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看女儿的故事有感

看女儿的故事有感

起死回生的植物——看《是真的吗》有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起死回生的植物——看《是真的吗》有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植物学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者采集到了一种植物,并把它做成了标本。很多年后,他不小心把水洒到了标本上,当时并没有注意,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居然发现干黄的叶子泛出了绿色。

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一陽一光,土壤和水的滋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才会有植物的茂盛生长与枯萎残败。看着这些缩成一一团一的植物,我不禁纳闷,难道这会是个例外?

这种植物叶子全部变的干黄,感觉如枯枝败叶般又干又脆,干枯得十分彻底。这些似乎已经枯死的植物真的能复一活吗?把这种植物放在水中,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植物看似已经微微张开了,颜色也有一些变化,8个小时之后,3株植物卷曲的枝叶已经渐渐的舒展,颜色也变成了绿色。看来,这种干枯的植物真的复一活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一邓一馨说:“这种植物叫做卷柏。它是一种蕨类植物。在古代的医书上还 有民间大家也叫它九死还 魂草。它在干枯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死了,它实际上是失水,逐渐失水导致极端脱水以后进入休眠的假死状态,这时候的细胞实际上是活着的,正因为细胞是活着的,所以它遇到水才能充分有效的激活它的修复机制,才能确保它复苏。这种植物它本身具有特殊的耐脱水复苏能力有关系,一般的植物在失水百分之四五十的时候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就活不过来了,而像卷柏这类植物,它自己的水分只剩下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一也能复苏,即便在干旱过程中一些代谢逐渐停止了,可是细胞还 活着,所以在吸水以后逐渐恢复了代谢活动,叶绿素也重新合成了,所以叶子变绿了,他就复苏了。像卷柏这类植物被统称为叫做复苏类植物,像蛛一毛一苣苔,牛耳草等都有耐旱复苏的本领。我们试过,牛耳草夹在书里干旱遇水,5,6年后仍可以复一活。”

原来,这种植物并没有死,只是缺水。看来,世界还 有很多有趣奇妙的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后感大全:是真的吗


《是真的吗》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3年全力研发的大型互动求证节目。它的首播是每周六晚19:30,主持人是黄西以及陈蓓蓓,而且每集都会请出两个嘉宾,来猜测网络传言是真是假。每期节目由脱口秀、真相视频调查、现场真假实验、嘉宾猜真假等游戏环节构成。证实传言真假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观看调查小分队的调查视频来分辨真假;另一种方式是蓓蓓在真假实验室里做实验证明真假。

我一直在观看这个节目,我觉得它很有意思,是将新闻调查与综艺娱乐、脱口秀元素相结合,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最严肃的事件。昨晚我就看了一期,问题有:吸管能戳穿生土豆吗?这个是真的,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大气压强的原理。还有蚯蚓切断会长成两条,这个是假的,切下来的那段越长越容易存活。还有儿童带太阳镜选择不当会使视力下降也是真的呢!往期的一些精彩的有:回形针能漂在水上,真的!7号电池加锡箔纸能当5号电池用是真的、铅笔刺穿水袋却滴水不漏,真的。

每期黄西都会有简短的脱口秀,这就是他的冷幽默,他可是红透美国的华裔脱口秀明星呢!他用轻松、幽默的美式脱口秀对时下热议的网络流言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节目,我在一个幽默的节目里学到了许多严肃的科学知识,获得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技巧,知道了一些危险的事以及许多有趣的事情。它让我知道,原来科学也可以这样有趣!我以后会继续观看这档节目的!

Is it true?

水真的知道答案吗?


水真的知道答案吗?

王宇轩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水知道答案》。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江本胜的作品。作者在书中用了122张水结晶的照片试图揭示——水也有感情。

从书中,我知道了:人如果给水写上一些美好的话语和发自内心的祝福,水就会形成十分美好的结晶。而如果给水看看美好的事物,水的结晶就呈现出十分精致的样子。相反,如果你在盛放水的瓶子上写上不好的词语,给它看杀人的画面,水的结晶就会变得很不美好,甚至非常丑陋。

作者用这样的实验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友善,不能有邪念。热爱和平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而最高级别的量子物理学的科学家也已经证实了人的念头一直在影响着世界。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世界。当然,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对待你。周围的环境受着人类的影响。因为,我们与大自然就是一个整体。这是宇宙生命的真理。

我们如果把整个世界比作一杯水。全球有10%的人都不善的话,可想而知,整个一杯世界的水会坏到什么程度。

合上书本,我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水真的知道答案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水结晶的变化只和温度以及湿度有关,与作者所实验的给水听音乐、贴字条是无关的。形成水结晶的实验进行了几千万次,而作者最终只挑出了其中的122次,并不足以说明所有的实验都支持他的观点。其他的水结晶如何呢?因为作者并没有给出,所以我们也无从知晓。有日本教授就出书《水什么也不知道》来反驳江本胜,并对伪科学的教育领域渗透表示出危机感。

而我认为: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水到底知不知道答案,但是终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更多的科学家们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将来的我们给出的。


《墙上的咖啡》是真的吗?墙上的咖啡原文和读后感


今天有幸读到此文,妙文不敢独享,分享《墙上的咖啡》原文和读后感。多付款的那杯咖啡叫待用咖啡,你付钱了,但并不知道谁会享用它。这就是有爱和美的世界。

墙上的咖啡

一日,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但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再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不过由于事不关己,我们喝完咖啡,付了钱,就走了。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此人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

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敬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咖啡既不是社会的基本需要,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但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是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降低自己的尊严讨要一杯免费的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多付款的那杯咖啡叫待用咖啡,你付钱了,但并不知道谁会享用它。这就是有爱和美的世界。

墙上的咖啡读后感

《墙上的咖啡》读后感:

一直听有人说《墙上的咖啡》,今天有幸读到此文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点咖啡点了两杯,一杯自己喝,一杯贴在墙上,并且两杯咖啡的钱数都由自己付了。后来,又来了两个人,他们和前一人一样,也这样做。我十分奇怪,几天后,来了一个穷人,他喝了咖啡却没付钱,然后服务员便把墙上的纸揭下来,扔进了垃圾桶。顿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啊!

当地居民再喝咖啡时,会习惯性的为穷人们点一杯咖啡,并帮他们付钱,在此,我不得不赞扬洛杉矶的富人们,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已是富人,显示出威力,来欺压穷人,而是把他们当好朋友,再喝咖啡时也帮他们点一杯。富人做的真是太好了,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有些惭愧,当我们正在街上买东西或吃东西时,总会有一些流浪人向我们伸出手里的碗,希望我们能给他们钱,可是我并没有给,而是避开他们,当流浪人没要到钱时,他们十分失落。我要向洛杉矶的富人们学习学习他们对穷人们那种尊重,同时,我也遇到流浪人时,我要毫不犹豫的拿出钱,哪怕是一元钱也好,放入他们的碗中,这时我仿佛看见他们脸上像绽开了一朵花般灿烂,此时他们的心中肯定是无比高兴啊!

洛杉矶的富人们真是好心肠啊,我真敬佩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

读《正午的植物园》有感——朋友真的很重要


读了《正午的植物园》之后,我真切地感觉到:朋友真的很重要。

文中的小离,因为自己的爸爸和一个陌生女人来往而变得少言寡语、忧愁善感。后来,一个叫紫音的女孩和她成了好朋友。她是一个可以在露水之间出现、会与植物沟通的神奇女孩,常常和小离去一个花草茂盛的植物园里散心聊天。最后,紫音帮小离恢复了活泼,找出了那个陌生女人的真相原来她是一位与小离爸爸合作的作家林湄!可是,当快乐刚刚开始的时候,紫音这个永远14岁的活泼女孩却消失无踪了。

我从小离身上找了我曾前灰色无光的影子。小时候,爸爸常常不在家,我默默注视着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我不爱说话,下课除了上厕所,也不会去操场上玩游戏。方老师为此找了我谈话,我却依然冷淡,不顾班上的事情,认为除了家人和我在幼儿园的朋友王君煜和艾青,所有人都不爱我。后来,我认识了刘婧媛、李庚渔、白雪、袁婧洁等好朋友,还有和我一起奋斗未来的小组组员,我变了,我心中的冰块已经被浓烈的友爱融化。我爱我的同学,是他们教会了我开朗。

可以想象,没有朋友,我将暗淡一生,不关心所有人,冷漠的藤条包围着我的心。有了朋友,藤条上开花了!是纯洁的友谊之花!

闭上眼睛,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正午的植物园里,听着沙沙的、枫叶被吹动的声音、美丽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小草吮吸着雨水的声音,还有那朋友们银铃般清脆动听的笑声

梦,真的遥远吗?--------读《狼王梦》有感 (2000字)


说到狼,人们一定都会产生共鸣,狼都是一个十恶不赦大坏蛋,什么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等词语都来形容狼的凶暴、残忍、野蛮。而在《狼王梦》之中,写出了反式逆俗的观点,写出了新的狼道

狼王梦主要讲述了一只名叫紫岚的母狼,在为了实现她丈夫黑桑的遗愿,含辛茹苦的喂养四只小狼崽,老大黑仔在紫岚出去猎食的时候被一只老雕叼走了,老二蓝魂儿在狼群里刚刚抛头露面时,不幸被猎人的捕兽夹捕捉,紫岚最后一个希望也就是老三双毛,但是双毛从小被哥哥们欺负,心里总有一种自卑感,紫岚为了重塑王者品性,不惜跛了自己的前爪,还重置了家里的秩序,但是在争夺头狼的比赛时,由于自卑的心理深切,死在了洛戛的爪牙下

紫岚的狼王梦一次又一次的破碎,紫岚母亲的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破碎,巨大的压力使她未老先衰,以前追求她的卡鲁鲁也回心转意,开始追求和她长得极像的女儿媚媚,紫岚从此变成了一匹无狼问津的流浪狼,风餐露宿。当她得知女儿怀上了狼孙,去拜访时,却遭到了最粗暴的拒绝,紫岚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最后为了狼孙的安全,也为了帮黑仔报仇,用自己残余的生命,和那只吹偏她生活的帆的老雕同归于尽了

当我读到这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真的是狼吗?是我们口中那十恶不赦的狼吗?这一本书,震撼了我心中的观点,狼是有灵性的生物,我欣赏狼那种坚韧的品质,那种遇事不悲观的精神,狼不像猫那样温柔,狼不像猪那样慵懒,狼更不狗那样向人们撒娇,狼天生自由,天生就有一种王者之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始欣赏这种动物,有一种衣服款式名字就叫七匹狼有一首歌就是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直今会炙人口

我还读过另一篇写狼的文章,也是沈石溪写的,名叫《善良的狼和凶恶的鹿》上面写着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食肉动物因为靠杀戮获取食物,人们往往把它们想象的很残忍。食草动物因为平时不杀生,人们往往把它们想象的和善良

狠比狼字少一点,反过来说就是多狠一点就是狼人们就把狼想的很凶残,可事实却使我们大跌眼镜,狼,是那么的善良!

我欣赏这一种生物,如今狼在世界上越来越稀少,有些狼的品种一经快灭绝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这种快要灭绝的动物吧!

五年级:周睿瑞

真的必须这样残忍吗?——读《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有感


真的必须这样残忍吗?——读《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有感

今天我读了《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有了很深的感触。

在书中的那个百年一遇的盛夏,一只背上刻满了甲骨文的万年龟,突然闯入了笑猫的秘密山洞。万年龟和笑猫一起目睹了一大群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时时刻刻地看好自己的孩子,以爱的名义封锁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最后,万年龟遗憾地说,只有生活在有孩子味儿的地方,心才能永远不会变老,不过,现在有孩子味儿的孩子,越来越少……

我反复读着万年龟的这句话,心里有点难受,也有点谈谈的悲哀。哎,真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啊。合上书本,我不禁问自己:什么才是孩子味儿呢?我想,孩子味儿就是心最纯的孩子发出的味道。我不喜欢没有孩子味儿的孩子。看到他们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我觉得他很虚伪。看到他们被家长领着穿梭在各色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我甚至会觉得他很可悲。小孩子嘛,就应该会玩,可他们却被家长们束缚,我可不喜欢那些大人和孩子,因为和他们实在太难相处了。

可生活中,有孩子味儿的孩子,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书中说,因为大人们不让孩子们有自己的空间。其实,想把孩子束缚的爸爸妈妈也不少。他们有的不让孩子出去家门,有的不让孩子玩耍,就连我的爸爸妈妈也会让我做无聊的题目。大人一般会让做完作业的孩子们继续做题,特别是优等生。他们说:“这是为了你好,不做以后当个乞丐!”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许多教辅书上的都是些学校做过的题,再做一遍有什么必要吗?就算是做错的题,订正过了也会懂了。他们这样管着我,这样在我耳边唠叨着,我哪有时间尽情玩耍,我哪有心情激动地奔放,我哪里还能像个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秘密,我身上的孩子味儿当然一点儿也不剩了。为什么大人们都这样教育?难道他们都忘了他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吗?就算他的孩子学习很差,无论怎样劝他他都不听,只想着玩,真的是这样吗?那家长就更应该带孩子出去见见市面,长点知识,这样孩子就完全可能变一个样,不是吗?

我认为,大人应该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感受,去思考。正像万年龟说的,如果不让孩子能有感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一个能让他们自由的通行证,才能不让他们像早熟的果子,不香甜,还极容易腐烂。我以后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变成那早熟的果子,我会让他感受 大自然的乐趣,感受失败的滋味儿,感受成功的愉悦,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能在那里尽情地想象,尽情地玩耍……我决不会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要他完成了校内作业做完,就会让他成为自由的天使,想到公园去玩耍就去玩个够,到朋友家去做客就去尽兴地玩一天,到超市去 买东西就去享受一下购物的快感……只要不捣乱,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充分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并让他像我对他一样对待后代,绝不更改。


读《学会看病》有感500字-独立,真的有这么难吗?


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不经意看到了《学会看病》这篇觉得的不长的略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从没去过医院的小男孩发烧了,“狠心”的母亲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想让孩子通过看病这件小小的事,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多么佩服这个无畏的小男孩啊!他能够毫不犹豫地独自一人去医院,而我,这么大了还让妈妈操心。不过,我更敬佩这个“狠心”的母亲,她一次又一次地面临艰难抉择,但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孩子放手一试。

现在的社会上的一些溺爱孩子的母亲,一点都不敢让孩子出去独自拼搏,这让我想起了上次的事。

记得有一回,我陪着妈妈在车站等车。恰巧,车站也有一对母子在等车。她的儿子看上去已经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了,可还是一直牵着他妈妈的手,一直不肯放开。

我们站在他们旁边,不时地听见那个母亲对孩子喋喋不休地指教:“上车的时候,要先把钱放在售票的地方,否则就不能上车,听到了吗?噢,还有,下车时要按铃,否则就下不了车,你知道吗?”很明显,她儿子是第一次自己乘车,没有乘车的经验。

“嘟嘟嘟”,一辆空荡荡的大巴车呼啸着向这边飞驰而来,我们拦下了这辆车,顺利地乘上了车。刚才的那对母子,居然也全上来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位母亲,她说:“我本来是打算只让他一个人去,可放心不下,又狠不下心来,就跟他一起来了。”

我心里觉得特不理解,一个都已经15岁的儿子,为什么他母亲就放心不下呢?他母亲为什么不能放手一试,让孩子独自去闯荡呢? 难道不能像《学会看病》里的母亲一样决定果断吗?

母亲只是个养我们长大的人,未来的路都要靠自己走,我们必须学会独立!作为母亲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800字


优秀读后感:灰姑娘你真的幸福吗


暑假里我读了《安徒生童话》中的《灰姑娘》。

可能大家会笑话我,长这么大了还喜欢看童话故事,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童话是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有了灵性,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里沉睡着的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的百合姑娘各种鸟儿、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会表达情感。在童话的世界里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可以让我想象的翅膀更加丰满。它就像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我的童心;就、像大海上的导航灯,引导我进入浩瀚无边的快乐世界。所以我认为看童话故事并不可笑,如果你是认为看童话是可笑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童心已经没有了。张晓风曾经不是说过吗,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这篇童话讲的是:年幼丧母的灰姑娘备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凌,在家中沦为女仆一般的角色。有一天,皇宫的使者送来了参加舞会的邀请函,得知王子将在舞会上选择一位女孩作为王妃,两个姐姐兴奋不已,然而她们却和继母一起无情地拒绝了灰姑娘同去参加舞会的请求。待继母与姐姐们走后,灰姑娘已经去世的亲生母亲突然幻化成的精灵出现了,在她的帮助下灰姑娘穿上了妈妈生前的礼服,她的双脚也变得闪闪发光。精灵警告她:在心中要保持简朴,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闪光的亮片就会瞬间消失,失去光彩。王子看到了灰姑娘,为她心醉神迷,父亲也认出,精灵就是灰姑娘生母的化身,两个年轻人的舞步跟随着父亲和母亲的舞步,沉浸在深深的爱意当中。午夜,灰姑娘匆匆离开舞会时,一不小心将水晶鞋掉在了舞会上,王子捡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利用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虽然经过许多挫折,但是最后王子和灰姑娘还是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当大家都在为灰姑娘嫁给王子并过上幸福生活而欢欣时,我却对这个故事有了不同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在看的同时又没有仔细想过,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灰姑娘最后到底是不是幸福。故事自始至终都没有人问过灰姑娘到底同不同意嫁给王子,只是王子认为灰姑娘是他喜欢的人,所以就娶了她。或许灰姑娘并不同意呢?或许她只是单纯的想去参加舞会。或许也只是想看看王子到底长什么样子而已,她并没有说过想与王子在一起,并没有说过喜欢王子,一切都是王子与作者的一厢情愿罢了。王子和灰姑娘是不是真的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了呢?可能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结局是如何。这样写只是为了给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是谁说灰姑娘与王子跳舞就要和他在一起?是谁说灰姑娘是王子要找的人就一定要和王子在一起?是谁说只要穿上了王子心爱之人的水晶鞋就要与他在一起?灰姑娘有她自己选择的权利,不是吗?为什么王子要娶她,她就一定得嫁呢?她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利,不是吗?为什么不让她表态就让她嫁给王子呢?或许灰姑娘刚嫁给王子之时的确是很幸福,但是谁又能保证灰姑娘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一定幸福呢?她对王子并不了解,难道不是吗?两个互相不了解的人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他们两人的性格也许并不适合在一起,也许王子的父母在灰姑娘嫁过去之后会不满意她,如果真是这样,灰姑娘会幸福吗?正是因为当初众人并没有给灰姑娘选择的权利,所以导致灰姑娘可能下半辈子也不幸福,这责任谁负呢?王子还是作者呢?不,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所以谁也付不起这个责任。是因为那是灰姑娘的幸福,是灰姑娘的一生。

灰姑娘你真的幸福吗?你真的甘愿一直如此吗?你真的不知如何反抗吗?还是因为你的反抗没有用。是因为他们是皇权贵族,还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贵族的生活,不愿再过清贫的生活呢

众人的愿望并不能取代个人的意愿,就像我们并不知晓灰姑娘是否幸福,请给我们多一点空间,请给我们多一点选择的权利,不要用你们的那一套方法来管我们,因为我们用不惯也不想用,所以请允许我们为自己的未来做主!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请不要用你们的想法来捆绑我们。我们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少年!

你的同桌是上帝吗?——读《我的同桌是上帝》有感


你的同桌是上帝吗?——读《我的同桌是上帝》有感

在《我的同桌是上帝》里面,那个传说中的“上帝”不仅仪表堂堂,还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什么是技艺高超?你见过能在一秒之内变出千万美金和一辆好车的吗?那就是他!

这个尚弟,长得帅,而且知识渊博,错误率几乎是零,唯一的错误就是一道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题:恐龙为什么灭绝?请看他的回答:恐龙是因为上帝打了一个喷嚏而灭绝的。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也不能这么回答啊!于是上帝开始令书中的我瞧不起了。

哪知,文中“我”的同桌真的是上帝!当同桌上帝头上出现一个光圈,背上长出一对洁白的翅膀时,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上帝只是来到人间休息,但天使议会规定:在下午六点以前必须与自己的同桌交好,否则就要返回天庭。“我”此时后悔莫及,上帝最后还是离开了。

生活中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些人嫉妒别人,对他不屑一顾,即使对方有意和好,也被冷漠的拒绝了。到最后,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后悔也来不及了。就这样生活中的一些机会被我们轻易拒绝了,这些机会往往是双双受益的,可就是因为那点小心眼,那机会就与我们不辞而别了。比如我和我同桌刘金明的故事:在去年的迎新年联欢会上,我班要选出一批人去跳江南style,我两都想参加在我举手时刘金明竟然一口否定了我:“你在跳江南style时根本就不好看!”我不甘心,也反驳说:“你还不一样!”我们就这样你言我一语的争吵着,最后我们都没选上。如果我们相互推荐的话,那么两人也就可以多了一次锻炼机会,双方都会成为对方的上帝,这是多好的事啊!

有一个“上帝同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儿,一定要好好珍惜;即使你的同桌不是“上帝”,你也要向上帝那样对待他,终有一日它也会回报你的。


《上学真的有用吗》读后感范文2000字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我读完了美国作家约翰。泰勒。盖托的《上学真的有用吗?》。像所有的人一样,我发出同样的疑问,上学为什么会没用呢?上学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上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上学可以帮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上学怎么会没用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翻开了此书的序言。盖托在序言中提出了对学校的质疑“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制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从教三十年,他谙熟了厌烦的滋味,学生们认为“学习很愚蠢”老师们认为“面时粗鲁的,只对分数感兴趣的学生,怎么可以不厌烦”。而这一切根源在哪里?归根于来自于普鲁士文化的美国教育制度,而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

美国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盖托的序言让我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和不解,带着这种疑惑和不解,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并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要上学?

一战之后,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教育在美国扎根,到二战之后,学校教育迅猛发展,然而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统治世界”,为了“控制人类行为”。在资本积累日益集中的年代,企业巨头需要越来越多的训练有素的工作者,而学校是最好的培训这样一支队伍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益于生成一个全然无害的选民群体、一支听话的劳动大军,而且还能促生一群浑浑噩噩的消费大众。”,所以他们认为上学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使用资本”“获得空前的生产财富的能力”。为此他们停止了南北战争以前的开放式学习,代之以学校教育。“开放式的学习肯定会培养独立的心智和性格,而非学校培养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那会生出麻烦。更糟糕的是,对自已的学习内容负责,会导致形成健康的自尊,比起心虚的人,自信的家伙难管多了。”

在学校里,学生们经历了什么?在学校里,学生们接受到的是规矩的训练、无休止的考试和对他们的从天才,普通到特殊教育的分类。对了将他们训练成具有“服从”意识的社会人,他们从一年级始就要遵循许多“不许”------“不许说;不许跑;不许上树;不许玩过头;不许说话,除非先举手; 不许动;不许下位子;不许看窗户外边;不许脱鞋;不许在教室吃喝”等等。“这些不许比日历上的天数还多,好像没完没了的折磨。”所以盖托一直在向学校和教育者呼吁“把你的大皮靴从孩子们的脖子上拿开,研究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学校成了生产考试高分的工厂,家长们为了学生在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放弃了对自由的渴望和期待。这一切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二战之后,延伸到美国大学和幼儿园的学校制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专利数却加速下降,学校的普及削弱了想象力,没完没了的记忆训练、无尽的考试和细致的奖惩制度终结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

二、教育到底是什么?

上学与教育是不同的。上学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训练,它是从外部进入的。而教育则是自已掌握的,并且可以自我扩展,甚至自我超越-----正如所有人类精神潜能的自我解放。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吧。

威廉。莎士比亚原来是斯特拉福德小镇的无名小辈,几乎没上过什么学、没念什么书,可是,在他死后的四百多年以来,至今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海明威,马克吐温这些我们熟知的文学家都是辍学者。

美国的商业巨头沃伦。巴菲特六岁开始做买卖,安德鲁。卡内基七岁离开了学校,打造出现代好莱坞的卢。活瑟曼十三岁离开学校。

微软的比尔。盖茨和保罗。阿伦,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活兹尼亚克都没有大学文凭。

我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教育不是标准化考试,不是成绩。中国满清的科举制度因为考试与现实没有多少关系,常常让无能的人考中,有才干的人落榜。考试破坏了想象力,破坏了创造力。钱学森之问曾让许多人困惑而不知其因。读了盖托的文章,我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一直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到底什么是教育,让我们通过盖托的一首诗来慢慢体会吧!

致克里斯蒂娜的诗

教育是什么?

它应使一个女孩与众不同,

而不会成为奴仆;

它应使她勇敢

迎接艰巨的挑战,找到原则

作为行路指南;

使她坚强,

不怕邪恶;

让她拥抱命运,不管它如何。

最要紧的是,引导她去发现

什么是最重要的;

如何生,如何死。

-----约翰。泰勒。盖托

《上学真的有用吗?》之读后感2000字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我读完了美国作家约翰。泰勒。盖托的《上学真的有用吗?》。像所有的人一样,我发出同样的疑问,上学为什么会没用呢?上学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上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上学可以帮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所以上学怎么会没用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翻开了此书的序言。盖托在序言中提出了对学校的质疑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制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从教三十年,他谙熟了厌烦的滋味,学生们认为学习很愚蠢老师们认为面时粗鲁的,只对分数感兴趣的学生,怎么可以不厌烦。而这一切根源在哪里?归根于来自于普鲁士文化的美国教育制度,而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

美国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盖托的序言让我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和不解,带着这种疑惑和不解,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并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要上学?

一战之后,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教育在美国扎根,到二战之后,学校教育迅猛发展,然而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统治世界,为了控制人类行为。在资本积累日益集中的年代,企业巨头需要越来越多的训练有素的工作者,而学校是最好的培训这样一支队伍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益于生成一个全然无害的选民群体、一支听话的劳动大军,而且还能促生一群浑浑噩噩的消费大众。,所以他们认为上学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使用资本获得空前的生产财富的能力。为此他们停止了南北战争以前的开放式学习,代之以学校教育。开放式的学习肯定会培养独立的心智和性格,而非学校培养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那会生出麻烦。更糟糕的是,对自已的学习内容负责,会导致形成健康的自尊,比起心虚的人,自信的家伙难管多了。

在学校里,学生们经历了什么?在学校里,学生们接受到的是规矩的训练、无休止的考试和对他们的从天才,普通到特殊教育的分类。对了将他们训练成具有服从意识的社会人,他们从一年级始就要遵循许多不许------不许说;不许跑;不许上树;不许玩过头;不许说话,除非先举手; 不许动;不许下位子;不许看窗户外边;不许脱鞋;不许在教室吃喝等等。这些不许比日历上的天数还多,好像没完没了的折磨。所以盖托一直在向学校和教育者呼吁把你的大皮靴从孩子们的脖子上拿开,研究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学校成了生产考试高分的工厂,家长们为了学生在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放弃了对自由的渴望和期待。这一切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二战之后,延伸到美国大学和幼儿园的学校制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专利数却加速下降,学校的普及削弱了想象力,没完没了的记忆训练、无尽的考试和细致的奖惩制度终结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

二、教育到底是什么?

上学与教育是不同的。上学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训练,它是从外部进入的。而教育则是自已掌握的,并且可以自我扩展,甚至自我超越-----正如所有人类精神潜能的自我解放。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吧。

威廉。莎士比亚原来是斯特拉福德小镇的无名小辈,几乎没上过什么学、没念什么书,可是,在他死后的四百多年以来,至今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海明威,马克吐温这些我们熟知的文学家都是辍学者。

美国的商业巨头沃伦。巴菲特六岁开始做买卖,安德鲁。卡内基七岁离开了学校,打造出现代好莱坞的卢。活瑟曼十三岁离开学校。

微软的比尔。盖茨和保罗。阿伦,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活兹尼亚克都没有大学文凭。

我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教育不是标准化考试,不是成绩。中国满清的科举制度因为考试与现实没有多少关系,常常让无能的人考中,有才干的人落榜。考试破坏了想象力,破坏了创造力。钱学森之问曾让许多人困惑而不知其因。读了盖托的文章,我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一直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到底什么是教育,让我们通过盖托的一首诗来慢慢体会吧!

致克里斯蒂娜的诗

教育是什么?

它应使一个女孩与众不同,

而不会成为奴仆;

它应使她勇敢

迎接艰巨的挑战,找到原则

作为行路指南;

使她坚强,

不怕邪恶;

让她拥抱命运,不管它如何。

最要紧的是,引导她去发现

什么是最重要的;

如何生,如何死。

-----约翰。泰勒。盖托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


孩子,是挑战吗?

——读《孩子:挑战》有感

我在准备正面管教培训课程的过程中,研读了大量的书籍,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挑战》。这本正面管教思想先驱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名著带给我的触动很多,索性写下一篇读后感,给自己,也给正在读这篇文字的你。

从娃娃们呱呱坠地时起,身为父母的我们面临养育的挑战,随着娃娃们一天天成长,欣喜的同时,养育的挑战似乎越来越大,“Terrible Two”、“分离焦虑”、“青春期叛逆”……没错,养育的挑战伴随我们十几年!我始终坚信,父母和孩子一样需要接受训练,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成人眼里的“孩子”时,似乎“熊孩子”的行为可以被理解,养育的挑战可以轻松驾驭,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重新铸就。

一、尊重自己

正面管教教会我们贯穿始终的态度——和善而坚定,对待孩子要和善,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游戏权等;同时对待我们家长自己要坚定,充分尊重成人的权利,尊重成人的选择权、休息权、工作权等。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教会家长如何尊重自己。

“秩序的维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坚持,甚至一些平静的压力,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如果孩子不愿意穿着合适的衣服上学,那妈妈可以不让他上学。如果孩子大吵大闹个不停,妈妈可以要求他离开。这样给孩子压力的行为,必须同时伴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多想一下,然后那个合理的自然结果就出现了。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不插手,会发生什么?’没做作业,老师会生气;玩具坏了,就没的玩,等等。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巧妙的安排一下这样的结果。”

“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赢得孩子合作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觉察到,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们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我们要求的是孩子憎恶的事情。不论怎样,发生这些反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故意提高音量,希望这样可以压过孩子,战胜他们的反抗。事实上,我们这样反而增强了孩子的反抗程度。只要有礼貌就能赢得孩子的合作,我们可以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们的要求。”

在专注做正面管教之前,我是一名职场妈妈,经常会碰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处理公事,以前每每接电话时,我都会告诉海宝,妈妈有个重要的电话,你自己玩一会,然后关上卧室们处理工作,时间短的电话一般不会有异常发生,有的时候时间较长,海宝便会一遍一遍的找妈妈,妈妈烦躁,孩子不开心。学了正面管教之后,我发觉问题出现在妈妈身上,既没做到尊重自己也没做到尊重孩子。我决定尝试与孩子解决这个经常发生的事情,“海宝,妈妈每次在陪你玩的时候,你是不是因为妈妈突然离开接电话生气了?我们可不可以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妈妈,你不要接电话!”“海宝,妈妈下次接电话的时候,如果时间长了,你给妈妈一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手势暗号好不好?妈妈回应你后会尽快结束通话,然后陪你玩!”这个属于我们之间的小秘密一直使用至今,曾经的烦躁、不开心通通不见了。

海宝是个瘦瘦的小家伙,对待他吃饭的问题,妈妈之前采取只要宝贝能多吃点,尽可能满足一切要求,每次吃饭都会上演“熊孩子”模式,吃一会玩一会,有的时候担心孩子没吃饱,最后还要喂两口。晚餐时间本应是一家人在劳累一天后的温馨时光,妈妈决定不再一遍遍的喊“海宝,吃饭”。开饭前,妈妈说“海宝,我们吃饭的时间大家要围坐一起,如果谁中途下桌了,就证明他吃饱了,到下一顿饭之前将不再有食物。”海宝似乎没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吃饭的时候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这次妈妈吃完饭收拾碗筷没再追问海宝。玩了一会,海宝说“妈妈,我饿了,要吃东西!”“海宝,我很难过你刚吃完饭就饿了,可是我们过了吃饭时间了,妈妈相信你可以坚持到明天的早饭时间!”尽管孩子表现出各种“熊孩子”症状,妈妈不再解释吃饭的事情,只是坚定的不再提供食物,过了一会,孩子与爸爸妈妈开始亲子游戏,睡觉的时候又吭叽了几句饿了就睡着了。之后吃晚饭的时候经常说“妈妈,吃饱了再去玩游戏对不对?”

上面两个例子妈妈做到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安全,孩子也因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二、不同抚养人的教育方式

现代家庭中,孩子不仅仅面对的是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还有祖父母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

“妈妈应该做好自己,而不是试图控制每件事。她有权利自己不打孩子,但是没有权利干涉丈夫对待儿子的方式。”

“花时间和精力去纠正祖父母的的行为徒劳无功,不仅无效,还会增加家庭的紧张和冲突。孩子和祖父母的关系是他们之间的事。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怎么回应。祖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很有权利,谁要是不满足他的欲望,就是跟他过不去。我们帮助孩子改变这样的想法,引导他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就可以消除因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形成的自己拥有无上权利的错误想法。”

“在孩子生活的环境中,除了父母以外还有其他的人,通常祖父母和亲戚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其他大人,接着是邻居、父母的朋友、老师、社区里的人。父母很难将控制这些人对孩子的影响。这其实没有什么用,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的环境设置防线,或者重新规划。我们要做的,是当孩子对这些影响产生反应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外界影响本身对孩子不重要,他怎么反应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会跟每个与他有亲密接触的人发展出不同的人际关系。我们的孩子必须和不同的人接触,积累不同的经验,这样他们才能学习、了解、判断这个世界。我们的责任是找到合适的时机,引导并支持孩子进行正确的判断。”

看到孩子与祖父母的关系仿佛给我当头一棒,海宝从小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中长大,祖孙之间的快乐无时无刻都在上演,每每看到祖父母们溺爱孩子,自认为承载着教育大任的妈妈心里都不舒服,经常纠正的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带孩子回家的时候往往引导孩子同样情形应该如何去做,可是下一次出现类似情形,往往剧情还在重演。现在妈妈变得越来越从容,祖孙间的相处方式为什么要被我的育儿理念改变呢?我看到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海宝在一起的快乐就足够了!海宝似乎越来越熟悉在不同关系中的相处之道。

三、行大于言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们的行为,我们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父母愤怒地说过无数遍,这句话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表达父母的怒气,此处没有其他任何用处。事实上,当我们说‘多少次’意味着我们每一次的‘告知’都没有达到效果。孩子们学得很快,通常‘告知’就是不允许孩子做某个行为,然而结果常常与这个‘ 告知’相反。于是孩子就学会了,他的行为可以不一致。”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在发生冲突时,孩子不愿意倾听,这时候的语言很有可能变成武器。冲突中几乎无法通过语言来教导孩子,因为这时候他什么也听不进去。不论说什么,都容易变成语言弹药,口舌之争由此开始。有时候即使孩子什么都不说,他仍然在反抗,并通过他的行为变现出来。”

“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是真的达到养育孩子的长期效果,还是只不过不想让‘苍蝇’烦扰我们?”

海宝每次去爷爷奶奶家,都喜欢玩挂在门口的门帘,爷爷奶奶担心的嘱咐“海宝,别玩门帘,掉下来给你砸到多危险!”“熊孩子”停下几秒钟后,似乎充耳不闻,继续玩,妈妈什么也没说,走过去坚定的拉起孩子远离门口,海宝看看妈妈,似乎明白妈妈的意思,不去玩了。

两个小伙伴玩耍时,当一个孩子用危险物品或者有危险举动时,妈妈可以安静的把东西拿开或者把孩子分开,不用多说话,更不要大惊小怪,行动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做。

梳理了以上三点与大家分享,似乎迎接挑战的方法越来越清晰!孩子带给我们挑战,带给我们快乐,父母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训练,让一切“熊孩子”都顺溜起来。通过学习正面管教,我们愈加学会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彼此的不完美。

读《瓢虫是害虫吗?》有感200字


吃过饭我读了一则关于昆虫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成千上百种昆虫,有些是益虫还有些是害虫,那你们知道瓢虫是什么样的虫呢?瓢虫是人们喜爱的昆虫之一。它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尽管有些是黑色带红星的,但通常它们是红色或带有黑色的,它的特点是警示鸟类和其他想吃它们的动物:它们的味道很不好。七星瓢虫体长5到6毫米,卵圆形,背面拱起像半个球,背上有七个黑斑,喜欢成群迁飞。它们爱吃棉蚜、麦蚜、菜蚜、桃蚜。瓢虫是一种益虫。我们要保护益虫,不去伤害它们。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起死回生的植物——看《是真的吗》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看女儿的故事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