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苔丝读后感600字

苔丝读后感600字

《苔丝》读后感6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苔丝》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苔丝》读后感600字
不要错过了美好,不要蹉跎了岁月。一一题记
读《苔丝》是在旅行中,每次出远门我都喜欢选择一本小说带上,因为我总认为在不连贯的时间里,读小说要比读散文,能让自己投入一些。看风景本就是闲散的漫步,用一本小说贯串整个旅程,是最佳的佐料。
在前十天的旅行中,我读了苔丝一书。想起写读后感的原因,是深秋的菊花。书中的一首小诗,让我提笔写下。作者哈代的《最后的菊花》:
悠长的夏季中太阳总高叫,
催促着轮生的绿叶鲜花,
说它为花儿们竭力效劳;
可为何始终没唤醒了它?
寂寞的花!来迟了,她的娇艳,
它早已蹉跎完季节的荣华,
莫奈何它只能瑟缩在风前,
一任那狂风和暴雨吹打。
背诵过很多关于菊花的诗词,而这一首不同的最后的菊花,让人有了悲观的色彩。
诗人惋惜着菊花的蹉跎,埋怨她为什么整个夏季不趁着阳光灿烂的季节开花,却拖延到了深秋,只好一任那狂风和暴雨吹打了。
整本书中都在叙写苔丝的错过和蹉跎,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对错过时机的惋惜。多少阴差阳错,苔丝的悲剧人生。
也因此在这深秋时节,切莫错过花季,而零落成一句心中的惋惜。
苔丝一书,积极的呼吁社会理性化、合理化、灵敏化,用以减少阴差阳错带来的痛苦,也提醒了读者,要当机立断,不要让可能的幸福从手中溜走。
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
那就花开时赏花,相爱时真挚,同行中携手,不要错过了美好,不要蹉跎了岁月。(读后感)
一起去看花吧,带着生命中重要的人们!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浪潮》读后感600字


早上地铁上,读完了《浪潮》。

一时间感觉轻松,这两天读《浪潮》,一直有一种迫切想看到结果会是怎样的,因为这次教学实验,其中的过程并不让人感觉轻松,有一种压迫感,学生们的行动,明显已经超过了界限,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实验,他们似乎把一种团队的意识控制了自己的意识,然后这种团队意识是如何而来,为什么是专制,是排外,是约束,是控制,是不允许有异类,不能有背叛,人类一触及独裁,为什么是那么的类似?

幸好现在的教育还让人有自由意识,幸好现在的社会允许人自由讲话,自由发表观点,有自己的行为的自由,做这些自己想做的,不会受到伤害。基于此,才有人敢指出浪潮的不对吧,否则,也跟希特勒恐怖时期一样,人们都否认有过屠杀。

劳里是个聪明的姑娘,她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考,而且分析准确。她认为浪潮拿走了人们自由思考的能力。如果做浪潮局外人,大家怀疑是不是会受到迫害,这种浪潮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独裁。

罗伯特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在浪潮中找到了自己存在位子,当人与人平等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因为这样自己才和所有人一样。在自由的社会里,他总是被排挤在外,是因为自己的普通,是因为被光芒掩盖,所以他收缩自己,无限的收缩自己,让他更加渺小可怜。总是有这样一部分人,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却没有勇气挣脱。希望他从另外一个方式找到自己的价值,人都有价值!

电影的《浪潮》据说结果是罗伯特自杀了,的确当我读到浪潮解散,大家陆续丢下会员卡,走出礼堂的时候,我总感觉原来的那种激情,怎么能一下子就浇灭的了呢,怎么会没有激动的分子表达反抗的情绪呢,电影版的结尾也是更有戏剧性,书中可能更接近现实。

浪潮结束了,独裁下场了,却一定会埋在他们的心里,久久不能提,但是却影响很大,该怎么生活,该怎么思考。

《哈姆雷特》读后感600字


《哈姆雷特》读后感600字: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我就是没有看过,我喜欢历史、喜欢爱情、喜欢诗歌、喜欢科幻、喜欢哲学我唯独就不喜欢悲剧。所以,尽管出名,我也不是很想看,包括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我统统都没看过。沙翁的戏剧悲剧诗歌非常有名,不自量力的觉得自己足够强大了,就笃定自己能接受悲剧了,唉,我太高估自己了,这悲剧看的我心内郁闷无比。

莎士比亚是有多喜欢写牺牲和复仇,竟然写的这么悲。哈姆雷特就是个蠢蛋,你爸被你叔叔毒死了,还娶了你妈,有武力有头脑有威信甚至有机会直接把他叔叔杀死,非不!结果中了叔叔的奸计非要和雷欧提斯比剑,结果躲过了毒酒没躲过毒箭,虽然最后真相大白,可是自己老妈喝了毒酒、自己喜欢的姑娘疯了掉水里淹死,跟姑娘哥哥比武两个人都死了,自己和爱人的命都赔上了,这复仇复的何必呢。

还有奥赛罗就更悲剧了,亲手把自己媳妇给杀死了,自己自杀,就因为一个该死的伊阿古的谗言,你就怀疑自己媳妇跟自己下属出轨,有没有脑子啊,就因为一个手帕不见了,就因为自己媳妇给下属求情,这智商,尼玛你再怎么嫉妒,你杀自己爱人之前,你就不能好好听人解释解释么。这算什么真爱啊,算什么爱情啊。

所以,沟通是多么重要,冲动尼玛就是魔鬼,遇到别人说坏话,特别是说自己爱的人的坏话,特别是自己讨厌的人说的话,拜托都有点脑子,用心想想,耐心调查调查,别老干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再怎么伪装,说自己爱人坏话的其他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这种人就赶紧下地狱吧。不管到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一定记得谁是你的爱人,你要选择相信谁。

ps:这个书我也是京东上买的,但是估计买的是盗版,里面有错别字。盗版书一上手就差不多能感觉出来。作者:三多笨笨

《态度》读后感600字


《态度》读后感600字:

看完吴军的《态度》后感觉“相见恨晚”:如果我的成长也有高人指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经验的人能提供合理化建议,如果能早看这本书也许有不一样的生活。

《态度》是作者吴军写给大、小女儿的信件集合,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循循教导,包含给大女儿上大学、实习的建议和给小女儿少年成长的解惑。面对电子游戏的诱惑,父亲教给她们如何抵制不良诱惑;面对小女儿想放弃钢琴的心思,父亲告诉她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在大女儿要毕业时,父亲提议她去最好的学校……这些及时的提醒之外,父亲也教给她们数学很重要、要做一个快乐而善良的人、金钱是什么……

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一生。虽然没有吴军一样牛的父母,但再普通的父母也会给子女的人生打下烙印。我的父母并没有读什么书,但都知道要把子女供读出来;他们没多少见识,却也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干活他们是最能下力气的,做事是讲究用功的。他们不会讲理论,但总是用行动告诉我做什么是对的。

对父母的态度又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高度。父母所教的,学不学,学什么就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以前不喜欢母亲的强势就倾向于父亲的沉默与随和,后来到底欣赏母亲的刚强而内心强大起来。态度决定了选择,也塑造了个性。

长大以后,才发现父母的不容易。他们的人生规划不是以孩子的未来为基点,所带给子女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小时候觉得他们表现不好时,总是叛逆以对,总是连好的方面一起排斥。大一点才能理解他们,才会觉得内疚。

如果父母尚在,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尊重他们的一言一行,不因为他们老去便不管不顾;如果子女正在成长,尽力言传身教给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处世哲学。作者:鸢yuan

《芳华》读后感600字


《芳华》读后感600字

禁忌的魅力,禁忌总有一种让人着魔的魅力。芳华的故事,是在一个充满禁忌的背景下发生的。

不由得让人想起小学门口面馆的烤鸡翅。这大抵是我活到现在吃到过的最独特的一种。闻起来是一种细密的香气混着焦糊的味道。鸡翅的独特就在于外面的皮,一口咬下去简直是在口腔中炸开的香甜。秘诀就是酥皮外面裹着的香脆的面包屑,大快朵颐的时候会粘在嘴角,掉在盘中,急忙去舔盘子的时候,柔嫩的鸡肉已经让人无暇顾及面包屑了。没见过吃这种鸡翅能吃的文雅的,大多数人都是看着厨房,咕噜咕噜地咽口水。然而我每天中午都是偷偷去吃的,因为大人们说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

不禁让人唏嘘,想想当年每个中午都在小面馆吃的唏哩呼噜的日子,居然已经过了十年。店主都换了好几个,而我再也吃不到这个烤鸡翅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它变得更好吃了,现在打下这几行字还觉得口水要流到桌子上。芳华的时代,似乎处处都是禁忌。打扮好看,是禁忌;生活富足,是禁忌;谈情说爱,是禁忌,一切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寻常的事情,都是禁忌。可就像今天,我即使买了肯德基的全翅桶,也敌不过当年偷偷摸摸翅的一只烤鸡翅;今天的我们自由自在,却索然无味。芳华的世界充满荆棘,却恣肆张扬,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是啊,在人人都精致美丽的今天,穿上一整套昂贵的服装,怎么可能比得上当年一套干净挺刮,英气逼人的军装?天天都能品尝的饕餮美味,又如何能够和被窝里悄悄地小口咬着的巧克力抗衡?在小情小爱的歌曲传遍大街小巷的今天,一声大胆的告白怎么可能比得上送给所有人芝麻糕,只为了送你一块的感动。这些青年青春的色彩,其实一样都没有少,反而在时代重压的磐石下,顽强地开出了一朵朵花。我向来以悲观的眼光读书,在悲哀的时代,人们的快乐更像是自我欺骗。然而文字中,却藏不住的是嬉笑欢闹的美好。

尽管每一个人都是悲剧,但是他们的生活,有过这样的色彩,也让人动容。作者:李雪鑫

《芳华》读后感400字

芳华,那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是最纯粹的季节——花满枝丫的春天,宁静喜人的夏天,漫山金黄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芳华,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充满希望的田野。芳华,那里有只争朝夕的潇洒和舍身忘死地不羁。谁也预言不了芳华的结局,因为芳华如茶,品过才知浓淡;芳华如途,走过才知深浅;芳华如酒,醉过才知酒烈。当我们惋惜芳华已败,青春有悔时,结局早已在遥遥招手,“虚位以待”,只是我们在暗处,结局在明处。所以刘峰不知道自己轻轻一抱、坦荡表白会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何小萍不知道在不适合自己的平台努力是无用功,他们都没有预想到自己的结局和归路。我们的芳华终究在我们的念念不忘中渐渐远去了,飘散在回忆里,留不住带不去人生的下一阶段。我们只能在回忆里呐喊、高歌、热舞、畅想和哀思了。蓦然回首,恍惚在灯火阑珊处能再见芳华。那些一起在芳华里走过的花儿、草儿们,你们想起了谁的故事呢?又想为谁留下点什么呢?作者:任美桐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苔丝》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苔丝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