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1500字。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以下“《致语文教师》读后感1500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几天在读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原以为他一个中学教师的书,不适合我这个小学教师读,但看着看着才发现,如果说这是一部讲学术力量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部讲精神力量的书。

仅几天的时间,于老师的书就解答了我太多困惑。

1.要玩转青春还是要伏案孤独?

初读余老师《致语文教师》的那几天,正是我灰头土脸的日子,尽管身体不舒服,但是学生、家长、领导那里都在等,余下的工作必须完成,自己的月初规划还剩下那么多没做,必须紧赶慢赶。没有周末的每天都在早起晚睡,只求赶紧把工作做完。刚好这个时候,手机里的同学A在泰国玩耍,电话中的情侣B趁周末去旅游,身边的同事C精心的装饰着自己的房间,一束鲜花放在房间里,整个生活突然高大上。对比自己的样子,我不禁疑问:同样二十多岁最美好的年华,每个人的青春都如牡丹耀眼开放,就我自己下班呆桌前,周末呆桌前,熬夜奢耍,匆匆忙忙单调得没有一个青春样子吗?

直到这一刻,我突然间懂得:爱玩耍的人收获乐趣,爱旅游的人收获风景,爱鲜花的人收获优雅,而被孤独牵挂的你,收获梦想啊。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天地,你的青春如何度过,只看你要什么。

2.要放任自己还是要为难自己?

我爱读书,但我不想做读书笔记,不想写读后感,只想快快乐乐、脑子里没有一点杂念的享受这一会儿;我爱写文章,但我不想追求质量,不想讲求文笔,只想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生活;我爱运动,但我不想制定运动计划,不想减肥,不想流汗,只要想运动了就运动一会儿,不想运动了就跟他说拜拜这是我的常态,我常常放任自己,自己开心就好,似乎只有这样才没有亏待自己。但一面享受生活时,一面又在纠结:读了书没有反馈和成果,写了文章没有提高和质量,运动了没有强健身体,现在是快乐了,未来会一直这么快乐吗?

直到看到余老师关于一定要有指标要求部分,看到他给自己的巨大指标要求,看到他如何的为难自己,看到他成果一步步闪现的喜悦,看到他在不断写作中思考的深入。就再也不再纠结:放任自己只能享受一时的生活,但为难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指标,多一点成果的要求,便才有真正的成长和收获,对于一个想要发展和向上,又不幸没有环境给他压力的人来说,自己为难自己,是最应该坚持的事。

3.我到底该看些什么书?

加入为中国而教,我才真正明确阅读和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有了读书的意识之后,我常常为读书发愁。不是愁没有书读,而是愁自己需要读的书太多。今天这个讲班级管理的老师,推荐了大量心理学的书籍,他说心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老师的,这些书必读;明天那个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老师推荐了大量脑神经科学和儿童发展规律的书,他说做教师的,这些书必读;后天再来一个讲作文教学的老师,他出示了大量名师的著作,他说当教师的,这些书必读(哪怕你不是语文老师,也要读)每一个老师都说得好有道理,无法去反驳,但实际情况是:我只有一个我,我都读不完所有的书。

这些疑惑,余老师只用规划自己,塑造自己八个字就说清楚了。规划是一个想的过程,在想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方向,语文教师有太多发展方向,尽早的确定一个方向,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当方向定了,路自然清晰了,在清晰的路上,先顺着前人铺的路去走,走个便,再自己尝试着去探探积雪很厚的地方,成长和成果,也就真正开始显现了。发展自己如此,走路如此,读书亦如此。

余老师的书里有太多干货,收获颇多但我清晰记得两句话:走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都无法替代思考本身;别人的鸡汤再好喝,总归得自己行动。思考和行动是成功之本,春水于你暖不暖,总归需要脱下鞋子去触碰一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语文教师读后感


语文教师读后感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师 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唐余富老师《语文道中有行者》这本书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描绘了他的教育蓝图,创造了他的教育成果。全书由六部分组成:“春江潮水连海平:行者与课标”,“海上明月共潮生:行者与课堂”,“江流宛转绕芳甸:行者与教材”,“滟滟随波千万里:行者与课外”,“月照花林皆似霰:行者与命题”,“落花摇情满江树:行者在行走”。我在一二两篇中收获较多。

一、理论的诠释。

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了较严的要求。新课改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新课堂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我们亲身实践时困难重重,这本书给予我以指导。

我知道了指导学生学法有益于建设高效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高效课堂实施的平台。我明白了语文课程中应该融入地域文化教育: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游览溱湖湿地公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踏访名人故居,可以采集家乡民俗风情,可以寻访先人生活遗址,以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萌生历史自豪感和现实责任感。我懂得了语文阅读欣赏的着眼点应该在于“美”:精心筛选,打造材料美;先声夺人,创设意境美;巧读文章,再现文章美;斟酌字句,讲究表达美;只要多侧面展现美,我们就会呈现一节有意义的阅读欣赏课。我感受到语文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我们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珍爱生命,还可以借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鼓励他们创造生命的价值;我们还要告诉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更要热爱尊重他人生命;我们除了要惠泽人类,同时也要与其他物种共坐地球村。

通过对第一篇这部分的学习,我更直观地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帮助我更深入了解新课标的内容。

二、实践的指引。

课堂是教师的战场。教师要想打漂亮仗就必须掌控战场。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自己的课堂,那么他就能够风正帆悬,带领自己的学生驶向大洋深处的海市仙山,去领略迤逦的风光。

我们应该用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急于了解未知世界的心理;我们应该在教学上多设计新奇环节,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设直观情境。

我们在课堂应与学生对话,因此我们可以搭建一座有话可说的平台,一座具有学科特色的对话平台,一座心灵沟通平台,一座道德提升的平台。我们教者通过自己创造性教学设计,便达到提升学科素养、道德规范的目的,学科功能的凸显便水到渠成。

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与教者对话,因此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者是主导;应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文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应该鼓励学生与名人对话,对话中创造出智慧的火花。

《语文道中有行者》的第二篇结合课堂案例解释了教育理论,给予了我实践上的指导。我直观的理解了课堂上相关的教学艺术,这帮助了我成长。

[每日精选]致语文教师读后感模板汇总7篇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读书像登山,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风景,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你印象深刻的读书心得是哪一篇?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致语文教师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1】

爱能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学习动力,但爱在何处?我们常常这样问自我。是的,爱看不见,摸不着,犹如透明的空气,弥漫在我们四周,却不被我们所察觉。然而,读了《爱的教育》,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爱,其实很简单。无论是父爱,母爱,友爱,还是师生之情,爱国之情,都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像一米阳光,亲昵温柔地抚过你的身体;像一杯清水,时时滋润你的心窝;像一条没有尽头的田间小路,盛开野花,需要随时发现,随时采撷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读《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多是反省自我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确定本事,让学生欢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供给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我的体会是作为我们教师要多关心我们的学生,仅有爱的教育,才有完美的回忆;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认真领会“新基础教育”的精神,师生的发展会有新的突破。针对工作中的教育问题,我们要清楚明白自我身为教师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2】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的7件事》这本书很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它是窦桂梅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物化。不仅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我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详细列举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一样境界。

其中“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在窦桂梅教师说的七件事中,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应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很多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可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教师读了多少书?说真的,当时应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惭愧。我是语文教师,我问自我: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从来没有过读书计划,想看时就翻翻;也不成系统,全凭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坚持,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读书,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这本书中,窦桂梅教师从我们自身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我很赞同她的观点。掩卷沉思,自我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感觉自我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坚持,记读书笔记还很欠缺。

“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仅有经过读书,才能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同意窦教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3】

读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文章比较深奥,站在教育的高度上去剖析社会问题,觉得这样的理论离自我很遥远,但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观点还是值得我思考的。

尤其在学生观方面,过去的传统教育是教师说什么是什么,而如今,想当然的做法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但从学生发展来看,从人的内心境感来看,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爱。扪心自问,我没做到。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成才都是发挥了他个体的优势而成才的。仔细想想,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别人头脑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你是否喜欢他,他都会以自我的方式存在,学生到学校学习是要以学习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会带着自我的情感世界来学习。他们渴望得到好成绩,更渴望友谊、健康、提高、放松。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习压力,把许多时间都挤占了,只留下了学习、学习这无形中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学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谈何发展呢?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就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我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了么?我给孩子们自信和赏识了么?没有。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很不合格,我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不研究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文章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我。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难道不应当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研究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梦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习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如

此一味地强调学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我觉得首先应当改变的就是自我。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啊!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4】

她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仅仅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但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光荣的背后是多少辛勤的付出?

空闲时间,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在读这份杂志时,经常会看到她写的或有关她的文章。她是谁?她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启发了我。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像窦老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备课的境界。有许多次曾经在网上看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触动和启发: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同样的道理,研究教学坚持一天容易,长此以往就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5】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应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所以,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本事、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教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构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确定。应当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当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6】

熟谙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智慧。有人以为,教师不就是教好书,考好试吗?余映潮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有效、高效。在课堂学习中,有丰富的积累。在语言储存、能力培养、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是啊,让学生会读课文,老师首先要会读,读出含义,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

现在的孩子往往喜欢那些《查理九世》等快餐书。在书店,如此之书总是摆在最显眼的地方,那里的书也最吸引孩子们,这样的书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呢?我们如何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呢?余映潮说:教材研讨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读好教材,细读、精读、深读、活读、美读,在研读教材上达到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我们才能如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书中有这样一例,以我读出了小说的味道为标题,写一段100字以内的文字,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这设计得是多么灵动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坚持治学,谋求进步,是一种智慧。对教师来说,研究为了治学,研究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了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有优秀的治学方法。

致语文教师读后感【篇7】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从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也时时刻刻的在帮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

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那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范文一

从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也时时刻刻的在帮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

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那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范文二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语文教师读书读后感


语文教师读书读后感(一)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2020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语文教师读书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两年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书既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英语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己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是,我感觉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知道从何学起。自从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后,感觉有一盏明灯指引这我并且让我在教师道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来给自己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并且每一条建议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自己法子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好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应该装有其他的知识。这样,即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英语。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些教育专着,从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在现实生活中,我了解到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己对所教内容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我是很不认同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首先,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这一点,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符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通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语文教师读书读后感(三)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面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今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达到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必须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责任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清华附小,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2020、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清华附小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

语文教师暑期读书杂谈


语文教师暑期读书杂谈

今年暑假过得相当充实。怀着某些功利的思想,捧起了对我来说有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书。大学学了四年的化学,一直是埋头于那些化学元素和瓶瓶罐罐之中。可是,命运却安排我一毕业就从事自己相对陌生的行业教书。刚开始那几年,其实是有点依样画葫芦的感觉,跟着别人走。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凭着年轻的一股冲劲,还不错!今年莫名的捧起那一本本教育理论,我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无知的小孩,那么需要为我引路的人。可是没有,怎么办呢?那就硬着头皮啃书呗!再难懂的东西,两三遍看下来,也似乎有了那么一回事!朦朦胧胧中明白了语文老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明白了语文老师应该怎么通过课文培养孩子思维和情感;明白了为什么要设计这样或那样的教育环节;明白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谓何事等等。想说的太多,理解的太浅,但还是想把自己的看书所得和想法用文字2024记录下来。

一、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孩子。

经常会向同事抱怨,我们班的学生真笨,反复强调的题还要错;我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们仍旧用似懂非懂的眼神凝望着我。现在想来,造成这种情况,应该是我越权了,是我占据了本来应该属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是谁的事?学生的事。它需要你一个人讲吗?它需要你反复讲吗?不用。就像我们端起碗来喂孩子一样,桌上十道菜,哪一样是他最喜欢吃的,他不说你是不知道的。你夹到他不喜欢吃的菜,他不吃,你要一样一样试,一样吃一点又浪费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筷子给他,他想吃什么就夹什么,多好啊!老师一个人讲,你知道学生哪些懂,哪些不懂吗?他不说你也不知道。把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不也落得轻松吗?当然,说起来简单,行动起来就要靠自己的智慧了。

二、阅读教学要教给孩子什么?

一直以为只要把课文(教材)里的东西都教给学生,学生理解了文本,学生能做题、能考试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字2024词句篇的理解和运用,阅读技能的培养,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那么什么是阅读能力呢?《课标》中是这样描述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怎么才能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我粗浅的认为,阅读教学要通过课堂这个主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会文,尽自己的所能把课文读懂,这是第一步。第二步,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深对于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体会语言的精妙,体会写法的特点。同时,要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因为语文学习必须要实践中让学生学会语文。

三、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只有学生觉得这个知识我需要他,积极主动的进行建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能够内化的!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呼声:把课堂还给学生吧,让琅琅书声来代替满堂问答吧!其实以前对于这样的理念肤浅的认为,这是为了让孩子读好课文,那么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就经常出现朗读,却发现学生不爱读,读得不够自然,甚至是有些矫情。原因是我没有正确把握住朗读的意义。书声琅琅,我现在的理解就是要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感悟文本,这种读可以是大声朗读,或是潜心默读。通过读,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教科书编者,理解隐藏在文本后面的思想感情,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然后在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肯定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味道。

四、整体教学,切忌把文章教得支离破碎

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评论我的语文课:燕青,应该从全局出发,从文本的整体出发,不要用一些琐碎的问题把文章弄得破碎不堪。其实,那时我并不懂,哪里破碎了?在看完一些理论后,再联系生活,似乎有了开窍之意。《课标》非常强调整体感知文本:语文课程的建设应该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周老师的一堂《浅水洼里的小鱼》跃出脑海,一个问题串起了整片文章的教学,没有琐碎的问答,轻易间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随意间可见老师的功力。曾看到过的一个课例也让我记忆犹新。文章是低段的,叫《我要的是葫芦》。文章的第二段有很多知识点,比如自言自语、盯等词语,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型,当然还有内容的理解。如果一个个突破,会把文章搅碎,不利学生的能力培养,教者只要抓住盯这个词,发散出去,既有了整体感,又能辐射到所有问题,一箭双雕。这里,我想就涉及到很多内容了,比如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提问的问题等等,这也是我急需提高的素质。

断断续续,啰啰嗦嗦地道了那么多。虽然杂,但也算是今夏之点滴所得;虽然肤浅,那也是我的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或许最能表达我此时的感受吧!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致语文教师》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