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当你觉得生活不易,处在人生低谷,那就去读《活着》,它让你明白生命可以坚韧不拔;当你春风得意,站在人生之巅,也要去读《活着》,它让你对生命心生敬畏。

今天分享余华写的《活着》,对‘活着’的印象应该是来源于电影吧,张艺谋把书拍成电影以后,《活着》这本书才名声大噪。但对于阅读量不高的我来说,对此书的内容确实完全不了解,连它大概讲了什么故事也不清楚,《活着》这本书一直躺在家里的书橱里,躺了那么久,我也没翻动过它。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打算翻开它看两眼,但是一打开就合不上了,直到熬夜把它看完,看书的过程中一度抑制不住,哭了很久,大半夜还怕影响到邻居。哭,不是因为书中主人公遭受的苦难而是因为感动。

下边来聊聊读书的感受,整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他的人生只有两个字“苦难”。作者余华在序言中说,福贵和他苦难的一生成了朋友,他们互相摆脱不开,和平共处,也不互相怨恨。他对人生中的苦难没有怨愤与抗争,只有平静接受,这点从福贵讲述自己故事的语气中可以体会到。在读序言的时候,我无法理解作者这段话的意思,看完此书的时候我依然没有理解,我认为没有人能和苦难成为朋友,我对福贵苦难的一生,只觉得不公平,像他和他家人这样的好人,不应该是那样的结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我会慢慢理解,因为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我好像有点理解了。

是福贵所处的时代造成了他的苦难,他的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对于生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来说,无法想象当时的人经历的是怎样的命运,甚至可以说我们连苦难二字都不能深刻理解,我对于那些年代的认知全部来自于祖辈和父辈断断续续的讲述,但他们的讲述有时候只是只言片语,对于我们来说形不成画面感。在此书中,作者很形象地还原了那个年代,余华将他的幽默感成功地代入到了对故事的讲述中,明知道那是苦难的年代、苦难的故事,但是仍然让人哭笑不得。《活着》这本书不只是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得到高度认可,获得很多奖项,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写不出此书的文学价值,我只能写一些心得体会,而且想从书中的每个人写起。

(此处有剧透,介意者慎入)

福贵,本书主人公,他是地主家的阔少爷,而且有一身阔少爷的臭毛病,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在媳妇怀孕好几个月的时候,出去城里赌和嫖,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只有钱输光了才会回家,对于怀着孕还出去找他、劝他回家的媳妇,他更是拳打脚踢,就像着了魔一样,直到把家里的一百多亩地全部输光,成了穷人。但是把家产输光以后,他就立马变成了踏实人,低声下气从债主那里租了几亩地,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没日没夜干活,只为养活一家老小,再也没有了阔少爷的臭毛病和臭脾气,尽管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但直到临近人生终点,他都一直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福贵父亲,他的上一辈也是有钱的地主,家里有两百多亩地,到他这辈,给败去了一半,剩了一百亩,年轻时候的事儿就不提了,都有荒唐事,但对于他的败家儿子福贵,他是一个尽责的好父亲。在福贵吃喝嫖赌的时候,他要么骂要么打,但福贵给他的只有嘲讽和挖苦,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一样,福贵对他父亲还以的同样是骂和打。但当得知福贵把家产败光的那一刻,他没有哭喊和埋怨,平静地把家从大院里搬到了茅草房,而且把儿子叫到跟前,再没有打和骂,只是劝他今后要好好干。但心里有不甘和对父辈的愧疚,很快就去世了。

福贵母亲,是典型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大户人家的夫人。福贵在外边瞎混的时候,她担心的是福贵在外边吃苦,福贵把家产败光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也平静地接受了现实。从没干过任何粗活,到辞去所有佣人,开始自己操持所有家务,学着干农活,只有默默付出,直到得了病,也不想让家徒四壁的儿子为难去花钱找大夫,只想忍着受着,最后病死了。

家珍,福贵的媳妇,她是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三从四德,知书达礼,被年轻时候家里有钱长相还不错的福贵娶回了家。她先是给福贵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怀了儿子的时候,福贵开始嫖赌,但家珍从来没有因此对福贵打骂和争吵,而是在福贵输了钱回家的时候给他做饭,做不一样的炒青菜但青菜下边都放了肉,用这样的方式告诉福贵,外边的女人看着不一样,但其实都一样,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在福贵输光家产前夕,家珍挺着大肚去赌场找他,跪着劝他回家,福贵对她又踢又打,她只能自己瘸着拐着自己走回了家,也没敢去找城里的父亲帮忙,对此,家珍日后没表现出任何怨恨。福贵输光家产后,家珍的父亲抬着花轿要把家珍接回去,家珍流着泪跟父亲走了。她不想走,并没有因为福贵变成了穷人就嫌弃他,只是她是懂礼的人,父亲的话她不能不听,在跟父亲走后在城里生下了儿子,然后就抱着孩子悄悄回到了福贵的茅草屋,从此也开始了苦难的一生。家珍同样从大户人家的小姐、少奶奶,变成了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的农民,但她觉得日子是甜的,对于苦日子她没有怨言只有付出。到后来累得得了软骨病,还一直怕拖累丈夫和孩子,带着病下地干活,直到病重的一点也动不了才肯躺到床上歇着。后来他们的儿子和女儿都相继死了,家珍撑过了病痛和磨难,但撑不过儿女都离世的打击,临死前,家珍对福贵说,她这一生给福贵生了一双儿女,福贵还对她这么好,她很知足,下辈子她还要和福贵再做夫妻,此处引爆了我的泪点。对于一生承受的苦难,家珍只字不提,她只有满足和感恩,而我读到的只有感动和唏嘘。想想在当今的时代,很难找出像家珍一样好的女人。

凤霞,是福贵的女儿,本来聪明活泼,长得也和她母亲一样标致。有一年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没落后),她奶奶得病,福贵去城里拿药但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去和共产党打仗,从此好几年音讯全无。这期间,家里没钱看不起病,凤霞奶奶去世了,凤霞生病发高烧,烧成了聋哑人,后来福贵九死一生回到家的时候,再也听不到凤霞叫他爹。但凤霞聪明懂事,在母亲得病,父亲渐渐年迈,弟弟还小的时候,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后来到弟弟该上学的年纪,她父母觉得耽搁了一个孩子不能耽搁两个,要送弟弟上学,但家里没钱,要把她送人换了钱给弟弟上学,还不很懂事而且聋哑的凤霞,直到被送走当天还什么都不知道,早上起来拿着锄头要下地干活的时候,福贵一直往回赶她,铁青着脸不让她跟着去,凤霞就大概明白了些事。被送走后,弟弟上了学,但凤霞老偷偷往家跑。后来,福贵不忍心再把凤霞送走了,凤霞才在家里踏实地待了下来。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凤霞很羡慕那些能做新娘的人,可在那个年代,家里又穷,凤霞又聋又哑,没有人愿意娶她。福贵和家珍就想办法托人找身体有残疾的人家,看愿不愿意娶凤霞,这里我也很佩服福贵和家珍,因为即使是有缺陷但毕竟是自己的闺女,而且模样也好,怎么也不忍心让她嫁给残疾人,但福贵和家珍就比较理智,主动找残疾人来娶家珍,村干部真给凤霞找来个人,是个歪脖子的男人,但很能干,挣了些钱,男方是实诚人,也是正直的人,跟凤霞都互相看上了,两人结了婚,后来凤霞因难产死了。

二喜,凤霞的丈夫,是个歪脖子,当初福贵村干部找来他的时候,他在凤霞家到处转了一圈,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福贵还以为自己家太穷了,二喜没看上他们,结果过了两天,二喜带了几个能干活的来给凤霞家修补房子,原来二喜到处转悠是在看房子哪里需要修,后来二喜凤霞结婚了,两个人非常恩爱,虽然结婚的时候,二喜按福贵的要求给凤霞把婚礼办得很风光,因此借了很多钱,但两个人都很能干,小日子过得很好,感觉福贵是苦尽甘来了,但生孩子的时候凤霞因为难产死了,二喜从此就丢了魂,没了精神。家珍给凤霞的孩子取名叫‘苦根’,二喜就背着苦根干活,从小带着孩子一把屎一把尿,从不舍得把孩子撇在家里。即使是福贵心疼二喜,要帮他带孩子,那不管下班多晚,二喜当天也要去到村里看孩子一眼,在二喜眼里,苦根就是剩下的他和凤霞之间唯一的牵绊。后来,因为事故,二喜被干活时候的水泥板把头夹扁,砸死了,死的时候二喜口里用尽浑身力气最后喊了一声“苦根”,当时苦根正在附近玩,听到有人喊,还大声“哎”了一声以示回应,他还不知道他爹死了,当时才四岁。

有庆,是福贵的儿子,也是苦命的孩子,从小没过一天好日子,别的活帮不上忙,就帮着喂家里养的羊,后来上学去了,因为家里都忙,没人能抽出空来帮他喂羊,他便中午放学跑十几里路回来喂羊,路跑的一多,鞋就坏得快,基本上几天一双的节奏。家珍就经常熬夜给有庆做鞋,福贵心疼家珍就骂有庆,说他废鞋,从那儿以后有庆就光着脚来回跑,冬天下着雪也光着脚跑,福贵看着心疼让他穿上鞋,他偏不穿,就这么来回跑,跑成了学校里的长跑冠军。凤霞被送给别人家那一阵,有庆知道凤霞是因为他要上学才被送走的,就天天说不上学,让姐姐回家,福贵就揍他,把他揍到了学校里。后来,凤霞偷偷往家跑的时候,有庆每次都抱着姐姐,不让她走,福贵因此才动了心,没再送走凤霞。再后来,县长夫人生孩子难产,急需输血,就让有庆学校里的学生们去献血,有庆很高兴,他觉得终于有做贡献的时候了。一开始他排队排在后边还很着急,怕自己没机会献血,直到别的人血型都不符,就他的血型相符,他才放心。那是个蛮荒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命不值钱,县长夫人需要的血量很大,医院的大夫就抽有庆的血,一直抽一直抽,直到有庆脸发青,发乌,他们才肯停下,但为时已晚,有庆没被救回来,丢了性命。

苦根,这个孩子从小很机灵,很会说话,福贵说他是替凤霞把不能说的话说了。二喜死的时候,福贵告诉他你爹死了,他说“哦”,然后时间一长又问福贵,二喜为什么还不来看他,他还根本不知道死是什么意思。时间一长,他就想二喜,然后哭闹,再哭闹,他爹也不会来看他了。家人都去了,只剩了福贵和苦根相依为命,福贵已经老得干不动活了,但还要养活苦根,拼命撑着,但出门干活也得带上苦根,要不然没人给看着。天还黑的时候,福贵就要起来干活,因为老了走得慢,干得慢,去集市上卖菜,早上摘菜走到市场上都半晌午了,所以要早起,苦根也只能跟着早起,这么点一个人,还要困得合着眼,跟在后边帮忙抬着菜筐。就是这样,两人也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苦根没吃上过一顿好饭。后来,苦根眼发晕,晕倒在干活的地里,福贵就让苦根躺在家里的床上休息,然后割了一把毛豆煮熟了放在床旁边,好让生病的苦根有吃的,即便是家常见的毛豆,苦根也没落着好好吃一顿过,这回有了吃的,就一直吃一直吃,把自己撑死了。干完活回家的福贵一看,苦根断了气,嘴里还含着毛豆,他只说自己是又老又蠢,害死了苦根。

故事最后,福贵花光所有积蓄买了一头老牛。因为他干不动活了,但还要养活自己,所以他买了一头牛来替自己干活。本来他的钱可以买一头身强力壮的牛,但当他经过宰牛场时,听到待宰老牛的凄惨叫声,就动了怜悯之心,把钱花光买了头老牛回去,村里的人都笑话他傻,被人骗了,买了头干不动活的老牛回来。本来那头牛看着也就活不过两年左右,但好几年过去了,他和福贵依然活的好好的,那头牛的名字也叫福贵。福贵经常对着老牛喊,你看家珍、凤霞、二喜都耕了好几亩了,有庆、苦根也干了很多了,以此来激励老牛快点干活,日子就这么漫长地过了下去。

以上,内容比较啰嗦,但还有很多没有讲到的内容,比如解放战争,比如三年自然灾害,比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期间主人公们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难以想象的苦难。看完此书我最大的触动是,书中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为别人着想,都在主动去付出,去承担,都为了让家人少承受一点,因此我感触良多。

我们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因为能在一起是那么难能可贵,书里的人都拼命的想和家人长久地生活下去,但都被命运剥夺了机会;我们要更多地去为家人着想,主动去承担更多的东西,少一些埋怨、抱怨,多一些理解、包容,因为自己承担的多了,家人承担的自然就少,能为家人分担一些,是很幸福的事。

书里的人们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多干点再多干点,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生活中的困难,显得没那么难了,相对于《活着》里主人公经历的来说,我们目前面临大部分困难的根本称不上是苦难,是我们的畏难情绪将它扩大化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幸运的时代,没有了那些苦难和动荡,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正视物质欲望,多一些满足,其实我们已经很幸福。作者:阳光依然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还未翻看此书时,瞟了一眼书的封面就感觉很压抑。黑漆漆的封皮上印着大大的“活着”二字,让人心中不禁一颤。此书篇幅不算长,不同以往,这本书我是分两次读完的。每一次阅读都很吃力,对于每一段文字都举步维艰。

合上书之后,心中有些许悲凉和沉重,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无端地蔓延。有很多想法感悟,却不知从何讲起。书名明明叫做活着,但很讽刺的是,书中的人们纷纷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未拜读过余华先生的其他作品,就《活着》而言,余华先生擅长运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去描述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不需要渲染烘托气氛,我们就能从文字中感受他的思想从而接受他想传达出来的情绪。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就是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写照。

少年去游荡:少年福贵原本是拥有良田百亩的地主家的少爷,寻欢作乐,恣意妄为,放荡不羁,吃喝嫖赌最终在赌桌上把全部家产都败光了。父亲被他活活气死。父亲的逝世让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当他正准备开始接受新生活的时候,母亲病重。在去城里为母亲抓药的过程中他被抓去当了壮丁。时隔多年,待他归家后,母亲早已撒手人寰。

父母的离世对于此刻的他来说只是难过,福贵对于“活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不了解也不曾探寻何为“活着”。这就是少年福贵,游荡人间。

中年想掘藏:

什么是掘藏?对于中年福贵来说,就是跟家人好好生活在一起,好好照顾他们,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能再放纵自己。在福贵归家后,本以为要开始过好日子了,殊不知,这才是苦难的开始。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身体虚弱,下不了地干活,一直卧病在床。县长妻子难产,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因为之前的一场大病成了哑巴,好不容易找个知她疼她的丈夫,没过几年好日子,死于难产。家珍因一双儿女的离世备受打击,不久也去了。女婿二喜走的也很突然,在上班的时候突发意外事故,被两排水泥板夹死。本以为,接下来福贵可以跟外孙相依为命,但是上天就是如此的残忍,外孙苦根因为吃豆子吃多撑死了。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能做的只是无能为力。

在七次亲人离世的过程中,福贵进行了对“活着”意义的探索追寻。此刻的福贵也仅仅是活着的福贵罢了。换言之,此刻的福贵还未参悟透“活着”的意义。

对于中年福贵来说,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活着”实属不易,掘藏可谓是他对于生活的妥协,是他想而不得的结果。

老年做和尚:

在少年福贵败光家产后,他父亲曾说:“鸡养大了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这样就发家了。”

经历了种种苦难后,老年福贵思想开始了转变。他攒够了买牛的钱,买了一头待宰年迈的老牛,取名为“福贵”。

此刻的福贵,不再仅仅是活着的福贵,也不再是掘藏的福贵。他孑然一身,看破苦难,不再去追寻活着的意义,生活归于平静。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这是全书最后一段文字,暗指看透人生百态后福贵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已接近垂暮的福贵慢慢老去,死亡即将来临。一生与土地打交道的他已经做好死亡的准备,袒露胸膛,引颈就戮般地召唤死神的到来。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此刻的福贵已经死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正如余华先生告诉我们: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生活不易,珍惜当下。

pS: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阅历能读出不一样的理解。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及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及感悟:

余华文字以真实见长,正因为真实也就多了些残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丑恶,在他作品中更真实,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读完《活着》,或许需要对这两个字重新审视,什么称为“活着”?如我们久坐空调房,入目皆是繁华都市,巍峨楼层?如福贵奔走求生,满目疮痍,挣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并没有所谓的意义高低。

福贵一生由富贵向破落,尝过高于云端,也曾跌落泥潭,经历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丧,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见卑微与渺小。古人常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死亡离他很近,离我却远,分明无法体味亲友亡故之痛,可却在字里行间嗅到腐朽之气,若有若无除了悲凉也想不出别的词汇了。双亲之故似乎只是引线,儿子以一种极残忍丑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鲁迅先生笔下愚昧人以人血馒头治病,除了人性丑陋更多是愤怒,痛失骨血却无处可诉的愤怒。读到这里时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贵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底层人只能接受,无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儿难产去世,妻子病逝,连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夹死,死前记挂的儿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为留下相依为命的小孙子将是全书的结局,却在末处让小孙子以一种滑稽,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讽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衬活着,这样的活着连生命都染上腥味,终究只剩福贵一人,终究是“活着”。

感慨于福贵的一生,也为“旁观者”悲哀。在权者的冷漠亲友的无动于衷,村民的愚昧无知,每个人都是这一场场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他们自然无法体会,在同一种氛围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态,他们作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观,可悲可恨,他们自然也将踏上同一条路——在死亡中挣扎,向死而生。至于福贵的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认命他不争,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后他“活着”,坚韧地活着,在命运折磨下见亲人一一离去却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将临崩溃之际他仍活着,不争不抢,平凡顺从,只为活着而活着。英雄们或许不齿,我却觉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挣扎,毫不费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于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却是有人无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义的事。

感慨万千,谨以余华一句话作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16强21谈燕婷

《活着》读书笔记2000字及心得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2000字及心得感悟

不同的年龄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又是一本崭新的书。这是我第二次阅读《活着》,看到了更深一层次的东西。

第一次是在高中课间争分夺秒阅读的,感觉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小说。感叹于主人公悲惨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对于他家人悲惨生活的同情。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人文关怀。曾经看过一个报到,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病榻反复阅读着活着,她希望见到余华,看看酝酿出《活着》这样精彩而又安慰人心的小说是一个怎样的作者,余华去见小女孩了,最终小女孩是否治愈不得而知,只是《活着》可以成为一个接近绝望的人的精神标杆。

第一次读完《活着》的时候,有两个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是叫富贵的干瘦的老头牵着一头买来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垄上坐着眺望远方。另一个是富贵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几座坟墓。

究竟有多么悲惨能使这么多的天灾人祸降临到一个人的身上。那一个个接连去世的人和小说的名字《活着》形成强烈的反差。最终,只剩下富贵一个人在坚强的活着。虽气愤与富贵一开始因好赌成性对于他们一家人带来的伤害,也对于后来因为战争、文化大革命、官僚主义的黑暗对富贵带来的伤害而痛心。同情家珍久卧病榻,凤霞因为生病又聋又哑、难产丧生,有庆热心献血帮助他人却被抽血活活抽死······看到这里,留下了泪水。女婿、外孙,一个个接连而去。生命最后,富贵看到了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仿佛看到了前半生的自己,不顾一切的买下了它。

余华一系列小说都是对于底层最悲惨的人的生活描写。很少有直接描述精神层面的东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麻木、呆滞,只知道逆来顺受的底层人民。他们没有精神生活,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

第二次读书时,正如鲁迅所说,满书都是吃人二字。比起第一次,我更想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仅仅为活着而活着吗?我并不是那么的看好这样不顾一切m.i1766.com只为生存。这种夹缝中求生存,别说人了,蟑螂也会。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活着的意义。否则,历史不会发展,人类文明不会进步。所有人都无条件的接受着这样一个吃人的社会,最终只能转化为人吃人的悲剧。

《活着》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我也只是阅读到余华精神的九牛一毛。对于富贵那种逆来顺受、夹缝中求生存的想法同情也很抵制。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就认为生命高于一切。不过,我认为,绝处逢生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觉得的对于责任感和血性比较强的人来说,应该誓死捍卫住自己的家人。可能我不是伟人,就是一个俗人。并不认为活着高于一切,每个人的灵魂才是那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是他还活着。也许活着可以从现实中做出一些改变,但只为了活着而活着,就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作者:张缘

《活着》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活着》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昨晚一口气看完了(为什么说一口气看完,因为没有具体分章节的我就会一次性看下去,可能怕看的太断太乱吧...)这本《活着》,看完了快十点,心情沉重,莫名难受,睡的迟。可能看书的奇妙就在你看完的词汇、句子、章节乃至对整本书的理解之后,推翻了那种理解,或者说也不是推翻,像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让你理解的更清晰直观,也可能更模棱两可。

书末几页是一些摘录,评价和赞誉。其实我看完也有这其中的一些感受和想说的,又说不定点上,看了看这些各大摘录,心情好些没那么堵了,因为准确的写出了一些我想说,水平达不到说不出来的词话,这好像找到一些共鸣。

我说不出它是怎样讲述一个惨淡的活着的人生经历,只是觉得书名活着这两个字恰到好处。我也说不出专业的话去概括去赏析这关键词的意义,遂拿别人的话来一说:象征,用死亡象征活着。我也记不清很多历史文化背景,那些只在历史课上了解的最多,简单搜索了一下,哦,大背景是: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而在一个特定的也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个活着就不仅仅是活着了,除此以外的可能还有死亡,命运,人的意志。

一个地主家的少爷福贵吃喝嫖赌,最后把家中一百多亩地也输给别人了,穷困潦倒之时父亲死了后又母亲生疾,前去求医;半路被抓当壮丁;再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妻子苦着带大了儿女,女儿却不幸聋哑了。而悲惨生活才真正开始降临。妻子家珍因患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有庆因血型与县长夫人相同为救她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二喜结婚后刚生了一儿子,凤霞却大出血死了;不久家珍也死了;再后,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夹死;凤霞的儿子取名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最后只剩一个老头和一头牛,活着。

一次次好像很戏剧性的死亡,又很偶然的死亡,可在时代背景下,它发生又是那么的合理和凄凉。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似乎在看的时候在大脑中能看见那些个场景,动荡,凄惨,挣脱不开那种命运的无奈。不煽情,只是叙述,甚至不知道站在什么角度去描述的,结果却让人震撼和悲痛。

家人一个个死去,希望一点点破灭。支撑福贵活下去的是什么?可能是信念,是一种意志罢了。可活着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m.i1766.com而活着?福贵属于后者吧,因为他没有什么了,所有的都离他而去了。他是怎样活下来的,是怎样承受这种一次次猝不及防的失去,又是怎样的继续活下去,或者不久,他也死去了。

所有人都死了,福贵奇迹般的还活着。

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好像又说的虚设了。可精神、信念、希望、意志这些东西,本就是虚的,它们寄生在人身上,才造就的很多种可能。

文章最后福贵在田地边上和老牛说的话,更像是活着的一种延续。老牛有很多个名字吧,凤霞,有庆,二喜,家珍,苦根,福贵。。。

或许,

死已经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作者:安琪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