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人民日报初一读后感

人民日报初一读后感

《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读书笔记8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读书笔记8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刘少奇同志教我这样写新闻:

记者的品德:不写违心的文章,不能为了发表,就去迎合;发表不是写文章的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不能为发稿而发稿,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记者的写作:

为什么人家就写得好,群众爱读,自己就写得差,读者不喜欢呢?原因很多,语言贫乏、枯燥无味,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想写好新闻,就要不遗余力地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忘了再哪看到的,有时老百姓的大白话比记者的语言更生动准确。而且,我认为个人阅历、知识储备等也是十分重要的。)

3.胡乔木颐园话新闻:

胡乔木提出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报纸有共同的方向,但是又要有适当的分工,即所谓统一性和多样性。”(这就是不同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吧,定位不同,偏向也就不同。)

4.我怎样写经济报道:

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经济报道往往写得“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大多数读者往往都站在外行的角度看新闻,学术性较强的新闻要求记者必须自己先把这些东西弄懂,自己都不了解怎么给别人解读呢,受众即使看完了也还是云里雾里放光彩。)

5.要别出心裁——抓活鱼:

我们当记者的,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新闻总要有点新鲜味才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新闻报道,不仅读者讨厌,我们自己打开报纸也不想看。(同一个新闻不一定非要千篇一律,当人有我精变得很难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做到人无我有。)

6.怎样做到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必须像拳击手出拳一样,追求“快”、“准”、“狠”。

快:深度报道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新闻就要“快”;否则,新闻就成为明日黄花。“快”是针对于动态消息而言,而深度报道首先讲求的是深度;重大突发事件的深度报道同样要“快”,快也是深度报道的生命!(起初我不明白深度报道为什么要快,后来看了这篇文章中的案例才懂,深度报道也要时效性,如果一件重大事件发生后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登出深度报道,就算相似的深度报道没被别人写出来,恐怕受众的兴奋点也早就转移了。)

7.皇冠明珠的昭示:

不少人写消息常把背景放在第二段或第三段,黑压压的,读之令人头疼。总结获奖消息的成功经验,其中有一条是最好把背景打散了用,或分为几个自然段,穿插于其他材料之中;或干脆不用集中的背景段,而把背景变成定语或状语来用。这样,既可增加信息量,又可避免成段照搬背景的冗长和沉重。(能分散着把背景穿插进去并且写全应该不太容易吧……但确实,平时看那种整段的一板一眼的背景感觉很枯燥,恨不能一眼就扫过去)

8.新闻不能含甲醛:

打假报道要深入再深入。(这篇新闻主要还是强调真实性,讲的是山西文水县一酒厂兑假酒致使数十消费者死亡的新闻,然而这一家酒厂出了问题却使山西知名的汾酒销售遭到沉重打击,该记者深入采访为汾酒正名;让我想到陈永洲事件,如果最后没有调查出陈永洲是在发假新闻,任由舆论自己发酵,中联重科恐怕还要遭受更大的损失。)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800字


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突围——《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800字:

自从2017年秋季任教一年级以来,内心深处倍感压力,尤其是对于刚刚新换的部编本教材,总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门外汉。为了能吃透这套教材,也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己搜罗了所有有关部编教材的资料,加入了很多群,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本学期加入了以教师发展中心王昌珍老师为首市级课题组,在王老师的推荐下,我购买了一本曹爱卫老师编著的——《低年级语文这样教》。到底该如何教呢?抱着这样的疑问,准备啃一啃。

书只有细读才能可以被回味。自己首先细细品读的是第四辑——《写话:学习清楚规范的表达》,可能跟课题组研究方向相一致吧,就直接去读这一章节。读书笔记面对写话教学的重重尴尬,作为老师,该如何破解?书中这样说道:从课标出发,制定更细化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从写话内容要有趣、过程要好玩、评价要积极等方面,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改善提出了针对性的课堂实施意见。

其实我想说的是内容要有趣,用那些内容来达成呢?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的确,当一个人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的时候,是不可能充满热情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我们语文教师“苦心调教”、反复把玩几篇文章可以提升的。只有在大量经典语言的“浸泡”下,学生才能自然习得,自如运用。我作为低年级教师,不仅要教,跟要带着孩子们去读一读经典。

如果说过程要好玩是真正课堂中生成的。正像劳维喜校长说的那样:孩子应该去玩,在玩中去说,在玩去写,这是天性,不能抹杀,这样的孩子写出的文字才是最美的。

最后我想用纪伯伦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收获:如果我们的老师的确够睿智,就不会命令学生进入老师自己认为的智慧符号里,而是引导孩子们走向自己心灵的门户。

作者:广德县邱村镇中心小学程再银

《人民的民义》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人民的民义》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因为追了反腐热播剧《人民的民义》而对周梅森的同名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读后,我认为电视剧之所以收获高的收视率,还收获好的口碑,离不开演员精湛的演技,离不开团队精良的制作,更离不开精彩的小说原著。

《人民的民义》这部小说,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文章合为时而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文艺的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者在创作时也是坚持深入生活,以匠心著书,据说这部小说是作者“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心血结晶,为了小说还专门去检察院体验生活,以求打磨出更加经得起推敲的精品。作者的用心,都体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就可以看到自己,看到身边人,可以找寻生活的意义,在阅读中,小说也能激发起读者强烈的精神共鸣和正义追求。这样的匠心之作,在快文化、抄袭之风盛行的文坛,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希望这样的清流能涤荡文化创作的不良之风,带动更多作者创作出接地气的原创好作品。

作品中,不管是基层,还是高至副国级领导人,不管隐藏得有多深,最后都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不管贪污腐败份子如何顽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一批批有正义感的反腐斗士的抽丝剥茧、忘我付出下,在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下,严密的反腐网构筑起来,让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无处可躲,无处可逃,大快人心,深得民心。

正反面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关系网错综复杂,引人入胜。反贪局长侯亮平正义勇敢,不畏艰险,深入虎穴与腐败恶势力做抗争;陈岩石老检察长心系百姓,一心为民,虽已退休,仍为了职工权益到处奔走;达康书记,公私分明,原则性强到近乎少通人情,有开拓创新意识,是改革的一位猛将——小说中的人物各个都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人民的民义》这部小说,让大家看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让我们看到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来。作者:灵动碧溪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读书笔记3000字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读书笔记3000字:

文:代倩梅。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给孩子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的著作,没有什么深邃的教育思想,有的只是若干个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时可以尝试的方法,读书笔记针对一些反复的内容做了定量的删减,同时采用提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读书笔记,可能打乱了原来的篇幅,但不影响对内容的掌握。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给孩子定规矩时,孩子会抵触?

作者描述了自己对孩子抵触的看法。认为孩子抵触是很自然的,当事情的发展不如己愿时,人们心中就会滋生逆反情绪。身为父母,事先做好准备,应对孩子才不费劲。如果做好准备,事情不会猝不及防,准备不充分,容易自乱阵脚。

孩子性格倔强,是一种先天气质,倔强在成长中的转变方式不同,完全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前进的财富,但也有可能走向负面,这要取决于家长的引导。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倔强成长为意志坚韧和富有毅力,当事情关系重大时,能坚持自我,而无关紧要时,能以敏锐的判断力,避免一意孤行。(后面有详细的篇幅介绍为何会抵触。)

跟作者看法一致,我小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不听话的孩子,所以深深理解这一点。倔强不是一件坏事,看如何引导。

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听话?孩子听话是必须的吗?

目前父母认知存在两个普遍的误区,一家长盲目认为孩子必须服从自己;二是家长把孩子的叛逆看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但我们退一步想,如果一个孩子盲目地接受家长说的一切,他绝不会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坚韧不拔的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独断专行的性格是从人生早期开始的,如果受到压制,将不会得到发展。

不要指望孩子会一味盲从你的一言堂,尽管这样会让你的日子过得很轻松,但有可能让孩子成为消极的没有主见的人。身为家长,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当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跟作者看法一致,孩子可以不听话。不过经常被小朋友的不听话,搞的狼狈不堪,知易行难。

要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遵守你们之间定的规矩,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最终我们希望孩子因为明晓事理而遵守规矩,而不是害怕惩罚而遵守规矩。

小结到一个问题,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作者认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为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身为父母,我们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结果,明白孩子为什么有这种反应,并为所有可能会发生的结果做好准备。

这个教育目标不能说算错,算政治正确吧,可不知为何,对这个结论不置可否。众所周知,梵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那如果从教育目标(为孩子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来说,是不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呢?如果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是一种罪过吗?

回到第一个问题,孩子为何会抵触,什么因素引起孩子的问题行为?

作者认为以下的6种因素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抵触行为。

1家长不合理的心理预期“他就是故意的”,当孩子出现反复的抵触行为,家长们容易有负面情绪,更容易粗糙地认为孩子就是故意的。

2家长心理准备不充分,对于孩子折腾人的程度没有合理的心理预期。

心里有数(知道了解孩子有可能会哭闹不停,孩子们会变着招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才能让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准备。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就好。不能每次都是吓唬他,却没有实际行动。久而久之,孩子不会拿你的话当真,你就会在孩子的心中失去威信。行为的结果会直接决定这种行为是否会再次上演。易冲动的孩子需要不断在不同的后果中锤炼,最终才能学会控制情绪。

3家庭冲突的错误解决(双方家长的意见不一致,各执一词)

只要双方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种分歧,而是一种想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不一致的意见,双方要持续沟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4夫妻双方没有齐心协力

如果夫妻双方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会乘机“离间”父母。

5外界压力带来负面氛围

6家长没能合理规划孩子的生活

私以为,有些孩子的天性比较倔强,这是先天气质的一部分。有的孩子天生就听话,有的天生就不听话。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行为,既然是双方(父母和孩子)的事,那为何是父母在背锅呢?这个问题,至少要五五分吧。

为更好地认知孩子的抵触行为,作者综合阐述了情绪产生的一般过程。作者认为,孩子的情绪反应主要取决于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家长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应对能力。

心理准备——刺激因子——阐释——生理激发——行动——影响

因趋同于一般的情绪产生过程,十分简单,不再详细阐述。

这部分的描述并不十分科学,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阐述,这情绪如何产生这一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其他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比如《发展心理学》等,会了解地更清楚。

最后,面对个性倔强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定规矩,孩子才能法子内心地遵守这些规矩?

作者提供了几个给孩子定规矩的黄金法则:

1:面对面交流,眼神交流+简单直接具体的规矩+在旁边站15秒钟

提醒孩子看着我。(眼神交流,看着我)

告诉孩子怎么做,定规矩要简单、具体、直接(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不要采用询问的方式,容易被孩子拒绝;使用非言语交流,比较将手扶着孩子的双肩,背着手等表达,要严肃、沉稳;也不要争论不休;一次只说一件事,让孩子复述你定的规矩),请记住,我们不是在求孩子同意你的要求,也不是在劝孩子相信你的话,我们是在给孩子立规矩。

站在旁边看结果。(15秒,给孩子施加一个压力,孩子感觉到无形压力,就会开始服从)

如果孩子表现好,你就夸夸他。(语言与肢体语言,请注意夸赞的语言要具体)

2:给予恰当的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执行法则1没有效果,可再次重复一次,若还是没有效果,直接宣布惩罚措施。后果兑现及时,效果越明显。不能用体罚或者用极端手段来恐吓孩子。

惩罚后果:剥夺玩具,不让他做某件他最喜欢做的事。

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跟你大吵大闹,不用管她。

3: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针对无攻击行为的脾气发作,面壁思过的步骤包括:让孩子停下手上的活动,告诉孩子一个结果,把孩子送至面壁思过的地点。孩子在面壁思过时,直到得到允许才可以离开。

以上的规则需要至少1到两周的时间。

要多给时间练习上述法则,适用于简单的生活规矩。比如洗脸、刷牙、收拾玩具等。

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行为契约,或称之为约法三章。

表现好奖励+做错事就惩罚,与之对应的是任务清单+奖惩清单

这部分的规则设计的原则,应该源于巴普洛夫先生的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Conditioning),这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一种能够产生先天反射的刺激与另一种中性刺激联系在一起,后者便具有引发相同反应的能力。

我们知道,给狗喂食时,狗会分泌唾液。巴普洛夫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在狗喂食之前先响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响铃喂食,如此反复多次,渐渐地,只要一响铃,狗就会分泌唾液。一个中性刺激(铃声)在与一种能够激发自然反射的刺激(食物)进行关联后,这种中性刺激能够够引发与原始反射相似的一种习得反射(分泌唾液)。

想来这个规矩制定的原则有些科学道理。

5:特别提供7个学习的小妙招

做作业的环境要减少干扰、做作业的时间因人而异、准备好材料、监督但不过分干预、写完作业有换取特权、要有度、适当引导,不过度帮助。

因孩子自己能够准时完成作业,没有采用过上述策略。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一试。

6:给任务单填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合并小任务,补充新任务,规矩简单易懂

这是对着孩子的成长要随时调整的事项,因人而异。

7:孩子外出时爱撒泼,一定要事先约法三章。

1):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只警告一次。

2):设置遵守规矩应得的奖励,要明确而详细。奖励的设置一定要与事情的困难程度相一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3):严重违反规矩的时要惩罚。

4):到了目的地之后,要时刻监督

5):执行结果要合理。

6):孩子脾气大时,要让他面壁思过。

当孩子开始发脾气时,可尽量让他冷静下来,找一个安静而私密的地方,以温和冷静的态度和他讲话。情绪失控时,立刻执行面壁思过的惩罚。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久而久之就会减少问题出现。持之以恒,反复实践,就能明显提高成功的概率。

8:孩子喜欢在你忙时捣乱或者打岔。四项要领,让孩子学会不打岔。

1):决不要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要求,要尽量说得明确具体。

2):保持眼神交流

3):可以暂时放下你手头的事,按照规矩1说出你的要求。

4):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骂孩子或者使孩子难看,否则只会促使矛盾恶化。

长此以往,可以让孩子更有眼力见儿。当正在玩耍的孩子突然被叫去做另外一件事时,往往会发脾气,因为他们不愿意停止当前的行为,可以适当提醒,让孩子们有准备,比如三铃法。

严格说来第七条和第八条都不算是新规则,只算是原规则的具体运用而已。不推荐购买,读读这个笔记,已能基本掌握该书的的内容;书中的描述有些冷乱,尽量整体的有条理一些。

写了这么多,一句话总结,制定规矩具体、简单,眼神接触,执行温和而坚定,奖惩分明,身体力行。

如何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怎么写?


如何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怎么写?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欢迎阅读点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时,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他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

著名学者与战略研究专家金一南,在写作《苦难辉煌》前,就已经做了300余万字(参军期间60万字,在国防大学工作期间200多万字)。

金一南在国防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写了一本45万字的《狂飚歌》,内涵发人深省。

为了写好《狂飚歌》,金一南用了一千多个日夜,研读了300多本书,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即使在患病期间,还坚持写作。

至于一些作家、编辑、记者,几乎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资料卡片等。

具体又该如何写呢?

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或勾或圈加以区分,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即为符号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在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原书或原文顺序简明扼要地摘录其要点。

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包括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结论、重要公式、实验结果等抄写下来。

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李敖读书方法有一点就是眼到手到,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随看随动手,再把‘分尸’下来的分类处理。

这样一来,这本书,就跑不掉了。它永远为你所用,并且拈之则来,不易忘记。

批注式笔记

在书中划出精彩、生动、意义深刻、关键性的词句、段落,在正文旁注明符号,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这样能起到提醒注意,指明思考重点和方向的作用;三言两语,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便于查找;边读边划,边写边想,理解更加深入。

在《脂砚斋评石头记》一书中随处可见脂砚斋等人做的大量批语,此为批注式笔记的典范。

提纲式笔记

用纲要的形式抄录和用自己的话结合的方式,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将文章中的大小标题作提纲,标题之下罗列讨论的内容,这种笔记条理清楚、内容扼要,简单易行。

当下更流行的是思维导图,很形象也很简洁。

质疑式笔记

阅读中的重点准点,自己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深、模棱两可时,不妨把这出一问题先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难题”成为读书的“拦路虎”而读不下去的现象,也可以避免马虎从事,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地读过去,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

随着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回过头来学习,或是请教别人加以解答,这种方法对于培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用自已的语言写下读书后的感受、认识、体会、启发以及收获,读完全书或文章后,经反复思考,才能使知识明记在心,读书笔记确有所得,受读书的启示,联系实际,或长或短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构思更应写在心得式笔记中。

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杨绛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一文中说到:

钱钟书先生经常记录“日札”——读书心得。

日札共写了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

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

《管锥编》里,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

综述式笔记

读过几本或几篇同一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后,可写读书综述,在综述中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综述各种观点和思想,说明问题的现状与发展,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做笔记的方法。

不论哪种读书笔记都需要不断温习、补充和提高。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隔一些时候再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

一方面能够巩固和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

这样,才会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做笔记的水平和能力。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读书笔记8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人民日报初一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