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贝多芬传有感900字

读贝多芬传有感900字

读《恩施抗战故事》有感900字。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恩施抗战故事》有感9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使我心潮澎湃,感人至深的《恩施抗战故事》,放下书本,独坐桌前,眼前又好像回到抗日烽火的年代,呼之欲出的英烈们又涌现在我眼前,萦荡在我的脑海中。

战火熊熊于恩施,爱国青年尽涌现,抗日救国求图存。

当抗日的烽烟在恩施熊熊燃烧时,当地人民群众纷纷奋起抗日,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他们义愤填膺,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刘慧馨血洒荒郊。

年少的刘慧馨毅然决然踏上征途,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救国运动中,在战斗中成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20日由于叛徒的告密,她和她未满周岁的女儿被捕。敌人又找来叛徒诱降,刘慧馨用鄙视的目光瞪了这可耻的叛徒。陈然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为人进出的么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国人都痛恨卖主求荣的叛徒。在狱中无论敌人对他实行多么残酷的手段,威逼利诱,都没能使她动摇信念。最后,只好将她处决。刘慧馨毫无畏惧,唯一让她放不下的只有她未满周岁的孩子。可她并没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一个母亲的脆弱,任凭呼啸的寒风吹打着她的短发,高昂着头。短促的枪声划破阴沉的天空,刘慧馨永远躺倒在鄂西大山的怀抱里刘慧馨慷慨的献出年仅20岁的生命,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烈的抗日赞歌!这是多么的悲壮,有谁不为之而动容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批批爱国志士在刑场上宁死不屈,誓死如归,在恩施这片红色土地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胜利写下了光荣的一页。恩施这片热沉浸英烈们的热血,饱含着先烈们殷切希望。正是一个个抗日英雄勇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才成就了我们恩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回望过去,珍惜现在,不辜负先烈们的希望。

作为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也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那顽强不懈、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为崇高的理想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细心钻研,努力奋斗,随时准备着为祖国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紧要的是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未来,坚持不懈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自己,希望就在前方!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恩施抗战故事》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本充满了抗战精神的书,书中写了许多青年志士永不放弃,积极追求革命的感人故事。在这本在抗战故事书中我读到了抗战英雄们的英勇和顽强。

当我读到何功伟含笑刑场的时候,何功伟他竟然以死殉国。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壮举。他为了追求真理,拯救民族危难,至年迈父亲的劝说而不顾。何功伟含笑刑场。掩卷思考,何功伟的光辉形象久久在我脑海萦绕

何功伟的举动是光荣的,是我们中国国的骄傲。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还止不这一点还有很多。

比如说叶挺将军,刘慧馨等人也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抗战英模。在众多英烈们的努力下才有我们今天的社会,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学习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

读了《恩施抗战故事》,我觉的在恩施抗战史中,何功伟等人的牺牲证实了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都是有用的人。只要努力,就能创造新的生活,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的日子,就像叶挺将军被捕之后,他没有因身陷囹圄而垂头丧气,而是带领孩子们一起劳动,主动帮助他人积极生活。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给我们后人无穷的启示。

《恩施抗战故事》讲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抗战故事,讲述了一些我们中国国人民的抗战英模。这些故事是值得我们去读、去看、去尊重、去理解其中的意义的。

读了《恩施抗战故事》后,我们应该向故事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面对敌人而毫不恐惧的大无畏精神。在以后的日子里,克服缺点,认真读书,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神圣抗战》有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最近,我怀着愤怒的心情读完了《神圣抗战》。它通过讲述战争中敌我友各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讲述典型事例和故事,集中展示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正义性,歌颂先烈们为祖国和人民英勇奋战的丰功伟绩,阐明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万恶的法西斯、战胜人类的共同敌人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

当我强压着怒心读到投撒细菌的恶魔的时候,我那心中的怒心燃烧了!那是1942年夏天,日军飞机在中国军队控制的上空,稍作盘旋,就投下了密密麻麻的黑点,有点像小型炸弹,有的像烟云,有的像传单,散布在地上。而那些东西,就是第一号恶性传染病鼠疫。他们想让中国人传染鼠疫,想让中国灭亡,然后侵略中国但是,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在危难时刻,一同发出怒吼不当亡国奴,赶走狗强盗!中国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向日本开火了。全中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他们不管男女老少都拿起致命武器,用菜刀、用木棍、用长矛向敌人狠狠打去。

八年,整整八年,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向和平和正义投降。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团结一致,因为那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更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所以我们要发奋学习,天天向上,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那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 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

金水区检察院

刘娟

读《抗战英雄》有感


读《抗战英雄》有感

张裔菲

书桌上的那本书随着微风轻轻地翻动着,把我的思绪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为了赶走侵略者,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其中,江南侠女林心平的事例让我最为震撼,她战功赫赫,能力超凡,日军又恨又惧,便将其捕住,用重刑让她“归顺”,林心平宁死不从。日军便将她用铁丝串住身体游街,严刑拷打,但她宁死不屈。无计可施的日军便将她惨无人道地大卸八块,丢进硫酸缸里化成血水。死时,她年仅23岁!23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本该憧憬她美好的人生。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直至献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像这样的爱国英雄历代数不胜数:民族英雄杨靖宇、尽忠报国的张自忠、宁死沙场的范子侠……

今天的中国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为我们开创的,我们的幸福是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他们给我们铺设下未来的路。千言万语的感激,报答不了他们的恩情。我想对他们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她正在振翅飞翔,她的前景无比光明!”


读《抗战英雄》有感500字


【第1篇】

原本,我对这位英雄并没了解多少。我原以为抗日英雄都是一样,只是很普通地牺牲了而已,可读完《抗战英雄》,所有的英雄都在我心中换了一个形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英雄——赵一曼。看完她的故事,我不是被震撼到了,而是呆呆地坐在座位上。

她受了不少屈辱,不少酷刑,如果在那时她能活下来,那她以后的生活该是多幸福呢?原本她可以选择不牺牲,和大家一块撤离,可她为了国家,为了团队,宁可自己受伤被俘,也不愿意让同伴受伤。

读到赵一曼被敌人俘走后,我开始担心赵一曼,她会不会被敌人残忍杀害,会不会在疼痛中支撑不下去,会不会……可是面对敌人,她不透露一句情报,无论如何也不屈服,直至死,她还是坚贞不屈。所有人都似乎忘了,她只是个女人,可是她能比男人还要顽强。她没有在敌人面前露出悲伤的表情,也没有一丝哭泣,而是倔强地说她要抗日!

1936年8月2日,她被押往去珠河的火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并没有想到自己能怎样活下去,她似乎把最后的时刻当成了和亲人道别的时刻,但她没有露出一丝悲伤的神情。她只是忍着痛,写下了她的遗书。此刻,我眼前仿佛浮现了这样的场景。断了右手的赵一曼,用左手视死如归地,艰难地,写下了两封信,这是她最后的遗物,也是她最想达成的愿望。在她写信给自己的孩子时,她又是一位好母亲。对于敌人来说,她顽强不屈,非常倔强。对于团队来说,她恪尽职守,永垂不朽。对于我来说,她是个勇敢的女人,是个伟大的女人,是个不可思议的女人!

她为国牺牲,人们不可能忘记她,都会将她牢牢地铭记在心!

【第2篇】

近期,我读了《江南侠女林心平》的故事,感受到了林心平的爱国之心,读完她的故事,我早已被那个钢铁一般坚硬的侠女所深深折服。

林心平于1936年11月加入共产党,完成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重要任务。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林心平开始深入龙潭虎穴的谋略和策反。短短数年,林心平以出众的胆识和无懈可击的智谋,屡屡潜入敌军心脏,制敌无声,获得了”虎胆英雄“的称号。这让敌人对她又恨又惧。于是,日伪军派出特务、便衣四处追捕,企图暗杀她。林心平都顺利逃过一劫。可是,由于叛徒的出卖,林心平被日伪军逮捕。敌人铁丝串住她的身体,将她带上街游行。每走一步,血便沿着铁丝滴挂下来,逐渐凝成厚厚的血柱。但林心平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频频回头,并大声呼喊:”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寇,抗战一定会胜利,新四军一定回来解救你们的“!进入监狱后,林心平已经没了力气。日本鬼子竟把她的头发当缰绳,硬生生将她拽进军营,大片头发连着头皮被扯下,已露出森森白骨。但林心平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屈服。最终,日本鬼子将她大卸七块,丢进强酸水中化成了血水。林心平牺牲时年仅23岁。

此时此刻,我心中敬佩,林心平的故事让我震撼无比。相信这种誓死不屈的精神已经折服了无数人,正因为心中有着这种新念,才会有抗战的成功。我比上林心平,如果唤作是我,早在日寇拿出刑拘的时候,就将秘密情报全都都出来了吧。然而,林心平凭借着强大的精神意志,愣是咬紧牙关,一字未泄露出去。我要学习林心平那中不屈的精神,勇敢面对,不害怕痛苦,全心全意击败敌人。林心平保全和升华的,是共产党、是革命志士,乃至整个中华的大节,是民族血痕刻写的尊严!

【第3篇】

烈日炎炎的夏天,知了“知了知了”的在树上唱着,使人心烦意乱。这时的我,正坐在窗边,认真的阅读这本《抗日英雄》,其中的一个故事是我潸然泪下,感触良多。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誓死不屈抗联八女》。1938年10月20日乌斯浑河老道渡口,有八条年轻的生命随着河水倒下了,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这八位女英雄挺身而出为团队做掩护,自己单枪匹马留在了岸边。最后,她们不娶不服,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们为国捐躯,自愿投河自杀。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请注重最后的那句话,“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十三岁啊!十三岁就经历了了枪零弹雨,就懂得为国捐躯,令我敬佩。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拿那位最小的女战士来与我相比,她十三岁,我也十三岁,她那时已懂得为国捐躯吗,,没有一己私欲;而我,我还是一位在爸妈怀里的小公主,不会洗衣做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不懂得那时他们打下的江山有多么不容易,不知道那是的战争有多么残酷,更不知道那时牺牲了多少条年轻的生命!

这八位女战士,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名族,为了国家,为了全中国人民,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她们的伟大举止,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第4篇】

近期,我阅读了《抗战英雄》这本书,了解了不少关于革命抗战英雄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巾帼英雄赵一曼》这个故事令我感触颇深。

赵一曼是一位伟大的抗日女英雄。“九一八”事件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赵一曼便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游击队正在过蚂蚁河的途中,大量的鬼子迎面而来因为有伤员的缘故队伍被迫撤退,而我们的赵一曼为了掩护队伍身受重伤并被鬼子抓去鬼子用尽了刑法想让赵一曼说出部队的机密,都没成功。后来又用连壮汉都忍受不住的电椅让赵一曼说出机密,她也没有说,但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宁儿!”表达了赵一曼对儿子的不舍。赵一曼终于给儿子写信了,却是一封遗书。随着几声枪响,一代巾帼英雄赵一曼从容就义,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也融化了我的心。大义凛然的赵一曼最后光荣就义,革命者那殷红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东北那片白皑皑的雪地……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时,不禁被赵一曼的胸怀大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赵一曼冒着硝烟和炮弹,出生入死,歼敌无数,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当这时,我想起了一直为我们默默奉献的老师。现在的我才明白黑板写下的是真理,而擦去的却是个人的功利;粉笔画出的是知识,而留下的却是斑白的发际;教室里放飞的是雏鸟,而守巢的还是苍老的雄鹰!老师为了我们茁壮成长操碎了心,为了我们,阳光下那朵曾经最绚丽的花儿却在悄无声息地凋零,直至消失,真是有一番“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壮举。

那一段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争分夺秒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抗战英雄》有感300字


书桌上的那本书随着微风轻轻地翻动着,把我的思绪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为了赶走侵略者,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其中,江南侠女林心平的事例让我最为震撼,她战功赫赫,能力超凡,日军又恨又惧,便将其捕住,用重刑让她“归顺”,林心平宁死不从。日军便将她用铁丝串住身体游街,严刑拷打,但她宁死不屈。无计可施的日军便将她惨无人道地大卸八块,丢进硫酸缸里化成血水。死时,她年仅23岁!23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本该憧憬她美好的人生。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直至献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像这样的爱国英雄历代数不胜数:民族英雄杨靖宇、尽忠报国的张自忠、宁死沙场的范子侠……

今天的中国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为我们开创的,我们的幸福是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他们给我们铺设下未来的路。千言万语的感激,报答不了他们的恩情。我想对他们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她正在振翅飞翔,她的前景无比光明!”

喜欢《读《恩施抗战故事》有感9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贝多芬传有感9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