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一个人的朝圣800字读后感

一个人的朝圣800字读后感

行走在人生这条朝圣路上——《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感悟。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行走在人生这条朝圣路上——《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行走在人生这条朝圣路上——《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感悟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位65岁的老人哈罗德,收到近乎20年失去联系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症时写下的一封道别信,在震惊、悲痛中带着回信去投递,路上尘封许久的记忆零零星星不断浮现在脑海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箱,在一处加油站停歇就餐时,受到一个女孩的启发,内心腾起一股信念,只要徒步从自己所在的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奎妮所在的最东北,那她便可以活下去。在没有计划、没有手机,甚至没有一双徒步专用鞋子的情况下,哈罗德仅是凭借信念历时87天、行走627英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来到了奎妮的身边,见到了这位苦苦支撑等待他到来的老友,虽然这场饱含希望的徒步行走并没有挽救奎妮的生命,甚至相见时场面令人痛心,但是此番一个人的朝圣既是结束亦是开始。

这一路,是发现自我的道路。当用一个窗帘隔开室内与外界的连接,整个人呆坐在一把椅子上,一坐一整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错过的不只是鸟语花香,还有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奎妮的这封来信促使哈罗德走出家门,起初只是觉得回信的分量太轻便不断的走到下一个邮箱,后来当察觉到了内心的舒畅,体会到了自由的味道,尤其是萌生强烈的信念时脚下的步伐便更加坚定。这一路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哈罗德在行走的过程中欣赏着身边的美景,学会了辨识种类繁多的植物,掌握了通过日月星辰判断天气、方向和时间。一路上,哈罗德由最初的与他人说话含糊不清到可以侃侃而谈,目光从躲躲闪闪到可以坦然直视。一路上,哈罗德一直在和自己的身体做斗争,学着让身体和劳累、疼痛达成和解。一路上,哈罗德一直和肯定、否定两种不同的声音做斗争,在回忆带来的痛苦与现实中的艰难双面夹击的情况下,他绝望到几近放弃,却又再次出发。

这一路,是自我救赎的道路。哈罗德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父亲酗酒、母亲不带一点眷恋的离开了这个没有温度的家,随后父亲带不同的女人来家里厮混,在他刚刚年满16岁时又被父亲赶出家门,这使得他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怯懦、敏感、内向。当儿子戴维出生后他实际满心欢喜,却不懂得该如何去爱,他羞于在儿子面前直接表达情感和爱意,总是显得冷漠、自私,甚至冷血。在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会是像鸵鸟一样躲避。在戴维自杀后,他陷入到了深切的自责与悔恨中。一次酗酒后他去酿酒厂砸了凶残老板保留的母亲遗物,是他唯一的好友奎妮为他顶罪,但是他却没有勇气站出来说出真相,在奎妮被解雇离开时,也没说过一句对不起,亦或是谢谢。当无法面对这些时,遗忘便成了最好的止痛药,正是这一路的行走让自己内心的爱意再度涌出,虽然痛苦但是能够直面曾经的错误,渐渐平静的接受自己。

这一路,是爱回归的道路。哈罗德与莫琳曾经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在儿子戴维自杀后,双方都难以承受那份撕心裂肺的痛楚,由最初的不断争吵到最后的形同陌路。当恨与责备成了常态,爱不但不会再次出现还会被忘却。在哈罗德最初离开家时,莫琳对这一疯狂的举动表示不理解,愤怒、焦虑、不安,后来经过认真的思考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发现了那些过错原来不只是出现在对方身上,读书笔记发觉了哈罗德对儿子和自己深沉、细微的爱意。于是莫琳由客房搬回了主卧,重新整理了衣柜,将两人的衣服相互搭配并挂在了一起。点瓜种豆,再次将荒废的菜园子打理的生机勃勃。拂去岁月的蒙尘,原来自己内心深处对丈夫依旧充满了爱意。哈罗德在这一路的走走停停之间,大脑不断由一个个昔日的生活片段填充,他对妻子和儿子的爱逐渐复苏,是生活的苦难遮挡了最温情的记忆。

掩卷而思,感觉自己也跟随着哈罗德的脚步行走,灵魂也随着他的救赎得到了净化。哈罗德,一个性格上有缺陷的普通人,就是凭借一个让众人看来近乎疯狂、妄想的信念,给自己、妻子的生活带来了重生,也促使奎妮和死神做着顽强的斗争。这一路,与其说是一个人的朝圣,不如说是芸芸众生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去朝圣的一个缩影,信念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一个梦想,践行一句诺言,履行一份责任,亦或是扮演好一个角色等等。人生这条朝圣路充满着未知,需要勇气,去面对悲欢离合甚至天灾人祸;人生这条朝圣路充满着孤独,需要智慧,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学会在众说纷纭中坚持判断、学会拒绝诱惑不忘初心;人生这条朝圣路充满着平淡,需要激情,给漫长、平凡的岁月不断赋予色彩和意义。作者:朱婷婷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朝圣的路上_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2000字


朝圣的路上_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2000字:

黄昏又上阳台!《一个人的朝圣》带给我的温热还在体内奔腾!提笔伏案,将近几日读这本书的震撼和对朝圣者的尊崇刻在白纸上,但却发现交织在内心的东西太多太多。我该用怎样的文字来阐释这满怀的感慨!一张白纸,似乎不够,一本书给你我的清醒是惊人的。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在酿酒厂做了四十年的销售后默默退休的老人哈罗德收到一封来自老友奎妮的信。奎妮曾经是哈罗德的同事兼好友,因为帮助哈罗德而丢掉工作,现在她患了癌症,写信给哈罗德,向他告别。哈罗德在震惊、恐惧中,给奎妮写了回信。在寄信途中,他追踪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他坚信,只要他走,奎妮就不会死!他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但这个只靠一双脚前行的老人,87天,627英里,横跨整个英格兰,他终于站在奎妮的面前!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的脚步迈开的那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并行的是他穿越时空隧道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的一段心路历程!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就是用如此平淡和温婉的文字讲述了这样一个平凡人的一段平凡的故事!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收紧了,就是哈罗德,就是他_《一个人的朝圣》,让我在悲恸处,犹如溺水;又或是惊奇处,令我仿佛置身浩瀚的星海!

人生路漫漫,光阴最无情!人生要走过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能到达希望的圣地!小说中的哈罗德在寄信途中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用双腿跨越了整个英格兰,从开始上路的焦虑、徘徊、惆怅,甚至放弃,到哈罗德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要坚持走下去,老友就有生的希望!看看这位60多岁的老人,我相信是坚持、是信念让他有机会见到奎妮!“人生路上,贵在坚持。”只要是你坚持踏踏实实做一件事,哪怕是再平凡的小事,坚持做,做到极致,你也会成功。当年的希尔顿就以“抽水马桶的水能喝”的事例诠释着“认真去做每一件事,不论贵贱大小,力求做到第一,做到极致。”这让我想到自己的师者之路,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似乎拥有使不完的力、消磨不完的激情,每一件事都力求做到完美,做到最好。但日复一日的琐屑工作似乎抹去了年少的志气,削减了最初的激情。再想想自己背负的生活、工作上的重重压力,教育最初的信念似有摇曳,总觉得坚持似乎很难!但哈罗德却身体力行地告诉我,放弃很容易,坚持却不易。坚持一定会很痛,但坚持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行!只要坚持,所得到的远远胜过你所付出的!我需要与哈罗德同行,走完教育这条朝圣的路。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于是在教育的路上,我走得更坚定、更从容、更自信。每逢困惑我都会在心中默念:坚持是朝圣的行囊!

学会独处,人涉昂否,才有机会和自己的灵魂对话,才能理清自己的思绪,避免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迷失自我!哈罗德与其说是在行走,不如说他在与自己的心、与过去对话!在这87天中,哈罗德回想自己的过去,他忏悔自己对儿子的过错,忏悔对家人的漠视。幸好有这段独处的时光,让他看清自己,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该做什么?庆幸他放下了,解开了!于是我们能在小说结尾看到哈罗德与分居了二十多年的妻子并肩走在沙滩上!周国平说:“我想我们应该有一种过心灵生活的习惯,这就是独处。和自己谈心,和自己的灵魂进行交谈。等你再到外部世界活动的时候,就有自己的眼光了,有了自己的角度”。在浮躁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各种诱惑和噪音打扰我们的心境!我们需要有一段朝圣的路,给自己独处的空间,理清生活工作的纠结,找到自己的初心!只有在月朗风清的独处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本真!像哈罗德一样,学会独处,享受孤独!那位深居简出的孙犁,曾专门写文章描述了一个火炉:“它陪了我三十年,陪我住过大厦,也伴我迁往小屋。它放暖如故,大屋小暖,小屋大暖。小暖时,我靠近它;大暖时,我离它远些。下午三点时我午睡起来,在它上面烤一片馒头,慢慢咀嚼,自得其乐。”这是独处的满足,也是独处的快乐。于是当我感到疲倦时,当我的心态过于浮躁时,当我在茫茫人海中迷路时,我总会找到山间的小路,或独坐房间的一隅,让自己放空,反省自己因何起、因何落,在那个独处的时空,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许人生众多的起落,真正能成为赢家的就是因为拥有独处的能力!独处已然是朝圣的秘籍!

越努力越幸运,时刻都要相信!旅程的开始,哈罗德也怀疑自己疯了,但当他受到加油站女孩的鼓励,知道奎妮因为期待他的到来而病情好转,他仿佛充满朝气,他逐渐对自己深信不疑!当人们知道这事之后,对哈罗德肃然起敬。他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这条路艰辛依旧、坎坷如初,但哈罗德越走越好!

也许生命的过程就是朝圣之旅!“世界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的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一个人的朝圣》也许会成为我们朝圣路上内心得以安宁和澄明的一剂良药。让我们从容地向着阳光,向着梦想,向着怡乐一步一叩首!也愿每一次真正的阅读能像美好的阳光,穿透躯体,照亮心路!作者:李红芳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感悟10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感悟1000字: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这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但是读完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索性就大概介绍下这本书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罗德·弗莱,他是一个65岁的老头,在酿酒厂做了四五十年的销售就退休了,为人谦逊,独善其身,从来没有过太高远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哈罗德·弗莱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像是随时防备着前方会突然出现一道低梁,或是被人投偏了纸飞机似的。”

“哈罗德从小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小时候,哈罗德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便经常给他换不同的“母亲”,但他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什么是母爱和父爱。

成家后,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尽如意,儿子戴维患上了抑郁症上吊自杀,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在如此窘迫的境况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并告诉她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便离开人世。

从此,他便决定一个人上路,亲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并一路不停地给奎尼的疗养院打电话寄明信片,让奎尼一定坚持等着他。一路上,他一边回味往事,一边自我反省,还帮助许多人分担了一些东西,可回想起自己的从前,对待妻子莫琳、对待儿子戴森、对待好友奎尼,他总觉得亏欠了他们好多,甚至很多都是无法弥补的东西……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体会了外面的生活,虽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近他的心,真正地了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义。

从英国的南部到北部,从金斯布里奇到贝里克,历时八十七天的时间,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罗德终于到达了贝里克的圣伯纳丁疗养院,实现了对奎尼的诺言,奎尼最终也安然地离去,哈罗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归于好。

其实,整本书通读下来,让我一直都不懂的是,这本书为什么要叫“一个人的朝圣”而不是封面内的那句话“那么,我是谁?”朝圣往往不应该和“宗教”相关联的吗,而哈罗德并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对“朝圣”的解释是:

朝圣是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果然,“朝圣”的确是与庄重、信念、宗教有关。但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哈罗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过忆往事,自我反省,给自己心灵的一次洗涤,最终又重拾勇气,开始坦然面对生活。

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朝圣,那就是哈罗德坚定了一种信念:只要他一直坚持走,奎尼就一定会活着,直到他到达目的地。严格来说,这的确是一种信念。但与其说是哈罗德为了“拯救奎尼”而开始“一个人的旅途”,倒不如说是奎尼拯救了哈罗德,如果没有奎尼的信,就不会有哈罗德“在路上”,就不会有他重新审视自我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更不会有莫琳最终对哈罗德的原谅。

坦白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用“朝圣”来命名,显得过为沉重,如果叫“那么,我是谁?”,也许会有另一种意境吧,也说不定呢。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1000字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这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但是读完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索性就大概介绍下这本书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罗德弗莱,他是一个65岁的老头,在酿酒厂做了四五十年的销售就退休了,为人谦逊,独善其身,从来没有过太高远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哈罗德弗莱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像是随时防备着前方会突然出现一道低梁,或是被人投偏了纸飞机似的。

哈罗德从小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

小时候,哈罗德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便经常给他换不同的母亲,但他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什么是母爱和父爱。

成家后,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尽如意,儿子戴维患上了抑郁症上吊自杀,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

在如此窘迫的境况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并告诉她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便离开人世。

从此,他便决定一个人上路,亲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并一路不停地给奎尼的疗养院打电话寄明信片,让奎尼一定坚持等着他。

一路上,他一边回味往事,一边自我反省,还帮助许多人分担了一些东西,可回想起自己的从前,对待妻子莫琳、对待儿子戴森、对待好友奎尼,他总觉得亏欠了他们好多,甚至很多都是无法弥补的东西

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体会了外面的生活,虽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近他的心,真正地了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义。

从英国的南部到北部,从金斯布里奇到贝里克,历时八十七天的时间,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罗德终于到达了贝里克的圣伯纳丁疗养院,实现了对奎尼的诺言,奎尼最终也安然地离去,哈罗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归于好。

其实,整本书通读下来,让我一直都不懂的是,这本书为什么要叫一个人的朝圣而不是封面内的那句话那么,我是谁?

朝圣往往不应该和宗教相关联的吗,而哈罗德并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对朝圣的解释是:

朝圣是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

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

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

果然,朝圣的确是与庄重、信念、宗教有关。

但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哈罗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过忆往事,自我反省,给自己心灵的一次洗涤,最终又重拾勇气,开始坦然面对生活。

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朝圣,那就是哈罗德坚定了一种信念:只要他一直坚持走,奎尼就一定会活着,直到他到达目的地。

严格来说,这的确是一种信念。

但与其说是哈罗德为了拯救奎尼而开始一个人的旅途,倒不如说是奎尼拯救了哈罗德,如果没有奎尼的信,就不会有哈罗德在路上,就不会有他重新审视自我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更不会有莫琳最终对哈罗德的原谅。

坦白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用朝圣来命名,显得过为沉重,如果叫那么,我是谁?,也许会有另一种意境吧,也说不定呢。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6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600字

哈罗德在旅途中不断回忆过去,儿子的聪明、孤独、酗酒、溺水到去世,这些其实都不是谁的错,而他责怪自己没能作为父亲给予儿子更多一点关注和陪伴。

奎妮替他承担下纳比尔的怒火而辞职时,他没有站出来承认错误,连道别都没有,就与奎妮失去了联系。

莫琳因为儿子的去世,悲痛不已,甚至会和去世的儿子对话,莫琳一直责怪丈夫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他也手足无措无法安慰妻子,以至于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么多年,夫妻两人各自悲伤,互相折磨,喘不过气。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场逃离压抑、面对自己的旅程,只有一个人在独处时,才能直面自己不愿承认的错误,尽情地折磨自己,直到幡然醒悟……只有一个人在孤独无措时,才知道自己最应该珍惜的是什么……生活不可能是完美无憾的,过去的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瞬间,现在的我们想起来都可能后悔没有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哈罗德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么多人想要一场哈罗德似的朝圣,却没有勇气逃离现实,跳出生活圈。当哈罗德听多了看多了各式人们的生活之后,反而能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去,写出给加油站女孩那封坦白一切的信……

承认错误很难,放下过去很难,哈罗德的自责内疚,莫琳故意忽略的那些细节,不是不爱了,只是生活的挫折模糊了内心,而这场朝圣之旅开始之后,所有的爱都渐渐清晰。

看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每年计划一次旅行是非常好的事情,一个人也好,和爱人也好,或者和父母,毕竟在诸多繁杂琐事和压力山大的现在,时不时地跳出生活圈,看看外面的人和世界,确实可以净化心灵,找到自己生活的动力。

《行走在人生这条朝圣路上——《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个人的朝圣8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