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高中人生哲思录读后感800字

高中人生哲思录读后感800字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哲思录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在这么短短一篇读后感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吧!你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2000字


摘下手表的这一刻,我坐在寝室,除我之外,再无一人。安静地聆听自己与心灵的对话,世界忽然如此温柔。

题记

人生的每一时刻,我都希望心中有一座坐标系。它高傲地屹立在心湖中央,指引我生命的航船驶向前方。生命的航道九曲回环,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或许暗藏着风云涌动。生活逼迫人思考,困境激励人成长,挫折拷打着年轻的信仰。似水年华里,我们都躲不开生命理想的追问。

你是否整日形色匆忙却碌碌无为,你是否为生活奔波却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你是否始终葆有火热的希望,哪怕承认失败、独自彷徨、接受孤独,乃至于忍受绝望?

这就是生命理想的追问,这就是灵魂惊心的呐喊,这就是心灵真实的诉求。

身处弱冠年华,命运好似有意煎熬年轻的心,偶尔让人踌躇满志,偶尔却让人万念俱灰。一颗奋斗的心难以平静,它既勇敢坚强,又百孔千疮。青春的岁月里,内心深处应住着四个人,其中两个是你含辛茹苦的父母,其中一个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姑娘,另外一个,当是能教诲你、渡你苦海慈航的老师。

现在的我,已经把周国平当成了住在心中的老师。他不曾教过我一堂课,不曾授过我一册书。我也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没有见过他一面,更不关注他的微博,不追逐他的脚步。如果有朝一日他从我身旁匆匆走过,我的心灵可能会一阵乱颤,可小鹿乱撞之后,我依旧不知道从我身旁掠过的这个男人,竟然是洗涤我生命纯度的源泉。好像在这个世界上,他与我无关,可我知道,他离我近得再也不能更近了这是一个男孩对一个男人虔诚的仰望,这是一个男人启迪一个男孩,赠予他驱散心灵阴霾的光芒。

一个人文化修养如何精深,不应该看他的学历,而应该看他的谈吐。一个人有没有阅读的品位,不应该看他藏书的数目,而应该看他枕边的读物。枕边无书的人生活没有情趣,枕边无好书的人情趣难见高雅。枕边有一本好书,深夜随手可触,漫长的漆黑的孤独的长夜,人总不至于被高尚的心灵所遗弃。至少,他可以分明感受到,在古今中外的黄卷青灯中,无数伟大的灵魂在坚守着人类的信仰。他们的忠诚,远胜于葛朗台对金钱的执着他们在为人类的原恶忏悔,他们在为人类的欲望赎罪。

我的枕边,近三个月,都安放着周国平撰写的《人生哲思录》。睡前翻翻这本书,醒后常常看上几段,怡然之至,乐此不疲,心灵也受到极大的宽慰。放在枕边的书,既无须拿来向人炫耀自己的才学之高,也无须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便也看得意之所及,随性之至。有时候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像个趾高气昂的将军;有时候推敲揣度、字字深思,似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然而,每次合上书页,便好似满腔清气盈体、精神抖擞,人生的旅途似乎也愈见明晰、愈见开阔。

这个时代愈趋浮华,世界聒噪得不愿安静。世俗的空间避不开叽叽喳喳的喧闹,心灵的窗户便掩得更加严严实实。思想挣脱不开枷锁,生活呼吸不到自由,心灵便时而感到惊慌的局促,时而感到落寞的寂寥。好在,我的枕边还躺着周国平的书籍,我的脑海还珍藏着他对我生活的启示,流动着我对他言语的思考。

金庸先生在小说《神雕侠侣》中曾有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年少时读来不甚了了,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深感这轻描淡写的一句,竟道破了生命的真谛。当抑郁积胸、无从发泄却又无可遏止之时,只得嗟叹身如飞絮,命似琴弦。这个时候,不妨沉下心来,读读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看看哲人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听听思考者对生命理想的追问,往往有助于我们聆听心籁,拜访自由。或许,并非人人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但是这丝毫阻止不了我们追求睿智生活的脚步。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瞬时的晴天霹雳让人无法接受之时,在压抑痛苦、困顿迷惘中,我摸寻到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本质绝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当人生得意,意气风发之际,在顺风顺水的生命之河里,我不经意邂逅了这样一股清流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当异乡求学,深感寂寞,无处话凄凉之时,在冷寂的秋风中,我因缘际会般拾起了这样一枚枫叶靠内心的力量战胜寂寞的人,必是诗人和哲学家;当少年萌动,情窦初开的青涩年华,这样一句温柔的提醒霎时温暖了我不知所措的心灵到世上来一趟,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所陶醉,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又匆匆离去,把一点迷惘留在世上。

这就是周国平,这就是《人生哲思录》中启迪生活的智慧。这种处世的高明来得如此清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言语算不上锐利,但在韬光养晦的世事感悟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不着痕迹,不露锋芒,却含蕴着一股透人心脾的力量。这股力量仿佛挟带人生大困惑与大情怀而同来,处处动人心魄,却又似乎只是松间的一缕月光或石上的一溪清泉,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似懂非懂,捉摸不透。

周国平说,我是一个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但愿,我们都能拥有如此坦荡的情怀,从容笑对生命理想的追问。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500字(3)篇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500字 第(1)篇

1)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

2)很多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其中谈读书和写作,安静和人性,这些内容都很好。

3)文章简洁,凝练,文笔相当好。周国平老师是哲学家,看他写的文章,带给读者思考。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的书籍,是周国平老师《人生哲思录》,该书是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比较适合第一次接触哲思概念的爱好者,本书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个方面,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阅读此书是比较愉悦的精神享受,作者会把你平时在生活中思考的疑难而不得解的问题,通过他凝练的文章,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作者本身对生活深思熟虑的感悟写出来,给人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步步去解决自己的困惑,通过阅读哲学家的书籍,对我们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有话可说。在生活和经历中去思考,这并不是难事。

读《安静》一文中,有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和老子主张的“守静笃”很像的言论。

我自己很喜欢“安静”这个词,相信安静的力量,林清玄也说过,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可是在这个变化更替的快时代,想要真正的安静很难,只有在认真生活工作之余保持这份本真的心态,很多时候一个安静的人并不被大家看好,都习惯了热闹的生活,当然也喜欢活泼的人儿。我自己二十几岁,对青春有很多疑惑和思考,身边同龄的人很少有人追求本真的生活,逐渐在社会上历练的这几年接受了一些世俗的观念,比如:利益的驱动;物质的诱惑;贫富差异之后的随波逐流等等。

我们很难再真实面对自己,也不会花费时间去倾听心灵本真的呼唤,身边有真实的案例,有同事为了名利场上的职位薪资明争暗斗;有女生为了金钱而走上了一条容易成功而不可回头的不归路;还有女生会放弃明明相爱的人,选择一位没有感情而有金钱的人;更有甚者男生为了少奋斗几年,同样会选择一位并不真爱而有钱的女人。

安静的状态,是让我们在红尘俗世中摸爬滚打之后依然保持一颗本真的心,守护心灵的简单纯真,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好比一朵花,懂得给自己储蓄力量,使自己饱满,然后爆破,犹如阳光在清晨穿破乌云。

花开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完成,如同我们永远追求自我的完成。这就是安静,也是觉醒的力量。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500字 第(2)篇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推荐我喜欢的作家作品,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出生寒门,还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柔软,纸张的触摸感带来安静的思考。传统阅读方式更能养成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微信等社交媒体引领的阅读是浅阅读,读者还得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才能寻求并转变适合自己有用的东西。

作品简介:

周国平老师《人生哲思录》,该书是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比较适合第一次接触哲思概念的爱好者。

本书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个方面,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阅读此书是比较愉悦的精神享受,作者会把你平时在生活中思考的疑难而不得解的问题,通过他凝练的文章,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作者本身对生活深思熟虑的感悟写出来,给人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很多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其中谈读书和写作,安静和人性,这些内容都很好。文章简洁,凝练,文笔相当好。周国平老师是哲学家,看他写的文章,带给读者思考。

推荐理由:

《人生哲思录》周国平擅于用文学贴近生活的方式谈哲学,书中提到的一系列思考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讨论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和精神家园四个部分,把哲学中对生命的意义、死亡和自我很多晦涩难懂的问题用信手拈来的文字表达的很清楚,把哲理融入现实生活中深受读者青睐,从他平和的文字中获取对哲思的思考,最终作为读者可以得到启迪。

把生命的意义和难题,化复杂为简单,让读者开始注重内心变化,看着自身的经历和磨难,懂得重新去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最终换来心灵的启迪,保持一颗柔软心,获得思考后的智慧,生命历练之后的美。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500字 第(3)篇

周国平老师《人生哲思录》,该书是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比较适合第一次接触哲思概念的爱好者。

本书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个方面,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阅读此书是比较愉悦的精神享受,作者会把你平时在生活中思考的疑难而不得解的问题,通过他凝练的文章,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作者本身对生活深思熟虑的感悟写出来,给人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很多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其中谈读书和写作,安静和人性,这些内容都很好。文章简洁,凝练,文笔相当好。周国平老师是哲学家,看他写的文章,带给读者思考。

推荐理由:

《人生哲思录》周国平擅于用文学贴近生活的方式谈哲学,书中提到的一系列思考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讨论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和精神家园四个部分,把哲学中对生命的意义、死亡和自我很多晦涩难懂的问题用信手拈来的文字表达的很清楚,把哲理融入现实生活中深受读者青睐,从他平和的文字中获取对哲思的思考,最终作为读者可以得到启迪。

把生命的意义和难题,化复杂为简单,让读者开始注重内心变化,看着自身的经历和磨难,懂得重新去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最终换来心灵的启迪,保持一颗柔软心,获得思考后的智慧,生命历练之后的美。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廉政哲思录,读后感


篇一: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在这么短短一篇读后感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

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吧!你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篇二: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在这么短短一篇读后感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

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篇三: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

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就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要有从容的心境。大学时期是我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大学培养的就是我们读书的习惯和无师自通的能力。同时读书也提高了我们的觉悟,进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学读书的多少决定我们以后发展潜力的大小。读的书越多我们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为我们有厚度,这个文化底蕴的厚度,也决定了我们发展潜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诉你———世界,我追求过,奋斗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沉思录》读后感:人生便是朝生暮死


《沉思录》读后感:人生便是朝生暮死

世界上很多哲学家在不间断地探讨人生问题,人活着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答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好像是一个自然规律,毕竟人与动物有区别,人是有思想的,有的人为了信仰和事业甚至为了爱情,不惜生命,也有人苟且偷生,一辈子混日子。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说过一句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这句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群思想。今天的文明社会,很多人信仰宗教,把生命和希望寄托在神灵、上帝和佛祖上,验证了命与天的关联。2000年前一位叫马可奥勒留的古罗马皇帝,在戎马生涯中记录了一本《沉思录》。他崇拜神明,但在生与死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看法,他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他竭力用自己的语言试图解答人活着为什么生命究竟有无意义这些问题。这位帝王的思想对于现代人和未来的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样会令后人景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思索和寻找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答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是微观物资自然结合演化的结果,它经历了复杂的结合过程和时间考验,也可以这样认为人从自然中来,最后回到自然中去。《沉思录》作者认为:人生也是这样啊,昨天或前天你出生时从宇宙那里得到呼吸的本领,有朝一日你又要将它还回去人,从哪里得来的,便还到哪里去。这个观点实际是人们对人生的一个基本认识。有了这个认识你就不会惧怕死亡。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他自己并不知道是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他是一块多余的石头,最初由一僧一道带来,最后又由一僧一道带走。单从故事表面上看觉得荒诞无稽,但它揭示了人从哪里来还得到哪里去深邃的哲学道理。

人生是一场战争,一段旅途。自然界里昆虫,出世以来就靠自己觅食,它的母亲只是提供了一个有食源的环境,能否生存全靠自己去努力。人比动物要优越得多,在幼年、少年完全由父母精心照顾,但仍然避免不了疾病的侵袭。人的一生除了要与疾病磨合外,还要与自然灾害相斗,与人相斗也是常事,特别是踏入社会后会遭遇各种风险,甚至会遇到恶人的伤害。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叙述了生物界必得进行生存斗争而不免遭遇重大的死亡。这是一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者生存。生活的艺术与其说像是跳舞,不如说更像角力,因为人生不可预见,必须牢牢地站稳脚跟,准备应付四面八方的攻击。因此,从广义上讲人生确实是一场战争。人生也是一段旅途,人生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就像行路一样,有时很顺利,有时也很艰难,当你即将走完人生时,你会感叹:人的生命如此短暂。

人生便是朝生暮死这个论点是对生命过程的高度慨括。人生是何等短促,何等卑微,昨天像是一滩黏液,明天也不过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尘。生死之间不过一线之隔。死和生一样,都源于自然的奥妙。人的生命与生物界一样是有限的,一切源于自然的一种转换,终究会走向死亡,生命像割刈成熟的麦穗,这一批长出来,那一批倒下了。人一出世,就一天天向坟墓靠近,虽然有过它的旺盛期,但很快就会衰退直至死亡。美国的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有一句名言记住,你即将死去,这是在告诫人们,生命是暂短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随你的心灵和直觉,也正是生命意义所在。

死后最长久的名声微不足道所谓的名垂千古是什么呢?只是虚无罢了。很多人在人生中追求名利,总想留下痕迹和渴望美名,没有想到人死了什么也带不去,即使留下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逐渐淡忘。《沉思录》中关于名声有很多叙述,作者认为追求名声是不明智的,他既对自己要求,也是对世人告诫:无论如何要谨记:你和别人都会很快死去,不久之后你们的名字也将被后人忘记。中国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一句名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三国时期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不看淡名利,人就会失去志向。人生在世不可为名利和名声困惑,尽管你在世的时候名声大噪,死后也会被人遗忘。名利也是一样,生前获得了巨大财富,死后你却享受不了,即使几代亲属继承,最后也将散尽。人活在世界上,应该努力去探求生活的意义。

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好人做一个朴实、谦虚的人。一位古代的皇帝的思想境界超过了现代受过教育的人,他努力从哲学中去寻求生命的意义,他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生活中点滴做起,他从他身边人和亲属中学习别人长处和优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吧:朴素。善良、严肃、高尚、不做作、爱正义、敬神明、温柔可亲、恪尽职守。当他把生死看透后,并没有消极对待现实,而是在尽自己的责任,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抓紧时间奔向自己的目标。若要使品德臻于完善,就要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末日,既不放纵情感,也不麻木不仁,或者显得虚伪。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我自己一定要做个好人他就像一块裴翠,始终保持着天生的光彩。

读完了《沉思录》,深感人生短暂。如果始终选择在无意义的生活之中就犹如一具僵尸。其实在生命未结束时有很多事情值得人们寻求,追求更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要用尽自己的才华多创造一点美。无论结果如何,你努力了,你没有浪费时间。人生要像一盏灯一样,不到熄灭就不会失去光芒。

记住马可奥勒留留下的一句话吧:好好把握那只属于你的生活,也就是你现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能平静、安详地度过你的余生,成为一个与你内在的神明和谐一致的人。

读后感1500字《哲思》


有人说,女人要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男人才能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才能幸福。遇上好的书,我们的灵魂才能如沐春风;遇上好的书,我们的思想才端正无邪;遇上好的书,我们的行动才能端庄文明。

真的,我成为了幸福之人。我拥有一段我将要和大家分享的持续了快三年的恋情。

高二的某个阴天,我在朋友的课桌上碰见了它,并且对它一见钟情!不早不晚,就在对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它!不早,是因为它在我十六岁那个情窦初开之时出现在我生命里;不晚,是因为它在我愁绪连天之时及时挽救了我。这个相遇,就像当我在大雨中被淋得狼狈,被淋得无助时,一位绅士撑着伞走到蜷缩在屋檐下的我的面前,我抬起头就看到了并打心里喜欢上了他那样浪漫!

于是,我很快和它开始了第一个约会。要是平时,在蓝天白云的相陪之下我是不会想太多的,就不需要写日记来剪愁绪,理乱思的,因为我觉得好时光与其花在发呆或者想东西上不如用来认真学习。但为了它,我破例了,我偏要选择个风和日丽的好时间,用欣赏帅哥的花痴和他约会了。很奢侈,但不可惜。而且,学着宋慧乔美女的优雅,我泡上了茗茶戴上了放着纯音乐的耳机,然后捧着它看了一上午。最后,在他的催促下才合上它,轻吻了它一下。不记得那时具体看了什么,但我知道我看得津津有味看得从此爱不释手!

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在树荫下,在草坪上,甚至在课堂上都试过和它人约黄昏后!

经过和它的一次次接触,我潜移默化地变化了。因为它的 对家人好一点,因为下一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我不再向家人大吵大闹 ;因为它的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一辈子不长,我不再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 因为它的 重要的人越来越少,重要的人越来越重要 ,我不再为与朋友的别扭而耿耿于怀;因为它的不要我的不要,不爱我的不爱,把灯关上连背影也不会存在,我不再颓废于自己的暗恋之中。因为它,我不用听座谈会也可以向一位位高考状元取经;因为它,我不用看《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领略一位位明星的风采;因为它,我不用打开优酷都可以品味一部部电影的内涵。

因为它,我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付出的只是两支雪糕的钱而已。

也许原本代替它的可以是一样脍炙人口的《意林》或者是《青年文摘》,但我偏偏选择了它。也许就是缘分吧,在我需要时出现的是它。就像偏偏梁山伯爱上祝英台罗密欧爱上朱丽叶那样吧。

但刚上大学那段时间我和它走散了。心里想着它,但就是无法找到它。书店里找遍了,报刊亭里问过了,图书馆里翻遍了,都没有。我急了,急到晚上做梦说家里收藏的那部分被妈妈当垃圾卖了。我醒了,第二天却幸运地得知可以提议图书馆订阅。就这样,我与哲思的情缘得到了再续。并且,当我发现我每次看它它都会比上一次褶皱一点时,我很高兴,它在这里也受欢迎了!翻着它,我的心灵就像找到了归宿,郁闷之情不治而癒。那种不亚于渔夫发现桃花源的豁然开朗之情又回来了。这种有点像失而复得的心情,让我更珍惜它了。自己也更成熟了。因为经过这次,我改掉了借书不看书的坏习惯,知道了装进脑海的知识才算是自己的。也因为它又改进版面了,我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像它那样与时俱进积极向上!

书不在多,有精则灵。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不会博览群书,但我会读精一本好书。而这本书,就叫《哲思》。只要相信就会看到幸福的绿光。我相信《哲思》将是我的终身伴侣,时间会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哲思》,这个是我对你的约定,不仅仅是约会了。你会继续躺在我枕头下,你会继续是哄我入睡摇篮曲,你会继续是我写作的素材,你会继续是我安慰别人的良药!

读《讲真话人生箴言录》有感


读《讲真话人生箴言录》有感

王雪晴

《讲真话 人生箴言录》是一本讲真话的人生大书,它将季老先生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华汇聚一堂,字字珠玑,让人读来如沧海拾贝之感。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混乱,文章都是一个一个回忆性的小片段,就像是一位老者和我们拉家常。听着听着,就被他朴实而真诚的话语所打动。"不完满才是人生。""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怀旧能净化我们的心灵。""青年学生就是我的药石。"

这本书是先生百年人生的体会,是学问与人生融为一体的完美结合。为了更好的汲取书中的养分,我读了第二遍。

本书第一部分是人生卷?自我记述,第二部分是世相卷?观察与批评,第三部分是学问卷。季老先生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像我这样的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我们糊里糊涂的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登上耄耋。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季老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情是第一位的。用真挚的感情待人。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爱国爱人类之情,都是如此充沛。 季老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中写到,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旁。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我们要多陪陪老人,不要总是用钱、物品代替一切,陪他们唠唠嗑,陪他们旅游,陪他们散步,给老人做饭吃,听听他们最近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多和他们有精神方面的交流。用心对待父母,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应到你身上。

季老对青年人特别关心,他告诉青年人时间是毫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是可贵的。我希望真正能够仔仔细细地过,认认真真地过,细细品味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认为每一分每一秒钟都不"寻常".青年人要有归零的心态,就像得了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不管是冠军或金牌多么灿烂辉煌,一旦到手,即成过去,从现在起又要从零开始。不要做自命天才的人,多包容别人,容忍是一种美德,谈恋爱千万别浪费太多的时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敢讲真话,讲真话也是看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往往由于不能讲真话,用真话交心,互相猜疑,产生矛盾,最后矛盾扩大,弄得朋友远离,夫妻分离,兄弟反目,这样的事我们还见的少吗?从青年时,我们就有敢讲真话的魄力,季老曾说过,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从他的文字里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一点。他在病榻上的札记,更是字字发自肺腑,令人动容。

在世相卷?观察与批评中,季老写到"文化革命"长达十年,对于这一场所谓"革命"的评价,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心中都是有数的,它让我们伟大又有智慧的民族,一时失去了理智,好像是无端着了魔,这种耻辱永远是磨灭不掉的。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出来,他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常在这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他会告诉我们,什么事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绝对没有任何坏处。

若干年来,季老有一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他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他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他笔下的牡丹、美人松、海棠、荷花、二月兰都有了思想,美人松既刚劲,又柔弱;既挺拔,又婀娜,简直是个天上神话,是童话中的侠女。荷花是怎样在深水淤泥里走动呢?不到几天的功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认识了季老的咪咪二世,我都有想收养一只猫咪的冲动了。人与自然应该浑然一体,人与鸟兽应该和睦相处,相向无猜,谁也离不开谁,谁都在大自然中有生存的权力。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不管人类,还是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我们都应该会欣赏,有权利去欣赏。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又以后者为主。所以我们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多读书,以书为友,去寻找书中的智慧吧!

季老先生真诚、纯粹、坦荡,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他,人虽远去,精神永存。

出自记忆角落微信公众平台

读《鞋狗》有感:创业启示录,人生教科书


创业启示录,人生教科书

——读《鞋狗》有感

曹定

每晚睡前阅读耐克联合创始人菲尔·奈特的自传《鞋狗》是一次心灵浮潜。尽管名人自传也读过不少,这也不是一部最新的热销书,但这本书深深触及了我的内心,激发我再次愿意挤出睡前零散时间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这本自传写得真切自如,极少吹嘘自捧,更多的是反思,情节起伏跌宕,内容发人深省,语言老练幽默。也许创业者和商界精英是最佳读者——本书译者毛大庆先生想必就是深受感慨才愿投入宝贵时间担当重任,但我觉得奈特的传奇经历,不仅是一篇创业者的启示录,也是一本普罗大众思考人生意义的教科书。

这本书在当年出版后,比尔·盖茨在Gates Notes网站发表了书评。我写书评肯定拼不过他,而且对书的本身和奈特的溢美之词很多人已经说得够多了,所以我侧重分享书中的内容引发我的三点感悟。

在分享之前,先斗胆班门弄斧一下。我第一眼读到本书的中文书名《鞋狗》,心生蹊跷,因为在我中文的学习字典,"狗"字好像没有什么褒义的用法。原著中作者多次提及某某人是Shoe Dog,咨询了一位哈佛毕业的老美,原来Dog 这里是指的那些行家里手,他说我就是Marketing Dog(但我一时很难接受"市场营销狗"的称呼)。结合全书的意境,我想书名应该叫做《匠鞋人》更贴切。尽管,中文版的书做了很好的篇章标题,我建议有一定英文基础的读者还是尽量选择阅读英文原著。(留言后可借阅)

思考一:创业和疯狂

在当下,很多人都把创业与创新甚至疯狂关联起来。创业很多来自疯狂的想法吗?创业成功的人必定有一段疯狂的经历吗?我看完奈特的故事,感觉疯狂的想法其实是一种基于理性的远见,疯狂并不是想法本身荒谬,而是在当时的自身条件下,暂时很难实现而已。

奈特的创业源自自己的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要去日本的制鞋公司推销他的斯坦福商学院的毕业论文——一篇论述日本品牌的运动鞋可能会像日本相机对抗德国相机一样,抗衡被德国阿迪达斯品牌主导的美国市场。他希望成为日本运动鞋进入美国市场的代理。其实,这并非一个石破天惊的创想——这和柳传志他们当年代理IBM电脑如出一辙。但要实现这个想法,对于奈特当时自身的条件来说的确是"疯狂的想法".

我观察到一些创业者的疯狂,是基于一厢情愿的狂热的想法,是盲目的跟风,而奈特的想法源自一篇斯坦福毕业论文的精华,只不过相对于他的家境和当时日美关系的水平来说,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第一次出国,要去谈判代理日本鞋类品牌进入美国,的确是一笔大赌注。

我原以为奈特在拿到日本"鬼冢虎"代理后,会像现在很多创业的人一样放弃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但让我惊讶地是,他竟然一边在会计事务所工作,一边做进口鞋的创业,直到业务量达到不得不依靠团队来支撑的程度。这让我想起亚马逊的创始人索贝斯,也是在其创业初期,并没有完全放弃现有工作,抛家舍业,而是在业务相对成熟后,才全情投入。

所以,我认为,理性才是创业的基石。头脑发热,孤注一掷地依靠"疯狂的想法"去创业,九死一生。

思考二:价值和价值观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以金钱为标的的价格作为衡量价值的基准。抛开人情关系因素,如果你为一个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创造了多少价值,就会得到多少物质的汇报。而当我读到耐克至今沿用的logo竟然出自一位研究生学生之手,而且奈特只花了35美元就买下了这个设计时,我不禁感叹价值显然不能用量化的历史价格去评判。就像教师的价值怎能以工资去评判?

用什么去评判价值,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奈特的价值观很少被量化的物质重要性所影响,这也是他创业初期长期保持极低的现金流,且不愿上市,不愿早日致富,而绝不丧失对产品和企业文化的掌控。在商业上的价值观上,我更欣赏奈特,产品和企业文化才是根本核心,短期的销量和盈利并不能作为重要考量。所以,在70年代,奈特就能做出召回问题产品的举措。而在企业文化方面,耐克的半年度核心高层会议叫做"Buttface"尤为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场"没有哪个观点是神圣不可驳斥的,没有哪个人是不能随便挖苦的"的会议。这类会议用奈特的话来说,也体现着耐克企业的精神Spirit、使命Mission和气质Ethos.

奈特自己也承认,企业的成功必定有幸运的成分。好几次耐克度过了资金链断裂或面临致命的法律诉讼危机,都有幸运的成分在内。但我很同意奈特的观点,人越努力,越坚持,他的幸运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些年在职场的跌宕起伏,我对此深有感悟。

思考三:遗憾和遗愿

在整本书的最后一章,奈特给自己列了这么多年里的一张"遗憾清单",语言中伤他人,某些年份的大量裁员等等,但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能够多陪陪英年意外早逝的儿子。其实奈特还是一位给儿子读睡前故事的爸爸,这个陪伴标准已经很不错了。对于亲人的陪伴,尤其是陪伴孩子的遗憾我也经常听到,不仅在那些"空中飞人"的高管和企业家中,在工薪阶层中也比较普遍。但陪伴的价值是最容易被稀释,省略和低估的。如果你被要求支付一个月的薪水,一年只能一次,来陪伴你需要陪伴的人30分钟,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遗憾有时是错失了难得的机会,而有时是失去了最寻常的经历。

为了不留遗憾,到了临终或老年时,便会想到遗愿。而《遗愿清单》是奈特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在书中的结束部分多次提及。奈特说了自己没有太多的遗愿,最主要的还是教育和医疗方面,这和巴菲特与盖茨,包括刚刚宣布退休的李嘉诚一样。而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无法去依靠积累的财富去做这类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类健康的大事业,那我是否也思考过遗愿清单呢?是否只有到了临终或年老的时候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呢?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说过的话:如果你活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做的事基本就不会错了。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尽管很难坚持每天去想这个念头,但过段时间,放空脑子想想,还是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的。想这个问题,不是假设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是真正去seeking the calling,寻找心声。我对此迷茫过,但随着阅历和学习的深入,我感觉我已接近找到自己的心声。追随自己的心声,便会有了真正的遗愿清单,完成那些真正的遗愿清单,也就实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沉思录读后感1300字: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家宝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自我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查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每个人都向往和谐完美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己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贴合人的本性。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才会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犹如礼貌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事虽小,但好处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还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再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应先要检讨自己的对与错,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构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用心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才不再孤单寂寞。

不因他人变得平庸_读《哲思》有感600字


每个人都是闪耀着光芒的星星,不要让别人使自己变得暗淡无光。

题记

我们这一生一直都在被一些整齐划一的要求胁迫着说一样的话,走着一样的路,直到没有思考,把自己所有的特点变得平淡无奇。想想,那还不如直面利刃,让自己一直有着个性特点。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因为学校没有提前请到专业的英语老师,就让原先教语文数学的老师自学,然后教学生,所以那个班的英语一直有着浓重的乡土英语味儿。只有一个女孩儿非要读的和老师不一样,老师让她改正,他还委屈的为自己辩解,说自己的读音才是正宗的读音。因此,她被老师们贴上了不知错不改和自高自大等一系列标签。直到她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同学聚会上才知道,因为英语老师教的读音有误,很多人在与他人英语交流的时候都遇到了尴尬。此时,这个女孩儿才惊觉,原来让自己摆脱平庸的是因为当初的坚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怕自己变成大家眼中的异类,因为他人的一句话我们开始尽力的改变自己,当他人指出我们的个性时,心魔总会让自己不知不觉的后退,我们生怕别人讨厌自己。可就算我们做得特别完美,活得人畜无害也会有人在你的身后指指点点。所以,我们自认为完美便够了,相信自己是一颗闪耀着光辉的星星,那便是最好的了。如果自己因旁人而变得平庸,只能说自己太失败了,因为别人的指点就像黑洞,让你填不满的,无论你改变多少,哪怕你泯然众人,也会被他人指指点点!

没有人会为你的平庸买单,到时你能靠的只有你自己,而且自己为什么要因为他人的评头论足而变得平庸无比?人如果要为了表演失去了原来的自己的特点,那就生活的平淡无奇了。

不因旁人,变得平庸。

只做自己,绽放光彩!

相信《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人生哲思录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