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与观后感范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范文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范文。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思辨与立场》读后感范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在生活中我们会需要用到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怎样在面临复杂形势的时候获取足够信息来做出最佳选择?怎样不被他人所欺骗?怎样不被自己欺骗?怎样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与方法?

2.书中提到了要对自己的思维提出一系列质疑,下面进入自问自答环节

你对自己的思维了解多少? 回答:我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然后会在这些我已经认定的标准之上再进行合理的逻辑演绎与推理。打个比方,我觉得社会运行的标准就应该是帕森斯所提出来的社会四要素的评判标准,所以我就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我所看见的所有社会问题,而且我得出的结论都是在严格合理的逻辑推理之上的,这些逻辑过程都是可以被我自己所感知察觉的,所以我认为我是知道自己的思维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些标准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自己所思考的,所以我自我感受我的思维地基是不稳固的。

你曾研究过自己的思维吗? 回答:思维的具体方式和具体技巧我从没去研究过,我都是直接使用这一工具,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一工具的确是有很多问题。之前习惯于张口就来,说结论不靠证据,然后被室友怼的体无完肤,所以目前反而我也变成了一个非常严苛的人,反事先问百度,或者说自己亲自去计算查证,才敢谨慎的得出结论。当然,思维上想当然的错误只是缺陷的其中之一,我觉得我的思维过程还能进一步优化提高,思维方法还能改善。

你都具备哪些有关思维的知识? 回答:对于头脑中心智过程的来历,我以前读《心理学与生活》的时候,知道了人脑的思维会经历感觉、知觉、认知,再到推理这个阶段,但是我学习过程中对于这些概念(之后会谈谈对与概念的清晰认知的重要性),没有理清楚,只知道是这么个过程,所以只能似是而非的给出一些评价。

如何分析、评估、重组个人思维? 回答:这几个动词的实际概念我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作答。

思维质量如何评判,标准是什么? 回答:我个人平常没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蜗居的思维质量与我掌握的知识和我掌握的技巧是有很大关系的,在正确的思维基础上推演,利用正确的思维逻辑,才能得出高质量的思维,这个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联系。

有没有掌控过思维? 回答:当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地情绪,将其往理智上引导地时候,我觉得我是控制了自己地思维的。

3.为自己列出一份思维问题清单,从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因素两个方面来写。

我的思维根基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是不稳固的也是坍塌过的,但是我在那次思维坍塌后并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因为懒惰而没有推到自己思维的根基,重新从概念学习起,一个一个概念的,重新厘清。

思维的逻辑不够严密,我还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逻辑学,只是知道有几种逻辑错误仅此而已,作为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一定要去学习逻辑。

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却想不到还可能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我自己不知道这个问题,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之后再来填这个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思辨与立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思辨与立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早上听了一本书,书里有句话这样说,如果你在任何时候感受到负面情绪,请相信一定是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一直在反思,我最近的负面情绪怎么能减缓一点,刚刚又把这本书听了一遍,记下如下笔记,与君共勉!

书的名字叫《思辨与立场》,作者从批判性思维写起,那么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生而为人就存在一种天然的文化遮蔽性,从而失去了一种公正性,即同一件事情对他人和对自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批判性思维应该是在任何情境当中都可以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

那么思维到底分为哪几个层级:

No.1较低层次的思维:只依靠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反省;

No.2思维的高级层次:有比较高的技能水平,但是缺乏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可以选择性反思,往往存在自我蒙蔽性。在对待别人的事情通常特别讲究逻辑、公正;但是对待自己的时候就会找各种理由讲自己是不一样的;

No.3思维的最高层次:如果自己做错事会公开,即反省外显化,具有最高水平的技能和一贯的公平合理,这才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认知谦逊:需要承认自己是无知的,避免认知自负;

认知勇气:要挑战自己原有的信念,避免认知怯懦;

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减少自我中心性;

认知一致:自己和别人持相同的标准,避免认知虚伪性;

认知坚毅:面对复杂性和沮丧感时,要有勇气去消除,避免认知惰性;

依赖推理:遵从证据和推理的指引;

思维自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不要依赖任何一个人;

这就要求我们监控自我中心主义,对公平性做出评判,就可以逐渐走出自我蒙蔽者的套路,反思性往往和受教育程度无关。

思维的要素:

目的、观点、概念、关键问题、信息、推断、有假定和前提、意涵;

思维应该具备的标准:

即我们在讨论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

清晰性:你能详细阐述吗?你能阐释你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精确度:我们能如何检查这些东西?我们能如何找出这些是否正确?我们能如何澄清或检验这些事?

关联性(不因人废言,亦不因言废人):那些事情和这些问题如何关联在一起?那些事情对问题有什么影响?那些问题怎样才能在我们发议题上有所帮助?

准确度(真实性):你能否更具体一些?你能否给我进一步的细节?你能否更准确一些?

深度(深入心理、生理等方面):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变成了难题?这个问题的某些复杂性是什么?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些困难是什么?

广度(避免狭隘性思考方式,要深远考虑):我们是否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我们是否需要另一种方式考察它?

逻辑性(思维要相互支持):所有这些放在一起讲的通吗?这一节和后一节可以衔接吗?你所说的与相关的证据相吻合吗?

公平性:在这个情境中,我的思维公正吗?我的假设获得证据支持了吗?在给定的情境中,我的目的公平吗?

重要性和非重点:这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吗?这是需要聚焦的中心思想吗?这些事情之间哪些是最重要的?

不同时代的书都可以看看,因为不同时代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说了要避免中心主义,究竟中心主义又分为什么?

自我中心主义:

“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最大的理由是,人人都要面对现实,公平性不重要,不需要考虑别人,除非被迫。按照“丛林法则”做事。

“失败的”自我中心主义,最大的特点是顾影自怜,不断抱怨,经常对自己施加不必要的伤害。

《儿童立场》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那什么是儿童立场?所谓儿童立场,就是儿童教育过程要从儿童视角出发,研究儿童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之所为。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www.dhb100.com

教育有自己的立场,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作为一个成人,怎样才能站在儿童立场里?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的小男孩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觉得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不安。于是,妈妈急忙带着孩子回家。故事中的这位妈妈如果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害怕什么,这位妈妈如果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有着如此的不同。这就是视角的不同,立场的不同,当然不单是身高差距这一物理现象,而是心理上的视角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做所为与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想让他往西去,他偏要朝东走,于是我们埋怨、责怪学生。其实,距离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学生太远,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里,甚至说没有看到儿童!就像书中多次提到的卢森堡的批评:“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的撞到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撞到儿童,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儿童在哪里,没有站在儿童立场上。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站在儿童立场里,用儿童的视角来接近学生,走进学生,让他们感到尊重,哪怕面对的是学生的错误,甚至是有些幼稚、荒唐的言行举止!那么就让我们蹲下来,“放下身段”有意和儿童变得一样高,当我们和学生一般高时,我们就能读懂他的语言,读懂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更容易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甚至说把自己也看做是一个儿童,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与学生融为一体。

心中始终装着儿童,便能真正发现儿童,拥有儿童的视角。树立“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倾听教育的可能性的召唤,从清纯的童心中发现阳光、友情、美好以及幸福,进而促使儿童成就想象之外的可能。

假期里酣畅淋漓读了好几本书,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早有耳闻,借着假期的作业与书籍相遇,使任务也变得充满了期待。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www.dhb100.com/

成老师了解儿童,执着于儿童的教育。读文的过程漫长,但是我有好几次被文字瞬间捉住心房,伸出浅浅淡淡的思虑。作为一线教师,作为离儿童最近的专业指导者,我们却被各种思潮声音大环境所裹挟,眼中的儿童,也似乎隐隐淡淡模糊起来。

成老师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想,这真的好难。疫情期间,我每天守着自己的小阳台,静心浇灌着那几株月季花。我买来肥料和农药,小心地侍候那些待放的蓓蕾。月季花在春光中开得娇艳,我望着那些幽幽暗暗的花枝出神:人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却比老师幸运许多。植物的种子是一早就明了的,而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哪一颗种子,老师和父母确是无法做判断的!

纪伯伦在诗中写到: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守,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给他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你无从闯入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尊重孩子一切的未知性,不以自己的期望和对于世界的想象去“打造”孩子,这是多么重要的认知!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星空下他选择的路途吧。我身处的启蒙教育,是带着孩子见识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领略那一颗让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励他踮起脚尖伸手够一够,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奋他们每一个独特的选择,如此而已。

想到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子,数学不好,语文也一般。可是她总是无比骄傲自己能做的一手美味的甜品早餐。孩子每次在日记里洋洋洒洒七八百字,全是细碎的叙述如何把甜品做到极致美味。这样的烹饪日记记录了好几个月,孩子没有一次倦怠,反而乐在其中。那些整齐的方块字仿佛是她雀跃在厨房里的身影,那是生命萌发的美好,作为老师的我,如果看不见,那是多么的遗憾!

最近电影院在回放老片子,我一个人窝在硕大的屏幕前,将《幸福来敲门》又看了一次。加德纳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纵使人生窘迫如斯,他依然能抱着孩子开松弛的玩笑,给孩子一个个安全感十足的夜晚。如此,最令我动容的台词,他对儿子说“对于梦想,任何人都不能说你‘不行’,我也不例外。”

回到成老师的《儿童立场》,让孩子成为自己,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教师,要撑开大环境的偏见与纷扰,真的还是好难,但是必须撑起,待到孩子的种子生根发芽,窜入天际,我们要同他们一道手挽手享受雨露与阳光,笑着说一句:原来,这才是你。(李婷婷)

转眼,就到了小时候玛雅人谈论的最多传说的2024+年。细数一下,毕业后与儿童打交道已有两年了;提到儿童,想到了假期里阅读的《儿童立场》这本书。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m.dhb100.com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阅读视角有很多。有时候我是作为教育者在学习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时候也会让我想象成如果自己是一位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角色;有时我又感觉自己只是一个与教育他人无关的第三者,回想起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否偏向于“我”的立场。静下心来,慢慢阅读,会与作者朴实却极具道理的话语产生共鸣。整本书围绕“儿童立场”这个大主题,延伸出了丰富全面的内容,收获颇多。

整本书读完,前两辑中有些内容偏向哲学,对于经验阅历尚浅的我来说,似乎还是挺有理解难度的。“第一专业”、“可能性”这些术语,对我而言就真的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作者穿插的相关且有趣的故事却让我慢慢理解了儿童世界里文化使者的使命。其中整本书有这么几个小点挺打动我的。这本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甚至每个儿童所生活的教育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只是想让他的学生都考100分的话,那这位老师同按照模具来打造菜品的机械厨师有什么区别呢。

同时,这让我想到了我班上的一个孩子,他聪明伶俐、善于表达,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如果按照应试教育的结果论来评判他的话,他获得的100分可以证明他是优生;但按照传统意义的乖孩子标准来看待他的话,他绝对不合格。在课堂上,他从不记笔记,但是当老师讲到他未涉猎到的知识时,他会聚精会神的倾听,积极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科学小实验。其中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回去制作一辆小车,这个孩子给我、给我们都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利用编程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小车。

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不管在哪个科目上他都不记笔记,但是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想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但是有没有个例、或者能不能让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呢?难道记满笔记本的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吗?不,我觉得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主动思考才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就如书中所说“要让儿童沸腾起来,是要让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高涨起来”。

除此以外,书中提到了课本使用,作者提倡开学时可以专门提供一段学习时间让学生翻阅教材,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把握教材的整体安排。仍然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开始学习。由于我们学科的教材是循环教材,所以这让我想到了日常在课堂上碰到一些孩子问我问题的场景,由于孩子们不能将教材带回家,碰巧某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就是与下节课有关的或者班上有同学给予了回答,在这时,我总是因为担心提前“泄漏”知识导致孩子们会对下节课没有探索兴趣而简单回应“下节课,你们就知道了”,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并不是最妥帖的,可又恼于没有更好的方法。阅读完该书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赞扬会提问的孩子,给予给出答案的学生肯定,再引导孩子们了解整个单元的编排,对下节课的知识进行重新设计,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兴趣点,或许远比我简单回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小主人。

读完此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人的发展既可以规划也不可以规划,最好的发展是让自己非连续性发展。”淡化目的,淡化规划,非功利非刻意,可能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随性自由。就这样一句看似矛盾但于我而言分量极重的简单话语,同时更加点醒了我应以儿童视角看待孩子、看待教学,“随意”一点,对学生的教育也应如此。

儿童立场读后感1000字三篇(优秀范文)


儿童立场读后感大全1000字1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谁,教育是我们的工作,但教育活动中真正要被教育的对象却是学生。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不应该以我们自身发展为第一要务,而是应该以学生的成长为第一要务。不是说不去关注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学相长是必须有的,可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点应该放在孩子身上。就像是我们在种庄稼,庄稼最后的收成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最终选择,而不是说通过从事这项劳动,我们自身种庄稼的能力提升了多少作为首要目标一样。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也就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几篇文章《教室是出错的地方》、《等待是艺术也是科学》以及尝试给学生不布置作业的几篇文章,正是有了作者能够俯下身子积极关注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作者在书中好几次提到陶行知的名言。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能力需要必须走进小孩的队伍里去体验,而后才能为小孩苦,苦造福,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正是有这种教育孩子时的心态参与,才有了这本书中“儿童立场”这一个主题。

“教师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童年体验,而应当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样就会改进如今的教育行为。”当我们能够回到自己的童年,肯定不会想每次放学后都有大把的作业要去完成了,肯定也喜欢到户外去玩耍运动。这个出发点如果能够作为我们自己的从教的红线,势必会对自己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反思,会对自己布置的作业有效性进行反思,能有这种立场的老师,他的作业量和任务肯定和其他人不一样,即便是有作业他也能够去注意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出作业的最优化。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伪儿童立场”的形式去教育孩子。我们替孩子规划他们的未来,给他们安排假期的生活,给他们计划好每一步路应该怎么走,替他们考虑好每一个细节。然后让他们在我们的规划之内行走。他们有些许的自由,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自由的镣铐”还是太重了,更多的是在行使着我们大人的意志。

为孩子松绑,还得在具体措施上再去落实。就从我们身边孩子的家庭作业来看,我们也能从中有些思考。在上级要求中,对孩子布置作业需要因材施教,分层布置,这要求无疑是切合儿童实际的,但是在真正地落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业因人而异的特点不明显,会的还有再做,不会的也只能平均用来,对强化纠错方面不突出,导致课后作业的整体质量不高,时间花费了,玩耍活动的时间牺牲了,换回的知识的低效率获得有意义吗?管中窥豹,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较多的“平均用力”,这种多年前的大规模生产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有些脱节了,应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希望“儿童立场”的时代早点到来。

儿童立场读后感大全1000字2

第一次听说“儿童立场”是在重庆市教科院张咏梅老师疫情期间组织的一次线上交流活动中听到的。它和“系统思维”这个词一同出现,同等重要。

初次听到“儿童立场”的时候,我眼前出现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说孩子听得懂的话”“把自己当做孩子”。在一次次和孩子的交流中,我都努力让自己蹲下来、说慢点、说清楚,想想孩子的感受。

粗浅的理解让我觉得我一直在压制自己的“大人”人性,而并非真的懂得,直到我触摸到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开始了细微的改变。

成老说: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我认识过我的孩子们吗?好像认识了,又似乎并不认识。我知道他们的名字、性格、习惯,但似乎并不知道他们的心理、想法。他们和我,近在咫尺也远在天涯。

认识,需要注意到他们的点点滴滴,从他们的点点滴滴中可以感受属于他们的那份生命的旋律与节奏。我认识我的孩子们吗?有一部分,我是认识的。

勋哥是班上一位胖乎乎的小男生,个子高,皮肤白。勋妈常说勋哥没长醒,所以每天在学校总是这里做不好,哪里做不对,这里一脚,那里一拳。年级里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每天要处理他的事情,可不,没停过。每次有同学或者老师跟我说起勋哥时,总是义愤填膺的样子。在他们上嘴唇拍打下嘴唇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有一阵阵强烈的呼声:我要对他温柔。为什么呢?经过很多次的事件总结而来的。大部分不超过2种情况:1.我觉得有点好玩;2.他先说我,弄我;3.我忍不住了。

这三种情况的背后,其实都不具有敌对性,而是童心使然。儿童在进入学校以前,最初的性格形成于家庭教育。目前多数家庭的教育是开放式的,童心的保护程度远远超过父母这一辈。孩子生活的世界是无忧无虑的,只要不是原则或者危险事情,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遇到的是非也相对较少,自我约束能力因没有十分刻意的规范,也不强。这些都是儿童的生活。所以,我认为,站在儿童立场,第一应当是理解他们的行为,那么对很多事情的定性也就不一样了。其次是引导,引导其认识是非(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可以尝试事件还原,角色扮演(老师扮演以为孩子),显现作为学生的老师如何良性看待对方的行为,做出利好行为,改变事情结局的方式,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和老师扮演的自己的不同。

成老说,对于儿童的研究要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回到儿童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中去,回到儿童原本的一一上去,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区。

儿童最伟大之处?是的,便是儿童的可能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呵护、鼓励、激发、等待、走进……任何一种友善的关注与思考,都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坚守儿童立场。

儿童立场读后感大全1000字3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工作对象自然是儿童,所以一切工作也就站在儿童的立场开展。成尚荣在《儿童立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儿童研究应当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教育的一切研究都是以儿童研究为基底的,都要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而研究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儿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陶行知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任其像茅草那样自生自灭即为忽视。期望太切则会揠苗助长,最终可能会促其夭折。当下的教育最为极端的心理是期望太切以致揠苗助长。我所带的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有各种辅导班,其中有十几人每周上辅导班三次以上。通过聊天得知,他们对此苦不堪言,说是不喜欢上这些班,但是家长逼着学,没有办法。没有时间出去玩,甚至有的没有时间写作业。儿童白天在校学习一天,晚上还要继续学习。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实在心疼。

童年的回忆,总是离不开母校,离不开当年的教师。教师,对于学生,意味着什么?“这是个秘密。”对此,我有着深切的感悟。小时候,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想念,是那么美好。它是一个秘密,隐藏在心中,伴随着一生的回忆。班里小雪,在我心中是个小百灵,于是推荐她去做红领巾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节目播出当天,小雪悄悄告诉我:“王老师,今天中午有我的播音,希望你别布置作业。”我欣然答应,不仅如此,而且提醒全班同学认真听小雪的播音。妈妈说:“你们俩关系太好了,如此无礼的要求也能提出来。”我喜欢这种“无礼”,因为,这是她自信的表现。还有什么比自信更难能可贵的呢?记得小时候,最初学英语,一塌糊涂,不知为什么句型背不过,单词不会写······老师提问自然也就什么也不会,次数多了,惹得老师非常生气,有一天在课上批评了我,而且假装表示以后不再管我。不料这种激将法还挺管用,后来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姑姑说我“睡醒了”。感恩老师当年的批评,现在我已到了不惑之年,每每想起这件事,内心都充满感激。对老师的感恩和想念,的确是伴随一生的回忆。

爱是教育的核心,让教育在爱中行走。4月25日,我班转来一个从日本回来的小女生。由于她小学阶段一直在日本,虽然能用汉语交流,但不识字。班里几个小女生自发组成了互助小组,帮她学习,带她打饭、吃饭。甚至有的小男生也主动上前给她讲解如何记作业。爱的教育最终让学生学会爱,用爱去爱别人。

别把通向儿童世界的大门关闭。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真的应该到儿童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小若在百字作文中给艺术节排练节目的李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对李老师的思念之情。上学期,我带了一个实习生,小若也跟实习生相处很好,在百字作文中多次写她。当我在班级中读了小若写的作文后,有好几个学生为我担心:“王老师,小若这么想念实习生李老师,你会不会吃醋?会不会伤心?”哈哈,这就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当短时间相处的老师走后,学生依然记着,会想念她,说明这是个知道感恩的学生,是个有情有义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为此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吃醋?怎会不开心?

那不敲响的钟声······成尚荣老师每次去台湾大学,必定在傅亭前久久徘徊。那口古铜色的傅钟,垂挂于亭中,一片静默,不过,它每天只敲响二十一下,还有三响是不敲的,因为校长说,那不敲响的三小时,要让台大的师生,安下心来,静静地读书、思考,永远怀想老校长傅斯年的教诲。傅先生给给台大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留下了最重要的思想。近些年,听了不少语文公开课。讲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只是我发现,几乎所有习作课,在学生动笔写作时,老师都会播放音乐。用音乐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整节课,除了教师讲,就是学生答,要么就是小组讨论或交流。如果能有几分钟,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课上的音乐成为“那敲不响的钟声”该有多好!

我们应该坚持儿童立场。心中有儿童,儿童就在那。

儿童立场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阅读是充实自我的绝佳途径,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读后感切忌面面俱到。你是不是正在为写作品读后感而头疼?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儿童立场读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儿童立场读后感(篇1)

最近,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令我感触颇深。透过字里行间,我感受到成老先生是一位非常爱孩子的老师,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话又在耳畔响起:“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同时,成老先生也有一句经典语录:“对待孩子就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雨露一样。”孩子=玫瑰花,孩子的心灵=玫瑰花上的雨露。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

是的,我们的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我们做老师的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心去呵护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课,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到底怎样才是“儿童立场”呢?书中第一辑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成先生引用了卢森堡的一句话:“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事。

从这句话中我不由得想起在曾经的我在做班主任时,总爱端起一副教育者的架子,头头是道地教育学生,给他们讲大道理,生怕他们学坏了,到时候就是我的责任。殊不知,这完全是违背儿童立场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也已经很愧疚和自责了,这时候,更需要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感同身受,去感受儿童内在的那份不安与自责,去共情他,让他觉得老师是发自内心地理解他。先处理儿童的心情,再来处理相关的事情。且相关的事情,也最好是儿童自己来商议解决,并且主动接受应有的处罚。于是我渐渐地调整了自己的立场,让自己努力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近两天,班上两个男生玩耍时没控制住情绪,打起来了,值周的老师在劝阻的过程中也被伤及。在这样的场景下,对学生大吼大叫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看到两个儿子眼中的泪水和愧疚的脸色,已经知道他们知道错了。作文于是,我说了他们几句后,就让他们到办公室,把整个过程的心理说明详细地写下来,心情平静之后,再邀请两位家长到校,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这个时候,行使该有的惩戒——惩罚一周的课间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到办公室进行反思,全班念自己的心理说明,当面向老师道歉,二人承担老师检查的费用,两个孩子都有压岁钱的账户(由家长保管的),于是从账户里面开支这部分费用。

两个孩子不光主动向老师道歉,还每节课间主动接受惩罚,我相信他们进入中学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按照我教给他们的方法,自我调适情绪。

同时,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个个具有智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我就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我永远都铭记:作为老师要“以学定教。”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十分动容“儿童生活在广袤的田野上,童年融化在生活的时空中,生活应永远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语。”多么美的一句话呀!

儿童立场读后感(篇2)

《儿童立场》是“成尚荣教育文丛”中的一本,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儿童气息”,不管是封面还是书内的插图,都是“最原始”的儿童画,这样的配图可能没有其他书籍那样“高大上”,但却让我们更感亲切,也更符合”儿童立场“。全书共分为四辑,分别是“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可能性的召唤”和“心灵的谷仓和那口藏着的水井”。每一辑又有许多篇小文章组成,这些文章看似独立成篇,彼此之间又似乎有一根线串联着,这根线就是儿童情怀,作者以儿童视角去关注儿童发展,为儿童发声,始终把自己放在儿童立场。

什么是儿童立场?“所谓儿童立场,简言之,就是站到儿童那边去,其中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当你有意和儿童变得一样高时,你就变成了一个儿童;当你和儿童坐在地上,和儿童一起观看巴西足球世界杯的时候,你就看懂了他脸上的表情,你又变成了一个儿童;当你和儿童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你就能读懂他心里所想的一切,你也变成了一个儿童......问题在于你缺少儿童概念,内心的高度不愿意放下来。立场的变化实质上是心灵的变化、思想的变化。”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儿童立场”,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呢?首先我们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坚信“儿童是活的”,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者,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更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能过度捆绑他们,压榨他们的时间,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他们才能更有创造力;其次要解放儿童,允许他们去探索,去试错。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天性上说,儿童就是探索者。”好奇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人的大部分成长是实践得来的,而不是老师口授得来的,只有让儿童不断探索,不断试错,不断游戏,他们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再者,教师要“解放自己”,拥有童心,重新做个小孩。“童心是赤子之心,是圣洁之心”,拥有童心的教师就会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就能更加理解儿童的不成熟,不以过高的要求来苛责儿童,不因儿童的犯错而大发雷霆,“怀着童心去教育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上周的体育课。那节体育课,体育老师有事,我来代课,按照往常的习惯,我会把体育课用来上语文,但那天我突然想带着孩子们玩玩,于是决定带着他们去操场上体育课。与我而言,这不过是心念一动的事情,但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件“大事情”。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教室,告诉孩子们体育老师有事不能来,他们一个个都是一副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但听到我要带他们出去上体育课的消息后,一个个又两眼放光,仿佛打了兴奋剂一般。作文在带着他们去操场的路上,好几个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你第一次去操场吧?激不激动,兴不兴奋?”经他们这一提醒,我才惊觉:我真的是第一次在课堂时间去操场!平时习惯了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我,已经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面具,甚至有些时候会端着自己的“架子”,我已不做“小孩”好多年!也许是被孩子们的童心感染,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一个可以跟他们玩耍的孩子,于是在操场上,我索性放下“架子”,撕下面具,与他们一起漫步,一起跳绳,一起聊天......一节课下来,我玩得尽兴,身心愉悦,孩子们也兴高采烈,欢喜异常。许多孩子在日记里写道:“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体育课!”孩子们心中的“好”,只是因为老师能和自己一起玩耍,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拥有了“儿童立场”,我们就不会过分要求孩子“懂事”,而只想让他们成为他自己,让他们真正成为“儿童”,因为“让儿童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童年,是小学教育的使命,也是给儿童修筑并赖以坚守的儿童根据地。”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让我们坚持“儿童立场”,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让他们在童年时期释放天性,成为他们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性格底色!

儿童立场读后感(篇3)

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感触颇多。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其实就是让孩子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每个孩子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苏霍姆林斯基说: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也就是坚持儿童立场。

从教至今,已经干了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初为班主任时,总是喜欢自己说了算,事事独裁,尤其是班干部的任命,全凭一己喜好,成绩好的,讨老师喜欢的,看着顺眼的,就任命为班干部。这里面出了部分优秀的班干部;但也有一部分是撵鸭子上架,对班干部本人和班集体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过几年的锻炼,我渐渐从前台走到了幕后,把“舞台”让给了孩子,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角。班干部自愿报名,进行竞选演讲,由同学们投票选举产生。自愿报名担任的班干部,工作热情都很高,相对来说,生命力就比较顽强,遇到困难挫折,大多能迎难而上,很少有叫苦叫累的。由同学们选举产生的班干部,群众基础比较好,在进行班级工作时,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拥护和支持,班级管理工作自然就顺畅的多。

当然班干部选举产生后,班主任并不是可以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进行培养,也就是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班干部选举本身也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去年,六位同学竞争一个班长席位,如何安慰鼓励落选的同学?今年,直升班选拔之后,班干部选举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如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这些都是班主任需要解决的问题,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能力。

课代表的任命我实行的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既要照顾任课老师的需要,同时也要尊重同学的意愿。让学生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并不是不考虑任课教师的工作实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就是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情。不仅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情不同,就是同一所学校,班与班之间学情也不同。

课堂授课时,既要有预设,更要重生成。课堂预设,体现了教师为主导;课堂生成,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要跟着学生的生成走,教师是陪伴着、引领者。

有的老师担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是在实际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但不能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置学生的需要于不顾,作文那样的教学任务不完成也罢。学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发展需求的出发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完全可以成为创造者。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比同龄人成熟的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家长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提供具体的帮助,把他们放到了学校,就成了老师的孩子,从课堂到课后,从学习到生活,从安全到纪律,都考验着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儿童立场就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相信孩子,让他们在幸福快乐中健康成长。

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通用(5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了格列佛游记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写好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篇一】

初读完《格列佛游记》后,一时间被作者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和慧骃国深深地吸引住了,怎么看这也太像一本童话小说了,直到我再去细细品味才发现作者的虚实结合精彩绝伦,让人有深刻的体会。

一、利立浦特游记

作者借小人国里的高跟党和低跟党之间的斗争嘲笑英国的两个不同政党;借吃鸡蛋的大端派和小端派的争论说英法之争;借跳绳选官讽刺政坛的腐 败。这些看似童话般有趣的故事的背后却是作者的讽刺。

二、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作者像在批评着英国,不仅向大人国的皇帝介绍了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还列举了作者看到的民风淳朴,有教养的大人国与英国作对比,在夸张生滑稽的故事中,我们领会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的主张。

三、勒皮他等国游记

这一卷中,作者描绘着拉格多科学院人士的种种怪异且看似失败又令人恶心的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令人惊讶之余,还让我体会到作者面对这些现代科技的担忧。另外,卷中提到的那座飞岛,采用残暴的手段对付居民:驾驶飞岛遮住阳光,表现了一种压迫和残暴的统治。这一卷使我不堪回想。

四、慧骃国游记

让我惊讶的是这一卷的国度中统治者却是善良,温顺,仁慈,理性的马,而人却在这座国度上成了最不可理喻残暴的动物。当作者描绘着下等动物耶胡的时候,一种逆思想在不断的深化在我的脑中,可作为人类怎么能接受马统治人呢?

总结

从小人国政党的争论,有着英国政党的斗争;从大人国对英国的批评,有着这个国度各种各样的优点;从对英国皇家学会的议论看法,有着科学院奇怪的研究;从对慧骃国的理性思想,有着对人类文明的反思。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让人在现实有着幻想,不至于太悲观;在幻想中有着现实,不至于太乐观。这虚实的结合,不仅仅是写作的手法,影射和讽刺的表现,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生活中,你需要的不是置身在现实,还需要从现实中找到所属于“虚”的快乐。所以,生活中也是要虚实结合的。

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篇二】

这是一部讽刺小说。他用了小人国历险记,大人国奇遇,飞岛国游记,慧骃国游记,反映了英国世纪前半期的社会矛盾。

这书中我最的是第二卷中大人国奇遇,大人国奇遇的主要讲的是在格列佛第二次航海时很不幸的遇到风暴。于是飘落到一个不知名的荒岛上,他遇到了一个巨人庭。他被巨人农夫当,但农夫为了赚钱,他们把格列佛当小玩意,装入小箱子里带到城里卖艺挣钱,国王听闻此事,于是很感兴趣就把格列佛接入宫去,但最后格列佛还是被老鹰给叼走了。

第二卷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格列佛的小保姆葛兰达克利,她总是无时无刻的保护着格列佛。

在有一章里,农夫把他当成摇钱,让他做表演,一场接着一场,当成赚钱的机器。因为有利可图,农夫带着格列佛到处有演出,先是在当地城镇,后来又到全国各地,这样就把格列佛弄的极度疲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保姆看到这,总是大滴大滴的流。在皇宫的时候,小保姆和格列佛都病了。病的比格列佛还重。可她还是不忘照顾格列佛,她亲手给格列佛做衣服,洗衣服。如果格列佛没有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的很细致。小女孩一直都照顾我。经常想方设法的满足我的要求,但却总是拿一根细绳系紧我的腰,这一细节很好的表现出小女孩性格中的一面。

《格列佛游记》中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英国当时社会现象,他每到一个幻想都受到不同的待遇。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讽是刺达到高度效果。

本书中的细节描写和一些神态都写得面面俱到,很多写作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篇三】

《格列佛游记》讲的是一个叫格列佛的冒险家,他很喜欢坐船出海去冒险。一天,他遇到了海难,到了一个叫“小人国”的地方,于是,他的奇妙经历从此拉开了序幕……

他到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洇国”。这些国家都很奇妙……“小人国”的人都比我们小,他们只有一跟手指那么高。“大人国”的人都比我们大,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就像“小人国”的那些人一样小,“飞岛国”在一个可以飞的岛屿上,那里的人们总是在想问题,可是想来想去却没有想出任何有用的东西。“慧洇国”可以说是一个最另类的存在了,在那个地方,自称“慧洇”的马儿才是主角,而我们人却是叫野胡的生畜……

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很多: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太多社会的堕落,“大人过”的平民为了赚钱,把格列佛当做物品来展览,拍卖,使他生不如死,“小人国”的人为了升官,不惜去诬陷别人,用别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幸福。“飞岛国”的贵族们制定了一个见国王要舔地板的规矩,贵族大臣们还以能舔国王脚下的地板为荣!“慧洇国”的马儿彬彬有礼,而和人一样的野胡却和疯狗一样,这是何等的不堪入目哪!

不过,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人性的不足,看到了世间那丑陋的一面,认识到了光明的后面还隐藏着一些什么……

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篇四】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的,他是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滩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马国的离奇经历。作者借小说讽刺了当时英国政治的反动宗教势力。

在所有的四个国家里,我最最喜欢慧马国。

慧马国的慧马拥有的理智,美德,是人类所不具有。作者展示了人与兽颠倒的现象。这个国度里,马,是理性,善良的而"耶胡"形似人类,却丑陋不堪,毫无尊严的被圈养着。"耶胡"把格列佛当作了同类,而格列佛并不想与"耶胡"混为一谈。"耶胡"的恶劣品质,行为,与理性,善良,有教养的慧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某些人像故事中的"耶胡"一样,没有教养,品行恶劣,连牲畜都不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像耶胡一样不择手段获得官爵之位的可耻行为。当然,也写出了作者对慧马国生活的向往。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侵蚀,我们渐渐长大,那份纯真也悄悄消失不见。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的事也越来越多。其实,在当今社会,"耶胡"随处可见。新闻里那一篇篇负面的新闻,多数是报道那些社会上贪得无厌的耶胡。在当今社会,碰瓷这种名词已经到处可见,连扶起摔倒的老奶奶都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生怕惹祸上身,以至当真正有人摔倒,需要帮助时,人们只会在一旁观看,没人去扶。原因就是那些碰瓷的"耶胡"搞的鬼。但是,如果在慧马国有个老奶奶摔倒,那会发生什么事呢?慧马远比耶胡有教养,他们实事求是。不过,当今社会耶不是没有慧马,知识"耶胡"的数量在渐渐增多。其实,只要每一个人少几分虚伪,贪婪,多几分真诚就可以创造出一个人与人互相信任,不再冷血对待的新世界。

格列佛游记读后的思辨感悟【篇五】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

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拉开了日光灯,我才看清三舅完全变了样:工作服上全是尘土,右边的袖子还剩半截,胳膊缠着纱布,裤子的左膝盖烧破了,露出了里面烧焦的毛裤,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还烧掉了一小撮,脸上有几处沾着烟灰,平时的'“帅劲儿”全不见了。一问才知道,三舅的车间里失了火。三舅救火时,左胳膊被烧伤了。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相信《《思辨与立场》读后感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与观后感范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