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5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5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导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年少时读书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

未曾闻得——墙角的蝉弹奏清脆的小曲;可以摘吃桑树的果子。炙热的阳光照的大地火烫,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我们的童年没有百草原。信息化的快节奏社会直接把我们送进“三味书屋”。只是老师不会那么高高在上,更不会手持尺子严声厉色。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谁愿意落伍,都有这个或那个谁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着时代的步伐。所以,老师的教学显得灵活,开放。但,是否太过开放,或是要我们接受的会很多,因为,我们也在马不停蹄的追随这个时代。虽然希望大脑有充分的知识添补。但,你看,那阳光不也是太温暖而炙热!沐浴这样的阳光,真的有种窒息的火烫。于是,内心萌发了渴望,渴望百草原,哪怕一丝丝,也好。

我们不知何时踏进这间屋,就像一场无头绪的梦。许久后醒来,才知道自己已在梦中。只是这场梦是不会醒的。懵懂时,无知觉又新奇的踏入,意识到时,醒来已是无任何意义。因为,这是前辈们所说的唯一通往成功和光明的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灵魂偶然的遇见生命,自以为轰轰烈烈的活过,当梦淡淡的飘散,又有谁知道你是哪个谁。

就这样轻轻敲开书屋的门,清醒又模糊的在书屋盘旋。我们听着前辈的话,找着什么。我们在找什么?只是真正面临过渡的门没,我们才匆匆看清我们要找的东西。当我们看懂它了,时间已悄然流逝,那个前辈的声音,再督促我们找下一个“什么”。

到底,追寻什么?于是,杜鹃飞起,用稚嫩的声音啼出“不如归去”。像芦苇飘荡,如果世界没有方向,向哪里走才是对的?这样始终卧于扁舟,舟的方向是我追寻的么?

落叶簌簌声中,再次回荡起前辈的话,清雨冲刷了杜鹃的稚嫩,谁说杜鹃一定归去?

春天永远包含着万象生机,心中的理想,便是被包含与梦,实则踏上这个梦,我们就已踏上心的起点。只是梦境是没有方向的,寻找的也只不过是脚下的基石。没有铺好,无妨,至少前方的路还等待我们精心铺设。

17岁的雨季,已容不得我们甩出杜鹃任意飞,从来就没有归去之理,我们又何从而归?那么,归,只是时间走,我不走。归去,也只会让生命更加空虚,让心灵更加踌躇,让炙热的阳光更加火烫。终究,淹没在火烫之中。

我们,一直在着书屋盘旋,那就不妨重视书屋。悄悄敲开下一道书门,当作朋友一样尊敬,礼待。当心意相通,那个炙热也便可以被化解,温暖这片土地,甚至隐约会有几分百草原的茵绿。

我们的“什么”再这个荒芜又丰收的季节逐渐现形了。高中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把它特定在一个令人头痛的环境中,虽然有些繁忙,但只要我们知道我们所追寻的,那么这些繁忙就显得有滋味了。

前辈只是个引导者,从此,我们的路要我们自己走了。欣然面对,沐浴温暖的光,散发我们自己的光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2】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子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唱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鹏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何首乌藤和不连、藤缠络着,木连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行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拨它起来,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见过有一快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向她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手蛇身的怪物,能换人名尚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他自然吓得要死而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

在众多的书店里,我最喜欢“百味书屋”。先是名字起得好,“百味”使人想起“人生百味”。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读书的趣味也是百味的吧。这四个金红色的大字镶嵌在一块海蓝色的底板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使我一再误认为这就是蓝色大海中的一艘金色的帆船,一艘求知的帆船在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好!“学海无涯”。

书店不大,推开两扇玻璃门,还不及张眼看,鼻子就闻到一股只有书籍才特有的油墨香,使爱读书的人浑身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如同饥饿的人闻到面包的香味。急急地走上前去,这边是“名家名著”专柜,朱自清、周作人、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一本本整齐地排列着。上面两行是“世界名著文库”,我看了看,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小仲马的《茶花女》……书面是精装的,书脊上是草绿色的底子上几个烫金的大字,惹人眼目。那边是“科普知识”,最醒目的是一排十几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在这里你可以解答“行星是怎样运行的?”“一年为什么有四季?”等等许多问题。再过去有“学生天地”,陈列着许多学习资料,有解答疑难的;有传授学习方法的;有训练技能的……好学上进的人尽可以在这里寻得自己需要的书本。还有“少儿读物”、“科学技术”等书柜吸引着顾客。这些书柜整整把屋子围了一圈,中间是一列书架,用来陈列报刊杂志。

这里徜徉着许多人。一位头发斑白老爷爷正翻着一本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看得出他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人虽老心还年青,要多汲取一点知识再为社会发挥一点余热吧!一位戴着眼镜,书生气的青年人正在书架上翻阅杂志,他是个大学生吧,在刻苦的攻读之余,也想找几本有益有趣的书消遣消遣吗?就在我旁边,有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捧着一本少儿注音读物,聚精会神地看着。大概书本很精彩吧,他完全忘却自己了。这里安静极了,只听得见轻微的脚步声和哗啦的翻书声。我浏览了一阵,挑了一本《格林童话》。走出书店门的时候,我想:“现在经济社会了,大街上的书店也越来越多了,这样一家小小的书店就有着许多的优秀书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喜欢这样的书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4】

我们这些留守儿童,他们往往通过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而没有书信等情感交流方式。但是现在就有这样一本书,写一个父亲通过书信引导孩子的成长,这就是《你在为谁读书》——它很适合留守儿童阅读。

因为我们不少人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读书”这样的问题成了最重要的问题。不少学生经常发呆,为什么发呆呢?因为他们在困惑,“我在为谁读书”呢,一个个问号接踵而至,使他们的心情难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平静。

而《你在为谁读书》则为我们解释、论证和回答“你在为谁读书”这么一个具体的问题,而且还以“读书”为中心,以自己的成长轨迹与奋斗历程,以一个长期在外,很少与孩子当面沟通的父亲的立场,和自己的孩子谈论如何培养和积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等等。

书里中的少年叫杨略,他和我们一样,他父亲在公司上班,事务繁忙,平素很少和他进行交流。在杨略初三时,他以“一个神秘的大朋友”的身份给儿子写了十封长信,书信从理想、毅力、勤奋等多个方面论述,引导杨略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我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父母该多好啊!

而事实上,我们没有这样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他们留守在家的孩子写信,也没有这个文化条件这样表达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满腔关爱。他们都很质朴而简单地以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挣钱为理由而拒绝给孩子写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

看了鲁迅爷爷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鲁迅爷爷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和他上课的学校——三味书屋。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鲁迅故里游玩,亲身经历了一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我和爸爸打着伞,首先来到了百草园。一进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绿绿的菜畦,还有一堵长满野草的矮墙。我走到一口井边,咦,这就是光滑的石井栏吗?我用手摸了摸,嗬,还真有点光滑呢!园中点缀着几棵高高的大树,由于树上还没长出叶子,我就辨别不出它们是什么树,只有皂荚树上还挂满了一颗颗的果实,我还能认出来。爸爸帮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树,可惜没有紫红的桑椹。鲁迅爷爷笔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样一个他儿时的乐园,可现在在我的眼中显得有些贫乏无味,令人失望。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旧的房子,白色的墙,乌黑的门,石板铺成的地。我们又找到了鲁迅读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一块“三味书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教室”里只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左边的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呢!见证了鲁迅坚持早起不迟到的决心。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悠悠童年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的勾勒,却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乐,甚是打动人心。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样去感受,怎么去理解这些美好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经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是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鲁迅先生是一位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这篇文章,没有太多的讽刺,倒带给了人们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读着这篇鲁迅回忆童年文章,能读到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能读到一种鲁迅先生从心底里对自然的喜爱,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还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如果不是这篇文章,谁又能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在童年的时候也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呀!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样去感受,怎么去理解这些美好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经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觉得妙趣横生。在灿烂的春光中有几分儿童的天真,再无味的冬天也能觅到几许童趣;在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在枯燥的学习中也不乏乐趣。童年的记忆就像小河,忽而是急流,忽而是暖流,在记忆的深处潺潺流淌。幸运与不幸,都是生活中温馨的回忆!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鲁迅的着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这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鲁迅的名字家喻户晓,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了鲁迅的《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与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亲切地交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篇一)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罗大佑的这首歌唱出了多少人的童年心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鲁迅也不例外。

不必说《阿长与》中令鲁迅心驰神往的《山海经》和“充满神力”的长妈妈,也不必说《五猖会》中的迎神赛会和那令鲁迅头疼的《鉴略》,单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称得上是鲁迅童年的真实写照了。

每次读到鲁迅在百草园中拔那何首乌的藤时,去摘那覆盆子时,总会想到我的童年。童年里有那一次一次的玩耍。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又在一起玩。不知道是谁先看到一只野猫,也不记得是谁喊了一声——“猫,抓住它!”我们一哄而起,准备去抓它。那只野猫看见我们向他靠近,“喵”的一声钻入草中逃走了,我们当然也不会罢休。追阿!它东躲西藏,我们围追堵截。不经意间,踢飞了一块儿石头,踩坏了一朵花;猫尾扫过,倒下了一片草叶;脚起脚落,溅出了水坑中的水花。我们兴奋地尖叫着追赶着,一直到了墙边,它一跃上墙,飞也似地跑走了。

猫儿虽然逃走了,但我们又发现了新事物——那墙头的枝条上挂着紫红的桑葚!吃货的心开始躁动。我们几个同伴商量着,把一个人送上去够桑葚。于是我们抬脚的抬脚,推屁股的推屁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送了上去。但他太矮小,够不到几个,于是我们也要上去了。有人弄几块石头垒在一起踩着石头爬上墙去,有人顺着墙角砖与砖的错格中爬上去。每人占据一根手臂粗细的桑枝上,一边够一边吃。吃的满手、满嘴、满脸都是紫红的汁水。那汁水还一直在从嘴中嚼破的,手中挤破的桑葚中流出来。流出了一个夏天的甜蜜。

也许,童年就是鲁迅那时追赶的野猫,就是鲁迅那时口中酸甜的覆盆子,我们口中紫红的桑葚吧!

鲁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是比较无味的,大概是没有人陪伴的缘故吧。于是鲁迅“就只好来捕鸟”,这我没有玩过,但是我喜欢“踹树”。只需要一棵被雪盖满的不大结实的小树,给它来上一脚,之后,雪就又下下来了。童年也许就是闰土父亲口袋中叫着撞着的鸟和从树上扑扑簌簌落下来的雪花吧!

童年不但是开心疯癫地玩耍,还要包括儿时的学习生活。

就像鲁迅他们在老师读书时在下面用“纸糊的盔甲在指甲上做游戏”,我们也是会有这类小游戏的,但在主课上是万万不敢的。副课上,我们有时会用笔和尺子拼成各种各样的飞机,前后桌互相“打仗”。女生呢,则拿出绳子玩起了翻花来。

和鲁迅的课间不同,我们不做“在地上和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蚂蚁”这样安静的事。我们男生一下课就满教学楼地疯跑,还要大喊大叫。噫——爽极了!童年,也许是鲁迅折下的腊梅,寻得的蝉蜕,也许是鲁迅的同学指甲上的纸盔甲,也许是鲁迅自己做的画。童年,也许是男生桌上的“战斗机”,是教学楼里的喊叫,也是女生手里翻出的绳花吧!

不论童年的印象是什么,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妙的,是一生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它的美好也同时提醒着我们时光一去不复返。还像那首歌中唱的:“老师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篇二)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篇三)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多,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我家在农村,房屋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居家串门了,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限快乐之中。

我多想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看看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篇四)

百草园——儿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园。这里有草有树有花有果有虫有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农村的孩子在这里是可以“大显身手”的:上树爬墙是孩子的拿手好戏,捉虫捕鸟是孩子的最爱;鬼故事更是让孩子既爱又怕,欲罢不能。脏吗?土孩子土孩子,不脏不净,吃了没病;环保吗?没那个概念;动物权利的保护呢?连听都没听说过,玩腻了处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不论春夏秋冬,玩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谁都愿意玩,可问题是谁都得长大,即使一百个不情愿也不行,上学是每个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鲁迅对上学很不理解,作了很多猜测,一言以蔽之,上学是惩罚,并且满怀依恋的告别自己的百草园。每看到此,我不禁会心一笑,多么真实的描写呀,完全是一个孩子应有的表现。我们现在知道,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可是入学的时候绝大部分孩子都不认为是权利,被大人死拉活拽扔进学校,哭得天昏地暗的。

三味书屋是另一个世界,不能再无拘无束,而是要讲规矩了。这是不是摧残孩子的天性呢?也不能这么讲。

人类进化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文明、文化和规则,这是作为社会人的必然。如果谁想完全按天性行事,那他只能去到深山老林里去过原始生活。是古往今来的知识和成文不成文的规则让一个个小顽童和小吃货变成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味书屋是对百草园的深化提高和升华,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再去回忆上学前后的点点滴滴,一定会非常亲切,让学生时代为以后留下更多更美更充实的回忆。

——致渐行渐远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获体会(篇五)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感悟


当我们面临一些重要的时刻时。就可以发表一些感言,说出自己的心声,感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在感言中全面的表达我们的想法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感悟"这样的内容,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感悟【篇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1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2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3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4,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5,紫红的桑椹6;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7,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8的叫天子9(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10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11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12,倘若13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14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15藤和木莲16藤缠络17着,木莲有莲房18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19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20,像小珊瑚珠21攒22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23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24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25。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26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27。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28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29需要人们鉴赏30,这是荒园,人迹罕至31,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32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33,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34”,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35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36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37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38,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39。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40,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41也很渊博42,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43”,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44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45,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46,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47。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48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49。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50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51,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52。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53”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54,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55过去,拗过去。

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56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57”的,蒙在小说的绣像58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59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60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61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62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此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九期。

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19,周家将绍兴周家新台门卖给东邻朱阆仙,故作者戏称为“朱文公的子孙”。

皂荚树:绍兴俗称“肥皂树,即无患子。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性乔木。其果皮可代肥皂,根果可入药。

叫天子(云雀):一种形状像雀的鸟,飞得很高,叫得很响亮,喜欢捕食小虫。

油蛉:就是“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色,昼夜都叫。

斑螫:一种昆虫,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这里说的斑萤是类似瘫蝥的“行夜虫”,欲称“放屁虫”。

覆盆子: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入药。

长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下文的“阿长”也是指她。

张飞鸟:即鹤鸽。鹤鸽科,鹊鸽属。因头部圆黑,前额纯白,形似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故名。

叉袋: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袋,袋口有叉角,可以打结。

Ade: 德语,再见的意思,相当于Auf Wiedersehen。

先生:指三味书屋塾师寿怀鉴(1849~1930),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学者。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西汉文学家,性格诙谐幽默,善辞赋。

怪哉:传说的一种奇怪的虫。据说汉武帝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虫是秦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愁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溶解。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怪哉”的意思是“希奇啊”。

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上生书的时候,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所以说“退下来”。

宿儒(rú):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指 读书人。

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练习。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

同窗:旧时称同学为“同窗”,意思是同在窗下念书的。

戒尺:书塾里的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尺子。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后来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学生念的这一句和下边几句,都是古书上的一些话。老师念的是一篇赋里的话,语末三个语气词是老师读时加的。

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绣像: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的白描画像。

锡箔: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锡箔”。旧时迷信的人祭奠死者烧锡箔,说是死者能当钱用。

绅士:指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感悟【篇2】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感悟【篇3】

黄昏,于海边漫步,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落在这金色的沙滩上。拾起那朵还带着朝露清香的野花,静卧掌心,闭上双眼,感受生命的波浪在心中摇荡,引领我走向思想的彼岸......

鲁迅,他饱尝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与荒谬落后,腐朽卑劣作了最坚决的斗争。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忆:一座幸福的百草园。

因为贪玩,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萦绕耳畔,雪地捕鸟的妙趣横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回忆。百草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饱含了一份真情。鲁迅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不正如我们一般?每个人的心中最深处的角落,都珍藏着那最宝贵的回忆。每当忆起,心中便洋溢着幸福与温馨。

但美好的日子终究会结束,他踏上了学习的路途。那文字中充溢着多少对百草园的眷恋,又有即将离开的辛酸与无奈。当我们结束童年,步入校园,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情?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是否也为之忧愁?

步入书塾的日子,是寿镜吾老先生的教导伴他走过。尽管书塾的读书生涯也有它独特的趣味,然他依旧怀念在那拥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中度过的时光,在课堂之余偷偷地玩耍。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深深的怀念与惆怅,我们也会有一丝感触吧。

封建教育那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那个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们的童年被无情地终止。相比之下,我们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们完整地享受了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最珍贵的宝藏。拥有幸福的我们,也应保存着那张笑脸,去展望明天,展望未来。

童年的小木盒中,盛着淡淡馨香。所有童年的快乐幸福,连同那朵花一起,收藏在心中最深的角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感悟【篇4】

读了这篇散文,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便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鸟、到私塾念书……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拥有一双能够洞察是非善恶的眼睛。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笔犀利。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眼睛。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在玩耍中学习。要亲近大自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充满活力,这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

玩是我们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被社会接纳。还需要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像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是本城内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才使鲁迅对他十分恭敬。所以,我们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世纪青年,将来才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同学们,请珍惜童年,它一去不回。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5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