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作文500字读后感

作文500字读后感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作文5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巨人的陨落》读后感作文5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作文500字

做此号以来,很想把以前看的每一本书都记成笔记,但是翻了翻以前看的书,确实有些杂,尤其是小说一类,顶多能写点读后感的练笔,硬要把它作为“读书笔记”似乎有些生硬了。所以觉得标题还是用读后感为好。

《巨人的陨落》一书是英国作家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说实话买这本书,实在是因为京东首页推荐太过频繁,广告语太过光芒夺目,什么“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什么“虽然是小说,但是可以当正史来读”而且常常坐上销量冠军的宝座。虽然学舍行其庭老师说尽量不要看畅销书,但我看了简介之后觉得此书或许可以一读,似乎是用很吸引人的文字来帮助了解某段历史,所以一下就买了《巨人的陨落》和《世界的凛冬》两大部。

读毕,确实感受到了作为大作家应有的水平。用笔精炼,结构精妙,描绘了各国五个身份不一的家族在一战时期各自不同的命运和交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深度还原了当时的情境。这是通过描写小人物家族的兴衰来反映历史,让我了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细节。但是,我觉得前文所述的评价应该还是过誉了。可能是我欣赏水平的问题,对于外国文学,总觉得翻译过来的文字缺少了一点神韵,总有晦涩感,导致我并没有哪怕像看国内畅销小说一样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这也导致我看完《巨人的陨落》之后,讲二战的《世界的凛冬》被我放在床头迟迟没有翻动……

我把这原因归结为我看的书太少,尤其是外国文学太少,所以提不起兴趣。我本来还想写一些文字,提炼提炼故事主旨啊,表达一下深邃的历史厚重感啊,但是再次翻了一下,发现确实是没兴趣。就这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500字及心得感悟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500字及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十天看完《巨人的陨落》这套世纪三部曲第一部(共3集,1168页60万字)。

拿到书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套书要讲啥,是小西瓜爸爸618买考试用书凑单给我买的。我也并没有看任何的书评和简介就开始阅读。

当然,我没有像封面写的那样三个通宵就看完,前前后后总共用了十天才看完。

刚刚看到网上用12个字评论这部书:帝国衰落、英雄崛起、真爱无敌。

说的太贴切了,讲述英国、俄国、德国、奥地利、法国、美国、威尔士,几个国家的政变,以及六个不同家族之间的连结的故事。

巨大的情感纽带把这些人紧密连结在一起,真实的还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以及各党派分争,以及在战争中牺牲的几千万士兵。

这些,都牵引我继续往后读,想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想知道我关心的那几个人是否还活着,战争让人紧张,作者在文中加了很多放松心情的动作,时不时有个啪啪啪缓解战争带来的紧张感。

文中的女人们,独立,聪慧,虽然有过犯错,最后却都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作者肯福莱特对女人很包容,把她们写得很好),虽然在20世纪那个时代男女很不平等。

看完整套书,会心的笑了,故事有残暴有温暖,我记住更多的是温暖,战争中的英雄,为爱坚持的人。

无穷的人和故事——《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


无穷的人和故事——《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

在读书籍《巨人的陨落》任务进程已过半,今天分享两位读书会学员的心得,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读《巨人的陨落2》有感

作者:010214Stella

小说背景时间设定在1911年,开篇的地点则是在英国威尔士的阿伯罗温,和我看过的英剧《唐顿庄园》时间差不多,地点也都在英国,《唐》是设定在1910年英国英格兰的约克郡,威尔士东邻英格兰,《巨》中的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片段也会让我联想到《唐》的场景。

何为“巨人的陨落”?

作为曾经的理科生,老实说高一学过的历史大部分都还给老师了。而这部《巨》恰是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作者虚构的人物结合起来,真真假假,倒也精彩。

令我好奇的是标题的“巨人”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阅读之旅,边看边猜测,也许指的正是“欧洲最野蛮、最落后的君主政体”,书中的人物推动着事件的发生,而事件的发生又成为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落后的政体逐渐陨落,是为“巨人的陨落”。

人物。看电子书的时候不知道最后有人物表,出来一个人名便做个笔记,最后自己做了一个人物表,后来又将自己做的填充到书末的人物表里(见附件)。

书中人物的发展也牵动着读者的心。比利旷工后如何发展,艾瑟尔去伦敦后怎么样了,茉黛和沃尔特的爱情,菲茨、格斯、沃尔特、格雷戈里如何见证一战的爆发(1914年7月),等等。

矛盾。第一部中有两个主要矛盾,其一是矿井董事和工人阶级,一个对员工无限制压榨,另一个以罢工来反抗种种不公;其二是茉黛对底层群众的关怀和奥托(沃尔特父亲)对此行为的嫌恶,一个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另一个则有着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

读罢,迫不及待读起了第二部…

《巨人的陨落2》读书感悟

文:020412安安

着实惭愧、很久没写读书感悟了,刚开始看《巨人的陨落》,外国人名真心难记。。。

对我而言算是个大的考验,人物容易搞混,坚持读下去后发现剧情还是比较引人入胜的,作者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毫不拖泥带水,故事在六个家族之间来回切换,其实本书读来有点像名著《红楼梦》,每个人物出场时,都会有一些人物外貌、神情或服饰的描写。作者将自己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人物进行互动,实在让人佩服,场景的描绘生动到位,读来仿佛身临现场。

书名《巨人的陨落》,某种程度上就是帝国的衰落、贵族的没落,一个时代的衰亡,故事定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后,让读者与一战的历史一起浮沉。

虽然高中学的是文科,但是历史并不好,对一战的历史知之甚少,阅读的同时还可以顺带了解历史知识。

《好心眼巨人》读后感作文


《好心眼巨人》读后感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好心眼巨人》。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罗尔德达尔,他非常有名,写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魔法手指》等,都是世界文化大师精品系列。 刚看了几页,就被这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深夜,孤儿院的小姑娘索菲在街道上看到一个拿着大喇叭的可怕巨人。巨人发现了索菲,便把她用毯子包起来带出了孤儿院。索菲害怕极了。但是后来,索菲发现这个巨人心眼挺好的。在他们的巨人王国里,一共住着10个巨人,其他9个巨人都比他高大得多。其他的巨人都吃人,只有这个巨人除外,于是他就有了一个绰号:好心眼巨人。 索菲住在好心眼巨人的山洞里,他们两个人相处得很好。那些吃人豆子的巨人也都有自己的外号:如吃人肉块巨人、肉油滴滴答巨人、大吃特吃内脏巨人等等,它们共同的爱好就是吃人。而好心眼巨人却不是,他宁愿吃恶心的大鼻子瓜,而且还为小朋友们制作美梦,送给小朋友们。后来,好心眼巨人和索菲都烦透了吃人的巨人,他们联合女王,运用了集体的智慧,最终战胜了可恶的吃人巨人。 这部小说情节非常刺激,扣人心弦,使人很想一直看下去。看完这本书,不仅觉得它精彩,更让人敬佩这位好心眼巨人: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受其他巨人的影响,做一个好巨人。这个巨人的容貌并不是很和蔼,甚至有些可怕,但是接触的时间久了,却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都会被巨人的善良、朴实、富有爱心的品质所感动。《好心眼巨人》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而且,我们应该对每个人都多一些理解与宽容,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相处的更加融洽。要记住,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心灵的美永远高于外表的美。

······························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分校 六【1】班 颜子唯

···································· 指导老师:侯玉洁

简评:小作者对书本大意的概括比较好,也能从中悟出道理,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

《巨人传茶花女》读后感作文


未到过巴黎,未到过蒙马特公墓,更未到过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前,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那里真的如小仲马笔下的一厢情愿,山茶如雪,常开常盛。

沦落风尘的女子和出身高贵的绅士,注定有缘无分的邂逅似乎从一开始就昭示了悲剧的收常也或许在物欲横流的上层社会,这场爱情的发生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听闻小仲马获悉普莱西的死讯之后,悲痛不已,闭门谢客,潜心修成了《茶花女》这部传世名作。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就像现实生活中小仲马错过了阿尔丰西娜,书中的阿尔芒一样永远地失去了玛格丽特戈蒂埃。

书里书外,两对恋人,两段不为世俗所容的旷世恋情。

因为爱得深沉,所以字字饱含泪水。

前些日子收到了《茶花女》英文版的广播剧(多谢推荐)。算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得以重温了这部经典。第一次读这本书大约是在初一,看完好像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首先是手里这个翻译版本渣得不能看,其次那个时候的我看多了才子佳人或是绅士淑女的佳话,也是个不能更平庸势利的俗人,完全无法理解一段烟花女子的爱情能美在哪里,更无法领会其中皆是为了爱情的卑贱与高尚,希望与绝情。老妈常说它悲到压抑。压抑,这对我就更无从谈起。大概是压根没懂,于是乎决定过几年再来读它,可一旦搁下就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昨天。

一边散步一边戴着耳机听,完完整整一个多小时的广播剧比原著精简了不少。剥去那些枝枝叶叶后,《茶花女》也不过是一段真挚爱情最终败给门当户对的古老法则,之后一人为了成全对方牺牲自己的俗套情节。但是当我最后坐下来,屏息凝神地听完,恍惚了很久。其实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你明明早就知道了结局知道了剧情,也还是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听下去。俗套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正的爱情本来就不在乎模式如何,本来就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在巴黎,一个香水胜过鲜花,虚荣胜过真情的地方,贵族爵爷们带着花枝招展的情-妇们招摇过市,留下马车的轱辘哒哒作响,声声敲打着寂寞人的窗。纵是茶花女声名在外,石榴裙下公子哥成群,玛格丽特深知这不过是一次次实为钱色交易的逢场作戏。她最后的葬礼上,只到场了寥寥数人,冷冷清清,她的死也仿佛像泡沫蒸发一般,无声无息。何其讽刺啊,多情最是巴黎,无情最是巴黎。

她不过是一个穷苦的乡村姑娘,无奈沦落风尘。

遇到阿尔芒前,她是19世纪时代大戏中挣不断线的木偶,看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恨透了珠宝马车堆砌起来的糜烂生活,却深陷泥沼脱身不能。她又能指望怎样呢,她是任命运操纵的木偶,她是最卑贱的工作者,她只是一个人人嗤之以鼻的卖笑女。

好在她遇到了阿尔芒。卖笑为生的玛格丽特戈蒂埃经历过无数男子,算是巴黎社交圈的情场老手,而干这一行,不得不为了金钱卑躬屈膝的她的精神世界已经徘徊在行尸走肉的边缘,表面越是水性杨花,心底越是对真正的爱情感到绝望。也正是在风尘中陷得越深,她越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像她给阿尔芒的日记里写下的,“我过去的生活不容许我去梦想这样的未来,而且我要对我的生活和名誉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然而爱情的火花已经复燃,势可燎原,她无法在其中涅槃,重新像一个贞女一样纯洁无暇,那么她势必飞蛾扑火,自我毁灭,万劫不复。

所以遇到阿尔芒之后,她还是木偶,他还是过客。

注定的命运不容许意外。

《茶花女》原著的最后两章是玛格丽特的留给阿尔芒的日记,最戳人心。

她乞求阿尔芒的父亲相信她的爱情的无私,然后在得到老人认同的一吻之后毅然给阿尔芒发出了分手信。离开阿尔芒以及回归从前的奢靡生活,玛格丽特无异于给病痛缠身的自己判下了死刑。然而在走向刑场的沉重的路上,带着爱情的荣光和成全他人的崇高,她的灵魂在这一生中的最后时光里焕发出圣洁的光芒。

请想象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要有怎样巨大的力量才能让他们自愿放手?

我无法想象那样的力量。

浪漫主义的人会说,是爱情的力量。

出于爱情,会有坚强的人放手。但是还有一种难以违拗的力量——世俗的力量,让人不得不放手。门当户对自古是姻缘杀手,有多少爱情败给了这条不成文的规定。

玛格丽特戈蒂埃几乎赢得了这场爱情,为自己的人生翻盘。几乎。

可是世俗道德不愿意原谅她。

人们以为真爱可以冲破世俗的牢笼,可以无视偏见的伤害,可以清零自己不堪的过去,可以注定两人长相厮守的命运。如此童话般的信仰,终究只能是童话。而这部悲剧之所以悲凉,正因为它残忍地揭示了真爱的软弱。真爱无法改变现实改变世界,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捂着胸口撕心裂肺的伤痛,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为对方好的选择。真爱本身只是一地弱不禁风的羽毛,任世俗道德的巨人践踏,但是当有人捡起来把羽毛种在心底,它才能长成坚强的翅膀,飞越婚姻、时间、距离、甚至生死,长长久久地守护彼此。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巨人的陨落》读后感作文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作文5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