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隆。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智慧读后感


孔子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孔子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000字8篇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孔子智慧读后感”。

书籍是我们深入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可以让人对真正的作品更感兴趣,读后感写出我们因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你是否能写好作品读后感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1)

寒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2)

我读了《孔子的智慧》后,觉得他老人家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始终有一种处乱不惊的心态,有一种纯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充满嘈杂纷乱,我们能否在社会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获得了些许启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心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学习方法。我们换个角度,把它理解为我们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练习,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我们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然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普通员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即使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充满重复单调,我们要经常学习,不断练习,如果是喜欢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需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的继续发挥自己工作的特长,有的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孙的天伦,这当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整天宅在家里,如果要寻找快乐,还是得发现自己愿意去学而时习之的事情。我想,这是孔子对待工作的态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自己的很多烦恼从此滋生不断。也许这有些道家不求上进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3)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4)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5)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6)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7)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8)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汇总8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汇总8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1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2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3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4

我读了《孔子的智慧》后,觉得他老人家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始终有一种处乱不惊的心态,有一种纯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充满嘈杂纷乱,我们能否在社会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获得了些许启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心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学习方法。我们换个角度,把它理解为我们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练习,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我们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然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普通员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即使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充满重复单调,我们要经常学习,不断练习,如果是喜欢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需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的继续发挥自己工作的特长,有的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孙的天伦,这当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整天宅在家里,如果要寻找快乐,还是得发现自己愿意去学而时习之的事情。我想,这是孔子对待工作的态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自己的很多烦恼从此滋生不断。也许这有些道家不求上进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5

寒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6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7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8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_《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的范文


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小编整理了“孔子世家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体验。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难,如流水般,坚持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下定决心,走上杏坛,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当时60岁。孔子周游列国到宋,和*们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扬言要杀孔子时,砍倒大树。*们让孔子快跑。孔子却安慰*们,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们秘密地离开宋国。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师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赶时,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师徒先后来到新郑。当时孔子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非常狼狈。子贡等人四处寻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老头,长相不凡。脑门子像尧帝,脖颈似尧时的名法官皋陶,双肩类似郑国大夫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丧家之犬。”子贡见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话学给孔子听。孔子听后,见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大笑,说:“说我形状像贤相,那可不敢当。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这种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地对待挫折、坚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假如将孔子和庄子相互比较的话,在主观上,我更向往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观上,我更提倡孔子的处世智慧。尽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无过?孔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绝,激励着万代子孙。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范文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读过《懒惰的智慧》,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懒惰与智慧间微妙和谐的关系,这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家长老师们的口头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有着什么关系呢?

文章作者利用了多个论据向我们证明他的主观思想,这些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懒汉往往拥有比其他人结构更加严谨敏捷的逻辑性思维,因此能够极快地适应并处理各种事务,在各种偷懒中不断地增长着思想与智慧。但是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角度来议论这个观点,就显得促襟见肘了。试问,一个人只知道空想,但是没有任何实践,能办成什么事呢?答案是一事无成。就像孔子在学习方面的学思观点上认为的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懒汉们往往被认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可见想要办成办好事,勤奋必然也是懒惰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

再拿几个小故事讲讲吧。哈佛大学是众所周知全世界最着名的学院之一,能够去那里深造一番的无不为出类拔萃的天骄之子。在哈佛有个有趣的现象,书籍在学院里几乎是随处可见,每天凌晨四点半,学生们就已经早早聚在一起旁若无人地专心攻读,后来也有了《哈佛凌晨四点半》的这么一个节目。里边提起过一个哈佛新生开学时在功课上偷了些小懒,结果后来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被迫退学的事例。因此在校的学生们也多出了一则潜意识,如果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勤奋,那么你便无缘哈佛。

儒家创始人孔子晚年酷爱《易经》。虽然《易经》生涩难懂,学起来很吃力,但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由于他刻苦学习,勤展竹简,次数多了,竟连皮筋断了三次。这便是成语韦编三绝的由来。勤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纵古观今,不论是知识上还是思想上,勤奋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人们的各种不足,且能够持久有效地巩固下来,化为己用。

懒惰与勤奋两者相比较,客观看来,前者更优于思想,后者更优于行动,相对而言却又是缺一不可。那我们个人又该怎样在两者之间取舍呢?最好的方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留下懒汉的迅速完美的思维,从小事中培养勤奋的好习惯,相互结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懒惰的智慧》是美国作家凯利写的,中文的懒惰指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不愿墨守规矩,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品质。作者认为没有懒惰的人,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万有引力、数学规则的例子,都证明了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守旧,要用知识,要用正确的方法,要有正确的新思路。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从古到今,每一项新事物,新公理的诞生都是那些运用知识、创新,吃苦的人发明出来的。他们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方便,又不想去做守旧的事。例如,我们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

同时我也明白,在学习上我们要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背一遍课文,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要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弄清楚作者想说的道理,然后去背,就会很有成效。

我们也不要认为,运用知识,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的事就是做事不认真,这样的态度不会做成什么事,关键是要看结果,如果这种做法获得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对我们有利的,那么这种做法也不一定就是错误,所以,我要做一个有新思想,勇于创新,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西方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回顾了西方的一些发展历程。我看完之后,有所体会。

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犹如一把精神火炬,能把光亮传到心灵最黑暗的地方,能使弱者成为勇士,能使强者满怀仁爱之心,从而让世界充满了温暖。精神是不朽的,正如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温整个人类的思想历程一样,思想的圣火一代代的传递,终于得来今天的思想盛宴。

我正享受着人类思想的大餐——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智慧。尽管今天仍有诸多问题如贫困、战争、发展、环境、人口等困扰着我们。然而,我们终将找到答案。也正是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漫步人类的思想之路。

我们可以不再经历身体上的磨难,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洗礼!!

历史上诸位大师的智慧结晶是一条从历史通向未来的心路!心路是人类最宽阔的路,需要每一个人去修缮它,否则个人的生活就会被孤立。

——于《西方的智慧》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2

罗素的这本书中某些话而引发了我的一些看法,他说——如果我们是哲学的陌生人,我们无异于那些囚犯。我们看到的只是些影子,事务的表象而已。一旦我们成为了哲学家,我们就在理智与真理的阳光下去看外界的事物,这才是真实。

苏格拉底则认为人类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其实他并不认为知识是高不可攀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正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知识。所以他之所以认为我们一无所知是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面对自然我们要学会谦逊。他还认为为了达到善,我们必须有知识,因此知识即善。因此罗素说,善与知识的联系是始终贯串于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

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所以我觉得无论谁发现了新大陆的智慧都应该告诉其他人知道,因为这些知识的智慧是好的。

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热爱知识,我们都要这样来认同。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知识既是智慧。而能得到智慧的唯一道路是抓住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哲学。读了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智慧,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

沟通的智慧读后感(精选范文)


“如果说交流是在已经建立起双边关系的基础上通行的信息快车,那么沟通就是一块打开倾听与倾诉之间大门的敲门砖”,“沟通正是语言这门学问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所在”,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每天的工作可以说就是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中,增进教学技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实际上就是思想之间的碰撞与交汇。本书所阐述的,就是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面前,根据其表征了解内心思想与精神状态,根据实际情况与自身目的,运用合理的技巧和心态来进行处理的过程。

书中在谈到“如何表达自己”时,强调了“沟通之前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同样有借鉴意义。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找到你的教学目标,清楚这一节课你跟学生们互动交流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进行,“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书中在谈到沟通技巧时,说到“以他人的兴趣为出发点,那么谈话就可能会顺利地持续下去,而且显得自然流畅”。这对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同样有指导意义。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在素材的选取、问题的设置方面,我们都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人物、活动出发,贴近学生实际,使交流探讨在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氛围中进行,使课堂的生成自然而流畅。

“成功的交际,除了要有巧妙的言辞、真诚的情感,得体的身体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语言是一种可以看到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对有声语言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充作用,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协助有声语言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平时都比较注重有声语言的推敲和磨练,而对身体语言的关注较少。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运用丰富的神态、面部表情,使用“目光交流”等让我们的课堂声情并茂,富有魅力。

书中还提到我们说话时要“巧妙地转折”,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声东击西”,即“间接地批评方式”,这样“既不会让对方太过尴尬,又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在教育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不要直来直去的批评,学会“巧妙地转折”,“间接地批评”,或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也更愿意接受。

在“如何打动别人”这一章,作者指出,要“情与理恰当地融合”,要“善于利用心理共鸣”。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新学期,一位老师被分到差班当班主任。第一节课,老师亲切地对学生说“有人说,我们是差班、垃圾班,我认为这是非常没有道理的。因为从体育成绩来看,我们班不仅不是差班,而是优等班。”简短的几句话,使全班学生迅速从低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且非常振奋,不自觉地就摆脱了差生的自卑感。这启示我们,跟学生交流时,多用“我们”,关注师生之间心理上的接触和情感上的共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且行且学。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优质范文)


教师要干好教育事业,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而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师德的十六字箴言“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其中,林崇德先生认为师德的核心就是师魂,是指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这里我想穿插一个发生在班里的小故事,上学期一次课间,班里有个小男孩小曦在跑动中不小心把小浩的眼镜给撞碎了,小浩被撞痛了,流了眼泪,加上近视度数深,虽然安排坐的是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当时,我马上联系了小曦的妈妈,跟她说了当时的情况,没想到这位妈妈听完,第一反应是关心小浩有没有撞痛,眼睛受伤了没有。我从小曦妈妈身上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正因为家长有这样的态度,整个事情处理非常的顺利和圆满。处理好这件事,我就在班级群里夸赞了这个妈妈,并分享了这样一句话“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我觉得小曦妈妈对于小浩的爱是无私的,是一种大爱。作为教师,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对于学生的爱并不是出于血缘关系,但只要我们付出了真情,学生肯定能够体会到,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m.dhb100.com/

人心换人心,可能这会是咱们这辈子做过最划算最值得的“感情投资”,而这其中最受益的应该就是班主任了。说起班主任,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职责可以归纳为:一是班级德育工作,二是协调各科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素质,四是班级日常管理,五是指导课外活动,六是联系家庭和社会教育。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关键在于“出主意、用干部”。组织建立好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促使良好的常规和班风的形成。想要当好班主任,那可得使真功夫,软的硬的都要讲究,红脸白脸都要扮演。对学生做教育工作,可能是晓之以理,也可能是动之以情,或是持之以恒,或是执之以行,“十八般武艺”是样样精通,“三十六计”是信手拈来。所以,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绝对是一名相当高明的建筑师,他以人格塑人格,以心灵铸心灵。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来扶持。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要热爱,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科研,关心爱护学生,散发自己一点点的微光,尽力为学生指引方向。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优质范文)


“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于是便可以沿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智慧的巅峰,于是便可以享受到更新更美的教育视界。”《教师的智慧》正是在智慧之路上攀援者的反思,是对个人教育行为的记载与思考,是对社会教育现象的归类与驳诘,还有的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探寻与争鸣。朴实亦有诗意,激情但不乏理性的文章倾注了作者对教育坦诚的热爱与反思,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读焦晓骏老师的《教师的智慧》一书,我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所吸引。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的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在字里行间,体现着教师的智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是一门技术和艺术。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一、做一个理智的教师

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面对问题时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做一个明智的教师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在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教育教学的经验,是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满求知欲、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每天,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一文提到,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微笑让获得者感到富有,却不让付出者有任何损失。相反,它还在不少时候让付出者得到丰厚的回报。微笑可以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打交道一样,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朋大友”。其实在学生的心目中,严肃的面容未必意味着教师严谨的治学,严厉未必能表现出老师过人的才智。相反,老师“凶巴巴”的样子会使学生心理紧张,也容易使之产生厌恶的情绪,只有微笑才能显示出老师的宽容的本真和深厚的学术修养。

《教师的智慧》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子的智慧(优秀范文)


【第1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语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但是像这样的道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能做到。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语译:善于做将帅的,不会显出凶猛的样子;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制的人,不用和敌人交锋;善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下。这些是不和人争的德,就是利用别人能力的处下。能做到不争和处下这二者就是合“道”的极致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语译:天下没有一样东西比水还柔弱,但任何能够攻克坚强的东西,却都不能胜过水,世上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换它,也再也没有比它力量更大的东西。世人皆知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实行,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人们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所以圣人才说:“能承受全国的侮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这就是“正言若反”——合于真理的话,表面上多与俗情相反——的道理。

【第2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相信《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