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

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

周恩来读本读后感。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恩来读本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周恩来读本读后感范文一

国庆放假,我在书香江苏网站读了《学习周恩来读本》,对周恩来的生平事迹很好奇,妈妈就带我去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

周恩来纪念馆由主馆、陈列馆、仿西花厅三部分组成。我们主要参观了主馆和陈列馆。主馆高 26 米,建筑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形似江淮平原上的古老的牛车棚,比喻周总理一生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犹如孺子牛。陈列馆内有四个展厅,分别由文字、图片、录像、实物展示了周总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那辉煌而灿烂的一生。

周总理少年时期在求学中度过。他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还写得一笔好字,是个好学生。在少年是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青年时期去日、法等国留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认识了他的妻子邓颖超。回国后,参加了革命斗争。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总理长达 26 年。他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文革期间,他忍辱负重,苦撑危局,全力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还想法设法保护了一大批重要人士。

即使是在晚年得了膀胱癌,周总理依然呕心沥血,抱病操劳国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逝世前,总理要求将他的骨灰撒入江河大地作肥料,说,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参观完纪念馆,妈妈问我周总理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说,总理是个伟大的,勇于奉献的人。我们不仅要永远纪念总理,更要学习总理的这种胸怀和精神。

周恩来读本读后感范文二

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每当听到周恩来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尽道不清的感觉。周恩来这名字,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多少人在怀念他,仍旧有多少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学习周恩来读本》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目是《一夜的工作》,通过记述周总理彻夜工作的情形,表达的作者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知道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他的生活又是多么简朴。这便我深受教育,也使我更怀念周总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以周总理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足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潮,抑或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力挽狂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在他的身上集聚了中华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共产党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我们永远需要这种爱,我们的民族永远需要这种精神周恩来总理,集中华民族广博的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的魅力于中外。周恩来如一本厚厚的书,读懂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复杂的人生;周恩来如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我们前行。

我们永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牢记周总理,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周恩来读本的读后感


周恩来读本的读后感(一)

周恩来读本的读后感《学习周恩来读本》深深地吸引我,它讲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

周恩来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很多人在怀念他,仍旧有很多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舍身忘我,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正常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和民-主人士,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环和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势的斗争。在那阴霾蔽日的年代里,周总理是云层中透出来的亮光,是维护花草树木少受风暴摧折的大树,是全国人民寄托希望和寻求慰籍之所在。外驰内张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绞紧了的弹簧。他的谈话轻松自如,他听英语时不必等到翻译出来,脸上的神情就显得已明白语意,或立即露出微笑,这很清楚地表示他是很懂英语的;他警觉性极高,令人印象深刻。显然,半个世纪的烈火般激烈斗争的锻炼,已将极为重要的沉着品格烙在他的身上。

所有一切证明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切,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就像一盏高悬的明灯,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空。


周恩来读本的读后感(二)

国庆假期在家读了一本《周恩来自传》。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一直被世人称颂,他也是我的榜样。我以前也看过有关周恩来的书、纪录片,但那些都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这些材料有些还算比较客观,但大部分都加入了作者的个人感情,所以对周恩来的描述或神话或贬损。

通过这些资料了解到的都是别人眼中的周恩来,单位人从平凡到伟大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别人是无法评述的,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述说。

我们非常幸运,周恩来在年轻时有写日记的习惯,加上他的一些书信,能使我们现在的人有机会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周恩来。我之前也会写些日记或者称之为感想的东西,但却没有养成习惯。如果没有当时的一些文字2020,再回首以前的自己,印象是模糊的。这对自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所以记下自己成长的感悟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将来能被后人阅读,这当然再好不过,即使不能,当自己年迈之时,看看这些自己当年写下的东西,我想也会使自己这一生少了一件憾事吧!

周恩来在19岁留学日本时,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不知自己应该向何处努力。迷茫是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特征。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心安理得地虚度自己的青春岁月。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人生的方向,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是自己尽快地跳出迷茫的沼泽。但凡有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并用一生去实践这一信仰的人。

周恩来在从日本留学回国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信仰------用共产主义来拯救苦难的中国。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了他的信仰,终成一代伟人。

我现在正处在这一生人生阶段,和青年的周恩来一样正在苦苦地寻找自己的人生信仰。希望我也能像周恩来一样尽快地找到自己的信仰。


周恩来读本的读后感(三)

我读了一本书叫《周恩来传》,相信周恩来这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我们的启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子翔宇,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山河和历史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他一直以来的志愿。后来周恩来决定回国,为祖国出一份力,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2020,同时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示威游行。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唤起国民的爱国心。这年10月,日本领事致使歹徒打死、打伤天津警察和学生,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他们在狱中也并未屈服,抱着一丝希望,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时说道:自己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920年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考察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察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道。他为了自己的祖国虔心向别人请教,伟大的精神让人钦佩。

周恩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甚至在病中,他也毫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如何,一心想着战士们。他所说的最后一句: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他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挂念,在病痛的折磨之中,他唱起了《国际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周恩来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

虽然一代伟人周恩来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时时刻刻牵动我们中国人的心。

中国的英雄是坚强不屈的,革命战争不是周恩来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全国军民的努力,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功劳。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让我们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高悬的明灯_《学习周恩来读本》读后感900字


《学习周恩来读本》深深地吸引我,它讲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

周恩来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很多人在怀念他,仍旧有很多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舍身忘我,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正常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和民主人士,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环和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势的斗争。在那阴霾蔽日的年代里,周总理是云层中透出来的亮光,是维护花草树木少受风暴摧折的大树,是全国人民寄托希望和寻求慰籍之所在。外驰内张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绞紧了的弹簧。他的谈话轻松自如,他听英语时不必等到翻译出来,脸上的神情就显得已明白语意,或立即露出微笑,这很清楚地表示他是很懂英语的;他警觉性极高,令人印象深刻。显然,半个世纪的烈火般激烈斗争的锻炼,已将极为重要的沉着品格烙在他的身上。

他是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才华出众,精力充沛,魅力非凡。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1927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周代表中共参加和谈,周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45年周冒着生命危险陪同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在周的努力下最后签定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在的万隆会议上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所有一切证明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切,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就像一盏高悬的明灯,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空。

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读后感(一)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战争的阴影已经不是那么明显的烙印了。动荡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对于那些带领着人民走出硝烟的英雄们,尤其是周总理,却仍然熟悉。打我记事以来,周恩来总理在我心中一直是十分伟大的人,读了《周恩来传》对他的了解更是全面。周恩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总理的童年充满着艰辛。由于周总理最小的叔父没有孩子,周总理便被过继给了叔父,叔父病逝后便跟着叔母生活,叔母守寡后便把全部的身心放在来周总理身上,叔母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家,性格温和,喜静,她经常陪着周总理在房间里读书,讲故事,周总理回忆时总说自己温和的性格多半是由此而来的。但不幸的是叔母很快也去世了,才十岁的他就开始承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打理家事。也许正是这段特殊的时期造就了他的坚忍不拔、沉稳不屈的性格。

时势造英雄,英雄平乱世这句话着实不错,正是童年开始的磨难成就了他,而着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是开始呼吁的。周总理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虽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贪图享受。有一次总理身边的警卫乘总理出去访问的时候添置了一点简单家具;一个落地台灯,一对沙发,一块地毯,铺设了木地板。因为办公的地方环境不是很好,总理又每天工作很长时间,警卫就贴心的做了一些小改动,但是总理回来后却十分生气,强烈要求将这些东西撤去。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总理一丝不苟,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在我看来,这正是童年的磨难带给他的----勤俭朴素,务实工作。

看看周总理的奋斗,再看看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们。其它不说,就说我们大学生吧,个个人高马大,营养丰富,伙食跟几十年前的相比就是云泥之别,但是在路上仍可以听到许多人不停的抱怨食堂的饭难吃死了等等;时不时还抱怨天气这么热,空调也没有;甚至还有人把逃课当成家常便饭。当然我指的是个别学生,他们花着父母的钱,天天购物、KTV、聚餐,完全抛弃了艰苦朴素的中华传统美德。别说这些同学,就连像我一样普通的大学生,扪心自问你为国家,为社会或者是为自己的家做过什么?凭什么坐享其成,有什么资格呢?

这样想来,我反而觉得身处这样的环境幸福但不利于我们的发展,逆境才能促使进步,有的时候磨难就是一种收获,虽然有时这些经历并不是多么的愉快,但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却会在某一天给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周总理也许也想到自己坎坷的童年经历能为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不要再抱怨生活,要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谨慎。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社会,更为了国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先辈们为我们创下的这个幸福环境。


周恩来读后感(二)

近日,我拜读了顾保孜写的《周恩来最后600天》一书,敬仰之情、悲伤之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本独特的伟人传记,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史资料,它如实且细腻地记录了敬爱的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点点滴滴,看着图文、想着总理,我不禁泪流满面。

我曾经在梁衡先生《大无大有周恩来》那篇散文名作中读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24小时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而从3月中旬到五月底,两个半月,日常工作外,他又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谈和谈话57次。算一算工作的时间,想一想总理的病情,他这是在工作吗?完全是在拼命!一个76岁的老人,风烛残年,面对百事维艰、百废待兴的国家,他像一头老黄牛,忍辱负重,奋力前行。这时的总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承受的压力却愈来愈大,但他忧国忧民,苦心孤诣地推动千疮百痍的国家恢复建设与发展,竭尽全力地支持屡经磨难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家经济建设。

总理是一位无私无畏的伟人。他的一生波澜跌宕,雄浑壮美。在民主战争的危急时刻,他力挽狂澜,率众发动南昌起义,为中国革命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在红军长征的危难关头,他力排众议,奠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避免了党的分裂和革命的失败;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他齐心协力,团结国民党人和民主党派,抗击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关键时期,他身担重任,抓建设搞外交巩固政权,让遭受百年屈辱的中国重焕生机,昂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十年浩劫的非常时期,他既要和林彪、江青等人斗智斗勇、迂回斗争,还要保全老干部,保护知识分子,保障国家经济生产的正常运转。面临危难,他从不退让;面临责任,他从不回避;面临屈辱,他从不辩解。他不求名、不图利、不贪权,他胸怀天下,心系黎民,公而忘私,凛然正气。

总理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圣人。他的一生博爱无私,平易近人。我曾经在阅读中国现当代名人传记的时候发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几乎都和周总理有过亲切的交往和密切的关系,他们对总理一经接触便钦佩不已、感激不尽,这些人年龄、身份、地位各有差别,但是都满怀深情地爱戴着总理。比如沈从文先生,建国后他被中断了写作,无奈之下在历史博物馆做了职员。总理得知,嘱托他编写一部反映中国物质文化的史书,深受鼓舞的沈先生倾注心血、历经周折最终完成了巨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凌宇先生的《沈从文传》中曾描写过吊唁了总理之后沈先生的失魂落魄、失声痛哭,那种挚爱之情是多么的纯真无邪、感人肺腑。除了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寻常百姓对总理的感情更是深入骨髓。人民爱总理,这是因为人民对总理无比的敬重与信任;总理爱人民,那是因为总理对人民无比的尊重与关心。书中记述了总理在自己病情恶化的最后时期,竟然还关心着云南锡矿工人的中毒事件。他在得知自己病情真相的时候,竟然找来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一道谢、告别。他的朴实真诚,他的谦和慈爱,让所有的人感激涕零,永志难忘。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周总理正是这样的伟人,即便是他的对手国民党人,上至军官下到士兵,也是无人不对他的品行才干大加赞赏、高山仰止。他这样的伟人,功德修为业已近乎圣贤,难怪抗战时期他在重庆的居所被尊称为周公馆,他也被各界人士尊称为周公。古往今来,天下姓周者何其多也?唯有他,当得起这份尊崇,受得起这个美称。周公恩来,恩泽天下,天下归心!

总理在生命的最后600天,做了大小手术13次,去世的时候体重不足60斤,他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着的国家和人民,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浇灌在了他所热爱的大地与山河。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周恩来读后感(三)

《周恩来》这本书讲述了周恩来坎坷、传奇的一生,引导我追寻好榜样周恩来成长过程中的历史足迹,使我从本书所写的故事中,学习周恩来的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体察好总理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读了这本书,使我了解到周恩来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爱好读书,书中有不少描写周恩来爱好读书、刻苦学习的例子。周恩来的个性既豪爽强干,又温文尔雅,是一位十分有人格魅力的人,从本书中的外交风采一节中均有体现。

书中还写了周恩来的三个母亲,以及北国、东洋求学的历程,后又至欧洲;勤工俭学的故事。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使我更加地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民族。我要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从小做起,争做一个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好孩子。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文/高君子路

自古以来,爱名之官受人爱。白居易写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韩愈大胆上表《伦佛骨表》谏言,包拯整顿吏治打击贪污平反冤屈。一个人所做有价值的、利国利民的事,定然会有人记得他的好,感谢他。平常人帮助我们的一件小事都会被记在心里,还有人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处世态度,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润泽了百姓的伟人周恩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又能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去淡忘他?

从前的我只从课本中的只言片语了解过周总理,知晓他是我国最卓越、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但并不了解他的丰功伟绩,相信身边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在我读完迪克威尔逊写的的《周恩来传》后,脑海中仿佛看到这句惊人之语化为霹雳震动着新中国那片成立不久的天空。

高歌直下大江东,力挽狂澜济世穷。仰首默吟低首拜,岚山一石一英雄。这是冰心为周总理而题的诗句。通过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理能作为近代以来最受中国人尊敬的伟大领袖之一,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受世界人民尊重的中国人。在那个文盲几乎占领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时代,周总理不仅英文水平高超,还会俄、法、德、日四门外语,文武双全,雄才韬略,戏剧表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活跃于政治外交领域,即使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一定花费了比普通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勤奋学习。

从小,他就懂得生活的艰难,家道中落,父亲经常外出,十岁便开始当家。十三岁时的周恩来已经有了复兴中华的理想,此后,他一直为着这个理想付出行动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青年时期的周总理成绩优异、人缘好声望高、关心国家大事,不仅组织同学进行革命活动,还主张戏剧改革与普及,想要助于开民智,进民德。

十九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寻求革命真理,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潮,回国后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结识了终身革命伴侣邓颖超。刚从日本回国后不久,他就踏上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旅途,也正是在法国,参加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回到国内,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与蒋介石领导进行第一、二次东征。再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战争,在当上总理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个人如果总是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在工作中表现出来,那就危险了!他从未把自己定义为总理,反而一直把自己当普通人看,甚至过着比普通人还普通的生活。

长达八年的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是共产党员连接外部的桥梁,也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共产党的人格化象征。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外交上,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而由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无一不在造福广大人民。他一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甚至有时在十六个小时以上,重病在医院也依然处理着国事,身体超负荷的运转使周总理最终倒下,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抱病操劳国事,在想着未完成的工作。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理的遗愿是希望死后能够火化,将骨灰撒向他挚爱并为之操劳了一生的祖国大地上。

在我心中,周总理是历史上唯一的完人,他真正地具有中华民族之气节。刚学习的课程《价值观》一、二,让我清晰了自己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正确地用在哪些地方,在阅读了相关介绍周总理的书籍后,我发现自己认为已经很努力了、很累了其实是一些多么微不足道的感受。韩老师给我们讲解《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在感慨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都离不开周总理的功劳的同时,更是有一种警惕心,不能掉以轻心,要少用足够、很好这些形容词评价自己做的事。我要知道,这些都不够,远远不够!要在这种新式教育中真正做到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脱颖而出,其实是很不容易的,鲤鱼跃龙门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跃起,更何况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二十一世纪,然而这一切再难也难不过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时的苦苦坚持,难以去想象当时他身上背负的责任与压力之沉重。

总理没有遗产,没有立言,没有子嗣,没有祠和墓,甚至在生前工作时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他越是这样我就越是感念他的遗爱,周总理的人格力量在几十年后仿佛超越时空。爱因斯坦都能得出哲学结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是否可以想:当人格带给人们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会穿越宇宙,跨过苍穹,赋予万物生长的灿烂光辉,这样,我们与伟人就没有时间与空间之差了。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清楚得讲述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1898年3月5日,随着啼哭声,一个将来不平常的人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周恩来。在他出生不久,他的外公就离开了这个人世。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大鸾。周恩来一共有三位母亲,一个是生母万冬儿,一个是养母陈氏,还有一个是乳母蒋姜氏。这本书首先讲了周恩来跟陈氏生活时的故事。

周恩来是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在他小时候都用有着非凡的智慧,养母陈氏是书香门第,所以她很懂得文化,大鸾很小就开始跟陈氏学习练字,还学习背诵古诗文。他的生母万氏是一个见过世面、知明理的人,她擅于化解矛盾,而且处事非常有条理、懂分寸,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很多矛盾都会因为她的化解而变的无形,这也为周恩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周恩来非常喜欢上学,但是学校的知识还是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他有空闲事就去图书馆。有一次,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而周恩来却说了一句相当震惊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非常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而且探讨的问题还都是国家大事,周恩来的作文书平相当的好,可以说是下笔如有神,就这些都不得不让那些老师佩服。他非常喜欢读爱国人士写的书,周恩来长大了的时候,他又准备去日本留学,在漫漫追寻的途中,周恩来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书,他又开始认真的阅读,通过这些书,周恩来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又重新找到了真理之光!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说周恩来是一个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气宇不凡、雄辩滔滔的伟大少年!我要向他学习的,不知道多的该用语言怎么表达。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范文二

这天,我兴致勃勃地抱着这本《少年周恩来》回到了家,坐到了沙发上,然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讲了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周恩来从小就非常聪明,热爱学习,可是,因为二母生病了,所以他就开始摆摊卖东西来养活家人,虽然这样特别辛苦,但周恩来还是挺了过去,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赚到了一些钱,就买了点药给二母吃。他还有两个比他年幼的弟弟,二母没生病前都是二母来照顾两个弟弟,现在二母病了,这件事当然落到周恩来身上,他开始料理家务,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弟弟如果哭了,他就去哄哄弟弟,如果饿了,他就去做饭给弟弟吃,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读到这里,我突然感到很惭愧,周恩来这么小就承担起养活家人的重担,而我却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小皇帝,真是差别太远了。

周恩来不仅能吃苦,而且学习也很认真,12岁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抱负。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的学习不足。他总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周恩来那种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独立自强的精神打动了,我一定要像周恩来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读本读后感


读本读后感范文一

偶尔翻开《情感读本》,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绝症女儿拯救绝症父亲,震撼重庆。这个标题,吸引着我,让我不知不觉的读起了这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身患绝症只能靠化疗维持生命的女孩,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没有告诉家人,而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个谎言背后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也同样得了绝症的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自己要用钱治病 ,父亲也要用钱,女孩只能靠自己辛苦打工来帮助自己和自己的父亲!

当谎言被揭穿后,一家人的哭声震撼了整个重庆,那声音无法不让人为女孩的孝心所感动,也无法不为他们父女的境遇而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故事公布后,有很多热心人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捐了一些钱。整个重庆都感动了。就是因为这些好心人,他们的家里又出现了以往的欢声笑语。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好久才回过神来,脑子里不知怎么的冒出了一些令我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个女孩是怎么熬过来的?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坚强的毅力?她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来促使她背起了如此沉重的家庭重担?一连串的问题像音符一样跳了出来!

一番沉思后,我得到了结论。那就是责任心!她清楚地知道,她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如果她自己垮了,这个家也就垮了。就因为这种信念使她坚持到了最后。世界并没有抛弃她!许多好心人听完她的故事,都被她深深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都为她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来拯救这个家庭!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我们应该向那个女孩学习。学习她那种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学习她勇敢地背起家庭重担、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要像她那样永远拥有一颗责任心和孝心,毫不畏惧的面对挫折。她的精神让我感动并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

读完之后,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读本读后感范文二

我们每天都在为感情这事而悲伤,回忆着当初,意想着未来,凭着最美好最纯真的意境去幻想着爱情。渴望的只是希望得到一份属于自己内心当中的爱情。

荷花,它被世人所称赞,所期待,所仰慕,是由于它的美和清纯。它的美,多姿多彩、绚丽娇艳,与其美相比,它那种居淤泥而不染更具影响力,这是自古以来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有多少人又真正去欣赏过它呢?倚栏轩文学网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爱情这个话题而争论不休,殊不知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我们都为了幸福而竭尽所能的去追啄着爱情,而荷花为了博取人们的赞美,努力追求着它的完美,生于污泥之中,但又是如此冰清玉洁。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做到荷花的那种精神了呢,我想谁都会沉默吧

曾记得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荷花与爱情的,真正懂的欣赏荷花的人,才真正懂的爱当你真正去领悟了荷花,真正明白了荷花的时候,我想你就会明白爱情的真正含义了。爱,不需要你的忽悠和欺骗,而是全心全意,真心的去面对,真诚的相爱,真正的爱是连缺点也爱,当然,完整的爱也包括失恋。

爱荷花的人,不但爱它的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秋季的凋落,甚至觉得它的污池,也污的有些道理,而爱情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像荷花一样,真心的去对待,勇敢的去面对了呢,又有多少人经的起社会的压力,网络的虚伪,TA人的诱惑了

也许由于心中过度不满,也许是心情的阴郁,为了一些可笑愚昧的问题而争辩不休,他人的那淡然轻责,我除了赧然一笑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在自己孤独寂寞的时候,去欣赏别人的的孤寂,有人说这是一种罪恶,其实,孤寂也并不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去怪罪他,其实,兴衰无非不是生命过程当中的一部份,今年花事一残,明年依旧会由根而茎而叶而花。

寂寞是一种病吗?我曾努力去寻找找心中那一朵荷花,可总以失败告终,放眼四顾,仍只见孤独的气息,什么未曾看到。迷惘的生活,殷切的期盼,依旧在寻找着我心中那朵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荷花

自强的少年周恩来_《少年周恩来》读后感700字


《少年周恩来》是金石作者编著的,他记载了周恩来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东渡日本求学这一段人生经历。

翻开书本,我仿佛就走进了少年周恩来的传奇生活里,感受着他的生长足迹,周恩来那坎坷、丰富的早年生活使他养成了独立、自强、勤奋的好习惯。周恩来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四岁就会背很多唐诗。还写得一手好字,他做事有规划有目标,并且很孝顺父母,一次母亲病了,他天天给母亲熬药,喂药,端茶送水,衣不解带的照顾母亲,没有怨言。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国内的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强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生于这样的年代,小小的周恩来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的宏大志向,通过他的努力,成绩优异的恩来考进了天津的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继续深造,同学们都很敬佩他。

合上了书本,我深深地被周恩来的精神所感动。我们追逐着各种明星,追求着各种各样的名牌,却很少了解伟人的故事,从这次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他处处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他的伟大思想让我震撼,他在学习上的刻苦执着,他对父母的孝顺关心都让我感动并且惭愧。

生活于太平盛世的我们生活的都很幸福,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大人们每天辛苦的工作,供我们上学,我们却一点都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人稍微有哪里不顺我们的意,我们还要撒娇闹脾气。受了一点责骂或批评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受委屈,最可怜的人,于是就消极地对待身边的一切,我们真是太不应该了!

周恩来,你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步伐;你是我无声的老师,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你是我永远的领航标!

周恩来传记读后感


追寻伟人的足迹,回首历历往事,一口气读完这本《周恩来传记》,令我慷慨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周总理的点点滴滴。

总理小时候看到洋车把中国人的腿压断,可中国官员却帮洋人不帮同胞,还说那位中国人妨碍交通。周恩来感到忿忿不平,便上前说理,却被巡警斥责。这对周恩来打击很大!一次,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帮父母记帐。” 校长问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自信满满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这对一个十三岁的孩童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长大后即使自己已身居高位,但还是一直读书学习,他放眼于世界。周总理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之所以这样伟大,与他少年时崇高的理想是分不开的,而我们现在有时的碌碌无为,不正是因为缺少这份理想和执着吗?!

让我们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伟大的理想,培养爱国热情,刻苦努力地学习。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才不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

周总理最后的愿望是无声无息地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心酸,周总理生前从来不准别人赞扬他,去世后也没有供人瞻仰的陵墓。然而,他那高尚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周总理的勤俭节约。周总理召开会议,直到中午还没结束,中午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着几小碟咸菜和烧饼。身为总理和大家共同进餐,如此勤俭让我惊叹万分!周总理为祖国的地位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世界各地积极奔走,唇枪舌剑,为新中国的外交打下了牢固的根基。这对一个举步维难的国家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周总理一生无子无女,他与妻子邓颖超54年的爱情生活,相爱终身,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海誓山盟,唯有平凡的坚守与互相依靠,而这却使炙热的爱情闪闪发光。使我不禁潸然泪下。周总理逝世后没有一分一毫的积蓄。如此伟大的人,逝世后,联合国也降半旗。

人们用孺子牛,毛驴,蜜蜂,春蚕,来比喻周总理的光辉写照。周总理把忠诚献给人民,把真爱交给亲人,把挚爱奉给战友,把热爱投入工作。我们应当继承周总理的这种精神,更认真,踏实的做人,长大后,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我们更应该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时光,做一名栋梁之材!

我为祖国拥有这样的一位伟大总理而感到自豪。

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读书。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周恩来读本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