛在一起。起初我很害怕它们。每次遇到牛,我都是轻声慢步地走过,也不敢穿红色的衣服,我怕这样会惊动它,或者突然间冲过来它铜铃般的大眼睛乌溜溜的,真的很大!眼睫毛弯弯的,又密又长,好像黑刷子一样。它一眨眼睛,乌黑浓密的睫毛就像扇子一样扇一下。可是这样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恐怖了:扇子在扇,扇!
渐渐地,我跟着小伙伴与牛零距离接触。因此,我对牛的恐惧也慢慢消失。遇到再大的牛我也不再害怕,也不会觉得它的睫毛恐怖。我最喜欢牵着牛到河沿上吃草。每次我都拔好多草往它嘴里塞,它的嘴不停地嚼,不停地嚼。它的大眸望着我,好像在说:好啦,好啦!我笑着,抚摸着它,觉得它很好,很好
啊!童年,就是这样让人怀念!
陈曼冬诗评集《遍看繁花》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印象中的陈曼冬是这样一位女子:江南才女的神韵,飞扬洒脱的文字,带有灵气。我很喜欢陈曼冬的诗评,那是一天忙碌时光后最惬意的享受。如果你喜欢诗歌,喜欢看诗评,那就要读一读陈曼冬的《遍看繁花》了。
我与陈曼冬结识,那是在一次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文创协会组织的读诗会上,我和曼冬同时作为嘉宾出席。晚宴聚餐时,我俩同桌。那时,我们对于诗歌的见解颇为一致,便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后来,在读诗会结束一周之后,曼冬寄给我一本她最新出版的诗评集——《遍看繁花》,她在扉页上题赠时称我为大哥,让我看着玩。
《遍看繁花》,一听这名字你就会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豪迈之感。遍看繁花,看遍人生百态,笑看风云变幻。也许便是这样一份豁达旷然吧。陈曼冬在杭州电台“我们读诗”栏目开设“曼冬荐诗”文字专栏。记得那是在2015年,每晚9时,在一声“万物生长,我们读诗”下,我们便走进了诗歌的美丽世界。“曼冬荐诗”让我们在那些烦躁不安的夜晚,焦躁的心灵能够平静下来,让我能够静下心,思考当下。关于人生,关于诗歌,还有关于城市喧嚣背后的诗情画意。
《遍看繁花》一共收录作者500余篇诗作的五分之一。500余篇诗歌点评,500多个奇思妙想,这代表着曼冬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坚守。换了任何人,也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看看《遍看繁花》是一本怎样的书籍。作者的工作是忙碌的,她不仅担任杭州作协与网协的双料秘书长,还分管文联办公室事务。在这样的节奏下,一日一评,难能可贵。诗歌点评,妙笔生花,端的是一份江南才女的柔情似水,温情脉脉。曼冬的诗歌点评,贯穿东西,风格变幻,情调优雅,带有几分小女人的幽默和俏皮,很有画面感。诗歌点评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因此文字要尽可能浅显易懂,篇幅不宜过长。这部书与其说像诗歌点评,倒不如说更像一部城市净化心灵的心声絮语来的更为贴切,这也是一部笔者的心灵絮语。
诗歌点评考验的是作者的学识、见解、才华还有性情。三言两语,勾勒出人生意境的感受出来,那要的便是一份情怀,没有对诗歌的热爱断然写不出那样绝妙的语句。看看吧,从惠特曼、魏尔伦、叶芝、马雅可夫斯基、尼采到顾城、艾青、孟浪、杜涯等等国内外诗人全部一一点评。我读到更多的是一种关于诗歌的态度和情怀,当下的社会需要诗歌,当下的文明需要诗歌,当下的我们每一个人更需要读诗歌。
《遍看繁花》不是一本传统意义的诗歌评论,它更像是一部评点,类似于金圣叹妙评《水浒》或者类似于胭脂斋重评《石头记》,我们都可以从中窥见一二。评点,讲究的是文学和评论的有效结合;评点,将文本细读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诗歌进行阐释和品评,再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阅历见解,品评诗歌,将诗歌的曼妙与艺术趣味展现在读者面前。曼冬的m.i1766.com文章不是对于诗歌的简单再现,而是更多的是对诗歌的补充及二次创作,这更加彰显她的才气纵横。一个完美诗评有四重境界:与诗歌对话,与诗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曼冬的诗评,我能感受到那一份真挚而炽热的情怀。有人说,读曼冬的诗评,通常会产生心灵的共鸣,那是一份心灵深处的共鸣。或温暖,或眷恋,或留恋,或寂静。淡淡的温馨,随着诗意散去,忘却人间一切烦忧。
陈曼冬对诗歌是抱有感情的。诗歌背后通常有一段故事,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情绪的波动,那是一种对于诗歌本源的探究,这些正好扣中我们的心弦。譬如,在《如何好好去爱的忠告》中,“复述完这个故事,我的心里是难过的。所以还是诗歌更美好些”;又比如,在《冬天,和父亲一起去看海》中写道,“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无言的······爸,我爱你”;又如在《诗歌的生长》中,用这样的语言写道:“我们都生活在无尽的忧伤里,这忧伤就是诗”。散文化的语言,温馨的情感,真挚的情怀,容易和读者产生共鸣。
《遍看繁花》与其说是一篇诗评,其实更像是一部随笔散文集。作者受到诗歌文本影响较大,思绪万千,在诗歌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慨然而谈。或随笔,或纵论,或抒情,或随心。生命、自然、世界、文学都成为笔下的对象。曼冬的文风带有江南女子的灵动之美,情感细腻而真挚,文字清新淡雅,篇幅或长或短,无拘无束,更展现新时代女作家的自由主义的浪漫。李清照的才情让世人神往,曼冬的文笔,便有几分清照之风采。曼冬在《遍看繁花》中自由翱翔,率性而为,坦荡,多情,自由,真诚,热烈,奔放,曼冬的文字和现实的她本人一样。你喜欢曼冬,必然会爱上她的文字,爱上她的《遍看繁花》。
《遍看繁花》和传统的诗评不一样,它更多彰显出一份自由之美的向往。当下,城市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加,每个人都在城市里拼命奔跑。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可以在夜深人静时,在疲惫不堪时,读上一两首小诗,那是惬意而宁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田园风光让人向往,《遍看繁花》会带给你一片城市生活的宁静致远。微信微博的“微”时代,真正动人的不是快餐似的、惹人眼球的、哗众取宠的娱乐新闻,不是一部浮躁的电影,而是真诚的文艺作品,真诚的文字。
我热爱文学,我热爱诗歌,我读陈曼冬的《遍看繁花》。
繁花看尽,那别样的风情万种。
《冬窝子里的生活——《冬牧场》读后感1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冬牧场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