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或许"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

最近读了余秋雨的《借我一生》和《千年一叹》。很多人认为这两部书可以称为余先生最好的两部著作,读过之后,我也这么认为。

早年读过余先生大名鼎鼎的《文化苦旅》,但那时多半只是当成一种游记,并未完全体会余先生内心深处那种对中国文化深深的探究,之后读他主编的《藏着的中国》,始知他深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他的作品盗版甚多,因此这几年都没有读他的书,一方面是怕买到盗版,另一方面,和我读书的习惯有关,越是好书,越是敬佩的作者,我越是抱着敬畏之心,而不敢过早拥有打开阅读。

直到这次,我接连买了《借我一生》和《千年一叹》,窃以为,读余先生的书,应该先读《借我一生》,先了解他的成长和心路历程,然后再读他其他的书,可以更好的理解他的立著思想。

《借我一生》是余先生的一部自传,其中很大篇幅介绍了“文革”期间他个人及其家人的不幸遭遇,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这种出生在文革“中期”的中年人,也能从中了解一些十年浩劫的经历。文字之间,流露出的是余先生对政治毫不掩饰的厌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文章回忆了余先生儿时的经历,不过我感佩他惊人的记忆力,但我想对儿时记忆的细致描写,虽然是真实的,但应不乏文学修饰的成分。文章写到他在浙江老家,隐居山林中一个荒废的小楼里读书,无意之间发现这座小楼居然是蒋介石当年捐赠的中正图书馆。“文革”中,多少图书被焚烧,多少文化人被打倒。历史上恐怕也只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能与之相比。作者痛恨之余,以蒋介石捐赠图书馆一事与之相比,一个是铲除历史文化,一个是传承历史文化。余先生成名后,在学术上、创作上甚至其他方面,经受了很多所谓批判攻击。余先生认为,这种批判攻击大多是“文革”流毒,多次表达了对“大批判”的愤怒和轻视。本书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文革后这些年他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思索,主要反映在这些年他从《文化苦旅》开始到《千年一叹》文化系列丛书的创作经历。应该说,此书反映了余先生的思想,但也能看出他在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一些高傲。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凡文化人,总有些清高的。很多人看了余先生的书,可能在一些方面不能认同他的观点,我想,各人的文化水平有高低,视野有远近,历史知识有深浅,立场有不同,观点自然不同。总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借批判余秋雨而想达到自我炒作,越这样,越能凸显余先生的文史功底。

《千年一叹》是余先生参加的由凤凰卫视在上世纪最后一年,即1999年末,搞的一次大型千禧年世界古文明追寻反思活动的日记报道。这次活动,凤凰卫视自希腊开始,经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至中国西藏,全程记录报道了这些国家土地上曾经拥有过的辉煌的古代文明以及这些国家现在的状况。我们既能发掘回顾在历史上那些曾经有过的伟大文明和国家,更能从现今这些国家的境遇中反思人类的行为。在《人生最后的智慧》中,余秋雨向我们介绍了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的陵墓,“......没有墓碑和墓志铭,整个陵墓不着一字......让生命的终点归于素净和清真......”。我除了震撼,也要向安息的侯赛因国王表达敬意!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啊!而且是有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又得到自己国民爱戴的国君啊!反思我们国家,却有太多的陵寝文化。古代的不说,近代的中山陵、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一代伟人也当配纪念堂,可最近新闻说山西为华国锋也修建了豪华的陵园,就有些“过了”。华国锋虽也曾是国家领导人,粉碎“四人帮”也立过功,但他和无数革命前辈比,还显资历太浅,如何能配如此豪华陵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怎样?他们都没有享用如此豪华的陵园,很多都把骨灰撒在祖国大地。当然,这不能怪已逝的华国锋,而是山西一些官员的功利思想在作怪。

凤凰卫视一路前行,途径的几个国家,如伊拉克、伊朗都饱经战乱。尤其伊拉克,先是八十年代两伊战争,然后入侵科威特,1990年海湾战争遭到联合国多国部队打击,2003年美国再次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如今怎样呢?推翻了独裁政权,人民比过去更多的沦落在日以继夜的恐怖暴力之中。美国总想以自己的价值观强制灌输全世界,尤其是伊斯兰国家,而事实证明,这只能带来战火和恐怖袭击。

在印度,余秋雨本来是带着美好的印象去参观的,然而“《我却拒绝说它美丽》”。首先是这个国家人民整体的极度贫困,与印度在国际上极力争取的大国形象完全不符。我已不是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读到有关印度恒河所谓“恒河晨浴”的记载,第一次是韩国人写的《雨啊!请你到非洲》。印度放弃了佛教,证明这个国家放弃了智慧与理性。从余秋雨的这几篇报道看,没错,印度做着大国梦核武梦,而内部却是一个极度贫穷、两级分化十分严重的国家。大多数人民愚昧不化。一条母亲河,每天一边焚烧大量尸体和骨灰,一边有无数的人在旁边洗澡刷牙,实在太恶心了!

通观全书,余先生不仅对比了世界几大已衰亡的古文明和中国文明,更是对比了世界三大宗教。我认为,世界宗教,从古至今,大大小小,保存下来的、灭亡的,何以千万种。然三大宗教,唯佛教最和平。佛教从不侵略杀害其他文明与宗教,也最为理性和充满智慧哲理。中国接受了佛教,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是佛教之幸,也是中国之幸。

读完此书,回味无穷。世界几大古文明均已衰亡衰落,那些土地上现在的国家大都陷于战争、恐怖和暴力、愚昧、极度贫穷。我看到了文明沦落背后一些宗教的身影,庆幸的是,中国古文明延续至今,作为中国人,真应该好好补习一下中华文化。

昨晚去公园散步。散步锻炼的人群纷纷攘攘,一群群的中年妇女随着音乐在跳健美操。春风拂面,夜色下的湖面微波荡漾。这就是和平的中国,真好。但是我突然又想到中国古文明延续至今,还能延续下去吗?现在的中国,从小学生起,还有多少人读过四书五经呢?四书五经作为中华儒家文化的核心,几千年了建立和维护了中华的传统道德和文化传承。但是现在,我们不读它了。我们面对的是纷杂的网络信息,物欲横流的社会,真难以想象,如果中华传统文化不再延续,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作者〡夏冰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作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在广阔富饶的中原大地上,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他们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繁衍生息,千年不衰;以其博大辉宏的民族精神,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上下五千年,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多少英雄豪杰 、仁人志士被千古传颂,多少暴君昏王 、乱臣贼子遭遇万世唾骂。

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么熟知过去,了解民族的坎坷与辉煌,而且还可以继承灿烂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本书上至古代神话传说,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 ,交织纵横。

· 历史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使那些过于枯燥乏味的历史故事变得紧张有趣,使尘埃与历史中的人物能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有慰籍;不仅能让我们深思,还能给我们启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同学们,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 学校:浦厂小学

·············· 班级:五(4)班

··············姓名:韩靖宇

·············· 指导老师:沈明霞

··············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2000字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2000字范文: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那三十年,时代背负了太多,过重的担子负载的是一群初见曙光的人们的希望。蓦然回首,一笑笑出了泪痕,一路走来悲愤有之,苦痛有之,抑郁有之,荧光有之,激情有之,机遇有之,喜悦有之,可谓激荡万千,终难忘!

时势造英雄,把握国家政策的脉搏。《激荡三十年》基本是按年编写的改革开放前面三十年间的企业史。它生动具体地一件件如实地记录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和人物,有些人物和事件现在看起来不是大人物也不是大事件,但确是那个年代的特征和历史脉络。书中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国家的步步开放和改革的进程,描写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描绘了很多生动的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们的奋斗历程,通过对那段岁月的见证,我觉得改革三十年是民心的三十年,经济发展是人心所向,钱和饭是民之根本,国家的政策就是风向标,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理解国家的政策,争取做时代的弄潮儿。

在三十年历史长河中,很多改革先锋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年代,用无畏、勤劳和聪慧谱写了一部当代中国可歌可泣的企业史。他们有的出身草莽,坚忍而勇于博取。华为任总40多岁时处于人生低谷,企业辞退,经济拮据,他在人生的40多岁的时候,几个人合伙尝试着开了个小的电子公司,代理卖国外的模拟交换机,但是任总有着过硬的大学专业知识,他年轻时曾作为部队的工程技术兵参加全国的由邓小平同志的主持的科技精英表彰大会。他的知识,加上他的勤奋,加上他的坚韧,他后来研发了自己的数字交换机,凭借着他部队的管理理念,他的天才销售思路,他的团结奋斗基因,华为壮大成一家伟大的高科技公司,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贡献。我想跟任总有个伟大的母亲,有个正直的父亲,跟他的勤奋,跟他的坚韧是分不开的。失败的理由千千条,但成功的人总是有他的理由的。

当年的王石,也曾迷茫,然而他却紧跟时代步伐,从一个靠倒卖玉米赚取第一桶金的饲料中介商人到后来的万科集团董事长,他当然有灰色的官场背景,但是他敏锐地发现香港人到深圳来搞房地产赚钱时,他当机就知道这是个非常大的市场,他的稳稳地饲料生意不做,断然改行。当年的柳传志,对科学研究工作厌烦至极,但是却拥有管理才能,他能第一时间发现很有市场价值的设备和技术,在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创建起日后将成为全球500强的联想企业。当年的许多人他们也同样面临时代的困惑而苦于无法自我救赎,然而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敏锐的发现市场机会,他们能找到了一般人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

还有曾经的首富刘家四兄弟,刘家四兄弟个个读书优秀,都有铁饭碗的工作,但是他们的不安分和冒险基因,让他们主动辞职,拿出能拿出的家当合伙开了公司,一开始发明了一个电子设备,但是想卖要去县里审批,人家一句话说你不能卖就结束了。他们兄弟们只能流泪,只能转行从事养鸡行业,读后感.

但是养鸡一开始的创业资金一开始就被一个骗子骗去了绝大部分,真是欲哭无泪。养鸡也不算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鹌鹑蛋价格好产量也高,他们马上投入养鹌鹑行业,凭借着他们的聪明,勤奋,他们研发了更好的饲料,他们自己给养殖场设计了一套保暖和照明系统,鹌鹑行业给他们了创业收获。但是他们马上发现饲料市场是个更大的商机,马上转入饲料市场。成为了我国的饲料大王。

从改革开放初江浙人民冒极大风险发展贸易,到80年代中后期的全民皆倒,再到南方讲话后爆发的全民下海的热潮,底层人民对贫穷现状的坚决告别和现代化的强烈追求是中国改革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浙江的温州,他们的草根性格和冒险精神,让他们每次都是改革的先行者,个体户和家庭作坊的实验者,也是后来的炒房大军。

娃哈哈的宗总,知青返乡后在校办工厂送货,顺便卖卖小学生的学习小用品,但是他凭能力和勤奋成为了校办工厂的经理。他见证了健力宝辉煌,意识到儿童的饮料的巨大市场,后来他成为了饮料大王,公司滚雪球地发展。还有杭州萧山的鲁总,他从一个乡镇企业,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抓时代的机会,从产权上、人才上、管理上、市场上,各方面都能做到万无一失,公司稳步发展。

说起改革开放,就不得不提在南海边写下美丽诗篇的邓小平。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在这三十年里改革开放虽然不无停滞,但是邓公都用无比的智慧来推动国家的发展,他有时候搁置争议,有时候说允许犯点小错,有时候说脚步可以大点,有时候说摸着石头过河,在各个年代和节点,他都采取了最确当的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这片古老的、重新唤醒活力的大地上,一大批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包括后来的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改革后的先驱者。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时代,国家基建大发展的年代,我们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不管你觉得好与不好,国家总在发展,适应时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企业他们做的风生水起。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时代总是在进步,国家总是在发展,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潮流,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立足。先有国再有家,如果不能把握时代脉搏,不能掌握国家的发展政策,那么再聪慧也只能事与愿违。只有切合时代的脉搏,跟进时代的步伐,加上勤奋和坚韧,就能这场没有硝烟却暗布地雷的战争中走到最后。我们可能在竞争最激烈的年代,我们同时也在机会最好的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到来,让我们拥抱时代、拥抱祖国。作者:刘晓燕

奴隶为相_《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


奴隶为相_《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

故事不长,读完第一感觉武丁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一个皇帝为了求得一个贤能的宰相,可以三年不说话。这需要何等的魄力,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然后突然有一天说话,以天帝托梦的名义,告诉群臣,说天帝向自己推荐了一位贤臣。画好图像后让人去找这个贤臣,也显示出了他的机智,天帝下的旨,群臣也就没有嚼舌根子的理由。

而追根溯源,是因为武丁曾在乡下住了多年,从不摆王子的架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掌握了不少知识,还结交了许多下层的平民百姓,还跟一些奴隶交上了朋友。因为当时阶级观念的原因,武丁不得不这么做,而这个奴隶就是后来被武丁任命为左相的傅说,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得出武丁的良苦用心。

读了这个故事,后又拓展读了《史记·殷本纪》,节选原文是这样的: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后来又去了解了下武丁这个人的生平,因为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武丁,历史读的少。

才知道他是商高宗,然后又不知道高宗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太宗是开国皇帝,因为听得太多的原因吧!后来才知道高宗是皇帝死后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类似村里的祠堂吧!然后又看到了个武丁盛世的词,以前只听说过康乾盛世,还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搞出来的。可以说武丁他一个皇帝还能搞出一个盛世来,非常了不起了。作者:文案路人甲

《灿烂千阳》读后感2000字-只有和平的年代,阳光永不陨落


那儿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那儿无所谓未来。那儿的过去只留下这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灿烂千阳》

当眼泪再也无法控制住流下,铺满双手的时候,旁边的人开始投来关心和诧异的眼光,有个阿姨甚至主动来问小姑娘,你怎么了。

说来实在不好意思,我是个太容易被故事代入的人,所以一直看不得太过悲伤的书和影视剧,更听不得别人讲悲惨的真人真事。

不得不说,卡勒德胡塞尼是个伟大的作家,我是去年夏天看完他的《追风筝的人》,仅通过两个男孩间的友谊变化见证了阿富汗过去几十年间的变革。

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而且有同名电影,但是还是建议没有看过原著的朋友去看原著,影视剧终究会因为篇幅限制无法还原书中很多细节。

那本书看完,心情也是久久不可平复,作者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直接去写战争的残酷性,而是写人,写家庭的变化,侧面反映阿富汗人民在战争之下的苦难生活。

在立秋的这段日子里,我开始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另一本书《灿烂千阳》,被称为女版《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亚裔作家的风格。

而实际上来自一位诗人在1627年路过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所作的诗: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20世纪60年代是阿富汗在20世纪最好最安全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当地还有不少外国人经商、工作,街上随处可见时髦的装扮,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度被评为中亚的巴黎。

女性可以自由工作,不用蒙面,无需在男性的陪伴下自由活动。而从70年代末苏联入侵以后,这里的生活完全被颠覆,战争一直持续到21世纪。

《灿烂千阳》所讲述的故事背景就是跨越了这个漫长的时期,从好到坏,到更坏。而在这个时期下的女性所过的生活,我觉得用悲惨一词也不够形容,是惨烈,极度的惨烈;是绝望,极度的绝望。

旅游景点树自行车分割线

全书主要是讲两个女性:玛丽雅姆,一个私生女,上流家庭男性和女仆人的结合,这种人在穆斯林文化里面被称为哈拉米,是不配来到世间的生命。在15岁前一直活在父亲制造出的虚伪的父爱之下,每周见一次,每一次都给她带来不一样的贵重小礼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远远都比不过可以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她想上学,而母亲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玛丽雅姆看似过得去的童年在15岁生日那天迎来了终结,毅然不顾母亲反对,想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却被父亲拒之门外,终于看清父亲的面目之后回过头,母亲却已选择在门前上吊自尽。

故事转折实在令人唏嘘,但这比起全书后面的转折,只是一个细小的铺垫。

15岁的玛丽雅姆被父亲和他所谓的正房妻子,嫁给一个大她至少二十五岁丧妻丧子的鞋匠,看到这里,回想起玛丽父亲那口口声声对她的爱,实在是讽刺。

鞋匠起初给玛丽雅姆的爱和呵护一度让人以为:可怜的孩子终于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爱怜。命运打脸,猝不及防,那时候的阿富汗,只有上层阶级的正统女性算的上是人,玛丽雅姆这种人只能算性欲和生育的工具,流产七次之后的玛丽雅姆丧失生育能力变成一个废人,一具形容枯槁的行尸。

另一个阿富汗女性:莱拉,出生于还不错的家庭,母亲天性美丽开朗,父亲是个大学老师,受过高等教育,还有两个哥哥,一个青梅竹马的玩伴。从小生活也算是幸福快乐,至少她有个不错的童年。

只是两个哥哥投身于战争,早早地就在战争中丢去了性命,在男尊女卑的伊斯兰社会里面,母亲看不到莱拉的存在,幸好还有父亲在不断地传授她知识。

当战争不断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威胁,莱拉家大门留下了子弹的痕迹,母亲才终于同意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家乡,不再希望于替死去的儿子们见证胜利的那一天,她的青梅竹马在一个多星期前和父母已经离开,前往巴基斯坦的难民营;她的好朋友在前不久被炮弹炸成粉碎,而她们一家,在搬离的这一天,却不幸被炮弹选中,家庭支离破碎。

莱拉被鞋匠,玛丽雅姆的丈夫从废墟下救下,我以为这是战争中对同胞的患难与共的感情,或者是人性最后一点善良,让这个鞋匠顶着高龄,顶着炮火去救下这个可怜的姑娘。

而事实证明,这一切不过是鞋匠在姑娘身上看到了生育后代的希望。

莱拉醒来的日子,可想而知,她有多难以接受现实,只是更为惨痛的是一个陌生人的到来,转告了一个更为残酷的事情:她的青梅竹马在逃亡巴基斯坦难民营的途中,大巴车被炮弹击中,受了重伤没能熬过去而离开了人世,所以,对莱拉来说,她本是和父母一起离开,去巴基斯坦寻找他,如今天大地大,却没有一个可以活下去的理由。

当玛丽雅姆告诉他,鞋匠即将迎娶她的时候,莱拉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因为她的腹中有一个生命正在孕育中。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会在这一本书的后面章节不断上演。

就这样,莱拉也变成了一个被鞋匠利用的生育工具,两个不幸女子的命运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在塔利班上台,统治阿富汗的时代,女人必须戴好面纱,穿那种从头套到脚踝的布卡,留在家中,不可以出门,不可以上学,上班,完全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所以她们必须依靠自己的丈夫,甚至于如果没有合法关系的男性陪同下,不可以出门。

换到如今的社会,不可想象这种日子该如何过下去,女人除了打扫煮饭就是生孩子。。。

而且,在塔利班的统治下,男性的健康要远远高于女性,所以所有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都用于男性,女性甚至要忍受无麻醉的情况下剖腹生产,而我就是看到这一章节,被生生吓哭,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肚皮划开,取出孩子,再缝合上,多么可怕!

从头至尾,没有写鞋匠的名字,因为他是个不配有姓名的恶毒人,当后文莱拉的青梅竹马再一次出现时,才知道,鞋匠雇人给莱拉演了一场戏,扼杀了她离开阿富汗最后仅存的希望。

人性能可恨至此,令人绝望。

故事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没办法一一写出来,希望更多的人去看,一起来交流分享。

千千万万阿富汗女性在面纱后的面孔是哭着还是笑着,没有人知道,但她们唯一呈现给这个世界的双眼充满了希望。

读完《灿烂千阳》最大的感触在于:活在和平的年代真好,活在女性可以自由活动、上学、工作的年代真好。

反观香港最近一段时间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简直是愚蠢,也许是温饱早已让这些人丧失了对和平的珍重吧?

愿世界和平。

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光明的人生。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千年一叹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