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裂变式创业》读书笔记30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裂变式创业》读书笔记30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裂变式创业》读书笔记3000字

写在前面的话:

书的内容没有太多的惊喜,大部分内容都在宗毅各种演讲上有听说过,复盘的话看文章就好。

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中国的年轻人在大学五年毕业后就能分出层次,十年后总会有一部分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他们穷得不好意思,而本质的区别就在一开始会不会使用资金,市区买房子出租,自己住宿舍和自己在市区买房,自己住的月收入差距5000多元,这就相当于多赚了一份收入,最关键的是五年后遇到机会,可以变现100万元投资自己做老板,所以资金一定要保持流动性,这样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把握机会,而买房自己住的人很难变现,一旦遇到机会就无法卖掉自己的住所,大多数人由于家庭的压力就会放弃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我时常告诫身边的年轻人,买房子要看现金,现金流少的人不适合买房,如果要买房,就要买好的,越好的地段越容易使变现,入住率不高的地段,即使再便宜也不要买,因为租售都难,买的就是负债,孩子晚一点生好,因为孩子最费精力和现金流,如果工作的地点是在市中心,一定要在附近租房子,不要图便宜,在郊区买个房子,每天花两个小时在地铁里度过,每天的两个小时非常珍贵,如果别人如果每天比别人多两个小时,人生就等于多活的十年,可以干很多有价值的事情。

还有一种年轻人会喜欢把金钱和精力投资在社会关系上,例如很年轻的时候就去读商学院的EMBA,想去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根本融不进那个圈子,当自己还不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链接比自己高很多层级的人几乎不可能,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很难产生共鸣,你不知道别人的游戏规则,也没有资本玩,所以别人玩的时候也不会带上你,最聪明的年轻人就会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在某个领域当自己足够强的时候,所有的金钱、人脉、资源都会主动向你靠拢,所以真正具备创业能力的人一定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遇到机会时早已做好准备,我相信能够穿越的人只可能做错,但是永远不会错过。

二、2B的粉丝经济

我一开始和所有传统企业老板一样,认为自己不可以做粉丝,为此专门去请教罗振宇老师应该如何做社群,但他的答案是,第一,你没有故事,所以不具备内容的传播性,第二,你的产品不好玩,没有人玩热水器,没有娱乐精神的产品,在这个时代不能博得粉丝喜爱的。罗振宇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制造业老板想要做社群粉丝的门槛,人和产品都不性感。

但不论你的企业是卖什么产品,总会有一些忠诚用户愿意重复购买和转介绍,我在芬尼的数据库中发现了几十个用户,经常在帮芬尼介绍客户,所以就策划了一个活动,芬尼粉丝走天下。

传统企业组织活动,通常把费用当作成本,住宿、行程各方面都很省钱,所以它的体验感很差,我在策划这次活动的时候,最初也怀有这样的心态,但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把回馈用户的体验旅行做成广告?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整个活动的方向也就改变了,首先参与的人群变了,原先只是忠诚的用户,现在是用户经销商、员工、媒体、摄影师,其次成本结构也变了,原来是m.i1766.com省钱为主,体验为辅,现在只追求玩的精彩,成本可以忽略,因为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广告,都会为企业带来价值,最后挑人的标准也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喜欢发朋友圈和写微博,所以要参加芬尼粉丝走天下的前提是必须把微信先写好。

我亲自带队自驾穿越美国66号公路,七天的极致旅行,所有人都成了铁杆粉丝,这么做生活的什么呢?

第一,参与的用户进行实时分享,因为内容很多很精彩,不是枯燥的广告,所以其他用户不会反感,反而异常羡慕。

第二,经销商和芬尼的关系更加紧密,原来经销商选择芬尼的热水器机型进行销售,参加完活动后厂商发什么货,经销商就卖什么货,没有任何怨言,最重要的是当看到经消商分享的照片时,其他没有参与的经销商会好奇,为什么别人能够参与,而自己没有资格,是不是卖的不够多,无形中让所有的经销商有了自驱力。

第三,员工能够跟老板出国游,首先是激励所有员工的,最重要的是链接招聘,因为参与的人一定会发朋友圈,她们的同学和学弟学妹都能看得见,这么酷的事情一定会吸引年轻学子的关注。

第四,媒体的介入让整个报道有了可追踪性,往常企业关照媒体就是请个饭,现在出国游一个星期,而且所见所闻都是素材,老板和媒体的关系得到了升华,媒体也会自发的传播。

第五,它是个团队的参与,可以记录整个过程,芬尼在以后的传播中就有了内容,传统企业想要做宣传都是因为缺乏内容,芬尼粉丝走天下是我第一次开始积攒内容,从此以后我所有参与的活动都会带最好的拍摄人员,因为我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素材都是广告。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创业的艰辛——《教父》读书笔记1000字


创业的艰辛——《教父》读书笔记1000字:

《教父》是由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69年出版,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上周(5月13号)去天津时,多年挚友赵小芳将赠与我这本书,到今天我读了大半,我很喜欢里面的老教父,他成长历程和处事方式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把我的读后感写下来。

小说讲的是两代教父手经营柯里昂家族在的故事。

老教父唐·柯里昂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儿的男人,他有过苦涩的经历,知道求人帮忙需要多少勇气,他很乐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他也不是那种没有底线的老好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感情受了伤害,但我不会把友谊硬塞给并不需要的人,尤其是那些看不起我的人”。

当邦纳塞拉的女儿被人欺负,但是法庭却没有给出公正的判决,他决定来找老教父唐帮忙伸张正义,唐说:“我们已经认识很多年了,直到今天,你从没征求过我的意见,或者寻求过我的帮助,我的妻子是你独生女儿的教母,但我不记得上次去你家喝咖啡是什么时候了,你践踏我的友情,唯恐欠我的债。今天却跑来找我,求我却不尊重我,你没拿出你的友谊。”从这就能看出老教父唐很看重友谊。同样他很看重家庭,他说:“不和家人在一起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男人要是不愿意好好的当父亲,就不是真正的男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第一个要求被回绝,他绝不可能再求你帮第二个忙。当然,这可能和他的势力有关,有城府,有谋略,有得力的只为他一人服务的好帮手黑根。

当沃尔茨的种马被不声不响地被杀掉,血淋淋的头被扔在他的被窝里时,通过沃尔茨的心理对白:“什么样的人能随便毁灭一头价值六十万美元的动物?没有一句警告,不装腔作势,不按常理出牌,不留任何余地。这种冷酷无情,这种对一切价值的全然蔑视,意味着这个人只认他自己的法律,甚至把自己视为上帝。这个人还有足够的权势和狡诈来支持他的意愿。”这段对白可以看出,老教父的手段和势力非同一般。

老教父唐·柯里昂虽然是一个黑帮头子,但是坚决不做毒品生意,不给毒枭提供保护伞而遭到暗杀。

迈克尔有勇有谋,在整个家族最危难的关头,在父亲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沉着冷静,在危机关头保护了老教父的安全,之后毅然决定亲自去枪杀毒枭和警察局长,随后藏匿起来。后来在老教父的活动下回国。

迈克尔的妻子凯是迈克尔尽力保护的对象,尽量不让她卷进柯里昂家族的争斗中,对她多方隐瞒,然而他越是这样尽力的保护,妻子离他越远。迈克尔接替教父之后,各方想办法使柯里昂家族合法化,他不想让他的后代走黑帮的路,正如老教父不希望迈克尔走这条路一样,读书笔记这也是迈克尔对凯的承诺。但是用的还是黑帮的那些不合法的手段,凭借迈克尔那可敬的战术天赋,迈克尔确立了名声,柯里昂取回他们在纽约各大家族中卓然的地位,最后柯里昂家族的血腥胜利终告完整,迈克尔·柯里昂成为全美国最强盛的黑帮家族首领。

对比老教父和小教父,我更喜欢老教父,因为我觉得他更真实,至少对朋友和家人,他有血有肉。而小教父虽然遇事沉着,有勇有谋,然而总觉得他有点不太真实,有肉没血。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今天就到到这儿吧,用老教父的一句话结个尾:“友谊就是一切,比天赋重要,比政府更重要,和家人差不多同样重要。”作者:方寸山

《回归》读书笔记3000字


《回归》读书笔记3000字

这几天花了一个上午时间,努力把《回归》的前奏看完,关于这本书的重读,仍然觉得前奏太长有点琐碎。

索尼娅与詹姆斯的婚姻,如果不是因为舞蹈,以及在西班牙遇到了米格尔为之讲述过去的故事,或许也可以这样沉闷乏味的予以维持,但是索尼娅因为和闺蜜学习舞蹈的原因,来到了西班牙,在米格尔的追述中,逐渐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母亲少女时代的形象,并爱上了这个有生命力的国家,于是,索尼娅从婚姻中出走,开始在西班牙的崭新生活。而这个生活,被作者定义为“回归”。当翻看完100多页的前奏部分,来到拉米雷斯一家的故事中,我才开始从沉闷的氛围中走出来,走进一个充满战乱、生死离别的时代。

西班牙于1936年陷入战乱。弗朗哥政变之后,拉米雷斯的一家,也卷入了这个时代漩涡中。梅赛德丝是拉米雷斯家最小的女儿,她从小显示出惊人的舞蹈天赋。她有三个哥哥:大哥安东尼奥,二哥伊格纳西奥,三哥埃米利奥。她的父母孔查和巴勃罗是一家咖啡馆的主人。

战前的几个月,是梅赛德丝最美好的时光,她遇见了一生中深爱的吉普赛吉他手贾维尔,然而,在战争中,谁也不能躲避动乱带来的灾难和命运。

战争爆发后,拉米雷斯家里充满政治分歧,由于伊格纳西奥透露了埃米利奥同性恋倾向,导致了埃米利奥被捕最后死在狱中。而伊格纳西奥,这个骄傲勇敢的斗牛士,也由于支持弗朗哥政权,被共和派人士暗杀在街头。

而梅赛德丝与贾维尔也失散了。短短几个月时间,拉米雷斯一家经历了失去伊格纳西奥和埃米利奥的悲痛。梅德塞丝在巨大的悲痛和无望中,踏上了寻找贾维尔的道路。

这是一个战争主题的悲伤故事,战争是如此阴郁、恐惧。在故事中,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迷宫一般的格拉纳达街道、激荡节奏感极强的弗拉明戈舞蹈、热爱歌舞的吉普赛人都荡漾着异国情调。但更让人思考的是战争中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动乱中是怎样的?在梅德赛丝去寻找贾维尔的路途中,她遇到了帮助她的老人,然而却不敢跟他透露丝毫,动乱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猜忌,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告发者。

整座城市遭到飞机炮弹袭击,孩子、妇女都被屠杀。拉米雷斯家的女主人孔查,因为偷听共和派的电台,被国民军搜索房间时搜到了证据,最后巴勃罗替妻子入狱。

安东尼奥参加了民兵,最后被捕,参加新统治者重建城市的劳动中,可也在孔查即将来探望他之前,因病逝世。

书的第三部开头,梅德赛丝问米格尔:“可这么多不幸怎么会降临到同一个家庭?”

米格尔答道:“并不是只有拉米雷斯一家有这种遭遇。这不是罕见。一点也不。每一个共和派家庭都遭受了这样的痛苦。”

这就是战争。充满着绝望、恐慌。不止共和派家庭,无数无辜的家庭,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遭受到战争的残害。梅德赛丝与贾维尔的爱情如此绝望。

最后,梅德赛丝离开了她的出生地来到了英格兰,遇见了索尼娅的父亲,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西班牙。

米格尔讲述完后,索尼娅在最终终于意识到,故事中的梅德赛丝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她成为拉米雷斯经营生意的继承人,米格尔邀请她来西班牙继承家产,这成为了她摆脱沉闷婚姻的一个契机。索尼娅回到家中,詹姆斯对她下了最后通牒,舞蹈与家庭,只能m.i1766.com选择其一。索尼娅几乎没有犹豫的选择了舞蹈。她的父亲将母亲的舞鞋传给了她。她热爱舞蹈,在更深入的了解到舞蹈的内涵之后,她更是如同生命一般热爱它。

全书对人物描写都比较节制,比如引言中1937年,格拉纳达,语言对白都极为简洁。

“对不起,安东尼奥。”她轻轻地说,坚定地凝视着他的眼睛,“我不能停止。我根本无法停止。”

“但那很不安全。亲爱的,那很不安全。”

然而,读完后却禁不住涌起深沉的情感,联想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这个阴郁的天气中,让我陷入一种悲怆的思绪中。

还有几个小细节引起我的注意,一个是索尼娅在告别婚姻之时,“有一件衣服让索尼娅犹豫了一会儿,她在伦敦上流区一家香槟吧里举行订婚派对时穿过它,那是件又轻又薄的雪纺绸裙,当时詹姆斯买来令她一定穿上。它并不完全属于她,却和那段幸福的日子息息相关。”这让我感觉到,其实这段婚姻,这是因为长达7年了双方有些疲惫而显得沉闷乏味,实际上还是有幸福时光的。詹姆斯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男人,如果从现实角度来看,索尼娅的出走对婚姻来说实际上有些不负责任。她并没有讲清楚她出走的意义。

还有一段,描写农民离开西班牙接受法国士兵检查时,捏着一把西班牙的泥土,让我感慨万分。

有一个女士,就是伊格纳西奥的情妇,最后暗中救了巴勃罗。总觉得这个女人也比较传奇,如果写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还有教堂在西班牙内战中对统治者的阿谀谄媚,对人民的压榨造成人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痛苦。诸如此类的细节,在看完后都历历在目。作者:小栈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文:看淡秋水;“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也是初中古文启蒙教育的篇目。原文如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读初中的时候,记得当时的翻译是这样的:

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么?

目前网上认同这种翻译的大概占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可见这是一个通用版本。

我个人认为,作为古文的启蒙教育,这样翻译也大致上说得过去,因为毕竟不是做学术研究,同时也照顾到了初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但是,如果稍微深入一点的去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一、要准确翻译古文,首先应了解作者的思想特征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是学习,这个没有争议。但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学”的内容是有特指的。

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希望了解的所有未知知识以及我们没有掌握但是想掌握的所有技术,它既包括学习政治理论、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学习工农商学兵等各行各业的技能、才艺等等。

但是,孔子所说的“学”的内容范围要小得多,主要是指西周时期的诗、书、礼、乐等传统典籍,也就是学习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

孔子思想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有等级的仁爱观念和“入世”。有等级的仁爱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入世”是他对社会的态度。这两个特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

由于孔子非常强调人是有社会等级的,所以他很轻视对一般的生活技能的掌握,认为这不是“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比如,在《论语·子罕》中,他说:

吾少贱也,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意思是说:我少年的时候非常低贱,所以掌握了许多卑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

他又说:“吾不试,故艺。”(同上)我没有当官,所以才学会了这些技能。他把生活技能等称为“鄙事”,认为这不是一个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当官”的人该去做的事情。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是多么高兴的事情,相反,他认为他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学的。

所以在这里,这个“学”不能宽泛地理解成学习一般的书本知识,或者是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二、翻译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习”的本意是鸟儿频繁试飞。所谓的频繁试飞,是指雏鸟刚刚练习飞翔的行为。这个试飞行为的本身,包含了实践的意思。小鸟站在窝里无论翅膀煽动得如何优美,如果不离开自己的鸟窝去真正地实践飞行的技巧,也是检验不了自己到底能不能飞得好、飞得高的。

前面我们说了,孔子“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那么,在这里如果把“习”字翻译成温习或者复习,就不是很准确。

在孔子眼里,一个人如果把学到的治国理政的本领施展出来了,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在这里“习”字应该是实践的意思,而不是“温习”或者“复习”。

三、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字义的不同

汉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既有继承也有区别。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朋”翻译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朋友。但是在古代,“朋”跟“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经常连用而已。《易·兑》中说:“君子以朋友讲习。”虽然这里是朋友连用,但是它的“朋”是“同学”的意思。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为朋”,即跟从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同志为友”,即是说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称为“友”。

还有一些字,虽然表达的是同一种状态,但是在程度上却不一样。比如“不亦说乎”中的“说”和“不亦乐乎”中的“乐”。“说”通“悦”,是内心愉悦的意思。“乐”的意思是开心、快乐。两个字虽然都是说愉悦、开心、高兴,但是表达快乐的程度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内心很愉快,但是不表现出来,被称为“悦”。

有特别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整个人已经控制不住地喜形于色,甚至是手舞足蹈了,被称为“乐”。

(pS:“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字,网上有人说在周秦的时候,它是“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作副词用。但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时”的解释是“时常”。《说文解字》中,对“学而时习之”中的“时”的解释,也是时常、经常。另外,我在《古文观止》中也没有发现“时”字特指“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说法。比如,《左传·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中,“时”字就有“诛求无时(时间。无时,指没有确定的时间)”、“以来会时(按时)事”、“未知见时(时间)”、“其暴露,则恐燥湿之不时(定时)而朽蠹”、“司空以时(平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按时)螟馆宫室”等用法,其意义跟现在差不多,并没有特指。所以,个人觉得,在这里“时”字解释成“时常”或者“经常”是正确用法。)

四、翻译要符合常理

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看似通顺,其实并不符合常理。一个人之所以要反复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么是他已经把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要么是以前就没有学透,没有理解清楚。而这个反复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人值得开心愉悦的。因为,一次就记住或者弄懂一个知识,远比需要花时间反复复习才搞懂要开心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孔子的意思是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经过思考,得到新的领悟,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有关于思考的提示吗?或者说根据文意能找到关于思考被省略的依据吗?都没有。这句话讲了四个状态:学(学习)、时(经常,时常)、习(实践)、悦(愉悦),并没有说关于思考的事情。假如说有通过思考得到了新的领悟而让人愉悦的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并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不也是很愉悦的吗?”

在古文翻译中,补出原文中无需说明而故意省略的内容,这是可以的。比如,在“人不知而不愠”中,“人不知”后面是省略了宾语“我”的,翻译的时候就补出来:“别人不了解(我)……”。

但是,对“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翻译,大家都没有补充“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这不是大家疏忽,而是原文中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不是|“温故而知新”,那么,单纯的、反复的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觉得非常愉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还有,把“朋”字理解成普通的“朋友”的意思以后,翻译成“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也并不是普遍成立的事情。对好客的人来说,有朋友来确实开心,但是对不好客、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来说,是否真正开心就未必。另外,朋友的关系是有亲疏、厚薄之分的。好朋友、知己过来了,自然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如果仅仅是点头之交的普通朋友来了,或许会客气的接待,但是未必会达到“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的程度。

五、全文翻译

如果把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有朋友从远方来……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给人的感觉是在分别讲学习的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和成为君子的一个标准,而这三件事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说有,就是孔子告诉了我们三个不同的生活常识而已。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段话应该这样翻译:

学到本领后能时常进行社会实践,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3000字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3000字

汪曾琪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放置于床头,有时读个七八章,有时读个一两章,断断续续的竟也读完了。这种散文,读起来没压力,心情却又是愉悦的,到是适合我这种没什么计划的人。书中或花鸟、或鱼虫、或旅行、或回忆,这世间风物在汪先生笔中透着气息、透着风味、夹杂着乐观与幽默传达到我眼中心里。回想各个章节,留有深刻印象的要论以下三章:

一、四川杂忆

四川是我极喜爱的地方,除去对家乡的乡情外,这地方让我一直心心念念,十余年来去了四五次。

汪先生写乐山,写的是乐山大佛,写的是司马光的登山亦有道徐行则不踬,他看的是字,谈的是见道之言。而我心里的乐山,念的是乐山的跷脚牛肉。牛肉吃过不少,广东潮汕的牛肉丸Q弹有劲,烫火锅的牛肉又是鲜嫩爽口;台湾的牛肉面的牛肉则是软烂无比、入口则化;四川的水煮牛肉则是鲜香嫩滑。而则翘脚牛肉与别不同,它是用牛棒子骨、牛脊骨、中药材包、料包等一起吊汤熬制,将牛肉跟牛杂等同涮,吃的时候取出牛肉往本地烘干的红辣椒面上一沾,辣椒的香与辣配合牛肉的鲜与嫩填满口腔,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据查,翘脚牛肉最早是救济穷人的食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难怪当初在巷中小店,当地人聚餐一人一盆翘脚牛肉,也无他菜就呼哧呼哧的吃了起来,期间大汗淋漓、姿态各异,原有此故。

汪先生写峨眉山,写的是清音阁到洪椿坪的美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水穿石而过,飞鸟驻足,风景极好。我们也去了峨眉,路上风景虽美,但因是自驾,一路匆匆,未曾驻足,不能得见这种山水间蒙蒙耳耳的形态。但好在赶车时候肚子饿了,停下车来随意寻了一家农家小店,一人来了一碗豆花。这豆花点的不硬不软刚刚好,摆在碗中一大块一大块的,筷子刚好夹得起来,闻到的是满满豆香。配上葱花、蒜泥、香油、椒油、萝卜丁或者别的咸菜,一口下去,清香爽口又绵软细腻,丝毫没有点豆腐的碱味,这家豆花便也成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四川豆花。

汪先生还写了巧遇五台山来拜金顶的和尚,和尚进庙,得一百八十拜,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真心诚意,一去金顶就看见普贤和尚骑象而来,前面一行天女。而我们去峨眉山才不管有没有普贤或者天女,直奔金顶看日出、云海、佛灯、佛光的奇景。提前一天入住金顶的酒店,早上五点就爬起来等在金顶的山间小路上。一条小路既有长枪长炮,又有我们这种拿手机的;既有裹大衣的人,又有穿着夏装外套的年轻人,总之人山人海。不知道是我们心意不诚还是运气太差,太阳一直被层层云雾遮挡,无论怎样也不肯跳脱出来,只露出一点影子后便没了踪迹。日出、云海、佛光、佛灯都未尝得见,空余一点遗憾。

二、跑警报

汪先生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昆明三天两头都有飞机警报,一有警报,大家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想到飞机空袭,脑海中全是炸弹掉下来,房屋倒塌、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的可怕场景。但在汪先生笔中,一切都是轻松随意的。他们跑警报有两个点,联大学校附近的马尾松林就是其中的一个点。一有警报,做小买卖的就把担子挑了过来,里面常见的吃食中有我m.i1766.com小时候最爱吃的麦芽糖。在那个还是凭粮票、饭票购物的年代,出街走巷的小贩丰富了我小时候的生活。每一次我在家做作业总能发现丁丁的声音。一听到这种丁丁声,我就立马扔下纸笔,冲出家门,跑到家属区院子里的空旷地带,总能看到一群小孩围着一个带帽子的小贩。而我也总会以最快速的冲到小贩面前,拽着父母过年给的零花钱递给小贩,眼巴巴的看着小贩用小铁片震下一小块麦芽糖,然后我就开心的用舌头不停的舔着麦芽糖,直到沾满了舌头、嘴唇、牙齿后,自以为不留一点痕迹的挪回家。

横断的山沟是跑警报的第二个点,这个山沟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即使炸弹在沟顶爆炸,弹片也不容易蹦进来,所以有人利用空闲还修了私人专用的防空洞,洞中还有两幅对联,一副是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一副是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灾难面前做对联者豁达的心态着实让人佩服。汪先生写到跑警报有三种,听到空袭警报(飞机飞入云南境内)大家都不忙下沟,有人看书、有人闲聊甚至还有人打桥牌,一直等看到飞机影子才下沟进洞。常有同事说我是一个心宽的人,前屋着火,只要跟我还有距离,我还可以安然在后屋睡觉。我以为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不如不慌不忙的一件件料理,消除坏事情的影响。把坏事情处理好了,好事情说不定就这么来了。八十年前的前辈们面对空袭、面对灾难,没有惊慌失措、没有魂不附体,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洗头还是洗头、该煮糖水还是煮糖水,一切如常。汪先生说这是我们对待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有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都有不在乎的精神。而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韧性、中国人的无所畏惧,有阳光有水份时我们是白杨,高大而直立,但面对危险面对困难时候我们又是杂草,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西南联大

关于西南联大汪先生写了好几篇,写校舍、写大师、写自己,相互之间偶有重复之处,但西南联大的生活却是极让人向往。联大校区分散、条件艰苦,但课程可以随意旁听,系图书馆的书可以随便借阅无须登记。教授讲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教授之间不论长短,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其中着墨写了闻一多先生讲课,提及他讲课图文并茂,画出女娲、伏羲的各种画像,口讲指画,有声有色。又提闻一多先生讲晚唐诗,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中的点画派联系起来,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将文学和画画结合起来讲,非常人所能为,难怪联大文、理、工学院的学生要穿城而听。联大多数教授对学生呢,要求也不严格,中文系的学生读书报告都不重读书,而重有无独创性的见解。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因此汪先生写李贺,说别人的诗是画在白底子的画,而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大为闻先生赞赏。有一个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问为什么?答曰自由。是否是联大人才更多我没有考证,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学校,有好的设施故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氛围,老师教得自由,学生学得自由,以此激发思考、激发创见。

上世纪的教学就如此开放,反观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书写文章就先学三段式,总分或者总分总。数学就学老师教的规律,至于为什么是这个规律,怎么发现这个规律不在我们的学习范围。小伙子呢,形式上学校是灵活了许多,各种社团各种兴趣课,但从整体上、从根本上还是死记硬背的多一些。我看学而思的数学,老师就是把公式或者模型硬教给孩子,让孩子解题套公式。对于语言确实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写,但如果一直这样过度强调记、背、算,只会固化孩子的思维,而这些固化的东西迟早会被人工智能、机器取代。所以还是希望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学数学呢不仅教公式,还可以多去研讨一下公式背后的原理,让孩子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学语文呢,不仅读课内之书,读我们国家的书,中外古今都读读,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美。只有让他们多接触多体验,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学会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也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世界。作者:山风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裂变式创业》读书笔记3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