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外婆的道歉信有感800字

读外婆的道歉信有感800字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估计还是土壤不同,中华大地上,最多的是人,人和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由此激发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让一个大人可以无忧无虑的单纯的活着了。所以很多人不想长大,拒绝成长,但是又挡不住长大的脚步,到了年龄了,也稀里糊涂的结婚生子,其实自己并未做好准备,以至于要迎接一系列的生活上的各种混乱,还怎么可能做一个纯粹的人呢?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尽管我承认自己的文字是经历过“打压禁锢和伤害”的,我也不可能写出什么孩子般的语言,然而我依然为自己至今可以自由创作而感到愉快,于我而言,不同时期的文字,体现出的是不同年龄的我自己,我生长在中国大陆,我注定是和国外的作者不一样的。而与每一个写作者的共鸣,并不在于他喜欢的东西我也喜欢并且写进了作品中,而是对于写作本身的热爱。东西方真的大不同,感谢有那么多翻译家,让我们可以学习和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学习语言在我看来,是可以进入另一种语言世界,去读那个世界的书,体会原汁原味的感觉。可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外语,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真是可悲可叹。作者:小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1000字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1000字:

有一段时间没买新的书,大概一两个月,内心无聊的小火苗时有生出,但其实不太确定最近想要看什么书,于是在豆瓣读书的推荐名目里选了几本,对于拿书消磨时光这件事情,除了睡觉前,其他时段已经做的不太那么心安理得,尤其最近,了解到的一些职位信息,国外某些工作签证的发放,都会在罗列的那些些条款后面默默的加上一条,35周岁以下,距离那个限制条件也只不过差了5年而已,嗯,的确是一个特别刺激神经的信息,自己在不在乎年龄是一回事儿,但满不满足既定规则的条件将会是另外一回事儿,即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在把自己陷入某种境地之前,it seems need to do something-最近对专业技能跟综合心理素质的提升颇感兴趣,虽然最终这两本温情的书还是被买了回来,且看的津津有味。

《外婆的道歉信》和《清单人生》是同一个作者,瑞典人,国外作家的名字通常比较长,基本不怎么记得,但看到同类型的作品时,会记起曾经读过的书,比如看完这两本会不停的想起一个挪威哲学老师写的两本书《苏菲的世界》跟《橙色女孩》,某个芬兰人写的《失物之书》。

北欧,是童话世界。

是安徒生笔下小美人鱼的丹麦、北海小英雄的发源地挪威、圣诞老公公的故乡芬兰、拥有200多座火山的冰岛、也是诺贝尔的出生地瑞典。

北欧,是模范世界。

芬兰是全球经济竞争力冠军常客,丹麦属于最佳商业投资环境,挪威与冰岛夺下最幸福国家冠军,瑞典有最适合人居的城市。

网络上这样描述那些作者们生活的地方-北欧,不得不说福利体系的完善使得北欧的作家们写作风格具有温和哲人的特质,尽管文字里关于冬天的寒冷关于大雪的痕迹关于天气的糟糕也时有出现,但恰当的细腻温情跟真诚的同情像冬雪过后洒在脸上初春的暖阳,让你感恩存在,也在不知不觉中思考了你跟你周围的人及事物的种种关系。

《外婆的道歉信》最打动我的其实是看到中途,一个正方形的信封突然掉落出来,封面写“ToElsa”,里面那封简单的手写体信,来自那个被Elsa称为外婆又在她的年纪显得过分活泼的人,她为她得癌症死了向7岁的Elsa道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完美,即使成为了某个人的英雄,既有高贵的一面,也有羞于展示给别人的不堪,尤其很多出乎意料的结果到来,反正,读书笔记我挺喜欢那个不怎么守世界规矩的外婆,她的故事看起来她有一个既强悍又精彩的人生,她跟自己的女儿-Elsa的妈妈关系不好,尽管她曾经在战地在海啸里拯救别人的生命,她在Elsa出生后,选择留在家,再也没有离开,成为一个老成的小朋友Elsa唯一的朋友。

《人生清单》里人物的主角是《外婆的道歉信》里那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这本书里剖析了她的人生,也走出了她积满灰尘的婚姻,甚至末尾孩子们送给她的汽油足够开到她一直想象的巴黎去。这本书里关于球迷的描述让我无端觉得足球这种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运动特别有趣。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曾期待现在的自己应当更厉害,会多一种语言,会继续并擅长网球,会有不错的写作输出,会绘插画,会去过更多的地方,会更勇敢,有很多的事情,若当时怎么怎么样,就好了.......毕竟,布里特-玛丽拥有足以开到巴黎的汽油的时候已经63岁,而一切,现在开始还都不晚。作者:树上游泳的鱼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一直以来,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学习这本书的热度始终不减。这本书我大概在16年前就读过,那时候全国开办的各类企业培训中,大都会引用这个故事,围绕这个故事各类文章也竞相作出自己的解读,随之兴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各大企业竞相购买这本小册子发给员工,希望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能从安德鲁·罗文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改进工作意识,提高执行力。

一本小册子,既不是说明书,也不是操作手册,仅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军人如何完成任务的故事。虽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路途如何艰险,但点睛之笔主要用于刻画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反映他在接受任务、面对困难时难能可贵的“意识”。是的,就是“意识”!因为除了“意识”,我再找不出更合适的词语了。这种“意识”是接受任务不讲条件的意识,是完成任务全力以赴的意识。

接受任务不讲条件

“他可能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地方等你。你必须把情报如期安全地送达,这事关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在哪里,你自己得想办法去寻找他们,以后所有的事全靠你自己了。”这是故事开头麦金农总统急促的命令,瓦格纳上校简要的说明。

关于这次任务,还有其它的信息吗?没有,真的没有了。因为总统先生说了,加西亚将军可能在某个地方等你。记住,总统说的是“可能”。而瓦格纳上校的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吧”。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夺口而出:开玩笑吧,这也可以,亏你们想得出。但罗文没有多想,他只有一个意识:任务迫在眉睫,顾不了这么多,如何才能将信送给加西亚。他没有将剧情反转,反问总统:总统先生,这可不好办啦!你真不知道加西亚将军在哪?还有可供参考的信息吗?这一路上安全怎么保障?意外伤害险可得提前给我买啰……都不知道是吧!那事先说好啰,完不成任务可不能怪我。

即使面临这样的境况,接到命令后,罗文没有讲条件,而是立即思考如何才能完成任务,出乎常人的预料,是最打动读者的地方,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故事发展的方向——一定要将信及时送给加西亚。否则,故事就会如上所说发生反转,罗文先是对未知的路途深感恐惧,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遇到困难灰心沮丧,半路编个理由“打道回府”,这完全有可能。如果这样,这个小册子的题目就不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而会变成《快递无法送达的三个理由》。

所以,接受任务不讲条件,不是莽夫之勇,也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意识。相信你的上级,或你上级的上级,在下达任务时不会没有根据,不会信口开河。有了这个意识,你就会在接到任务时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开足脑筋考虑如何完成任务,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做到全力以赴,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不忘承诺、继续前进。

完成任务全力以赴

这是讲一个美国军人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相对于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麻烦他们的上司,但出发点不一样。美国人特立独行,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不愿意麻烦他的上司,认为这样会妨碍到自己的思路。日本人把麻烦他们的上司看做一件丢脸的事情,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的表现,真到了不得不麻烦的时候,也会很恭谨的说:实在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我想破了脑袋都没有想出解决方案,所以才来麻烦您。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没有太多根据,但也反映一个道理,完成任务要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要以目标明确为前提。“但我必须成功,必须找到加西亚将军,亲手把信交给他。”“余下的路程将更加艰难,但是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些,我必须立即上路!”为了让可怜的马走下山谷,我们残酷地抽打它们。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信必须及时送给加西亚”。这是罗文在困难面前的自我激励,反复告诫着自己,他目标明确,心无旁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如罗文自己讲到的:“一想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便无暇顾及眼前这些美丽的景色。”“真想戏弄敌人一下,但任务第一,游戏第二!”“山路弯弯,如果不熟悉道路,定然会陷入绝望的境地。”目标不明确,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目标一旦明确,就要明确路线和措施,明确和做好每一个细节,否则就会功亏于溃。

全力以赴需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钉钉子精神时讲到: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要想战胜困难,补足短板,提升绩效,就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好比我们的工作,对于分行既定的工作安排,要抓实、抓实、再抓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拿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全力以赴需要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也是后来罗文自己描述的:“夜幕降临,我们5个人疲惫极了,几乎支撑不住了,但是我们丝毫不能懈怠。”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坚持就注定完不成,坚持了还有可能,一旦完成就成为了注定。这是勇气与概率的权衡。如何权衡?是否继续前行?需要勇气,需要顽强的意志。这就是面对困难、面对挫败需要的勇气和坚强。所以罗文后来才会感慨:“但是艺高人胆大,勇敢成了我们的救星”。

全力以赴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孤胆英雄,需要整合资源,达成最佳成效。微信上转发着这样一个哲理故事,一个父亲鼓励孩子搬动路边一颗大石头,小孩使出浑身力气都不能挪动,只好跟父亲说尽力了,但石头太重,父亲反问道:你尽力了吗?我就在身边,你为什么不寻求我的帮助?管理需要整合资源,组合的创新也是一种创新。为完成一项工作,从信息、人员、物力、财务、产品等等,都需要结合实际一一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内部或外部资源,寻求最佳资源组合,才能达成最佳效果。罗文一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在不断获得他认为的最准确的信息。同时,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他讲到的:“急于与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于是建议夜行,但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作者:孙武昌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股市中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读书又何尝没有风险呢?读错了一本书可能会让读者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会影响一生,毁掉一生;而读对了一本书,对人的一生或许会大有裨益。因为现在的书籍越来越多,到书店逛逛,映入眼帘的各类畅销书琳琅满目。图书或许已经从过去纯粹的“精神食粮”,逐渐演变为一种纯工业品,现在更像是快餐一样的快消品了,值得人反复阅读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在拿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随手翻翻扉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标题党”,用送一封信的故事吸引读者的眼球,甚至还吹嘘为“一本改变世界的书”。当看了接近一半的时候,敬业美德、商业信条、人生信条此类的词语浮现在我脑海中,这或许跟很多畅销书一样,应该是“心灵鸡汤”吧。当把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才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不同之处。我便又仔细研读了几遍。“信使精神”是我对这本书的概括总结,这也将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标准。

当接到送信任务时,罗文中尉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孤身一人,毫不迟疑,即刻出发。这应该就是“信使精神”的首要标准_忠诚。那么要对谁忠诚呢?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要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上级、忠于共产主义信仰。

在完成送信任务的过程中,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给罗文中尉带来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他孤身一人,历经艰险,秘密登陆古巴岛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般为他担心,想为他出谋划策,真担心他无法完成任务,耽误了加西亚将军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但是,直到他顺利完成任务,我才意识到,这样一个百折不挠、敢于冒险、全力以赴、勇于献身的战士,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的。这就是“信使精神”的第二个标准_担当。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担当起“军令如山”的职责;读后感

世界上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稀有的,偷懒、推诿、取巧的人是无法走向成功的。就让“信使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我们工作中落地开花吧!作者:高双燕

《红与黑》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红与黑》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革命的年代真是个伟大的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是激情澎湃的年代。承平日久的一代人的幸运的,不必经历革命年代的尸横遍野,同时也是不幸的,思想上的光辉远远不如革命年代的那些人。

攻占巴士底狱之后的两百年,由法国引领的革命一直在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拿破仑驰骋欧洲,封建王朝复辟,也是经久不衰的历史经典。包括《红与黑》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引进、翻译的世界名著,就产生于那个时代的前后。由于翻译版本不同,中小学生世界名著读物,总是把名著化为简单的故事,而失去了故事需要表达的灵魂和内核,此前的《战争与和平》就让我深有体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便士的故事当然无法打动人。

《红与黑》讲述的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在市长家里工作,勾搭了市长夫人成为了情人,后来事情有败露的风险,他通过神父的帮助去了另一个城市,为一个侯爵效力,在这时候,他又和侯爵的女儿好上了,在他们即行好事的时候,来自市长夫人的一封信毁了他:

信中交代了她和主角偷情的事情。前程被毁的主角恼羞成怒,在闹市中试图用枪击市长夫人,杀人未遂的他得到了市长夫人的谅解,只要他认错就可免于死罪,可最后他却不愿意求饶和上诉,被判了死刑。在他死后三天,市长夫人也离开了人间。

故事中间有非常多内容表达了主角的内心戏,也就是备受推崇的开创了意识流写法这个概念。

光从这个故事来说,按我们今天朴素的价值观,这个主角简直是个混蛋,偷情了市长夫人,欺骗了侯爵的女儿,最后还试图杀人灭口,死不认罪,难道不该死吗?

接下来,补充这个小说的时代背景信息。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沉寂,封建王朝的复辟主义在盛行,伟大的皇帝陛下仍然富有天下,贵族是国家的统治者,而贱民是没有生存权的。

木匠的儿子只能是木匠,贵族的女儿嫁给他是个耻辱,而这该死的木匠儿子居然能用拉丁文通读《圣经》,并以此育人子弟,凭着这个本事,他开始突破自己的所在阶级。“如果在拿破仑时代,我将是个上尉;如果在路易皇帝陛下,我应该是个主教。”_木匠的儿子这么想着。《红与黑》,红色的革命和黑色的保皇复辟势力。而在最后他即将获得荣华富贵的时候,却被审判了,在审判席上,他看不到和他同阶层的人,他看到的都是贵族,平时瞧不起他的人,于是他拒绝向这些人申诉和求饶。“在审判我的人中,我看不到和我同一个阶级的人”_木匠的儿子如是说,然后他死了。

市长夫人为什么会和他偷情?因为她爱他。为什么爱她?市长和她的结合,是她能继承她姑父的一大笔遗产。贵族和商人的联姻,贵族需要金钱来维持体面,而商人需要贵族的勋章来装点门面,在帝国往下走时,旧贵族势力和新兴的商人达成了联姻,牺牲者就是像市长夫人这样的人。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但市长夫人并不完全能够迈进新生活,她无法离婚,她去忏悔,忏悔她的婚外情,最后在神父的教唆下,她写了那封信,将她的情人置于死地,她也后悔了,最后她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去赎罪,来换取和她的情人一起长眠于地下。

自由和平等,是西方一直崇尚的价值观。

不能平等,男主角选择用死亡来控诉。

不能自由,女主角选择用死亡来争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其伟大之处自然不是看几篇课文和读几本书所能理解的,悲哀的是我们所能理解的近义词,大概是“他只是失去了一只手,可她失去的却是爱情啊。”

革命的年代真是伟大的年代,真是激情澎湃的年代。作者:游人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外婆的道歉信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