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假设,安娜内心能淡定、平和,不艳羡俊男靓女的纯真爱情;假设,安娜能够理智洞悉爱情的真相,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她的人生走向会是另一番景象,只可惜,人生没有假设,没有重来,只能是现场直播。

她出身贵族,有高贵的身世;她容貌美丽,闭月羞花;她的丈夫卡列宁身居官场高层,位高权重,爱她如心肝。她若能正视自己的种种优势资源,珍惜别的女人打拼一辈子也得不到的东西,她会享尽人间最美的生活。

她身为贵族夫人,在家相夫教子,在外交往的是社会名流。一日三餐有厨师御做,家务有仆人打扫,儿子有家庭教师管教,出门有四驾马车伺候。这样优越的生活,并没有让安娜幸福满足,而是让她的心灵日渐寂寞空虚。

诚然,安娜与卡列宁之间年龄相差过于悬殊,心灵沟通会有障碍,安娜在卡列宁身上没有尝到爱情的滋味,这是她婚后的的遗憾。没什么就想什么,缺什么就想得到什么。这是人类的天性。安娜的生活里缺少爱情,那么爱情就会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神秘而美好。安娜体内的荷尔蒙让她内心躁动不安,她的人生中,即使不出现沃伦斯基,也会出现别的什么斯基。这是青春的宿命。爱情的故事注定要在安娜身上发生。如果安娜能适可而止,品尝到爱情的滋味之后,看穿爱情的真相,及时收手,保全卡列宁一个完好的面子,她还是有机会获得卡列宁的原谅的。只可惜她被爱情烧昏了头脑,置自己的家庭儿子于不顾,毅然与情夫远走国外,以为爱情可以满足她一切的需要。当激情退却,烧昏的头脑渐渐恢复理智,她才发现她赖以寄托的爱情也渐渐远去。开始时的美好变成了彼此的怨恨和指责。

同样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爱玛虽说不像安娜那样出身名门贵族,但她的家境殷实,父亲是个农庄主,家有仆人和雇工。从小和安娜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对爱情充满美好的幻想。用现在的话说,她们都属于有文化的文艺女青年,内心的欲望永远深不可测。爱玛嫁给了包法利这个乡村医生,婚后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里也有女佣和仆人,爱玛也和安娜一样过着悠闲地相夫教子的生活。可她并不知足,她向往上流社会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浪漫生活,嫌弃包法利的平庸和无能。与包法利夫人相比,安娜所拥有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正是爱玛所艳羡的生活,但是安娜知足了吗?如果爱玛得知安娜的遭遇,她会怎么想?

安娜和爱玛,这两个女人内心共同缺乏的是爱情的滋润。她们都对爱情充满渴望和向往。当她们认为真正的爱情来临,她们选择的都是奋不顾身,飞蛾扑火般的投入到情人的怀抱。只不过安娜比爱玛幸运,沃伦斯基是真心爱她,而罗多尔夫则是情场高手玩玩而已,根本不是真心爱爱玛。

不管怎样,既然人生只有一次,爱也就爱了。如果能够及时反省自己,不再继续玩火,可能命运会重新改写。

安娜和爱玛被内心的欲望所控,无法自拔。最后,安娜众叛亲离,爱玛债台高筑,已无力回天。

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大痛苦:第一是得不到;第二是已经失去。”

安娜的痛苦在于失去的痛苦,原本她随娘胎而来的荣华富贵,别人一生都无法得到的东西,她生来就有,财富美貌,地位名誉。为了得到爱情,她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名誉、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她原来所拥有的一切,同时爱情也变淡消失。爱玛的痛苦源于得不到的痛苦,她向往爱情,为情人不惜投掷大量金钱,租豪华宾馆,恣意享乐,以为得到了她向往的爱情。但是她却遇到了爱情的骗子。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那自称爱她的男人确离她远远。

她们的结局都一样,都选择了自杀。一个卧轨,一个服毒。是无度的欲望之火烧尽了她们的心灵,逼迫他们走向毁灭,走向死亡。

人活着不能没有欲望,因为欲望能使人不断进取,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人又不能完全被欲望所控,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用智慧去思考的问题。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想安娜和爱玛绝不会再为爱情赴汤蹈火,去用生命换取海市蜃楼般的爱情。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安娜一定会审慎处理与沃伦斯基的感情,尊重卡列宁的地位和荣誉,相夫教子,与卡列宁白头到老。

假如人生可以重来,爱玛也不会为了几句甜言蜜语就相信一个男人,她一定会珍爱包法利给他提供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

从托翁到福楼拜,从安娜到爱玛,二百年的世事沧桑,我们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安娜和爱玛,她们就活在我们中间,每每捧起名著品读,总能看到安娜和爱玛在现实生活中活跃的身影。愿普天下的安娜和爱玛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清醒,珍爱自己所拥有的,圆满地走好的自己人生之路。作者:墨为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与读后感1000字:

书读完,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是四个主要人物: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和列文。

在网上看了对卡列宁的评论,也是从安娜口中说出来:“木偶不是人……假如我处在他的地位,有我这样的妻子。我早就把她杀死了。”说卡列宁一心追求功名、感情麻木、虚伪自私。但我觉得卡列宁在知道妻子出轨前,还是爱着妻子的,在安娜第一次去看望兄嫂返回家时的车站,卡列宁前去接她:他接着说,但巳不再是戏谑的口气,“你想不到我多不习惯……”他久久地握着她的手,带着一种特别的微笑扶她上了马车。”回到家后他们夫妻两人继续交谈,他吻了吻她的手,坐在她身旁。

“我看,总的说来,你的旅行很成功。”他说。

“是的,非常成功。”她回答道,开始从头诉说发生的一切:她同渥伦斯卡亚伯爵夫人的旅行,她抵达车站,火车站的事故。她还谈到她先是同情她哥哥,后来又同情多莉。

“我觉得不能原谅这样的男人,即便他是你哥哥。”卡列宁严峻地说。”我觉得这对于结婚八年有一个孩子的夫妻来说,能够有亲昵的动作,有日常生活的交流,这种相处模式已经很不错。

卡列宁爱着安娜但也不否认他更醉心于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他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去经营家庭,他希望有个稳定的家庭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读书笔记(m.i1766.com)他没有想过年轻貌美的妻子却需要感情生活上的关爱和激情。做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注定是要寂寞的有奉献精神的,但悲剧在于安娜不是这样的女人。说卡列宁虚伪,这似乎是所有政治家不可避免的特质,玩弄权术的人有几个不虚伪阴狠?

当安娜向丈夫坦白她有情人后,卡列宁也把自己的想法摆在明面上,这点说卡列宁不算卑鄙小人。安娜的出轨实则也让卡列宁痛苦万分,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担心名誉受损,可是情感上的受伤,是安娜不会相信的。

造成卡列宁悲剧的地方我认为是对待妻子的感情问题不善于沟通。如果交给现在的心理专家去帮助干预,这种事情恐怕就会避免发生(当然这跟这篇宏篇巨著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大相径庭)。

安娜的结果狠心点说是咎由自取,唯一称道的是她在追求爱情时的勇敢和真实。

渥伦斯基刚开始我认为他是个花花公子,但后面他能举枪自杀和参军作战,又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用现在的看法,追求爱情没有错,而追求一个已婚的且有孩子的女人的爱情,那便是大错特错,天理难容,除非你的爱不会伤害他人。

文中最喜欢的人物当然就是列文,所幸的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朴实的踏实的人最终得到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作者: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500字:

读书有个习惯,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时间,读完一遍再写下结束的时间,然后看看读完这本书用了多长时间。这样做最开始是因为自制力差,这样可以勉励自己赶快读完一本书,后来渐渐也就成了习惯。

2018年4月29日到2018年12月23日,跨越了九个月,用了239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很难读,看几页就不自觉地困,想睡觉,但是看进去之后发现这真是一本好书。

其实,说这本书难读也是不准确的,因为里面的故事还是很简单的,难读下去的原因在于名字。故事中的名字都很长,而且对于俄语一窍不通的我来说,完全分不清楚这些名字有什么规律,每个名字是谁,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好在,读进去之后就多少明白了,虽然许多人物依然不明白是做什么的。但是几个主角总算是明白了。

这本书的结构有点儿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同时写了两条主线,卡列宁及他的妻子安娜和沃伦斯基,吉娣和列文这两条线,同时两条线也不是彼此独立,而是互相纠缠的,人物关系是相互关联的。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很早就听说了它。我原来以为,这个以人物名字作为书名的书,讲的是一个类似于一个被传统思想束缚的女人对爱情的不断的追求,最后却失败了的故事,要讴歌一下这个女人对爱情的不不懈追求,对家庭社会各种压力下仍然追求独立,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反对礼教束缚的女性的赞美什么的。

我是这么想的,也一直带着这种思路去看这本书。看的时候,虽然感觉和自己想象的有点儿偏差,但是因为故事很长,所以我觉得在后面会慢慢和我的想法一致起来。

直到看到这本书四分之三的时候我的想法变了。我突然讨厌起安娜这个人来。为什么讨厌呢?感到这个女人很自私,什么事情都是第一位的都是替自己想。

(我们暂且不把中国的德、礼放在这个故事里)她说想追求自己的爱情,其实后来看着这种感觉已经不是追求爱情了。开始,她和情人有了关系之后,想和丈夫离婚,丈夫的要求是儿子留下。她要在儿子和情人之间选择一个,于是她选择了情人,当他选择了情人之后,又开始想得到儿子。不可否认她可能对双方都难以割舍,但是总觉得这样做她两边都对不起。她的目的是情人和儿子都在自己的身边,可是她这样做的结果是两个都失去了。

她没有替丈夫想,没有替儿子想,乃至没有替她那个情人想,她心里想的全都是自己。她和情人在一起之后,却又不和丈夫离婚(后来她也同意了,但是丈夫不同意了),为的是不想失去儿子。

这样一来,按照法律,她和丈夫还是法律上的夫妻关系。按照法律,只要不离婚,她和情人生的孩子也不属于情人而是属于她和丈夫。这样,她的情人就为难了,他的情人正年轻,而且很富有,他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家产和自己的事业能有人继承。可是如果和安娜在一起,他就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过抛弃安娜,而是尽力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困境。

安娜生她和情人的孩子的时候得了病,如果再怀孕会危及生命,所以她不再怀孕了。这一点和我看过的电视剧不一样,我一直以为如果她真是喜欢这个情人的话,玛丽苏的剧情是她会宁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给他生一个孩子。我对她根本没有那么高的期望。

不过我觉得她一定会和情人起码商量一下再次怀孕的事情,相对于失去生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的情人应该会理解她。可是她没有,连商量的念头都没有,她在想的是怎样把她的情人拴牢在她的身边。她的情人,也就一直不知道她不能再次怀孕了。

我不意外这个人决定不再怀孕,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自我保护是一种本能,为了自己的生命,做什么事情的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能接受的是这个人没有和情人商量,而且说的话让我极其厌恶,她说的话已经和爱情没有任何关系,表现出来的是完完全全的心机,那话我没记下来,也不想再去查,总之就是不想再看第二遍。

我一直在想,她和情人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吗?她和丈夫的关系很冷淡,所以希望不再这样下去。她和情人相见的第一面到就是还是很有好感的(暂且不以我们的礼法去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到了后来就全部这些感觉渐渐都看不到了。

客观地说,她的情人对她算挺好的了,即使在最后的时候她的各种作,各种毫无缘由的异常行为,他都一直在容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不是冷暴力,而是一直在对她宽容。所以我感觉出的这个女人对爱情的追求已经有点儿病态了,追求对爱情的绝对纯粹,绝对不和人间烟火沾上半点儿关系,绝对到她喜欢的人只能在她身边,不能再和别人有任何交集。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爱情,这甚至算不上两人之间正常的关系。整个故事中,没有一点儿表现出,她为丈夫做了什么,也没有一点为情人做了什么,全都是别人为她做了什么。我对爱情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喜欢一个人,那更多的是为对方付出什么,而不是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即使不如此,也不应该只想着从对方那里获取而从不想自己做点儿什么。就算是两个普通的朋友也不能这样。这个故事跟我想的差距有点儿大。我不能想象出怎么还会有人这样想问题。

我没想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个人物出来。在后面的作者生活背景中提到,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跟作者生活得很近的一个人,也许可能是把几个人的故事放到了一个人身上又经过多次修改才改成这样的吧。

突然想到了金庸先生,在他的故事中把他表哥徐志摩写成那样,估计这位俄国的大作家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吧。

我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女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跟我讲讲从女性视角怎么看待这个人。我想会有这么一个人的,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人会出现。我读这本书用了239天,等待这个人出现的时间应该会更长吧。

十年之后我还会再读一遍这个故事,不知道那个时候我的理解和现在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最后推荐一下这本书: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尝试着看一看这本书,虽然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但是这本书里不止这一个故事,而且作者的文笔真是没的说,描写的很细腻,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细。不论是谁,不论是多大的年龄,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能在作者的文字里找到和自己共鸣的地方。

你,愿意读一读这本书吗?作者:林书山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8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写书评!看完这本书感慨颇多。优雅美丽的安娜,在莫斯科车站邂逅了彼得堡的花花公子,风流倜傥的佛隆斯基。在安娜回到彼得堡,佛隆斯基对她狂热的追求。面对佛隆斯基的追求,想着自己的丈夫卡列宁的虚伪,安娜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放弃婚姻。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让我明白理想是敌不过现实的。

安娜在所有人的眼里似乎具具备了完美女人的条件,在佛隆斯基初次遇到她,被她的气质与美丽深深折服。在交际场上最受欢迎的吉蒂眼中的的安娜是与众不同,格外迷人的。是令人羡慕的。但是,是人都有她的劣根性。安娜的失败是在与她所处的社会和爱的人,还在于她拥有对爱情的偏执。安娜生活在没有爱情的家庭里,想到和卡列宁过着虚伪的生活。而卡列宁面对着妻子的出轨,他也没所谓。就因此事引起众人的注意,他才感到不安。面对不在乎自己的男人,连爱情的都不懂的男人。青春美丽的安娜对于英俊潇洒的痴心者追求,尤其自己也蠢蠢欲动。不甘心现状,觉得完全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为爱情而活。对于爱情的渴望,年华正好的女子,在邂逅公子哥,并被其痴缠追求着,在爱情和安定生活,还有骨肉面前,对于向往爱情的自由的安娜。她无法做出偷情之外的选择。

在彼得堡安娜生活是压抑的,每个人都渴望自由生活,不想让生命按部就班的人的平淡下去。所以安娜做了,同时也无法挽回。但她不知,爱一个男人,也不能把自己全部都交出去,也要给自己心的角落,供自己累时歇歇。她不知,爱一个男人,要给对方自由。

这里简单说说佛隆斯基,他是花花公子,是不婚主义者。他不刻意追求爱情,不过他喜欢漂亮的女人。他潇洒倜傥,仪表堂堂,也是众多女人中的梦中情人。他不由自主和安娜产生了爱情改变了他。他为安娜放弃一切,前途,名誉,地位。陪安娜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爱情是阶段性的,永恒的爱情是很少的。佛隆斯基在激情冷却以后。即使爱情依旧,也敌不过现实。生活的需求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作为男人是许多天地需要翱翔。而安娜把爱情当作自己的唯一,把爱人当作自己的唯一。最后将自己推向死亡。遗憾的是两个相爱的人最后是这般悲惨的结局。不禁让人感叹爱情在现实面前是脆弱的。作者:文刀刘

为爱惋惜_《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为爱惋惜_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本经典巨作,这又是一部爱情大片。

开篇第一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什么是幸福?列文说,“幸福就在于爱情和希望,希望她所希望的,想她所想的,这就是幸福。根本用不着什么自由!”吉娣说,“一个人只要能忘我,热爱别人,就能心安理得,幸福康宁。”奥勃朗斯基说:“人生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和影组成的。”幸福难道就存在于这光影之间,光是明亮的,影是阴暗的,联想到《白夜行》,是否这光这影意味着人性的善恶两面,善与恶有时候也只在一念之差。

奥勃朗斯基与陶丽夫妻不和时,知书达理的安娜千里迢迢过来,和解了他们的夫妻关系,他们从此就回归了爱情?就此幸福了吗?不,奥勃朗斯基仍然在外沾花惹草,陶丽被几个吵吵闹闹的孩子围着团团转,每天有操不尽的心。自陶丽婚后,生活一直围绕着怀孕、生孩子、喂奶,忍受着通宵不眠,模样变丑。时时为孩子们的生病担心受怕,每每为孩子们的教育牵肠挂肚。外加一堆零零碎碎的家长里短等着她处理,永远揪住她作为母亲的心,她得不到片刻的安宁,面对孩子们的闹脾气、发牢骚,感受到陶丽的心力交瘁!丈夫对家里的大小事不闻不问,孩子多真是苦了她自己,也苦了孩子,还使丈夫讨厌,就这样的日子过上一辈子,陶丽想想也害怕。

陶丽想到找安娜开解,陶丽认为安娜才是幸福的。安娜稳重端庄,落落大方。不仅会修饰装扮自己,还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全身上下透露出让人心醉的风流韵味,着实让人着迷。列文也觉得安娜除了智慧、文雅和美丽以外,还有诚实的美德。很多人都欣赏她的美丽、聪明和教养,欣赏她的淳朴和真挚。不管是之前有富足的生活,一个能呼风唤雨的正直家丈夫,有漂亮可爱的儿子。还是当前安娜和风雅英俊的伏伦斯基结合,在陶丽看来,安娜又收获了一份爱情,安娜看起来实在是幸福极了!安娜真的幸福吗?

陶丽羡慕起安娜的幸福,感觉安娜的心里一切都是光明磊落。可安娜回答说,人人心里都有秘密。安娜的话中有话点醒了陶丽,她明白过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表面光鲜的安娜其实也有很多难言的痛苦。陶丽明白自己还是重回往日的生活,孩子们需要她,孩子们会不断成长懂事,不顾家的丈夫总有一天也会认识到自己的不是,重新回归家庭,她认定自己的选择,也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幸福快乐不在于发现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更想不到,自己有钱有地位,一直被他深爱疼惜的娇妻背叛了他,在他原谅了妻子后,反而他的这份怜悯被妻子所支配,她仍然跟随了伏伦斯基,为了爱情离开了原来家庭。卡列宁不能饶恕安娜,打心底恨她,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仁至义尽,可安娜把这一切践踏了。爱那些恨您的人,却不能爱您所恨的人。卡列宁也不愿失去孩子和自己现有的地位,坚决不同意离婚。在安娜心里,伏伦斯基和儿子谢辽查是自己最重要的人,她把他们视为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人,但他们两人却不能同时伴随她生活在一起,这让她非常痛苦。安娜没有力量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抛弃了儿子,同情人结合在一起。

当两人都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加倍幸福。安娜与伏伦斯基经历过风风雨雨走到一起,他们是彼此心照不宣,他们有足够的财产,有年轻的资本,还有可爱的小女儿,各自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活动,看起来是那样的和谐美满。

当一个人情绪好,另一个情绪不好的时候,和睦还不会遭到破坏。但当两人都情绪不好时,就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冲突,事后甚至记不起来,他们究竟为什么吵嘴。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他们会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争吵,偶尔也会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恼怒时都会认为错在对方,一旦找到机会就想着指责对方。安娜觉得伏伦斯基不如原先那么好,不顾及她的感受,会有什么瞒着她,开始各种猜疑,不断无理要求,生他的气,又找种种理由发泄。安娜认为自己已经很迁就于伏伦斯基,却是他让她尝到了母子离别的痛苦,失去了正常的社交活动,把一切自己失去的都归咎于他的过错。

安娜在爱情上表现得越来越热烈,也越来越自私,而伏伦斯基却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想逃避。安娜把一切寄托于他的身上,但这种热情让他反感,爱情一结束,仇恨就开始。她明明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会断送自己,但还是克制不住感情,不断对他进行指责。安娜又实在爱伏伦斯基,把他视为生命中的唯一救命稻草。爱之深,恨之切。在她无助时,她想到用死来捆绑他们的爱情,惩罚他,让他一辈子愧疚于她。原本美好的一切都开始变质,他们的感情也变得一文不值,过去一去不复返。安娜怎能想到自己会走到今天这地步。她感到的尽是自己的不幸,但她的不幸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有一个知心人的开导和劝解,她也不至于如此。但她那禁锢在自己封闭世界是无法靠自己走出来,唯一能开解她的陶丽受困于家事,安娜也曾经找寻过她们的求助,但她得到失望的答复。

她真的是从一个奇妙、可爱的女子走向可怜的深渊。她自叹自怜,失去了自我,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往何处,在地铁站她回忆起初次遇见伏伦斯基时有人卧轨轻生,由此她也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安娜的人生只因一步错,步步为错,无法回转。情是人类的主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只能为她感到惋惜沉痛!作者:米乐乖乖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